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广东卷
- 格式:doc
- 大小:591.00 KB
- 文档页数:8
2015年全国卷1理综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Cr 52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可以诱导更多的PrP°转变为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转变为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新课标I卷)评析作者:郭正义来源:《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2015年第08期一、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1.有机化学在必考题中占的分值下降。
近几年高考化学一定有一道或两道有机化学选择题(占6分或12分),全部考查有机化学知识,实验题考查有机化学反应,但今年只有第9题涉及乌洛托品、甲醛的分子式。
2.选做题难度不大。
选做题除了第36题难度中等外,第37、38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3.试题总体难度下降,知识点覆盖面广,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应用。
4.图像识别、设计实验、设计流程、信息的综合利用等创新能力的考查比重增大,有利于区别考生素质,突出选拔功能。
二、2016年备考复习建议1.重视课本、重视基础,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把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多做基础题,少做偏题、怪题,对基础题多思考、多总结。
2.加强实验复习,在实验中提高观察、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化学基础知识与化工生产、社会、环境的联系,注重化学基础知识在化工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化工流程图一般不易全部理解,做题时应结合问题看流程图,问题中的信息可帮助对流程图的理解;再者,题目中有些问题可能与流程图联系不大,流程图不理解,有些问题也可以解决)。
4.加强自主学习,提高接受、吸收、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试题分析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B.硝酸C.醋D.卤水解析:从“能蚀五金”等题意中很容易得知:这是硝酸的性质,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与金属反应。
答案选B。
评析:此题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硝酸的强氧化性,题目较易。
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0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ON AB.2L0.5mol·I-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2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2mol NO和1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解析:1mol D20和1 mol H2O含有的质子数都是10mol,但18gD20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A不正确。
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氧化性的判断8【答案】C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关系判断9【答案】C考点:考查元素守恒法的应用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稀硝酸与过量的Fe分反应,则生成硝酸亚铁和NO气体、水,无铁离子生成,所以加入KSCN溶液后,不变红色,现象错误;B、Cu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无黑色固体出现,现象错误;C、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错误;D、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硫酸铜,则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沉淀的转化符合由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所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反应现象、结论的判断11【答案】A考点:考查对原电池反应的判断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W的L层无电子,则W是H元素;X的L层有5个电子,则X是N元素,Y 与Z的L层都是8个电子,则二者都是第三周期元素。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可知Y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Z的原子序数大于Y,所以Y是P,Z是Cl元素。
A、氢气与氮气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沸点X>W,错误;B、H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l弱,所以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W>Z,正确;C、未指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判断酸性的强弱,错误;D、N与P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如磷酸铵,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判断13【答案】D溶液的pH=10,MOH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而R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电离正向移动,则c(R+)浓度增大,而升高温度,对c(M+)无影响,所以比值减小,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电解质强弱的判断,溶液稀释的判断26【答案】⑴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避免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015年全国卷1理综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Cr 52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
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可以诱导更多的PrP°转变为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转变为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三理综化学试题7.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仪器药品实验目的A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待提纯的AlCl3溶液、NaOH溶液提纯混有MgCl2杂质的AlCl3溶液B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及橡皮塞盐酸、大理石、碳酸钠溶液证明非金属性:Cl>C>SiC 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溶液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D 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NaCl溶液蒸发溶液得到晶体8.化学式为C3H5Cl的链状的同分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体)共有A.3 种 B.4 种 C.5 种D.6 种9.对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 根据图①可判断反应的ΔH < 0B. 根据图②,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CuO调节pH至3~5C. 图③可表示压强(p) 对反应2A(g) +2B(g) 3C(g) +D(s) 的影响D. 图④可表示向醋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时,溶液导电性随氨气量的变化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0.1 mol·L-1盐酸的澄清透明溶液:Fe3+、K+、SO42-、Br-B. 含有NaNO3的溶液:H+、Fe2+、SO42-、Cl-C. 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Cu2+、Na+、AlO2-、Cl-D. 由水电离出的c(H+) ·c(OH-) =10-22的溶液:Na+、Ca2+、HCO3-、NO3-11.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上电解ZW3饱和溶液冶炼金属ZB. 元素X的最高正价与W的最高正价相同C. 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 > r(X—)D. Y、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能溶解金属Z12.尿黑酸是由酪氨酸在人体内非正常代谢而产生的一种物质。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 56Zn 65 Br 80第I卷一.选择题:此题共13小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 的一条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4.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5.以下与病原体有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6.以下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能力侧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2L0。
