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媒体云平台项目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宜兴市融合媒体系统建设项目介绍作者:朱华良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第16期我台作为区域内的主要新闻传媒机构,主要职责是做好区域内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心的职责也要应时而变,要不断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获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增值服务,更好的用户体验;因此,中心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融合媒体的战略部署,在满足传统业务的同时,大力促进媒体融合创新业务的发展,为推动传统纸媒、广电行业转型升级、向新一代融合媒体发展,推进文化产业服务模式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做出贡献。
根据中央和上级的文件要求及宜兴市广播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必须建设一个以内容产业为主体的智能化网络平台:宜兴市广播电视台高清及融合媒体系统建设项目。
宜兴市广播电视台高清及融合媒体系统建设项目主要目标:建设一个“一次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移动优先”的网络系统平台,为发展智慧型融媒体中心打好基础。
本项目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建成了一个1300平方米的一体化空间融合媒体生产系统,含制作中心、精编工作室、录音间、服务器中心机房、审片室、融媒体指挥中心会议室、能够容纳100个岗位同时协同工作。
项目包括融合媒体系统、高清电视制作、方正报业系统、英夫美迪广播系统、移动端APP、传统网站、荔枝云新闻融合生产系统全流程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杜鹃花开、媒资系统等的建设和重建,包括这些功能模块的内容互联,流程统一。
·实现新闻、专题、新媒体内容的的高清化制作。
·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门户、统一入口。
·提供采、编、播、存、发等环节的优化生产方式、有效资源调度和精细化流程管理。
·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内容传递通道,打破信息来源匮乏的现状,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实现高效、低成本全媒体节目制作。
·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为传统媒体提供更丰富的互动传播方式。
1.建设背景的重要论述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及河北省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以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为目标,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网络传播平台,从而构建集团全媒体传播体系。
套发布系统,随着新媒体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系统已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求。
为此,急需构建一套新的技术平台,整合采编资源、业务流程和数据资源,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支撑,打造高质量全媒体产品,平台、端、微、号”各媒体形态的全面统一,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互动的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生态圈。
2.建设思路略,需要主流媒体抢占意识形态的新阵地。
主流媒体的平台建设,经历了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三个阶段。
台建设速度加快,建设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国内主流媒体搭建了客户端、云平台、融媒体采编发系统等平台,把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舆论原则贯穿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发展始终,媒体融合走1563.1 技术架构(1)基础层即基础设施层。
由本地机房、阿里云及配套设施组成,负责为系统提供数据计算、网络传输、安全防护、数据存储、输入输出以及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基础平台服务功能。
(2)数据层即数据服务层。
为河北日报智慧媒体云生产提供各类数据服务,主要包括两类数据,内容数据与系统数据。
内容数据覆盖报社多媒体稿件资源(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成品资源、第三方系统资源(新华社稿)、互联网稿件资源、记者编辑上传的素材资源等;系统数据主要提供流程流转及用户操作所产生的索引数据、日志数据、用户数据、权限数据、业务数据等。
(3)支撑层即工具支撑层。
配备多种组件工具,链接数据层与业务层。
提供新闻采集工具进行互联网新闻大数据的采集;提供数据整合软件汇聚、清洗多维度异构数据,如在新闻文本事件信息提取中,创新利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与规则相结合的方式,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改进算法,配置文本事件提取模型,解决新闻文本事件中标题、日期、来源、正文等关键信息抽取问题;采用大数据管理软件实现分布式的、安全的海量大数据管理;采用文本挖掘软件实现多维度、多形态的稿件智能处理,构建可以被不同系统调用的智能分析工具集,如通过搭建多层次、跨领域知识库,并基于语义搭配知识库和D-S证据理论,研发语义搭配错误判定模型,提升语义智能检校水平。
《中国有线电视》2021(05)金於CHINA DIGITAL CABLE TV毀•综合管理%中图分类号:TP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022(2021)05-0547-02DOI&10.12071/ccaO.2021-05-029浅析舟山台融合媒体系统平台的构建与关键技术□林伊芳(舟山广播电视总台"浙江舟山316000)摘要:舟山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媒体系统平台的建设,意味着舟山广播电视总台进入一个新篇章,舟山广电正式迈入云平台时代,享受云平台带来的一体化服务。
