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治疗中枢性呃逆30例
- 格式:pdf
- 大小:95.97 KB
- 文档页数:1
针刺攒竹穴治疗顽固性呃逆94例
翟春梅;孙凤菊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7(027)007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攒竹穴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4例患者均采取针刺治疗方法,1次/d,10次为1疗程.结果:本疗法对呃逆各证型疗效甚佳,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针刺攒竹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总页数】1页(P44-44)
【作者】翟春梅;孙凤菊
【作者单位】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长春,130051;长白县医院,吉林,长白,1344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1
【相关文献】
1.针刺攒竹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 [J], 梁志敏
2.指压攒竹穴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95例 [J], 杨连松;时秋菊;邢丽君
3.指压或针刺攒竹穴治疗顽固性呃逆48例 [J], 杨云珍;闫宏山
4.电针疏密波强刺激攒竹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疗效观察 [J], 高井亮; 高慧
5.针刺攒竹穴治疗顽固性呃逆 [J], 梁志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十年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研究进展作者:黄田彭梓周建伟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1年第08期【摘要】呃逆是临床常见病。
中医治疗呃逆方法多种,尤其是针灸对呃逆的治疗方法独具匠心,包括针刺、灸法、头针、揿针、穴位注射和针灸结合中药等多种治疗手段,疗效确切。
文章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等数据库有关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文献报道,就近十年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情况进行归纳综述,以期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呃逆;针灸;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6-0058-03呃逆,《黄帝内经》称之为“哕”,是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
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因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导致膈肌与其他辅助呼吸肌痉挛性收缩。
生理性呃逆常见于多食过饱、急促进食或摄入过冷过热食物、酒水饮品等,为一过性呃逆,是轻微而自愈的。
若呃逆发作时间高于48h,则称为是顽固性呃逆,多见于肿瘤放化疗后、脑血管疾病和胃、食管术后的患者[2],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休息,降低生活质量,需对其实施治疗措施。
目前呃逆的药物治疗主要为肌松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等,但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均有其局限性[3]。
针灸治疗呃逆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
《针灸资生经·第三》记载:“哕……灸中脘、关元百壮;未止,灸肾俞百壮。
”《玉龙歌》中指出“若患翻胃并呕吐,中魁奇穴莫教偏”。
近年来,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报道文献日益增多,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等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文献报道,现对近十年针灸治疗呃逆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项针结合攒竹穴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观察》摘要:本文通过对项针联合攒竹穴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观察,探讨其治疗效果、作用机制及安全性。
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中风后呃逆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后遗症如呃逆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呃逆是指膈肌、肋间肌等突然收缩,伴有声门突然关闭,导致气流受阻而发出的特殊声音。
中风后呃逆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目前,针对中风后呃逆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本研究采用项针结合攒竹穴的治疗方法,对中风后呃逆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
二、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项针结合攒竹穴的治疗方法。
项针治疗主要是针对颈部经络进行针刺,以调整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
攒竹穴是位于眉头内侧的穴位,具有疏风清热、明目开窍的作用。
两者结合,旨在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气血流通,达到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目的。
三、临床观察1. 观察对象:选取中风后呃逆患者XX例,年龄在XX-XX 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项针治疗,同时配合攒竹穴的刺激。
治疗周期为XX周,每周治疗XX次。
3. 观察指标:包括呃逆症状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等。
4. 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四、结果分析1. 治疗效果:经过XX周的治疗,显效患者占XX%,有效患者占XX%,总有效率达到XX%。
