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各科课程标准(共14门课)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各科课程标准(共14门课)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各科课程标准(共14门课)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各科课程标准(共14门课)

目录

1.基础会计与实训课程课程标准2

2.成本会计课程课程标准8

3.Office2003课程课程标准14

4.VF课程课程标准19

5.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课程标准27

6.商务英语课程课程标准47

7.普通话课程课程标准49

8.统计学原理课程课程标准52

9.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标准56

10.会计电算化与实训课程课程标准60

11.财务会计课程课程标准66

12.财政与金融课程课程标准73

13.市场营销课程课程标准78

14.财务管理课程课程标准84

基础会计与实训课程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与实训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学时:100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地位: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也是基础专业课,它在会计专业中居于主导地位。

作用:本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任务是:讲授会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养成独立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会计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总论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会计的含义与特征、会计的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的方法;

(2)教学要求:本章阐述的是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通过讲授突出重点:会计的含义、内容、方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利用教学辅助资料:配套练习题,本章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

作业布置第一章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为主,再抄写一边有助于强化对概念的记忆,填空、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可直接在练习题上做,达到理解掌握目的即可。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一般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2)理解难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的内容与核算方法;

(3)重点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内容;会计的方法。

(二)会计要素及会计恒等式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会计要素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构成;会计恒等式的原理及应用;

(2)教学要求:用口头讲解、比较、分析等方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工作,可参考教学辅助资料即配套习题突出重点名词解释、理解简答题等难点。

作业布置第二章以名词解释、选择题为主,以强化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填空、判断、可直接在练习题上做,达到训练目的即可。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会计恒等式的原理;

(2)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构成;

(3)理解并掌握会计恒等式。

(三)帐户和复式记帐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帐的原理、借贷记帐法;

(2)教学要求:用举例说明法等方法讲解完成本节的教学工作,多举现实中例子,也要参考教学辅助资料即配套习题突出重点、理解难点。

作业布置第三章以名词解释、选择题为主,适当挑选简答题,重点突出,以强化学生对复式记张的原理、借贷记帐法的理解和掌握;填空、判断可直接在练习题上做。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及分类;账户设置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记帐的基本类型;

(3)掌握复式记帐;借贷记帐法。

(四)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成本计算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会计处理基础、资金筹集核算、采购业务核算、生产过程核算、销售过程核算、利润形成与分配、成本计算等;

(2)教学要求:用所学会计理论,联系实际,用举例说明法讲解会计核算各阶段的会计科目设置及具体的会计核算即会计分录,采用启发诱导式进行讲授、分析,并能使学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地进行简单的各阶段业务处理,完成课后习题。

作业布置第四章以会计分录即业务题为主,以起到理解并掌握各要点会计核算的目的。填空、判断、选择可直接在练习题上做。简答题可作为复习要点帮助理解书中理论。

2、能力培养要求

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各核算要点的有关内容、相互关系等;理解会计处理基础:应计基础与现金收付基础;掌握企业资金筹集、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以及成本的计算。

(1)明确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掌握企业接受投资和从银行借入资金的核算方法,能熟练进行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

(2)了解供应过程的业务内容,熟悉材料采购的程序,理解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掌握材料购进、付款、验收入库的核算方法,能熟练进行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

(3)了解生产过程的业务内容,理解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掌握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和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有关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4)了解销售过程的业务内容,掌握取得销售收入、结转销售成本、结算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等业务的核算方法,能熟练进行有关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5)理解利润的构成内容,掌握利润形成、所得税、利润分配的核算方法,能熟练进行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

(五)会计凭证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会计凭证的意义及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书写、传递与保管;

(2)教学要求:用口头讲解、复习、比较、等方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工作,可借助会计凭证的填制增加实践性教学,还要参考教学辅助资料即课后配套习题突出重点、理解难点。

