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

本篇概况

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单元概要

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二、行政主体

三、行政行为

考情分析

内容抽象,学习好本章内容以理解为主,是奠定学习行政法其他章节内容基础;考试题型主要是单选题、多选题,分值5分左右。

2016年教材新增:法律保留(P4);地方性规章、法规立法权限(P4-5)

单元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大纲框架

考点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法的概念

【概念解析】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其消极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围绕行政权力展开)

(二)行政法的特征

行政法总体框架:2 1 3 → 2个人、1件事、3个程序

“2个人”行政主体→相对人(官民)

“1件事”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处罚、强制法律制度(具体行政行为)(官管民)

考点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行政权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2)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实例】税务机关征税既要符合实体法《税法》规定,又要符合程序法《税收征管法》。

解释:行政合法原则讲的是无法律无行政的问题,即“法无授权即禁止”。

公民权叫“法无禁止即自由”。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实质合法:行政裁量权的体现)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实例】城管不能追着“小贩”满街跑。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3.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同样的事、不一样的人违法,同样对待。

4.行政行为应符合比例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的具体行政措施与所要达到的行政目标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实例】政府不能用“大炮”打“蚊子”。

5.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

(三)行政应急性原则(合法性例外)

1.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突发水灾,疏散居民)

2.非法定机关不得行使应急权力,否则无效,事后追认除外;

3.行政机关作出应急行为应接受有权(权力)机关的监督;

4.应急性权力的行使应该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例题·单选题】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应当考虑相关因素,不能考虑不相关因素。这是()原则的要求。

A.诚信行政

B.合理行政

C.越权无效

D.形式合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和行政应急原则,“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是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之一。

【例题·单选题】行政机关行使法律规定的行政裁量权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作出的行政行为才具有实质合法性。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的这种合理性要求之一是()。

A.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当遵循法定程序步骤,不能违反有关法定时限的规定

B.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且所作岀的行政行为在内容上应当符合比例原则

C.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不得超越法定幅度,且只能在紧急处置情形下行使行政裁量权

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内容上既要符合行政实体法规定,又要符合行政程序法规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行为应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要求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的合理性要求,选项B正确;选项A、D是合法性要求体现,选项C应急性原则体现。

考点三、行政法的渊源

(一)行政法的渊源

宪法

法律

法规×3(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

【2016新增规定】

(1)法律保留: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2)“部门规章”不得自行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3)“设区的市级人大”根据本市情况和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二)行政法渊源中效力冲突的解决方式(家长裁决制)

1.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适用冲突

(1)法律之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2)行政法规之间:由“国务院”裁决。

2.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适用冲突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3.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适用冲突时:由“国务院”裁决。

4.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适用冲突时:

(1)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2)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例题·多选题】根据《立法法》规定,下列关于法律效力冲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律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裁决

B.行政法规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国务院裁决

C.部门规章与部门规章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国务院裁决

D.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E.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法的渊源。(1)法律之间的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所以A错误;(2)行政法规之间的效力冲突由国务院裁决;各部门规章之间、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法律冲突由国务院裁决,所以选项BC正确,选项D错误;(3)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所以选项E正确。

考点四、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2.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非对等;

3.内容一般法定;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权力)义务往往是重合的;

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通过行政程序、准司法程序以及司法程序解决。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例题·多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包括()。

A.行政受益权

B.行政参与权

C.行政强制权

D.行政请求权

E.行政决定权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有三方面:(1)行政参与权。(2)行政受益权。(3)行政请求权。选项C、E属于行政主体的职权内容。

单元小结

单元二行政主体

单元要求要点

行政主体掌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熟悉

行政主体的特征及行政职权

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

考点一、行政主体的特征和职权

(一)行政主体特征

1.行政主体是社会组织;任何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立法机关:人大;司法机关:法院;党务机关:党委等除外)

3.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内部机构除外)政策法规处×

4.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受委托的组织除外)

解释:行政主体的标准有三个:“权、名、责”。

(二)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

1.行政职权特征

行政职权固有职权如:行政机关

授予职权如: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

(1)公益性:如治安管理权、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权等。

(2)优益性:优先权和受益权。

(3)支配性:行政职权一经行使,即被推定为有效,在被撤销之前,相对人必须遵守执行(行政行为公定力的体现)。

(4)不可自由处分性:行政职权不得随意转移,不得随意放弃或抛弃。

2.行政职权的内容(10类)。

(1)行政立法权(特定的行政主体才有立法权);

(2)行政解释权;(3)行政决定权;

(4)行政许可权;(5)行政命令权;

(6)行政执行权;(7)行政检查权;

(8)行政强制权;(9)行政处罚权;

(10)行政裁决权(行政调解、仲裁、裁决和复议权)。

【实例】市、县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及补偿决定的权力属于行政决定权。

【例题·多选题】行政职权除具有权力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的法律特征。

A.支配性

B.自治性

C.优益性

D.公益性

E.平衡性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职权的特征。行政职权除了具有权力的一般属性,如强制性、命令性、执行性等以外,还具:公益性、优益性、支配性、不可自由处分性特征。所以选项ACD正确。

考点二、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一)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例题·单选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设置。关于其法律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享有规章制定权

B.它是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也不享有规章制定权

C.它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享有规章制定权

D.它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但不享有规章制定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证监会经法律、

法规的授权可成为行政主体,享有规章制定权。所以选项C正确。

【例题·多选题】根据我国行政法理论和法律规定,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主体有()。

A.交通运输部

B.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C.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D.国务院办公厅

E.海关总署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1)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的;地方规章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2)选项D:国务院办公厅的主要职责中不包括立法,无权制定行政规章。所以选项ABCE正确。

2.地方行政机关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②市管县市人民政府;

③县、自治县、县级市人民政府;

④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省级人民政府设“厅、局”等,市、县级人民政府设“局”(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河南省、南阳市、

桐柏县、淮源镇

(3)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

②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

③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管理委员会。

提示:行政公署的职能机关也是行政主体,但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内设立的办事机构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二)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

1.概念:公务员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从事行政公务活动的工作人员;其行为结果归属于相应的行政机关。

