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34
一、实训背景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感染动物,也可感染人类。
人类感染旋毛虫主要是由于食用了未煮熟的含有旋毛虫幼虫的肉类。
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对旋毛虫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本实训旨在通过学习旋毛虫的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病原体检测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旋毛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2. 掌握旋毛虫的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病原体检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训内容1. 旋毛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旋毛虫是一种线形动物,成虫寄生在宿主的肠道内,幼虫则寄生在宿主的肌肉组织中。
旋毛虫的感染周期包括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虫卵在宿主肠道内孵化成幼虫,幼虫穿过肠道壁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到达肌肉组织形成囊包。
旋毛虫的感染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含有旋毛虫幼虫的肉类。
2. 旋毛虫的检测方法(1)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是旋毛虫检测的传统方法,主要检测肌肉组织中的旋毛虫囊包。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取适量肌肉组织样本,用生理盐水浸泡,去除多余水分。
② 将肌肉组织样本切成薄片,放入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③ 在显微镜下观察,寻找旋毛虫囊包。
(2)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检测旋毛虫感染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取患者血清样本,进行ELISA或IFA检测。
② 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表明患者感染了旋毛虫。
(3)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检测旋毛虫的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提取旋毛虫DNA。
② 进行PCR扩增,检测旋毛虫DNA。
③ 结果显示阳性,表明样本中存在旋毛虫。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成功地在肌肉组织样本中发现了旋毛虫囊包,证实了样本中存在旋毛虫。
狗狗身上长的旋毛虫怎么办-狗狗得旋毛虫病怎么办狗狗得旋毛虫病怎么办松狮犬(详情介绍)一般感染了旋毛虫的狗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比较常见的现象有呕吐、无食欲、便血等,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吞咽及走路困难等情况。
暂时对于犬旋毛虫病尚无特效疗法。
可丙硫咪唑或噻苯咪唑治疗,按每日每公斤体重25~40毫克分2~3次口服,5~7天为一疗程,能驱杀成虫及肌肉内的幼虫。
要加强对本病的预防,搞好卫生,消灭鼠类,并将其尸体烧毁或深埋。
禁止随意抛弃动物尸体或内脏。
对检出旋毛虫的尸体,应按规定严格。
用以喂犬的生肉必须经过卫生检验,证明无旋毛虫才可饲喂。
狗身上长癞怎么办狗身上长癞子要先将患步给清洗干净、去痂、擦干,并在患处进行涂抹废柴油、机油治疗。
狗身上长癞,俗称"狗癞皮病",是疥螨寄生于犬皮肤内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疥螨呈圆形,寄生在犬皮肤内,在繁殖过程中钻入皮肤挖凿浅的隧道而损害皮肤。
犬的疥螨病俗称癞皮病,是由疥螨虫所致,伴有剧痒、脱毛和湿疹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寄生性皮肤病。
该病无严格的季节性,但在潮湿寒冷的秋末、冬季和早春病情比较严重。
一、病因病理。
二、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于头部(鼻梁、眼眶、耳廓的基部),有时也起始于前胸、腹下、腋窝,大腿内侧和尾根,然后蔓延至全身。
病初在皮肤上出现红斑,接着发生小结节,特别是在皮肤较薄之处,可见到小水疱甚至脓疱,此外,有大量麸皮状脱屑,或结痂性湿疹,进而皮肤肥厚,被毛脱落,表面覆有痂皮,除掉痂皮时呈鲜红色且湿润,往往伴有出血。
增厚的皮肤特别是面部、颈部和胸部的皮肤常形成皱褶。
剧痒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当气温上升或运动后体温升高时,痒觉更加剧烈。
病犬终日啃咬、磨擦、烦躁不安,影响正常的采食和休息,消化、吸收机能降低,日渐消瘦,继之衰竭,甚至死亡。
发生于眼周围时,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三、治疗。
先将患部用肥皂水洗净、去痂、擦干、然后在患处涂上适量废柴油或机油,均匀涂擦患处,当患处在眼周围时,应避免将废柴油或机油溅入眼内,或预先点些眼药水,以防发生结膜炎。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猪旋毛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它生活在猪的肠道内,会导致猪体质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猪旋毛虫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对猪的养殖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至关重要。
一、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与传播途径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为猪旋毛虫,这是一种小型的寄生虫,在猪的肠道内寄生和繁殖。
猪旋毛虫通过猪粪便排出体外,然后通过食物、水源或其他途径被摄入到猪体内。
一旦进入猪体内,猪旋毛虫就会寄生在猪的小肠内,大量繁殖,给猪的健康和生长带来严重危害。
二、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贫血、消瘦、腹泻、毛色暗淡、精神萎靡等。
严重的猪旋毛虫感染还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
三、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方法1. 粪检法:通过对猪的粪便样品进行检验,观察是否有猪旋毛虫的卵囊和幼虫。
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猪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2.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猪的血清标本,检测抗体水平,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帮助判断猪是否感染了旋毛虫病。
四、猪旋毛虫病的防控措施1.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猪舍的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物,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减少猪旋毛虫的传播和寄生。
2. 饲养管理:合理安排猪的饮食,保证饲料的干净卫生,防止饲料受到污染。
