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卫星干扰源定位-(3)

通信卫星干扰源定位-(3)

通信卫星干扰源定位-(3)
通信卫星干扰源定位-(3)

基于时延差和频移差参数的通信卫星干扰源定位方法

摘要

关键词:

1.问题重述

1.1 研究意义

随着对卫星通信既可提供实时的,也可以提供存储-转发的延时通信服务工具的日益加深的认识,卫星通信已经进入了军事侦察、通信广播、电视直播、导航定位。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探测和灾害防护等国防和民用的各个领域,而令它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但卫星对地静止轨道只有一条,随着卫星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有限的轨道资源变得更加紧张,电磁环境也将更加恶化。卫星通信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具有覆盖面广和信道“透明”的特点。它公开的暴露在空间轨道上,又生存在这样一个濒繁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所以它很容易受到干扰甚至摧毁,并且很难查出干扰源

所以,当我们受益于它覆盖过大、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容量大、激动灵活等众多优点时,容易受到自然现象、设备故障、临星干扰、人为原因,又或是它们彼此之间相交叉等各种干扰这一弊端也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通信卫星的正常运行,继而扰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虽然一些国际组织和各国卫星公司进行轨道、频率和功率的分配和协调,但是仍未完全避免卫星通信受到干扰,众所周知的最近几年相继发生的中央电视台第一套卫星节目受干扰;深证证券交易所、国家地震预报监测网通信受干扰;法轮功攻击鑫诺卫星等时间便是明显的例证。

对卫星非法访问,给卫星的运营商和用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未经授权地向卫星发射通信信号或载波,能够干扰卫星上一个或者多个转发器的正常业务,使通信质量下降。如果干扰信号功率足够大,还可能造成卫星上合法业务的中断。全球每年较大的卫星通信干扰事件达到几千次之多,而且随着卫星通信业务量的增加,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拥塞,这个数目还会逐渐地增加。这种干扰主要来自人为错误或设备故障,也不能排除蓄意窃取转发器资源或者恶意阻断业务。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卫星干扰源的定位精度,还需要对干扰源测量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我国卫星干扰源定位系统,这对于我国的卫星广播通信及其它卫星应用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有重要的作用[6]。

1.2 卫星干扰源定位的用途

对卫星的干扰一般分为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两种情况[1],不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准确知道干扰源的位置和干扰频率,所以卫星干扰源定位系统在解决卫星无线电频率冲突问题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内外都很重视信息安全问题。特别是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随着通信卫星的迅速发展,地面故意的或者无意的射频干扰对正常通信广播的威胁也在日益增加,通过卫星干扰源的定位可以保证广播卫星正常运行,在最短时间内排除干扰,对保证政府为百姓建立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短半轴12公里、长半轴60公里的椭圆范围。可以在20分钟内捕获干扰信号,定位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通过卫星干扰源定位系统,可以保护我国在轨通信卫星的运行安全,一旦卫星转发器被非法盗用、或被地面的发射源所干扰、可迅速确定地面发射源的位置,消除干扰。同时可以从根本上打击和威慑恶意干扰、偷用转发器的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这对于我国的卫星广播通信及其他卫星应用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有重要作用[9]

1.3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题目要求,论文在解决干扰源定位问题时要完成如下四个问题:

(1)根据时差(TDOA)和频差(FDOA)运用双星定位系统原理确定出静止干扰源的位置,给出其明确的位置坐标和经纬度。

(2)研究干扰源定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对干扰源定位精度的影响,并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明确的定义。

(3)对引入的三个参考站按照定位干扰源的方式进行定位,完成定位后与所给的参考站精确位置进行比对,来确定该干扰源定位方式的定位精度。

(4)用参考站的数据信息和移动干扰源的数据信息,定位匀速直线移动干扰源的每一时刻的位置并求解其速度。

2.问题分析

2.1 问题重要性分析

通信卫星系统的干扰源定位技术是在非协同(Non-cooperative)的条件下实现对未知干扰源的空间定位,它与目前应用广泛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卫星通信系统不是一个面向定位的系统,其采用通信卫星进行干扰定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实现起来当困难,目前,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干扰源定位的主要技术的途径有:

高干扰小区排查方法

高干扰小区排查方法 1.概述 目前GSM干扰主要来自网内和网外的干扰。网内干扰主要是频率资源有限,频率复用越紧密,网络容量越大,复用距离越小,干扰就越大;网外干扰主要来自GSM往外的干扰,如干扰器、雷达等产生影响。干扰的大小是影响网络的关键因素,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均有显著影响。 经筛选,目前石家庄网络共177个小区存在4-5级干扰,如下: 目前7个小区存在外部干扰,需要用相关的扫频设备进行扫频;134个宏站存在频点或者互调干扰,可修改频点或者携带相关设备仪器进行天馈排查;另外36个室分小区存在互调干扰,需要排查室分干放设备,小区列表如下: 干扰小区列表.xls 2.干扰排查 目前干扰发现主要是测试和华为OMC操作台。上行干扰是BTS在空闲时可以利用一幀中的空闲时隙对其TRX所用频点的上行频率进行扫描,并统计到五个等级干扰带中,通过WEB LMT可实时观察目前载频干扰带分布和等级,在话统可以提取出五个等级的干扰带的统计。石家庄现网中统计4-5级干扰带所占比例,4-5级干扰带比例越高,则小区的干扰越强。

