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创新

  • 格式:docx
  • 大小:19.73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旋律诗篇新探索

——评《百年情书》等片创新形式

摘要

主旋律电影是指在政府指导下,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电影。邓小平同志曾说,“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它的特征有: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国家政策倡导、主导文化价值观体现、情态表现积极向上、表现历史与现实的健康的电影创作。现今出现一种革命加情感的主旋律电影创新方式,先以《百年情书》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创新;叙事方式;现实主义

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实际上是由两种电影构成:一种是弘扬主旋律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历史和道德伦理片,即主旋律电影;另一种就是以喜剧、悲喜剧为主,伴以武侠和侦破类型的商业娱乐片。在这里我简要分析的是上述第一种,并对现今主旋律电影的创新新形式进行探讨。

电影《百年情书》取材于“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殉难前亲笔书写的两封遗书“与妻书”与“禀父书”。影片以林觉民烈士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的革命活动,与广州起义最后三天时间所发生事件并行交织,集中展现了林觉民亲情家国的热血人生。影片故事分为两条主线交错进行,第一条是林觉民从参加革命到英勇就义的悲壮历程,另一条线索则是他在家里与妻子父亲情感融合细腻交错的生活。影片还是采取了主旋律惯用的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与人物。无论是温柔体贴奉父母之命与之成婚的妻子还是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父亲,都极为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影片中父辈一代和林觉民等新知识分子的服装对比展现了当时新旧思想的冲击,对话半文言的形式也表现出导演尽量在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氛围。包括影片中一次林觉民和妻子上街时半路抛下妻子去参加革命会议,回家时被父亲严厉罚跪于祖宗祠堂,从革命氛围到传统的礼教管制都展现出当时的思想冲击和革命工作的艰难性。

但影片和传统的主旋律电影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叙事方面,不像通常的主旋律电影一味讴歌英雄人物的伟大,而是加入了情感的主线,。将历史人物从遥远空洞的文字印象里解脱出来,变成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人。如果说战斗场景是刚,那爱情和亲情则是柔。刚柔相结合,革命与爱情叙事交叉展开,互为映衬,这是一种表现革命题材或者说是主旋律题材的新方式。影片也是靠这一点去打动观众,只有真实的有情感有弱点的人物才会让人感同身受,让观众去体悟他们的伟大和平凡,他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一味假大空的形象早已让观众失去兴趣,只有这样可以触碰到的人物才能去触动观众的情绪,去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不过影片并非就毫无弊病。整部影片都给人极为仓促的感觉,复调叙事的方式虽好,但导演明显没有掌握好节奏。情感和革命的交叉进行将革命性冲的极淡,而情绪的转接也

显得极为生硬。在革命性的场景中,感受不到演员的真实情绪,只有几位“少年”一路高

歌豪言壮语,情绪激昂的让人有些莫名其妙。而情感的表达也被穿插的革命活动弄得支离

破碎,妻子和林觉民的情感发展都不曾体现出来,甚至让人无法感受两人是先结婚后相爱,反而给观众两人一来就情感深厚的错觉。总之,影片的剪辑等极差,将故事的好题材和构

思都无法良好展现出来。

在这里将其与同样是情感和革命性兼具的但明显技巧更为娴熟的《秋之白华》类比分析。《秋之白华》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展映影片,将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以瞿秋白与杨之华坚贞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展现瞿秋白为革命事业

所奉献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但是,不同于传统的主旋律电影,也不同于传统的历史人物

传记片,《秋之白华》在坚守主旋律思想的基础上,无论是从题材的选取、还是影片风格

上都呈现出了创新意义。

《秋之白华》将叙事重点放在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上,立足于这条叙事主线,影片

在展现瞿秋白这一人物时,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没有把瞿秋白的一生做全景式的宏

观展现,而是从瞿秋白的感情生活来架构整个影片,将历史史实推到后景,将瞿秋白人物

性格和复杂的情感世界推向影片的前景,这种爱情加革命的题材更符合当下年轻观众的观

影习惯。与之相比,《百年情书》的复调叙事结构则既无法深刻表现主线革命的煽动性,

同时细腻刻画的情感生活也被打碎,给人以极为混乱的感觉。笔者认为,《百年情书》最

大的败笔就在于主次不明显,依照片子的剪辑方式,革命应是导演主要想展现的部分,但

导演在表现革命时又显得过于拘谨,内容空洞生硬无法给人以震撼,而于此同时,本为副

线的林觉民感情生活却刻画的极为细腻。主次颠倒的顺序让观众难以被调动情绪。

而《秋之白华》在影片的叙事视点和影像风格上也有让人极为难忘的创意。影片分为

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杨之华在1984年出版的《回忆秋白》的女性视点叙写秋华之恋,采用顺序的手法,树立了一个丰富而又立体的瞿秋白。但或许女性过于主观化的视角无力承担

起整个影片,也或许导演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更丰富,影片在最后三分之一处视点转换为瞿

秋白在长汀监狱写《多余的话》,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将波澜动荡的历史事件与秋华之恋

紧密相接,将瞿秋白在长汀监狱写《多余的话》的历史场景与瞿秋白、杨之华真实的生活

场景相切合,倒叙与顺序相互交织,非限制性视点与限制性视点相得益彰,不仅拓展了影

片的容量,而是真正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性格、情感相互关照。这种双重视点的叙事

方式无疑加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度,也是对传统主旋律电影单一的、全知视点的线性因果式

叙事一种全新的突破,无疑为主旋律电影表现手法的突破与新语境下的新表现提供了一种

有益的探索。而与之相比,《百年情书》则是采取了插叙的方式,始终都是以客观的视角

拍摄,按照的是最普通的时间顺序叙事毫无特点。在这里想到另一部影片《红河谷》,同

样是情感和战争,片子虽然也是依照的时间顺序推进,但之前的情感和之后的战争都让人

动容。片中的情感故事既展现了各人物的性格亦做下了诸多铺垫,与后面的战争情节环环

相扣,同时藏民情感的淳朴西藏的纯净以表现的淋漓尽致,让后文的战争毁灭显得更加的

痛心。笔者认为,与其将故事穿插的支离破碎还不如就用两条主线分别将两个故事完整的

展现,让看得人也更加酣畅淋漓,同时也避免了情感和革命的转场过于突兀让人感觉所有

的革命活动都是临时决定般,给人以极为草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