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闭锁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手术,对于这种手术的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
我在临床工作中有幸参与了多例这种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在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在手术前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病情评估和术前准备工作。
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往往伴有明显的肠道梗阻症状,需要通过彻底的术前评估来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方案。
还需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营养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便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手术中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情况。
腹腔镜手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手术操作者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好外周肠道的准备工作,包括灌肠清洁和肠道解饥等,以便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
在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术后监测和护理。
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和排气排便情况的监测,以及对患儿的饮食和活动的指导。
还需要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如术后肠梗阻、肠粘连和感染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围术期护理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
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家属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对孩子疾病的恐惧和对手术效果的担忧,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孩子的病情,并指导他们在家中的护理和康复工作。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安排。
通过做好上述工作,我们可以为患儿的手术效果和康复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患儿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手术,术后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参与了多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在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围术期护理体会,现在将护理体会分享如下:1. 术前准备工作要做到位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中,术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史、过去的治疗经历等。
同时要为患儿进行身体检查,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和生理指标,为手术做好准备。
还需要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儿和家属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增强他们的信心。
2. 术中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意外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特别是在腹腔镜下手术中,要注意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和麻醉师,积极配合处理。
同时要做好器械、药物和病历的准备工作,以备不时之需。
3. 术后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是患儿康复的关键期,需要进行精心的护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术后患儿的疼痛管理工作,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避免患儿出现疼痛过重影响康复。
其次要做好患儿的呼吸护理和体位转换工作,预防术后意外发生。
还要关注患儿的饮食和排便情况,保证患儿的营养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医嘱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4. 注意家属的护理指导和心理疏导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中,家属的护理指导和心理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患儿术前,要为家属进行相关护理指导,让他们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护理信心。
术中和术后,要密切关注家属的情绪变化,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让他们保持冷静,积极配合患儿的康复工作。
小儿肠旋转不良-小肠闭锁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用药治疗情况、过敏史及家族史。
2、症状与体征:评估患儿有无呕吐、腹胀、腹痛、不排胎粪、排便量减少或便秘、肠绞窄、肠坏死、穿孔、腹膜炎、高热、脱水、酸中毒等症状。
3、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儿家属的情绪及心理反应,了解家庭经济状况等。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按小儿外科护理常规护理。
2、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并注意引流物的性状及量。
3、加强呼吸管理,取头高侧卧位,酌情给氧。
4、有计划及时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状况。
5、病情观察:(1)精神状态、哭声情况。
(2)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呼吸、情绪等变化。
(3)消化系统症状:呕吐、排便、肠鸣音及腹部情况等。
(4)掌握检查的各项资料。
(二)术后护理1、按全麻及小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麻醉清醒后予半卧位,定时翻身、拍背。
3、持续胃肠减压,促进其消化功能的恢复。
4、静脉输入高营养物质,预防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加强输液管理,以免外渗导致组织坏死。
5、注意观察: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哭声、尿量(必要时记每小时尿量)、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排便等及腹部情况等,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警惕水、电解质紊乱及肠道并发症发生。
6、术后 4-5 天,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可进少量盐水;如无呕吐,再进流质或母乳、应从少量开始。
7、预防感染,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三、健康指导要点1、饮食指导: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及难消化吸收食物,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
2、指导排便:训练患儿定时排便以形成条件反射。
观察大便排出情况,若出现腹张、腹泻、呕吐、排便困难等及时复诊。
3、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四、注意事项1、小儿肠旋转不良目前无法预测何时或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故对胆汁性呕吐患儿,必须积极诊治,绝不允许只作观察而任其发展至绞窄性肠梗阻。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指婴儿期出生时结肠明显粗大,很多儿童出生后即被确诊。
这种病症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之后,儿童需要接受精心的护理,以便尽快康复。
下面将就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进行探析。
一、术前准备1. 了解患儿情况:术前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风险、术后的护理和康复等情况。
2. 术前护理:术前要为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保证身体状态良好,避免患儿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3. 心理护理:在术前要进行针对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儿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强患儿的治疗信心。