3.干扰处理流程 根据上图,在OMC的操作台的话统统计中统计4-5级干扰带比例,确定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在凌晨时段定时发空闲的Burst后,根据干扰带变化和最近一段时间中全天的走势和强度,以及所有干扰小区的分布区域,初步确定是否存在外部干扰,如果确定外部干扰,则要对外部干扰区域进行扫频。 如果确定不是外部干扰,可通过iManager Nastar检查该小区的频点,从频点的干扰程度和复用程度判定是否修改频点。确定不是频点干扰后,可将干扰定位为设备的互调干扰,根据互调干扰定位方法进行分析。 3.1.外部干扰小区排查 观察话统统计,SJGH0115师大图书馆在早忙时8点干扰突然上升,通过对比前天的干扰带指标,干扰是突发出现,对用户的通话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该站掉话次数明显增加。下图为造成干扰的区域:

通信卫星干扰源定位 (3)

基于时延差和频移差参数的通信卫星干扰源定位方法 摘要 关键词:

1.问题重述 1.1 研究意义 随着对卫星通信既可提供实时的,也可以提供存储-转发的延时通信服务工具的日益加深的认识,卫星通信已经进入了军事侦察、通信广播、电视直播、导航定位。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探测和灾害防护等国防和民用的各个领域,而令它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但卫星对地静止轨道只有一条,随着卫星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有限的轨道资源变得更加紧张,电磁环境也将更加恶化。卫星通信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具有覆盖面广和信道“透明”的特点。它公开的暴露在空间轨道上,又生存在这样一个濒繁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所以它很容易受到干扰甚至摧毁,并且很难查出干扰源 所以,当我们受益于它覆盖过大、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容量大、激动灵活等众多优点时,容易受到自然现象、设备故障、临星干扰、人为原因,又或是它们彼此之间相交叉等各种干扰这一弊端也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通信卫星的正常运行,继而扰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虽然一些国际组织和各国卫星公司进行轨道、频率和功率的分配和协调,但是仍未完全避免卫星通信受到干扰,众所周知的最近几年相继发生的中央电视台第一套卫星节目受干扰;深证证券交易所、国家地震预报监测网通信受干扰;法轮功攻击鑫诺卫星等时间便是明显的例证。 对卫星非法访问,给卫星的运营商和用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未经授权地向卫星发射通信信号或载波,能够干扰卫星上一个或者多个转发器的正常业务,使通信质量下降。如果干扰信号功率足够大,还可能造成卫星上合法业务的中断。全球每年较大的卫星通信干扰事件达到几千次之多,而且随着卫星通信业务量的增加,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拥塞,这个数目还会逐渐地增加。这种干扰主要来自人为错误或设备故障,也不能排除蓄意窃取转发器资源或者恶意阻断业务。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卫星干扰源的定位精度,还需要对干扰源测量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我国卫星干扰源定位系统,这对于我国的卫星广播通信及其它卫星应用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有重要的作用[6]。 1.2 卫星干扰源定位的用途 对卫星的干扰一般分为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两种情况[1],不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准确知道干扰源的位置和干扰频率,所以卫星干扰源定位系统在解决卫星无线电频率冲突问题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内外都很重视信息安全问题。特别是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思路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能解决吗? 传统的同频干扰可以通过优化频点配置、干扰白噪化、功率控制、干扰协调、波束赋型等方式来对抗。对于时分双工模式(TDD)系统,(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要求基站保持严格的时间同步。不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包括帧头同步和上下行转换同步。同时,由于TDD系统的上行和下行传输共享同样的频率,TDD系统中除存在传统的小区间的干扰外,还存在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干扰目标小区上行信号的情形。TDD系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发生在相距很远的基站间。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远端发射源的信号经过传播延迟到达近端同频的目标基站后,可能会进入目标基站的其他传输时隙,从而影响近端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图所示。由于基站的发射功率远大于终端的发射功率,因此远距离同频干扰主要表现为远端小区下行信号干扰近端目标基站的上行接收。

前面我们已经可以定位出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源,TD-LTE的帧结构设计,使得系统可以通过有效的辅以基站间信息交互,(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实现相关小区自动配置,使得系统可以通过有效的判断和基站间信息交互的方式,利用TD-LTE系统的协议特点使相关小区实现自动配置,以消除远距离同频干扰或减轻远距离同频干扰带来的影响。 根据配置方式的不同,列举几种不同的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方法一:PRACH自适应 当确定了受扰基站是受到远距离同频干扰后,受扰基站PRACH自动改为非Format 4格式,避免随机接入受扰,使得上行性能损失较小。 距离同频干扰多发地区,也可以固定在非UpPTS时隙传输上行PRACH信号(非Format 4格式),将可能受扰基站的PRACH移到不会受到干扰的其他上行时隙(例如第2个上行时隙),以避免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发生。即便是PRACH配置在UpPTS,采用Format 4,也可以配置成与P-SCH在频域错开,避免远端基站主辅同步信道造成的干扰。 方法二:特殊时隙自动配置 通过缩短DwPTS数据部分可以增大GP时长,从而加大远距离同频干扰的保护距离。在保护距离内,不会产生远距离同频干扰,但是下行吞吐量有一定损失。具体实施包括施扰基站和受扰基站的自动配置。

