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铁蛋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6
电化学发光化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展开免疫检测诊断工作中将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并判断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工作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选取100例贫血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检验样本进行控制,分别为高浓度(对照组)和低浓度(实验组),随后给予患者电化学发光和免疫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成分。
结果:两组患儿各项血液成分含量中,血清蛋白和叶酸含量的数据差异较小(P>0.05),无比较意义,而微量元素含量和维生素含量的数值中,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成分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均相对较大,表示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检测准确率较高。
结论:在进行免疫检测过程中将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医生治疗提供借鉴基础,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电化学发化免疫检测;应用效果;影响因素就电化学发光化免疫检测方法来说,其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此技术可对各种样本进行检测,临床分析精准度较高。
从临床以往发展情况来看,其在对一些微量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时,通常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准确监测样本中的微量物质,而电化学放光面议检测技术,可将样本中的微量物质含量进行准确监测,临床应用意义显著[1]。
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以我院患者为例,将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进行应用,探究其临床应用情况。
1一般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1.1资料分析选择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工作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选择100例贫血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取患儿血液展开诊断工作,根据血液浓度将患者分为两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中,共有人数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6岁,患者的年龄均值为(3.67±0.23)岁。
对照组中,同样50例患儿,男女患者人数比为:28:22,患者的年龄选取范围在4岁-8岁,均值为(4.00±0.45)岁。
第一章化学发光技术一、免疫学检测发展阶段免疫学检测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可以利用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因此常被用于检测蛋白质、激素等微量物质。
我国免疫学的检测基本历经了以下几个过程,如图1。
1所示。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90年代时间图1.1免疫学检测发展阶段尽管免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我国临床免疫诊断现状来看,无论是临床应用方面,还是产业化角度,都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亟待改进.下表1.1就此做一比较:表1.1 中国免疫诊断现状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是大势所趋;而取代进口,发展我国的化学发光检测事业,正是临床检验界着手发展的方向。
由此,我公司自1998年立项至今,致利于化学发光检测方案设计,自行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化学发光底物,与国外知名检测仪器生产商联合开发了化学发光全自动、半自动检测仪,并自行设计开发了化学发光管理软件,而今形成了仪器、试剂、软件全面配套,为我国的临床检验界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概述】本世纪70年代中期Arakawe首次报道用发光信号进行酶免疫分析,利用发光的化学反应分析超微量物质,特别是用于临床免疫分析中检验超微量活性物质.目前,这一技术已从实验室的稀有技术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常规检测手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将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体系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检测原理与放射免疫(RIA)和酶免疫(EIA)相似,不同这处是以发光物质代替放射性核素或酶作为标记物,并藉助其自身的发光强度直接进行测定。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既具有放射免疫的高灵敏度,又具有酶联免疫的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易于标准化操作。
且测试中不使用有害的试剂,试剂保持期长,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研究和临床实验诊断工作,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法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铁蛋白、β2微球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刘丽娟【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β2-微球蛋白(β2-MG)在感染性疾病中浓度的变化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感染组,主要以细菌感染为主,且均有病原学依据.并以干部门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SF和β2-MG结果.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SF水平为(325.85±189.10) μg/L,β2-MG水平为(3.92±2.20) 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F水平(130.95±77.40) μg/L,β2-MG水平(2.02±0.59) 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54例,住院期间死亡6例,但两组患者的SF、β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和β2-MG 浓度的测定对感染的早期判定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面均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4(011)008【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铁蛋白;β2微球蛋白;感染性疾病;临床价值【作者】刘丽娟【作者单位】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血清铁蛋白(SF)和β2-微球蛋白(β2-MG)是人体内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以及多种疾病中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此两项指标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对感染的早期判定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面均具有指导意义[2-5]。
因此,本研究对6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旨在了解SF、β2-MG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主要以细菌感染为主,且均有病原学依据。
