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三峡船闸试通航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1
考试面试的10个景点: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黄鹤楼,大别山,东湖,红楼,夜游长江,归元寺,省博物馆。
面试时抽取其中一个解说就可以了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编辑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
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重庆巫山县境内,有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
长江沿线重庆境内,有“水下碑林”白鹤梁,“东方神曲之乡”丰都鬼城,建筑风格奇特的石宝寨、“巴蜀胜境”张飞庙、蜀汉皇帝刘备的托孤堂、龙骨坡巫山文化遗址等景观。
[2]中文名称长江三峡地理位置重庆、湖北宜昌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开放时间全天景点级别无评级门票价格免费著名景点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全长193千米建议游玩时长2-3天适宜游玩季节春秋季节最佳建造历史编辑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3]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着手开展长江的综合治理。
1955年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计划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长江葛洲坝工程批准兴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
[3]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完成。
1998年,三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的建设。
2000年,三峡工程机组安装奏序曲。
[3]2002年10月1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会议在坝区召开,导流明渠截流前验收工作正式启动。
86CHINA TOP BRANDSRegions区域1994年12月14日,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大江截流、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首批机组发电、实现175米蓄水……20年过去,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多方面源源不断发挥综合效益。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巍峨大坝“吞吐”江河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张粉红色“生死牌”引人关注——这是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16名守堤党员“誓与大堤共存亡”的坚定承诺。
那一年,长江干堤险象环生,洪水造成3004名群众死亡,受灾人口2.23亿,数千万亩农田减产绝收……2012年,长江流域再遇洪水。
尽管每秒7.12A Reservoir in High Gorges Amazes the World高峡出平湖 当惊世界殊——记三峡工程开工20周年本刊记者/林晖 何宗渝 李思远万立方米的洪峰流量超过了1998年,但三峡水库充分发挥拦蓄功能,将下泄流量削减40%左右,大大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百万军民上堤抢险的历史不复重现。
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首要目的。
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可拦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蓄洪量。
由此,长江最险处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可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出现千年一遇的洪水,配合其他分蓄洪工程,也可避免下游江汉平原发生毁灭性灾害。
三峡工程,成为长江防洪“王牌”。
电力“点亮”半个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1994年12月14日,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大江截流、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首批机组发电、实现175米蓄水……20年过去,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多方面源源不断发挥综合效益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时。
以其为中心,供电遍及八省二市,惠及人口近6.7亿,约占全国人口的50%。
三峡大坝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
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会形成长达600公里的巨型水库,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
三峡大坝采取分期蓄水。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提高到10-75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外,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而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届时将有少数石刻将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目前正计划修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
