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一、二)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②通过师生演示地球运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比较能力和读图分析等能力;能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③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②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③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④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①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②二分二至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③四季的形成。

④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

①教师课前准备:地球仪(根据需要处理,见教学过程)、手电筒、幻灯片、五带的景观图片、自制投影片、自制或借用计算机课件、有关地球运动的录像和网址等。

②学生课前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可分组准备几个)。

③学生课下活动使用:地球仪(可用其他不透明的球体如篮球、足球等替代)、

手电筒或台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地球自转的知识,小学社会课简单介绍过。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讲授新课

教材第9页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师指导请一位同学阅读一下阅读材料。

师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多位学生回答。)

从解释学生生活中感觉不到地球运动的困惑着手,培养其学习兴趣和阅读分析能力。

师启发阅读中同学们发现问题了吗?

生问(1)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感到的是天转,而不是地转?

(2)哥白尼的“日心说”观点内容是什么?都对吗?等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把一些问题写在黑板上(副板书),或用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以方便学生讨论分析。

师指导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后回答。

生讨论、回答(1)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每天东升西落,好像它们都绕着地球转,并不觉着地球在转。

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问,可培养其思维能力。

教师提醒学生举例说明或由教师举例好像是坐在开得很平稳的火车里,常常感觉不到火车在前进,而是看到车厢外的房屋、树木在后退。原因是地球的引力太大了,吸引着地表所有的物体包括我们人类,一同在平稳、飞快地运动,人们难以觉察。

以生活实例说明,便于理解。

学生可能难以解释原因,教师简单分析说明或引导学生说明。

学生回答(2)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教师说明他的观点是否都正确,我们就通过本节的学习来验证它。

留下疑问1。

承转

教师说明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首先是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自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活动设计1]

[教材P10活动1]

(一)自转运动规律

①概念

②方向

③周期

(板书)

教师演示教师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学生观察分析。

教师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

如果学生回答“绕地心旋转”,应予以纠正。

教师讲述并板书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教师提问并板书地球自转方向是什么方向?

教师在讲桌上放臵地球仪时,地轴应指向北方。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有关的录像或计算机课件演示;没有地球仪的学校,可用教师(或学生)的身体代替,或者用书卷成桶代替地球仪,但要注意倾斜适当的角度,并且倾斜方向正确,以给学生正确的感性认识。

教师讲述面对地球,左西右东,使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由学生总结规律。

可请学生上台演示自转运动。

学生上讲台演示与教室其他学生相对时,转动地球仪观察自转方向。

教师讲述并板书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通过下面的学习,同学们自己就会发现。

留下疑问2。

承转

教师提问我们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板书)

[活动设计2]

[教材P10活动2]

师示教师用手电筒(假设为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假设为地球,关闭教室电灯或灯管,请学生想像为晚上)。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录像和课件演示昼夜的形成;也可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来演示;没有地球仪的学校,可用一不透明的球体如篮球、足球(或用一本书当作地球)等演示说明。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光线只能照亮一半。)为什么?

生答(教师可启发学生回答)

师生讲述可见,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白天;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黑夜。

注意:此时地球不要自转。

教师提问并板书昼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不透明。)

师生读图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教师提问我们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的光线和课本插图中的太阳光线有什么不同?

应要求学生课下(晚上)用一不透明的球体(足球、篮球等均可当作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