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
2N A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2:3 C.3:2 D.2:1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3FeB。
将铜粉加1。
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
将-140.1molgL MgSO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加140.1mol L CuSO 溶液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2CO 生成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D .电池总反应为6126222C H O +6O =6CO +6H O12.W 、X 、Y 、Z 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新课程全国乙卷)使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陕西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 Cl −35.5 K −39 Cr −52 Fe −56 Cu −64Br −80 Ag −108 I −127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解析】题给四个选项中,只有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与题干所述“强水”的性质相符,故“强水”应是硝酸。
【答案】B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 D 2O 和18g 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 .2 L 0.5mol•L −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离子数为2N A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 .密闭容器中2mol NO 与1mol 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解析】因D(2 1H)和H(11H)的质量数不同,则18g D 2O 和18g H 2O 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它们所含的质子数也不同,选项A 错误;亚硫酸为弱酸,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电离为离子,所以溶液中H +离子数应小于2N A ,选项B 错误;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Na 2O 2+2H 2O =2Na 2CO 3+O 2↑,可知O 2来源于Na 2O 2中的−1价O 元素,所以生成0.1mol O 2时转移的电子数应为0.2N A ,选项C 正确;根据反应2NO+O 2=2NO 2知,2mol NO 与1mol O 2充分反应可生成2mol NO 2,但常温下,还存在可逆反应2NO 2⇌N 2O 4,所以产物(NO 2和N 2O 4的混合物)的分子数应小于2N A ,选项D 错误。
2015年全国卷1理综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Cr 52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可以诱导更多的PrP°转变为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转变为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5 年全国卷 1 理综第Ⅰ卷 (选择题共 126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K 39Cr 52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 一、选择题:此题共 13 小题,每题 6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DNA 与 ATP 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 .一个 tR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 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 上2.以下对于植物生长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能够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的 NaCl 溶液 (生理盐水 )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添10 mLC.细胞内液Na +的增添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添+D.输入的Na 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散布在细胞外液4.以下对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构造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理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建了适合环境5.人或动物PrP 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的空间构造改变后成为 PrP°° (朊粒 ),就拥有了致病性。
PrP°°能够引诱更多的 PrP°转变成 PrP°°,实现朊粒的增殖,能够惹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构造的改变能够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 PrP°转变成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广东卷 1 / 8 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综试题(广东卷) 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2+243NHBaBrCO、、、 B.22++3ClSOFeH、、、 C.++244KNaSOMnO、、、 D. ++33NaHNOHCO、、、 9.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 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 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C 乙二酸可与4KMnO溶液发生反应 乙二酸具有酸性
D Na在2Cl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10.设A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g Na 与足量2H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An个2H分子 B.1 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An个3SO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L2N和2H混合气中含An个原子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34FeO,失去8An个电子 1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广东卷 2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有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31.010 C.该温度下,加入3FeCl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12.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23NaCO和3NaHCO固体 试管内壁都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 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
