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在医药材料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6
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探析壳聚糖是一种多功能、环境友好的天然聚合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纺织品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领域,旨在全面了解壳聚糖的价值与潜力。
一、壳聚糖制备方法1. 壳聚糖来源壳聚糖是一种从海洋生物废料中提取的天然聚合物,常见的来源包括虾、蟹、贝壳等。
这些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提取,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壳聚糖。
2. 壳聚糖提取方法壳聚糖的提取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脱蛋白、去矿物质、去色素、去脂肪、溶解、过滤和干燥。
这些步骤可以通过酸碱处理、酶解等方法来实现。
3. 壳聚糖的化学修饰壳聚糖的化学修饰是为了改变其性质和功能。
常见的修饰方法包括磺化、羟甲基化、醛基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改变壳聚糖的水溶性、降解性和生物活性。
二、壳聚糖的应用领域1. 医药领域壳聚糖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作为药物给药载体,用于控释药物。
其次,壳聚糖作为药物包装材料,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制备仿生组织工程材料,如人工血管、骨替代材料等。
2. 食品领域壳聚糖在食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壳聚糖作为天然的防腐剂和抗菌剂,可以用于食品的保鲜和延长货架期。
其次,壳聚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稳定性。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制备,提高包装材料的降解性和生物降解性。
3. 环境领域壳聚糖在环境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壳聚糖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废水处理和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
其次,壳聚糖可以用于制备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和肥料,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制备可降解的塑料和纺织品,减少塑料和纺织品对环境的影响。
4. 其他领域除了医药、食品和环境领域,壳聚糖还具有应用于纺织品、化妆品、印刷等领域的潜力。
壳聚糖可以用于制备具有抗菌、抗菌、UV防护等功能的纺织品;可以作为天然的护肤品原料,具有保湿、抗皱、抗氧化等功效;可以用于制备环保型的印刷油墨和染料。
壳聚糖包覆聚丙烯酸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应用前景壳聚糖包覆聚丙烯酸纳米微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制备方法独特,并且在多个领域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壳聚糖包覆聚丙烯酸纳米微球的制备过程,并探讨其在生物医药、环境修复和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聚丙烯酸纳米微球是一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荷电性的特点。
通过将壳聚糖包覆在聚丙烯酸纳米微球表面,可以进一步改善其性能和功能,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制备壳聚糖包覆聚丙烯酸纳米微球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自组装和交互作用进行制备。
例如,可以通过静电交互作用将带正电荷的聚丙烯酸纳米微球和带负电荷的壳聚糖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结合在一起。
此外,还可以采用共沉淀、物理混合和表面修饰等方法进行制备。
这些方法不仅制备简便、成本低,而且可以调控壳聚糖和聚丙烯酸纳米微球的比例和结构,进一步调整材料的性能。
壳聚糖包覆聚丙烯酸纳米微球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由于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壳聚糖包覆的聚丙烯酸纳米微球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控释药物和靶向给药。
此外,壳聚糖的胶束结构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胶囊,用于包裹和保护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应用有望在药物传递、癌症治疗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壳聚糖包覆聚丙烯酸纳米微球在环境修复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聚丙烯酸纳米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荷电性,可以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而壳聚糖的包覆可以增强微球的稳定性和吸附能力,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
因此,壳聚糖包覆聚丙烯酸纳米微球在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等领域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壳聚糖包覆聚丙烯酸纳米微球还具有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壳聚糖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和交联方式来调节聚丙烯酸纳米微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
壳聚糖纳米颗粒载药系统的制备及应用随着近年来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载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输和治疗领域。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调控性,可作为纳米载药系统的理想材料。
本文将探讨壳聚糖纳米颗粒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传输和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一、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1. 化学法制备:化学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常从壳聚糖溶液中加入交联剂或控释剂,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或孔隙结构,最终制备出具有纳米尺寸的壳聚糖载药颗粒。
2. 机械法制备:机械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方法。
常用的机械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的方法有球磨法、超声法和乳化法。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力学作用使壳聚糖分子断裂或溶胀,使其形成纳米尺寸的颗粒。
3. 电化学法制备:电化学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生成壳聚糖膜,然后将膜转化为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快速等优点。
二、壳聚糖纳米颗粒载药系统的应用1. 药物传输系统:壳聚糖纳米颗粒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传输系统。
