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简单劳动的原因
- 格式:pdf
- 大小:222.28 KB
- 文档页数:2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一、概念题1. 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答案:劳动对象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
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和捕捞中的天然鱼类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如磨面粉用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和炼铁用的矿石等等。
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
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
2. 生产劳动答案:生产劳动指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的过程。
生产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需途径。
生产劳动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要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
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3. 生产关系答案: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与自然界发生联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称之为生产关系。
4. 价值答案: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
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与商品相交换,在表面看来,是一种物品同另一种物品相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但实质上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作文英文回答: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mple labor and complex labor lies in the level of skill and expertise required for each type of work. Simple labor refers to tasks that are relatively easy to learn and do not require specialized knowledge or training. This type of labor usually involves manual work and can be performed by anyone with basic physical abilities. Examples of simple labor include cleaning, gardening, and packaging.On the other hand, complex labor involves tasks that require a higher level of skill,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This type of labor usually requires specialized training or education and often involves intellectual work. Examples of complex labor include engineering, medicine, and computer programming. These jobs require years of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to master and usually come with higher salaries and job security.In addition to the skill level required, simple labor and complex labor also differ in terms of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effort involved. Simple labor often involves repetitive tasks that do not require much mental stimulation. Workers in simple labor jobs may perform the same tasks day in and day out, which can be monotonous and boring. On the other hand, complex labor requires constant problem-solv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Workers in complex labor jobs often face new challenges and have to come up with creative solutions to complex problems.Furthermore, the rewards and benefits of simple labor and complex labor can also vary. Simple labor jobs are usually low-paying and offer limited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Workers in these jobs may have to work long hours and may not receive benefits such as health insurance or retirement plans. On the other hand, complex labor jobs often come with higher salaries and better benefits. Workers in complex labor jobs may also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areer growth and advancement.中文回答: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在于所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水平。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经济学试卷(课程代码 045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第四个时期,创办的全国性教育经济学的学术刊物是【】A.《教育经济研究》 B.《教育与经济》C.《经济与教育》 D.《教育与经济研究》2.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它的教育费用之间的关系是【】A.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 C.正弦比例关系D.余弦比例关系3.舒尔茨认为,人们对于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财产、劳动、金钱以及时间的能力是【】A.处理时间的能力 B.处理劳动条件的能力C.处理金钱的能力 D.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4.在影响教育的个人需求的动因中,人们希望通过教育提高个人素质的审美水平的需求是【】A.社会地位需求 B.审美生活需求 C.精神生活需求 D.求知生活需求5.与工业经济不同,衡量知识经济的效率标准是【】A.劳动生产率 B.知识生产率 C.资金增长率 D.人口增长率6.目前,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中,特殊培训所需的费用来自于【】A.工厂 B.职工本人 C.工厂和职工本人 D.国家拨款7.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去向主要是【】A.升学 B.就业 C.科研 D.管理8.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国防经费支出属于【】A.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 B.非生产性基本建殴投资C.社会消费 D.补偿消费9.在教育投资比例指标中,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A.静态指标 B.动态指标 C.富态指标 D.势态指标10.直接影响义务教育普及和发展的指标是【】A.国家财政用于义务教育支出的比例B.国家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增长率C.义务教育投资总量D.初等教育生均事业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1.教育成本中,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上学而失去的收入部分是【】A.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B.