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C)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8、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是( D)

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

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存在 B理念 C灵魂 D“原初”物质

6、“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B )

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论

7、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的实质一样,这是因为( C)

A、它们都认为世界是发展的;

B、它们都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C、它们都把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D、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8、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4 )

①唯心论;②二元论;③诡辩论;④不可知论。

9、哲学上两大派别是( A)

A、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论和唯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B)

A、客观唯心论

B、形而上学唯物论

C、二元论

D、主观唯心论

11、最早指出世界的物质本原的哲学派别是( B)

A、形而上学唯物论

B、古代朴素唯物论

C、辩证唯物论

D、庸俗唯物论

12、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C )

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

13、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C )

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

14、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1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考试大论坛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6、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

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D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17、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A )。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19、否

18、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C)

A、世界的统一性原理

B、世界的发展性原理

C、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世界的可知性原理

19、关于“狼孩”的记载从反面证明意识是( C)

A、语言的产物

B、单个人劳动的产物

C、社会的产物

D、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D)

A、人脑的形成;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语言的发展;

D、生产劳动。

2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D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2、矛盾的两个属性是指( B)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23、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C)

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C、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认识的认识路线;

D、前者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后者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2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C)

A、不懂得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抹煞了意识的本质特征;

D、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映。

26、唯心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错误是( A)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D、既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27、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8、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2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3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错误在于它割裂了(B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31、庸俗进化论的错误在于( A)

A、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

B、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

C、既不承认质变也不承认量变

D、否认事物量的差异

3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 )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促使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33、“守株待兔”者犯了下述错误( B)

A、夸大必然性

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

C、否定偶然性

D、形而上学

34、“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的观点(D )

A、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夸大了主观条件的作用

C、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3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源泉

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

36、“激变论”的观点是( D)

A、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B、坚持质变和量变统一的观点

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割裂量变和质变的形而上学观点

37、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B)

A、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肯定和否定的联系

C、事物的自我否定

D、被否定的事物消失

38、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D)

A、外力推动

B、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

C、矛盾的同一性

D、事物的内部矛盾

39、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C )

A、事物的本质方面

B、处于被支配的方面

C、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D、事物的非本质方面

40构成人们认识事物基础的是( 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41、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论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存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点

42、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的部分质变是指()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B、事物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量变过程向质变过程的过渡

D、事物本质属性未变,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43、矛盾的转化是向着( B)

A、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只是由坏向好转化;

D、只是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4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D)

A、直线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不断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的( B)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

4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

我们(C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47、彻底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是( B)

A、庸俗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

二、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

1.意识能动性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

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2辩证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连接的环节.

3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

4、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6、什么是度?认识度有何意义?

7、简述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8、为什么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9、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0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1、简述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2、联系个人成长实际阐述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启迪意义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 )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2、认识的客体是( D )

A、客观存在

B、人化自然

C、客观精神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D)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D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来源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C、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 )。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

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C )

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1、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B)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的错误

D、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3、真理是( C )。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D)。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1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6、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B)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7、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B )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揭示客观规律

1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9、实践标准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B )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C、实践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 C、实践是人类的自觉活动

20、感觉、知觉、表象是( C)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1、“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真理”这是()

A、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共有的主张

D、诡辩主义的错误观点

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3、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的()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历史观

D、二元论

2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的错误。

A、经验论

B、诡辩论

C、相对主义

D、唯理论

25、客观真理是指()

A、客观存在

B、认识客体

C、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

D、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5、简述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和途经

6、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意义更为重要?

三、论述题

试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阐述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第三章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同历史观的基本问题(B )

A、是同一个问题

B、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

C、没有必然联系

D、哲学基本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具体化

3、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D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A )。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

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

5、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B)

A、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B、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C、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D、决定社会的发展速度

6、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C)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产品分配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

D、产品归谁所有

7、社会存在中最根本的是(B )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人口因素

D、地理环境

8、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

A、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

B、人和人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和物的关系

9、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思想关系

D、政治关系

10、人的本质是指( D)

A、人的自然属性

B、自私自利

C、人的阶级性

D、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1、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学和社会科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1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C)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

C、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13、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D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社会形态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5、经济基础是( C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

17、上层建筑是指( D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8、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准是( C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2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21、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

22、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23、国家的起源是()