患者的呃逆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作用机制:项针治疗能够调整颈部经络的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改善膈肌、肋间肌的收缩状况。
攒竹穴的刺激能够疏风清热、明目开窍,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缓解呃逆症状。
3. 安全性: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方法安全性较高。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项针结合攒竹穴治疗中风后呃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针刺攒竹、内关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
刘良生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2(34)1
【摘要】呃逆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发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病。
呃逆持续3天以上,通过药物及其它方法治疗无效为顽固性呃逆。
中风后呃逆是中风病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总页数】2页(P58-59)
【关键词】中风;顽固性呃逆;针灸疗法;攒竹;内关
【作者】刘良生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1
【相关文献】
1.针刺攒竹穴治疗顽固性呃逆94例 [J], 翟春梅;孙凤菊
2.针刺攒竹及天鼎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 [J], 李伟洪;白凌军
3.针刺攒竹、风池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体会 [J], 牛惠敏
4.针刺内关穴配合耳中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分析 [J], 贾进辉; 封丽华
5.强刺攒竹配内关穴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 [J], 李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颈夹脊穴合天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
孙钦然;朱中书;高敏;刘方铭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4(000)008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合天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23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穴合天突穴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达95.65%。
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合天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有效,临床可参考应用。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孙钦然;朱中书;高敏;刘方铭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012;山东中医药大学针
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012;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呼吸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针刺颈夹脊穴合葛根二藤汤治疗颈源性眩晕33例
2.刃针颈夹脊穴合针刺背俞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0例
3.天突穴配膻中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呛咳的临床研究
4.针刺攒竹穴配合中药贴敷天突穴辅助治疗儿童哮喘效果观察
5.针刺呃逆、天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8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案医话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 ,D e c .2018,V o l .26N o .14董氏奇穴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验案倪睿泽,武淑娟(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210) ʌ关键词ɔ 呃逆;董氏奇穴;动气针法中图分类号:R 256.31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18.1437呃逆,俗称 打呃 ,古称 哕 ,现代医学指 膈肌痉挛 ,是指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呃呃作响,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症状㊂轻者持续数分钟可不治自愈,严重者昼夜不停;也有间歇发作,迁延日久成顽固性呃逆,影响咀嚼㊁说话㊁休息㊁呼吸和睡眠等,疾病与情志双重受病,给患者造成痛苦㊂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饮食㊁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有关㊂1 典型病例患者,女,48岁,2017年8月中旬就诊㊂患者以呃逆为主诉,病史有10余年,经询问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多次到医院治疗无效,迁延不愈㊂就诊时,患者呃逆不能自制,神疲乏力,纳差,脉弦细无力,舌苔白㊂患者倍感痛苦㊂查体:体温(T )37ʎC ,脉搏(P )72次/m i n ,血压(B P )110/70m mH g (1k P a =7.5m mH g ),体型均匀,营养中等,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桶状胸,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呃逆时腹肌紧张,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㊂证属肝胃不和,由胃气上逆动膈所致㊂用动气针法针刺右侧火星上㊁火星下左侧灵骨,以穴位有酸胀麻木感为度㊂2 穴位选取火星上[1](掌心向上,掌面中指第1节正中央处)㊁火星下[1](掌心向上,掌面中指第2节正中央处)㊁灵骨[2](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1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相通)㊂3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针刺右侧火星上和火星下用0.30m