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和设计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764.50 KB
- 文档页数:29
模板支架搭设规范要求篇一:模板支架施工要求二、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低压流体输送甲焊接钢管》(GB/T3092)、《碳素结构钢》(GB/T700)5、《钢管脚手架扣件》(GB/5831-2006)6、《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三、设计计算详见附录计算书四、构造要求1 架体总体要求(1) 对剪刀撑、水平杆、周边拉结等采取一系列加强措施。
1(2) 支模架体高宽比:模板支架的整体高宽比不应大于5。
12 立杆1 立杆间距梁下优先采用可调托座同时对采用可调托座时的构造做出了具体规定,以满足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2 歩距(1) 搭接要求:立杆接长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接长除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b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 扫地杆设置: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2500mm。
(4)可调托座使用:可调托座与钢管交接处应设置横向水平杆,托座顶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300mm。
精选文档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照 1第一节编制依照 1第二节工程概略 1第三节模板设计原则 2第二章施工安排 31、施工部位及工期安排 32、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3第三章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2、安全准备 43、机具准备 54、资料准备 55、资料选型 6第四章模板支撑设计原则81、适用性 (8)2、安全性 (8)3、经济性 (8)4、方案概括 (8)5、设计参数: (8)6、其余结构举措 (9)7、模板设计 (9)(1)梁 (9)(2)板 (13)(3)楼梯模板 (16)(4)后浇带脚手架搭设 (16)第五章.............................................................................. 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 (18)1、模板制作 (18)2、墙模板安装 (18)3、柱模板安装 (18)4、梁、板模安装 (18)5、楼梯模板安装要求 (19)6、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20)7、板模支设的质量控制举措 (20)8、轮扣式脚手架支设的搭设要求 (21)9、直插式双自锁多功能脚手架支设的质量要求 (22)10、注意事项 (22)第六章.............................................................................. 成品保护24.第七章模板施工应注意的问题25第八章模板安装和拆掉的安全保证举措261、模板施工前的安全准备工作262、模板施工的安全保证举措263、模板拆掉的安全、技术要求26第九章文明施工及防火要求29第十章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举措311、混凝土浇筑路线31第十一章监控举措 32第十二章施工应急预防举措341、拟订举措目的342、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原由和预防举措343、浇筑过程中模板塌坍事故发生原由和预防举措354、发惹祸故后的应急营救举措365、外面有关部门联系方式及营救路线39第十三章计算书401、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 (40)2、400×900梁模板计算书 (51)4、700×1000梁模板计算书 (62)5、700×1000梁侧模板计算书 (74)6、200板模板计算书 (81).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照第一节编制依照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查收一致标准》GB50300-2013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查收规范》GB50204-2015 6《施工现场暂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9《建筑施工承插型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BJ15-98-2014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方法》建质[2009]87号文1 1《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察管理导建质[2009]254号文则》本工程施工图纸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二节工程概略序号内容说明与要求1工程名称2工程地址3建设单位4监理单位5施工单位本工程由*****有限公司开发,拟建项目位于场所西侧为新区大道,场所与新区大道之间有高压电缆,煤气管道、通信光缆、市政排污管离场所建筑物距离22~30米。