解释:国家公务员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不能成为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不具有承担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资格。

2.公务员享有权利:

(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褔利、保险待遇;

(4)参加培训;

(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申请辞职。

3.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无论是否故意);

(2)曾被开除公职的;

(3)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体现在()。

A.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B.对重大、复杂案件所作的处理免责

C.行政诉讼中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D.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1)选项A是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所以选项A正确。没有选项B的说法,所以选项B错误。(2)在行政诉讼中,国家公务员既不能做原告,也不能做被告,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所以选项C错误。(3)任何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所以选项D错误。

考点三、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

(一)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授权行政主体)

1.行政机构

(1)内部机构如:商标局、交通警察大队;

(2)派出机构如: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财政所等。

【解释:派出机构VS派出机关】

2.事业单位:如高等院校的学位授予权。

3.社会团体:如工会、消协。

4.其他组织:如居委会、村委会。

【例题·多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和法律规定,税务所的机构性质和法律地位体现在()。

A.税务所是税务机关的派出机构

B.税务所是税务机关的内部机构

C.税务所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税务所是税务机关委托的组织

E.税务所是职权行政主体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派出机构。税务所是税务机关的派出机构,而非内部机构。所以选项A 正确,选项B错误。《税收征管法》第74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因此,税务所经《税收征管法》的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在授权范围内成为授权行政主体。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派出机关是职权行政主体,派出机构是授权行政主体。所以选项E错误。

(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条件及规则(不是行政主体)

1.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可以委托的条件下,才能委托;

2.行政机关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委托;

3.受委托组织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行使委托的职权;

4.必须履行书面委托手续;

5.委托组织对受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例题·多选题】以下不属于政府职能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的是()。

A.财政所

B.审计署驻各地办事处

C.工商所

D.区公所

E.街道办事处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派出机构。区公所、街道办事处属于派出机关,所以选项DE不属于派出机构。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行政委托和行政授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行政授权必须以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文规定为依据,行政委托不需要法律、法规或规章上的依据

B.行政委托通常是要式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口头委托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是行政机关而是行政主体

D.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由授权方承担,行政委托的法律后果由被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授权。(1)一是行政授权不能以规章为依据,二是行政委托也必须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为法律依据;所以选项A错误。(2)行政委托必须履行书面的委托手续,因此,行政委托必须是要式的;所以选项B错误。(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行政权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并能承担行为的对外法律责任,因此是授权行政主体。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是行政机构,企业组织、事业单位等,因此不是行政机关,但是行使所授职权时享有与行政机关相同的法律地位;所以选项C正确。(4)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被授权的组织承担;接受行政委托组织,其行为法律后果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所以选项D错误。

单元小结

单元三行政行为

大纲框架

单三要求要点

行政行为掌握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程序与行政程序法熟悉行政行为基本理论

了解

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

考点一、行政行为基本理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1.行政行为的概念

概念示例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并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税款征收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主体不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而以影响或者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为。政府信息公开

非法殴打行政疏导

区别在是否设立、变更、终止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行政法律行为特征:

(1)从属法律性(合法性体现);

(2)自由裁量性(合理性体现);

(3)单方意志性;

(4)效力先定性;

(5)强制性。

【例题·多选题】根据我国行政法理论,税务行政行为具有()等特征。

A.排除裁量性

B.单方意志性

C.效力未定性

D.意思自治性

E.从属法律性

『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行为的特征。行政行为的特征主要有:从属法律性、自由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二)行政行为的效力

1.确定力: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争辩力、不可变更性。

2.拘束力: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均有拘束力。

3.公定力: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4.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

【例题·单选题】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具有不可争辩力,这在行政法上称为()。

A.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B.行政行为的执行力

C.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D.行政行为的拘束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确定力。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争辩力、不可变更性,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1.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适用对象范围

(1)内部行政行为:如行政处分等;

(2)外部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为等。

2.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对象是否特定

(1)抽象行政行为:如行政立法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为等。

3.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

(1)羁束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征税;

(2)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如骗税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4.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

(1)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

(2)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如颁发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行政行为。

5.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成立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数目

6.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是否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

7.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是否以作为方式表现

8.授益行政行为与损益行政行为:内容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

(1)授益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

(2)损益行政行为:如征税行为、行政收费行为等。

9.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以行政权作用的表现方式和实施行政行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1)行政执法行为: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奖励等;

(2)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

(3)行政司法行为: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

提示:行政立法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如行政处分)、行政终局裁决行为、国家行为属于行政诉讼排除范围。

【总结】行政处罚vs行政许可vs行政强制

【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行为的分类标准,()属于授益行政行为。

A.行政确认

B.行政强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处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行为的分类。授益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益或免除义务的行为,即行政主体实施的为相对人创立、确认权利或者法律上利益的行政行为以及行政主体为相对人免除行政法上某种义务的行政行为,都是授益行政行为。典型的授益行政行为有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以及确认或决定减税免税的行为等。选项ABD都属于损益行政行为。

(四)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和废止

1.行政行为的无效:行政行为存在明显且严重瑕疵的无效,无效行为给相对人造成了损害,应当予以赔偿。

【提示】《行政处罚法》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处罚无效。

2.行政行为的撤销

(1)行政行为自被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2)行政行为撤销后,行政主体与相对方根据过错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赔偿责任)。

3.行政行为的废止

(1)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从行为废止之日起失效。

(2)因行政行为的废止给相对人利益造成损失的,行政主体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例题·多选题】根据举报,某市国税局稽查局对该市金童服装公司进行税务稽查。经检查发现,该公司采取隐瞒销售收入的方式偷逃税款20万元。市国税局稽查局向该公司送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其罚款20万元。该公司不服,认为处罚决定违反法定程序,遂向市国税局申请复议,请求撤销处罚决定。经复议,市国税局决定撤销该处罚决定。根据行政法理论,市国税局撤销该处罚决定的行为属于()。

A.行政裁决行为的撤销

B.要式行政行为的废止

C.损益行政行为的撤销

D.损益行政行为的撤回

E.自由裁量行为的撤销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撤回、撤销、废止的区别和行政处罚与行政裁决的区别。本题中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属于可撤销的行政行为。

