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纤维瘤病16014
- 格式:ppt
- 大小:754.50 KB
- 文档页数:28
神经纤维瘤病简介神经纤维瘤(NF)是一常见遗传性疾病,其发生率为每3 000个新生儿中发生1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分为两型:Von Recklinghausen病,或称NF1型,最为常见。
NF1基因定位于17q11.2,其全长约350kb,包含60个外显子,可以转录形成11~13kb的mRNA,编码2818个氨基酸的蛋白,称之为神经纤维蛋白。
NF1基因的肿瘤抑制功能被认为主要足依赖它的下调原癌基冈Ras而实现的。
NF1基因表达的丢失导致神绛纤维素RasGAP功能的丧失,最终导致Ras活性的增加,细胞增生以及肿瘤的形成。
NF2型,较少见,约在55 000例新生儿中发生1例。
NF2基因定位于22号染色体长臂1区二带(22q12),含17个外显了,转录产物为4.5kb mRNA,编码一个含59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命名Sehwannomin或Merlin。
NF2的临床表现有两种:Wishart型,早期发病(<20岁),症状重且伴脊柱内肿瘤;Gardner犁,晚期发病(>20岁),症状较轻且局限于颅内。
两种类型神经纤维瘤全球大约有1 500万例患者。
由于不同突变的表达,它可发生在多种组织和器官,患者一般寿命缩短10~15岁,平均寿命61.6岁。
其皮肤病变特征为色素斑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可伴智力发育障碍,神经系统病变和神经纤维瘤的肉瘤改变。
在儿童期,有关此病的死亡多由于颅内肿瘤,其次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胚胎型肿瘤或丛状神经纤维瘤扩展至重要结构;而在成人,死亡多由于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或软组织肉瘤、胃肠道出血、继发于神经纤维瘤血管病的颅内出血等。
NF1和NF2是位于不同染色体的不同的基因突变所致,其临床表现差别很大,但是NFl 和NF2之间诊断仍可能发生混淆,所以需要予以明确:1.NFl患者可患有认知障碍(智力发育迟钝、学习障碍),有显著数量的Lisch结节,而NF2患者没有;2.NF2患者神经鞘瘤很少发生悲变形成神经纤维肉瘤;3.NF2没有明显数量的牛奶咖啡斑,但可能比正常人数目多;4.脊根部的哑铃型肿瘤最容易引起诊断上的混乱,此类肿瘤在NF2为神经鞘瘤,在NFl为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神经纤维瘤的病理病因,神经纤维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神经纤维瘤病因一、发病原因(60%):NFⅠ基因组跨度350Kb,cDNA 长11Kb,含59 个外显子,编码2818 个氨基酸,组成327kD 的神经纤维素蛋白(neutofibronin),分布在神经元。
NFⅠ基因是一肿瘤抑制基因,发生易位、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时肿瘤抑制功能丧失而致病。
NFⅡ基因缺失突变引起Schwann 细胞瘤和脑膜。
二、发病机制(35%):本病的发病机制未明,可能是神经嵴发育异常。
晚近认为与神经生长因子生成过多或活性过高,促使神经纤维异常增殖,导致肿瘤生长有关。
主要病理特点是外胚层神经组织发育不良、过度增生和肿瘤形成。
NFⅠ神经纤维瘤好发于周围神经远端、脊神经根,尤其马尾;脑神经多见于听神经、视神经和叁叉神经。
脊髓内肿瘤包括室管膜瘤和星型胶质细胞瘤,颅内肿瘤最常见为脑胶质细胞瘤,肿瘤大小不等,成梭性细胞排列,细胞核似栅栏状。
电镜检查表明这些肿瘤是由成纤维细胞或周围神经的施万细胞增生而形成的。
肿瘤通常为良性,且生长缓慢。
大约3%~4%可发生恶变,尤其大型丛状神经瘤更有恶变可能。
恶变多为周围性肿瘤,中枢的肿瘤极少有恶变。
皮肤纤维瘤和纤维软瘤系由纤维组织增生所形成。
多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无细胞膜,皮肤色素斑由表皮基底细胞层内黑色素沉积所致。
NFⅡ多见双侧听神经瘤和多发性脑膜瘤,瘤细胞排列松散,常见巨核细胞。
此外,本病还可有脑膜膨出、脊髓空洞症、和先天性畸形等病变。
有些病人尚有神经系统以外的病损,如代谢性骨病引起骨质增生、颅孔闭塞、因正常骨质被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所取代而使骨质稀疏、囊肿形成;以及先天性脊柱异常、骨囊肿、胫骨假关节形成;也可有某一肢体及半侧舌或面部的肥大、脊柱侧弯等。
还有报告大脑皮质组织学异常、灰质异位岛区和局限性神经胶质增生等,这可能是产生智力迟钝的原因。
神经纤维瘤的治疗方法一、概述神经纤维瘤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其病因有很多。
有关它的来源,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故而它也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其中一类是:神经膜瘤或雪旺细胞瘤。
另外一类是:神经纤维瘤或神经周围纤维母细胞瘤,是指瘤细胞由神经内中胚叶深化而来的结缔组织。
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只能在遭受心理折磨的同时,等待一次又一次的手术,直至消亡。
这是真实地“温水煮青蛙”。
每遇这样的病人,医生都会很无奈的摇摇头,然后告知:回去等什么时候不行了再来手术吧。
二、步骤/方法:1、神经纤维瘤病2型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出生发病率为几万分之一呢。
发病原因为常染色体22q上的NF2基因失活,这个基因编码NF2基因产物“Merlin。
绝大多数患有NF2的年轻人都会出现进行性听力下降,这缘于双侧前庭神经鞘瘤。
2、与神经纤维瘤蛋白相反,Merlin既可以在细胞皮层,也可在细胞核发挥效应,直接影响与接触抑制和肿瘤抑制相关的多个信号传导通路。