二、术中护理1. 协助手术准备: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工作,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 监测患者情况:术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保证手术过程的稳定和顺利进行。
三、术后护理1. 术后监测:术后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随时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 伤口护理:术后要对患儿的手术伤口进行细致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3. 饮食护理:术后要根据医嘱为患儿提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4. 活动护理:术后适当进行患儿的被动活动,促进术后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 心理护理:术后要进行针对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恐惧,增强治疗信心。
四、心得探析1. 充分了解病情: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症有足够的了解,以便为患儿提供更加专业、周到的护理。
2. 多与医生沟通: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了解手术的具体方法和术后的护理要点,保证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
3. 细心周到的护理:术后的护理工作必须细心周到,避免出现无谓的错误,影响患儿的康复进程。
4. 注重心理护理:术后的心理护理工作同样非常重要,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恐惧,增强治疗信心。
5. 建立良好的护理团队:护理工作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护理团队,共同为患儿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护理。
30例新生儿小肠闭锁的术后护理
张红艳;任志东;马小香;杜燕红;黄显凤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6(014)009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的术后护理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小肠闭锁患儿30例,术后给予生命体征监测、胃肠减压、补液及静脉营养、加强呼吸道护理、促进肠动力恢复、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
[结果]25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1例肠梗阻行二次手术,2例术后放弃治疗,2例术后
体重不增转外院治疗。
[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监护和精心护理,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日。
【总页数】2页(P926-927)
【作者】张红艳;任志东;马小香;杜燕红;黄显凤
【作者单位】030013,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山
西省儿童医院;030013,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山西省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改良胃肠减压和小量回流灌肠在新生儿小肠闭锁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2.新生儿小肠闭锁和狭窄术后应用小量回流灌肠的效果观察
3.新生儿小肠闭锁和狭窄术后应
用小量回流灌肠的效果观察4.自动推注碘水结肠造影检查在新生儿小肠闭锁中的诊断价值5.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小肠闭锁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先天性疾病,患病儿童在出生后很快就会引起肠梗阻等严重症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儿童需要进行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以保证手术效果和促进儿童康复。
本文将就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进行探析,希望能够给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术前准备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了解患儿的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信息,并且对患儿进行相关的检查,确保患儿手术前身体状况良好。
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安抚患儿情绪,减轻患儿手术前的焦虑和恐惧。
2. 术中护理在手术进行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工作,保证手术器械的准备齐全和无菌。
在手术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中的异常情况。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患儿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护理。
在恢复室,要继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且留意患儿的饮食和排便情况,确保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正常。
1. 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包括对患儿生命体征监测的能力、对患儿生活护理的技能、对患儿心理护理的能力等。
在进行相关工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与家属的沟通和协作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家属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对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儿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告知患儿手术的情况和恢复的进度,解答家属的疑虑和困惑,保证患儿得到周密的护理和照顾。
3. 积极的心理护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和能力,为患儿的康复和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一、术前准备工作要做足在患儿即将进行手术的前几天,我们护士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患儿手术前的身体状态良好。
其次是对患儿进行术前心理疏导,让患儿和家属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消除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最后是对手术室和术后病房进行准备,确保手术室的设备齐全、无菌、安全,术后病房的设施和物品齐全、整洁。
二、术中密切监护在手术进行期间,我们护士要密切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要特别注意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指标,确保患儿的呼吸循环功能正常。
对于手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处理。
三、术后护理要得当在患儿手术结束之后,我们护士要及时将患儿转移到术后病房进行护理。
首先是对患儿进行术后监护,继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且密切观察患儿的各种情况。
对于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处理和跟踪。
其次是对患儿进行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
要及时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避免感染。
根据医嘱给患儿使用抗感染药物,缓解患儿的疼痛,并且调整饮食,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
四、做好家长的护理教育在患儿手术的术后恢复期间,我们护士要做好家长的护理教育工作。
要详细向家长解释患儿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要教会家长如何正确观察患儿的各种情况,并且要告诉家长在出现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
家长是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在家庭中的护理工作很重要,我们要做好家长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能够安全、有效地照顾患儿。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对患儿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