同时行政处罚是损益行政行为、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

考点二、抽象行政行为

(一)抽象行政行为特征

1.对象的普遍性;

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3.准立法性;

4.不可诉性。

(二)行政立法的主体

1.国务院:行政法规;

2.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部门规章;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方政府规章。

【例题·多选题】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税收规章的行为,在行政法理论上属于()。

A.行政立法

B.不可诉

C.行政执法

D.双方行政行为

E.抽象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立法主体。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税收规章属于行政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特征。

【例题·多选题】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行政立法主体包括()。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及其部委、直属机构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E.省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立法主体。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权力机关,其不属于行政立法主体的范围。

考点三、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征收

1.行政征收:指行政主体依法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解释:

(1)行政征收:政府强制、无偿行为;

(2)行政征用:政府强制、有偿(补偿)行为。

2.内容:税收征收,资源费征收,排污费征收,管理费征收,滞纳金征收。

3.特征:外部、依职权、单方、要式、作为、损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确认

1.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2.形式:认定、认可、证明、登记、批准、鉴证、行政鉴定。

3.特征:要式、羁束行政行为;依申请(如房屋出租登记备案)或依职权(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火灾事故责任认定)

(三)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行为主体是享有行政监督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特征:依职权的、单方的、相对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

(四)行政给付

1.行政给付:指行政主体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利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2.形式:发放退休金、退职金、失业救济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安置、补助、抚恤、优待、救灾扶贫等。

【行政给付VS行政奖励】

行政给付:不具有精神上和职务上的权益,对象是特定公民;

行政奖励:更多是精神鼓励,对象是有特殊贡献的人。

(五)行政裁决

1.行政裁决:指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主体依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侵权损害纠纷进行审查,并就各方责任的承担作出裁断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裁决VS行政调解】

行政裁决:是可诉的,因为行政裁决是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调解:没有强制力,不服时只能针对原争议提起民事诉讼。

【行政裁决VS行政确认】双方争议裁决;单方认可确认。

2.情形:特定民事纠纷,如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专利权许可使用费纠纷的裁决、土地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裁决等。

(六)行政奖励

1.行政奖励:行政机关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物质、精神奖励的行政行为。

2.特征:授益的、可依申请,也可依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3.适用:主体限于行政机关;企业、学校内部及社会团体实施奖励行为,不属于行政奖励。

4.情形:税务机关对单位和个人实名检举税收违法行为的物质奖励;符合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单位,授予A级纳税人的称号等。

【例题·多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确认行为是()行政行为。

A.要式

B.羁束

C.自由裁量

D.具体

E.不要式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确认。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要式的、羁束的、依职权或依申请的具体的行政行为。

【例题·多选题】行政给付的形式可以概括为()。

A.安置与补助

B.抚恤

C.优待

D.奖励

E.救灾扶贫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给付。行政给付的形式有:安置,补助,抚恤,优待,救灾扶贫。

本题中,选项D“奖励”不属于行政给付的形式,因此不应选。所以选项ABCE正确。

单元小结

考点四、行政行为程序与行政程序法

【概念解析】行政程序法:是规定行政主体实施各种行政行为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公开原则:主要体现在法律公开、资料公开、行政过程公开、行政决定公开等方面。

2.公正原则:要平等地对待当事人各方,排除各种可能造成不平等或偏见的因素,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听取各方意见。

3.参与原则:听证程序是参与原则的重要体现。

4.效率原则:时效制度、简易程序、紧急处理程序是效率原则的重要体现。

【提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原则、合理原则、应急性原则。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1.信息公开制度:体现公开原则

2.回避制度:体现公正原则

3.时效制度:体现效率原则

4.听证制度:体现参与原则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等均规定了听证制度。

5.行政调查制度

(1)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2)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如果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证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6.行政案卷制度(案卷排他性制度)

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应当以行政案卷为根据,行政机关不能在行政案卷以外,以当事人所未知悉的或者未由当事人申辩、质证的事实作为根据来作出行政决定。

【实例1】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法》48条。

【实例2】行政处罚听证应当制作听证笔录,交给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听证笔录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重要证据之一。

7.告知制度

行政主体在作出某项“行政行为之前”就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理由、享有的权利以及其他有关事项,有义务告知相对人并加以指导。

8.催告制度

(1)催告是当事人在“行政决定作出后”不自觉履行义务,行政主体督促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义务。

(2)《行政强制法》中的催告制度主要体现在: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的催告、代履行的催告、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催告三个方面。

9.说明理由制度

【实例】《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10.教示制度——告知救济途径

【实例】《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当告知其申请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

【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不是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A.说明理由制度

B.信息公开制度

C.时效制度

D.公务员制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包括信息公开制度;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告知制度;说明理由制度;时效制度。此外,还包括案卷排他性制度、教示制度以及禁止单方接触制度等。不包括公务员制度。

【例题·单选题】《行政许可法》第48条第2款规定,这一规定体现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是()。

A.教示制度

B.说明理由制度

C.行政案卷制度

D.告知制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行政许可法》第48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及《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及行政法理论,下列关于税务机关应当遵守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规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说明理由制度要求,与纳税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税务人员在涉嫌偷税案件调查取证阶段应主动提出回避

B.行政案卷制度要求,税务机关应将有关税务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C.催告制度要求,税务机关在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前应充分听取纳税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并对纳税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及证据进行复核

D.教示制度要求,税务机关作出冻结纳税人存款的决定时应告知其申请复议的权利、复议机关和申请复议的期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选项A体现的是回避制度。选项B体现的是信息公开制度。催告是当事人在行政决定作出后不自觉履行义务,行政主体督促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否则承担被强制执行后果的一种程序。选项C体现的不是催告制度,而是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公正原则。

(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概念解析】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2.限制:

(1)绝对不公开: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2)相对不公开: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3.收费:行政机关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其余费用不得收取,也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形式提供政府信息。

4.救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例题·单选题】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列关于政府信息公开限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的,可以予以公开

B.当事人申请公开依申请公开范围内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自收到当事人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答复