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
成蓝色 氧化性:22Cl>I
D 向4FeSO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22HO溶液 加入22HO后溶液变
成血红色 2+Fe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3.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8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广东卷 3 / 8 C.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 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30.(15分)有机锌试剂(R—ZnBr)与酰氯( )偶联可用于制备药物Ⅱ: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 (2)有关化合物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可发生水解反应 B.可以与新制的2Cu(OH)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C.可与3FeCl溶液显紫色 D.可与热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溶液反应 (3)化合物Ⅲ含有3个碳原子,且可发生加聚反应,按照途径1合成线路的表示方式,完成途经2中由Ⅲ到Ⅴ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标明反应试剂,忽略反应条件)。 (4)化合物Ⅴ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峰的组数为_______,以H替代化合物Ⅵ中的ZnBr,所得化合物中羧酸类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种(不考虑手性异构) (5)化合物Ⅵ和Ⅶ反应可直接反应得到Ⅱ,则化合物Ⅶ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1、(16分)用2O将HCl转化为2Cl,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 (1)传统上该转化通过如右图所示的催化剂循环实现,其中,反应①为222HCl(g) + CuO(s)HO(g)+CuCl(g) 1
H
反应②生成1mol2Cl()g的反应热为2H,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热用1H和2H表示)。 (2)新型2RuO催化剂对上述HCl转化为2Cl的总反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广东卷 4 / 8 ① 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总反应的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HCl~T曲线如图12,则总反应的△H 0 ,(填“>”、“﹦”或“<”);A、B两点的平衡常数K(A)与K(B)中较大的是 。 ② 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画出相应
HCl~T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
由 。 ③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HCl~T的有 。 A、增大n(HCl) B、增大n(2O) 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 D、移去2HO (3)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汇总2(Cl)n的数据如下: /mint 0 2.0 4.0 6.0 8.0
32(Cl)/10moln 0 1.8 3.7 5.4 7.2
计算2.0~6.0min以内HCl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以1molmin为单位,写出计算过程)。 (4)2Cl用途广泛,写出2Cl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32.(16分)七铝十二钙(2312CaO7AlO)是新型的超导材料和发光材料,用白云石(主要含3
CaCO
和3MgCO)和废铝片制备七铝十二钙的工艺如下:
(1)煅粉主要含MgO和 ,用适量的43NHNO溶液浸取煅粉后,镁化合物几乎不溶,若溶液Ⅰ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广东卷
5 / 8 中2+(Mg)c小于61510molL,则溶液PH大于 ______ (2Mg(OH)的12spK=510);该工艺中不能用424(NH)SO代替43NHNO,原因是 , (2)滤液Ⅰ中的阴离子有 (忽略杂质成分的影响);若滤液Ⅰ中仅通入2CO,会生成 ,从而导致3CaCO产率降低。 (3)用NaOH溶液可除去废Al片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电解制备3Al(OH)时,电极分别为Al片和石墨,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 。
(5)一种可超快充电的新型铝电池,充放电时4AlCl和27AlCl两种离子在Al电极上相互转化,其它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放电时负极Al的电极反应式为 。 33.(17分)3NH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4NHCl和2Ca(OH)制备3NH,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围棋处理装置依次为
(2)按图13装置进行3NH性质实验。 ① 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 ,原因是 ,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 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 。 (3)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限制试剂与仪器:固体4NHCl,蒸馏水、1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温度计、恒温水浴槽(可控制温度) ① 实验目的:探究 对溶液中4NHCl水解程度的影响。 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广东卷 6 / 8 ② 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能直接读取数据的相关物理量及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表中“V(溶液)”表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溶液)/mL ……
1 100 …… 2 100 …… ③ 按实验序号Ⅰ所拟数据进行实验,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的数值为Y,则4NHCl水解反应得平衡转化率为 (只列出算式,忽略水自身电离的影响)。 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广东卷
7 / 8 参考答案 化学答案
7.B 8.C 9.A 10.D 11.C 12.D 22.BC 23.AD 30. (1)129CHBr (2)AD (3) 22CHOHHBr
2222225CHCHCOOHCHBrCHCOOHCHBrCHCOOCH
(4)4 4
(5) 31. (1)222124()()2()2();22HClgOgClgHOgHHH (2)① < K(A) ②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即平衡正向移动,(HCl)增大 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广东卷
8 / 8 ③ B D (3)33415.410mol1.810mol(HCl)9.010molmin4minv (4)222222Ca(OH)+2Cl=CaCl+Ca(ClO)+2HO 32. (1)CaO 11 2+Ca与24SO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使用424(NH)SO会产生4
CaSO
沉淀,不利于CaO溶解 (2)3NO、OH 32Ca(HCO) (3)2322AlO+2OH2AlOHO (4)2322Al+6HO2Al(OH)+3H点解 (5)427Al3e7AlCl4AlCl 33. (1)A C G (2)① 产生白烟 A瓶中HCl进入B瓶中,然后和3NH反应,生成订单4NHCl为白色固体小颗粒。 ② 烧杯中石蕊溶液进入B中,溶液变红。 (选浓度或温度进行探究)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溶液)/mL 4m(NHCl)/g T(温度)/℃ pH
1 100 1m 1T 1
pH
2 100 2m 2T 2
pH
③ 15.3510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