其具有优异的药物封装性能和控释性能,可以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体内稳定地释放药物。
此外,壳聚糖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修饰表面功能基团,实现特定药物的靶向传递,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2. 癌症治疗:壳聚糖纳米颗粒在癌症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壳聚糖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提高抗癌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并通过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富集程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此外,壳聚糖纳米颗粒还可以携带多个药物,实现多药联合治疗。
3. 组织工程:壳聚糖纳米颗粒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的材料,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理想载体。
研究表明,壳聚糖纳米颗粒可以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用于修复和再生组织。
4. 疫苗传递系统:壳聚糖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传递疫苗,并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2024年羧甲基壳聚糖市场前景分析引言羧甲基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质,如可溶于水、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友好产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羧甲基壳聚糖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羧甲基壳聚糖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潜力。
羧甲基壳聚糖的市场现状目前,羧甲基壳聚糖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在医药领域,羧甲基壳聚糖可作为药物的缓释剂、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材料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癌症治疗、创伤修复等方面。
在食品领域,羧甲基壳聚糖可用作增稠剂、乳化剂等,广泛应用于冰淇淋、果酱等食品的制备中。
在化妆品领域,羧甲基壳聚糖可作为保湿剂、稳定剂等,被广泛运用于面霜、洗发水等产品中。
羧甲基壳聚糖市场的发展趋势1.环保概念的普及: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使用环保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加。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一种可降解的材料,符合环保要求,因此在未来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医药领域的探索与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新型药物的需求也在增加。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一种优秀的药物缓释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力。
未来,羧甲基壳聚糖有望在肿瘤治疗、创伤修复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食品安全的重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无毒、无味的食品添加剂,受到食品行业的青睐。
未来,羧甲基壳聚糖在食品领域有望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4.个人护理品市场的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个人护理品市场也在迅速发展。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一种优秀的保湿剂和稳定剂,在未来个人护理品市场中有望获得更多的应用机会。
羧甲基壳聚糖市场的竞争状况当前,羧甲基壳聚糖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存在着多家生产商。
其中一些生产商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羧甲基壳聚糖产品。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也加入到羧甲基壳聚糖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争夺市场份额。
壳聚糖的应用及发展壳聚糖是一种天然产物,由大自然中的有机物壳聚糖骨架构成,是壳类动物、甲壳动物和真菌细胞的主要组分。
壳聚糖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首先,在医药领域,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和生物活性。
因此,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中,可以包裹和保护药物,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口服吸收率。
同时,壳聚糖也可以作为生物材料被用于修复和重建组织,如骨骼和软组织。
此外,壳聚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活性,成为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在食品工业中,壳聚糖被用作食品添加剂,用于增稠、乳化、保鲜、防腐等功能。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胶凝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制备果冻、酱料、甜品等食品,提高食品品质和口感。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纳米包装食品,增加食品的存储期限和安全性。
再次,在环境保护领域,壳聚糖具有吸附重金属离子、染料、有机污染物等优良性能。
因此,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可以用来提取和回收有价值的金属离子,同时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土壤修复,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营养含量。
最后,在纺织工业中,壳聚糖被用作纺织品的功能改性剂。
壳聚糖可以与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改善纤维表面性能、增强纤维强度和耐磨性的作用。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制备智能纺织品,如防水透气、阻燃、抗菌等功能纺织品,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总之,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在医药、食品、环境保护和纺织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潜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壳聚糖的应用和研究也将不断拓展,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更多的好处。
2024年壳聚糖市场分析现状1. 市场概述壳聚糖是一种多糖聚合物,通过脱乙酰过程而得到。
它具有天然、可再生、生物降解等优点,因此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壳聚糖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壳聚糖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到2025年,壳聚糖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3. 市场应用3.1 医药领域在医药领域,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释、伤口愈合促进、组织工程等领域。