同时也见证了舟山广播电视总台开启制、播、存高清化的历史时刻,为提升舟山台综合性发展水平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立足于舟山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媒体系统平台的建设实践,从融合媒体系统平台的关键技术、各业务平台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云平台;分布式存储;演播室直播Analysis on the Constrrction and Key Technology of ZhocshanStation Integratee Media System Platform□LIN Yifang(Zhoushan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Zhoushan316000,China) Abstrat:In tOe histo—of Zhoushan Radio and Television,tOe construction of intearated media system plOorm means that Zhoushan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has officially entered the era of cloud platform, enjoying tOe intearated services brought by cloud platform.At tOe same/me,F also witnessed the historical moment of Zhoushan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opening,producing,broadcasting and stoOng high-definition,it is a key step to pra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Zhoushan Station.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a of the plaOorm,this papea analyzes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business platforms of the intearated media system platOrm.Key woc I s:cloud platform;distributed storage;studio live broadcasting舟山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舟山台)融合媒体系统于2019年12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为舟山台安全播出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采、编、播、管、存一体化服务。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电视行业中,一些前卫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电视台的建设中。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也是近年来电视台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是指将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传媒技术相结合,实现电视、网络、手机、平板等多屏互动的新型媒体服务平台。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传媒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电视台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传播价值,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粘性,促进电视媒体与其他新媒体互动和融合。
一、技术设施建设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满足数据存储、计算和处理等需求。
该平台还需要配备高质量的网络设备,以保证平台的高速、安全、稳定运行。
另外,电视台需要与移动通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合作,增强平台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二、内容生产和整合融合媒体云平台要提供多种内容形式,包括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移动应用等。
电视台需要考虑如何把不同媒体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以满足用户对多平台的需求。
内容制作方面也需要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
三、用户服务和体验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要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包括个性化推荐、支付、社交、互动等。
同时,电视台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的使用行为和习惯进行分析和挖掘,以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服务。
四、开放和互联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要实现与其他新媒体的互动和融合,需要与其他平台开放接口,与其他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
该平台还需要支持统一认证、单点登录、数据交换等功能,以增强用户使用体验,便于用户从不同媒体平台中快速、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
总的来说,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可以在智慧城市、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视台可以充分利用融合媒体云平台的优势,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媒体服务,实现与其他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推动传媒业的数字化转型。
1 “荔枝云”平台建设背景与建设需求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立足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确立了“云·组团·多终端”的战略思路,系统谋划媒体融合发展,以创新的理念和做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2014年,江苏广电总台根据中央要求着力谋划媒体融合发展,进行内容生产、技术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布局,制定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和策略,着力谋划媒体融合的基础性云平台,形成了云平台建设的整体构想。
2015年,总台在牵头编制国家课题《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的过程中,敏锐的意识到媒体融合必须有功能齐备的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于是决定大力投入,将课题研究成果加以转化和运用,充分应用先进技术,规划建设面向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技术平台——“荔枝云”融合媒体平台。
2 “荔枝云”平台整体规划2.1 建设规划按照总台战略发展规划,以台内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更新、高清升级换代为契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为目标,项目组制定了“荔枝云”平台建设规划与实施步骤,积极推进“荔枝云”平台技术体系的建设,明确了平台建设规划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整合全台新闻资源,建立“多来源内容汇聚、多媒体制作生产、多渠道内容发布”的全新生产模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面融合和全新流程再造。
第二阶段:整合广播电视、新媒体原有技术系统,重点实施对传统栏节目、综艺节目综合制作的业务重构,建成广播电视制作、新媒体制作分发的所有业务全台统一的云平台。
第三阶段:不断优化和完善平台功能,建立多元化的基于云平台的对外服务体系,提供多种基于云平台的融合媒体业务的应用服务,充分发挥平台的整体效应。