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
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十大杰出青年个人事迹材料5篇【篇一】XX同志1970年2月出生,36岁,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一体化工程本科毕业,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工程硕士在读,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三峡船闸管理处运行维护值值班主管。
该同志自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船闸设备技术和运行管理,先后在葛洲坝船闸、三峡临时船闸、三峡永久船闸工作,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他始终坚持扎根基层一线,无怨无悔,而且一干就是16年,把青春献给了船闸的安全运行,为三峡通航奉献了自己人生最宝贵的年华。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基层班组管理人员,XX同志党性强,工作上以身作则。
技术业务上不断钻研、精益求精,通过先后全过程参与三峡临时船闸、永久船闸安装调试,并参与工程建设监理,成为船闸机电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
班组管理上锐意创新,坚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凝聚职工向心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促进班组各项管理,成为一名技术精、会管理的复合性人才。
近年来,XX同志先后荣获2000年度长航青年岗位能手;2003年三峡船闸试通航先进个人;2003、2004年度三峡通航局双文明先进工作者;2005年度三峡通航局优秀干部;2004-2005年度长航系统经济创新能手标兵等称号。
其所在运行维护值连续三年获得“三峡局双文明先进班组”;2005年度“三峡工程建设先进班组”;2005年度交通部“安康杯”安全劳动竞赛先进班组;2006年度长航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班组等荣誉和称号。
在三峡这方热土,该同志很好地树立起了三峡通航人的形象,展现出了长江航运人的风采!一、锐意进取不懈追求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的他,放着舒适的办公室不坐,主动要求到基层一线班组工作。
在班组管理中他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专长,以技术管理促进班组管理,不断探索和总结新体制下新型班组的管理方法。
在创建学习型班组方面,他建立全员基础理论技能学习和维修骨干针对性重点学习两级学习构架,制定实施月度“123456”学习制度,即每月进行1次岗位技能思考问卷答题,演练2个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讲解3个常见运行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提出4个安全运行合理化建议,进行5次现场突击考问,累计6个小时的自学时间。
半年:三峡船闸试通航 摘要:三峡船闸半年试通航有关数据表明,船闸设备设施技术状况良好,船闸运用总体表现为较高水平,船舶待闸积压是试通航阶段和当前航运市场条件下,难以避免出现的现象,需要采用综合措施逐步解决。 关键词: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待闸积压;航运市场;疏通机制
长江三峡工程两线连续五级船闸(以下简称:峡船闸), 2003年6月18日正式对社会船舶开放,进人为期一年的试运行阶段,截止12月3l口,共安全运行197天。船闸通航各项指标稳步提高,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同时一些新问题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正确认识和客观分析半年试通航状况,对进一步发挥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综合解决各类存在问题,促进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1 工程航运效益稳步提高 1.1 通航指标稳步上升,通过能力上到一个新水平 表l、表2分别为三峡船闸2003年6月至12月主要运行指标和通过量统计。分析这两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船闸通航率超过了设计通航保证率。三峡船闸设计年通航天为335天,因此年通航保证率为335/365=91.78%;而半年试运行期里,北线船闸因各类原因停航99h,南线船闸停航425h(主要原因是12月排干检查13天),尽管如此,两线船闸月度实际通航率均值仍然达到了94.70%,是年度通航保证率的103.2%。 ―――日均闸次数稳步提高。日均闸次数由通航初期的11.32稳步提高至11月份的25.5闸次。单闸次个程历时由开始平均4.2h逐步下降至3.251。 ―――闸室利用率保持于适度的高水平。综观半年试运行,闸室利用率不仅稳步提高,而且保持了适度高水平(利用率太大则口闸次数将降低,太小则船舶艘次数和通过量将减少)。即处于70%与80%之间。 ―――货运通过量大幅度上升。半年中,三峡船闸通过的实际货运量达1376.9万t,是葛洲坝三座船闸同期的1.59倍,船舶总吨位达到3032.1万t。这些指标创造了自1981年 6月葛洲坝船闸通航以来,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通航历史上的最好纪录。 ―――船闸通航达到―个新水平。半年试通航实绩表明,三峡船闸实际通航率、日均通过量、闸室利用率等主要运行指标保持了较高水平,超过了葛洲坝船闸,上了一个新水平。 1.2 船闸运行安全正常,设备设施技术性能满足运行要求 三期围堰发电期,两线船闸采用四级补水运行方式,每线单向运行,特殊情况下换向运行。 精心操作合理排挡,确保船闸安全运行。集中或现地操作准确及时,无一例误操作发生;每一运行程序事先告知闸室内船舶,纠正船舶违章现象;创造了提前通知进闸、快速指挥移泊等排挡方式。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建立了以点检、例检、定检为主体的三检制度;每月安排计划性停航保养4h,集中处理运行中发现的重要碍航故障;每月编制下达设备维护修理计划,定期进行水工设施的检查。对直接影响正常运行和闸室停泊条件的问题,及时组织排干闸室突击检修。 根据国家验收委员会要求,12月利用13天时间对南线船闸进行了排干检查和修理。 设备月度运行故障次数由7月份的706次下降至12月份的109次,船闸水工建筑、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总体技术状况良好,未出现重大碍航故障,满足运行要求。