在工作中,我们护士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细心观察患儿的各种情况,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确保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在护理的要与医生、家属密切配合,共同为患儿的康复贡献力量。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手术,对围术期护理具有一定的要求和挑战。
在实际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围术期护理的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中,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与患儿的家属进行详细的咨询,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手术相关信息。
要与团队成员进行密切配合,明确各自责任和分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在手术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细心。
腹腔镜手术需要较高的技术和操作技巧,护士要时刻关注手术进程,及时提供必要的器械和药物。
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在手术结束后的恢复期,要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
包括患儿的体位调整、留置导尿管、观察术后出血情况等。
要根据患儿的情况及时给予补液、疼痛控制等治疗,保证患儿的稳定。
还要提醒患儿家属注意术后护理事项和注意事项,如饮食、伤口护理等。
在围术期护理中,我还注意到以下几点:要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腹腔镜手术需要多个团队成员共同配合,包括外科医生、护士、麻醉师等。
大家要密切合作,互相支持,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要加强对患儿家属的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
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家属来说,手术是一个重要而紧张的时刻。
护士要及时与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积极安抚和鼓励他们。
要注重围手术期的教育和宣教工作。
在患儿出院前,护士要向家属详细介绍患儿的术后护理事项和注意事项,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进行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必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团队合作、关心和支持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科学的护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士要不断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的护理体会先天性肛门闭锁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其发病率在新生儿中为1∶1500~1∶5000,常需急诊手术治疗[1]。
2000~2006年间我科共收治52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均经手术治疗,平均住院15天左右,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000~2006年,我科收治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为生后1小时~6天,高位闭锁16例、中间位闭锁6例、低位闭锁30例。
高位闭锁和中间位闭锁伴并有各种直肠瘘的有19例,均采取乙状结肠造瘘术,其余33例均采取会阴肛门成形术。
除1例发生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其余未发生术后近期并发症。
2 术后护理2.1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持续心电监护,监测体温、呼吸和心率的变化,直至平稳。
(1)体温: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其体温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因此,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患儿不可包裹太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导致体温升高。
在冬天则要注意保暖,有条件者应将患儿置入暖箱,以防硬肿症的发生,本组术后1h内有10例患儿体温不升,但一旦上升,波动很大,有的甚至超达39 ℃或40 ℃,所以,术后需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随时调整环境温度。
发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汇报医生,用退热剂,以免发生高热抽搐。
(2)呼吸:新生儿的麻醉均为全麻,术后患儿的呼吸可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麻醉尚未清醒的患儿,因此,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供氧,吸入气体必须湿化,吸入气体中的热量减少可引起体热丧失,而吸入干燥气体超过1小时即可导致气管黏膜的明显异常[2]。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患儿口腔中是否有痰或奶汁,若有,则立即给予吸出,以免堵塞呼吸道或误咽,造成窒息死亡或吸入性肺炎。
(3)心率:新生儿桡动脉的脉搏快而弱,触摸不清,血压又难以测量。
因此,术后要监测心率以了解循环系统情况,新生儿的心率平均在120~140次/分,若低于或高于此范围,则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新生儿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体会(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治疗效果。
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一2010年12月49例肠闭锁进行胃肠手术后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术后24h予肠内营养,另19例术后全肠外营养超过5天。
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患儿在术后发生感染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
结论胃肠手术后新生儿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它能使新生儿肠道功能更快恢复,并能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新生儿;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胃肠手术[Abstract]ObjectiveTo disguss the effect of therapeuticefficacy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parenteral nutrition versus parenteral nutri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surgery.Methods30 cases fed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19 cases fed with totalpare nteral nu tritio n after gastroi ntesti nal surgery fromJanuary 2006 to December2010 were reviewed.ResultsThe time of the recovery of bowel moveme nt was 62 hours in TPN groups and 43 hours in the EN-PN groups. It was up to statistics significanee. The length of stay was 19 days in TPN groups and10 days in the EN-PN groups. It was up to statistics significan ce. The costs was 18795.34 RMB in TPN groups and 10861.45 RMB in the EN-PN groups. It has achieved statistics sig ni fica nee.Postoperative in fectio n occurred in 6.7% patients fed enterally versus 15.8% fed parenterally. It reached statistics sig nificance.Conclusion Early enteralnu triti on comb ined pare nteral nu triti on after gastro in test inal surgery is safe , simple , feasible andphysiology , the recovery of bowel movement is quicker. It has less complicati ons and the costs is lower.[Key words]infant;par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gastro in testi nal surgery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危重患儿存活率提高,新生儿胃肠手术后营养治疗对于新生儿消化道疾病患儿的存活及预后至关重要。