目前,壳聚糖在药物控释领域的应用最为成熟,市场需求较大。
随着人们对生物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壳聚糖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3.2 食品领域壳聚糖在食品领域主要被用作增稠剂、稳定剂和包装材料。
由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果汁、饮料、乳制品等食品中。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提高,壳聚糖在食品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3.3 化妆品领域壳聚糖在化妆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具有保湿、抗菌、抗氧化等功能,能改善肌肤质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面霜、乳液、洗发水等产品中。
随着人们对天然护肤品需求的增加,壳聚糖在化妆品领域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4. 主要市场参与者目前,壳聚糖市场的竞争程度较高,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公司A:公司A是全球壳聚糖领域的领导者,其产品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公司B:公司B专注于壳聚糖的研发和生产,其产品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较为突出。
•公司C:公司C在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份额,其壳聚糖产品被众多食品企业采用。
5. 市场挑战和机遇5.1 市场挑战壳聚糖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产品成本较高:壳聚糖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技术瓶颈:壳聚糖的生产过程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需要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2 市场机遇壳聚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再生材料的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可再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可再生的材料,将受到更多关注和应用。
科学教育研究159壳聚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张 潮 姜宇乘 李 冬 巩亚明 张沓文 崔琳琳摘 要:壳聚糖具有无毒,无害,化学稳定性好,生物形容性强等特点,是天然多糖中少见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化合物。
多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一直是医药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用材料、抗菌材料、抗肿瘤、组织工程、药物载体、药物缓释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简单介绍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 医学 应用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的脱乙酰衍生物,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
壳聚糖是自然界存在的惟一碱性多糖,它的胺基形成四级胺正离子可以和有弱碱性的阴离子交换作用,对金属离子有良好的螯合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天然高分子。
壳聚糖有很好的成膜性、通透性,并富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性、易化学修饰性等优越的性能,还具有抗癌、降脂、抗血凝、抗酸、抑菌、抗溃疡、增强免疫等生物活性,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工程、医药、化学化工、食品等各个领域。
1、壳聚糖的研究现状 壳聚糖 ( Chitosan,CTS) 是天然类多糖甲壳素的重要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为 1,4-2-氨基-2脱氧-β-D 葡萄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如虾蟹及昆虫等的外壳以及许多低等植物如菌藻类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
壳聚糖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后得到。
壳聚糖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游离氨基,是天然多糖中少见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化合物。
壳聚糖是一种高效的阳离子型絮凝剂,能有效地沉淀溶液中的有机物,并能抑制细菌生长发育,其净水效果优于活性炭。
甲壳素和壳聚糖有重要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壳聚糖大分子链上分布着许多氨基,还有部分N-乙酰基,这些基团的存在使壳聚糖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化学性质,其溶解性能提高,反应活性增强。
壳聚糖作为易于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已在化妆品、纺织、印染、医药、食品、生物以及环保等众多领域内均有较广泛的用途。
・116-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2021,25(4):116-160.壳聚糖纳米粒子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进展潘超,王晓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60000)摘要:壳聚糖纳米粒子因其便于修饰、生物相容性好、易于降解、来源广泛等特点,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壳聚糖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载体,相比于传统的纳米载体,其在改善药物稳定性、实现药物控释、提高药物细胞摄取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
然而,临床应用壳聚糖纳米粒子前,还需预测和评估其潜在毒性与不良反应,明确壳聚糖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状况及生物相容性、毒性,以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综述了壳聚糖纳米粒子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壳聚糖纳米粒子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相容性和毒性的研究情况进行简单总结。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相容性;毒性中图分类号:R945;R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0-2353(2201)04-116-00D0I:10.7616/jcmp.22221738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chitosannanoparticles io drug delivery systemPAN Chao,WANG Xiaofeag(Department of'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arbinMedical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60000)Abstrocl:Chitosaa naaouanicld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dtiou in biomedicai field in recedi yedra because of their nsy moUificatiou,gooU biocompatinility,dsy dedraCatiou ant widd sourcea.Chitosan naaouaniclda io a new typd of carCdc,hno siyniycaai effect in improvina drug stdCility ,achievina drug coutrolled reledsa ant imprvvinn drug cell uptaad campared with thd traaitiouaf nanu can:iec.Howevdc, before tid clinicaf aaplicatiou of caitosan nanouarticlvy,it io necessao to predid ant evaluaid its p。