2、能力培养要求

了解凭证的概念、种类,明确凭证的处理程序,理解凭证的审核内容,掌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六)会计帐薄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帐薄的意义和种类、帐薄的设置和登记方法、登记帐薄的规则、对帐和结帐;

(2)教学要求:从帐薄的意义、种类入手,具体讲解不同帐薄的设置,说明登记帐薄的依据是记帐凭证,使凭证和帐薄联系起来,可借助模拟用的帐薄形象逼真的讲解如何填制、期末如何对帐和结帐等,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诱导式进行讲授,使学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完成课后习题。

2、能力培养要求

了解账簿的概念、设置帐薄的意义,理解登记账簿的依据和程序,掌握帐薄的分类:按用途分(序时帐、分类帐、备查帐);按外表分(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以及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等。

(七)财产清查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财产清查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2)教学要求:用所学会计帐薄理论,讲解说明为了进行帐实核对必须进行财产清查。用举例分析法讲解说明财产清查的内容、种类、方法等,详细重点讲解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使学生能够结合书中例子独立完成配套作业。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组织;

(2)理解财产清查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的方法;

(3)掌握财产清查的种类和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八)会计报表与分析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会计报表概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会计报表分析;

(2)教学要求: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环节,通过讲解使会计核算方法能够连贯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认识到会计报表编制的重要性。

从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填制要求开始举实例讲解具体某个项目理论上如何要求、如何填制,使学生能够思路清晰完成课后配套作业,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实务题。

2、能力培养要求

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和种类,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九)会计核算和会计工作组织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会计核算工作程序、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岗位责任制、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2)教学要求:本帐内容尤其是第一节“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第五章到第八章即从凭证到报表的综合,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技能比如列表法、图示法等把相关知识穿起来,使学生思路清晰,能够独立完成课后配套作业,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简答和实务操作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类型、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和岗位责任制以及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2)理解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汇总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的会计核算等;

(3)掌握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的会计核算。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课程习题要求

课后习题以选择题和业务题为主,以强化学生对会计知识要点理论的的理解;重点练习会计分录题即业务题,以增加学生对会计实务的掌握,在作题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会计理论的应用能力;填空、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可直接在练习题上做,达到训练目的即可。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期末课程结束,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第一、二、三、章是重点基础理论知识部分,是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题的主要出题内容;第四、七章是重点实务部分,以会计分录题为主;第五、六、八章是实践性为主的内容部分,可适当出一部分理论性的小题;第九章作为选学内容,出小题或不出题。

(一)命题原则

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课程标准、期末复习提要的教学要求和文字教材范围之内。按照重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能力,又考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命题的覆盖面广泛,但同时也会突出重点。试题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二)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试题类型主要包括:

名词解释:占全部试题的10%

填空题:占全部试题的10%

单选题:占全部试题的20%

多选题:占全部试题的10%

简答题:占全部试题的10%

判断题:占全部试题的10%

业务题:占全部试题的30%

(三)考核形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各章教学要求

1、总论

(1)一般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重点掌握会计的概念;

(3)重点掌握会计的职能;

(4)重点掌握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5)重点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6)一般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一般了解会计核算方法。

2、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

(1)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定义及分类;

(2)了解会计恒等式基础含义及用途;

(3)理解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的关系。

3、账户和复式记账

(1)了解记账方法概述;

(2)重点掌握借贷记帐法及其基本原理;掌握会计科目概念及设置;(2)重点掌握账户概念及结构;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内容及具体运用;(3)学会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4、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和成本计算

(1)理解并掌握会计处理基础;

(2)一般了解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过程;

(3)一般掌握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4)重点掌握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

(5)重点掌握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

(6)重点掌握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

(7)重点掌握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8)掌握成本计算。

5、会计凭证

(1)一般掌握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2)一般掌握原始凭证的构成要素及填制要求;

(3)重点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4)一般掌握记帐凭证的构成要素及填制要求、填制方法;

(5)重点掌握记帐凭证的审核内容;