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的设计和使用安全目前我国工程大部分采用的是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架,而因不合理正确的使用会使稳定性失效,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一直以来,没有把支撑架做为真正的结构进行操作,只是做为临时的设施来处理,所以出现实际的工程情况、所用材料的性能以及计算模型都与当初的设计不相符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支架和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支架,计算稳定性及承载能力,以及搭讪的使用要求。
标签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使用安全;脚手架;通过以往的模板支撑架因稳定性失效而造成坍塌事故的研究,分析出大部分的原因都存在的现象。
①脚手架的稳定性失效全部都是与架体纵向垂直的横向稳定性失效。
②模板支撑体系的坍塌全部是由浇注混凝土操作而引起,出现故障的部分全部都是自身或者是没有与其它的结构相连接,或者是在连接的薄弱环节开始稳定性失效。
③脚手架倒塌开始在架体的底部,呈大波鼓曲的模式;模板体系倒塌则是由局部开始稳定性失效,开始发生在顶部,然后呈多米诺骨牌模式。
④所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全部与材料材质相关。
⑤所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均与管理责任相关,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
由于缺乏系统试验以及深层的研讨,目前还没有涵盖设计计算方法的专项标准。
所以需要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以及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这两个方面的构架,给出合理、适合的计算规定,以保障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的设计以及使用安全。
其中架体的构造、计算的方法和施工的荷载控制三个方面为主要的控制环节。
一、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结构形式扣件式钢管支撑架在传统模板支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增添了多数合理的构造措施,也是目前在我国大型模板支撑体系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手段。
它的搭设范围在高度20米,如果超过了20米的话,可以选择两种方案,一种是采用分段法,就是每达到20米就分为一段,段处采用工字钢进行搭讪挑染,此种方法不会受到高度的限制影响;另外一种是双立杆法,此种的方法较为广泛,搭设的高度一般在45米~50米之间。
梁板模板高支撑架搭设要求1、搭设上层排架时,地面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2N/㎜2且下层模板支撑系统不得拆除;尤其对支撑高度大于8米部位。
2、支撑架搭设时必须先放出梁边线,然后按照排架立杆布置图布置立杆。
立杆要求纵横成行,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必须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必须支承在混凝土面上。
3、排架搭设的纵、横立杆间距严格按照附图尺寸布置,步高不大于1.5米。
离地不大于200mm设置纵横扫地杆。
纵、横水平杆的扣件均应扣在立杆上。
必须每搭完一步后,矫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4、沿排架的纵、横方向两端及中间每隔10~15米必须自上而下连续设置一道垂直剪刀撑;排架顶部、底部以及中间每隔二步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6~8米,间距为10~15米,并且接点必须与主立杆相连。
剪刀撑夹角控制在45。
~60。
之间。
5、特别注意:○A—○H轴部位超过8米高的排架向上搭设时必须与已浇筑完毕的○J轴的10.00m层梁、柱予以拉结,拉接点按照每三排立杆拉一次,以保证排架的整体稳定。
6、板支撑立杆间距控制1.0m×1.0m以内(与梁底立杆间距一致)。
根据计算梁板底必须由双扣件承载。
7、立杆除顶层搭接外其余采用对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和3个扣件。
使用对接扣件垂直连接时,立杆在同一水平面内对接接长的数量不得大于总数量的1/3,接长点应在步距端部的1/3距离范围之内,接长杆应均匀分布在排架平面范围内(见附图)。
严禁相邻两根立杆同步接长,立杆的接长应采取满足支撑高度的最少接点原则。
8、对立杆底部不在同一高度处(A~B轴与B~E轴之间),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对梁底附加立杆处水平杆也必须延伸两步(见附图)。
9、为防止人员高空坠落,模板支撑下作业层必须铺宽度不小于500mm脚手板作临时走道(主要用于梁钢筋绑扎和梁模板加固),脚手板用18#铁线与钢管绑牢,并且该层下必须满挂安全网。