A 人们为解决纠纷而制定契约的产物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4.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

C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5、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是()

A哲学;B文学;C宗教;D政治法律思想。

26、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人物的出现是()

A时势造英雄;B英雄造时势;C授命于天;D纯属偶然。

27、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

A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B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

C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D社会政治条件与经济条件的统一。

28、“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认识具有反复性D理论来源于实践。

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的发展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的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30、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具体劳动决定的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

31、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 )。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两种不同的劳动

二、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3、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概率与数理统计复习题及答案

★编号:重科院( )考字第( )号 第 1 页 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 1.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21 ()0 1x x f x x θ-?>=?≤?,则θ=( )。 A .1 B. 12 C. -1 D. 3 2 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则在出现偶数点的条件下出现4点的概率为( )。 A .12 B. 23 C. 16 D. 13 3.设)(~),(~22221221n n χχχχ,2 221,χχ独立,则~2221χχ+( )。 A .)(~22221n χχχ+ B. ~2 221χχ+)1(2 -n χ C. 2212~()t n χχ+ D. ~2221χχ+)(212 n n +χ 4.若随机变量12Y X X =+,且12,X X 相互独立。~(0,1)i X N (1,2i =),则( )。 A .~(0,1)Y N B. ~(0,2)Y N C. Y 不服从正态分布 D. ~(1,1)Y N 5.设)4,1(~N X ,则{0 1.6}P X <<=( )。 A .0.3094 B. 0.1457 C. 0.3541 D. 0.2543 二、填空题 1.设有5个元件,其中有2件次品,今从中任取出1件为次品的概率为 2.设,A B 为互不相容的随机事件,()0.1,()0.7,P A P B ==则()P A B =U 3.设()D X =5, ()D Y =8,,X Y 相互独立。则()D X Y += 4.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 ?≤≤=其它 , 010, 1)(x x f 则{}0.2P X >= 三、计算题 1.设某种灯泡的寿命是随机变量X ,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5,0 ()0, 0x Be x f x x -?>=?≤? (1)确定常数B (2)求{0.2}P X > (3)求分布函数()F x 。 2.甲、乙、丙三个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每个厂的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40%,35%, 25%,这三个厂的次品率分别为0.02, 0.04,0.05。现从三个厂生产的一批产品中任取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试题《图论及其应用》(参考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试题 《图论及其应用》(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4个顶点的不同构的简单图共有__11___个; 2.设无向图G 中有12条边,已知G 中3度顶点有6个,其余顶点的度数均小于3。则G 中顶点数至少有__9___个; 3.设n 阶无向图是由k(k ?2)棵树构成的森林,则图G 的边数m= _n-k____; 4.下图G 是否是平面图?答__是___; 是否可1-因子分解?答__是_. 5.下图G 的点色数=)(G χ______, 边色数=')(G χ__5____。 图G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21分) 1.下面给出的序列中,是某简单图的度序列的是( A ) (A) (11123); (B) (233445); (C) (23445); (D) (1333). 2.已知图G 如图所示,则它的同构图是( D ) 3. 下列图中,是欧拉图的是( D ) 4. 下列图中,不是哈密尔顿图的是(B ) 5. 下列图中,是可平面图的图的是(B ) A C D A B C D

6.下列图中,不是偶图的是( B ) 7.下列图中,存在完美匹配的图是(B ) 三.作图(6分) 1.画出一个有欧拉闭迹和哈密尔顿圈的图; 2.画出一个有欧拉闭迹但没有哈密尔顿圈的图; 3.画出一个没有欧拉闭迹但有哈密尔顿圈的图; 解: 四.(10分)求下图的最小生成树,并求其最小生成树的权值之和。 解:由克鲁斯克尔算法的其一最小生成树如下图: 权和为:20. 五.(8分)求下图G 的色多项式P k (G). 解:用公式 (G P k -G 的色多项式: )3)(3)()(45-++=k k k G P k 。 六.(10分) 22,n 3个顶点的度数为3,…,n k 个顶点的度数为k ,而其余顶点的度数为1,求1度顶点的个数。 解:设该树有n 1个1度顶点,树的边数为m. 一方面:2m=n 1+2n 2+…+kn k 另一方面:m= n 1+n 2+…+n k -1 v v 1 3 图G

