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我的作息时间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我的作息时间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我的作息时间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我的作息时间教案

教学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践能力,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时间,培养学生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校内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让学生看钟面时刻,说出是几时或几时几分。

2.让学生举例说明1分钟、1小时各有多长。

3.出示校内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按作息时间表说说内容。

4.说明作息时间应该包括校内和校外,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

1.让学生分小组,每人按教材前三节内容说说自己每天活动的时间安排,看看谁安排得好一些。

2.要求学生按照自己一天活动的一般规律,用第103页的表,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老师注意巡视辅导。

3.学生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在小组里与其他同学交流,比较。

4.选择安排得合理的几张作息时间表,看看安排得怎样,哪些比较好,哪些可以修改、调整。

三、活动总结

肯定作息时间安排得好的、合理的同学。要求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学习、活动、休息都有兴趣。

1 / 1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 认识时间(1)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 第7单元认识时间

第1课时认识时间(1) 【教学内容】:课本第90、9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1小时=60分 【教学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开始,先出示一幅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猜是第几节上课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利用钟表模型,认识钟表刻度 1、四人小组合作:观察钟表模型,并完成下表。 钟面上一共有()大格 1大格有()小格 一共有()小格 2、让学生观察推理: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2、3……各走了几小格,各是多少分。每一大格的刻度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各是多少

分。 3、同桌一起拨一拨,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走1大格,分针走了几小格,从而得出:1小时=60分。 三、加强观察、实践、探究几时几分。 1、让学生观察几个分钟正指向每大格的刻度时的钟面。通过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的方式说说钟面的时间,并归纳看钟的方法:先看时针,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可以用5分5分数的方法确定是几分。 2、让学生观察一般情况的几时几分,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看分针的方法:可以先确定接近分针的大格刻度是几分,再用1分1分顺数或倒数的方法读出是几分。 四、读读拨拨、初步实践应用 1、完成“做一做”。 2、同桌一起拨一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 3、小组一起拨一拨,交流所拨的时间,并说说所发生的事情。 四、活动延伸。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数学素材(如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工厂商店作息时间表等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举出更多的时间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 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32-10-6=25+20-10=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 信息啊?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53-24+38=67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 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 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 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 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这个算式 (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济南市中小学作息时间

一、城区小学作息时间 上午到校时间:8:10 上课时间:8:20 中午放学时间:11:3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30 夏季13:4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3:40 夏季13:5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6:30 夏季16:40 下午静校时间:春、秋、冬季17:00 夏季17:10 二、城区走读初中作息时间 上午到校时间:7:40 上课时间:8:00 中午放学时间:11:5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50 夏季14:0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4:00 夏季14:1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7:30 夏季17:40 下午静校时间:春、秋、冬季18:00 夏季18:10 三、城区走读高中作息时间 早晨到校时间:7:20 上午上课时间:7:30 中午放学时间:11:5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50 夏季14:0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4:00 夏季14:1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7:40 夏季17:50 四、农村走读小学作息时间 上午到校时间:8:10 上课时间:8:20 中午放学时间:11:3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30 夏季14:0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3:40 夏季14:1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6:30 夏季17:00 下午静校时间:春、秋、冬季17:00 夏季17:30 五、农村走读初中作息时间 上午到校时间:7:40 上课时间:8:00 中午放学时间:11:5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50 夏季14:2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4:00 夏季14:3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7:30 夏季18:00 下午静校时间:春、秋、冬季18:00 夏季18:30 七、寄宿制学校作息时间 起床时间:初中7:00 高中6:30 上午上课时间:初中8:00 高中7:30 下午放学时间:初中春、秋、冬季17:30 夏季18:00 高中春、秋、冬季17:40 夏季18:10 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21:00 高中21:30 熄灯时间:初中22:00 高中:22:20 八、有关规定: 1、春、秋、冬季时间:10月1日至4月30日;夏季作息时间:5月1日至9月30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一、城区小学作息时间 上午到校时间:8:10 上课时间:8:20 中午放学时间:11:3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30 夏季13:4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3:40 夏季13:5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6:30 夏季16:40 下午静校时间:春、秋、冬季17:00 夏季17:10 二、城区走读初中作息时间 上午到校时间:7:40 上课时间:8:00 中午放学时间:11:5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50 夏季14:0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4:00 夏季14:1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7:30 夏季17:40 下午静校时间:春、秋、冬季18:00 夏季18:10 三、城区走读高中作息时间 早晨到校时间:7:20 上午上课时间:7:30 中午放学时间:11:5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50 夏季14:0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4:00 夏季14:1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7:40 夏季17:50 四、农村走读小学作息时间 上午到校时间:8:10 上课时间:8:20 中午放学时间:11:3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30 夏季14:0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3:40 夏季14:1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6:30 夏季17:00 下午静校时间:春、秋、冬季17:00 夏季17:30 五、农村走读初中作息时间 上午到校时间:7:40 上课时间:8:00 中午放学时间:11:5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50 夏季14:2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4:00 夏季14:3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7:30 夏季18:00 下午静校时间:春、秋、冬季18:00 夏季18:30 六、农村走读高中作息时间 早晨到校时间:7:20 上午上课时间:7:30 中午放学时间:11:50 下午到校时间:春、秋、冬季13:50 夏季14:20 下午上课时间:春、秋、冬季14:00 夏季14:30 下午放学时间:春、秋、冬季17:40 夏季18:10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觖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解答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对口令。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先来做个对口令的游戏,比比谁的反应最快,看看谁表现的最出色! 师说口诀的前半句,生对出口诀的后半句。 师:真没想到大家表现的这么出色。既然大家表现的那么好,我们就一起来参加动物音乐会吧! 学生仔细倾听。 2、故事导入 师:森林力要举行动物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瞧,小鸟们也飞来了,工作人员长颈鹿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又这么多小动物来参加,发愁的是它不知道要为小鸟们准备几间房子?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长颈鹿与小鸟(板书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帮助长颈鹿叔叔解决难题吧!有信心吗?生:有师:好,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师:瞧,这就是长颈鹿叔叔为小鸟们设计的房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长颈鹿及房子的画面。) 师:同学们,长颈鹿叔叔要为小鸟分房子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看谁的眼睛最亮。 生:42只小鸟, 生:每间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依次出现画面) 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生:每间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42只小鸟, 师:好的,说的非常完整。谁还能向他这样说再完整的说一遍呢? 指名学生叙述。 师:同学门观察的非常仔细,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需要几间房子?)是啊,我们一起来看长颈鹿叔叔是怎样提的数学问题的。大家齐读数学问题? 生:需要几间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小学作息时间表 2017-2018