1、支架搭设现浇箱梁满堂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杆搭设,使用与立杆配套的横杆及立杆可调底座、立杆可调托撑。
立杆顶设二层方木,立杆顶托上纵向设12×12cm方木;纵向方木上设12×12cm的横向方木,其中在墩顶横梁下间距不大于0.6m(净间距0.5m)、在跨中其他部位间距不大于0.9m(净间距0.8m)。
模板宜用厚1.2cm的优质竹胶合板,横板边角用4cm厚木板加强,防止转角漏浆或出现波浪形,影响外观。
支架纵横均按图示设置剪刀撑,其中横桥向斜撑支架每孔设一道,纵桥向斜撑沿横桥向共设5~6道,支架外表面必须满布剪刀撑,剪刀撑必须从底到顶。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同时支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剪刀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杆的纵、横向间距及横杆步距等搭设要求如下:采用立杆横桥向间距×纵桥向间距×横杆步距为60cm×60cm×120cm和90cm×90cm×120cm两种布置形式的支架结构,根据每联计算后确定。
本方案初步计算以K60+770桥右幅第十三联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梁进行计算,腹板范围内的支架采用60cm×60cm×120cm的布置形式,其余范围内(即跨中部分)的支架采用90cm×90cm×120cm的布置形式,2、支架搭设技术要求现浇箱梁支架采用碗口式构件搭设满堂支架。
支架顶部设置顶托,顶托上安设顺桥向方木,顺桥向方木上布置横桥向方木,横桥向方木上铺设箱梁底模板(竹胶板)。
支架纵横向设置剪刀撑,以增加其整体稳定性,支架上端与墩身间用方木塞紧。
剪刀撑、横向斜撑与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并且在砼浇筑和张拉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测和专人检查。
支架搭设后,按箱梁重量140%进行支架预压,支架压载采用标准砂袋方法进行预压。
预压前在底模和地基上布好沉降观测点,对支架预压及沉降观测。
模板架体支设要求3.5.1支撑架搭设要求(1)钢管:采用Φ48×3.5钢管,材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并涂有防锈漆,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剌、压痕和深的划道。
(2)扣件:材质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分为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
(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质量满足规范要求,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控制在40-65N.m,不能选用有严重变形、损伤及锈蚀不可修复,或承载力不符合规定钢管。
(4)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5)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规范要求;(6)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7)支顶侧墙的横向通杆应采用对接连接,剪刀撑均采用搭接。
施工中应加强对可调支撑托节点、扣件拧紧力矩的检查验收,可调支撑螺杆伸出立杆顶端的长度不得大于300mm,插入立杆内长度不小于150mm。
大横杆应居中设置,确保安全。
支撑系统应与已浇筑中墙混凝土拉紧顶牢,确保模板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3.5.2立杆、水平杆搭设要求(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垫板上且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3)搭设时要纵横成直线,保持整齐;(4)立杆上下垂直,其垂直度偏差每步不大于±7mm;(5)立杆间距偏差不大于±50mm;(6)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在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7)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
脚手架各部位构造要求脚手架搭设高度要求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20m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6m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当满堂支撑架小于4跨时,不宜超过5.2m盘扣式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24m脚手架杆件构造要求1立杆是脚手架的关键部件,主要受力杆件,负责传递和承受力的部件。
立杆间距应均匀设置,不能大于设计间距,否则降低立杆承载能力。
