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学习——小肠结肠影像学
- 格式:ppt
- 大小:6.16 MB
- 文档页数:72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引言结肠息肉结肠息肉是结肠粘膜的良性病变,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突起。
常见的结肠息肉有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
影像学表现为结肠腔内可见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通常无破坏性生长。
结肠镜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通过取样进行病理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结肠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结肠黏膜。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结肠腔黏膜纹理增粗、结肠壁增厚和溃疡形成。
结肠镜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病变部位的炎症和溃疡。
结肠癌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通常起源于结肠黏膜的腺上皮细胞。
影像学表现包括结肠腔内可见不规则肿块或息肉样改变、结肠壁增厚和局部淋巴结增大。
结直肠镜检查和结肠CT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对病变进行直接观察和评估。
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以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包括结肠。
克罗恩病的影像学表现与溃疡性结肠炎类似,包括黏膜纹理增粗、结肠壁增厚和溃疡形成。
结肠镜检查和结肠CT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结肠憩室病结肠憩室病是结肠壁的突出,通常发生在老年人。
影像学表现为结肠腔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囊袋状扩张,称为憩室。
结肠镜检查和结肠CT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结肠炎症性息肉结肠炎症性息肉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结肠黏膜增生导致的息肉状病变。
影像学表现为结肠腔内可见多个光滑的息肉状突起,常见于结肠下段。
结肠镜检查和结肠CT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肠镜检查和结肠CT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能够直接观察和评估结肠病变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现,可以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影像笔记-肠道CT怎么看?如何在CT上观察肠道病变?一、观察病变累及的范围:1.<5cm局灶性累及:主要见于腺癌;2.5-10cm局灶性累及:主要见于憩室炎、克罗恩病、肠缺血;3.10-30cm节段性累及:主要见于肠缺血、粘膜下出血(大多数见于小肠和十二指肠)、放射性肠炎、感染、克罗恩病、淋巴瘤;4.弥漫性累及:溃疡性结肠炎(所有的结肠可能受累)、肠壁水肿(低蛋白血症或肝硬化引起,累及结肠和小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变累及范围及常见疾病二、观察肠壁强化方式:肠壁的强化方式可以分为白色肠壁、灰色肠壁、粘膜下水样密度靶征、粘膜下脂肪密度靶征、肠壁内气体密度肠壁强化方式与常见疾病列表如下:1.白色肠壁:主要见于急性炎症性肠病、休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肿(外伤或者抗凝药物的使用)白色肠壁常见疾正常肠粘膜强化克罗恩病肠壁全层明显强化低血容量性休克肠壁全层高强化(红箭),部分肠管显示粘膜下水样密度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部分可观察到双侧肾上腺明显强化,可能与肾上腺功能活跃有关2.灰色肠壁:主要见于慢性慢性克罗恩病、肿瘤和缺血灰色肠壁常见疾病慢性克罗恩氏病红箭显示肠壁明显增厚,肠壁密度呈灰色,肠腔变窄,术后病理提示瘢痕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红箭)、属支淤血改变(黄箭),缺血肠壁呈灰色闭袢性肠梗阻,肠壁呈灰色(扩张肠管以肠系膜血管为中心放射状分布、肠系膜水肿、腹水,肠管可无强化/强化/正常)上一患者闭袢性肠梗阻,绿色方框区域代表正常强化肠管,受缺血影响肠壁未见强化,肠壁密度呈灰色闭袢性肠梗阻,绿箭示正常强化肠管,红箭示受缺血影响不强化肠管,黄箭示扭曲的肠系膜血管乙状结肠腺癌患者表现肠管灰色改变,此外GIST、转移也可能出现该强化方式3.粘膜下水样密度(粘膜明显强化,粘膜下呈水样密度,呈现出靶征):见于门脉高压、感染、急性炎症性肠病、盲肠炎、AIDS、缺血改变等粘膜下水样密度常见疾病靶征示意图(粘膜与肌层明显强化,粘膜下水肿无强化,肠管走形方向与扫描/重建方向垂直时呈现出同心圆样靶征)伪膜性肠炎患者,粘膜与肌层明显强化,粘膜下水肿,另可见结肠系膜水肿另一例伪膜性肠炎患者,升结肠粘膜下水肿另一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结肠粘膜下水肿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造成的结肠壁粘膜下水肿(红箭和黄箭)以及肠镜下的表现盲肠炎患者升结肠起始部粘膜下水肿(盲肠炎又叫中心粒细胞减少性肠炎,常见于AIDS、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原体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念珠菌、巨细胞病毒和大肠埃希菌,病理上表现为坏死性炎症,可发生肠穿孔)巨细胞病毒性结肠炎结肠壁广泛的粘膜下水肿系统性红斑狼疮左半结肠粘膜下水肿影像4.