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矿矿井充水条件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146.85 KB
- 文档页数:2
矿井及相邻煤矿和废弃老窑的开采范围、积水调查情况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地表水对矿井的充水影响:大气降水及矿坑排水形成的地表水作为充水水源,对本矿充水影响一般不大,这是由于煤层距地表具有隔水层存在,且地表径流条件好,因而不会造成矿坑充水影响,但平时应注意加强井口上游拦洪堤坝的稳固性,当开采井田河谷地带时,在开采塌陷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可达40米左右)与风化裂隙发生水力联系时,河水将可能进入矿井,造成矿井突水事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2、含水层对矿井的充水影响:6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砂岩,富水性较弱,主要为顶板淋水,或在浅部与基岩风化带发生水力联系,随着开采深度,涌水量增加不是很明显,采空区积水量很少,原因是矿井内下部煤层已开采,采空区沿开采塌陷裂隙进入下部开采煤层的巷道内,但可以使少量积水积存在采空区的低处,应在开采过程引起注意。
下组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2灰岩,埋藏较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由于井田地形较陡,水流排泄条件好,再者由于地势高,含水层地下水沿层间运移到低处,井田内多为透水层,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而奥灰上马家沟组岩溶发育,富水性强,水位标高950—990米,井田10、11号煤位于奥灰水位以上,不存在带压开采。
3、地质构造对矿井的充水影响:井田内断层稀少,目前发现2条断距均小于5米的正断层,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另在井田东南发现9个陷落柱,没有对煤层开采产生影响。
因此,地质构造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4、临近生产矿井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充水因素:本井田北、西部毗邻汾西矿务局正新煤焦有限公司,东临马军峪煤业有限公司,南邻开采9+10号煤层的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现分别叙述如下:(1)汾西矿务局正新煤焦有限公司:汾西矿务局正新煤焦有限公司是由位于我矿区北部的和达煤矿和西部的花坡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新建矿井;和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原开采2号煤层,受百草大断层影响,该井田与本矿井不是直接相邻,因此,采空区对本矿井开采无影响。
88工程技术浅析矿井充水通道的类型及特点陈 乙(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摘 要:根据矿井充水途径的类型和地下水的水力特征,通常将充水通道分为岩层的孔隙、岩层的裂隙、喀斯特和人为充水通道,本文对各类型充水通道分别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矿井;充水通道;类型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073 矿井水流入矿井的通道成为充水通道。
水源的存在以及水源类型是矿井充水的一个方面,而矿井是否充水还取决于充水通道。
水源的存在只能说明矿井充水具有可能性,当在岩层中又发育有各种充水通道时才能造成矿井充水。
也就是说,充水水源必须通过充水通道才能对充水发生作用,因此在开展矿区水文地质工作时,既要研究矿井充水的水源,又要研究矿井充水的通道。
根据矿井充水途径的类型和地下水的水力特征,通常将充水通道分为岩层的孔隙、岩层的裂隙、喀斯特和人为充水通道,本文对各类型充水通道分别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1 岩层的孔隙 孔隙多分布于松散岩层中,其透水性能取决于孔隙的大小和连通情况。
在有充水水源的情况下,岩层的孔隙大,连通程度好,当巷道穿过岩层时,涌水量就大;否则,涌水量就小。
单纯的孔隙水只有当围岩为大颗粒的松散岩层并有固定的强大补给水源时,才能导致灾害性的突水;若围岩本身是饱和的流沙层,则可能造成流砂冲溃。
2 岩层的裂隙 各种不同成因的裂隙都是矿井充水的通道。
对矿井充水具有较大影响的是构造裂隙(断裂)。
一般情况下,分布不均且细小的裂隙水渗透缓慢,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不大;但断裂破碎带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大,是主要的充水通道。
根据断裂带的渗水性能,将其分为导水断裂带、储水断裂带和隔水断裂带。
(1)导水断裂带。
导水断裂带指沟通含水层与隔水层(或地表水体)并使各含水层之间(或与地表水体)产生水力联系的断层。
这种断层不但本身含水,而且能使不同层位的含水层或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连通,成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
中国井矿盐CHINA WELL AND ROCK SALT第52卷Vol.52太行山东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分析----以奇胜煤为例童健活(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河北邢台054000)摘 要:水害为煤矿开采过程中重要灾害之一遥奇胜煤矿主要开采2号煤层,根据主采煤层赋存分布特征,以矿区 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充分分析矿井水充水水源(含水层水和老空积水冤、充水通道(导水断层、开采裂隙),并预测了矿井最大涌水量(30m 3/h )遥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充分了解矿井灾害,是保护人员财产安全的必要基础遥本次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分析,为太行山东麓一带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遥关键词:奇胜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充水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S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335(2021 )03-0022-03Analysis on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Water Filling Factors of theMine at the Eastern Foot of Taihang Mountain-----a Case Study of Qisheng Coal MineTong Jianhuo(Hebei Coalfield Geology Bureau Second Geological Team, Xingtai, Hebei, 054000)Abstract: Water disast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asters in coal mining 2# coal seam is mainly mined in Qisheng Coal Mine.