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医学和药物传递系统的快速发展,载药微球作为一种创新的药物传递系统,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在载药微球的制备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旨在为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载药微球制备中的优势,随后详细阐述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包括材料选择、配方优化、制备条件控制等关键环节。
本文还将对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表征分析,以评估其性能参数,如粒径、包封率、药物释放特性等。
本文将总结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药物传递系统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载药微球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壳聚糖(CS,脱乙酰度≥95%,分子量100,000-300,000 Da)、海藻酸钠(SA,粘度≥200 mPa·s)以及模型药物(本实验选用布洛芬作为模型药物,纯度≥98%)。
还需要戊二醛(GA,分析纯)、氯化钠(NaCl,分析纯)、氯化钙(CaCl ₂,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等化学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电子天平(精度001g)、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注射泵、显微镜、喷雾干燥机、冷冻干燥机、激光粒度分析仪、药物含量测定仪等。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
首先将壳聚糖溶解在1%乙酸溶液中,制备成壳聚糖溶液。
然后,将模型药物布洛芬溶解在壳聚糖溶液中,形成载药壳聚糖溶液。
将海藻酸钠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海藻酸钠溶液。
将载药壳聚糖溶液逐滴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形成初级乳液。
壳聚糖作为药用辅料应用空间巨大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为甲壳素脱乙酰基产物,又名甲壳胺或可溶性甲壳质,无毒,具有体内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其结构类似于纤维素,被欧美学术界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
壳聚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用辅料在药物新剂型中已有广泛应用,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壳聚糖有很好的吸附性、成膜性、通透性、成纤性、吸湿性和保湿性,广泛应用于药物剂型中。
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代晓丽介绍,首先在片剂中,壳聚糖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适于直接压片的赋形剂,并且可以作为包衣材料,具有极其优良的特性。
在常用辅料(甘露醇、乳糖或淀粉)中加入壳聚糖,可改善混合粉末的流动性。
壳聚糖如果以高于5%的浓度加入片剂中用作崩解剂,效果优于玉米淀粉和微晶纤维素。
其次在缓控释制剂中,壳聚糖可作为缓控释制剂的赋形剂和控释膜材料,它所形成的薄膜对药物有良好的透过性,而且常用作微囊和微球的囊材。
在生物医学领域,壳聚糖常用于环境敏感性和智能化药物缓控释体系。
壳聚糖作为缓控释载体已经制成小分子抗炎药物、胰岛素、牛痘疫苗、白细胞素微球等。
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药用辅料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已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
第三在靶向制剂中,目前针对壳聚糖靶向定位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传导治疗、结肠给药以及鼻腔给药等三个方面。
壳聚糖作为鼻腔吸入剂辅料已被业界认可,有研究表明,壳聚糖的粉末剂在动物实验模型的胰岛素鼻腔靶向定位给药系统中为最有效的剂型。
第四在膜剂中,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
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运用微乳化技术与微胶囊技术等现代技术,使中药有效成分与壳聚糖结合在一起制成药膜,既保持了壳聚糖本身生物活性,又使中药有效成分高效、缓释吸收。
它具有喷涂方便、自然成膜、缓释高效、覆盖充分、渗透性强、易于吸收、加快溃疡愈合等优势,满足了现代新型敷料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中药外用剂型革新的新领域。
科技创新 2017年第8期l科技创新与应用 医用壳聚糖水凝胶研究进展
刘璐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东广州510530)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医用壳聚糖水凝胶领域的研究情况,具体分析了医用壳聚糖水凝胶在药物释放、医用敷料和组织工程支 架等细分领域的研究现状,收集了近年医用壳聚糖水凝胶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壳聚糖;水凝胶;组织工程;药物释放;医用敷料
甲壳素,又被称为几丁质,因其自身含有大量氨基多糖称为唯 一的天然阳离子多糖,主要从甲壳生物的外壳或昆虫的外骨骼中提 取得到。甲壳素为由N一乙酰一2一氨基一2一脱氧一D一葡萄糖通过B一1,4 糖苷键形成多糖,即N一乙酰一D一葡萄糖胺的聚糖。壳聚糖是甲壳素 上的氨基的脱乙酰化产物,反应活性和溶解性均比甲壳素强。壳聚 糖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位列第二位,仅低于纤维素,并且能够实现可 循环利用,是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壳聚糖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对环 境无污染,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高,来源广泛,以及具备黏膜黏附 性、抗菌活性等。 水凝胶是由水溶性高分子经过交联后形成的,交联网络结构能 在水中膨胀但会分散,能够保持含水量高但并不溶剂的状态,可以 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倍的吸水率,是很强的吸水材料,其中的液体水 被固定于高分子三维网络结果当中,整个水凝胶体系可以保持良好 的稳定性。水凝胶质地柔软,与活体组织质感相近,具有良好的生物 相容性使得它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可作为药 物缓释材料、蛋白质电泳、隐形眼镜、人造血浆和皮肤、组织填充材 料、组织工程支架等。 壳聚糖水凝胶具有低毒性和高生物相容性,作为智能水凝胶是 还具有pH或温度的敏感性,并且不影响药物本身的药效发挥,在用 作药物缓释材料、组织工程支架、医用敷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11 1医用壳聚糖水凝胶药物释放体系 药物释放系统包括有药物固定和药物的控制释放过程,凝胶本 身因其网络结果能够很好的实现药物的存储固定,同时溶胀度的变 化过程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还容易在体内降解代谢。