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中国古建筑史》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 )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2.《营造法式》是哪个朝代的著作?(c) A汉B唐C宋D清 3.我国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始于哪个朝代?(d) A秦B唐C宋D明 4.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d) A杭州B南京C开封D苏州 5.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a)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c) A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 B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C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D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 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b) A干阑式建筑B木骨泥墙房屋C穴居D巢居 9.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的是:(b) A秦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a) A北魏B北周C隋D唐 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a) A南北朝B唐C春秋D西周 13.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c) A单槽B双槽C金厢斗底槽D分心槽 14.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c)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村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15.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A干阑式建筑B木骨泥墙房屋C穴居D巢居 16.我国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b) A西安半坡遗址B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17.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b) A湖北蕲春建筑遗址B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b)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 19.我国砖的使用始于:(a)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 20.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b) A李诚B李春C宇文恺D鲁班 21.《园冶》的作者是:(a) A李诚B李春C计成D苏东坡 22.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a) A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B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 C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D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 2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b) A春秋B西周C战国D商 2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d) A全部青色B全部绿色C全部淡蓝色D分别为青、黄、绿三色 26.《园冶》是哪个朝代的著作?(a) A明B唐C宋D清 28.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于:(a) A北魏B北周C隋D唐 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b) A干阑式建筑B木骨泥墙房屋C穴居D巢居 30、我国宋代的建筑官书是。(c) A、《木经》 B、《考工记》 C、《营造法式》 D、《工程做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 其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基本练习题(一)填空题 1.教育目的是________,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________,是全部教育过程的________。 2.教育目的的意义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目的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因为教育产生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共同需要。 4.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5.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6.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 ________。 8.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 ________。 9.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质在于________由冲突走向整合,并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________。 10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因而,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 (二)选择题 1.从逻辑关系上看,教育目的应是教育目 1 / 8

标的________。 A.下位概念 B.上位概念 C.同义词 D.交*概念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B 和 C 3.在关于教育、个体、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真正达到历史、辩证、唯物高度的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 D.实证主义 4.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异化理论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________。 A.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B.表述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 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 D.有联系也有区别 6.素质教育的实质是________。 A.一种教育思潮 B.一种教育模式 C.一种教育政策 D.一种教育价值观念(三)判断题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2.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3.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辩证统一关系的反

概率与数理统计复习题及答案

Word 资料. 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 1.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21 ()01x x f x x θ-?>=?≤?,则θ=( )。 A .1 B. 12 C. -1 D. 3 2 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则在出现偶数点的条件下出现4点的概率为( )。 A . 12 B. 23 C. 16 D. 1 3 3.设)(~),(~22221221n n χχχχ,2 221,χχ独立,则~2221χχ+( )。 A .)(~22221n χχχ+ B. ~2 221χχ+)1(2 -n χ C. 2212~()t n χχ+ D. ~2221χχ+)(212 n n +χ 4.若随机变量12Y X X =+,且12,X X 相互独立。~(0,1)i X N (1,2i =),则( )。 A .~(0,1)Y N B. ~(0,2)Y N C. Y 不服从正态分布 D. ~(1,1)Y N 5.设)4,1(~N X ,则{0 1.6}P X <<=( )。 A .0.3094 B. 0.1457 C. 0.3541 D. 0.2543 二、填空题 1.设有5个元件,其中有2件次品,今从中任取出1件为次品的概率为 2.设,A B 为互不相容的随机事件,()0.1,()0.7,P A P B ==则()P A B = 3.设()D X =5, ()D Y =8,,X Y 相互独立。则()D X Y += 4.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 ?≤≤=其它 , 010, 1)(x x f 则{}0.2P X >= 三、计算题 1.设某种灯泡的寿命是随机变量X ,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5,0 ()0, 0x Be x f x x -?>=?≤? (1)确定常数B (2)求{0.2}P X > (3)求分布函数()F x 。