上行干扰定位及解决方法

3 上行干扰定位及解决方法 3.1 上行干扰定位步骤根据实际项目中干扰排查统计,出现上行干扰最多的情况是干放设备导致的,其次是空腔合路器和外部干扰。因此,在上行干扰问题排查过程中,排查思路和原则有两个:一是先排查出现上行干扰可能性最大的情况,二是排查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 3.2 上行干扰定位方法 3.2.1 基站侧干扰定位 (1)互调干扰定位 ?首先通过互调计算小工具(见附录),分析该基站频点之间的互调信号是否会对该站点上行构成干扰。通常认为互调信号刚好落到上行频点或邻频点上时,会对该站点上行形成干扰。?互调干扰的特点是:通常只干扰上面互调计算时得到的频点,基本不会干扰所有的频点。?其次,互调干扰验证测试:只在产生互调干扰的频点上,满功率发空闲burst测试,并和其他频点满功率发空闲burst测试情况进行对比。若前者测试上行干扰大,而后者测试上行干扰正常,则可判定存在互调干扰,建议重新规划频点。 (2)空腔合路器干扰定位 断开室内分布系统,将基站输出端口直接接上低互调电缆和低互调负载,或者为了工程操作方便,基站输出经过30dB衰减器后连接室内小天线。然后所有载频,满功率发空闲burst 测试,如果上行干扰带等级在0或1级,则说明空腔合路器没有问题。否则更换空腔合路器。 3.2.2 室内分布系统干扰定位 排除了基站侧不存在上行干扰问题后,可进一步定位干扰源位置。 ?首先,所有载频满功率发空闲burst测量,逐台关闭干放,观察上行干扰变化情况,当关闭某台干放后,上行干扰恢复正常,则可定位到该台干放支路存在问题。 ?其次,定位到某台干放支路引起上行干扰后,检查干放上下行增益设置是否合理,如果上行增益设置过大,则调整上行增益后再验证测试。 ?第三,如果上行增益设置正常,则需要检查干放输入信号是否过强,如果超出干放设备正常输入范围之外,则需要在输入端增加衰减器,使干放工作在线形工作状态。 ?第四,如果定位到某台干放后,上行增益和干放输入功率都设置正确,且已经排除基站本身和外部干扰,那么需要更换干放,然后验证测试。 ?第五,若按照以上方法仍不能定位,则需要检查室内分布系统中的无源器件(方法:测试各节点驻波系数)。尤其是基站输出合路器。 3.2.3 外部干扰定位 ?当关闭干放,上行干扰恢复正常,而又排除了干放设备问题,则外部干扰的可能性就很大。 ?采用扫频仪,或者采用频谱仪和外接定向天线,在覆盖区域扫频测试上行频段,确认干扰源位置。注意需要选择精度较高的频谱仪。

LTE干扰排查指导书

LTE干扰排查指导 1.1 LTE常见干扰 F频段常见干扰: DCS1800杂散干扰; DSC1800阻塞干扰; DCS1800互调干扰; GSM900谐波干扰; 其他干扰(PHS、电信FDD-LTE等); D频段常见干扰: 广电MMDS; CDMA800三次谐波; 公安机关监控的电源控制箱; 1.2 干扰波形特征 1.2.1 DCS1800杂散干扰波形特征 杂散干扰波形特征:前40个RB底噪偏高,底噪随RB数逐渐增大而降低。 举例1:cell1\cell2存在杂散干扰

举例2:cell2小区存在杂散干扰 1.2.2 DCS1800阻塞干扰波形特征 DCS1800阻塞干扰波形特征:20M带宽内100个RB噪声整体偏高。 举例1:Cell1存在阻塞干扰,整体100个RB噪声升高。 举例2:广州榕溪工业区FE1小区存在阻塞干扰,整体RB底噪偏高,去掉1865MHz~1875MHz频点后,干扰消失;

1.2.3 DCS1800互调干扰波形特征 DCS1800互调干扰波形特征:底噪高低起伏,底噪有高有低。 举例1:cell1存在DCS1800互调干扰。 举例2:LTE1、2、3小区存在互调干扰存在DCS1800互调干扰。

1.2.4 GSM900谐波干扰波形特征 GSM900谐波干扰波形特征:带内个别RB噪声较高,没有突起的RB底噪较低。 举例1:小区2存在GSM900谐波干扰 1.2.5 PHS干扰波形特征 小灵通干扰的小区NI曲线,一般会使靠近1900MHZ附近NI噪声抬升。靠近1900MHZ 处噪声至1880MHZ处噪声幅度逐渐降低。 举例1: 举例2:棠下上社2FE收到PHS干扰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与排查指导手册(诺西主设备)V01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与排查指导手册(诺西主设备) V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TD-LTE高干扰小区筛选方法 (3) 2.1 RSSI统计指标提取步骤 (4) 2.2 NPI干扰跟踪操作步骤 (7) 2.3 RSSI统计数据输出呈现 (12) 2.4 NPI干扰跟踪输出呈现 (12) 第三章TD-LTE高干扰小区干扰分析和确认 (13) 3.1干扰分析准备工作和排查指导 (13) 3.2 后台排查流程 (17) 3.3 前台排查流程 (18) 3.4 系统内干扰分析和确认 (18) 3.4.1系统内干扰分析 (18) 3.4.2系统内干扰确认 (19) 3.4.3系统内干扰整治 (20) 3.4.3系统内干扰案例 (20) 3.5阻塞干扰分析和确认 (22) 3.5.1阻塞干扰分析(宁波暂时未发现阻塞干扰) (22) 3.5.2阻塞干扰确认 (22) 3.5.3 阻塞干扰整治 (23) 3.6互调干扰分析和确认 (23) 3.6.1互调干扰分析 (23) 3.6.2互调干扰确认 (24) 3.6.3 互调干扰整治 (24) 3.6.3 互调干扰案例 (25) 3.7杂散干扰分析和确认 (26) 3.7.1杂散干扰分析 (26) 3.7.2杂散干扰确认 (27) 3.7.3 杂散干扰整治 (28) 3.7.4 杂散干扰案例 (28) 第四章相关经验干扰排查经验分享 (31)