(6)一般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6、会计帐薄

(1)一般了解会计帐薄的意义和作用;

(2)一般掌握会计帐薄的种类;

(3)一般掌握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的记帐日登记;

(4)一般掌握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登记;

(5)重点掌握总帐和明细帐平行登记的要求;

(6)一般了解帐薄的启用规则;

(7)一般了解帐薄的登记规则;

(8)重点掌握错帐更正的规则;

(9)重点掌握对帐的含义及内容;

(10)一般掌握结帐的含义及结帐的程序、种类、方法;

(11)一般了解帐薄的更换与保管。

7、财产清查

(1)重点掌握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盘存制度;

(2)一般了解财产清查的基本程序;

(3)重点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

(4)重点掌握财产清查的帐务处理。

8、会计报表

(1)重点掌握会计报表的概念;

(2)一般掌握会计报表的种类及编制要求;

(3)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及结构;

(4)一般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5)重点掌握损益表的概念、结构及编制方法;

(6)一般了解会计报表的分析。

9、会计核算和会计工作组织

(1)重点掌握会计核算形式的概念;

(2)一般掌握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和基本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及基本程序;

(3)重点掌握记帐凭证核算形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4)一般了解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和基本程序和编制方法;

(5)重点掌握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6)一般了解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岗位责任职制和会计工作法律责任。

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张玉森.基础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成本会计课程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学时:85

学分: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选修课程: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商业企业会计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位:《成本会计》课程,系中职教育财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自《基础会汁》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它的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用:此课程的开设,能使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综合。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能使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应用中得到加强、巩固和提高,是学生从学校所学理论走向社会从事会计实践的一个必修课程,它在财会专业所开设课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综合性作用。

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总论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成本会计对象;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的组织;

(2)教学要求:本章阐述的是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通过讲授突出重点:成本、成本会计的概念以及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费用支出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利用教学辅助资料:每章后均有配套习题,本章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

作业布置第一章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为主,再抄写一边有助于强化对概念的记忆,填空、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可直接在练习题上做,达到训练目的即可。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一般了解成本会计的任务,明确会计工作的组织;

(2)理解难点:成本、费用支出的关系;

(3)重点掌握:成本、成本会计的概念以及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的对象。

(二)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产品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基本程序、帐户设置以及帐务处理程序;

(2)教学要求:用口头讲解、比较、分析等方法完成本章的教学工作,可参考教学辅助资料即课后配套习题突出重点、理解难点。

作业布置第二章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为主,以强化学生对产品成本核算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填空、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可直接在练习题上做,达到训练目的即可

2、能力培养要求

(1)明确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内容以及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并对这两个方面的分类作用有所了解;

(2)理解产品成本核算原则,并明确其在成本核算中的重要性;

(3)掌握掌握产品成本核算要求,特别是各种费用界限的划分;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以及产品成本核算所设置基本帐户的结构和用途;掌握产品成本会计处理程序。

(三)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核算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材料成本核算;外购动力费用核算;工资费用核算;折旧及其它费用核算;辅助生产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生产损失核算;

(2)教学要求:用口头讲解、比较、习题分析、填制表格等方法完成本章的教学工作,可参考教学辅助资料即课后配套习题突出重点、理解难点。

作业布置第三章以计算题及综合题为主,适当挑选名词解释,重点突出,以强化学生对费用要素及综合费用核算的掌握;填空、判断、选择可直接在练习题上做。

2、能力培养要求

(1)理解各有关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费用、折旧及其它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以及生产损失的核算方法,特别是原材料、工资、辅助生产成本以及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掌握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方法。

(四)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在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2)教学要求:用口头讲解、练习、比较等方法完成本章的教学工作,可参考教学辅助资料即课后配套习题突出重点、理解难点。

作业布置第四章以计算及综合题为主,重点练习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填空、判断、选择可直接在练习题上做。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在产品的含义及在产品盈亏的会计处理;