小学部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作息时间表 时段(Interval)时间(Time)节次(Period) 早上(周一至周四)Morning(Mon-Thurs) 7:00起床(Wake up)7:20 到餐厅07:20—07:55 早餐08:05—08:25 晨诵 上午(周一至周五)AM(Mon-Thurs)08:30—09:10第一节(1st Lesson)09:20—10:00第二节(2nd Lesson)10:00—10:30阳光体育 10:30—11:10第三节(3rd Lesson) 中午(周一至周五)Noon(Mon-Thurs)11:20—12:00午餐(Lunch Time)12:15—13:50午休(Lunch Break) 下午(周一至周四)PM(Mon-Thurs)14:05—14:20百日字功(Calligraphy)14:25—15:05第四节(4th Lesson)15:15—15:55第五节(5th Lesson)16:05—16:45第六节(6th Lesson)16:50—17:30第七节( 周课) 晚上(周一至周四)Evening(Mon-Thurs)17:30—18:30晚餐和内务 18:30—18:50 暮省 18:55—19:35晚修1(Evening Class 1)19:45—20:25晚修2(Evening Class 2) 周五下午12:30—13:10 第一节(1st Lesson)13:20—14:00 第二节(2nd Lesson)14:30 学生乘车离校 注明:1、一、三、五年级中午就餐时间;二、四、六年级中午就餐时间 (待调试). 2、班主任必须跟餐;级长不要求每日跟餐,但常规督查是需要的;主任需要 适时对学生一天的活动进行跟踪管理。 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魅力小学 2017年8月30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下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例1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 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

《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制作作息时间表,体会和建立一些较长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练习生活实际,培养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和建立较长的时间单位。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白纸、投影,钟表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 3×4=5×6=4×9=9+9= 5×8=24÷3=32÷4=9×2= 7×2=30÷5=12÷6=18÷9= 6×3=18÷2=40÷8=36÷4= 2、填空 60分=()时1时10分=()分 60秒=()分1分45秒=()秒 75分=()时()分90秒=()分()秒

2、情景 师:谁来说说你一天的时间都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第一节课等。(学生汇报)师:我们要进行有规律的生活,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说图意。 (2)问:我们几时上第一节课?第三节呢?大家怎样就清楚的知道了呢? 让学生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2、制作“作息时间表”。 (1)说一说。 大家上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的时间。 (2)出示“作息时间表”。 ①每名同学均独立填写,可以按本校真正的作息时间填写,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 ②小组内展示、交流,提相关问题。如:第一节棵用了多长时间? ③以一人填写的为例,共同探究。(投影出示) 根据投影,回答: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第二节什么时候下课? 上午同学们在什么时间上操?