因此,水 凝胶在口服、口腔、鼻腔、阴道、直肠、眼部、注射等给药途径具有较 大的应用潜力。 药物释放用水凝胶主要包括温度敏感水凝胶和pH敏感水凝 胶,对于温度敏感性的凝胶,当处于人体温环境(37℃)时,凝胶发生 亲水膨胀,网络结构由紧变松,从而释放出药物;对于pH敏感的水 凝胶,当处于肠道内较高pH环境中时,凝胶膨胀释放药物,而在pH 较低的胃环境时并不释放药物,从而避免强酸性胃液对于药物效果 的影响。 Dnmitfiu等研究了一种壳聚糖/黄原胶复合水凝胶,通过将黄原 胶与碱性药物复合,并在酸性条件下逐步释放,通过调节壳聚糖的 脱乙酰度,可以对凝胶的理化性质进行调整。天津大学姚康德等将 壳聚糖、明胶和果胶复配并利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共交联制备得到 了壳聚糖基凝胶,该水凝胶具有pH灵敏性可用于药物释放体系,可 作为口服抗酸、治疗胃肠疾患的滞留型控释制剂,可以减少药物突 释造成的毒副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 中国海洋大学刘成圣[31等将壳聚糖脂肪酸酯复合物和 ,B一甘油磷 酸钠复配,制备得到温敏水凝胶负载抗肿瘤药物,用于原位注射局 部治疗的药物载体。通过与酯化改性提高了壳聚糖的温度灵敏性和 稳定性,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医用壳聚糖水凝胶敷料 水凝胶质地柔软,可以实现与伤口的充分接触,并且能为伤口 提供一个良好的湿润环境,进而促进伤口的愈合。利用壳聚糖水凝 胶制备得到的医用敷料具有柔软、舒适与创面的贴合性好的优点, 并且能够缓解疼痛和抑制出血,同时部分水凝胶还具有抗菌消炎的 功效。此外,在病患伤口的愈合、自身皮肤生长的过程中,壳聚糖水 凝胶敷料能自行降解并被机体吸收,免除了揭除时病人的痛苦,还 会促进皮肤再生,对治疗高热创伤特别有效。 德州海利安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一种医用胶体敷料及其应 用,该敷料主要包括水溶性甲壳素和醋酸氯己定,具有镇痛、抑菌、 抗炎、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增生、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的作用,对 手术切口、烧伤创面、烫伤创面、溃疡创面的治疗和修复具有显著疗 效。 3医用壳聚糖水凝胶组织工程支架 水凝胶具有三维网络结果,网络中填充有大量水,便于营养物 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并有助于保护细胞。此外,水凝胶还可以通过 注射方式植入体内,手术创伤小,并在体内环境改变下可以原位胶 凝,由于发生胶凝的条件温和对负载药物的影响较小,是实现生长 因子或药物递送非常适宜的载体材料。因此,水凝胶制备组织工程 支架具有天然的优势。 壳聚糖由于其具有氨基而带有大量正电荷,可以吸引带有负电 的细胞壁,有利于细胞的附着;其降解后的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此外壳聚糖还具有杀菌、防黏连、维持体内生态平衡等许多功效 协同组织的修复。因此,壳聚糖是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的优良材料。日 Bio Syntech Canada公司研发了包含有壳聚糖和甘油磷酸二钠 盐的温度响应水凝胶,该水凝胶在室温状态下位液态,在体温附近 成胶,因此可在液体状态下直接注射入所需部位原位成胶。该水凝 胶的制备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和交联剂,可降低凝胶的生物毒性并提 高其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药物递送、眼部组织植入、骨或软骨填充材 料并用于组织工程领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 研究所王常勇等研究了一种基于可注射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的组 织工程产品,将壳聚糖、甘油磷酸钠和羟乙基纤维素混合制备得到 可携带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可注射水凝胶,将水凝胶注射到动物心肌 梗死模型特定区域后观察其修复心肌梗死区域的情况,注射携带生 长因子的壳聚糖水凝胶的实验组明显提高了血管密度,降低了纤维 化程度,存活的心肌数量也有所增加。 4结束语 壳聚糖水凝胶因其具有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温度响应性、pH 相应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在上述药物释放、医用敷料、组织 工程支架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在该领域的研 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产业化中的推广仍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舒静,李小静,赵大飙.壳聚糖智能水凝胶研究进展[J].中国塑料, 2010,24(9):6-10. f21孔立红,王洋岗,刘本.壳聚糖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 的研究『J1.湖北中草药大学学报,2012,44(6):24—26. f31王玉杰,党奇峰,万辉琴,等.注射型壳聚糖温敏相变复合材料的 制备及性能研究『J1.功能材料,2014,45(S1):117—121. 『4]王华明,王江.壳聚糖伤13'敷料的研究进展f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学报,2007,13(2):48—53. f5】符旭东,郭家平.壳聚糖类水凝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5):1308—1310.
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惟一的碱性多糖,其化学名称为(1,4)-2-氨基-2-脱氧-B-D-葡萄糖,广泛存在于昆虫、甲壳类动物外壳及真菌细胞壁中。
壳聚糖具有来源丰富、无毒、易化学修饰性、生物相容性和可再生性等优越的功能性质,还具有抗菌、抗肿瘤、抗血凝、抗酸、抗溃疡等生物活性,决定了壳聚糖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现就壳聚糖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作一总结。
1壳聚糖的制备工艺1.1化学降解法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产物,甲壳素是酰胺类多糖,壳聚糖制备过程就是酰胺的水解过程,对于多糖来说,强酸更容易水解糖苷键,所以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一般不采用强酸水解,而采用强碱来脱乙酰基。
传统的生产工艺流程[1]:虾、蟹壳-挑选洗净-净壳-酸浸(4%~ 6%盐酸)-除去无机盐的壳-清洗脱蛋白(10%氢氧化钠煮)-清洗漂白-晒干-甲壳素-脱乙酰基[浓氢氧化钠液保温(40%~60%NaOH,100~180℃)]-(非均相)-清洗晒干(烘干)-壳聚糖。
王家东等[2]以乙醇为介质采用溶解沉淀法制备了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h,甲壳素、氢氧化钠、乙醇比为1∶3∶16的条件下,获得脱乙酰度达90%的产物(传统方法只有80%)。
1.2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培养法生产壳聚糖的研究现在比较活跃,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和美国先后开始研究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壳聚糖。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初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许多微生物具有生物降解作用,其主要原理还是利用微生物自身合成的酶(如:几丁质酶、几丁质脱乙酰基酶等)进行自身催化,从而脱去乙酰基,将甲壳质降解为壳聚糖。
同时利用生物发酵降解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产物稳定。
微生物发酵法通常采用碱量法,但由于NaOH的用量太大,提取时间过长,而且需要增加后处理工艺。
杨新超等[3]提出用微波技术并通过加入乙醇降低碱浓度的方法从黑曲霉菌丝体提取壳聚糖。
实验表明,微波法提取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8%,特性黏数为0.1132L/g;而常规碱量法提取的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2%,特性黏数仅为0.0235L/g。