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3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 510000【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的有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
方法:2018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接诊且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72名,用随机数表法均分2组。
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对比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16.94±2.08)d,比对照组(29.79±3.65)d短,P<0.05。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56%,比对照组30.56%低,P<0.05。
实验组家长满意度97.22%,比对照组80.56%高,P<0.05。
结论:于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中运用综合护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住院时间的缩短,加家长满意度的提升。
【关键词】综合护理;围手术期;先天性肠闭锁;并发症临床上,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十分常见,为急腹症之一,容易致人死亡,危害性非常大[1]。
目前,临床一般会采取手术疗法来对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进行治疗,但术后并发症比较多,需要护士的积极配合。
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的有效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8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接诊且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72名,按照随机数表法原理均分2组。
实验组女生16名,男生20名;日龄在0.3-12d之间,平均(6.14±1.58)d。
对照组女生17名,男生19名;日龄在0.4-12d之间,平均(6.09±1.23)d。
新生儿临床资料完整,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2组日龄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都进行常规护理:用药指导、病情观察与体征监测等。
实验组配合综合护理:(1)术前,指导取斜坡卧位,将头部抬高约15-30°,确保患儿呼吸顺畅,并有助于预防呕吐所致误吸的发生。
若有必要,可对患儿施以吸氧、雾化吸入或者吸痰等治疗。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罕见的肠道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对婴幼儿的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一、手术前的准备1、检查准备:对手术室进行卫生、消毒等操作,确保洁净度满足要求。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检,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确保手术顺利。
2、营养支持:手术前,需要给予孩子充足的营养支持,保证他们的身体状态保持足够的强度。
特别是对于体重较轻的儿童,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
3、信息交流:在手术前,需要向家长详细介绍手术的流程、危险因素等信息,让家长了解手术的整个流程,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担忧。
二、手术过程的护理因为这些患儿是婴幼儿,这时他们还不能与医生交流,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维持生命体征:对于接受手术的孩子,需要随时监测他们的生命体征。
如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
2、注意呼吸功能的维持:协助患儿适时、适量呼气、吸气,保证患儿的呼吸功能保持正常。
3、监测吸入区: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确认患儿的吸入区最小,以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
4、输液、药品的注射:根据患儿情况,采取合适的输液量和药品种类,不断监测患儿的身体状况。
5、保持清洁卫生: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卫生,减少受到细菌污染的可能性。
对于术后的儿童,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确保术后的患儿能够快速恢复,适时离院。
1、密切观察: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确定其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同时需要注意畏寒、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出现。
2、饮食监控:针对术后患儿的饮食监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对应的饮食方案,并逐步恢复患儿的饮食功能。
3、有效镇痛:对于术后的孩子,需要进行有效的镇痛,否则将会影响其正常活动以及恢复情况。
4、心理安抚:在术后的恢复期间,需要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安抚,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胃肠道畸形,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手术期和术后,护理对于孩子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本人在这个方面的一些方法和心得。
一、手术前护理1.评估孩子的病情:通过对孩子的病史和体检,以及必要的检查,评估孩子的病情和手术的可行性。
2.宣教:向孩子的家长宣教手术的过程、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术后各项注意事项等。
3.营养支持:对于身体状况较差、营养不良的孩子,应予以必要的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等。
4.疼痛预防:对于怕手术、畏惧疼痛的孩子,应注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疼痛预防。
1.手术准备:手术前应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等,确保手术安全。
手术前应保持孩子的胃肠道清空。
2.术前药物使用:在手术前,应依据孩子的情况合理使用镇静剂等药物,不仅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减少手术时的疼痛感,而且可以减少手术对孩子的压力,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3.手术过程监测: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并密切配合医生的操作。
4.麻醉监测:麻醉后应对孩子进行严密的监测,观察有无麻醉反应,以防止毒性过大引起的意外事件。
5.保暖:手术期间或许孩子会出现机体温度下降的现象,因此需要做好保暖措施以避免低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对孩子的影响。
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应对孩子进行严密的监测,观察有无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异常等现象。
2.饮食:根据孩子的病情和术后情况,从液体食物开始逐渐恢复至普通饮食。
3.疼痛管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可以使用合适的镇痛药物进行缓解。
4.创面护理:创面要保持干净、干燥、无菌,以避免感染发生。
术后的恢复期内,应定期更换敷料。
5.康复训练:术后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早期进行各项功能训练,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总之,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临床护理非常重要,在手术前做好评估、宣教等工作,手术期间严密配合医生操作,术后进行全面严密的监护和配合医生治疗,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手术,对于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来说,手术是治疗的唯一选择。
手术虽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围术期的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对围术期护理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儿的康复。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下我对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围术期护理的体会和经验。
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患儿入院后,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测,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为手术做好准备。