C.对于法定的主动公开范围内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自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D.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但上级行政机关同意的除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政府信息公开制度。(1)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2)当事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所以选项B错误。(3)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在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所以选项C错误。

考点五、行政事实行为

(一)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种类和法律救济

1.特征:

(1)公法行为:研究的是针对外部相对人的行为;

(2)实施行政职权的行为;

(3)不以产生法律效果为目的:不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4)不具有强制性。

2.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

3.救济: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只能是对已经作出的违法行使职权对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的行政事实行为,行政相对人有权提出国家赔偿。

(二)行政指导

1.行政指导: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行政主体通常以指示、劝告、希望、建议、鼓励、信息服务等形式实施指导。

2.救济: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指导不服的,不能够提起行政诉讼。但行政相对人对于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政指导行为,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解释】行政事实行为大部分不可诉,少量行政事实行为可诉。如政府信息公开行为、行政执法人员殴打小贩等。

【分析】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条件:

①相对人有实际的损失;

②损失是由于接受行政指导所致;

③指导时存在瑕疵。

【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主体不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而以影响或者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为是()。

A.授益行政行为

B.行政裁量行为

C.行政事实行为

D.单方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事实行为。(1)选项A:“授益”即授予利益,使相对人获得某种利益即为该行为的法律效果;(2)选项B:“裁量”是相对于“羁束”而言的,是按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不同而作出的区分;(3)选项D:“单方”是相对于“双方”而言的,是依行政行为成立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数目为标准所作的区分。

【例题·单选题】曹某在当地集镇市场临时贩卖鲜活鱼,市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章某责令其交纳有关费用,曹某拒不交纳。双方由此发生争吵,章某将曹某未卖完的鲜活鱼全部扣押,且将曹某打伤。下列关于本案涉及的主体、行为和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章某是本案行政主体

B.章某扣押曹某鲜活鱼的行为属于执行罚措施

C.章某殴打曹某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D.章某个人应当就曹某的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事实行为。(1)行政主体是社会组织,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是行政主体,A错误。(2)扣押财产的行为属于直接强制措施,而不是执行罚,B错误。(3)章某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殴打曹某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属于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不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而以影响或者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为,C正确。(4)章某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其执行职务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由其所属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D错误。

单元小结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2016) 第01章 行政法基本理论 课后作业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2016) 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行政基本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创设和规定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均属于行政法范畴 B.行政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是由《行政诉讼法》规定的 C.行政权力是国家的公共权力,享有个人权利无法比拟的特权 D.行政实体法主要体现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实体的职权与职责、权力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2. 某市政府发布文件规定,外地物流公司到本地投标,应当事先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批准,当本地公司与外地公司均符合中标条件时,本地公司优于外地公司中标,若外地公司中标,须额外缴纳当地管理费。下列关于该文件规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规定违反了行政合法性原则 B.该规定违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则 C.该规定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D.该规定有利于保护本地企业,合法、合理 3. 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下列各项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 A.《车船税法》 B.《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C.《立法法》 D.《纳税担保试行办法》 4. 某企业认为,甲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章同国家税务总局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应由()裁决。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甲省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5. 根据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等性 B.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C.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D.行政主体的权力或职权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司法权等 6. 根据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后习题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 监督行政关系 B. 行政法律关系 C.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D. 行政关系 2 【多选题】(10分) 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有() A. 法律文件数量多 B. 内容广泛、易于变动 C. 法律形式多 D. 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3 【多选题】(10分) 下列关于行政法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有() A. 预防和解决行政纷争 B. 为政府提供行政依据 C. 保障私益与公益的实现 D. 维护行政管理秩序 4 【多选题】(10分) 下列哪些是行政法的渊源?() A.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B. 国务院某部委的会议纪要 C. 某市政府关于征收过桥费的通知 D. 深圳经济特区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

5 【多选题】(10分) 法律解释主要包括() A. 立法解释 B. 行政解释 C. 司法解释 D. 地方解释 6 【单选题】(10分) 行政法的形式渊源,指的是行政法律规范的来源或具体表现形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行政法正式渊源的是() A.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经典行政案例 B.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C.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国际条约 D. 某辖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

7 【单选题】(10分) 行政关系是()。 A. 国家行政机关参与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所有社会关系 B. 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C. 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D. 行政法调整某些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8 【多选题】(10分) 张某为某市集团公司的保安员(正式员工),2000年8月5日由于擅离职守造成公司部分财务被盗,公司经研究决定给与张某扣除该月奖金的处罚决定。张某遂产生报复念头,于是在8月6日晚,趁值夜班之机,将公司的生产用电变压器加以破坏,使得正常的生产受到了影响。次日公司发觉后遂向市公安局报案,公安机关查明上述事实后,依法作出对张某拘留15日、罚款100元的治安行政处罚裁决。同时责令张某赔偿公司的部分损失。上述案例中属于行政法调整领域的行为有哪些?() A. 市公安机关责令张某赔偿集团公司的部分损失 B. 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拘留15日的处罚 C. 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100元的罚款