神经纤维瘤病2型可出现多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肿瘤,即神经鞘瘤、脑膜瘤和室管膜瘤。
3、对患有进展性前庭神经鞘瘤的成年人和儿童NF2病人进行的2期临床研究提示,拉帕替尼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肿瘤体积的增大(24%)和听力的下降(31%)。
然而,听力功能的改善程度轻微且不持久。
而依维莫司则没有产生任何有益的效应。
三、注意事项:基于近期对Merlin缺乏性肿瘤的生物学研究,许多分子靶向制剂的前期临床研究又重新开始,包括神经鞘瘤和脑膜瘤基因工程鼠。
目前已从前期临床研究转化为临床试验的分子靶向治疗制剂有EGFR/ErbB2(拉帕替尼)。
神经纤维瘤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神经纤维瘤症状,尤其是神经纤维瘤的早期症状,神经纤维瘤有什么表现?得了神经纤维瘤会怎样?以及神经纤维瘤有哪些并发病症,神经纤维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神经纤维瘤常见症状:
儿茶酚胺分泌过量、感觉过敏、四肢麻木
*一、症状
1.位于肢体肿物,呈梭形,其神经于支配的肢体远侧常有麻木,疼痛,感觉过敏等症状。
2.压迫瘤体也可引起麻痛。
*二、诊断
1.瘤体多数位于肢体,腋窝,也可位于锁骨上,颈等部位。
2.位于肢体上瘤全呈梭形,其神经干支配的肢体远侧常有麻木,疼痛,感觉过敏等症状。
3.压迫瘤体也可引起麻痛。
*以上是对于神经纤维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神经纤维瘤并发症,神经纤维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神经纤维瘤常见并发症:
皮肤纤维瘤
*一、并发病症
本病可恶化。
随着瘤体的增大,依据瘤体部位的不同,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神经纤维瘤症状,神经纤维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神经纤维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神经纤维瘤的诊疗及护理
神经纤维瘤,主要是指发生在神经干的肿瘤,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四肢,尤其多见于上肢神经干分布的部位。
【主要表现】
开始为皮下硬结,逐渐增大,有的可有自发性疼痛、麻木,或有触痛、感觉过敏或迟钝等。
检查一般为单发,也可以数个瘤体沿神经干生长,瘤体光滑,与皮肤不粘连,质地较硬,与神经干交叉方向可推动。
【治疗与护理】
⑴手术治疗:一般应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肿瘤位于神经干外围,可仔细解剖、分离肿瘤,保留神经干,完整切除肿瘤。
如纤维穿行于肿瘤内不能单独分离出肿瘤,可先切断神经干再连同肿瘤一并切除,然后行神经吻合术。
⑵护理措施:①避免刺激肿瘤局部,防止挤压感染。
②按手术要求做好术前皮肤清洁准备,术后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
附件 9儿童及青少年神经纤维瘤病诊疗规范(2021 年版)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临床和遗传学上有 3 种主要不同类型:1 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1, NF1)、2 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2, NF2)和施万细胞瘤病。
施万细胞瘤病多见于成人,本规范不做描述。
此类疾病表型差异性大,以皮肤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主,引起多发的、渐进性的损害,给治疗带来了巨大困难,需要多学科协作诊治。
1 型神经纤维瘤病一、概述1 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 又称 von Recklinghausen 病,由von Recklinghausen 在1882 年首次描述,1987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首次将其命名为 NF1。
NF1 是由施万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
占所有神经纤维瘤病的 96%,发病率为1/3000~1/2600,没有种族和性别差异。
NF1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位于染色体 17q11.2 的NF1 基因突变导致神经纤维蛋白失活或表达下调,从而产生以神经纤维瘤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神经皮肤损害,可合并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
约 1/2 的病例为家族性;其余则是新生(散发)突变的结果。
节段型病变常见于 20~40 岁,弥漫型和丛状神经瘤常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为多发咖啡牛奶斑、雀斑、虹膜错构瘤、骨骼畸形和认知功能障碍,甚至伴有危及生命的多发神经纤维瘤和其它肿瘤。
目前,NF1 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药物、基因等治疗方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基因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但是,有超过 1/3 的 NF1 患者表现为丛状神经纤维瘤, 其能恶变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MPNST 对传统治疗反应很差,致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