mˑ25m m 毫针直刺10~15m m ,左侧灵骨用0.30m m~40m m 或0.30m mˑ50m m 毫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留针30m i n㊂期间嘱患者保持心情愉快,令患者深呼吸,可立刻舒畅㊂每2日治疗1次㊂针刺3次后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㊂4 体会现代医学称呃逆为膈肌痉挛,持续48h 以上者,诊断为顽固性呃逆㊂顽固性呃逆按原因可分为反射性㊁中枢性㊁代谢障碍性和精神性,昼夜不停或间歇发作㊂频繁发作可致失眠,甚至呼吸困难,脑组织缺氧逐渐加重而危及生命,但西医治疗容易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3]㊂而中医认为本病是由邪气与积滞阻于中焦,或暴怒气逆,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㊁寒凉,导致寒结胃中,以及情志不和,致肝气犯胃等,从而引起呃逆㊂本案证属肝气犯胃,当疏肝理气,清心安神,宣肺止呃㊂本案所选穴位均为董氏奇穴,火星上㊁火星下在掌面中指,穴下有掌侧指神经㊁心脏及肺分支神经,入心肺二经㊂该穴疏心调气㊁宽胸利膈,在掌诊中属心的部位,因此火星上㊁火星下是治疗胸㊁肺㊁心疾的要穴,治疗呃逆有特效㊂灵骨穴位浅层分布手背静脉㊁桡骨神经浅支,其深层分布正中神经的固有掌侧指㊁肺支㊁心及肾神经,归心㊁肺㊁大肠经,有通降肠胃㊁疏调肺气㊁通气清瘀的作用㊂董氏奇穴中 肝与大肠通 ,灵骨入大肠经,故能疏肝理气㊂灵骨在合谷后㊁叉骨前,从全息规律看,灵骨主下焦,对调理全身气机作用极强极好㊂肺居胸中,且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维持人体的气机正常㊂而火星上㊁火星下㊁灵骨都入肺经,故对疏通全身气机有很好的作用㊂同时本案采用动气针法,在远端穴位施针,按摩或嘱患者深呼吸,使施针处得气,并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立刻舒畅㊂故在本案中选取火星上㊁火星下与灵骨共同治疗㊂董氏取穴多在四肢,采用深针有透穴作用,可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并扩大针刺之主治范围,合乎精简原则,不仅减轻进针疼痛,而且能加强刺激量,提高针刺疗效,但不论深浅,必以得气为度㊂综上,选取火星上㊁火星下及灵骨治疗呃逆,调节脏腑全身气机,使气血畅通,呃逆自止,从而达到治疗效果㊂参考文献[1]王敏.董氏奇穴精要整理[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2.[2]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46.[3]刘彩娜,张新宽,马会娜.针灸治愈顽固性呃逆验案[J ].光明中医,2014,29(6):1260.(收稿日期:2018-10-29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百华苑专栏征稿我刊现针对百华苑 2019年3 6期专栏面向广大作者征稿,主题分别温和灸疗法㊁名医经验㊁泻心汤类方的临床应用与理论探讨㊁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与理论探讨㊂详情请关注‘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官网:w w w .z g m j l f .c b pt .c n k i .n e t ㊂96中国民间疗法2018年12月第26卷第14期 . All Rights Reserved.。
针刺长强穴配合头针治疗小儿脑瘫合并智力障碍30例
阙秀琴;李先兰;吴茶凤;赖梅凤;张小红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
【年(卷),期】2018(049)006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配合头针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及头针治疗,治疗组在治疗前先予针刺长强穴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Gesell)量表评分和疗效. 结果 2组智力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后治疗组Gesel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0%(P<0.05). 结论针刺长强穴配合头针可有效改善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智力水平.【总页数】3页(P73-74,77)
【作者】阙秀琴;李先兰;吴茶凤;赖梅凤;张小红
【作者单位】龙岩市中医院,福建龙岩364000;龙岩市中医院,福建龙岩364000;龙岩市中医院,福建龙岩364000;龙岩市中医院,福建龙岩364000;龙岩市中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4
【相关文献】
1.通督醒脑头针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56例 [J], 王志如
2.针刺放血法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后遗言语障碍40例疗效观察 [J], 张小斌
3.电针四神针对改善小儿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研究 [J], 郭素真;马丙祥;叶玉香;欧阳俊辉
4.小儿脑瘫合并智力及听力语言障碍的综合治疗探讨 [J], 梁兆龙
5.头针治疗小儿脑瘫并智力障碍的应用概况 [J], 邢畅;马永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行间穴治疗呃逆3例体会
李宏林;张蕾;李振瑞;衣华强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16(025)006
【摘要】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根据其临床的表现,相当于中医古籍中所谓“哕”、“咳逆”、“打嗝”、“打咯忒”、“吃逆”、“吃忒”等;相当于西医的“膈肌痉挛”。
呃逆可偶然单独发生,其证轻微,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不治而愈,亦可见于他病之兼症,其证多重,可昼夜不停或间歇发作,迁延数日至数月不愈[1]。
笔者单用行间穴治疗呃逆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13)
【作者】李宏林;张蕾;李振瑞;衣华强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1
【相关文献】
1.针刺后溪穴治疗呃逆8例体会
2.针刺人迎穴治疗呃逆体会
3.针刺攒竹、风池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体会
4.针刺内关穴配合耳中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分析
5.针刺呃逆、天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8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11月第17卷第11期 JETCM.Nov.2008,Vo1.17,No.11