第1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1篇第1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5分,2012年考试本章分值为1分。 部分考点是学习行政法律制度的基石,对第1篇其他章节的理解和掌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是理论性章节,难免抽象、晦涩,复习时注意把握有具体、实质内容的考点,切忌对个别学理性表述纠缠不休。 本章教材主要变化 1.删除“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全部内容; 2.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新增若干处举例; 3.删除“理论上有关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形”; 4.删除“具体行政行为种类”中有关行政强制的概述性内容(行政强制在第1篇第4章中专章阐述); 5.新增“催告制度”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了解)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掌握)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存在合法:行政权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解释】行政法是“法无授权即禁止”;民商法是“法无禁止即允许”。 2.行使合法: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实质合法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 2.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亦称“行政裁量权”)的存在。 3.内容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3)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 (4)行政行为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2012年新增); ①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作出的行政行为才是合理和适当的。 ②作出行政行为时,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的具体行政措施与所要达到的行政目标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2018税务师考试【涉税相关法律】章节练习 第1章 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行政基本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创设和规定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均属于行政法范畴 B.行政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是由《行政诉讼法》规定的 C.行政权力是国家的公共权力,享有个人权利无法比拟的特权 D.行政实体法主要体现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实体的职权与职责、权力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2.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是()。 A.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行政措施 B.处罚应有法定依据,不逾越法定权限,遵守法定程序 C.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的行政决定应充分考虑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 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不得超越法定幅度,且只能在紧急处置情形下行使行政裁量权 3.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下列各项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 A.《车船税法》 B.《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C.《立法法》 D.《纳税担保试行办法》 4.某企业认为,甲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章同国家税务总局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应由()裁决。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甲省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5.根据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等性 B.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C.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D.行政主体的权力或职权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司法权等 6.根据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B.即使没有行政权,某些组织也能实施行政行为,成为行政主体 C.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 D.能否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关键条件 7.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行政立法主体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至27章练习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27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1.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1.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1.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 法) 1.4行政关系是指(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1.5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律规)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 务)容的社会关系 1.6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和(行政法 律关系容) 1.7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其进行规和调整的 法律规的总称。 1.8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1.9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1.10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确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1.11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1.12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 客体变更, 容变更) 1.13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确的是(ACD)。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b. 行政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c. 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 d. 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 1.14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确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1.15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体现在(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1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容是(行政合法性原则)。 2.2以下说法不属于行政程序合法容的是(行政行为容应当合情合理) 2.3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以下说确的是(合理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问题) 2.4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自由裁量权)产生 2.5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以下说确的是(ACD)。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基础性 B. 主观能动性 C. 普遍性 D. 自身特殊性

行政法各章习题(含参考答案)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行政法的基本理念 一、填空题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_权利_____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_物_、行为和精神财富。 3、以行政法调整对性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__特别行政法______。 二、单选题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 A.行政相对方是不可少的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三、多选题 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BD)。 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C.形式变更 D.内容变更 四、简答 1、简述行政法法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 1、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_适当____的问题。 二、单选题 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D )。 A.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B.行政法的基本内容 C. 行政处罚的原则 D.行政法治的原则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第二编主体论 第三章行政主体 一、填空题 1、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_相对方_申请为前提。 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____。 3、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_中央_____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4、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__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____。 二、多选题 1、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ABCD)。 A.适应需要原则 B.精简原则

行政法基本理论教材

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 一、行政――有公、私之分,行政法研究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国家行政/公共行政:1)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2)承担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这一类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 社会行政:非政府组织作为活动的主体,如学校 ?现在不仅要关注国家行政,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社会行政。如律师,80年代被称为国 家的律师;90年代以后,新的律师法规定,律师为社会工作者。所以律师不由国家 管理,而由律师协会来协调管理。 ?国家行政和社会行政构成了行政的容。 1、行政涵: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特定的社会组织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 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主体: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特定的社会组织 目的: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客体: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 本质:一种活动(结果-实体)和过程(环节-程序) 2、特点 (1)主动性:与司法的消极性相对应,(行政不作为) (2)持续性:不因行政主体的变化而变化(新官不理旧政) (3)公益性: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 3、类型 (1)按行政活动的功能 秩序行政(侵害行政) 给付行政(服务、积极、福利行政) (2)按行政手段 强制行政 非强制行政:协商式――行政合同、行政指导 (3)按行政活动的围 部行政 外部行政 (4)按行政活动受法律约束的程度 羁束行政 裁量行政:行政主体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判断 二、行政权(近代概念,行政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涵: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 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 部分。 对“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的理解:一方面,现代行政权保留了 传统国家政权的特色,是治理国家和服务社会的公权力的一种;另一方面,现 代行政权还包括社会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权,这些治理权有的来自于国 家法律的直接赋予或行政机关的委托,有的起源于社会组织的自治而后得到国

【良心出品】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 案例1: 张某系某大型电视机厂的职工,1998年厂里分房时未列入分房名单,张某不服,以该电视机厂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不合格,驳回了张某的起诉。

案例点评: 案情中所讲到的电视机厂给职工分房的行政,属于“私人行政”的范畴,不是行政法上的行政。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因此,张某对电视机厂分房时未将其列A分房名单的做法不服,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2: 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元—300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案: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不合法且不合理。理由如下: 一、从合法性看,该市的新举措不合法,违反了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法律优越,即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法律;二是法律保留,即行政机关活动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前提和基础。 (1)从法律优越角度看,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导致了多处公民的私权利遭到侵犯,比如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也就是说,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违反了现行民事法律。法典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圣经,正是由于该市没有严格依法行政,才导致了公民权利遭到了侵犯。 (2)从法律保留角度看,交通管理部门行政职权必须有法律的依据,不能采取法律没有规定的手段。根据我国现行法,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并且只能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国务院制定的有关交通管理条例进行交通管理,而不能另辟蹊径。没有法律依据的所谓新举错,是违背依法行政原则的。

行政法的基本理论

行政法的基本理论

行政法的基本理论 一、行政 行政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分工。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是指公共行政。行政法所规范的公共行政的范围,会因为国家和时代而不同。传统上,国家是公共行政的主要承担者,国家行政机关有权进行强制性和支配性的管理,国家还设置国有事业和企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和其他公共职能。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公共行政多元化现象,除行政机关外,大量的公共部门,甚至一些民营部门,通过各种形式承担和履行公共职能,提高了公共行政的效率。 在行政法学上,可以将国家行政分为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负担行政和授益行政、秩序行政和给付行政。 二、行政法 我国行政法,是调整由于行政活动发生的行政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对于这一定义,可以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式和调整功能几个方面来认识。 三、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关系是国

家行政机关实现其行政职能的社会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总称。由于行政职能的广泛和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它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种类也是多样的和变化的。除了国防、警察和财政等基础职能比较稳定外,行政机关的经济和社会管理等职能会经常变化;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和发展,也会影响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因此,对于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的种类和范围,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行政职能的变化作出新的概括和表述。 四、行政法的分类 行政法的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行政法规范进行的划分。 行政法可以分为一般行政法和部门行政法,或者称为行政法的总则和分则。 (一)行政法总则是行政法的普遍原则和共同规则,适用于全部或者多数行政领域,行政法分则是只适用于特定行政领域的规则。行政法总则是行政法学的研究重点。行政法总则以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监督救济法为基本结构,相对稳定。 (1)行政组织法是有关行政组织的职能、组