第一章前言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是使用干净的频谱,即该频段没有被其他系统使用或干扰。否则,会使受干扰系统的性能以及终端用户感受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4G LTE基站的逐步建设,目前已形成了2/3/4G基站共存的局面,系统间干扰的概率也大幅提升,在目前已建设的基站中,已发现大量的TD-LTE基站受到上行干扰。这些干扰主要包括2/3G小区对TD-LTE小区的阻塞、互调和杂散干扰,此外还有其他无线电设备,如PHS基站带来的外部同频干扰,具体如下表: 表1:TD-LTE各频段上行容易受到的干扰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F频段与干扰源系统的频率比较接近,因此F频段受到的干扰最多,本文侧重于实际操作,因此对于TD-LTE各频段所受干扰的分析具体可见中国移动研究院编撰的《TD-LTE系统间干扰排查与规避指导手册》。 按照诺西提出的要求,NPI全频段20M>=-109,认为存在干扰,需要处理。 本TD-LTE干扰排查指导手册以诺西宏站为排查对象,通过诺西的小区级RSSI话统筛选出上行RSSI>-89dBm且持续5天时间出现10次的小区,并通过NPI 上行干扰跟踪功能,NPI>=-109dbm定位为干扰小区,结合2/3G基站工参信息,采用上下行分离的PC-Tel扫频仪现场进行干扰排查,并与2/3G网管配合对干扰进行网管确认,最后进行现场确认并进行干扰整治,总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LTE干扰处理

LTE干扰处理_ 王楠 一、TD-L TE干扰概述 1.TD-LTE频段分析 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2.TD-LTE内外干扰分析 1)内部干扰 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时隙干扰 远距离同频干扰:站A和站B间距>GP传播距离 GPS失步:失步基站与周围基站上下行收发不一致,相互干扰 小区间同频干扰:同PCI同mod3 设备故障:RRU故障;天馈故障 2)外部干扰 同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谐波干扰 异频干扰:阻塞干扰

3)干扰表现 上行底噪≥=105db ping包延时大于正常小区,或无法ping成功KPI:切换、接通、掉线 4)外部干扰分频段分析

①F频点干扰状况 ?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 接 ?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 ?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 ?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 ?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

②E频段干扰状况 ?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 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 ③D频段干扰状况 ?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 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 ?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 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与排查指导手册(华为主设备)V01(DOC)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与排查指导手册(华为主设备)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TD-LTE干扰小区筛选 (4) 第三章TD-LTE高干扰小区小区级和PRB级干扰轮询 (8) 3.1 TD-LTE高干扰小区的小区级干扰轮询 (8) 3.2 TD-LTE高干扰小区PRB级干扰轮询 (9) 第四章TD-LTE高干扰小区干扰分析和确认 (12) 4.1干扰分析其他准备工作 (12) 4.2阻塞干扰分析和确认 (12) 4.2.1阻塞干扰分析 (12) 4.2.2阻塞干扰确认 (14) 4.2.3 阻塞干扰整治 (14) 4.3互调干扰分析和确认 (15) 4.3.1互调干扰分析 (15) 4.3.2互调干扰确认 (17) 4.3.3 互调干扰整治 (18) 4.4杂散干扰分析和确认 (18) 4.4.1杂散干扰分析 (18) 4.4.2杂散干扰确认 (20) 4.4.3 杂散干扰整治 (20) 4.5互调干扰分析和确认 (21) 4.5.1互调干扰分析 (21) 4.5.2互调干扰确认 (23) 4.5.3 互调干扰整治 (23) 第五章项目管理相关经验 (24) 第六章附录 (24)

第一章前言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是使用干净的频谱,即该频段没有被其他系统使用或干扰。否则,会使受干扰系统的性能以及终端用户感受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4G LTE基站的逐步建设,目前已形成了2/3/4G基站共存的局面,系统间干扰的概率也大幅提升,在目前已建设的基站总,已发现大量的TD-LTE基站受到干扰。这些干扰主要包括2/3G小区对TD-LTE小区的阻塞、互调和杂散干扰,此外还有其他无线电设备,如PHS基站带来的外部同频干扰,具体如下表: 表1:TD-LTE各频段上行容易受到的干扰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F频段与干扰源系统的频率比较接近,因此F频段受到的干扰最多,本文侧重于实际操作,因此对于TD-LTE各频段所受干扰的分析具体可见中国移动研究院编撰的《TD-LTE系统间干扰排查与规避指导手册》,请见本文最后的附录1。 干扰对TD-LTE上行性能影响如下表:

GPS干扰检测与定位技术综述

GNSS干扰检测与定位技术综述 摘要:当前,我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建设中,为了满足导航战的应用需求,对干扰源的自主监测与定位是大势所趋。本文首先分析了导航战环境下干扰监测系统研制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GNSS系统所采用的常用干扰检测方法(包括相关前干扰检测与相关后干扰检测)以及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包括移动AOA定位、TDOA定位以及干扰监测网定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上述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干扰监测与定位系统的研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GNSS;干扰监测;干扰定位;AOA;TDOA Summarizing on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Gnss system Abstract: Currently, as th e g lobal sate llite n avigation s ystem of our country is under bu ilding, for satisf ying the app lication requirement of “navigation war”, we must develop the technique of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Firstly,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interference monitoring s ystem was anal yzed in the pap er. Th en s ome important commonl y used in terference detection m ethods includ ing pre-correlation and post-corr elation detection, fo llowing with th e interference sour ces localization methods including AOA, TDOA and network structure we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 Finally, taking the practical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into consideration, some constructive advices of developing interference monitoring system were presented. Key words: GNSS; interference detection; interference localization; AOA; TDOA 1 导航战环境下干扰监测与定位的必要性 “导航战”是继电子战、信息战之后提出的新的作战样式。导航战是指在战场环境下综合运用导航技术掌握主动权,并利用电子办法对抗敌方导航系统的工作,以及针对敌方对己方导航系统的干扰开展反对抗,有效提高己方的战斗力,有效掌握战场主动权。导航战的核心是有效依赖和借助卫星导航系统的介入,为军事行动和指挥提供精确的三维位置、速度、时间等重要信息,以确定明确的目标。通过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导航战主要包括进攻与防御两个方面:分别是导航干扰与抗干扰,也可看作是卫星导航的反使用与使用。 卫星导航信号具有固有的脆弱性,功率为1W的干扰机可以使85公里以内的C/A码接收机无法工作,干扰功率每增加6dB,有效干扰距离就增加1倍[19]。考虑到目前面临的各种直接和潜在的导航干扰威胁,为了满足我国导航战防御体系的需求,使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在战时发挥重要作用,建设导航信号的干扰监测系统具有不可质疑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全球导航系统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为了防止敌方对我系统的恶意干扰,干扰监测系统的研制工作也愈显紧迫。

无线电干扰源侧向定位的经验

做好无线电干扰源测向定位的几点经验 无线电干扰源测向定位是无线电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维持空中无线电波秩序、维护合法用户权益、打击非法占用频率资源的必备手段。2008年7月至9月,在北京奥运会无线电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的领导组织下,我们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多次完成重大无线电干扰源的测向定位任务获得了些经验和体会。 1 观察信号特征,判断信号来源 要进行无线电干扰源的测向和定位,首先要采集干扰信号并观查信号特征,通过测量信号参数或解调监听信号内容等手段为干扰源测向定位提供信息支持。 测量信号参数主要是指测量信号的频率、幅度、占用带宽、调制方式、工作时间等参数,据此可以判定信号属于何种类型、何种业务,进而判断信号的可能来源。正常发射信号包含明显的业务特征,频偏、占用带宽符台业务规定。带外辐射信号特征为信号强度随频偏的增大衰减不够,导致实际占用带宽超标。杂散发射信号特征为信号与主信号工作时间一致,占用带宽不定,无明显业务特征。互调发射信号特征为信号幅度较小,占用带宽大干正常业务占用带宽,有时会包含多种业务特征。在查找无线电干扰源时,依据信号参数可以判断干扰信号产生的来源,如同频干扰、邻频干扰、杂散干扰和互调干扰等。通常,同频干扰表现为该频点信号包络特征与该业务典型信号包络特征差别较大,解调带有杂音,正常工作信号停止发射时该频点仍有信号等。邻频干扰表现为干扰信号带外辐射超标或中心频点频偏过大,影响了附近频点的正常工作。杂散干扰表现为干扰信号具有杂散发射信号特征。互调干扰表现为干扰信号具有互调信号特征。例如,在奥运会前期保护性监测过程中,在某微波频段内发现一组信号,占用奥运会电视转播频率,我们测量信号参数后发现,信号分为两种样式,占用带宽均为8MHz,一种包含两个载频,另一种包络为方形,包含四个载频,分析判断信号为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模拟电视信号伴音频率可解调出清晰声音,由此判断为正常发射信号。查询无线电业务划分表,该频段原为“村村通”工程电视信号频段,现在此项业务已停用。与所在区县的广电部门协调后,停止了此类信号的发射。 解调监听信号内容主要是通过监听信号内所包含的内容获取信号所在位置的信息。这种方法对查找移动通信模拟信号干扰源或部分互调信号干扰源比较适用。移动通信设备具有间歇发射、干扰源位置不固定等特点,很难直接确定其位置。但是,可以通过监听其模拟信号内容,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确定设备使用者,从而找到干扰源。部分互调信号主要是指与广播或电视伴音信号互调产生的信号,由于产生互调的两信号干扰源距离较近,所以可以通过查找其中有声音信号的干扰源位置来查找互调信号的干扰源。例如,华北空管局曾申报在西柳河导航台附近对空通信电台受到干扰。实地测试发现干扰信号占用带宽加300KHz,幅度很小,测向机无法准确测向;解调监听发现,其中包含广播声音,但音质较差、有杂音,初步判定为互调干扰。与广播频段各电台内容逐一比对后发现,该信号与某一广播内容一致。测量发现该广播信号较强,测向机示向度稳定。我们查找到广播信号干扰源后证实,干扰信号正是由广播电视发射塔发出,是广播信号与塔上某电视视频信号互调产生。 2 合理选择机动路线,单车定位与逼近式查找相结合 利用监测车进行无线电干扰源测向定位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单车定位法和逼近式查找法。单车定位法即选择两个或多个测量位置,分别记录下所在位置坐标和示向线指示方向,采

关于LTE干扰处理

关于LTE干扰处理 一、TD-L TE干扰概述 1.TD-LTE频段分析 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2.TD-LTE内外干扰分析 1)内部干扰 ?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时隙干扰 ?远距离同频干扰:站A和站B间距>GP传播距离 ?GPS失步:失步基站与周围基站上下行收发不一致,相互干扰?小区间同频干扰:同PCI同mod3 ?设备故障:RRU故障;天馈故障 2)外部干扰 ?同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谐波干扰 ?异频干扰:阻塞干扰