你想提什么问题?谁来回答? 二、实践应用 请你估计一下在上学路上用去的时间,填在表中。 布置:下午上学时,记住自己发出的时间,到校后向老师询问的时间,然后把自己在路上用的时间填到小组的表格里。 三、练习设计 1、根据实际作息时间表,说一说。 (1)从8:00到11:00,经过了时。 (2)从10:00到10:30,经过了分。 (3)你在学校上午的时间是时分。 2、算一算,说一说。 内容见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2题。 3、投影出示教材第3题。 (1)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 (2)说一说你做这三件事时的时间。 (3)算一算你做这三件事时经过的时间。 (4)一节数学课()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经过()分钟,正好是1小时。 四、思维训练 1、上学时,你在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小组内说一说。 2、画时针、分针。 (1)拍球比赛开始了,共经过了1小时5分,请画出相应的表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东辽县小学春季(村小)作息时间表 (3月1日~4月30日) 教工上班:7:50 晨会:8:00—8:10 第一节:8:10—8:50 第二节:9:00—9:40 眼操:9:40—9:45 间操:9:55—10:10 第三节:10:10—10:50 第四节:11:00—11:40 午休:11:40—12:30 第五节:12:30—13:10 眼操:13:10—13:15 第六节:13:25—14:05 第七节:14:15—14:55 教工下班:16:00 东辽县小学春季(中心校)作息时间表 (3月1日~4月30日) 教工上班:7:30 晨会:7:40—7:50 第一节:7:50—8:30 第二节:8:40—9:20 眼操:9:20—9:25 间操:9:35—9:50 第三节:9:50—10:30 第四节:10:40—11:20 午休:11:20—12:50 第五节:12:50—13:30 眼操:13:30—13:35 第六节:13:45—14:25

教工下班:16:30 东辽县小学夏季作息时间表 (5月1日~10月20日) 教工上班:7:30 晨会:7:40—7:50 第一节:7:50—8:30 第二节:8:40—9:20 眼操:9:20—9:25 间操:9:35—9:50 第三节:9:50—10:30 第四节:10:40—11:20 午休:11:20—12:50 第五节:12:50—13:30 眼操:13:30—13:35 第六节:13:45—14:25 第七节:14:35—15:15 教工下班:17:00 东辽县小学(村小)冬季作息时间表(10月21日—2月28日) 教工上班:8:00 晨会:8:20—8:30 第一节:8:30—9:10 第二节:9:20—10:00 眼操:10:00—10:05 间操:10:15—10:30 第三节:10:30—11:10 第四节:11:20—12:00 午休:12:00—12:30

小学生作息时间表08807

王吴小学四二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作息时间表

寒暑假期作息时间表 2、每天练字3页,每天检查一次。 3、暑假期间写日记至少50篇。 4、养成自觉、勤奋、独立好习惯,主动帮做家务等。 5、每周户外活动1—2次。 6、该作息表从2013-4-12起开始执行。 7、该作息充分保证假期娱乐和适量学习,并对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独立能力有所帮助。 8、如遇外出旅游、走亲访友或生病(视病情),该作息临时失效。 9、凡一切与教学大纲无关的行为统称自由活动,鼓励外出并保证正常的运动量。 10、抄送其他常访小朋友,告知配合执行,意外来访小朋友临时告知。 11、学会一到两项本领。(学游泳、学骑车、学打球……)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作适当安排,注意安全第一。 12、每天在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13、一个星期整理一次房间。 14、每天看电视、玩电脑不超过两小时。 15、如果报名参加其他培训班,要对作息时间重新灵活安排。 16、做的好的画★,没做画X,一般画△。如果有特别原因也可写明。 17、这张表最好由家长填写,也可以培养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交给孩子填写,但要落实他登记的情况是否属实。 18、阅读课外书籍一栏可以写他看的书名。背诵一栏也可填背诵的题目。 19、自由安排的时间较长,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作出适当的具体安排。

20、请家长在培养孩子作息有规律的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能做遵守时间的榜样。 21、暑假时间比较长,能否坚持是最大的困难,相信只要把每一天都安排到位并督促孩子做到了,孩子的暑假生活一 定会是充实而又快乐的。 奖励和惩罚 一、暑假期间一天表现良好奖励8个五角星,一周如集齐40个五角星,周日可以多玩40分钟电脑;集齐20个五角星,周日可以多玩20分钟电脑.以此类推. 二、一周表现良好奖励5面红旗,如购买小玩具各扣2到3个红旗,红旗集到10个以上可以换购玩具. 三、暑假期间如不遵守作息时间/作业拖拉不认真\不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话各扣1个五角星,表现特别不好,当天不许玩电脑. 评分表 行为规范约定 第一类生活类 1.每日按时起床(节假日和生病期间除外),并在15分钟内完成穿衣、洗漱、叠被子等,可加1颗“★”,否则扣1颗“★”。2.每日起床后坚持体育锻炼15分钟以上,增加1颗“★”。体育锻炼内容可自行选择,如跑步、广播体操、器械等。 3.主动整理好上学的书包、文具、书本等,按时出门上学,加1颗“★”。 4.每餐后主动收拾自己的碗、筷等餐具,并清洗干净,增加1颗“★”。每日若有一餐未做到则不加(生病期间或家长不要求时除外)。 5.主动清洗自己的小衣物(如袜子、手套、红领巾、内衣裤等),每一次加1颗“★”。 6.主动帮助大人整理卫生(如扫地、拖地、倒垃圾、整理物品等),每周日由大人综合一周表现评定是否加1颗“★”。7.积极回应大人的呼叫和提问,每周日由大人综合一周表现评定是否加1颗“★”。 8.每日主动给妈妈打一次电话(妈妈回新疆上班期间),可每日加1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