智慧树知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 行政关系 B: 行政法律关系 C: 监督行政关系 D: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 行政关系 2、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有() A:法律形式多 B:法律文件数量多 C: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D:内容广泛、易于变动 正确答案:法律形式多,法律文件数量多,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3、下列关于行政法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为政府提供行政依据 B:维护行政管理秩序

C:预防和解决行政纷争 D:保障私益与公益的实现 正确答案:为政府提供行政依据,维护行政管理秩序,预防和解决行政纷争,保障私益与公益的实现 4、下列哪些是行政法的渊源?() A:国务院某部委的会议纪要 B:某市政府关于征收过桥费的通知 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D:深圳经济特区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深圳经济特区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 5、法律解释主要包括() A:立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地方解释 D:司法解释 正确答案: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地方解释,司法解释 6、行政法的形式渊源,指的是行政法律规范的来源或具体表现形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行政法正式渊源的是( ) A: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经典行政案例 B: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国际条约 C:某辖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 D: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正确答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经典行政案例

7、行政关系是()。 A:行政法调整某些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B: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C: 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D:国家行政机关参与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所有社会关系 正确答案: 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8、张某为某市集团公司的保安员(正式员工),2000年8月5日由于擅离职守造成公司部分财务被盗,公司经研究决定给与张某扣除该月奖金的处罚决定。张某遂产生报复念头,于是在8月6日晚,趁值夜班之机,将公司的生产用电变压器加以破坏,使得正常的生产受到了影响。次日公司发觉后遂向市公安局报案,公安机关查明上述事实后,依法作出对张某拘留15日、罚款100元的治安行政处罚裁决。同时责令张某赔偿公司的部分损失。上述案例中属于行政法调整领域的行为有哪些?() A:集团公司对张某的扣除奖金的处罚决定 B: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拘留15日的处罚 C: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100元的罚款 D:市公安机关责令张某赔偿集团公司的部分损失 正确答案: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拘留15日的处罚,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100元的罚款,市公安机关责令张某赔偿集团公司的部分损失 9、“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说的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哪个特征() A:意思表示上的单方意志性 B:形态上的多样性 C:主体上的恒定性与不可自由选择性 D:内容上的法定性、不对等性、统一性与不可自由处分性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2015) 第一篇 第一章 行政法基本理论 课后作业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2015) 第一篇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行政基本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创设和规定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均属于行政法范畴 B.行政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是由《行政诉讼法》规定的 C.行政权力是国家的公共权力,享有个人权利无法比拟的特权 D.行政实体法主要体现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实体的职权与职责、权力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2.某市政府发布文件规定,外地物流公司到本地投标,应当事先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批准,当本地公司与外地公司均符合中标条件时,本地公司优于外地公司中标,若外地公司中标,须额外缴纳当地管理费。下列关于该文件规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规定违反了行政合法性原则 B.该规定违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则 C.该规定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D.该规定有利于保护本地企业,合法、合理 3.作为行政法渊源的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其中()属于基本法律。 A.《行政复议法》 B.《行政处罚法》 C.《行政强制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4.某企业认为,甲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章同国家税务总局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应由()裁决。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甲省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5.根据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等性 B.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C.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D.行政主体的权力或职权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司法权等 6.根据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B.即使没有行政权,某些组织也能实施行政行为,成为行政主体 C.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 D.能否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成否成为行政主体的关键条件 7.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行政立法主体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

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权的概念、内容、特点P11 行政法研究的核心——行政权 (一)、概念:一般认为,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关于该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行政权是一种执行权;第二,行政权来自于国家法律的赋予或认可。(P11) (二)、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规范制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指导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执行权、行政裁决权、行政复议权等权利。(P12) (三)、特点:1、执行性 2、法律性 3、强制性 4、优益性5、不可处分性(P12) 二、行政法的特点:P17-18 1、形式上的特点:①、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②、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庞大、形式多样; 2、内容上的特点:③、行政法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④、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⑤、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 三、行政法的渊源 P19-21 (着重记黑体字部分,非黑体字了解应该即可)(一)宪法:是行政法最根本的渊源,也是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规范的基本形式;其效力低于宪法,高于其他行政法规范。(三)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体表现为“条例”、“规定”、“办法”。其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其他行政法规范。(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法律、行政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前提: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五)行政规章:是国务院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六)法律解释:有权机关对法律法规所做的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 (七)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在国内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编 行政法基础理论

第一编行政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行政法学概述 第一节行政 一、行政 (一)行政概述 1、广义的行政就是管理、执行。 2、行政的范围十分广泛。有组织的地方,就有行政或行政管理的问题。 3、根据主体的不同,行政可以分为:公共行政、私人行政。 注:私人行政是指一般社会组织对其内部勤杂事务的组织和管理。例如:公司、企业。 (二)公共行政 1.定义。 公共行政,指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自治组织)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依法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2.行政法研究的对象是公共行政。 思考:以下几种类型是否属于公共行政。 (1)律师协会对律师的管理。(属于行业协会) 属于。首先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其次律师协会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NBA对球员的管理(属于行业协会) 属于。理由同上 (3)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属于学术团体) 主流认为属于公共行政的范围。但是否作为行政诉讼的主体有争议 (4)居民自治、村民自治(属于自治组织) 属于公共行政 (5)公司对员工的管理 属于私人行政,并不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是公司自身的利益。 (6)行政机关对公务员管理属于公共行政;但是如果考虑是形式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则不包括法院、检察院对法官、检察官的管理。 (三)公共行政的特点 1、持续性:行政与立法的区别。立法是代表机关通过会议制的形式确定利益规 则的国家职能。会议制有间断性的特点,但行政是不能间断的。 2、能动性:行政与司法的区别。司法是司法机关处理利益冲突的一种国家职能。 二、公共行政的范围 (一)形式意义的行政 行政是国家除司法、立法以外的国家职能,建立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但现代国家的行政实践出现了三权之间的交融和混合。 (二)实质意义的行政 行政就是国家的意志执行 三、公共行政的分类 (一)国家行政和社会行政 以主体为标准的分类。国家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行政活动,社会行政是根