2.2 平台建设原则“荔枝云”平台建设以媒体融合发展为目标,以各项业务运行规律为基础,制定符合新闻宣传和产业发展规律的技术体系和策略,既要解决现有问题又兼顾未来发展,又要提升传统业务又支撑新媒体业务,形成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技术体系。
项目组为“荔枝云”平台的建设制定了以下原则。
浅析融媒云平台安全风险及保障措施作者:杨寒冰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当前,融合媒体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发展中得到了重要应用,电视台网络和互联网连接日益密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融合媒体云平台安全性的重视,以满足融合媒体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
本文主要研究了融合媒体云平台安全风险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融媒云平台;安全风险;保障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了有效融合,电视台、有线运营商、新媒体公司融人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并得到了转型和升级。
传统媒体虽呈现出融合媒体的发展趋势,但传统媒体的基础设施还有待更新,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从根本上加大融合媒体平台建设力度。
云计算技术具有弹性化、虚拟化等特点,也为融合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融合媒体云平台的相关内容广电媒体由早期的非数字化、单机时代,逐渐进入局部网络时代,实现了制作网络、媒体网络、播出网络和生产业务的有效联系,使得全台互联互通、制播—体化等呈现出IT化的发展趋势。
在云计算时代,新一代融合媒体云平台实现了全台权威的有效融合,云计算在融合媒体的应用,实现了融合媒体的高效运营,适应了广播电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很多先进技术在融合媒体中的应用,令其面临着新的安全风险,尤其给云内部东西向的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
同时,融合媒体云平台中集成播控平台、内容采集配套、各类业务应用面临着新技术的挑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注重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安全性,深入分析融合媒体云平台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融合媒体云平台中的安全风险(一)数据集中的安全问题现阶段,融合媒体云平台的本质是数据被转移到用户范围外的机器上,如部分制播业务被迁移到公有云环境中,当公有云链路和主机出现故障时,制播业务系统会受到很大影响,当拒绝服务攻击时,其后果远远超过传统信息系统的应用环境。
并且,云服务商具有不可控和不可信等特点,这就使得云上的数据面临着丢失、被篡改和泄密等风险,在云平台系统故障的情况下,相关部门需要注重有效地恢复用户数据。
融合媒体云的智慧广电平台分析与研究作者:胡杰来源:《中文信息》2020年第07期摘要: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传播平台,是开展新闻宣传活动的重要阵地。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和深化,视听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提高,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开始和新型媒体平台进行有机融合,广播电视+视听新媒体已成为新闻舆论的新阵地。
为了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以及播出内容的质量,需要积极建设智慧广电平台监测监管体系。
本文针对融合媒体云的智慧广播电视平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建设智慧广电平台的有效措施,力求可以推进智慧广电平台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融合媒体云;智慧广电平台;建设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1融合媒体云是打造新型智慧广电平台的重要方法,可以促进主流媒体的创新型发展,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为了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广电建设有关要求,我国很多城市都开始大力建设融合媒体云,将融合媒体云建设作为智慧广电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
融合媒体云的综合性较强,同时也需要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撑,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各个地区都需要考虑当地广播电视的发展情况,结合多项内容和多项技术搭建智慧广电平台,促进广播电视的健康发展。
目前智慧广电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需要有关部门认识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有效贯彻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发展战略。
一、建设智慧广电监测监管平台1.建设智慧广电监测监管平台的重要性融合媒体云的智慧广播电视平台可以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越的视听服务,但是同时也让广播电视的可控性降低[1]。
为了保障智慧广电建设的安全性,必然要积极建设监测监管体系,在提高广播电视播放质量的基础上,为宣传内容安全性提供保障。
目前广播电视在制播覆盖体系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有线广播电视、无线广播电视以及卫星等多种方式呈现出协同化的发展趋势。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融媒体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合了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以某中学为例,分析融媒体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二、案例描述某中学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重点中学。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融媒体教育教学平台。
以下是该校融媒体教育教学案例的具体描述:1. 项目背景该校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学资源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3)学校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学管理效率低下。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决定开展融媒体教育教学项目,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项目实施(1)建设融媒体教育教学平台学校投入资金建设融媒体教育教学平台,该平台集成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功能。