粘膜下脂肪密度:见于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化疗药物影响、乳糜泻等怎么处理粘膜下脂肪密度?如果没有IBD,可能与肥胖有关;如果累及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可能提示乳糜泻;如果仅累及回肠末端,提示克罗恩病;如果有腹部不适等症状,可能也提示存在急性或者慢性炎症性肠病5.肠壁内气体密度:可以见于缺血、感染、外伤、良性病变(如结缔组织病、炎症性肠病、COPD、肠梗阻等)、假性积气症肠壁内积气常见疾病肠壁内积气是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立刻的治疗,但是肠壁内积气需要与假性积气相鉴别:黄箭所示气体位于粪渣和肠壁之间,可以判断是腔内的气体,而不是壁内同样,该患者气体也是位于粪渣和肠壁之间,判断其气体是腔内而非壁内该患者存在小肠梗阻(图像未显示),红箭所示气体位于肠壁腹侧,呈串珠样改变,该征象提示肠梗阻,气体位于腔内而非壁内另一例肠梗阻患者,出现串珠样气体密度影,该征象诊断肠梗阻比较特异,肠梗阻或肠蠕动能力下降,易造成该征象肠壁内气体密度并肝内门静脉分支气体密度,提示肠坏死;肝内门静脉分支气体提示患者存在较高死亡率另一例肠坏死患者,出现肠壁内气体密度及肝内门静脉分支气体(门静脉内气体与肝内胆管气体鉴别要点为,前者因为入肝血流,故气体易分布于肝外周,且可能出现液气平面,后者出肝,故分布于肝门周围)外伤后造成的肠壁内气体聚集偶然发现的升结肠肠壁内积气,对于无腹部症状的患者,哮喘与COPD也可能造成肠壁内积气文末有鉴别彩蛋三、观察肠系膜情况:观察肠系膜动脉、静脉是否存在充盈充盈,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瘘管形成等克罗恩病造成的小肠-结肠瘘四、观察腔肠内情况:粪渣、高密度血肿、脂肪等小肠内有粪渣影像(黄箭)提示存在肠梗阻小肠内存在高密度影(红箭),提示存在小肠内出血脂肪性的肠内容物,提示存在乳糜泻以下是一篇关于肠壁内积气和假性积气的鉴别综述:。
小肠ct临床应用小肠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来生成横截面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小肠CT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高分辨率、快速、全面等优点,成为临床医生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
一、小肠CT的适应症小肠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全面的检查方法,适用于诊断包括肠套块、小肠息肉、小肠憩室、小肠出血、小肠炎症等小肠疾病。
特别是在评估克罗恩病、小肠淋巴瘤等疾病的活动度和范围时,小肠CT能够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二、小肠CT的技术优势1. 高分辨率:小肠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小肠蠕动、黏膜纹理等细微结构,有助于病变的检出和定位。
2. 快速性:小肠CT检查时间短,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整个小肠的扫描,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舒适度。
3. 全面性:小肠CT可以全程立体显示小肠腔内情况,包括腔体病变、外壁改变等,有利于全面评估疾病的范围和情况。
三、小肠CT的临床应用1. 包埋症的诊断:小肠CT可以清晰显示小肠内包埋症的位置、数量和大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2. 克罗恩病的定位:小肠CT能够评估克罗恩病的病变活动度、累及范围和并发症,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3. 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小肠CT可发现小肠肿瘤、息肉等肿瘤性病变,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
四、小肠CT的局限性1. 辐射剂量:小肠CT需要使用X射线辐射,长期反复检查可能对患者产生辐射损伤。
2. 对肠壁病变的判断:小肠CT在评估小肠黏膜下病变、早期浅表性病变方面的表现不如小肠镜检查敏感。
五、小肠CT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小肠CT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如低剂量CT、双能量CT、螺旋CT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小肠CT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精准性和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小肠CT作为一种快速、全面、高分辨率的检查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务人员在应用小肠CT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考虑,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TA 检查 让小肠疾病无处可藏 许辉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700)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人体所摄入的食物。