第一章 行政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行政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行政与行政法 ?行政:一定的单位对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活动。 ?教授嫖娼 ?用电失火被罚款 ?一、行政:公共行政与普通行政 ?二、国家行政: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 ?形式行政:是指以行政机关作为划分行政的根据,只要是行政机关从事的职能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是行政活动,无论它们是制定规则的、处理具体事项的还是裁决争议案件的活动。 ?实质行政:是指以国家机关活动的功能作为划分行政的根据,制定规则和裁决争议案件以外的执行性活动被认为属于行政活动,无论它们是由哪个国家机关实施的。 ??°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是交叉关系: ?⑴国家行政,主要由行政机关执行,但并非完全由行政机关执行;在一定范围内,立法及司法机关也可能从事行政活动; ?⑵行政机关在一定条件下从事立法工作或司法工作。 ?三、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 ?行政法调整的主要是国家行政。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实施的行政管理,也属于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行政法调整的国家行政是形式行政,但行政法不调整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进行刑事司法活动。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我国行政法调整的行政活动 ?A.乡选举委员会主持的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 ?B.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办理 ?C.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D.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支付结算规则

?【答案】D ?下列关于行政法所规范的?°行政?±的正确说法是:( ) ?A.企业单位对其内部人事和生产等活动的组织管理行为 ?B.行政法所规范的行政是指公共行政,即有关机关对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等活动?C.行政法所规范的行政泛指由行政机关所实施的一切活动 ?D.行政法上的行政以形式意义的行政为主,以实质意义的行政为补充 ?答案:BD ?张某为某市集团公司的保安员(正式员工),2000年8月5日由于擅离职守造成公司部分财物被盗,公司经研究决定给予张某扣除该月奖金的处罚决定。张某遂产生报复念头,于是与8月6日晚,乘值夜班之机,将公司的生产用电变压器加以破坏,使得正常的生产受到了影响。次日公司发现后遂向市公安局报案,公安机关查明上述事实后,依法作出对张某拘留15日、罚款100元的治安行政处罚裁决。同时责令张某赔偿公司的部分损失。上述案例中属于行政法调整领域的行为有哪些?( ) ?A.集团公司对张某的扣除奖金的处罚决定 ?B.市公安机关作出对张某拘留15日 ?C.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100元的罚款 ?D.市公安机关责令张某赔偿集团公司的部分损失 ?答案:BCD ?四、行政法 ?(一)关于行政法概念的几种观点 ?管理论 ?控权论 ?平衡论 ?1.管理论的观点 ?从管理的角度界定行政法,认为行政法是管理法。?°行政法作为一种概念范畴,就是管理法,更确切地说:就是国家管理法。?-?-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影响?-?-,是借助于行政法规范来实现的。?±?°行政法是政府机构中从事管理活动的各种机构的组织、权力、职责、权利和义务的法。简言之,它是关于公共管理的法。?± ?这一理论在早期特别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行政法学中占统治地位。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也比较流行。 ?管理论的优点、不足: ?优点是稳定社会秩序、提高行政效率 ?不足是社会被控制的很死、没有活力,不利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2.控权论的观点

(完整版)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笔记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1、行政: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一)行政的特征:①行政具有主体特定性。行政的主体是一定的国家组织或社会组织。②行政具有公益性。行政管理的事务乃公共事务而非私人之事,行政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职能。 ③行政具有整体性与能动性。行政活动与国家职能和政策的整体相关联,必须在整体上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行政可应时势的需要主动出击,以保护公共利益、个人利益及其实现。④行政具有过程性。行政不仅是一种实体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程序的过程,它具有实体与程序的统一性。 ⑤行政具有法定性(合法性)与(自由)裁量性。法定性,要求行政活动的主体、行为及其过程等都必须要有法律(或授权法)的依据。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 ⑥行政应受到监督。行政活动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这种监督是多维度和多层级的。(二)行政的种类 (1)公权力行政与私经济行政(国库行政) ①公权力行政又可称为“高权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统治权而从事的行政活动。 ②私经济行政,又称为国库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利用私法规定的方式来完成国家任务的行为。私经济行政分为行政辅助行为、行政营利行为和行政私法行为。 (2)秩序行政、给付行政与计划行政 ①秩序行政又称干涉行政或侵害行政,该类行政旨在维持社会秩序,防止他人遭受非法侵害和维护公共利益。 ②给付行政又可称为福利行政或服务行政,它旨在改善公民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为公众提供各种生活需要上的服务。 ③计划行政是指为实现行政上的预定目标,在兼顾各种利益的调和以及斟酌相关情况下,准备或鼓励将各项手段及资源作合理运用的行政活动。计划依其内容可分为规制性、给付性与开发性三种类型。 (3)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 ①内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只针对其组织内部的人员、事务而不对社会上的人发生效力的行为。 ②外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对社会上的人具有权利和义务效果的行政行为。

2020税务师考试-法律-讲义-第01讲_前言、第一章 行政法基本理论(1)_wrapper

2020涉税服务相关法律习题班 前言 一、课程适用对象 二、课程目的 三、听课要求 1.听课顺序 2.先课下做题,后听课 (1)题目做完后,再听习题班的课程。听课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错误点、盲点,逐一消灭。 (2)为了保证学习的效果,做题时闭卷进行,禁止翻书、看答案。 (3)做错的题目及时标记,然后回归知识点(可以返回去听一下基础班相应知识点)。 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例题1·多选题】根据《行政处罚法》和行政法理论,下列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作出行政处罚的要求中,属于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合理性要求的有()。(2016年) A.处罚应当符合法律设定该处罚的目的 B.处罚应平等地适用法律,相同情况相同处罚 C.处罚应有法定依据,不逾越法定权限,遵守法定程序 D.处罚应全面考虑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后果等相关因素 E.处罚应保持适度适中,符合比例法则,符合情理且具有可行性 【答案】ABDE 【解析】选项C:属于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合法性原则)。