(2)开展教师培训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融媒体教育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资源,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4)加强教学管理学校利用融媒体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 项目效果(1)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融媒体教育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调查,采用融媒体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30%。
(2)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掌握了融媒体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教师反映,融媒体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减轻教学负担。
(3)教学质量提高融媒体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
据统计,采用融媒体教学模式后,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了15%。
(4)学校管理效率提升学校利用融媒体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80Internet Application 互联网+应用一、网络平台和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网络平台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网络服务支持系统。
新媒体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设备,向客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平台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走向融合是必然结果。
以短视频为主打产品的抖音、快手、微视等网络平台,能够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内容,曾经的“跨界融合”已经成为现实。
从细节角度分析,网络平台和新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如下所示:(一)满足客户的高层次需求如今人们已经步入了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信息处理、传播技术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阔,信息获取方式也更加快捷。
但这也使得网络平台、新媒体独立发展的格局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难以满足广大民众的高标准需求。
例如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的受众群体不一样,传播渠道也有所不同,长此以往必然会制约两者的发展,只有积极推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形成资源互补、渠道共享的信息传播机制,才能使网络平台和新媒体覆盖更多人群。
除此之外,当下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明显的分流趋势,人们普遍对互动性强、丰富有趣的媒体内容感兴趣,因此只有创新开发出多元化、多渠道的媒体终端,更好地挖掘高质量、高标准的媒体内容,才能更好地满足大众的需求。
(二)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在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影响下,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网络媒体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加上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网络平台、新媒体实现了点对点、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形式,信息的交互性和共享性越来越网络平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高,只有推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通两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才能实现媒体信息的无障碍传播,进一步提升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
如今不管是网络平台,还是新兴媒体,都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阶段,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网络平台和新媒体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掌握主动权,吸取其他媒体形式的优势和特长,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力凸显更大的优势,因此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时代需求,也是必然趋势。
融合媒体云平台项目分析
作者:王柯陈臻
来源:《科技信息·上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为了研究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与运用。
本文基于四川传媒学院融合媒体云平台项目实例展开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融合;媒体;云平台;项目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以融合媒体为代表的相关平台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本文基于四川传媒学院融合媒体云平台项目实例展开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2融合媒体云平台描述
在媒体快速融合的背景下,传统视听媒体正从“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点对面单向传播”的运作模式向“融合媒体汇聚、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IP化和云化的新型制播方式转变,从打造媒体私有云向媒体公有云方向发展要求发展,基于混合云架构的融合媒体生产发布平台建设方兴未艾。
同时,通过IDC和BBS等多家国际化专业调查机构的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云服务将进入普及阶段,全球1500家媒体机构的调研报告表示,基于云计算技术,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视频云服务”市场已经成熟。
3传媒实践教学的困境
融合媒体的大发展,对传统模式下的高校教育机构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同样也对当前的传媒教育机构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1、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系统按传统媒体生产流程构建,没有形成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而且实践教学内容与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同步;以理论教学和单机操作为主,缺乏全业务流程的实践。
2、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学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配行业的实际需求,导致毕业生实际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就业竞争力下降。
