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公司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95 MB
- 文档页数:48
事故案例分析?2018年1月9日16时30分左右,某供电分局农牧区供电所在加装配变高压侧绝缘护套工作中发生人身触电受伤事件。
现将具体事件过程和原因调查报告发布如下,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
一、事件经过(一)1月9日下午15时,农牧区供电所员工徐某某、许某某(伤者)、纪某(见习人员)由所长安排对辖区内的三个变台计量表计进行电度表底码抄录工作。
出发前,在该供电所所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徐某某、许某某(伤者)擅自决定扩大工作范围,从备品库取出7套(21只)配变高压侧桩头绝缘护套,准备对嘎查三台配变抄取表计数据的同时安装相对应配变的高压侧桩头绝缘护套。
(二)16时15分左右,上述人员到达距离本部约4公里的嘎查,完成了已报停、已拉开跌落式保险的两台农灌配电变压器安装2套(6只)绝缘护套工作及变台电表的抄录、拍照工作;16时30分到达水利局菜地公用变压器处,纪某先将登杆用脚扣递给许某某(伤者)后,回车内拿“变台表记清单”,徐某某在用手机编辑发送表计图片的同时打开车辆后备箱拿绝缘拉杆过程中,听到车辆前部电杆处传来叫声,扭头看到许某某左腿小腿卡在配变台架槽钢中,在保险带作用下身体向后呈躺仰状态,抬头看到C相跌落保险丝熔断,人已脱离了电源,徐某某立即拉开其它两相跌落保险和纪某把伤者放下,发现人意识清醒,左、右手和左右脚被电击伤。
(三)事件发生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不及救护车到来,徐某某和纪某将许某某(伤者)抬上车赶往医院,17:00许到达医院,医院进行了伤口清洗包扎,后立即由120急救车转院治疗,目前伤者在人民医院治疗。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事件直接原因(二)事件主要原因1、作业人员徐某某、许某某(伤者)在所长未安排此工作的情况下严重违反有关工作规定,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在工作中未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及技术措施,野蛮作业,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2、作业人员徐某某、许某某(伤者)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随意性大,未正确履行《安规》的“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互相关心工作安全”等要求,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触电伤亡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概述本报告旨在分析一起典型的触电伤亡事故,通过详细回顾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以期提高公众对触电安全的认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发生背景事故发生于2023年4月15日,地点位于某市工业区的一家机械制造厂。
受害者是一名35岁的电工,事发时正在进行电路维修工作。
三、事故发生经过1. 事故发生时间:2023年4月15日上午9:30。
2. 事故发生地点:机械制造厂的电气维修区。
3. 事故发生时,受害者正在对一台故障的电动机进行检修。
4. 由于未按规定断电,且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受害者在维修过程中不慎触碰到带电部分。
5. 受害者立即遭受电击,导致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后不幸身亡。
四、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受害者在未断电的情况下进行带电作业,导致触电。
2. 间接原因:a. 缺乏安全意识:受害者对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忽视了断电的重要性。
b. 安全培训不足:企业未对员工进行足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c.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未能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d. 安全监管不到位:企业安全监管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操作。
五、事故处理及后续措施1. 事故发生后,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并报告相关部门。
2. 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对企业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3. 企业对受害者家属进行了慰问和赔偿,并加强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4. 企业修订并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安全监管力度,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六、预防措施建议1. 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完善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在作业时能够遵守。
3. 强化安全监管: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操作。
4. 配备安全设备:为员工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5. 定期检查维护: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5月,某市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触电身亡事故。
受害人王某,男,45岁,系该市某建筑公司的员工。
当天,王某在工地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工作时,不慎触电,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事故发生后,王某的家属认为,建筑公司未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存在安全隐患,要求建筑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经过1. 调查取证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立即展开调查。
经调查,发现以下事实:(1)王某在事故现场负责电气设备安装工作,未取得电工操作证。
(2)事故发生时,电气设备存在漏电现象,但建筑公司未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建筑公司未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导致王某缺乏安全意识。
2. 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本案涉及以下法律问题:(1)建筑公司是否承担侵权责任?(2)建筑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三、案件审理1. 侵权责任认定法院认为,建筑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未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王某在操作过程中触电身亡,建筑公司存在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建筑公司应承担侵权责任。
2. 赔偿责任认定法院认为,王某在事故中负有主要责任,但建筑公司存在一定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建筑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经审理,法院判决建筑公司赔偿王某家属各项损失共计50万元。
四、案件反思1. 安全生产意识亟待提高本案反映出我国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忽视对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导致事故发生。
为此,企业和员工应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生产安全。
2. 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本案中,建筑公司存在一定过错,但赔偿金额相对较低。
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受害者合法权益。
3. 加强监管,严防类似事故发生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
国网安全事故快报第1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2018年5月22日国网安质部关于国网江西赣州供电公司“5.20”人身事故的快报2018年5月20日20时左右,国网江西赣州供电公司所属集体企业赣南电力实业总公司,在进行220千伏赣潭Ⅱ线线路参数测试工作过程中,发生一起感应电触电人身事故,造成2人死亡。
5月20日,由赣南电力实业总公司承建的220千伏赣潭Ⅱ线、潭坪线跨越高速非独立耐张段改造项目,已完成线路铁塔组立及导地线架设工作(事故前线路运行方式见附件)。
5月20日19时11分,赣南电力实业总公司变电分公司负责对220千伏赣潭Ⅱ线、潭坪线进行线路参数测试。
工作负责人胡新全(33岁,劳务派遣人员)、工作班成员于洋(44岁,全民职工)在220千伏潭东变进行线路参数测试作业。
试验设备安放在潭东变侧,赣州变、坪岭变侧按方案进行不同测试项目的接线配合。
—1—经现场初步调查分析,20时左右,试验人员于洋在完成赣潭Ⅱ线零序电容测试后,在赣潭Ⅱ线未接地的情况下,直接拆除测试装置端的试验引线,同时未按规定使用绝缘鞋、绝缘手套、绝缘垫,线路感应电通过试验引线经身体与大地形成通路,导致触电。
胡新全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对触电中的于洋进行身体接触施救,导致触电。