模拟试卷2及答案

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每题2分,满分30分) 1、在XY平面上,某圆弧圆心为(0,0),半径为80,如果需要刀具从(80,0)沿该圆弧到达(0,80),程序指令为(B )。 (A)G02 XO.Y80.I80.0 F300 (B)G03 XO.Y80.I-80.0 F300 (C)G02 X8O.Y0.J80.0 F300 (D)G03 X80.Y0.J-80.0 F300 2、在G00程序段中,(C)值将不起作用。 (A)X (B)S (C)F (D)T 3、下列(D )不适应在加工中心上生产。 (A)需要频繁改型的零件(B)多工位和多工序可集中的零件 (C)难测量的零件(D)装夹困难的零件 4、数控机床中把脉冲信号转换成机床移动部件运动的组成部分称为(C )。 (A)控制介质(B)数控装置(C)伺服系统(D)机床本体 5、数控机床的旋转轴之一B轴是绕( B )旋转的轴。 (A)X轴(B)Y轴(C)Z轴(D)W轴 6、使用(B )可使刀具作短时间的无进给光整加工,常用于车槽、镗平面、锪孔等场合,以提高表面光洁度。 (A)G02 (B)G04 (C)G06(D)G00 7、数控机床坐标轴确定的步骤为(C )。 (A)X→Y→Z (B)X→Z→Y (C)Z→X→Y 8、下列(B )的精度最高。 (A)开环伺服系统(B)闭环伺服系统 (C)半闭环伺服系统(D)闭环、半闭环系统 9、(B )命令是有条件停止。 (A)G00 (B)M01 (C)M05 (D)M19 10、在CRT/MDI面板的功能键中,用于刀具偏置数设置的键是(B )。 (A)POS (B)OFSET (C)PRGRM (D)SYSTEM 11、精车轮廓时,为保证零件加工面光洁度的一致性,应使用(C )。 (A)G94 (B)G95 (C)G96 (D)G87 12、单段运行功能有效时,(B )。 (A)执行一段加工结束(B)执行一段保持进给(C)连续加工(D)程序校验 13、程序“D01 M98 P1001”的含义是(D )。 (A)调用P1001子程序(B)调用O1001子程序 (C)调用P1001子程序,且执行子程序时用01号刀具半径补偿值 (D)调用O1001子程序,且执行子程序时用01号刀具半径补偿值 14、执行程序后G98 G81R3 Z-5 F50后,钻孔深度是(A )。 (A)5mm (B)3mm (C)8mm (D)2mm 15、(B )与虚拟制造技术一起,被称为未来制造业的两大支柱技术。 (A)数控技术(B)快速成形法(C)柔性制造系统(D)柔性制造单元 二、判断题(请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2分,满分30分) ()1、机床回零后,显示的机床坐标位置一定为零。 (√)2、加工中心具有刀库和刀具交换装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若事件A?B且P(A)=, P(B) = , 则 P(A-B)=()。 2.甲、乙各自同时向一敌机炮击,已知甲击中敌机的概率为,乙击 中敌机的概率为.求敌机被击中的概率为()。 3.设A、B、C为三个事件,则事件A,B,C中不少于二个发生可 表示为(AB AC BC ++)。 4.三台机器相互独立运转,设第一,第二,第三台机器不发生故障 的概率依次为,,,则这三台机器中至少有一台发生故障的概率为()。 5.某人进行射击,每次命中的概率为0.6 独立射击4次,则击中二 次的概率为()。 6.设A、B、C为三个事件,则事件A,B与C都不发生可表示为 (ABC)。 7.设A、B、C为三个事件,则事件A,B,C中不多于一个发生可 表示为(AB AC BC); 8.若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且P(A)=, P(B) = , 则 P(A|B)= ();

9. 甲、乙各自同时向一敌机炮击,已知甲击中敌机的概率为,乙击中敌机的概率为.求敌机被击中的概率为( ); 10. 若事件A 与事件B 互不相容,且P (A )=, P(B) = , 则 P(B A -)= ( ) 11. 三台机器相互独立运转,设第一,第二,第三台机器不发生故障的 概率依次为,,,则这三台机器中最多有一台发生故障的概率为( )。 12. 若事件 A ? B 且P (A )=, P(B) = , 则 P(B A )=( ); 13. 若事件 A 与事件 B 互不相容,且P (A )=, P(B) = , 则 P(B A )= ( ) 14. A、B为两互斥事件,则A B =( S ) 15. A、B、C表示三个事件,则A、B、C恰有一个发生可表示为 ( ABC ABC ABC ++ ) 16. 若()0.4P A =,()0.2P B =,()P AB =则(|)P AB A B =( ) 17. A、B为两互斥事件,则AB =( S ) 18. 保险箱的号码锁定若由四位数字组成,则一次就能打开保险箱的概 率为( 1 10000 )。 二、选择填空题