(2)理解在产品数量与产品成本计算的关系,明确在产品数量的确定方法;

(3)掌握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特别是其中的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比例法。

(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2)教学要求:用口头讲解、填制表格、练习、比较等方法完成本章的教学工作,可参考教学辅助资料即课后配套习题突出重点、理解难点。

作业布置第五章以填空、判断、选择为主,以强化学生对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如何确定的掌握。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影响成本计算对象的因素;了解成本计算方法的各自特点、适用范围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掌握生产的分类及其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六)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中职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浅析

中职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浅析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标是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技能,让学生熟练地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操作。 【关键词】会计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仿真实训 一、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范畴 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部分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采购销售管理、会计报表管理和财务指标与决策分析等,其中账务系统是会计软件的核心,它以记账凭证为接口与其他功能系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 二、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存在困难 1.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随着人口总体增长放缓,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的背景下,生源的整体数量和质量都在逐年下降,为应对生源下滑,绝大多数职校在招生上使出浑身解,为完成招生计划,重数量,轻质量。知识基础薄弱、认知障碍、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意志力差和自我评价较低的生源规模化聚集,这给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带来困难。 2.缺少企业实际经验的会计师资。会计是一门实用性的技术,特别是实际的应用中,会计维系有企业的内部和外面的资金往来,具有很强的经验效应,因此会计教师除了具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才可以能胜任职业教育科研和实践教学的职能,由于会计专业知识滞后于实践,理论知识脱节于实际操作,使得中职学校需要大量“双师型”的会计教师,而学校的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因素,导致这种“双师型”的会计教师稀缺。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的质量建议 1.加强师资的技能水平。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在知识结构上,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理解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数据流,构建扎实的知识架构,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各个模块的操作、维护、纠错,懂得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数据库的维护管理。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目的的安排上机实习内容、并进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随时记录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解决的方法,同时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还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 课程代码:3301A122(会计电算化)、3302B122(会计与审计) 所属院系:财经学院制定时间:2010.11.02 制定人:黄燕批准人: 二、基本信息 学分:4 课程类型: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业课 学时:7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授课对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 后续课程:财务管理、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它的主要能力是掌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其中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基础,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是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而完工产品的成本主要是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构成,这样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核算就形成了课程的分能力,要掌握这种能力就需要有若干的知识点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应会能力标准。本课程就是根据主要能力推出应会能力,再由应会能力推出应知能力,从而进行能力构建的。 (1)知识教学目标 ①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熟练掌握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③熟悉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定额法; ④熟悉成本报表的编制和成本分析。 (2)能力教学目标 ①通过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学习,训练学生的综合核算能力; ②通过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③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综合模拟训练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团结协作、计算机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严谨务实、诚实守信等综合素质。 (3)素质教育目标 ①具有热爱所学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②具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健康的身心; ③具有较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 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与在产品之间的 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成本分析。教学总学 时为72学时,扣除考试及复习占用学时,知识模块与对应学时为: 教学模块名称任务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分学时合计 模块一成本和成本会 计 任务一成本会计的经济实质和作用; 2 2 任务二成本会计的对象; 任务三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任务四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 任务三 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有 关账务处理 模块三要素费用的归 集和分配 任务一要素费用分配概述 2 16 任务二材料费用的核算 2 任务三工资薪酬费用的核算 2 任务四其他费用的核算 2 任务五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4 任务六制造费用的核算 2 任务七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2 模块四生产费用在完 工产品与在产 品之间的分配 任务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2 10 任务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8 模块五 产品成本计 算方法概述 任务一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 算的影响 2 2 任务二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 任务三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模块六 产品成本计 算的基本方法 任务一品种法 4 16 任务二分批法 6 任务三分步法 6 模块七产品成本计任务一分类法 4 8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一、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高中阶段强调领域应用,以多样化的应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既可以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强调某特定领域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即以个性化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架构 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方式进行设计。小学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其中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72课时,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和“机器人入门”,各36课时,适宜在五、六年级开设。初中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36课时,适合在七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各36课时,适合在八、九年级开设,也可以在七年级开始开设。基础模块是各地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模块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不同学段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小学阶段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初中阶段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尝试设计与实现基本程序结构,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而高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学生制定时间: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经济系 学分:3 学时:54 制定人: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会协助项目组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 (3)会在各类企业中使用条码; (4)会使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入库、盘点、出库管理; (5)在物流软件系统中完成日常业务操作; (6)会调试和管理运输部门的GPS监控软件; (7)会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网络交易;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技能、技巧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4)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4)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前续课程有《物流管理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实务》等,后续课程有《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市场营销原理与实操》等课程。 2、课程开发思路 本课程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各种改善物流业务操作的信息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技术特点和解决的问题: 1) 条码解决数据重复输入问题; 2) 数据库解决存储问题; 3)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解决数据的加工和传输; 4) EDI解决单证和数据传输; 5)GPS/GIS解决定位、信息查询; 6) RFID解决小范围内追踪以及不接触扫描; 7) 电子商务解决交易问题。 所以本课程按照:现代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采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掌握其业务流程,并详细分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按照上面三个步骤,针对课程情况设计出了七个教学情景: 1) 现代化物流和信息技术; 2) 数据库与网络技术; 3) 条码技术与应用与RFID技术与应用; 4) GPS/GIS技术与应用; 5) EDI技术与应用; 6) 电子商务应用; 7)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综合模拟(综合运用各种技术)。 四、教学内容 1、学时分配 学习情境(单元)名称子学习 情境1 子学习 情境2 子学习 情境3 子学习 情境4 学时分 配 学习情境(单元)1 现代化物流 和信息技术 现代化物 流 信息技术 4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第一张图: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一个学科育人价值的高度提炼,是通过学科学习,学习者不断建构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信息的增长并不直接提

