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项目三 高压触电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04.00 KB
- 文档页数:16
2015年7月5日,XX市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毛某组织沈某、张某、钱某等人在广靖高速大桥收费站北300米处从事高速隔离带内广告灯箱及其基底座拆除作业,建筑公司的工人张某、钱某等负责清理广告灯箱四周杂物及系钢丝绳,沈某驾驶汽吊负责起吊,把广告灯箱吊到待运的卡车上,毛某负责现场指挥。
下午13:30左右,沈某操作汽吊抬升吊臂时,吊臂距上空35kV高压线约0.5-0.6米,引起高压感应放电。
当时张某、钱某等四人在绿化隔离带内,因看到吊车支撑腿放电火花,受惊逃跑,张某、钱某在逃离过程中碰到汽吊支撑腿,触电倒地。
经医院诊断,张某、钱某两人受电击后,双手手臂和右腿烧伤,经约4个月的医院治疗,张林坤、钱金尧肌体部分伤残,无生命危险。
经调查,汽吊驾驶员沈某违反规定,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起吊作业,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将汽吊臂抬升至距高压线0.5-0.6米处,防护距离不足,导致高压放电;建筑公司未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援培训教育,致使张某、钱某缺乏必要的所在岗位安全应急知识,在应急撤离时,触碰正在放电的汽吊支撑腿,导致触电,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其次,发包单位法律观念淡薄,违法承发包。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在上述事故中,存在从业人员不具备作业资格,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不具备与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现象。
也未签订书面合同。
发包方在承包方作业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监管,是造成此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再次,施工者安全意识淡薄。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下列作业或活动:(二)起重机械的任何部位进入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进行施工”。
在上述事故中,对在35KV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区内施工作业,没有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作业人员缺乏具体的安全技术交底,缺乏对吊装作业的指导与监护,是造成此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大学实验室高压电安全小故事案例1、触电事故案例触电事故案例一:某制鞋企业的挂胶机突然停机,当班班长以为其电动机接线断了,没有切断电源就用裁衣服的剪刀去剪电线,当即触电身亡。
触电事故案例二:某建筑施工队在66kV的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建厂房,厂房位置与输电线路的距离符合安全规程。
当施工工人在从一车间向另一车间移动活动脚手架时,没有避开高压线。
由于脚手架高度高于高压线,在脚手架接近高压线时,产生电弧放电将推动脚手架的9名工人击倒,造成其中2人死亡、4人受伤的事故。
触电事故案例三:某公共浴池的风机停转,浴池老板将其接线柱拆开,发现接线柱有烧痕,就将电线与风机线圈引线直接连接,然后用非电工胶布缠裹继续用电。
由于非电工胶布的绝缘性能和抗磨性能均较差,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漏电,电流通过金属水管进入浴池,导致1人遭电击身亡。
2、事故原因分析分析以上触电事故案例原因:当事人均不懂电力安全规程和安全用电常识,不具备电工作业资格,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盲目蛮干,严重违章作业,比如带电赤手剪电线,高压线下无防护作业,浴池设备带电等。
三起案例中,事故现场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作业前对作业现场缺乏了解,未开展危险点分析,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视规章制度于不顾,非专业电工安装、操作电气设备,作业现场未设专职监护人,使作业人员监护缺失,事后也无人采取触电急救措施。
触电事故案例分析3、防范措施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应做好以下防范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职责,严肃劳动纪律,严格安全考核,狠抓习惯性违章;对有触电危险的工作应设专人监护,专职监护人不得兼任其他工作;电气设备安装修理要由专业电工来操作,不准私拉乱接用电设备;作业前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一旦发现有人触电,及时、正确地采取触电急救措施,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由于以上三起案例中明显存在安全防护措施缺失的隐患,以下着重介绍防触电事故的几种防护措施。
工程施工高压触电事故一、事故发生2019年8月15日,某建筑工地发生了一起高压触电事故。
当时,工地正在进行一栋高层建筑的施工,有多名工人正在进行高空作业。
突然,一名工人在操作塔吊时不慎触碰到了高压电线,导致触电身亡。
据现场目击者介绍,当时天气晴朗,风平浪静,工地上昂然若冠,各种施工车辆依次排开,工人们在屋顶上辛勤劳作。
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一道明亮的电闪瞬间划破长空,接着响起了一声急促的尖叫声,让人毛骨悚然。
工地负责人立即报警并联系了电力公司维修人员前来处理。
但不幸的是,该名工人在被送往医院急救时已经身亡。
这起事故给工地带来不小的影响,也让相关部门对施工安全问题产生了深思。
二、事故原因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工人操作不当:事故发生时,该名工人在操作塔吊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触碰到高压电线。
2.施工环境复杂:该工地周边有高压电线交织,施工现场受限,工人操作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3.施工单位管理不严: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够到位,导致工人对安全意识不强。
4.电力设施维护不及时:电力公司在维护高压设施时存在一定的盲区,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三、事故分析工程施工中高压触电事故屡有发生,给工地安全管理和电力设施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让工人时刻保持警觉,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其次,施工单位应提前了解周边电力设施情况,做好施工前的安全排查和预防措施。
最后,电力公司也需要加强对高压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事故处理针对此次事故,施工单位和电力公司立即展开了调查和处理工作。
首先,施工单位对工地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检查,加强了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其次,电力公司对现场的高压电线进行了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安全性。
在事故处理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对类似领域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这起事故的教训可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Authorization and trust are the effective way of authorization.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一起高压触电事故的分析及对策1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去年某天晚上8∶30左右,当时上堡村许多电视机的插头和插座突然冒火,电视机图像失去正常,电灯突然异常发亮,与此同时变压器安装处出现强烈的弧光,约一分钟后,弧光熄灭。