对于患儿的心理状态也需要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和安慰,提供温暖的护理环境,减轻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要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在手术前,我们需要确保患儿的身体状态良好,注意休息和营养的补充。
要告知患儿及家属手术的相关事项,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工作,让他们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增强他们的信心。
还需要做好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准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接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儿的安全。
还要对手术过程进行严密的护理监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要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
手术结束后,患儿需要进入恢复期,我们需要做好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工作。
包括术后伤口的护理、疼痛的缓解、肠道功能的恢复等。
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保证术后的安全和顺利康复。
还要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提供温馨的护理环境,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促进康复的早日到来。
要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我们要与患儿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告知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情况,让他们了解患儿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增强他们的信心和配合度。
还要对家属进行相关的护理教育,包括术后护理、饮食调理、康复锻炼等,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帮助患儿更好地康复。
新生儿肠闭锁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新生儿;肠闭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70—02
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是一种临床上较多见急性消化道疾病,是先天性的消化道发育畸形引起的[1],发生率约1/5000[2],男女发病率接近。
闭锁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且早产儿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发病较急且病情重,需要立即手术治疗,根据肠闭锁的病理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3] 。
我院2012年1月—12月共收治肠闭琐的新生儿18例,均行手术治疗。
经过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及手术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h-3d,足月新生儿8例,早产儿10例,体重﹤2500g10例,体重>2500 g 8例。
有5例患儿通过产前b超确诊,有2例患儿通过钡餐灌肠确诊,有9例患儿通过上消化道造影确诊,有2例患儿通过腹部立位平片确诊,住院时间14-21天。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保暖:肠闭锁患儿多为早产儿,发育较差,出生后体重较低,加之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且皮下脂肪酸含软脂酸较多,软脂酸在寒冷时容易凝固变硬而导致硬肿症[4]。
患儿均置于
开放式暖床上,维持恒定体温,记录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2.1.2胃肠减压:患儿入院后立即为其行胃肠减压,保持有效引流,减轻胃肠道过度膨胀,有效减轻腹胀。
改善呼吸,认真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并做好记录。
了解胃液丢失量,便于补充。
2.1.3保持呼吸道通畅:多数患儿由于反复呕吐可致吸入性肺炎,影响气体交换。
安置患儿时为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1.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患儿由于频繁呕吐,不能正常进奶,使体内大量离子丢失,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营养,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增强患儿对手术的耐受力。
2.1.5术前准备:做好胸部x线,及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检查,做好术前备皮、更衣等准备工作。
2.2 术后护理
2.2.1呼吸道管理手术多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应注意将患儿平卧,头部偏向一侧,肩部抬高10cm,保持呼吸道通畅,行低流量鼻导管吸氧,麻醉清醒后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每2-4h给患儿翻身1次,患儿喉中有痰时给予雾化吸入,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2.2心电监护行心电监护,监测心律,血氧饱和度,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左右,同时观察患儿面色,四肢温度,末梢循环、对刺激的反应。
2.2.3持续胃肠减压护理保持胃肠减压通畅,以减轻腹胀,改善肠壁血液供应,减轻吻合口张力。
观察胃液的颜色,形状及24小
时量。
向医生为患儿准确补液提供依据。
每1h挤压胃管或用5ml
注射器抽吸。
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胃液的颜色由咖啡色或草绿色逐渐变为白色预示着胃肠功能恢复。
观察患儿腹部体征,腹胀有无减轻及有无排便等。
术后保留胃管10—14天,防止吻合口近端积液致张力增高,影响吻合愈合。
密切观察患儿腹情况,腹部伤口敷料有无渗液,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更换敷料,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2.2.4加强营养支持疗法患儿肠切除吻合术后禁食时间较长,需要有效的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吻合口的生长与愈合,采用静脉高营养支持疗法,主要成分为小儿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微量元素及其它营养物质。
一般术后第一天按总量1/3开始,次日加倍。
第3天增加全量,使患儿逐渐适应,用微量竖泵均匀输入,保证患儿24h营养需求。
为了减少吻合口梗阻和漏的发生,通常给予7d-14 d中心静脉营养,治愈率明显提高[5],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减量,每天监测体重。
2.2.5喂养观察患儿排气、排便情况,术后10d-14d视胃液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或白色,量由多变少,经腹部x光提示肠道内无液平面或全消化道造影检查,肠道通畅可试进糖水,每次5ml,q3h,第二天若无呕吐无腹胀,开始进食母乳,10ml/次,q3h逐渐增至正常量。
2.2.6加强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且在手术全麻的情况下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
制,造成体温降低。
因此手在患儿术后应立即进行保暖护理,避免患儿丧失过多的热量,控制湿度在55%-65%,腹部皮肤温度维持在36.5摄氏度左右。
2.2.7加强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薄,角质层发育差,血管丰富,易擦伤而引起感染,。
在护理操作中,动作宜轻柔,经常保持颈部、腋下、臀部皮肤的清洁,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清洗,保持干燥。
3出院指导
交代家属回家后要正确喂养,应少量多餐,定时添加辅食,观察患儿进食后有无呕吐、腹胀、排大便是否通畅,有无营养吸收不良或短肠综合症等肠道功能障碍,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高慧,张玉环,新生儿肠闭锁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6,1(1):104.
[2] 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主编.小儿外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277
[3] 陈嘉波,杨体泉,谭志忠等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41例诊治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5):791-792.
[4] 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主编.小儿外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5] 顾志成,孙庆林.先天性性肠闭锁和狭窄102例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