升我们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重点反应一个人对于信息敏感度、信息价值判断的综合能力与品质。 计算思维:其内涵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主要表现为“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和系统化”四个方面。其一,形式化。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关键要素,分析要素间的关系。其二,模型化。建立信息处理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三,自动化。探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实现解决问题方案的自动化运行。其四,系统化。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将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现代社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其内涵表现在社会成员需要正确理解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关系,遵守其中的规则与要求,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担负起信息社会成员的责任,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并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理性判断,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三年制)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2、学制:三年制。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一)、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适应现代经济工作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会计基本理论原理知识,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够胜任超市收银员、出纳、记账员、会计核算员等工作 1.素质要求 文化素质: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工程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团队精神:全局观念、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 2.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3)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 (4)能识别钞票真假,并快速准确点钞,能快速准确地通过小键盘进行数字录入和严打传票,能正确使用收银系统软件和收银设备及银行卡; (5)能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会计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填制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 (6)能操作会计电算化设备及会计核算系统软件,熟练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一般流程和操作要求,具有应用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职业能力; (7)具有工商登记与社会保险办理、银行柜面业务处理、库存管理能力; (8)能使用常用办公设备及软件,熟练运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信息;会撰写觉事务文书和财经应用文。

3、其它方面 (1)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具备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向上的思想情绪。 (3)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言语文雅、行为文明,注意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二)、就业方向 在超市从事收银员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咨询和服务业务,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出纳、仓库保管员等工作,也可在银行从事前台服务工作等。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课程说明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学时数:32学分:2 适用专业:公路运输与管理 一、课程性质 《物流信息技术》是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一门限定选修课程。它是根据现代物流 的动作模式、技术与方法、流程设计,针对物流员、货代员、助理物流师所从事运 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管理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 结出其所需的综合能力要求而设置的,由于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灵魂, 学好这门课对学生就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授课以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 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基 本思想、方法、概念,了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开发的基本方法,具有对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的初步认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要求在保证讲授、讨论、作业、考试考核和教材等 诸要素并重的前提下,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展示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重视课程的 实践性,紧密加强实践操作、课堂教学大纲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 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还可以尝试和职业资格考试相 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三、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物流信息技术概述、数据库技、条码技、物流edi技术、GPS/GIS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物流企业网络建设。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EDI、GPS、GIS等物流信息应用及手段;(2)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跟踪、处理、以及管理物流信息;(3)能熟练使用网络资源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4)熟悉仓储、运输、货代、客服等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构架以及开展业务活动的信息流程;(5)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国际货运代理》等标准中有关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为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支持; (6)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制订策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试题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 教学实施的探讨 范春霞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校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浪潮中,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财会人员的电算化水平急需提高。做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较强的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变的异常迫切。今天我们所说的电算化不仅仅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而是指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 一、会计电算课程的特点及培育方向: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且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是为会计和财务信息类中职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重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