在这约一分钟的时间内,所有去关电视机或拉电视机插头及关电灯灯头开关的群众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电击伤或电弧烧伤。
据统计,这次触电受伤的人数达52人之多。
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该村群众才向电管站作了报告。
2调查分析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变压器外部受损和喷油现象,变压器油颜色正常。
对变压器进行空载通电试验时,变压器没有异常响声。
低压侧三相电压均为230V。
根据变压器的绝缘状况和变压器空载通电试验结果,可以确定变压器高压线圈没有击穿。
该变台避雷器为FS-10型,事故发生后A相避雷器安装处仅留下30cm长的引线,引线的外表皮被烧损,线芯烧成珠子状,下端只剩下避雷器端盖及少许残留物。
低压计量箱发现电能表的电压线圈已被烧毁,电能表外壳底座在电压线圈表内的引线处被击穿。
通过分析初步确定发生这次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避雷器及变压器外壳接地电阻过大,致使高压A相避雷器损坏后发生高压A相接地短路,短路电流不能安全注入大地,致使低压线路带上了高电位。
10kV避雷器和变压器外壳以及低压计量箱共用一套接地装置。
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其测量值大于100Ω。
大大超过规定的数值。
事故发生时,发生了高压A相接地短路,而变压器跌落熔断器是用铝丝代替的,致使变压器外壳和固定在变压器外壳上的低压计量箱都带上了高电位,这就是电视机的插头和插座突然冒火,电视机图像失去正常,电灯突然异常发亮的原因。
3整改及对策(1)对线路和变压器台区进行整改,处理更换烧坏的设备,接地电阻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2)加强对安全供、用电工作的管理,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实行安全工作的全面责任制。
触电事故案例分析1 事故经过2002年05月17日,某电厂多经公司检修班职工刁某带领张某检修380 v直流焊机。
电焊机修后进行通电试验良好,并将电焊机开关断开。
刁某安排工作组成员张某拆除电焊机二次线,自己拆除电焊机一次线。
约17:15,刁某蹲着身子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在拆完一相后,拆除第二相的过程中意外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
2 原因分析(1)刁某已参加工作10余年,一直从事电气作业并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在本次作业中刁某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前未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在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时,未检查确认电焊机电源是否已断开,在电源线带电又无绝缘防护的情况下作业,导致触电。
刁某低级违章作业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工作组成员张某虽为工作班成员,在工作中未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督、提醒,未及时制止刁某的违章行为,是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3)该公司于2001年制订并下发了《电动、气动工器具使用规定》,包括了电气设备接线和15种设备的使用规定。
《规定》下发后组织学习并进行了考试。
但刁某在工作中不执行规章制度,疏忽大意,凭经验、凭资历违章作业。
(4)该公司领导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识不足,存在轻安全重经营的思想,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3 防范措施(1)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落实,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
工作班成员要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安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2)所有工作必须执行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并填写安全分析卡,安全分析卡保存3个月。
(3)完善设备停送电制度,制订设备停送电检查卡。
(4)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让职工切实从思想上认识作业性违章的危害性。
(5)完善车间、班组“安全生产五同时制度”,建立个人安全生产档案,对不具备本职岗位所需安全素质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转岗;安排工作时,要及时了解职工的安全思想状态,以便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周密、妥善的安排,并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可控与在控。
触电事故案例分析在生活中,触电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触电事故不仅在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也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分析几起触电事故案例,来深入了解触电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案例一,工业生产中的触电事故。
某工厂的电工小张在进行设备维修时,不慎接触了带电线路,导致触电身亡。
经过调查,发现该工厂对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存在漏电隐患,而小张在维修时也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案例二,家庭生活中的触电事故。
一名家庭主妇在家中做饭时,不慎触碰了厨房中的带电电器,导致触电受伤。
经过调查发现,该家庭的电线老化严重,存在漏电隐患,而家庭成员对电器的安全使用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和预防措施。
案例三,学校中的触电事故。
一名学生在学校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不慎触碰了带电设备,导致触电受伤。
经过调查,实验室的电气设备老化严重,存在漏电隐患,而学生在实验时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实验指导。
以上案例表明,触电事故的发生往往与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老化、漏电隐患、操作不当、缺乏安全防护措施等因素有关。
为了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及时发现并消除漏电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 加强员工、家庭成员和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3.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确保在操作电气设备时能够有效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4. 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在操作电气设备时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发生操作不当导致的触电事故。
总之,触电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触电事故的预防工作,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高安全意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共同努力,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够引起大家对触电事故的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