3)干扰表现 上行底噪≥=105db ping包延时大于正常小区,或无法ping成功KPI:切换、接通、掉线 4)外部干扰分频段分析

①F频点干扰状况 ?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 接 ?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 ?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 ?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 ?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

②E频段干扰状况 ?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 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 ③D频段干扰状况 ?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 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 ?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 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

互调干扰定位方法及处理流程

一、网管系统远程定位上行互调干扰 1.1使用BSC6900LMT确认互调干扰的方法: 1.1.1发送空闲时隙判断: 尽量选择闲时,通过对问题小区所有载频关闭跳频发burst,观察实时干扰带情况是否恶化,来区分外界干扰还是基站系统互调干扰。 发空闲burst后,如果干扰带明显恶化,初步判断基站系统存在互调干扰。 发空闲burst后,如果干扰带无明显变化,初步判断干扰来自外界,需进一步排查。 使用BSC6900LMT确认互调干扰的步骤: a)选择问题站点,然后在站点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监控信道干扰带”。 b)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顶端选择待观察的问题小区,载频默认“所有”,单击“启动”。

c)选择问题小区下任意载频;在载频上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测试空闲时 隙”,此时可观察在闲时上行干扰的干扰带情况。 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此小区所有载频,持续时间可默认1小时。点击“开始”。 该对话框不要关闭,待测试完成后必须手动停止此功能。

e)观察“测试空闲时隙”功能开启前后“监控实时干扰带”变化情况,定位是否存在 上行互调干扰

1.1.2降低载频发射功率判断 由于一些上行干扰严重站点,实时查看所有载频干扰带4、5级。发送空闲时隙无法判断,可采取降低载频发射功率,查看干扰带是否有变化。如果降低功率后干扰无变化,初步确定为外部干扰。如果所有载频干扰带全部降低为1、2级。确定为网内干扰(同邻频干扰或互调干扰)。 1.2根据OMC话务统计判断 提取干扰小区全天24小时干扰带统计及话务量,观察干扰带随话务量变化情况,如果干扰带随着话务量的增加而增加,初步判断为互调干扰。

如何查找及解决受干扰小区的干扰源

如何查找及解决受干扰小区的干扰源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从话务统计中发现的干扰应如何定位其干扰源并排除。具体到每一种干扰的表现。 关键词:干扰源,空闲信道测量,载波故障,频率干扰,直放站,CER,MCOM 在日常网优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根据当天的话务统计来分析网络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项重要的统计指标就是空闲信道测量报告(ICM1,ICM2,ICM3,ICM4,ICM5),他体现了无线信道受干扰的情况,如果信道在干扰带2,3,4,5上都有分布或者在某个干扰带(ICM1除外)上比较多,那就说明这个载波受到了干扰,这种干扰源一般有三种: 1:载波硬件故障; 2:频率干扰; 3:直放站干扰; 下面分几步来判断干扰源; 一:首先关掉跳频.用指令RLCRP:CELL=XXX;看有无2级以上干扰,如果有要记录下其所对应的BPC号,然后RXTCP:CELL=XXX,MOTY=RXO(E)TG;RXCDP:MO=RXO(E)

TG-XX; 对照刚才记录下的BPC号查找是哪些载波的哪些时隙受干扰,如果这些时隙都落在同一个载波上,那么就可以初步判定是这个载波有了硬件故障,为了进一步确定,要通过闭解载波来验证,将这个载波从TRX到TS都闭掉,再用RLCRP观察15分钟看有无2级以上干扰,如果没有就可以定位是载波故障。然后解闭这个载波并派单处理即可。 二:因为指令RLCRP只是实时的看干扰,在没有话务的时候是看不到干扰情况的,这时就要用到一个爱立信的软件CER来定位,他是统计一段时间内的空闲信道测量情况,操作也很简单,关掉跳频后就可以做,一般我们都取15分钟的统计数据,在CER中可以看到干扰对应在哪个频率上,以及哪个频率上的SDCCH占用时常过长,我们要把这些频率及其对应的TN(时隙号)记录下来,然后在现网中用指令RXCDP:MO=XXX;来看这些频率及其时隙是落在哪些载波上,这时会有几种情况 1:受干扰的频率不止一个而恰好又落在同一个载波上,那就初步判定是载波故障,下面就可以闭解载波来验证了,闭掉后再做一次CER,或者等待15分钟用话务统计的225COUNTER, IMLCT:SPG=0; SDTDP:RPTID=225,OBJTYPE=IDLEUTCHF,OBJ=XXX(小区名),INT=15; 如果干扰情况明显改善就可以定位为载波故障了,之后解开被闭

LTE干扰

TD-LTE系统干扰分析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为了把握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2004年底3GPP启动了关于3G演进,即LTE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随着LTER8、R9标准的冻结,LTE正日益成为业界的热点。 LTE系统同时定义了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FDD) 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两种方式,但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LTE FDD 支持阵营更加强大,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LTE TDD。2007年11月,3GPP RAN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 的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成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 在工信部TD-LTE工作组的领导下,规范制定、MTNet测试和6城市试验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随着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成熟、系统能力不断提高,TD-LTE将很快进入商用时代。 众所周知,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TD-LTE网络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TD-LTE组网干扰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包括同频组网干扰和异频干扰,外部干扰又包括系统间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本文将重点分析系统内的同频和异频干扰,以及系统间与TD-SCDMA的干扰。 1. 系统内干扰 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频谱效率高。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对于异频组网,由于频率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隔离度,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确保网络干扰最小,同时由于受限于频带资源,所以存在着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1.1.同频组网 1.1.1. 小区内干扰 由于OFDM的各子信道之间是正交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小区内干扰可以通过正交性加以克服。如果由于载波频率和相位的偏移等因素造成子信道间的干扰,可以在物理层通过采用先进的无线信号处理算法使这种干扰降到最低。因此,一般认为OFDMA系统中的小区内干扰很小。 1.1. 2. 小区间干扰 对于小区间的同频干扰,可以采用干扰抑制技术,主要包括干扰随机化、干扰消除和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和干扰消除是一种被动的干扰抑制技术,对网络的载干比并无影响。 干扰随机化通过比如加扰、交织,跳频、扩频、动态调度等方式,使系统在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的干