离散数学图论部分经典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图论部分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设图G 的邻接矩阵为 ??? ???? ? ????? ???0101 010******* 11100100110 则G 的边数为( ). A .6 B .5 C .4 D .3 2.已知图G 的邻接矩阵为 , 则G 有( ). A .5点,8边 B .6点,7边 C .6点,8边 D .5点,7边 3.设图G =,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A .deg(V )=2∣E ∣ B .deg(V )=∣E ∣ C .E v V v 2)deg(=∑∈ D .E v V v =∑∈)deg( 4.图G 如图一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 .{(a , d )}是割边 B .{(a , d )}是边割集 C .{(d , e )}是边割集 D .{(a, d ) ,(a, c )}是边割集 5.如图二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e 是割点 B .{a, e }是点割集 C .{b , e }是点割集 D .{d }是点割集 6.如图三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 .{(a, e )}是割边 B .{(a, e )}是边割集 C .{(a, e ) ,(b, c )}是边割集 D .{(d , e )}是边割集 ο ο ο ο ο c a b e d ο f 图一 图二

图三 7.设有向图(a )、(b )、(c )与(d )如图四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 图四 A .(a )是强连通的 B .(b )是强连通的 C .(c )是强连通的 D .(d )是强连通的 应该填写:D 8.设完全图K n 有n 个结点(n ≥2),m 条边,当( )时,K n 中存在欧拉回路. A .m 为奇数 B .n 为偶数 C .n 为奇数 D .m 为偶数 9.设G 是连通平面图,有v 个结点,e 条边,r 个面,则r = ( ). A .e -v +2 B .v +e -2 C .e -v -2 D .e +v +2 10.无向图G 存在欧拉通路,当且仅当( ). A .G 中所有结点的度数全为偶数 B .G 中至多有两个奇数度结点 C .G 连通且所有结点的度数全为偶数 D .G 连通且至多有两个奇数度结点 11.设G 是有n 个结点,m 条边的连通图,必须删去G 的( )条边,才能确定G 的一棵生成树. A .1m n -+ B .m n - C .1m n ++ D .1n m -+ 12.无向简单图G 是棵树,当且仅当( ). A .G 连通且边数比结点数少1 B .G 连通且结点数比边数少1 C .G 的边数比结点数少1 D .G 中没有回路. 二、填空题 1.已知图G 中有1个1度结点,2个2度结点,3个3度结点,4个4度结 点,则G 的边数是 . 2.设给定图G (如图四所示),则图G 的点割 ο ο ο ο c a b f

大学英语模拟题二及答案

2008年4月统考模拟试题二 第一部分:交际英语(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部分共有10个未完成的对话,针对每个对话中未完成的部分有4个选项,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 1. --Can you turn down the radio, please? -- _________. A. Oh, I know B. I'm sorry, I didn't realize it was that loud C. I'll keep it down next time D. Please forgive me 2. -- Hello, I'd like to speak to Mark, please. -- _________. A. Yes, I'm Mark B. This is Mark speaking C. It's me here D. This is me 3. --Can I give you a hand. It seems pretty heavy. -- _________. A.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B. Sorry, I don't know you C. Thanks, I can manage that D. No, it's not heavy 4. --I'd like to make a reservation for two days. My name is Wang Ming-Ming. -- _________. A. Single room or double room B. You're too late for the room C. We don't have any room D. Our hotel is very expensive 5. -- Would you fill in this registration form? _________? -- I don't know how to do that. A. What should I write B. It's too difficult. C. Where is the form D. Would you please help me 6. --Look, would you like to go out tomorrow evening? --________. My parents are coming to see me. A. I'm afraid I can't tomorrow evening B. I don't like to go out with you C. I have no time tomorrow evening D. I won't go out with you 7. --Do you mind turning off the TV? I'm studying for the exam.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判断题 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P5 (× 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 P249 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P244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P120 (× 5.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P9 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 负责。 (√)P72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P111 (×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P81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P24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 用。 ) (×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P76 (×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P131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 (√)P199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P174 (×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 )P2 (×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P203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P117 (×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 (√)P173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P41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 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P249 (× 23. 《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P27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 (√)P250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P161 (×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P205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P3 (×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 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P81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P138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P150 (×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P165 32. 《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P27 (×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 (√)P149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P49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P51-52 (×