22时左右,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次事故发生在公司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六查六防”专项行动、基建安全事故反思教育活动期间,性质严重、教训惨痛、影响恶劣,特别是江西公司在去年“5.7”人身事故之后,再次发生人身死亡事故,反映出江西公司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贯彻不力、落实不细,暴露出安全生产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责任没有真正落实。
相关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实,在公司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仍未有效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管控。
二是执行安全规程不到位。
在进行测试工作中,作业人员未使用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在未将线路接地的情况下,直接拆除测试线,严重违反《安规》《交流输电线路工频电气参数测量导则》有关规定,违章作业。
电力事故事件反思心得体会【6篇】【篇一】电力事故事件反思心得体会目前我们组织学习了一起触电死亡事故通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按章作业,工作负责人现场监护不到位。
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问题,凸现了工作人员安全责任不清,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
事实证明,如果对危险点不预测,不防范和控制,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可能演变为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学习,再次强化了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切实落到日常工作中。
这些事故的发生,使每个员工的心里都十分沉痛,同为电力人,发生在他们身上,如同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一样,沉痛的教训,只有认真思考,进行反思。
通过学习,体会如下:1、事故充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违行为就是野蛮行为,不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只图省事、快当、存绕幸心理,怕麻烦,这就是事故发生的必然。
2、作业人员严重的违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和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这也是事故发生的必然。
3、制度的缺失,管理的缺位。
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执行力差,而且在检查中只报喜不报忧,平时对设备管理又不到位消缺又不及时,判断缺陷又不准确,日常巡检工作又不认真,致使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有章不循,有规不遵,工作浮躁,作业人员现场操作不按要求执行,危险点控制措施虚设。
5、在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未落实,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安全学习流于形式。
通过学习我们反思很多、很多,我们应该深刻地吸取教训,对照《安规》,结合我们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和反事故演练,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
做到安全无小事,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作出新的成效。
第1篇 一、引言 触电事故是电气作业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具有极高的危害性。本文通过对几起典型触电事故的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触电事故的认识,增强电气作业的安全意识。
二、案例分析 1. 案例一:某工厂电工在更换电缆时触电身亡 事故经过:某工厂电工在更换电缆时,由于未切断电源,触碰到带电的电缆,导致触电身亡。
原因分析: (1)电工未按照操作规程切断电源,存在侥幸心理; (2)电工安全意识淡薄,未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 (3)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操作。 2. 案例二:某工地电焊工触电受伤 事故经过:某工地电焊工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未接地线,触碰到带电的焊机,导致触电受伤。
原因分析: (1)电焊工未按照操作规程接地线,存在侥幸心理; (2)电焊工安全意识淡薄,未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 (3)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操作。 3. 案例三:某居民楼住户因触电事故身亡 事故经过:某居民楼住户在洗澡时,由于热水器漏电,导致触电身亡。 原因分析: (1)热水器存在质量问题,未及时维修; (2)住户安全意识淡薄,未定期检查家电设备; (3)物业管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4. 案例四:某企业员工因操作不当触电身亡 事故经过:某企业员工在操作一台电机时,由于未切断电源,触碰到带电的电机,导致触电身亡。
原因分析: (1)员工未按照操作规程切断电源,存在侥幸心理; (2)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未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 (3)企业安全培训不到位,员工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三、防范措施 1.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电气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电气作业前,必须切断电源,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
3. 定期检查设备: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4. 加强现场监管:现场安全监管人员要加强对电气作业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操作。
触电死亡事故案例分析这起事故引发了人们对于电工安全的关注。
在对事故进行调查后,发现这起事故是因为工厂未能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和必要的安全设备,导致了该电工的不幸死亡。
工厂的电路系统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但因为缺乏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导致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电工在进行维修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警示和保护。
同时,电工本人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在当天事故中,他并没有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也没有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维修工作。
结果,他不幸触电身亡。
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工厂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对工厂的电气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更新,同时也对员工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安全培训。
这起事故也提醒了其他工厂和电工们,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只有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程序,才能有效的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
这起触电死亡事故不仅是一次悲剧,更是一次教训。
我们应该将这起事故作为借鉴,时刻提醒自己和他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由于电气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死亡事件并不罕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因触电事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工作中所发生的。
因此,对于电气安全的重视和监管至关重要。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教训和启示。
首先,工厂和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电气安全问题。
对于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电工和维护人员,必须提供严格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此外,应该鼓励员工主动报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其次,电工个人对于自身安全负有责任。
在电气作业中,穿戴防护装备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工具等,都能有效地保护电工不至于触电。
同时,电工需要严格按照作业程序和标准来进行维修和操作,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最后,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于电气安全的监管和检查。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和工厂的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