立杆的搭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当脚手架搭设在永久性建筑结构混凝土基面时,立杆下底座或垫板可根据情况不设置)。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宜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4)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l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5)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可提高承载能力,一个对接接头的承载能力比搭接的承载能力大 2.14 倍。
因此在竖立杆时,要注意杆件的长短搭配使用。
顶层顶步立杆指顶层栏杆立杆6)立杆上部应始终高出操作层1.5m,并进行安全防护。
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lm,高出檐口上皮1.5m。
7)脚手架立杆接长、对接应满足以下要求:①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纵向水平杆1)纵向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8m;2)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应小于3跨;3)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
5-3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和设计 采用脚手架杆配件搭设模板支撑架是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此类模板支撑架(主要是梁板模板支撑架)承受的荷载作用既不同于,又显著大于相应的脚手架,必须加强构造和按脚手架结构进行设计和计算,以满足施工要求和确保使用安全。 本节主要介绍采用脚手架杆配件搭设的、按脚手架结构计算的模板支撑架。
5-3-1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类别和一般构造 5-3-1-1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类别和构造要求 1.类别 用脚手架材料可以搭设各类模板支撑架,包括梁模、板模、梁板模和箱基模等,并大量用于梁板模板的支架中。在板模和梁板模支架中,支撑高度>4.0m者,称为“高支撑架”,有早拆要求及其装置者,称为“早撑模板体系支撑架”。 扣件式、碗扣式和门式钢管脚手架材料均可用于构造模板支撑架,并各具特点。按其构造情况可作以下分类: (1)按构造类型划分 1)支柱式支撑架(支柱承载的构架); 2)片(排架)式支撑架(由一排有水平拉杆联结的支柱形成的构架); 3)双排支撑架(两排立杆形成的支撑架); 4)空间框架式支撑架(多排或满堂设置的空间构架)。 (2)按杆系结构体系划分 1)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支撑架(杆件长细比符合桁架规定、竖平面斜杆设置不小于均占两个方向构架框格的1/2的构架); 2)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支撑架(符合脚手架构架规定,但有竖平面斜杆设置的框格低于其总数1/2的构架)。 (3)按支柱类型划分 1)单立杆支撑架; 2)双立杆支撑架; 3)格构柱群支撑架(由格构柱群体形成的支撑架); 4)混合支柱支撑架(混用单立杆、双立杆、格构柱的支撑架)。 (4)按水平构架情况划分 1)水平构造层不设或少量设置斜杆或剪力撑的支撑架; 2)有1或数道水平加强层设置的支撑架,又可分为: a.板式水平加强层(每道仅为单层设置,斜杆设置≥1/3水平框格); b.桁架式水平加强层(每道为双层,并有竖向斜杆设置)。 此外,单双排支撑架还有设附墙拉结(或斜撑)与不设之分,后者的支撑高度不宜大于4m。支撑架的所受荷载一般为竖向荷载,但箱基模板(墙板模板)支撑架则同时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 2.设置要求 支撑架的设置应满足可靠承受模板荷载、确保沉降、变形、位移均符合规定、绝对避免出现坍塌和垮架的要求,并应特别注意确保以下三点: (1)承力点应设在支柱或靠近支柱处,避免水平杆跨中受力; (2)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作用,并确保其仍有2倍的安全系数; (3)支柱的基底绝对可靠,不得发生严重沉降变形。 3.构造的一般要求 (1)梁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型式 梁模板支撑架的常见构造形式有以下5种(图5-94): 1)由劲性支柱(如4根立杆的“格构柱”、双立杆的“梯形柱”和“粗管柱”等)加多层水平拉杆和剪力撑构成的“支柱式结构”,其支撑(架)高度超过4m时,应视需要加设侧向(出平面)斜撑(即“抛撑”); 2)由密设(取较小的立杆纵距)的单立杆与水平杆、斜杆或剪刀撑构成的单排(片式)构架,支架高度不宜超过4m,并视需要设置侧向斜撑; 3)由单列多层门架与相应的水平架、交叉支撑、纵向扫地杆、封口杆(设于首层门架底部的横向扫地杆)和纵向水平加强杆构成的单列门式支撑架,其构造相近于双排立杆支架。在需要时加设外侧长剪刀撑; 4)由相互交错或交错重叠布置的双列多层门架与相应交叉拉杆和以扣件连接的纵向水平杆、扫地杆、封口杆组成的双列重叠门式支撑架,其构造相近于四排立杆支架。在需要时加设外侧长剪刀撑; 5)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的双排模板支架。