最新《模拟电子技术》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模拟试题二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2 分) 1、P 型半导体中空穴为()载流子,自由电子为()载流子。 2、PN结正偏时(),反偏时(),所以PN结具有()导电性。 3、反向电流是由()载流子形成,其大小与( 4、三极管是()控制元件,场效应管是( 5、当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等电极电流I( 6、晶体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时,发射结( 7、三极管放大电路共有三种组态()、( 8、为了稳定三极管放大电路和静态工作点,采用( 9、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放大倍数Af= ( ), )有关,而与外加电压()。)控制元件。 ),发射结压降UBE()。 ),集电结()。 )、()放大电路。 )负反馈,为了减小输出电阻采用() 对于深度负反馈Af= ()。 10、共模信号是大小(),极性()的两个信号。 11、乙类互补功放存在()失真,可以利用()类互补功放来克服。 12、用低频信号去改变高频信号的频率称为(),低频信号称为()信号,高频信号称高频 13、共基极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比共射极电路(),fa= ()f B。 14、要保证振荡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必须具有()网络。 15、在桥式整流电阻负载中,理想二极管承受最高反压是()。 二、选择题(每空 2 分共30 分) 1 、三端集成稳压器CW781 2 的输出电压是()。 A、12V B、5V C、9V 2、用直流电压表测得放大电路中某三极管各管脚电位分别是2V、6V、2.7V ,则三个电极分别是该管 是()型。 A、( B、 C、E) B、(C、B、E) C、(E、C、B) 3、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交流输出波形上半周失真时为( A、饱和 B、截止 C、交越 D、频率 4、差分放大电路是为了()而设置的。 A、稳定Au B、放大信号 C、抑制零点漂移 5、共模抑制比是差分放大电路的一个主要技术指标,它反映放大电路()能力 A、放大差模抑制共模 B、输入电阻高 C、输出电阻低 6、L M386 是集成功率放大器,它可以使电压放大倍数在()之间变化。 A、0~20 B、20~200 C、200~1000 A 、0.45 B 、0.9 C 、1.2 8、当集成运放线性工作时,有两条分析依据()()。 A、U-?U+ B、I-?1+?0 C、UO=Ui D、Au=1 9、对功率放大器的主要要求有()()()。 A、U0高, B、PO大 C、效率高 D、Ri大 E、波形不失真 10、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最初由()而来的。 A、基本放大器 B、选频网络 C、干扰或噪声信号 三、分析计算题负反馈。 )。 ), D、(PNP) E、(NPN) )失真,下半周失真时为()失真7、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Uo= ( ) Uz

大学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教学基本采用: A. 班级授课制 B. 个别教学制 C. 道尔顿制 D. 集体上课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关于.“教师中心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 B. 主张教师对学生不应多加干涉。 C. 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超出发来设计教学 D. 主张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它,而只能顺应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德国教育家()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一词。 A. 梅伊曼 B. 洛克 C. 杜威 D. 康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教学疾病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包括: A. 教学失偏 B. 教学失衡 C. 生理阻隔 D.

教学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古雅典的( )曾提出:“父亲有送子女入学的义务。” A. 棱伦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 《学记》 B. 《中庸》 C. 《论语》

D. 《荀子》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外教育活动特点的是: A. 活动的灵活性 B. 参加活动的自愿性 C.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D. 活动的策划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研究报告的类型不包括: A. 实证性研究报告 B. 回炉研究报告 C.