1.3 三峡航运初显繁荣,是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峡蓄水之后,库区航道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稳步增长,促进了长江航运的发展。试通航以来,滚装运输异军突起;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已成趋势;以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石油运输为代表的新的方式迅速发展;物流总量增长,过闸船舶数量骤增,各类船舶云集三峡坝区水域,航运市场初显繁荣。 这是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典型船舶、船队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实船试验,制定航规航法,检验船闸性能和水流条件。2003年8月26日,针对三峡枢纽航运现状,为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交通部发布了市场准人规定(即14号公告),禁止100总吨以下船舶过闸,大力推行船舶标准化政策,禁止新开和 改装的非标准船舶进入航运市场。通航管理部门加大两坝统一凋度力度,合理提高闸室利用率,千方百计缩短船闸待闸时间;强化坝区水域海事管理和航道维护,及时排除船舶险情,保证了水域航行安全。 枢纽业主高度重视发挥和提高枢纽的航运效益。一方面承担船闸试通航运行管理责任,及时组织处理运行中的工程技术问题,改善船闸运行环境,提高船闸运用效率。另一方面,开通三峡专用公路,积极组织船舶翻坝转运,疏通待闸积压。半年试通航期间,先后组织了7次(水量过大关闸,葛洲坝冲砂,旅游黄金周船舶骤增及船闸检修等原因)翻坝运输总计585h,有效缓解了紧张局面。 设计与科研单位跟踪试通航全过程,随时解决重大技术问题。采取技术措施,竭力缩短船闸设备设施固有运行时间。根据蓄水135m和139m所产生的不同问题,两次优化船闸输水程序参数,使一个闸次的输水时间由25min减少到12min,日闸次提高了1~2个闸次,收到了明显效果。 港航企业自行组织实航试验,摸索缩短进闸和移泊时间的措施,创造了“同步移泊”方法,提高了过闸效率。众多港航企业在翻坝运输中服从统一管理,确保了航行和港口作业的安全。
2 需求与能力矛盾突出 2.1 船舶待闸积压较为普遍 在197天试通航中,有待闸积压船舶的天数为119天,占半年通航天数的60.4%。最高日待闸艘次曾达数百艘。待闸积压船舶主要为中小型货运船舶和滚装船。 造成船舶待闸积压的主要原因是:①蓄水断航67天造成的原始积压;②试通航初期日闸次数偏低;③船舶流向不均衡,短期内单向船舶流量过大;④滚装船舶通过量骤增;⑤大雾或汛期超过最高通航流量引起的短日寸停航;⑥船闸保养与检修等。 2.2 船闸通过能力受多因素制约 理论上讲,船闸通过能力=闸次数X每闸次平均吨位X相关系数三峡船闸的没汁通过能力,根据初步设计专题报告的估算:①进出首末级船闸的过闸全历时约为140.8min;②过闸间隔时间为59.7min,按每天运行22h计算,每天单线船闸可运行22.1闸次,每年可运行7296闸次;③每闸次平均吨 位,按长航船(每天12 000t)占80%,地方船(每天3000吨)占20%计算,为10 200t。考虑相关系数后,年单向通过能力计算值为5000万t;④2030年为设计水平年。 当前三峡船闸实际过闸状况如何?现以1个船队+5个单船组成一个下行闸次为例分析。这组船舶的闸室利用率为70%,过闸效率高,具有典型意义。①过闸全程历时约200min。其中船闸设备运行历时(含输水)82min,船舶进出闸和闸室间移泊历时92min,船舶艘次间隔7.5min。②闸次间隔时间为110min,详见表3。若按每天通航22h计,单线船闸日闸次数是12;若每天通航24h,则为13闸次。③根据表1、表2所统计的总闸次数和货运总量计算,日均通过货运量为6.8万t,每闸次平均实载货运吨不超过4 000t。目前现状与2030年设计水平年的指标相比,差距是明显的。 如上述可知,船闸通过能力仅决定于闸次数与每闸次平均吨位之积;进而分析,则表现为船闸通航率、闸室利用率、闸次数诸指标的综合高水平要求。深入分析,船闸通过能力受到船闸没备设施技术状况,过闸船舶标准化和驾引技术、物流均衡性、船舶过闸调度、通航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提高船闸通过能力,不是仅靠船闸自身就能实现的,它与航运市场运力的总体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通过能力的最大化决定于闸航双方,是双方良性互动相互适应的最佳结果。
2.3 矛盾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清除 目前航运市场现状,一是蓄水后改善于库区航道,不同程度地激活了市场,船舶艘次增长很快,滚装运输近几年异军突起就是明证。二是船型在短期内有大变化,目前占过闸船舶比例最大的仍是300~500t级(18.99%)和500~1000t级的 (29.9%)。三是船舶技术装备、驾引水平、管理素质良莠不齐,差别很大。四是受市场价格杠杆作用和时令季节调节等影响,物流不均衡将是长时期内的―个现象。在此状况下,短期内达到单闸次平均吨位上万吨的设计水平值是很难实现的。
船闸正值试通航或通航初期,根据葛洲坝船闸的经验,船闸设备设施的运行正处于“磨合期”,技术性能还待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问题还待进一步暴露和整改,因此,船闸适时停航检修是必要的,也是客观需要的。目前船闸还处于三期围堰期通航,采用的是四级补水运行方式;考虑到在蓄水、?175前的一二闸首升高工程施工以及计划性停航检修,至三峡船闸2009年正常通航状态前,两线整体通航率不会太高。
3 扩大通航能力建立疏通机制 3.1 客观认识矛盾,促进航运发展 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川江和库区航运市场条件下,三峡船闸通航率为94%,日均闸次25~26,闸室利用率70%~ 75%,日通过190~200艘次,表明船闸总体水平是高的。短期内期望利用率再大幅提高,日闸次数大幅上升,每闸次都是大吨位船舶,是不现实的。适应船闸通航能力要求的运力总体水平提高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仅仅期望提高船闸闸次数、通航时间来解决船舶待闸积压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航运市场已呈现初步繁荣景象,在这个可喜的形势面前。作为具有防汛、发电、航运三大综合效益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营与管理者,我们有责任促进航运发展,让川江和库区航道真正成为“黄金水道”,让枢纽综合效益得到最大体现。反之,严重的船舶过闸积压、物流不畅形成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