常见的小肠疾病包括肠梗阻、炎症性肠病以及小肠间质瘤等,可引发腹痛、腹泻。
但是,由于小肠有着肠管较长、肠管相互重叠以及肠管活动度较大等特点,导致临床诊断小肠疾病的难度较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影像学技术愈发成熟,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效能也越来越高。
其中,小肠CTA 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CTA 检查所谓CTA 检查,是一种通过CT 查看动脉情况的检查技术,能够全面探查血管情况,包括血管走向、血管管腔粗细程度、血管内壁光滑程度,以及血管中是否存在有斑块和钙化现象。
在CTA 检查中,最为关键的操作是向患者血管内注射造影剂,这样能获得更加清晰的动脉血管连续性图像,更清楚、直观地看到患者的血管变化过程与病理变化,从而在充分了解患者血管情况的基础上,有效诊断疾病。
小肠CTA 检查通过小肠CTA 检查,可观察小肠血管的变化过程以及病理变化,从而判断小肠是否发生病变,以及所发生的病变属于什么类型。
比如,若发现肠壁影像有增厚现象,同时在影像中显示肠壁内有溃疡时,便可诊断为肠道炎症疾病;若在影像中发现有积液,存在有软组织肿块以及伴随有部分肠壁增厚现象,可诊断为肠穿孔症状。
小肠CTA 检查与小肠CTE 检查的区别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 检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出现有CTE 与CTA 等多种检查方式。
前者在小肠疾病的检查中具有操作便捷、图像清晰与可重复操作等众多特点,同时能够通过三维图像重建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后者主要是通过观察血管的变化过程以及病理变化判断肠道内疾病,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在小肠疾病检查中有非常大的区别。
(1)CTA 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技术,即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利用计算机对影像信息进行处理,直接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畸形、血管狭窄等情况。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二)引言:结肠疾病是一组影响大肠(结肠)正常功能的疾病,其中包括炎症性肠病、结肠肿瘤以及结肠息肉等。
影像学诊断在结肠疾病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常见的结肠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进行阐述。
一、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诊断1. 结肠造影:结肠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结肠的形态和病变,如溃疡、炎症、狭窄等。
2. CT扫描:CT扫描能够快速、准确地显示结肠的炎症程度、肠壁增厚以及肠管的狭窄情况,有助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分型。
3. MRI扫描:MRI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结肠的炎症病变,并能够评估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对于复杂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结肠的病变程度、炎症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对于儿童和孕妇较为适用。
5. PET-CT:PET-CT可以评估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性和病变的范围,对于评估疗效和预测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二、结肠肿瘤的影像学诊断1. CT扫描:CT扫描可以显示结肠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对于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意义。
2.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结肠肿瘤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肿瘤的形态、位置和大小,并采集组织进行活检。
3. MRI扫描:MRI扫描可以显示结肠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对于评估早期肿瘤和复杂病变有一定优势。
4. PET-CT:PET-CT可以评估结肠肿瘤的代谢活性、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对于辅助分期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5. 腹部超声:超声可以评估结肠肿瘤的血流情况、肿块的性质和大小,并可指导穿刺活检或引导治疗操作。
三、结肠息肉的影像学诊断1.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结肠息肉的主要诊断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的形态、位置和大小,并进行活检或切除。
2. CT结肠镜:CT结肠镜可以显示结肠的全面情况,提供三维影像重建,对于小息肉和难以达到的部位有较好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