理论性研究报告 D. 文献性研究报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体育的任务不包括: A.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B. 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C. 传授知识和能力 D.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的是: A. 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B. 内部语言活动阶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集及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业集及答案 第1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 .1 随机试验及随机事件 1. (1) 一枚硬币连丢3次,观察正面H ﹑反面T 出现的情形. 样本空间是:S= ; (2) 一枚硬币连丢3次,观察出现正面的次数. 样本空间是:S= ; 2.(1) 丢一颗骰子. A :出现奇数点,则A= ;B :数点大于2,则B= . (2) 一枚硬币连丢2次, A :第一次出现正面,则A= ; B :两次出现同一面,则= ; C :至少有一次出现正面,则C= . §1 .2 随机事件的运算 1. 设A 、B 、C 为三事件,用A 、B 、C 的运算关系表示下列各事件: (1)A 、B 、C 都不发生表示为: .(2)A 与B 都发生,而C 不发生表示为: . (3)A 与B 都不发生,而C 发生表示为: .(4)A 、B 、C 中最多二个发生表示为: . (5)A 、B 、C 中至少二个发生表示为: .(6)A 、B 、C 中不多于一个发生表示为: . 2. 设}42:{},31:{},50:{≤<=≤<=≤≤=x B x x A x x S :则 (1)=?B A ,(2)=AB ,(3)=B A , (4)B A ?= ,(5)B A = 。 §1 .3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1. 已知6.0)(,5.0)(,8.0)(===?B P A P B A P ,则 (1) =)(AB P , (2)()(B A P )= , (3))(B A P ?= . 2. 已知,3.0)(,7.0)(==AB P A P 则)(B A P = . §1 .4 古典概型 1. 某班有30个同学,其中8个女同学, 随机地选10个,求:(1)正好有2个女同学的概率, (2)最多有2个女同学的概率,(3) 至少有2个女同学的概率. 2. 将3个不同的球随机地投入到4个盒子中,求有三个盒子各一球的概率. §1 .5 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 1.丢甲、乙两颗均匀的骰子,已知点数之和为7, 则其中一颗为1的概率是 。 2. 已知,2/1)|(,3/1)|(,4/1)(===B A P A B P A P 则=?)(B A P 。 §1 .6 全概率公式 1. 有10个签,其中2个“中”,第一人随机地抽一个签,不放回,第二人再随机地抽一个 签,说明两人抽“中‘的概率相同。 2. 第一盒中有4个红球6个白球,第二盒中有5个红球5个白球,随机地取一盒,从中 随机地取一个球,求取到红球的概率。

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图论期末试卷

1 2017年图论课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图1中顶点a 到顶点b 的距离d (a ,b )= 。 a b 9 图1 1 2.已知图G 的邻接矩阵0 11011 01001 1010001011001 0A = ,则G 中长度为2的途径总条数为 。 3.图2中最小生成树T 的权值W (T )= 。 4.图3的最优欧拉环游的权值为 。 12 图 2

2 图3 5.树叶带权分别为1,2,4,5,6,8的最优二元树权值为 。 二.单项选择 1.关于图的度序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任意一个非负整数序列来说,它都是某图的度序列; (B) 若非负整数序列12(,,,)n d d d π= 满足1n i i d =∑为偶数,则它一定是图序 列; (C) 若图G 度弱于图H ,则图G 的边数小于等于图H 的边数; (D) 如果图G 的顶点总度数大于或等于图H 的顶点总度数,则图G 度优 于图H 。 2.关于图的割点与割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割边的图一定有割点; (B) 有割点的图一定有割边; (C) 有割边的简单图一定有割点; (D) 割边不在图的任一圈中。 3.设()k G ,()G λ,()G δ分别表示图G 的点连通度,边连通度和最小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3 (A) 存在图G ,使得()k G =()G δ=()G λ; (B) 存在图G ,使得()()()k G G G λδ<<; (C) 设G 是n 阶简单图,若()2n G δ ≥ ,则G 连通,且()()G G λδ=; (D) 图G 是k 连通的,则G 的连通度为k 。 4.关于哈密尔顿图,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 彼得森图是非哈密尔顿图; (B) 若图G 的闭包是哈密尔顿图,则其闭包一定是完全图; (C) 若图G 的阶数至少为3且闭包是完全图,则图G 是哈密尔顿图; (D) 设G 是三阶以上简单图,若G 中任意两个不邻接点u 与v ,满足 ()()d u d v n +≥,则G 是哈密尔顿图。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完美匹配的三正则图一定没有割边; (B) 没有割边的三正则图一定存在完美匹配; (C) 任意一个具有哈密尔顿圈的三正则图可以1因子分解; (D) 完全图21n K +是n 个哈密尔顿圈的和。 三、 设无向图G 有10条边,3度与4度顶点各2个,其余顶点度数均小于3,问G 中至少有几个顶点?在最少顶点数的情况下,写出G 的度序列,该度序列是一个图序列吗?。