壳聚糖的生物活性及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产物,其分子结构与胶原蛋白和明胶相似。
壳聚糖主要来源于贻贝、虾、蟹、龙虾、虾青素、虾壳素等海洋生物,也可从真菌或甲壳动物中提取得到。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深受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和重视。
1.壳聚糖的生物活性1.1 抗菌活性壳聚糖具有杀菌、抗菌的作用。
其杀菌机制是通过与菌体表面的负电荷吸附结合,影响菌体的形态和生理代谢,从而使细胞膜破裂而死亡。
研究表明,壳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明显的杀菌效果,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因此,壳聚糖可以用于制备食品保鲜剂、食品包装材料等。
1.2 免疫调节活性壳聚糖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化,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对各种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同时,壳聚糖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镇痛和解热作用。
1.3 抗氧化活性壳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维护细胞健康。
此外,壳聚糖还具有降血脂、促进胃肠道健康、减轻辐射损伤等多种生物活性。
2.壳聚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2.1 医药领域壳聚糖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制备各种药物控释材料、诊断试剂、人工心脏瓣膜等。
同时,壳聚糖还可以作为保健品、化妆品、口腔卫生用品等。
2.2 食品领域壳聚糖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作为食品保鲜剂、食品包装材料、橙汁澄清剂等。
同时,壳聚糖还可以制备各种功能性食品,如壳聚糖骨胶原复合物、壳聚糖肽复合物等。
2.3 环境领域壳聚糖还可以应用于环境领域,可以用于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
同时,壳聚糖还可以制备新型的环境友好型材料。
3.壳聚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展望壳聚糖作为新型生物材料,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壳聚糖可以用于制备更好的药物控释材料、人工组织、人工器官等,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剂、食品包装材料、功能性食品等,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壳聚糖是一种由壳著生物质,如虾、蟹壳等中提取出的天然多糖。
它具有天然、无毒、可降解等优点。
壳聚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食品工业、医药行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讨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一、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壳聚糖在自然界中存在于许多壳著生物的组织中,如虾、蟹、龙虾等。
壳聚糖分子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胺交替聚合而成的,具有阳离子性质。
制备壳聚糖的方法通常是从壳著生物的外壳中提取壳聚糖。
提取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物理法包括碾磨、超声波处理和高压处理等方法,化学法包括酸解和碱解等方法,生物法包括菌降解和酶解等方法。
提取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原料的不同、提取效率以及需要的壳聚糖质量等因素。
壳聚糖的水解衍生物是制备壳聚糖衍生物的主要原料。
水解衍生物可以通过环氧化、酯化、酰化等反应进行修饰,从而得到不同功能的壳聚糖衍生物。
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1. 食品工业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壳聚糖可以用作食品的保鲜剂、抗菌剂和增稠剂等。
由于壳聚糖具有大分子结构和阳离子性,可以吸附细菌、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从而具有净化水和食品的作用。
2. 医药行业壳聚糖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壳聚糖可以用作药物的载体和控释剂等。
壳聚糖通过阳离子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使药物在体内减缓释放,从而提高药效和降低副作用。
3. 环境保护壳聚糖可以用作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
壳聚糖的阳离子性和大分子结构可以吸附污染物,例如重金属离子、染料和有机物等,从而净化水体和土壤。
壳聚糖也可以被制备成中空纤维膜,用于水的过滤和分离等。
总之,壳聚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泛。
通过对壳聚糖的制备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发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同时,人们在使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时还需要考虑其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壳聚糖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壳聚糖,在海洋生物和昆虫的外骨骼和甲壳素中普遍存在,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物质。
它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酸二元酸组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多糖物质,其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壳聚糖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1.细胞培养基中的应用壳聚糖可用于细胞培养基中作为生物活性骨架结构材料,可以提供细胞形态和细胞间交流的支持,以及紧密的表面与细胞黏附的交互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均匀分布和稳定细胞,减轻细胞的压力并降低细胞的病毒感染风险。
2.基因传递载体的应用壳聚糖可以作为基因传递载体来传递基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壳聚糖与DNA复合物在组织特异性基因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基因传递效果,可以通过转晕方法有效地传递药物分子和遗传信息,并能够无害地被人体所吸收和降解。
二、壳聚糖在医学中的应用1.创面覆盖剂的应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因此,它可以作为创面覆盖剂用于外科创口、烧伤创口和溃疡的治疗。
研究表明,壳聚糖的保湿作用和水分保留能力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以壳聚糖为成分的创面覆盖剂在烧伤创面的治疗中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2.医药纤维素的应用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溶解度、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可以用作医药纤维素,如手术用线、缝合线和药物缓释纤维。
手术用线和缝合线通常需要具有良好的拉力和生物相容性,以确保创口的愈合。
壳聚糖的特性使其适合用作手术用线和缝合线,同时具有较强的生物吸收性,可以逐渐被人体吸收和降解。
药物缓释纤维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可以调整壳聚糖的分子量和纤维直径,以实现指定的药物缓释时间和治疗效果。