教育个人间接成本C.教育社会直接成本 D.教育社会问接成本12.提出教育经济效率计量的实用性指标体系的我国学者是【】A.刘道玉 B.韩礼 C.厉以宁 D.文达13.教育规模的理想类型是【】A.规模过大成长型 B.规模适度萎缩型 C.规模适度成长型 D.规模适度稳定型14.西方经济学中,用于计量各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反事实度量法,最早运用于【】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15.中国国家教委规定,高中教师应具有的文化水平为【】A.高中文化水平 B.大专文化水平C.大学本科文化水平 D.教育硕士文化水平16.首先在经济学领域提出“创新”概念的经济学家是【】A.舒尔茨 B.丹尼森 C杜威 D.熊彼特17.经济部门中,由科学变为物质生产技术的程度和物质生产部门科技人员的比例关系,被称作经济部门的【】A.级别结构 B.程度结构 C.劳动技术结构 D.人员结构18.在教育投资比例的计算方法中,能够反映各国对教育投资重视程度的计算方法是【】A.纵断面历史分析比较 B.横断面分析比较C.横断面历史分析比较 D.纵断面分析比较19.费希洛认为,对于农业地区的学生来说.从事农业劳动的年龄应为【】A.10岁 B.11岁 C.12岁 D.13岁20.为了发挥学校教育经济效率,学校资源不能因为学生人数少而减少某些资源的利用,反映了教育资源利用的【】A.不可分性 B.有限性 C.适当性 D.整体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韪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人力资本思想分析【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文章主要分析马克思在人力资本的定义、价值构成、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创造作用、差异性、产权特征的分析,马克思人力资本思想的内容虽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现今仍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人力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人力资本做了较多地研究。
虽然他没有明确地提出过人力资本概念,但从人力资本的实质来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对劳动力商品的阐述与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存在相通之处,并能为我们所借鉴。
马克思关于人力资本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本的定义马克思明确的指出:“我们是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肉体力和精神力的总和,它存在于他的活的人格中,他把它推动时,通常会产生一种使用价值。
”他还指出,可以将劳动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解释是:“人力资本的显著标志是它属于人的一部分。
它是人类的,因为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它又是资本,因为它是未来满足或未来收入的源泉或两者的源泉。
”马克思的劳动力在实质是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也就是马克思所讲的劳动力,只不过舒尔茨把劳动力看作是投资与收益的结果,而称之为人力资本。
二、人力资本价值构成马克思认为:“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里的“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应包括科学技术条件、社会生产协作和管理水平等非物质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则暗指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劳动态度等。
马克思认为,“同任何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商品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5)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2)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
(2)商品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5)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辩证看待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充分发挥人力资本重要作用摘要:马克思在创立劳动价值论学说的时候,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归结为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这是一句当时的情况作出的结论,100多年后,科技和管理在生产中占得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们在整个产品价值的形式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促进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11-02100多年前,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它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也成为颠扑不灭的真理,但是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所讲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这里笔者就当前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深刻理解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劳动作为一个范畴,马克思在《资本论》曾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分,比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以及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等。
总之,马克思讲的劳动就是在生产活动中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他的劳动价值论就是建立在上述一系列的劳动范畴基础上的。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且这个“劳动”仅指抽象劳动或者活劳动,因此,劳动成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和生存资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
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它分成两类:一类是未经人加工可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煤层和矿石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棉花、钢铁等原材料。
要素关系:这些要素在彼此孤立存在的情况下不能构成生产。
要进行生产,就要使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
实现这种结合必然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即生产力;②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
只有在一定形式的生产关系下,才有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能进行生产活动。
因此,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一定的生产力和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特定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第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
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
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第四,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起制约作用。
马原L5 L6 政治经济学∙一、简单商品经济∙商品:用来交换的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1. 价值是什么?∙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相互排斥∙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
∙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体现自然属性)。