图5-94 梁模板支撑架构造形式 1)劲性支柱构造;2)密设单立杆排架构造;3)单列门架构造; 4)交错重叠双列门架构造;5)双排支架构造 1-侧向支撑;2-扫地杆;3-封口杆;4-交错间隔布置门架; 5-交错重叠布置门架;6-门架上部加强杆;7-门架顶面加强杆 3)~5)三种形式支架的高度一般不宜大于10m,否则应考虑采取扩座(即加宽底部构造,以加强其整体稳定性)措施。当支架边侧有相距较近(例如≤2.0m)的墙体结构可供设置附墙拉结时,支架高度可以超过10m。 (2)梁板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形式 梁板模板支撑架是梁模板支撑架和(楼)板模板支撑架的组合,构成整体空间框架(图5-95)。当楼板梁(框架梁、肋梁、井字梁)的截面和梁间距较大时,需要梁下支撑立杆的间距显著小于板下支撑立杆的间距,即需要采用支架立杆的变距布置;当楼板梁的截面和梁间距较小时,则常可采用支架立杆的等距布置。而采用等距布置,但即使不同的立杆(单立杆、双立杆、组合立杆)时,也能适应梁和板的荷载相差较大的情况。 图5-95 梁板模板支撑架构造形式 A-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a-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B-有水平加强层;m-变杆距;n-变步距 高度≤4m者,称为“普通梁板模板支撑架”,高度>4m者,称为“梁板模板高支撑架”,高支撑架需要相应缩小构架的柱距(立杆纵距、横距)、步距(水平杆竖向间距)和增加斜杆、剪刀撑的设置,当高度超过10m时,还应视需要设置一到数层水平加强层构造。 梁板模板支撑架,采用整体空间框架结构时的构造形式,按4种构架因素组合,可形成表5-82所示的14种。 空间框架结构支架的构造因素和构造形式 表5-82 支架构造因素 代号 支架构造形式 1.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 A ①ABMN; ⑧abmn; 2.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 a ②ABMn; ⑨abmN; 3.有水平加强构造层 B ③ABmn; ⑩abMN; 4.无水平加强构造层 b ④Abmn; ⑪BMN; 5.立杆等距(双向或单向) M ⑤AbMN; ⑫aBMn; 6.立杆不等距(双向或单向) m ⑬aBmn;
⑦AbMn; 7.水平杆等步距(各层) N ⑥BAbmN;
8.水平杆变步距(各层) n
⑭原表有移动,看不清。 (3)梁模板、梁板模板支撑架构造的一般要求 梁和梁板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参数需经验算确定,其初选参数应符合表5-83和表5-84的构造要求。 梁模板支撑架构造的一般要求 表5-83 构造形式 构造的一般要求
劲性支柱构造 ①劲性支柱(双立杆或格构柱)的宽度b1宜≤梁宽b+300mm; ②劲性支柱的纵距la和水平杆的步距h宜不大于1.2m(双立杆)或1.5m(格构柱); ③扫地杆距楼地面的高度h0宜≤300mm; ④直接承受荷载的立杆及其顶托(座)伸出顶水平杆之上的自由高度(至托座板面)h1宜≤400mm; ⑤剪刀撑应满高设置,视需要设置顶部第2道水平杆; ⑥支架高度不宜>6m。当架高H≥4m时,应设置侧向斜撑; ⑦所有杆件(立杆、水平杆、斜杆)之间相接处均应用扣件连接紧固(拧紧扭力矩为40~60N·m)
密设单立杆排架 ⑧立杆不宜采用避厚<3.5mm的薄壁钢管; ⑨支架高度应≤4m; ⑩必须设置侧向斜撑,斜角α=45°~60°,支点高度应位于>3/5H处; ○11立杆间距≤1.0m; ○12水平杆步距宜≤1.0m; ○13剪刀撑满高设置。其他同③④⑦
单列门架构造 ○14梁模板荷载宜直接作用于门架立杆上或立杆与加强杆之间。当梁模板荷载居于门架中部时,应采取增设门架上部加强杆或托梁件(将跨中荷载传于立杆上),严禁门架单侧支柱受力; ○15除两侧均交叉支撑和每层满设水平架外,首层门架设扫地杆(纵向)和封口杆(横向),各层门架立杆对接处均设水平加强杆; ○16在顶层门架上部加设一道双向水平加强杆(类似扫地杆和封口杆); ○17外侧满设剪刀撑
交错重叠双列门架构造
○18两列门架横向交错(使梁的荷载落于双列门架所形成的内立杆之间)和纵向间距(相邻门架间距为0.5la)或重叠(门架排距为la); ○19交叉支撑满设; ○20水平加强杆设于门架两边侧立杆和中部门架横梁之上; ○21长剪刀撑视需要设置
单(双)立杆双排支架
○22立杆横距lb≤11.0m;
○23立杆纵距la≤1.5m; ○24支架高度不宜>8m,当架高≥6m时,应设侧向斜撑。其他同③④⑤⑦
梁板模板支撑架构造的一般要求 表5-84
序次 构造要求事项 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 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 支架高度
≤4m >4m ≤4m >4m
1 设斜杆(含剪刀撑)的框格占构架框格总数的比例 ≥1/2 <1/2
2 扫地杆 双向满设 双向满设
3 立杆杆距la、lb ≤1.5m ≤1.2m ≤1.2m ≤1.0m
4 水平杆步距h ≤1.5m ≤1.2m ≤1.2m ≤1.0m
5 水平加强层设置 不设 顶部、底部和变步距处等 不设
顶部、底部和
变步距处等 6 水平加强层间距 - 6~8m - 6~8m
注:1.水平加强层的作用为加强支架整体刚度和分布不均匀的集中荷载,其下的竖向斜杆一般只设于周边; 2.非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的剪刀撑和斜杆设置不低于相应脚手架的构造规定; 3.依承载需要和计算结果决定是否采用变杆距和变步距。
5-3-1-2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一般构造 1.使用碗扣架材料搭设的模板支撑架 用碗扣式脚手架系列构件可以组装各种类型的支撑架。其一般组架结构见图5-96,由立杆垫座(或立杆可调座)、立杆、顶杆、可调托撑以及横杆和斜杆(或斜撑、剪刀撑)等组成。使用不同长度的横杆可组成不同立杆间距的支撑架。当所需要的立杆间距与标准横杆长度(或现有横杆长度)不符时,可采用两组或多组组架交叉叠合布置,横杆错层连接(图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