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景道类型研究含美国蓝岭风景道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3
旅游公路案例:美国66号公路1. 背景美国66号公路,又称为“66号公路”、“美国历史大道”或“廿世纪公路”,是美国一条著名的旅游公路,总长约2,448英里(约3,940公里)。
它于1926年11月11日正式开通,连接着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和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市,穿越了美国的八个州,成为20世纪最具象征意义的公路之一。
66号公路在20世纪中叶成为美国人民迁徙的象征,也是美国汽车文化和公路旅游文化的重要代表。
然而,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的兴起,66号公路于1985年正式废弃。
尽管如此,66号公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仍然被人们所重视,许多人对其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并将其重新打造成一条旅游景点和纪念品。
2. 过程2.1 保护与修复由于66号公路的特殊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许多组织和个人致力于保护和修复这条公路。
其中最为重要的组织是“美国66号公路联盟”(The Route 66 Alliance),成立于1997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66号公路的历史和文化。
该组织与政府、社区和企业合作,进行路面修复、标识安装、历史遗迹保护等工作。
2.2 旅游开发与推广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沿线各州和城市纷纷开发和推广66号公路旅游。
他们修复了沿途的历史建筑、设立了旅游信息中心、开设了主题博物馆等。
同时,还推出了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66号公路导览图、纪念品等,吸引游客进行自驾游和观光旅行。
2.3 文化传承与教育为了传承和弘扬66号公路的文化,许多地方组织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教育项目。
例如,举办66号公路音乐节、艺术展览、历史讲座等,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参与。
此外,还有专门的学校课程和研究项目,以研究和教授66号公路的历史、文化和影响。
3. 结果3.1 经济效益通过保护和修复66号公路,并推动旅游开发和推广,沿线各州和城市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游客选择沿着66号公路旅行,为当地的酒店、餐饮、旅游纪念品等行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风景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自然风光的需求不断增加,风景道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项目。
风景道是指沿着自然风景区域的山水间形成的一条景观带,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在中国,风景道的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了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重点项目,成为了改善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对风景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以推动风景道项目的有效开展。
二、风景道的定义和类型风景道即景观道路,其外观需要符合游客的审美标准,因此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同时要满足道路的实用性。
同时,风景道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山间风景道、水岸风景道、历史文化风景道等等,不同类型的风景道对于当地的地形地貌和人文景观要求也不同。
三、风景道的可行性分析1. 区域经济和旅游条件风景道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当地的区域经济条件和旅游资源。
地处经济落后地区的风景道,需要在规划和建设之初就考虑到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在风景道建设的同时侧重解决当地经济和就业问题。
同时,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道的建设要有利于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和就业机会。
2. 自然环境保护风景道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保护问题。
保护风景区的自然风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地方生态环境是风景道规划和建设的前提条件。
3. 技术和资金投入风景道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风景道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同时技术和人才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有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风景道才能够更好地建设和维护。
四、风景道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1.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风景道建设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到项目从建设到使用的全过程中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 以环保为前提风景道项目的实施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严格控制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3. 保护原生态环境风景道建设需要充分保护原生态环境,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方生态平衡。
