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

——以嘉鱼县潘家湾镇总体规划为例

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摘要】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本文从小城镇在我国城乡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并对小城镇空间形态基础性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空间布局;空间形态优化

一、小城镇建设现状

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部署,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的城镇建设高潮。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工作缺乏严肃性,政府调控力度不足以及绝大多数乡镇地区缺少规划建设人员,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各种偏差。比如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城镇建设风貌凌乱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千镇一面”等等,从而造成小城镇未来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此如何更新小城镇规划观念,加强对城镇发展新情况的研究,提高规划质量,优化城镇空间形态,引导城镇建设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小城镇建设前景

小城镇将是21世纪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它是城乡之间的交接点、广大乡村的中心地、城市人口的发展源。

因此小城镇建设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也应对小城镇建设充满期待。

三、小城镇总体空间布局与空间形态

(一)总体空间布局

城镇总体布局是对城镇各类用地进行功能组织。在对小城镇进行总体布局时,应在研究各类用地的特点、要求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城镇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和统筹布局,合理组织全镇的生产、生活,使他们各得其所并保持有机的联系。小城镇总体布局要求科学合理,做到经济、高效,既满足近期建设的需要,又为城镇的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1、小城镇总体布局影响因素

(1)现状布局

现状布局是城镇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综合反映了历史、政治、经济、交通、资源条件及科技发展对城镇布局的影响。总体规划布局应该充分考虑现状,并在现状布局基础上,按规划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2)建设条件

良好的用地、水源和电力等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影响总体布局的重要因素。

(3)资源、环境条件

资源条件为小城镇发展经济的基础,影响到工业、商业与农业的空间布局。

(4)对外交通条件

对外交通是城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城镇的功能结构和布局形态有直接的影响。

(5)城市性质

不同性质的城镇其用地功能组织要求及用地结构不同。

2、小城镇布局原则

(1)旧城改造原则。利用现状、依托旧城、合理调整、逐步改进、配套完善。

(2)优化环境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条件,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各项用地,保护生态,优化环境。

(3)用地经济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建设相对集中,布局力求紧凑完整、节省工程管线及基础设施建设。

(4)因地制宜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居民住宅、乡镇工业及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突出小城镇个性及特色。

(5)弹性原则。合理组织功能分区、统筹部署各项建设,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关系,留有弹性和发展余地。

(6)实事求是原则。合理确定改造与新建的关系,结合现状及发展实际,确定建设规模,建设速度和建设标准。

(二)空间形态模式

城镇的形态是构成城镇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从城镇的形态变化可以看到城镇的发展轨迹,它带有变幻难测、不易把把握的特点,但恰恰又是探求一个城镇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镇由于发展演变形式的不同,从总体空间布局概括,可以分为集中与分散的两种模式。

1、集中布局

(1)块状式

集中块状模式:也可称饼状或同心模式,由镇区中心逐渐向外扩展而形成,是小城镇布局常见的形态模式。尤其在平原地区,小城镇由中心逐渐的向周围自由扩散演变,大多具备用地紧凑、中心单一、生产与生活连片的特点,在发展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形成新的中心。

(2)带状式

集中带状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受交通条件、山体与河流等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形成。这种布局一般纵向较长,横向较窄,以主要道路为轴组织生活与生产,具有自然的亲和性,生态环境较好。但镇内交通组织与用地功能组织的矛盾相对较复杂。这种形态下的进一步发展要尽量避免两端延伸过长,宜将狭长的用地划分为若干段(片),按生产与生活配套原则,配置生活服务设施,分别形成一定规模的综合区及中心,应重点解决纵向交通联系问题。

(3)集中组团式

集中组团模式:因地形条件、用地选择或用地功能组织上的需要,城镇按地形或交通干道划分若干组团。每组团生产、生活基本配套并相对独立。组团之间空间距离不大,可谓相对集中组团方式。

(4)双城式

是一种由2个独立组团整合组建为整体协调发展的小城镇空间

布局形态。采用这种形式进行规划布局应该力求两个组团合理分工、互为补充、协调发展,避免各自为政,盲目扩大规模。

2、分散布局

(1)分散组团式

因地形和用地条件限制以及城镇空间发展需求,城镇由分散的若干组团形成,各组团间保留一定的空间距离,环境质量较好。采用分散组团式规划布局时应组织好组团间交通联系,节约城镇建设投资及管理运行费用,避免用地规模过大。

(2)多点分散式

因受地形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以采掘加工为主的工矿镇分散建设,生产、生活就地简单配套所形成的布局空间形态。其过于分散,对生产、生活和城镇建设发展不利。

四、实例分析

以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为例。潘家湾镇地处长江南岸,武赤路与咸潘路的交汇处,北距武汉市区64公里,东离武广高铁咸宁北火车站、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30公里,南去嘉鱼县城21公里,西靠长江5000吨级深水码头仅0.5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潘家湾镇是湖北省沿江开放开发重镇、全省重点建设中心镇、嘉鱼县经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