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coal seam and based on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mining area, the source of mine water filling water (aquifer water and goaf water) and the water filling channel (water-conducting fault and mining fissure) are fully analyzed, and the maximum water inflow (30m3/h) of the mine is predicted. In the process of coal mining,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mine disaster is the necessary basis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personnel and property. The analysis of min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water filling factor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mine wate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t the eastern foot ofTaihang Mountain.Key words: Qisheng coal min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factors affecting water filling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大国,也是煤矿水害最 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浅谈某矿床IV区段的充水条件摘要:本文是作者结合多年在矿床的工作经验,从矿区含水岩系,矿区水文地质构造,矿床含水层(带)的分布与特征,红层构造裂隙含水带,裂隙承压含水层,构造带的水文地质特征,矿床充水水源因素,矿床充水的通道等方面分析,认为该矿床IV区段充水条件较为简单,没有溃入性通道和大的充水水源,水文地质复杂程度类型属中等类型。
关键词:矿床;充水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充水水源;含水层;含水带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combination of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the deposit, from the mining area aquiferous system, mine hydrolog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quifers (with), red beds, tectonic fissure aquifer zone, fractured confined aquifer, constructed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deposits in water-filled water factors, deposit water filled channels that the water-filled condition of the IV section of the deposit is relatively simple, there is no collapse into the channel and the large water-filled water, hydrogeological complexity of the typethe medium type.Keywords: deposit; fill condition;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ter-filled water; aquifer; aquifer with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矿区地质背景矿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北缘,扬子准地台南端,为桂北台隆城岭断褶带中越城岭苗儿山两花岗岩所夹持的新资向斜中段。
矿井充水因素(一)自然地理:梯子岩煤矿位于贵州高原中部,为构造侵蚀的低中山岩溶地貌,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局部有陡峭的绝壁,区内最高海拔1360m,(位于苏家田北东部平距约400m处的高山)最低海拔1000m(矿区西南部不大风岩),相对高差360m,区域上水系较发育,矿区内则仅有季节性的沟流分布。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3.1度,极端最低气温-8.3度极端最高气温34.4度,年均降雨量1150mm,日最大降雨量178.8mm,全年以W风为最多,夏季盛行SE风,年平均风速1.5m/s.(二)原矿井生产情况:梯子岩煤矿是原宏发·梯子岩煤矿的整合后的矿井,1017水平以上已采空,其他煤层均未开采。
(三)矿区水文地质: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区内以及周边属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补给区,局部分水岭呈东—西向,大致分布于岩子坪—梯子岩一带,以南地表水均汇入五马河,以北汇入桐梓河,均注入赤水河。
次级溪流北部发育,其流向于坡向一致,南部不发育,均为季节性溪流。
矿区范围无河流·山塘,地表溪流位于矿区北侧,汇集泉水·洪水,常年有水,流量在4.2l/s左右,洪水时水量较大。
地下含水岩层有长兴灰岩·夜郎组中部灰岩。
隔水层有龙滩组砂页岩·夜郎组下部页岩。
(四)矿井充水因素:1.顶板裂隙水:主要指采掘过程中,由巷道顶板裂隙进入矿井的水,由于煤系中间灰岩薄含水较弱,因此,进入矿井的水量较小,煤层顶板裂隙水是进入矿井的直接充水原因。
2.。
老窑水:1017m水平以上已采空,上覆含水层的裂隙水将会沿导水裂隙进入采空区形成老窑水。
因此在布置首采面11201和11202时留足了保安煤柱.。