∙决定商品交换价值比例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理解政经的枢纽∙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 2. 价值如何衡量?∙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而劳动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及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 3. 价值如何表现?∙1)四个阶段: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综合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2)货币:∙本质:长期交换过程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的货币,本身是商品);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可不足值)∙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没有现货交易);世界货币∙3)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商品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货币代表商品的价值。
矛盾加深∙ 4. 价值有何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简 单劳动的原因 谤}新相匕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系)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分 配。不论是劳动还是资金,只要是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而付出,就必被 市场分配规律所关注,并得到适当的报酬。本文以学生读书过程中的 劳动和费用为例,研究和探讨了复杂劳动报酬高于简单劳动的根本 原因。 关键词:复杂劳动简单劳动读书劳动财富分配增值 1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专 门训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而复杂劳动 则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 动”I”o 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里,决定商品价值的“必要劳 动”,是以简单劳动计量的,而复杂劳动则可以换算成一定 倍数的简单劳动。马克思说:“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 或不如说是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 多量的简单劳动。”I2]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复杂劳动,可以 换算成为多少倍的简单劳动呢?马克思说:“各种劳动化为 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 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2】,至于其内在的换算原理,马克 思并没有详细说明。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的原 因,马克思也并没有专门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是说:“比社 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 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 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 为什么马克思对“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的内在 原理没有做详细的分析呢?这是因为,对于复杂劳动换算 成一定倍数的简单劳动的原理,马克思并没有弄清楚,所 以马克思回避了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就坦白 地承认了这一点。 2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划分 现实中,哪些劳动是复杂劳动,哪些劳动是简单劳动 呢?本人认为,简单地、截然地将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 “复杂劳动”两类并不妥当。事实是,从极简单到极复杂,人 类劳动的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无数个档次。市场分配规律 在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确定各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时,是将各种复 杂程度的劳动,按比例折算为“标准劳动量”。这种折算, “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换句话也可以说, 这种折算是由市场分配规律完成的。 3“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的原因 3.1市场经济与财富分配“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 财富的分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或者说主要由市场 的力量来主宰,并通过财富的分配来决定资源配置。如果市 场认为应该配置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去生产A产品,它在分 配财富时,就会让投入到A产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获得
【上接第133页) 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方面的资金投
入,使每个劳动者都能参与其中,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大力 发展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养老产业。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 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养老机构实施农村家庭养 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积极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养老的作 用;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使劳动者分享改 革成果,拓展和深化中国的资本市场,.促进正常有序的农 村人力资源流动。 3.5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科学文化素质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还存在 一些不合理,致使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要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创 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一些渠道能够让那些初中毕业就 进入社会的农村学生有机会进入特定的职校或技校学习一 些社会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如此也有利于农村的职业教 育的全面化发展,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注入新鲜血液。 3.6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目 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科学文化素质普 遍偏低,并且数量庞大,地区分布差异性大,严重影响了劳 动力人力资源的正常开发。所以要加大人力资本资金扶持 力度,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物质力量。优化城乡居民 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为满足农村人力资 源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住房和 其他方面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 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4结束语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 题,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开发,直接影响着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我国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调 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规划“三农”问题,加 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资金投入力度,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 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村剩 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和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道路。