3.人工和修复骨组织的应用壳聚糖可以用于修复和人工骨组织的制备中。
它可以与其他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组合,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骨,从而促进骨骼再生和修复。
壳聚糖的制备与应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多糖,可以从海洋中的甲壳类动物残骸中提取得到。
它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质,如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可降解性、吸附性等,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壳聚糖的制备方法1. 酸解法酸解法是壳聚糖制备的传统方法,其原理是将甲壳类动物的残骸经过多次水洗除去杂质,然后使用稀盐酸等酸性溶液将硬质外壳中的壳质素和碳酸钙溶解,得到含壳聚糖的溶液。
然后通过过滤、浓缩、沉淀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度高的壳聚糖。
2. 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壳聚糖制备方法,其原理是将甲壳类动物残骸经过多次水洗除去杂质,然后使用壳聚糖酶或其他适合的酶将壳聚糖逐步水解成小分子的寡糖和单糖,最终通过过滤、浓缩、沉淀等步骤,得到纯度高的壳寡糖或壳单糖。
二、壳聚糖的应用1. 医药领域壳聚糖在医药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作为传统药物的辅助剂,增强药物的溶解性和降解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作为创口敷料和人工骨复合材料的基础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以减少手术创面的感染风险,促进创面愈合和骨组织再生。
2. 食品领域壳聚糖在食品领域中可以作为食品保鲜剂和稳定剂使用。
它可以增加食品的黏度和口感,减少食品的流失和氧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由于其生物可降解性和安全性,还可以用于肉制品的包装和保鲜,减少肉制品的腐败和氧化,提高口感和营养价值。
3. 化妆品领域壳聚糖在化妆品领域中可以用作皮肤保湿剂和抗菌剂。
它可以有效地吸附皮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增加皮肤的湿润度和光泽度,并且能够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减少皮肤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作口腔清洁剂和牙齿美白剂,有效地去除口腔中的细菌和污垢,增加牙齿的白晰度。
综上所述,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多糖,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质,可以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壳聚糖在应用领域中的潜力将会更加广阔。
壳聚糖在医药材料上的研究进展吴苏亚南京中医药大学 08药学一班 042008118摘要:甲壳素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
随着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研究的迅速发展,其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这篇文章对壳聚糖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特性作了阐述,对壳聚糖基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了介绍,并指出壳聚糖的定向接枝和修饰正在成为生物材料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关键词:壳聚糖,医药材料Application Process of Chitosan-based Medical MaterialsWu SuyaAbstrac:Chitinwas an abundantnatural resource, and chitosanwas the productof the deacelation reaction of chi-tin.Chitosan and their derivatives have been studied for long time by more and more group. Their ap-plication field becomes wider and wide.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as biomedical materials were described. Furthermore,current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biomaterials and their development trends were introduced.It is also proposed that the selec-tive graft and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 is a new research focus and direction in the fields of biomedical materi-als.Key words: chitosan; medical material壳聚糖是甲壳质的主要衍生物,又称为甲壳胺、壳多糖、几丁(聚)糖、可溶性甲壳素、脱乙酰甲壳素、粘性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等,化学名为聚-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聚阳离子多糖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物亲和性,其分子链上丰富的羟基和氨基使其易于进行化学修饰而赋于多种功能。
由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因此在医药材料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壳聚糖制成的医药材料,除了具有普通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稳定以及可接受消毒等相应处理的特性外,还能够在生物体内酶解成易被吸收、无毒副作用的小分子物质,并且不会残留在活体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讨论了壳聚糖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并对其作为生物医药材料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壳聚糖的理化性质及药理活性1.1物理性质壳聚糖呈白色或灰白色,略有珍珠光泽,半透明无定形固体,约在185℃分解,不溶于水和稀碱溶液,可溶于稀有机酸和部分无机酸(盐酸),但不溶于稀硫酸、稀硝酸、稀磷酸、草酸等。
壳聚糖作为溶液被存放和使用时,需处于酸性环境中,但由于其缩醛结构的存在。
使其在酸性溶液中发生降解,溶液粘度随之下降,最终生成葡萄糖胺。
1.2化学性质壳聚糖分子的基本单元是带有胺基的葡萄糖,分子中同时含有氨基和羟基,性质比较活泼,可修饰、活化和偶联。
1)壳聚糖分子中的—OH和—NH2基团具有配位、螯合作用,可以与交联剂进行交联、接枝改性成网状或树枝状等结构。
2)壳聚糖分子中的—NH2与过渡金属元素形成配合物,再与交联剂作用,形成具有一定“模板剂”的记忆力和选择性吸附性能。
3)壳聚糖在适当条件下可进行酰基化,制备具有低碳数水溶性衍生物和高碳数疏水性衍生物。
1.3药理活性1)抗菌活性: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八叠球菌、放线菌和热带白色念珠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
2)调节脂质代谢:壳聚糖可以通过抑制脂质等的吸收,用于降脂、降胆固醇。
壳聚糖在胃中能与胃酸作用形成复合盐,吸附甘油三酯、脂肪酸、胆汁酸和胆固醇等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3)调节凝血功能:壳聚糖通过表面的正电荷与红细胞表面带负电的神经氨酸残基的相互作用,介导红细胞聚集,从而可以实现其止血的作用。
1、壳聚糖在生物医药材料的应用2.1纳米载药微粒壳聚糖纳米载药微粒包括纳米粒子和纳米胶囊,是直径在10~150 nm之间的固态、胶态粒子,药物活性组成通过溶解、包裹作用位于粒子内部,或吸附、附着于粒子表面。
将壳聚糖应用于纳米载体的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