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强猪的体质,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3. 药物预防:在猪群中进行药物预防,可以有效地预防猪旋毛虫病的发生。
一般可定期使用驱虫药物,杀灭猪体内的旋毛虫,预防猪旋毛虫病的发生。
4. 疫苗防控:研发并使用猪旋毛虫病的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旋毛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猪旋毛虫病的发生。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对猪的养殖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猪旋毛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的发生,确保猪的健康和安全。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危害较大,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猪旋毛虫病,在疫情发生前进行检疫检验并加强防控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一、疫情监测疫情监测是一项基础的工作,要在正常的防疫工作中做好,通过疫情监测不断加强对疫情的掌握和防控力度。
1、定期进行疫情调查要定期至养殖场、批发市场、屠宰场等地开展调查,了解病情发生情况及其危害,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
2、建立组织机构,做好数据报送工作建立专业的疫情监测组织机构,并制定完善的数据收集与报送制度,确保疫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检疫检验疫情监测的前提是要进行检疫检验,确保疫情不会传播扩散。
疫情监测的首要任务是对进口猪只以及出现异常症状的猪只进行检疫检验。
检查时应重点检查猪的肠道、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查找有无旋毛虫及其卵囊的存在;同时,还需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存在,如口蹄疫、猪瘟等。
(1)实验室检测:采集猪体内组织及其粪便,利用显微镜观察组织中是否有旋毛虫及其卵囊的存在。
(2)临床诊断:观察猪的生长状况、精神状况、病灶情况等症状表现,结合病史以及典型症状等综合判断,进一步确诊疫情。
三、防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饲喂猪的饲料要经过消毒处理,加强对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定期消毒饲喂区、储食间、猪舍等场所。
2、科学选用药物遇到严重的疫情发生时,可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病猪的病情和症状,并适时进行预防接种来增强猪的免疫力。
3、严格隔离患病猪对于已经检出旋毛虫病的猪只,要立即进行隔离,进行药物治疗,进行密切监测,以免痊愈后再次传播疾病。
总之,对于猪旋毛虫病,及时进行疫情监测,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的保护猪只的健康和生产,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
摘要旋毛虫病因具有公共卫生意义而显得非常重要。
旋毛虫的成虫可见于人、猪、小鼠、熊和其他食肉动物的小肠内,也见于喂食含有受感染啮齿动物尸体饲料的马属动物。
其幼虫寄生于宿主的随意肌内形成包囊。
猪旋毛虫的诊断方法可分两类:①直接检查横纹肌组织中一期幼虫包囊。
②查特异性抗体,问接测定寄生虫存在。
宰前检验时,血清学诊断方法比活体检查更适宜。
血清学方法的灵敏度与直接检查法相同或更好,但在轻度感染或中度感染猪中,在肌幼虫具有感染性后3周或更长时间血清学仍检不出反应,这样的病例可能呈假阴性结果。
.然而,按照传统直接检查方法是检不出每克组织感染3个以下幼虫的。
有报告说,血清学试验有小部分假阳性结果。
病原鉴定两种普通方法即压片法或肌肉组织消化法用于直接检查猪的旋毛虫感染。
两种方法均用于检验严重感染肌肉中的旋毛虫,肌组织感染程度的顺序为膈(肌)脚、舌、咬肌及腹肌;另外,与组织的感染程度还有一定的关系。
在马属动物中成虫主要感染舌肌、咬肌,严重者还可感染隔脚和颈部肌肉。
选择直接检验肉中旋毛虫的方法,取决于设备及待检样品数量。
第一种方法是借助于肌肉组织压片,检查组织内幼虫的存在。
这需设一台专门的显微镜,即旋毛虫镜,这种显微镜估计检测效率为每克组织中至少3~5个左右的包蚴。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一个胴体要查几个样品,耗费时间太多。
另外这种方法很难测出在肌细胞中不存在的拟气门旋毛虫幼虫。
近年来,几个国家在猪、野生猪和人中报告发生这种旋毛虫。
第二种方法是消化一份或多份肌肉组织样品,再进行选择性筛选,过滤或沉淀程序,最后,用显微镜检查样品中幼虫。
消化方法可借助于机械性搅拌匀浆处理消化物。
消化方法的检验效率约为每克组织3个包蚴。
血清学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是宰前诊断旋毛虫病的最佳方法。
其敏感性可与最好的直接法相比,能检出100g组织只有一个幼虫的感染。
ELISA诊断旋毛虫病的特异性,与试验中使用的抗原类别及性能直接有关。
收集体外短期保存的旋毛虫包蚴的分泌性抗原,能普遍提供最特异最廉价的抗原来源,尽管存在低比例的假阳性结果,已知使用这类抗原不会发生交叉反应。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
猪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寄生虫病,主要由猪旋毛虫引起。
该病在猪类养殖业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采取有效的检疫检验和防控措施非常必要。
一、检疫检验
猪旋毛虫病是一种属于寄生虫病的传染病,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影响,需要在猪的交易和运输等关键环节进行检疫检验。
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查猪的毛发、粪便和血液等样品,以判断猪是否存在猪旋毛虫病感染。
具体的检验方法如下:
1. 看毛发:将需要检测的猪的毛发清洗干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毛发中是否有猪旋毛虫卵或幼虫等病原体。
2. 测粪便:将需要检测的猪的粪便取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查粪便中是否含有猪旋毛虫卵或幼虫等病原体。
3. 抽血检测:通过猪的血液样品检测,可以了解猪旋毛虫的感染情况。
该检测方法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和设备,具体过程可参考相关标准操作规程。
二、防控
1. 健康检疫:在引进、出售或运输猪的过程中,应优先进行健康检疫,防止病猪传播病害,保证猪肉安全。
2. 饮水环境卫生:猪旋毛虫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饮用水等途径传播,因此要定期清洗水槽、水管等容器,检测其水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保证猪的饮用水环境卫生。
3. 解决饲料卫生问题:喂食腐败不洁的饲料是猪旋毛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注意饲料质量,避免变质发霉等情况。
4. 饲养场消毒:及时对饲养场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猪旋毛虫病等传染病发生,保证猪的健康安全。
总之,针对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和防控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从而有效地避免该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肉安全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