推动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力资源的有限配置和合理流动不是 靠单方面的努力来实现的,它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 努力奋斗,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人力资源得到有 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可 持续发展,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2】胡君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I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1文莉.城市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及改善机制研究【D J.重庆大 学.2007. 【4】杨静.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J J.兰 州商学院学报,2004(1O). 【5J涂云龙.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内部吸纳的思考【D】.重庆:西南 大学.2008(39).
】34 较高的报酬(办法是让A产品价格较高,价格是分配工具), 以达到让人们按它的意志配置资源的目的。市场在对社会 财富进行分配时,遵循着一系列的分配规律,如“按劳分配” 规律、“按资分配”规律、“高风险高收益”规律等等。 3_2投资的定义市场在遵循“按劳分配”规律分配财 富时,只关注与社会财富的创造相关的劳动,在遵循“按资 分配”规律分配社会财富时,也只关注在社会财富创造过 程中发挥了作用的资金。因此,一笔资金要成为资本,要实 现增值,就必须投入到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并发挥相应 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本人给“投资”下的定义是:“所谓 投资,是指把资金直接或间接投入到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 当作资本使用,以期分享新增加的社会财富,获得资本的 增值收益” 。 3.3“投资活动”中的“投入”投资活动中“投入”的, 可以是货币资金,也可以是机器、厂房等实物资金,还可以 是商誉、专利技术等无形财富,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都是财富,或者说都代表一定的价值量,这些都为人们所 熟知。在这里我们需要补充的是,“劳动”本身在某些情况 下也可以直接作为投资活动中的“投入”。 在通常情况下,劳动报酬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或实物,这些货币或实物的~部分被劳动者消费掉,另一部 分则被劳动者积累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可能通过和合适 的投资项目相结合而变成资本。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劳动 所获得的报酬可以不通过表现为货币或实物的中间环节, 而是一经获得就被即时地转化为资本,并在社会财富的创 造过程中发挥作用。一定时间后,这个最初投入的、归劳动 者所有的“劳动报酬”当然会返回给劳动者,还会附加一个 增值收益。这种情况从性质上说就是“以劳动进行投资”。 3.4学生读书学习的劳动主要是投资性劳动学生从 读书行为中得到的收获有三种:(1)即时的享受。读书虽然 辛苦,但也有乐趣。( 提高享受生活的能力。( 提高劳动力 性能。前两个收获是相对次要的,第三个收获是最主要的。 与人们可以从读书行为中得到三个方面的收获相对 应,人们读书的目的也有三个,从而人们付出的读书劳动 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前面两个次要的部 分,因与社会财富的创造无关,所以不是生产性劳动,市场 分配规律在分配社会财富时也不会予以关注。读书劳动的 第三部分,是用于“提高劳动力性能”的,而劳动力最终是 要用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所以也可以说,这部分读书劳动 是在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而付出。由于第三个部分的劳动是 “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而付出”,所以,市场分配规律在对社 会财富进行分配时,就理当给予关注,给予适当的报酬。但 学生下课后却并没有得到他们的劳动报酬,在当今的社会 经济条件下,市场分配规律对这部分劳动给予报酬时,采 用的是“延迟给付”的方式,即要等到学生毕业参加工作、 直接投身到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时,市场分配规律才会通 过“复杂劳动报酬”的形式支付他们当年读书劳动的报酬。 对于读书劳动参与投资的过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读 书劳动中用于提高劳动力性能的那一部分,是为社会财富 的创造而付出,所以理当得到报酬,但这个劳动力将来会用 135 于哪个企业我们无法确定。学生读书劳动的报酬该由谁付, 也无从确定。培养高性能的劳动力是所有企业的需要,但又 无法由各个企业自己去进行,所以,这个需要就成了全社会 的公共需要,应当通过政府行为来完成。从理论上说,可以 由企业交一种相应的税,政府以这个税收去给在校学生支 付读书劳动的报酬。现实中企业不用交这部分税,那么,企 业就可以将这部分本应作为税款上交的钱进行投资。但或 迟或早,企业仍需按照市场分配规律的要求将这些钱及其 增值额返还给学生,返还的形式就是“复杂劳动报酬”。 3.5学生读书学习中的费用消耗学生在读书学习过 程中还要消耗掉一些费用。就像读书的劳动可划分为三个 部分一样,读书费用也要分成三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 的性质是“生活消费”,读书费用的第三个部分则是“为社 会财富的创造而付出”,是资本。对于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而 投入的资本,市场分配规律当然会予以关注,并给予适当 报酬。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要收回其读书时投入的本金,并 得到一定的增值额,实现的形式也是“复杂劳动报酬”。 3.6“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的原因学生读 书学习的劳动是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而付出,理当得到财富 分配,且因为通常是延迟给付,所以还要增值;学生读书过 程中花费的资金,是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而投入,是资本,理 当实现增值。这就是“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的两 个根本原因。 在决定“是否投入劳动与资本去创造财富”和“把劳动 和资本投入到哪个领域”时,人们的决策依据是“预期收益 水平”(实际的收益水平事先不知道)。因此,市场在按照“按 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等分配规律分配财富,给予劳动报 酬和资本利润时,采用的是“确定预期收益水平”的形式。 市场总是想尽千方百计让各类劳动和资本的预期收益处 于合理水平,“合理”的标准是“以有限的可供分配的财富, 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投入劳动与资本的热情,创造最多、 最为人们所需要的财富”。至于事后人们实际得到的劳动 报酬水平和资本投资回报率市场分配规律是不会顾虑的。 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投资活动“血本无归”,有 的投资活动却获得了暴利,我们却不可以因此认为那些亏 本的资本在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而获取 了暴利的资本就在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发挥了大得不 得了的作用。同样,当我们看到某人读了很多书工资却很 低,某拳王在台上一分钟赚到的钱就比很多人几辈子赚的 还多时,也绝不可认为这位读书人的学习劳动就不是投资 性劳动,拳王的训练劳动就在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发挥 了大得不得了的作用。我们切不可机械地以“某拳王和他 的团队所投入的劳动和费用(资本)及其增值额”来解释该 拳王的“复杂劳动”的高报酬。 参考文献: [1】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3月. 【21马克思.资本论[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 【3]恩格斯.反杜林论【M】一E京:人民出版社,1 970年1 2月 作者简介:谢新桃(1964一),男。湖南双峰人,湖南省郴州职业技 术学院财会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