TDL 远距离干扰定位方法及解决方案

远距离同频干扰定位方法及解决方案 1.背景 TDD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某种特定的气候、地形、环境条件下,远端基站下行时隙传输距离超过TDD系统上下行保护时隙(GP)的保护距离,干扰到了本地基站上行时隙。这就是TDD系统特有的“远距离同频干扰”。在大规模部署的网络中,此类干扰较为普遍,且可能会对本地基站的上行用户随机接入时隙以及上行业务时隙造成干扰,从而影响用户上行随机接入、切换过程以及上行业务时隙。本文从远距离干扰的基本原理、成因、对网络的影响以及现有TDD系统的解决方案分析入手,给出了TD-LTE系统此类干扰的特性、影响以及不同干扰程度下的解决方案建议,并提出了对系统设备的特殊要求,为TD-LTE网络大规模部署后,避免和消除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TD-LTE、基站间干扰 2.前言 对于时分双工模式(TDD)系统,要求基站保持严格的时间同步。不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包括帧头同步和上下行转换同步。传统的同频干扰可以通过优化频点配置、干扰白噪化、功率控制、干扰协调、波束赋型等方式来对抗。同时,由于TDD系统的上行和下行传输共享同样的频率,TDD系统中除存在传统的小区间的干扰外,还存在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干扰目标小区上行信号的情形。 TDD系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发生在相距很远的基站间。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远端发射源的信号经过传播延迟到达近端同频的目标基站后,可能会进入目标基站的其他传输时隙,从而影响近端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由于基站的发射功率远大于终端的发射功率,因此远距离同频干扰主要表现为远端小区下行信号干扰近端目标基站的上行接收。

图 1 TDD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示意图 3.成因分析 产生远距离同频干扰,必然是发生了超过保护间隔以上的超远距离传输。商用的TDD 系统,如TD-LTE和TD-SCDMA均已证实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存在性。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发生与信号传输环境和基站高度等有关。 其中特殊子帧中的GP决定了DL不会干扰UL的最小距离。根据表1特殊子帧GP长度可以算出保护距离距离从21.4km到214.3km不等。当基站间无线传播环境很好且配置的特殊子帧的GP很小时,很有可能造成TDD超远干扰。 表1 子帧配比和上下行保护距离

TD―LTE系统间干扰排查的基本方法研究

TD—LTE系统间干扰排查的基本方法研究 1引言 随着2014年中国移动4G LTE基站的大规模建设,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形成了2G/3G/4G 基站共存的局面,在部分城区中,LTE的基站数甚至已经超过了2G的基站数。同时,各种网络之间干扰的概率也大幅提升,在目前已建设的基站中,已出现大量的TD-LTE基站受到干扰。包括系统内干扰,即同频干扰;还有系统外干扰,即异频干扰。这些干扰主要包括 2G/3G、FDD-LTE小区对TD-LTE小、区的阻塞, GSM900/DCS1800的互调干扰和DCS1800 FDD-LTE杂散干扰等。 2干扰类型介绍 目前主要发现有电信FDD阻塞和杂散干扰、移动/联通DSC1800杂散干扰、GSM900互调/谐波干扰。TD-LTE各频段受到的干扰类型统计表如表1 所示。 我们熟知的干扰类型主要有4 种: (1)杂散干扰: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器和滤波器等非线性器件在工作频带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包括热噪声、谐波、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和互调产物等落入受害系统接收频段内,导致受害接收机的底噪抬升,造成灵敏度损失,称之为杂散干扰。简言之,杂散干扰就是对方设备由于对发射功率控制不当而引起的对我方的干扰。 (2)阻塞干扰:由于强度较大的干扰信号在接收机的相邻频段注

入,使受害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产生失真,甚至饱和,造成受害接收机灵敏度损失,严重时将无法正常接收有用信号。简言之,对方的频率在我方的相邻频率中造成的干扰即为阻塞干扰。 (3)谐波干扰:由于发射机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的非线性,在其发射频率的整数倍频率上将产生较强的谐波产物。当这些谐波产物正好落于受害系统接收机频段内,将导致受害接收机灵敏度损失。 (4)互调干扰:当2 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发射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将在多个频率的线性组合频率上形成互调产物。当这些互调产物与受害接收机的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将导致受害接收机灵敏度损失,称之为互调干扰。理论上也可以称互调干扰为多个谐波干扰的集中表现形式。 3干扰分析和排查方法 系统间干扰可以分为阻塞干扰、杂散干扰、谐波干扰和互调干扰等类型,产生上述干扰的主要因素包括频率因素、设备因素和工程因素,下面将对干扰类型进行分析。 3.1阻塞干扰的分析和排查 (1)阻塞干扰的影响阻塞干扰会干扰全部的业务信道,导致无法做业务,造成用户感知差。以缙云同心物业F-1 小区为例,在电信开通 前,接入正常,拉网占用D781032 缙云同心物业F-1 小区下载速度达到52Mbps ,上传速率达到7.4Mbps。电信开通后受到严重的阻塞干扰,在更换348FA RRU之前,上站测试无法进行业务,通过更换为348FA RRU 后,接入正常,下载速度达到62Mbps,上传速率达到8.6Mbps。具体测试如图1所示。