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离子凝胶化法、复凝聚法、共价交联法、乳滴聚结法等。
目前壳聚糖纳米粒主要应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药物的缓释和靶向制剂、蛋白质和多肽的特殊制剂。
壳聚糖制成的纳米粒具有靶向、缓释、增加药物吸收等作用。
纳米载药系统特有的性质,使其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纳米载药微球也由于其靶向性,以及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成为目前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2.2 吸附剂壳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在医学上可以用作免疫吸附剂。
研究发现,将聚赖氨酸固定涂覆到壳聚糖的尼龙膜上形成的膜,可以吸附胆红素-磷酸盐溶液和胆红素-白蛋白溶液中的胆红素.研究制得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pC)生物无机复合物,其脱氟能力遵循朗缪尔等温线,通过对含氟样水检测,发现其脱氟能力为1 296 mg/kg,微球可以回收使用,是一种有效的除氟吸附剂。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导致器官坏死、不可逆休克和死亡。
如何及时有效地清楚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是临床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以交联壳聚糖为载体,发现连接乙烯胺类配体的吸附剂对内毒素有很高的附量及清除率,并且随着配体上氨基含量的增加,单位配体的吸附量明显增大,血液相容性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2.3壳聚糖微囊/微球微球按制备材料分可分为淀粉微球、明胶微球、白蛋白微球、聚酣类微球、壳聚糖微球、聚乳酸微球等。
微球是目前作为缓控制剂研究的热点,常见的制备壳聚糖微球的方法有:乳化化学交联法、pH调节法、喷雾干燥、溶剂蒸发法、膜乳化-两步固化学法等,其中以乳化交联法最为常见,即药物分散于壳聚糖醋酸水溶液中,与表面活性剂的甘油相混合处理后,再与戊二醛、甲醛环氧氯丙烷等乳化交联便可制成[36]。
这类微球不仅具有缓释功能,还具有载药量大,性能稳定的特点,更可靶向分布于肿瘤组织,加强药物的穿透性和滞留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降低全身血液浓度,减少毒副反应。
2.4作为靶向载体利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不同酸性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药物释放速率的特性,制成具有吸收部位特异性的消化道制剂,可起到靶向作用。
如在众多的结肠靶向药物传递系统中,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辅料的生物高分子药物传递系统可被结肠部位的微生物所降解,是一种优良的结肠靶向的传递系统,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5医药敷料可以有效抑制生物医药材料之间的非特异性.将壳聚糖设置于材料表面,通过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间的生物识别赋予材料生物相容性和特异性。
壳聚糖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既是优良的材料,又是优异的受体。
以壳聚糖为原料,可以制成不同临床目的的医药材料.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甲壳素和壳聚糖带有一定的正电荷,可以从血液中分离出血小板因子-4,增加血清中H6水平或促进血小板凝集, 进止血和细胞基质再生,加速皮肤以及骨组织的形成。
通过将甲壳素或壳聚糖细粉直接散布在伤口或喷雾于创面,可以促使伤口愈合速度提高22%~55%。
3、结语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安全无毒等优点,应用领域十分广阔,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加强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产品的研究开发,使之产业化,特别是在医药及保健品领域,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1] 陈碧琼,孙康.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医药应用及开发近况[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1,11(4):245-248.[2] NIE H M,WANG C H.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LGA/Hap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delivery ofBMP-2 plasmid DNA[J].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7,120(1-2):111-121.[3] 张步宁,崔英德,陈循军,等.甲克素/壳聚糖医用敷料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27(4):520-526.[4] SING D K,RAY A 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hitin, chitosan, and their derivatives[J].JMS-RevMacromolecular ChemistryPhysics,2000,40(1):69-83.[5] MANJUBALA I, SCHELER S, BOSSERT J, et al.Mineralisation of chitosan scaffolds with nano-apatite formation by double diffusion technique[J].Acta Bio- materialia,2006,2(1):75-84.[6] MARTIN H J,SCHULZ K H,BUMGARDNER J D,et al.Enhanced bonding of chitosan to implant qualitytitanium via four treatment combinations[J].ThinSolid Films,2008,516(18):6277-6286.[7] SHI W,ZHANG F B, ZHANG G J. Adsorption of bilirubin with polylysiner carrying chitosan-coated ny-lon affinity embrane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B,2005,19(2):301-306.[8]杨冬芝,刘晓非,李治,等.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因素[J].应用化学,2000,17(6):598~602.[9]李治,刘晓非,管云林.O-羧甲基壳聚糖抗菌性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0,3:10~11.[10]凌沛学,荣晓花,张天民.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 2008, 10(9): 69-71.[11]罗晔,唐大川,罗海燕,等.壳聚糖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J].海峡药学, 2009: 21(5): 12-17.[12]陈新梅.壳聚糖微球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9:12(6):734-737.[13]蒋珍菊,王周玉,胡星琪.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抗凝血性能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14]王慧彦,侯光辉,俞玫,等.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内毒素吸附剂[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4):680-682.[15]张娅.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5,26 (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