【例题2·多选题】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合理行政对行政机关的要求体现在()。(2014年,经调整) A.行政机关作出吊销执照的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B.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裁量行为应当遵循合法通行的先例,符合自然规律与社会理性 C.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的行政决定应充分考虑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干扰 D.行政机关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说明理由 E.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有法律依据,且遵守法定程序 【答案】BC 【解析】(1)选项ADE:属于合法性原则,都体现了“程序合法”的要求;(2)选项BC:属于合理性原则。 【例题3·单选题】行政机关行使法律规定的行政裁量权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作出的行政行为才具有实质合法性。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的这种合理性要求之一是()。(2013年) A.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当遵循法定程序步骤,不能违反有关法定时限的规定 B.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且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内容上应当符合比例原则 C.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不得超越法定幅度,且只能在紧急处置情形下行使行政裁量权 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内容上既要符合行政实体法规定,又要符合行政程序法规定 【答案】B 【解析】(1)选项B:“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行政行为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要求”均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该选项中“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符合比例原则”正是上述内容的体现。(2)选项ACD:这三个选项始终围绕“法定”二字展开,选项A表述的是程序法定,选项C表述的是权力法定,选项D表述的是权力和程序均法定,三个选项均体现“行政合法性原则”;但选项C中,有关“行政裁量权只能在紧急处置的情形下行使”的表述有误,应该是“行使行政应急权力应该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或危害”。 【例题4·单选题】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应当考虑相关因素,不能考虑不相关因素。这是()原则的要求。(2011年) A.诚信行政 B.合理行政 C.越权无效 D.形式合法 【答案】B 【例题5·多选题】行政应急性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行政应急性原则对行政机关的要求体现在()。 A.必须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或危害 B.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C.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行使必须有法律依据 D.应当适当、适度,尽最大可能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或者最低程度的范围内 E.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应当遵循合目的原则、比例原则以及安全原则 【答案】ADE 【解析】(1)选项B: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2)选项C: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 【知识点串联】

第02讲_第一章考情、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渊源(1)

【考点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掌握)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存在合法:行政权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2.行使合法: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实质合法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2.合理性原则包括: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全面考虑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后果);

(3)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 (4)行政行为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损害最小、措施与目标匹配); (5)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符合人类理性和公平正义观念。 三、行政应急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的例外) 1.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或与通常状态下的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 2.应急性原则并非排除任何法律控制,不受任何限制的行政应急权力同样是行政法治原则所不容许的。 3.行政应急权力的行使应符合下列条件: (1)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或危害(不能是道听途说); (2)非法定机关不得行使应急权力,否则无效,除非事后经有权机关作出特别决定予以追认; (3)行政机关作出的应急行为应接受有权机关的监督,尤其是权力机关的监督; (4)应急性权力的行使应该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考点总结】

3.行政法规 (1)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其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高于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2)既包括依职权进行立法活动,也包括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进行立法活动。 【提示】依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的授权立法,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被授权机关在授权期满前6个月,向授权机关报告授权决定实施情况。 4.部门规章 (1)制定机关: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记忆口诀】部委行署、直属机构 (2)禁止行政权随意侵犯公民权: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自行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5.地方(政府)规章:省级、设区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6.地方性法规:省级、设区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提示】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7.其他渊源 除上述渊源外,行政法的渊源还有: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中涉及国内行政管理的部分、对行政活动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解释、行政机关制定和经公告公布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三大基础理论比较分析

行政法三大基础理论比较分析 许小莲廖珩摘要:我国行政法教科书中,对行政法的定义、行政法学的架构以及其他理论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其原因在于各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观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法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各学者主要受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三大理论影响,对此进行比较分析,可帮助我们认清行政法中的各种现象,确认行政法学研究和行政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现代意义的行政法,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国。在我国,行政法经历了曲折发展之后,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重新起步,进而得以迅猛发展。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对行政法的相关问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支撑这些观点的有各种不同的行政法基础理论,如:平衡论、控权论、管理论、服务论、公共权力论、保权控权双重说等。分析研究这些理论基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指导行政法治建设和行政法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并回答为什么不同的学者对行政法的相同问题却有着不同的阐述。在所有行政法基础理论中,大多学者认为影响中国行政法发展的主要是三大基础理论: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以下简称“三论”)。本文在此对它们作一比较分析,以廓清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行政法基础理论,指导我国的行政学研究和行政法制实践的发展。 一、“三论”概论的不同界定 改革开放后十来年的行政法发展,由于观点纷呈,许多法学家感到有必要对行政法基础理论作深入的探讨,减少不必要的争论,节省社会和学术资源。其中北京大学行政法学教授罗豪才先生于1993年在综合总结行政学理论研究后首先提出了自己的平衡论。为使其与我国在此之前广

泛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进行比较,便同时将这两种理论分别概括为管理论和控权论。管理论“是指前苏联、东欧和中国行政法发展早期,以行政权力为本位,认为行政法是政府管理公民的法的一种行政法观念”。我国二十世纪80年代早期行政法学在很大程度上受这种理论影响。控权论“是一种源于英美国家传统的政府法治理论,主张行政法应是以权利为本位,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的法”。中国行政法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受此影响。平衡论是有关现代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其最基本的理论主张是:行政机关和相对方的权利义务应保持平衡。行政法的本质在于平衡行政机关和相对方权利义务关系,平衡是行政法的最优化状态和基本价值导向。罗豪才先生的论文《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的平衡》第一次对此理论作了系统的介绍。 二、“三论”的基本观点对比 “三论”的基本观点都是围绕“行政权与公民权”这个行政法核心问题展开,对行政法的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主张。 (一)对于行政法的目的的不同观点。 管理论认为行政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与之相对立,控权论主张行政法的基本目的在于保障私人的权利和自由。平衡论折衷为“行政法既要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又要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或违法行使。行政机关的权力和相对方的权利应保持总体平衡”。为什么行政法对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处理应采取此平衡模式呢?因为“行政权力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一种特殊形式。行政权一旦形成,便同公民权利结成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对于行政法的基本内容的不同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