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抬眉,闭眼无力,露齿口角歪
向健侧,鼓腮漏气,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患者可有耳
呜、听觉过敏或耳廓疱疹等。(2)纳入标准:符合面神经麻痹诊断
且病程≤7d者。(3)排除标准:①病程>7d者;②其它原因:如
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
合征等所致的面神经麻痹。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各等分,共
研细末,每次3g,每日2次冲服。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取穴地仓、颊
车、迎香、下关、太阳、阳白、风池、健侧合谷,于发病7d内轻刺,7d
后平补平泻;健侧合谷泻实手法。每日1次,留针30rain。对照组予
治疗组针刺取穴及手法。1个月后评定疗效。
2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
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无效:面部静止
时不对称,无肌肉运动。
2.2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21例(70.00%),显效5
例(16.67%),有效4例(13.33%);对照组30例,痊愈18例
(60.00%),显效8例(26.67%),有效4例(13.33%)。治疗组痊
愈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受寒冷侵袭或病毒感染而导致的
缺血、水肿或脱髓鞘改变。通常急性起病,发展迅速,可数小时或
1—3d内达到高峰。在急性期,西医多予大剂量激素治疗,但副
作用较大。为避免激素的副作用,我们采用中药加针灸治疗,效 果满意。中医学认为本病为风痰之邪阻于头面经络。面部为阳 明、少阳循行所过,外邪入侵,阳明、少阳脉络首先受邪,以致经 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面部经筋失其濡养,弛缓不收而发病。治 则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疏通阳明、少阳经气。牵正散方中白附 子性味辛温,功能祛风化痰,并擅长治头面之风;全蝎、僵蚕均能 祛风止痉。同时给予针刺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风池、合谷等阳 明及少阳经穴,以疏通经气,调整气血。俾针药合用,力专效著, 使之风散痰消,经络畅通,则病症可愈。 从其治疗结果来看,两组总有效率虽无差异,但治疗组痊愈 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针药结合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值得临床应 用。 (收稿日期2008—03—18) 头针治疗中枢性呃逆3O例 刘路然 李海霞 马艳春 刘 岩 中图分类号:R245.32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08)11—1611—01 【关键词】 中枢性呃逆针刺疗法 中枢性呃逆为神经内科常见症状,本病往往顽固性发作,目 前尚未有更有效的治法。我们采用头针疗法治之,效果显著。现 报告如下。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哈尔滨150001)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16ll・ 1 资料与方法 i.1 一般资料本文30例患者均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 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平 均50岁;病程最短1d,最长lOd;脑出血l6例,脑梗死11例,蛛 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肿瘤2例。均为予严重脑血管病基础上出 现的顽固性呃逆,并排除胃潴留、膈肌周围性病变等周围因素。 1.2 治疗方法予头针治疗,取双侧额旁2线(在头前部,从 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3cm),选用0.35mm、长4mm的 不锈钢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后,针身与头皮呈3O。夹角快速刺人 皮下,当达至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 皮平刺继续捻转进针,深达骨膜,然后双手同时运针,持续捻转 2min,持续10min,反复操作3次起针。每日1次,治疗7d。 2 结果 治愈(呃逆症状完全消失,1周内未复发)19例(63.33%), 好转(呃逆发作频率降低,间隔时间明显延长)8例(26.67%), 无效(呃逆无明显变化)3例(10.00%),总有效率90.00%。 3典型病例 刘某,男性,50岁,2007年2月12日就诊。主诉:呃逆1d。 现病史:于半月前突然意识不清,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口角流 涎。行头颅CT示高密度影。诊断为脑出血。于1d前入住我院, 症见患者呃声持续有力,间隔短,影响进食,诊断:呃逆。指压攒 竹穴与利多卡因1ml内关注射无效,改用上述疗法针刺,中间行 针2次,半小时后缓解,留针30min,未再复发。 4 讨论 中枢性呃逆是由于中枢性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脑肿瘤等导
致中枢受激惹并呈浅抑制状态,从而引起反射性膈肌问歇性痉
挛。我们采用头针疗法在大脑皮层功能区域定位施治。额旁2线
与食道下段、膈胃等内脏器官相对,针刺该区可以改善本区域内
大脑皮层血液循环,有利于相应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该局部缺血
区的脑血流障碍得以改善,亦可促使因出血灶压迫而处于休克
状态下的脑细胞觉醒并恢复其兴奋性。
(收稿日期2008—05—23)
自拟温脾汤治疗消化道溃疡8O例
夏清青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08)l1—1611—02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温脾汤
夏建忠老师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阴市中医院主任中
医师,其父夏武英先生系江苏省名老中医,更是孟河流派名医马
泽人传人。从医3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颇丰。在中医脾胃方面
尤具匠心,运方独特,收效良好。笔者有幸投于门下,侍见夏师善
用自拟之温脾汤治疗消化道溃疡,每获奇效。特笔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8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35~72岁,平
均52.4岁。均符合溃疡病的诊断标准:(1)中上腹慢性疼痛,呈
反复周期性节律性发作,胃溃疡多在进餐后1~2h发作,十二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江阴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