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共20分,每小题5分)计算题 1.应用冲激函数的性质,求表示式23()t t dt δ∞-∞ ?的值。 解:23()300t t dt δ∞-∞ =?=? 2.判断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2)r t e t =。 解: 线性时变系统 3.有一LTI 系统,当激励)()(1t u t x =时,响应)(6)(1t u e t y t α-=,试求当激励 ())(23)(2t t tu t x δ+=时,响应)(2t y 的表示式。(假定起始时刻系统无储能)。 解: ()()t t u t u t dt -∞?=?, ()()d t u t dx δ= ,该系统为LTI 系统。 故在()t u t ?激励下的响应1 26()6()(1)t t t y t e u t dt e ααα ---∞ =?=--? 在()t δ激励下的响应2 2()(6())6()6()t t d y t e u t e u t t dx αααδ--= =-+ 在3()2()tu t t δ+激励下的响应1818 ()12()12()t t y t e e u t t αααδαα --=--+ 4.试绘出时间函数)]1()([--t u t u t 的波形图。

二、(15分,第一问10分,第二问5分)已知某系统的系统函数为2 5 ()56 s H s s s += ++,试求(1)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2)该系统为无失真传输系统吗?请写出判断过程。 21255 ()56(2)(3) 2,s s H s s s s s s s ++= = ++++∴=-=-3,位于S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所以,系统稳定. (2) 由于05 ()()3) jwt j H j Ke j j ωωωω-+= ≠++2(,不符合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所以该系统 不能对输入信号进行无失真传输。 三、(10分)已知周期信号f (t )的波形如下图所示,求f (t )的傅里叶变换F (ω)。 f (t )的傅里叶级数为 1j 1()e d t n T F f t t T ω-= ??3 j π2111 2 221()(1)e d 2n t G t G t t --??=--???? ?π sin 41(1)πn n n ??=--? ? 所以()()F F f t ω=????()2π πn n F n δω∞=-∞ =-∑()π sin 421(1)πn n n n n δω∞ =-∞ ??=---? ?∑ 四、(15分)求下列函数的拉普拉斯逆变换。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二(附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喜剧就是vx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有追隶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楚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有“巨无霸”式的大制作,却没有灵魂的大震撼。 当代的喜剧精神内涵容易被“一种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所取代”。如果将喜剧等同于平庸浅薄的逗乐、搞笑,那将是喜剧的矮化和异化,是喜剧的悲剧。真正的喜剧是理性和智慧的产物。伟大的喜剧作家,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胆识超群,他正视现实、敢说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2016.12 .24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 1. 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 b )决定的。 A.未成熟性 B.差异性 C.主动性 D.向师性 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反映了教师劳动(a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 C.对象 D.过程 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c )。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 C.学生的被动性 D.教师的主导性 4. 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 a )。 A.报复 B.逃避 C.顺从 D.自尊 5. 许多教师认为,( c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 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6. 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的是(c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7. 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 A.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B.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C.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 D.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 8. 对两种需要都想拒绝而又无法回避的冲突情境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正负冲突 9. 哪种情况下学校不能处分教师()。 A.体罚学生 B.因生病没来上课 C.侮辱学生 D.因缺课造成学生成绩普遍下降 10. 教师在发展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C.熟练化 D.做出创造 11.( a ),是教师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A. 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学习和宣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12. 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非定向型培养是指()。 A.不舍专业不分科 B.非师范学校培养 C.不确定发展方向 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13. 教师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 A.只能在开始工作时 B.在有了成功的愿望后 C.在快要退休时 D.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 14. 教师在创造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C.教育教学能力的熟练化 D.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 15.从某种角度看,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另一类是()。 A.价值性的教育观念 B.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C.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D.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1. 教师学是以教师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教师个体的发展规律。 2. 教师的角色冲突包括适应其他职业的人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两个方面。 3.教师的地位一般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的部分。 4. 与教师道德素养相关的四大问题是: 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对待同行的道德问题;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 5. 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所谓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6.请说出两种课堂教学的导人方式: 、。 7. 教师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成长发展的规律。 8. 压力的心理反应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 9.在职业生涯目标的设计中,教师的自我定位包括和两个方面。 10. 生涯设计的过程包括自我反思、目标设计和成长设计三个阶段。 1.良好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包括那几个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