论,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把握会计的各种操作技能,培养其较高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后学有所用,独立完成会计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 二、会计电算教学指导思想的突破。 1、教学与实践贯彻融合 目前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以应付考试为主。他们虽然懂了电算化理论知识,但由于缺少实践环节,有的学生毕业时都不会操作一种财务软件,更谈不上精通了,因此只有导入实践的操作,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触,接受的效果也会更好。 建议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的记忆和理解,使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计算机操作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 除此之外教学的场地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而是要带领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中去。只有让学生提前接触到社会中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才能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目的,以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学会自已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实践前可以给学生明确任务;考察过程中需要教师要注意引导。实践后更要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体验,使学生全面感受、感知,达到课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流信息管理 课程编码:310126 课程类型:B(理实一体化) 开课部门:工商管理系 规定课时:32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吸收和运用物流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科学有关成果,研究物流管理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与时俱进的特点。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赖以实现的数据库技术、EDI技术、Intranet 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强调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程是根据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以及市场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而设定的。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实践课程,侧重于实践的操作。本课程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基础,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分析,使学生理解现代物流的实际内涵,以及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实训操作,加强学生对每一个主要物流业务岗位作业的了解和掌握,理解整个物流业务流程,能迅速适应物流企业基层岗位的工作。 3.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图1《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育创业意识为导向,以岗位任职资格为标准,以校内实训软件为平台,

以提升职业素能为根本,其中课程内容方面,以物流信息的数据流动形式为主线。 (2)课程设计思路: 与物流行业的七大岗位方向密切结合,在内容的具体设计上按照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将模块进行细分,明确了各个岗位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状况。共整合成为五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图2《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内容整合 本课程教学计划内安排总共32学时,五个模块又细分为九个子项目:有理论有实践,其中实践部分包括九项操作任务。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物流网络技术 (2)掌握GPS、GIS、RS技术 (3)掌握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 (4)掌握物流信息系统技术 2.能力目标 (1)具备岗位群的共性能力 (2)具备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 (3)能够利用EDI的能力 (4)会运用常见物流信息技术 3.素质目标 (1)懂得诚实守信 (2)懂得爱岗敬业 (3)懂得团队合作 (4)懂得职业抗压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新版)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04042405 计划学时: 72 计划学分: 4 适用专业:会计、会统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建议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组主要成员:黄嫦娇、张翔、姚美琴、 詹敏、曾丽萍 执笔者:黄嫦娇 编写日期: 2015.1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部)编制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为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能胜任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前导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 2.后续课程:会计电算化(二)、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等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在具备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核算、能分析、强操作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培养爱岗敬业的优秀职业素质,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 爱岗敬业: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廉洁自律: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客观公正: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坚持准则: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提高技能: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提高业务水平。 参与管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强化服务: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知识目标: ①了解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 ②了解财务软件的基本程序结构及基本数据流程 ③掌握行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尤其是典型行业,如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 ④掌握用友、金碟财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系统初始化、总账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研究-会计电算化论文-会计论文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研究-会计电算化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文章摘要】随着教育制度不断改革,新课程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广,信息时代中的各种教学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加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符合时代特色的专项人才,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的进步。从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来看,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无法切实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下时期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创新方式,以不断的满足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实训教学;改进策略;教学问题;会计电算化 0前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网络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也越来深人,其已成为了现代化企业中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的主要手段。当下,信息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快,市场上各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了各大学院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需要结合时代的进步而改革和创新,才能切实的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创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模式成为当下中职学校的重点关注内容。 1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问题 1.1培养理念有偏差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中的逐渐普及和深人,虽然说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在教育认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步了一大截,但是目前在理论教学上仍然极为重视,而对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则不够单位。本文认为加强理论教育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相对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监督力度却不足,导致目前中职学校的实践教育质量和效率并不高,这和会计电算化的教育目标是有所偏差的,再加上有的学生认为实践课就是毫无意义的辅助课,也不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进一步的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2课程设置有问题 我国的很多中职学校在开设会计电算实训课程时绝大部分采用的方式是将各专业课进行分割,不同的教师负责一个区域,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的典型问题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实训课程之间的联系被拉开,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是联系的极为紧密的两个学科,将这两个方面单独分开势必拉开两者之间的差