美国风景道营销工具包述评与认识风景道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自然、游憩、文化、历史和考古等价值的景观道路,它实现了道路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转变。
风景道是欧美国家近20年兴起的对道路生态、资源和品质保护和建设的体系,是其百余年来注重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延续和发展,反映了工程技术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景观游憩的有机结合,也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发展。
依据1991年NSBP的规定和标准,美国分别于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9年分6批共计评选出了37条泛美风景道和170条国家风景道,建立了遍布50个州的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1-2]。
为了将NSB向国内外游客进行统一和整体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风景道品牌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社区认同感,带动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从国家到州及地方层面都在积极寻求各种营销手段和方法对NSB进行促销和推介。
为此,国家风景道计划营销委员会编制并出台了风景道营销工具包。
风景道营销工具包是基于国家风景道体系营销工作的迫切需要,为风景道营销而定制编著的一整套动态和实用的营销技术工具包,目的在于为风景道营销提供技术援助,以规范和指导全国各州和地方的风景道营销工作,提高营销实效。
营销工具包在规范、指导和推动NSB营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经验与启示,对于我国风景道营销、旅游营销以及其他各类营销都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营销工具包起源、功能与作用起源与发展营销工具包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NSB发展,各州及其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寻求各种手段营销自己的风景道,以便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前往,通过旅游者购买和消费风景道产品来体现风景道的价值。
应对各州及其地方政府需求,国家风景道计划营销委员会于1999年年末推出了风景道营销工具包[3]。
作为一套实用的营销技术指导工具,营销工具包获得了各州及各地方政府广泛好评和应用,在风景道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案例研究日期:2010-04-21 作者:来源:中国环境报复制链接“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并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深入推广及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实践模式。
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欧美国家聪明的并不认为只是单一的圈地保存,而是想办法怎样让人类走进大自然中,让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为当地或国家创造经济收入。
在经历了上百年的研究和摸索中,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摸索出一套有效可行管理办法,让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旅游经济的创收。
无论是旅游项目、管理措施、还是资金运作上,都无不把环境保护和研究作为核心。
其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更是对生态旅游的基本内涵——“生态环境的维护”这一基本点严格遵守,并作为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
本文将从保护措施、旅游项目、资金运用等方面阐述和分析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如何开展生态旅游。
为国内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可行的案例依据。
一、黄石公园简述其实,一万多年前,黄石公园(地图)原是印地安人的狩猎区,1807年,随着路易斯与克拉克探险队的远征及第一位进入黄石公园的白人约翰·寇特的探勘,黄石公园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直到1872年,美国总统格兰特签署了“黄石公园法案”,黄石国家公园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如今,黄石公园地处美国西部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三个州交界处的熔岩高原上,总面积8,987平方公里。
公园自然景观有以石灰石台阶为主的热台阶、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间歇喷泉与温泉等。
黄石公园内栖息着60种哺乳动物,12种鱼,6种爬行动物,4种两栖类动物,以及100多种蝴蝶和300多种鸟。
其中不乏世界珍惜动物北美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等。
由于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长达100多年的旅游历史中众多特许经营商加盟打园内,每年约有300万游客到公园旅游,有1/3的美国人一生中至少黄石公园一次,如今黄石公园已经成为旅游者的天堂。