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即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CLIA),是一种常见的荧光标记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和药物监测中被广泛应用。
它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药物的浓度,帮助医生确定药物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代谢和清除速率。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的原理、应用和评估。
第一段,介绍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的原理。
该技术是基于固相免疫分析法(Solid Phase Immunoassay)的一种改进方法。
它通过将特定药物与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该复合物会引发化学发光反应,产生荧光信号。
荧光信号的强度与药物浓度成正比,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广泛的线性范围,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浓度监测。
第二段,探讨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的应用。
该技术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药物疗效监测和毒理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临床上,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可以用于监测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抗癫痫药物治疗中,测定血清中抗癫痫药物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药物调整的剂量和频率。
该技术还可以用于毒理学研究,评估药物对人体内药物代谢和清除的影响。
第三段,对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进行评估和个人观点。
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可靠和准确的药物浓度监测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限制。
该方法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对于一些医疗机构可能存在设备和技术上的限制。
血清样本的处理和保存也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需要严格控制样本处理的过程。
个人观点上,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对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量分析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可以更精确地评估药物疗效和药物代谢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对于这种技术的深入了解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总结回顾: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在临床医学和药物监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
血清铁蛋白及其他四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作用[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及其他4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作用。
方法采用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128例肺癌患者的sf及cea、cyfra21-1、nse、ca125含量。
结果 sf与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均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
1.2 方法1.2.1 仪器与设备采用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
1.2.2 采样及检测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后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加入凝血酶促凝生化管,分离血清,按照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操作规程测定质控品(所有项目均在控)及受检者血样中的sf、cea、cyfra21-1、nse、ca125的含量。
1.3 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 0.05);详见表2。
3 讨论sf是一种可溶性蛋白,其主要成分铁核心具有较强的结合铁与储存铁(fe)的能力。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3-4]将sf作为检查机体fe 含量最灵敏的一项指标。
有研究证明,当患者存有肿瘤时,其机体内合成sf的机会明显增加。
肿瘤标志物是癌变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种多肽类因子,主要存在于癌症患者机体与排泄物中,与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患者相比,具有存在水平明显增高的特点,故临床常通过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来提高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评估。
①cea是具有人胚胎抗原特异决定簇的特异性酸性糖蛋白,是消化道肿瘤诊断与疗效评估的常用实验室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4-5],ce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②cyfra21-1是肺癌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肿瘤标志物,可能与肿瘤细胞分解或坏死后释放到外周血液内有关[6],本次研究中,cyfra21-1对nsclc的诊断阳性率为61.32%,证实其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③nse是存在于神经源性与内分泌细胞肿瘤中的一种酸性蛋白酶[7],对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铁蛋白与红细胞参数在孕产妇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红细胞参数在孕产妇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时段内收治的缺铁性贫血孕产妇共600例,纳入研究组;再抽取健康体检孕产妇600例,纳入对照组。
均施行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参数水平测定,比较各指标对应关系。
结果:①对照组红细胞参数均较优于研究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②和对照组相比,缺铁性贫血孕产妇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血清铁蛋白水平越低,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结论:针对缺铁性贫血孕产妇,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参数不仅可起到预期诊断效果,还可精准把控缺铁性贫血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参数;孕产妇;缺铁性贫血;价值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因机体铁元素缺失,导致的红细胞蛋白合成障碍,逐步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也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约为总妊娠群体95%。
若未对贫血现象予以及时处理,会对孕产妇、胎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即使为轻度贫血,也会增加妊娠期安全风险[1]。
抽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时段内收治的缺铁性贫血孕产妇共600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抽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时段内收治的缺铁性贫血孕产妇共600例,纳入研究组;再抽取健康体检孕产妇600例,纳入对照组。