现代物流基础物流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基础物流课程 标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大连电子学校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现代物流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讲授关于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物流相关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物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目标既要明确知识点,更要突出能力点。 (2)课程内容主要是“是什么”和“怎么样”。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 (4)在教学方法上,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流出充分的时间。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这些知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有效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形成经险的能力;具有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和与他人合作的意志品质,逐步建立创业就业自信;具备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意志力,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解读一: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三年制中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会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处理,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具备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能力,掌握从事会计电算化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和基本能力。 3.具备较快适应会计电算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创业精神、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一)全学程公共课与专业课共25门,其中: 公共基础课程6门: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实用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礼仪修养、体育与健康; 专业技能课程20门: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ERP供应链管理、财务统计原理及方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税法基础、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手工会计实训、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财经实用技术等; (二)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介绍: 《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学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 《英语》讲授日常交际英语的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 《礼仪修养》讲授见面礼仪、访送礼仪、交谈礼仪、服饰礼仪、人生习俗礼仪等,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世之道。

现代物流基础物流课程标准

大连电子学校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现代物流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讲授关于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物流相关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物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目标既要明确知识点,更要突出能力点。 (2)课程内容主要是“是什么”和“怎么样”。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 (4)在教学方法上,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流出充分的时间。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这些知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有效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形成经险的能力;具有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和与他人合作的意志品质,逐步建立创业就业自信;具备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意志力,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搬运、现代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基本业务 (2)基本掌握物流信息、物流系统、物流网络系统、企业物流 (3)初步会知第三方物流、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绿色物流 (4)了解消费者物流、物流政策、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组织管理原则

《电算化会计》课程设计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实验目的 ....................................................................................................... 二、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 ............................................................................................ (一) 实验内容概述................................................................................................. (二) 实验结果..................................................................................................... 三、各个子系统初始设置 ............................................................................................ (一) 实验内容简述................................................................................................. (二) 总账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三) 薪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四)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五) 应收/应付管理子系统初始设置................................................................................. 四、企业财务会计日常业务处理 ...................................................................................... (一) 实验内容简述................................................................................................. (二) 实验结果..................................................................................................... 五、企业财务会计期末业务处理 ...................................................................................... (一) 实验内容简述................................................................................................. (二) 实验结果..................................................................................................... 六、报表系统 ....................................................................................................... (一) 实验内容简述................................................................................................. (二) 实验结果..................................................................................................... 七、实验总结 ....................................................................................................... 一、实验目的 《电算化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结构的了解,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电算化会计软件在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实践活动的使用情况,全面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在企业实际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 (一)实验内容概述 i.建立单位账套。 2 ?增加操作员。 3.进行财务分工。 4 .输入基础信息。 5.备份账套数据。 6.修改账套参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