旅游风景道设计原则与方法摘要:当今时代,我国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着“旅游+”、“交通+”、“文化+”的发展热潮,促进道路建设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旅游度假、产业扶贫等深度融合成为时代发展趋势。
风景道应运而生,成为深受自驾游客喜爱的旅游场所,成为整合区域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
风景道是“旅游+交通+文化”相结合的新型景观道路,具备交通、历史、文化、文物、景观、游憩、娱乐等多重价值,强调其交通功能和外部空间环境、旅游资源的互动,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产物。
关键词:旅游风景道;设计原则;方法引言风景道(ScemcByway)是具有“交通+游憩”双重功能的线性景观通道,起源于美国,是美国学者TheodoreE.Strauss于1933年在修建蓝岭风景道时提出,其本质是满足人们在驾驶过程中的休闲游憩需求。
我国风景道的建设实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是顺应自驾游市场的快速兴起而产生的,具有典型的自下而上的发展特征,可以概括为地方的建设实践和国家政策引导两个层面。
1旅游风景道设计原则1.1美观独特原则旅游风景道设计时需考虑游人在游览过程中享受自然美、体会设计美的需求。
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修饰和保留沿线及视域范围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时需注重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价值高的文化遗产。
旅游风景道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地域特点,形成有别于其他道路的主题和定位。
根据地理和文化特征,设计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道路,才能具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使游览者感受旅途中有张有弛、赋予节奏、高潮迭起的沿路景观。
1.2安全优先原则旅游风景道在满足司乘人员游览欣赏之时应以保证交通安全为前提,在提供符合交通安全条件的基础上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相较于普通公路,旅游风景道对安全的要求应更高、更突出。
尤其是通行旅游大客车或中巴车的风景道,以及处于山区或沿河谷等地貌复杂地区的旅游风景道。
此外,在景观优美的路段设置停车区或观景台的风景道,也需要格外关注道路安全停车问题。
美国黄⽯国家公园⽣态旅游案例研究美国黄⽯国家公园⽣态旅游案例研究( 关键词:环境保护⽣态旅游黄⽯国家公园 )今年,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态旅游年”,主题⼝号为“⾛进绿⾊旅游、感受⽣态⽂明”。
怎样实施完善⽣态旅游,这对于引⼊⽣态旅游时间较短,还未形成⼀个较为完善的实践模式的中国来说,⽆疑是⼀个艰难的课程。
本⽂通过分析著名的美国黄⽯国家公园案例,为国内发展⽣态旅游提供可⾏的案例依据。
)“⽣态旅游” 作为⼀个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并在美国、澳⼤利亚、加拿⼤等西⽅发达国家得到了深⼊推⼴及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态旅游实践模式。
⽣态旅游被引⼊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9年第⼀次设⽴了“⽣态环境旅游年”。
如今相隔⼗年,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再⼀次的确定为“中国⽣态旅游年”,主题⼝号为“⾛进绿⾊旅游、感受⽣态⽂明”。
如果说,1999年的⽣态旅游主题年,只是作为⼀个尝试,响应世界旅游潮流。
那么,2009年国家旅游局设⽴的旅游年为“⽣态旅游年”就是对“⽣态旅游”这⼀个概念的强化和实践。
但是,怎样实施完善⽣态旅游,这对于引⼊⽣态旅游时间较短,还未形成⼀个较为完善的实践模式的中国来说,⽆疑是⼀个艰难的课程。
但是相对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完善的⽣态旅游模式、完美的⽣态旅游管理案例⽆疑是最好的参考对象。
特别是美国的黄⽯公园,被世界公认为最完美的⽣态旅游管理成功案例之⼀。
它的管理模式和旅游项⽬真的适合中国本⼟化⽣态旅游?本⽂将根据有关⽂献对⽣态旅游的概念和标准进⾏梳理后,然后分析著名的美国黄⽯国家公园案例,为国内发展⽣态旅游提供可⾏的案例依据。
⼀、在分析⽣态旅游案例前,要清楚⽣态旅游的含义(⼀)什么是⽣态旅游?严格说来,国内外学者对“⽣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今还没有统⼀的定论,专家学者和旅游管理者对此有着不同的描述,甚⾄可谓众说纷纭。
究其原因,既有⼈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上的不断深化问题,也有研究者或开发和经营管理者⼈为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
62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6 Bluewav)、佛罗里达州的天堂海岸“蓝道”(Paradise Coast Blueway)、哈佩斯“蓝道”(Harpeth River Blueway)以 及富兰克林县的弗吉尼亚“蓝道”等。这些地方性“蓝道”主要开展水上运动与生态教育,包括滑水、皮划艇、帆 船、帆板、垂钓、游泳、远足、自然摄影、野餐、观鸟和露营 。 2.3 国家“蓝道”——宏观区域适应性保护 2012年5月24日美国内政部正式提出“建立国家‘蓝道’系统”法令,专设国家‘蓝道’委员会,负责国家 ‘蓝道’的标准评定”。国家“蓝道”是指国家、区域层面重要的河流及流域,对依赖他们的社区具有极高的休 闲、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价值【8J。作为现有国家休闲步道计划(NRT)和国家游径系统的补充,国家“蓝道” 专注于水性小径,强调土地和水资源保护的过程,并满足以下条件:(1)“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尤其是市长、 县议会、地方企业等;(2)有正在进行修复或保护的项目;(3)与联邦保护地区如森林、公园、动物避难所等连 接;(4)创造或保留就业机会;(5)与当地农民或牧民合作;(6)深入广大社区,鼓励青少年活动[9]。 目前已获认定国家“蓝道”有康涅狄格河流域(Connecticut River)和怀特河流域(White River)。考虑到流 域内的所有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影响效应.国家“蓝道”将得到全面的适应性保护,主要发展家庭休闲、旅游 度假、生态教育、野生资源保护等功能。