泛媒体快速发展,传媒人才社会需求和就业面越来越大,但传媒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屡亮红灯。
新兴融合媒体发展的广度和高度,都远远超出传统媒体所能想象的范畴。
由此为传媒教育机构的后续发展,拓展出了极大的空间。
在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
1、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媒体行业需要相较传统时代数量更多、能力更为全面、专业技能更高、涉及行业更为广泛的复合型人才,迫切需要传媒教育机构扩大其人员培养数量和范围。
2、从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来看:融合媒体的大发展中,新型业务模式和技术体系的不断诞生,媒体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都对传媒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推动了传媒教育机构新型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为传媒教育机构进入更多新行业领域,获得更多科研成果,创造了大量的机会。
3、从校企合作与业务运营来看:融合媒体对业务和技术体系的重构,推动传媒教育机构积极提升其业务系统技术水平,实现与行业标杆主流企业所用系统的能力一致。
由此,教育机构和企业无论在技术平台,还是业务流程上,都更易实现互联互通,既能快速模拟企业实际流程,也能方便的接入企业实际业务工作流程,直接参与实际业务工作。
同时,教育机构能够基于新型业务平台,自主运营业务服务,扩展自身的业务空间。
4融合媒体云平台项目的实现
融合媒体云平台项目的实现应基于上述对四川传媒学院融合媒体云平台项目的总体理解和需求,并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方针,对该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了合理规划。
首先融合媒体云平台项目应具备面向全校的统一基础架构服务。
即针对融合媒体业务对各类资源的要求,基于媒体云基础架构,建设满足全校各个专业院系开展媒体业务教学、科研、实践活动所需的“通用+媒体”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分配的服务平台。
并通过开放式架构,实现基础架构服务规模的弹性扩充,为后续业务的开展提供长期服务。
其次必须建成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融合媒体教学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媒体行业已有的先进技术,建设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符合的各类业务系统,支撑学校师生开展融合媒体业务所涵盖的内容汇聚,多格式生产,多渠道发布,多模式运营等各个方面的教学与实践。
并能通过对企业流程的完全仿真,进行相关业务的实践运营。
并实现与企业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在校内即可参与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
同时,该平台能够持续更新,保持与业界主流系统的能力相一致。
最后3. 建成并运营校园融合媒体业务系统。
实现校内新媒体、电视台、IPTV等多种媒体业务的融合,实现多来源、多格式的内容,在网络、微信、App等多种终端平台的互动发布。
在承担学校对外宣传展示,师生内容分享发布等功能的同时,也可作为学生运营实践中产生的优秀节目和创意的对外展现平台。
融合媒体的大发展还需遵循如下原则:1、安全与高效。
从系统、设备、软件、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对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确保业务“万无一失”;遵循行业安全规范,架构的设计、规划和实施应考虑对内、对外连接的安全性,形成并完善采、编、发、供、管、馈等各环节的公共模块、公共组件,尤其形成视频处理的模块和组件。
2、可靠及可用性。
系统的可靠性包括整体可靠性、数据可靠性和单一设备可靠性三个方面。
系统的可用性应通过冗余、高可用集群、应用与底层设备松耦合等特性来体现,从硬件设备冗余、链路冗余、应用容错等方面
需要充分保证整体系统的可用性。
网络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围绕融合媒体云平台的总体目标和功能需求,解决好内容采编、内容管理、资源整合、内容发布等关键问题。
整个系统需要具有流程合理、功能完善、操作简单、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提供良好的灵活性和共享能力,并且未来可以根据教学、生产业务的发展能够进行快速、便捷的调整。
3、开放与可扩展性。
系统设计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师生接口,视音频文件编码格式、编目标引、元数据接口等都需要基于相关的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以及与外界信息和电视专家系统的沟通。
此外,在素材采集和节目发布形式上也应当具有开放性,保证各大厂商设备、系统的良好集成性能,确保与社内其它网络的衔接。
系统采用先进的IT架构理念,构建应用、流程和数据基于整合的一体化技术平台,整体信息化架构具备充分的灵活性,能适应未来快速的业务发展。
系统应具有具备极强的可扩展性,采用松散耦合、弹性的系统技术架构,在保证初期业务的前提下,预留充分的扩展空间,保证将来各种新业务的开展。
4、经济与成熟。
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经济性要求,避免重复投资,能够共享的功能、服务尽量共享,后期开发应能充分利用以往投资,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努力提高整体系统的一致性,提供系统集成和整合度。
系统建设需要采用经过大规模商用实践检验的架构方案和软硬件产品选型,保障方案的成熟性以及设备的稳定性。
5结语
综述所述,随着融合媒体的不断持续深化改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广电行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运作模式,科学运用云计算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内容和资源优势,交融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生存与发展的转型,从而掌控舆论引导主动权提升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多媒体的全面融合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宝利,朱月. 全媒体融合云平台设计[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42(2):68-70.
[2]何霁. 基于多种云服务的融合媒体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 现代电视技术,2015(7):40-42.
[3]朱小阳,朱冰清.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移动媒体出版平台研究——以“云端读报”为例[J]. 编辑学刊,2014(3):47-52.
[4]孔彬. 基于融合媒体云的智慧广电平台初步设想[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43(6):133-136.
[5]董全武. 融合媒体云平台PaaS层要素分析[J]. 广播电视信息,2015(10):30-33.
[6]田春. 晋中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项目规划[J]. 西部广播电视,2017(9):24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