近场电磁干扰源探测定位解决方案

近场电磁干扰源探测定位解决方案 如果一个新产品在电磁干扰(EMI )预兼容测试或者标准兼容测试中失败,进行故障诊断和改进是当务之急。而近场探头配合频谱分析仪查找干扰源,并验证改进效果是最常见易行的方法。 在认证机构中,使用经过各类校准的天线进行辐射泄露测试,都是进行的远场测量。标准的远场辐射泄漏测试,可以准确定量的告诉我们被测件是否符合相应的 EMI 标准。但是远场测试无法告诉工程师,严重的辐射问题到底是来自于壳体的缝隙,还是来自连接的电缆,或USB ,LAN 之类的通信接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近场测试的方法来定位辐射的真正来源。

近场探头的种类及主要特点: 电磁场是由电场和磁场构成。在近场,电场和磁场共同存在,其强度不构成固定关系。以电场为主还是磁场为主,主要是由发射源的类型决定的。简而言之,在高电压,低电流的区域,电场大于磁场。高电流,低电压的区域,磁场大于电场。同时在主要的EMI 测试频段,磁场随着距离的变化要快于电场。 因为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所以最常见的发射源包括芯片,器件的管脚、PCB 上的布线、电源线及信号线缆。最常见的磁场探头多为环状,当磁场传播线和探头环面垂直的时候,测量数值最大。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工程师一般需要旋转探头的方向来测量到最大的磁场数值,同时避免遗漏重要的发射源。 电场是由电压产生,主要的发射源包括一些未端接器件的线缆、连接高阻器件的PCB 布线等。最简单的电场探头类似一根小天线。有人甚至把同轴电缆前端的一小段屏蔽层剥开,露出芯线来构成简单的电场探头进行使用。在没有屏蔽设备的情况下,电场探头的问题是比较容易拾取到环境中存在的电磁波信号,如蜂窝通信的上下行信号,从而影响到整个测试系统的测量动态范围。 选择近场探头往往要考虑几个重要因素,包括分辨率、灵敏度和频率响应等。 近场探头的灵敏度不是一个绝对的指标,关键是看探头和配合使用的频谱分析仪或者接收机能不能容易的测量到辐射泄漏信号。如果频谱仪的灵敏度很高,我们可以选择灵敏度相对较低一些的探头。反之就必须选择灵敏度高的探头,甚至考虑外接前置放大器提高整体系统的灵敏度。 分辨率也就是探头分辨干扰源位置的能力。而通常来说分辨率和灵敏度是一对矛盾体。以我们最常用的环状磁场探头为例,尺寸越大的环状探头,灵敏度往往越高,测试面积越大,从而分辨率就会越低。而比较推荐的办法是选用一组多个尺寸的探头,在大范围测试的时候用较大的探头,找到疑似区域,再逐渐减小探头尺寸,最终定位到干扰源。 频率响应是一个往往会被大家忽略的重要因素。所谓的频率响应就是探头测量同样幅度,不同频率的信号,所得到的幅值差异。我们在前文提到过,使用探头进行EMI 分析,是一 种相对,定性的测试。但是如果探头的频率响应较差或不够平坦,会使全频段的测试结果不直观,让我们忽略一些重要的辐射泄漏信号。 探头的形状以及多样性也是重要的因素。除了常规的电场、磁场探头,在进行EMI 分 析的时候,我们还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探头。工程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找到一个干扰源位置并进行屏蔽处理后,发现整机的辐射泄漏并没得到足够的改善。那么最常见的原

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

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4年06月

目次 1干扰问题现象 (3) 2干扰站点比例 (3) 3 干扰问题原因 (3) 3.1互调干扰分析 (3) 3.2互调干扰的影响因素 (6) 3.3功率容量影响分析 (7) 4建议整改措施 (9) 4.1整改目标 (9) 4.2整改方案 (9) 4.3其他工作要求 (9)

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目前,广东联通1800MHz FDD-LTE室分建设方案大多为合路至原室分系统,开通后出现了WCDMA室分底噪异常抬升的干扰问题,严重影响了现网3G用户。为解决此类问题,广东联通网络建设部特制定《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用于指导LTE室分工程建设。 1干扰问题现象 LTE室分合路至原系统激活之后,WCDMA室分RTWP有1-5dB的抬升;LTE模拟下行加载100%后,部分WCDMA室分RTWP有15-20dB的明显抬升。干扰现象如下图所示: 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示意图1(D/W/L合路) 2干扰站点比例 前期专项研究工作主要在广州开展,广州FDD规模为560站,其中合路站点共374站,占比66.8%。目前已开通LTE室分168个,其中方案为合路站点111个;存在干扰站点15个,占比13.5%。 广分LTE站点互调干 扰处理进度0512.xlsx 3 干扰问题原因 3.1互调干扰分析 无源互调是射频信号路径中两个或多个射频信号因各种无源器件 (例如天线、电缆或连接器) 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混频干扰信号。在大功率、多信道系统中,铁磁材料、异种金属焊接点、金属氧化物接点和松散的射频连接器都会产生信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