3美国“蓝道”规划的特点 通过对当代美国“蓝道”规划实践的认识,挖掘西蒙兹“蓝道”理念之于美国“蓝道”规划的影响.从规划目 标、规划定位、规划措施、管理机构与规划保障多个角度分析美国“蓝道”规划实践的特点。 3.1规划目标历史演变 “蓝道”规划目标的演变反映出美国几十年对滨水区的不断追求。二十世纪中期西蒙兹提出的“蓝道”规 划目标是清洁水环境,推动商业、工业投资,重新定位和振兴整个社区。到二十世纪70年代起,“蓝道”规划得 到了环境保护法与公益组织的支持,森林资源、野生动物和鱼类资源也纳入保护范围,更加注重生态多样性。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水修复联盟(Coalition to Restore Urban Waters),通过一些联邦机构和国家环境组织的 支持,开始集中修复城市落后社区中的河流、小溪和湿地『lol。21世纪,在美国大户外运动倡导下.以“蓝道”开 展的水上定向运动在北美开始成为一个新的潮流,如诗如画地舒展宽阔的“蓝道”为各种技能水平的皮划艇 运动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户外探险场所。2010年东河“蓝道”计划集合了提高公共可达性、美化滨水环境、缓 解极端气候威胁、恢复生态多样性等多重规划目标。人在水边活动需求的转变导致水网在城市发展中的职能 转变,不变的是规划对“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探索精神。 3.2不同层级规划定位 美国“蓝道”系统是奥巴马总统“美国伟大户外”计划中“美国户外大河”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建立21世纪 社区支持型河流保护与户外休闲运动。宏观层面的“蓝道”计划是指导社区利益相关者与各种专业组织机构 的合作进行流域管理的行动框架,保障河流及其流域弹性与可持续性。合作伙伴包括联邦机构、国家、地方和 部落政府、非营利组织、私人土地拥有者和企业。微观层面的“蓝道”计划是一个基于社区的滨水倡议,旨在为 具体地区建立一个规划和城市设计框架,包括概念设计和准则、优先项目以及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 用于指导后期投资。 3-3规划措施同类比较 美国的“蓝道”计划由多个城市的中央滨水区实践推广而来,落实到每个城市的每段滨水区都存在各自 的问题,“蓝道”计划针对具体现状提出改进措施。以东河“蓝道”计划为例,为了恢复滨水区生态。计划建立了 与海塘系统相结合的盐沼,帮助分散暴风雨与浪潮的冲击力;减少硬质防水板的数量,创造一个多样生物栖 息地。在罗斯福快速路高架路段之下的滨河大道防水壁外建立淡水湿地,收集和净化高架落水,并配合标识 令其具有教育意义(见图4)。为了应对风暴洪涝,将地块内的“绿道”系统抬高,为生态设施(生物沟)提供空 间,帮助收集雨水,防止下水管道溢流入东河(见图5)。大量绿色基础设施和屋顶绿化构成了抵御洪水的二 级保护系统(见图6、图7)。 第1期 林琳,等:浅析美国”蓝道”规划建设 65 补充。 3.5.2生态技术在东河“蓝道”计划中大量使用的绿色基础设施也是保障“蓝道”计划实施并推广的重要因 素。生物沟(bioswales)(也叫做生物过滤系统、生物截留系统、生物滤器或生物过滤洼地)是由开挖沟渠、回填 介质和植物组成的暴雨径流处理系统,简单高效、成本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区暴雨径流管理的源头控
绿道,美国城市建设的一道风景线绿道理念起源于美国,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人就开始尝试用公园道或其他线形方式来连接城市公园,或者将公园延伸到附近的社区中,从而增加附近平民进入公园的机会。
绿道一词首次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上是1987年美国总统委员会的报告,并开始频繁出现。
该报告提出:“一个充满生机的绿道网络使居民方便地进入他们住宅附近的开放空间,使整个美国在景观上能将乡村和城市鸿渐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延伸穿过城市和乡村。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将绿道事业当作重大的经济产业进行建设,制定了许多政府措施及项目法规,从而推动了绿道建设的蓬勃发展。
“网络化”带来综合效益绿道能否连接成网,直接影响着绿道的使用效率及其综合效益。
美国十分重视绿道的网络化建设,如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绿道规划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从宏观的区域层次、组织实施的地方层次及具体场所层次进行规划,并且在三个层次上做到相互衔接和控制。
新英格兰地区在20世纪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将这三个层次的绿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从而达到互为联系的三个目标,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的游憩活动机会,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通过适当的旅游活动促进经济的增长。
网络化的绿道建设有三方面特点:一是覆盖面广。
新英格兰地区绿道总长超过6万公里,地均绿道长度约0.35公里/平方公里,绿道缓冲区面积达到3万平方公里,加上在建的绿道,预计将占整个地区总面积的28%。
二是可达性高。
美国规定所有居民都能15分钟内从家或工作场所到达最近绿道,而俄亥俄州绿道规划标准更高,将其缩短为10分钟。
三是连通性好。
美国东海岸绿道从加拿大边境一直延伸至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联通了美国与加拿大两个国家、15个州、1个特区、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联通了沿线的农村、城镇及重要的景观节点,更重要的是,它将居民和他们周边的绿色开敞空间联通起来,让人们可以方便地享受大自然的恬美与高质量的户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