在布置二采7号煤时也相应留足了60m的保安煤柱。
3.小窑水:矿区内有一些小窑及废井老窑分布,现已查明,小窑均沿露头线分布,开采时技术及设备条件不足,开采深度不大,都在保护煤柱以内,对新的开采构不成威胁。
矿区充水水源分析判别一、简介在我国矿井重特大事故中,矿井突水事故已经成为超过矿井瓦斯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一直居各类矿井灾害之首。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突水事故居高不下,在过去的20年内,有250多对矿井被水淹没,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人民币,同时,对矿区水资源与环境也造成巨大的破坏。
《矿井防治水规定》中明确提出了“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综合测探验证制度。
建立水质分析成果台账,井下水文地质勘探应采用井下物探、钻探、监测、测试等手段。
建立矿区突水水源快速识别系统及水化学分析实验室,对矿井内淋水、滴水等的可能的突水水源进行快速检测和识别,是矿井防治水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依据。
外部检测机构送检时间较长,不能有效的起到“化探跟进”的效果。
选择的地方检测机构缺乏煤矿水检测经验,测试指标不齐全。
外部检测机构均不能给出水化学类型并识别突水水源。
而已有的水源快速识别仪,测试时间较短,但是精度并不是很高,且数据的好坏与操作者素质紧密相关,不能很好的控制数据的质量。
另外,部分水源识别仪厂家建立的水源数据库的数据量存在问题。
目前逐步建立起来的水化学实验室硬件设施以水源识别仪为主,大型实验室设备配备较少。
因此,建立起矿区水化学专业实验室,配备以水源识别仪为快速检测设备,以大型实验室设备为精确检测设备,并配备专业技术人才,煤矿突水水源快速识别系统将能够有效为煤矿防治水提供专业的水化学服务。
二、技术原理水化学方法是研究各含水层地下水质的主要方法之一,水化学数据是地下水最本质的特征,是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水化学数据,能够迅速、准确地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径流条件,确定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分析突水水源、预测突水危险区段等等。
三、矿井突水水源快速识别系统赋存于岩石圈中的地下水不断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在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进行水量交换的同时,交换化学成分。
地下水中含有各种气体、离子、胶体、有机质以及微生物。
第一章煤矿床充水条件分析矿床充水条件分析,是矿床水文地质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该项工作从普查一勘探阶段开始,直至矿床开采,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
普查一勘探阶段的矿床充水条件分析,主要是依据矿床所处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和矿区水文地质特征,重点分析天然条件下主要充水岩层(组)的地下水类型、赋存条件、循环条件和补给条件等,并初步预测矿床开采后矿床主要的充水水源和通道,为普查一勘探报告提供水文地质资料,为详细水文地质勘探的工程部署提供依据,为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提供天然条件下的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
矿床开采阶段,井巷工程已形成,矿床充水条件分析更为具体,即改变为矿坑涌水或矿井涌水条件分析。
该阶段的充水条件分析工作重点是解决在开采条件下矿床充水的水源和通道问题,它们是该阶段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核心。
这些工作对预测矿井正常和最大涌水量、对确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水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随着我国矿区普查一勘探和矿山开采事业的发展,矿床充水条件分析的理论也日趋完善。
我国20世纪50~60年代教课书中该部分内容被称为“矿床充水因素分析”,只讲天然状态下的充水条件;70年代以后的教课书和有关讲义称该部分为“矿坑充水因素分析”、“矿井涌水条件分析”等,不仅名称有所改变,而且讲述内容也有较深入地发展。
矿床充水的基本条件可分为天然充水条件和人为充水条件两大类。
一、矿床充水的天然条件(一)天然充水水源矿床天然充水水源主要可分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种水源。
1.大气降水水源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所有矿床充水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降水有关。
这里所讲大气降水水源,是指对矿床直接充水的大气降水水源。
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矿床具有下列特点:(1)矿床矿层(体)埋藏较浅;(2)矿床主要充水岩层(组)是裸露的或者其覆盖层很薄;(3)降水量大且采场面积也大的大型露天矿;(4)矿床处于分水岭或地下水位变幅带内。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治理对策煤矿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分析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运用相关技术手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达到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 水文地质条件概述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涌水、渗水、地下水、井下水和地表水等水文地质问题,包括水文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水流规律等方面。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主要由地层条件、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煤层开采方式、采动区域、矿井通风和瓦斯抽放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