研究组年龄高值为38岁,低值为20岁,中间值为(29.5±2.7)岁;孕周最长为29周,最短为15周,中间值为(19.6±2.3)周;轻度贫血345例、中度贫血155例、重度贫血100例。
对照组年龄高值为36岁,低值为21岁,中间值为(28.6±3.5)岁;孕周最长为30周,最短为16周,中间值为(19.5±2.5)周。
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铁蛋白检测标准操作程序1检验目的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和(或)血浆中的铁蛋白(FERRITIN)。
2检验原理及方法3性能特征3.1线性范围:1.0 ng/mL-1500 ng/mL;3.2最低检测限:不大于0.5 ng/mL;3.3准确度:相对偏差在±10.0%范围内;3.4重复性: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CV)不大于10.0%;3.5批间差:3个批号试剂批间变异系数(CV)不大于15.0%4标本4.1检测标本:血清和血浆(肝素锂、肝素钠、EDTA和柠檬酸钠抗凝)是推荐使用的样本类型。
尚未验证其他抗凝剂能否适用。
4.2采集及处理:在进行离心操作前需让血清样本完全凝结(凝结时间不小于1小时)。
所有的待测样本在测试前均应进行离心操作。
顶部含脂质的离心样本,需转移澄清、无脂质的部分到新的样本管中。
在测试前,确保已去除了残余的纤维蛋白和细胞类物质。
应小心处理患者样本,避免交叉污染。
在测试前,确保患者样本、校准品、质控品均已平衡至环境温度(20-25°C)。
为避免蒸发可能带来的影响,样本和校准品应在上机后2小时内完成测试。
4.3样品储存:在室温(20-25°C)下,样本保存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在室温(20-25°C)下,样本保存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冷冻样本在融化后必须进行充分混匀。
样本冷冻次数不得超过3次。
5设备仪器:iFlash 3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6试剂6.1试剂:铁蛋白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包装量:2×50人份/盒;6.2储存要求:(1)储存:存放在2-8°C,保持竖直向上。
(2)有效期:试剂瓶及校准品未开封存放于2-8°C:可稳定365天;试剂瓶使用后存放于2-8°C或在机储存:可稳定28天。
7环境和安全7.1激发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应避免接触到眼睛。
7.2在处理所有的实验室试剂时应进行常规的预防措施。
长沙地区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参考区间的建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液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对血清铁指标的测定和参考区间的建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是评估人体铁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在长沙地区建立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参考区间。
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是指血浆中未被铁饱和的转铁蛋白所结合的铁离子的能力。
它反映了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情况。
一般来说,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的水平较高,可能意味着机体中铁的储备不足,或者存在铁吸收障碍等问题。
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浆中全部铁蛋白结合铁的能力。
它由血浆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两部分组成,是评估人体铁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转铁蛋白饱和度则是指血液中转铁蛋白所结合的铁离子占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
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应在某一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与机体铁代谢异常有关。
为了建立长沙地区的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参考区间,需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沙地区人群,包括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特征的受试者。
通过测定其血清铁相关指标,并结合其他相关因素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分析得出参考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参考区间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多因素,如种族、年龄、性别、地理环境等。
因此,在参考区间的建立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
建立长沙地区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参考区间对于评估人体铁代谢功能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标准,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铁相关疾病,提高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同时,对于长沙地区的研究人员来说,参考区间的建立也为进一步探索长沙地区人体铁代谢的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及其临床应用罗氏诊断.巴塞尔.瑞士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目录第一篇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一、化学发光反应(一)氨基苯二酰肼类参加的CL 反应 (二)口丫啶酯参加的CL 反应(三)Dioxatene 参加的CL 反应 (四)电化学发光反应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一)试管内的化学反应(二)流动池中的电化学发光反应三、Elecsys 系列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一)Elecsys101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二)Elecsys201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三)E170免疫分析模块第二篇 临床应用第三篇 检测项目 一、甲状腺功能 二、激素 三、肿瘤标志 四、心肌标志 五、骨标志六、 感 染 性 疾 病 七、贫血 八、糖尿病 九、 过 敏 反 应 十、 药 物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第一篇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1959年Berson 和Yalow 建立了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 ),大大提高了免疫测定的敏感度。
这种标记免疫测定开拓了医学检验的新领域,应用于激素、蛋白质、感染性疾病的抗原和抗体以及药物等的微量测定。
由于RIA 有放射性污染等缺点,不少学者进行了新标记物的探索。
1971年Engvall 和Perlman 建立了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ELISA ),这种非放射标记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取得了广泛应用。
但是,因ELISA 最后测定的是颜色的光密度,其精密度和敏感性达不到RIA 水平。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 )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由于最后测定的是光子的量,不但对检测者无害,其敏感度和精密度均优于RIA ,而且试剂稳定,并可进行全自动分析,是理想的标记免疫测定方法。
1996年发展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 )在发光反应中加入了电化学反应,并结合各种免疫测定的先进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