2. 煤矿井下涌水的特点煤矿井下涌水是煤矿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其主要特点包括:涌水猛烈、突发性强、水流量大、难以控制,对煤矿安全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3.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治理需求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治理是保障煤矿安全和生产的重要内容,治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尽可能地减少煤矿井下突发涌水事故的发生;(2)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尽可能地减少涌水所造成的生产停顿时间;(3)保护地下水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对地下水的伤害。
二、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治理对策1. 采用组合治理方案针对煤矿井下水问题,鉴于其施工材料的特殊性以及涌水重要性,我们需要采用综合治理方案,例如掘进前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突破性材料,采用大口径井下管道将水抽出矿井,采用大型水封装置将井下水与地下水分离等方法综合治理。
2. 加强巷道支护工作在煤矿生产中,当采矿深度越来越深时,井下水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煤矿巷道的支护工作,在挖掘巷道时必须采用高强度支护材料,在井下水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压力水封板等,以防止井下水涌入。
3. 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它能够对采煤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浅析矿井透水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渗漏事故,即在矿山建设或生产环节中,由于防水措施不到位,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断层、裂隙渗漏或涌进矿山工区,造成现场工人伤亡或水灾,损害矿山财产。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水淹事故往往造成重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矿井水渗透;原因;防治措施;分析1矿井水灾害类型矿井水灾害类型包括地下水灾害、地表水灾害、灾害性透水和老采空区突水。
(1)由地下水引起的矿难事故称为地下水灾害。
地下水损害的主要原因是含水层、采空区水、溶洞和断层水。
当地下开挖揭露含水层时,含水层中的水会直接进入矿井,造成矿井水淹;当含水层中的水压足够大时,巨大的水压会破坏含水层与矿井之间的水屏障,导致大量的水涌入矿井,造成水淹;如果附近有一个废弃的老采空区,并且采空区内有大量积水,由于屏障柱的尺寸不够,也可能发生水淹。
(2)地表水也是导致矿井水淹的重要因素。
如果煤矿周围有河流、湖泊、水库、沟渠等充水水源,生产过程中的强降雨可能导致附近水体水位迅速上升,当积水水位超过竖井高程时,地表水可能通过井口向下流动,造成矿井水灾。
(3)灾难性的洪水主要是由坍塌的矿柱或断裂带引起的来自巷道底板的高压水引起的,这些高压水通过废弃的窑流入矿井。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特大煤矿水淹事故中,78%~90%是由于小窑空水所致。
小窑老空水的主要特点是水量大、压力大。
小窑老空水一旦进入矿井,往往导致严重的透水事故。
(4)一些小煤矿或采空区经过长时间的积水后会储存大量的水,从而形成老采空区积水,老采空区积水会给附近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由于大部分老采空区缺乏详实资料,不易查明老窑分布及老窑积水情况。
一旦发生突水,这些水体中还可能含有沙子、煤炭和有毒气体。
因此,在矿井防治水的规划中,要重点防治老采空区积水。
2矿井透水事故及存在问题综合分析2.1事故原因综合分析①部分矿区安全意识薄弱,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心存侥幸心理,导致透水事故发生;如:,吉林市凤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是由于采空区可能积水,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的;②防治水措施未落实,未按《规定》采取找水、排水措施如中煤集团大屯能源公司孔庄煤矿透水事故,即由于掘进工作面找水、排水措施不到位,掘进工作面采空区开挖不彻底老采空区排水,导致渗水事故的发生;③非法组织生产,如山西山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无安全许可证组织生产,无专业指导下井,导致带式巷道在开挖过程中被老旧的空水冲走。
矿床充水因素矿体尤其是围岩中赋存地下水,这种现象称矿床充水。
这些地下水及与之有联系的其它水源,在开采状态下造成矿坑的持续涌水。
把水源矿坑的途径称充水通道。
水源与通道构成了矿床充水的基本条件,其它各种因素只是通过对水源与通道的作用,影响矿坑涌水量的大小,称充水强度影响因素。
如阳隔各种水源进入矿坑自然因素,扩大天然通道,产生新通道的采矿因素。
水源、通道、强度影响因素,通称矿床充水因素,它们在充水过程中国,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充水条件。
其中,充水源的规模,充水通道的导水性以及导致采后发生变化的采矿因素,是矿床充水因素分析的重点。
充水因素分析,贯穿矿床勘探与开采的全过程,勘探阶段,主要根据矿床所处的自然环境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初步预测采后主要充水水源和通道,为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提供依据;开采阶段,充水因素分析更具体,可结合具体开采条件为解决矿坑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问题,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一、充水水源(一)降水降水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水源,所有矿床充水都直接或间接与降水有关。
有时降水还是唯一的充水水源,如位于当地侵蚀以上的矿床和无地表水分布的矿区。
研究降水对矿床充水的意义:一是降水作为矿床水文地质分区要素的宏观影响;二是对以降水补给为主矿床的直接作用。
如:分水岭地段和地下水位变幅带内的矿床,矿床浅埋充水含水层基本裸露的矿床,西南高位岩溶管道充水的矿床;三是季节性降水对位于调蓄库容巨大的蓄水构造中矿床的影响。
1. 充水特征降水量大小决定降水对矿床充水的根本原因,造成南方湿润多雨地区的矿床充水强度普通大于北方半干旱地区,而西北干旱地区的矿坑涌水量很小;降水入渗随矿体埋深而减弱,并出现涌水量迟后的特征;矿坑涌水量呈季节性周期变化,最大涌水量是正常涌水量的数十倍,如位于分水岭地段的湖花岭多全属岩溶管道充水矿床,达30倍,矿坑出现突然涌水均与降水强度有关,一般出现在暴雨后数小时至数日内,矿坑淹井都发生在历史上最大降水量的丰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