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2
十大网络流行语及分析1.88:表达祝愿快乐或鼓励,代表发声8下有福气,字面上理解为“bye bye,88”,根据传统文化,888是发财、发大财的意思,因此88也常常用来代表发财的祝福,意为祝人发大财、生意兴隆。
2.啃老:指现在的年轻人把(经济条件发达的)老人当靠山依赖,因此老人处于被照料的地位,也就是“啃老”的现实状况。
比如说把自己的吃喝全都靠父母赡养,经常让家里人打气,挠老人的头等。
此外,啃老也常常指年轻人在社会状态、职场上拼尽全力希望在老人家的“啃老”带动下取得成功,得到期望中的结果。
3.大拇指:表达赞同、肯定或表达赞扬意思,是网络世界里讲究礼仪传达情感的一种表示方式,用一句话言简意赅的表达出自己的赞赏之情。
4.666:一般用于表达祝福、赞扬、召唤、庆祝之意,也可用来表示对某人、某件事物的肯定。
字面上的意思是风马牛不相及,丰衣足食,招来好运。
5.收到:指得到某种回应、消息等后表示肯定和接受,有收到你的消息的意思。
6.沙发:指一种网络语言行为,当一个论坛或者博客刚被创建时,会有人留言自称是“第一个抢沙发”。
不断得到发言回应的概念,表达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象征。
7.顶:用于表达赞同、肯定或表达谢谢的礼节性表示,表示同意某人的观点或者感谢别人的发言,表示网友之间的认可和尊重。
8.转RR:表示邀请朋友回应一篇文章,全称Reply Request,表达请求回复、鼓励大家参与讨论的意思。
9.IT:意思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信息技术。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是让人类进步最快的技术之一,各种工业产品及服务都是借助信息技术而完成的,因此IT概念为人们创造了非常多的便利。
10.小黄花:指出现在的小黄人、小小的黄花,相当于家养的小黄花,象征着对孩子的宠爱。
用小黄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意,乐于把生命的某段美好时光捧给孩子,这也是网络世界里最温馨的词语之一。
浅谈网络流行语摘要: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方言, 深受社会的影响。
本文根据形式结构和表义形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单分类, 对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行社会学角度的探讨。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对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 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心理、发展趋势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真实地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群众心理和民俗风尚。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上的流行语日益丰富, 由于上网的多为20—30 岁的年轻人, 他们的网络语言体现出一种新奇、鲜活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 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
”[1]作为语言的载体之一, 网络使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自由随意, 方言、谐音词、转义词、生造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 拼音简缩、英文简写、汉字拆分等方法也时常运用。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也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也许你有天打开电脑, 会在论坛上发现这样一个帖子: “7456, 儿子又被抓去断背了, 事物所真BT, 亲们一起BS 它, 就酱紫, 泪奔”这绝对不是胡言乱语, 而是一名“粉丝”(fans) 用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愤慨之情。
这些鲜活生动的词汇通过网络, 丰富着我们的语言,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新产品、新事物的出现常常使新词语大量涌现, 也诱发一些词语生出新义。
”[2]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并随着应用的广泛而成为流行语, 词义发展的例子也举不胜举。
从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结构来看,有汉语拼音简略、英语缩写、汉语短语简略等类型的网络流行语。
从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表现来看, 有谐音型流行语、旧词新义型流行语、隐喻型流行语等类型的流行语, 拟声、象形等手法也大量运用。
上述流行语在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重合。
从形式结构上来看, 网络流行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汉语拼音简略型“MM”( 妹妹)、“GG”( 哥哥)、“PL”( 漂亮)、“BT”( 变态) 想必已为大家所熟知。
浅谈网络流行语流行语是指基于一定的交流环境基础上,人们所广泛使用的文字和语言。
流行语是对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社会存在的记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社会制度等。
时代发展至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网络发展而诞生的的网络流行语又有自己一些不同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它可以单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诸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个层面上的网络流行语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年度流行语”。
第二,它还可以理解为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比如,PLMM 是“漂亮美眉”全拼的缩写,GG 是“哥哥”全拼的缩写。
这一层面上的网络流行语时效性不是很强,一旦被网民接受后存在的时间比较长。
除了上述作为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外,网络流行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流传广泛的语句而为人所知的,即专指第一个层面上的意思。
这些流行语多是由于社会上的某件事情触发的,先经过一小部分网民的传播、点评、品位,然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最终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具有偶然性和时效性。
这类流行语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对侵害民众权益现象的一种嘲讽。
如“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这句网络流行语,出处是2010年11月3日晚间腾讯发表了“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开信改写“QQ 体”,其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令人啼笑皆非。
这背后实际上反映出商家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2、触动公众情思,能够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
如,“×××,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贾君鹏只是个网络虚拟人物,但是在2009年7月16日百度贴吧里的魔兽世界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短短几个小时就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点击和30万的回复。
网络流行语语义浅析摘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形式和新意义,正受到广泛关注。
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新生事物、社会现象等创造出的新词、新图形等;二是日常词语经过语义变异而来。
本文通过结合具体实例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展开分析,以期深入认知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语义分析,新词,语义变异一、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以因特网为媒介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顾源,2009),泛指在网络传播中使用的语言,是为满足网络交际需求而应用的词汇、数字、字母、图形等。
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新生事物、社会现象等创造出的新词、新图形等;二是日常词语经过语义变异而来。
网络流行语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形式和新意义,正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具体实例对其语义展开分析,以期深入认知网络语言。
二、网络流行语语义分析(一)基于新生事物、社会现象等创造出的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分析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而开放的言论平台,各式语言层出不穷。
对于各种新生事物及社会现象,网络的即时播报和人际互动,促使了各类流行语的形成、发展和扩散。
或自嘲、或批判、或针砭时弊,这些流行语也增添了一份轻松、随意的味道。
1 新词(1)高富帅/白富美“高富帅”指身材高挑、富有多金、外形帅气的男性,是女性中意的白马王子。
“白富美”指皮肤白皙、家境良好、相貌出众的女性,是男性的理想追求目标。
对应“高富帅”。
这两个词最早都风靡于贴吧,后经网络传播为大众所熟知,现在甚为流行。
语义浅显直白、一目了然。
现多用这两个词赞美心仪的对象。
(2)屌丝“屌丝”指年轻男性,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
生活没有目标,缺乏热情。
爱网游、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
与“矮穷搓”语义相近,却与“高富帅”形成鲜明对比。
“屌丝”自2012年11月3日出现在《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后,引发了网络和社会热议。
“语义清晰简洁,可以是二代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青年产业工人,也可以是不满现状的企业小雇员、无产者、困厄的学生等,无奈和自嘲意味十足。
浅析网络流行语“XX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XX系”作为其中之一,已经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从“XX系”流行语的起源、使用方式及相关背后含义进行浅析,希望能让读者对这一网络流行语有更深入的了解。
“XX系”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其中“XX”代表的是某一特定的主题或者人物,而“系”则代表着一种类型、风格或者归属的意思。
而这一用法最初出现在二次元文化中,用来形容某种类型的动漫、游戏或者角色。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XX系”这一短语逐渐成为了网络用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并且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都有着相似的使用方式。
而“XX系”流行语的背后含义往往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种戏谑或者调侃。
比如“学渣系女友”可能就是在开玩笑地形容一个女生学习差、成绩不好,但其他方面却很可爱。
或者“宅系男生”可能是在调侃某个男生比较喜欢宅在家里不出门。
这种用法本身带有一定的幽默感,能够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也是网络流行语得以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XX系”流行语的使用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于个性化、多元化的追求。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而“XX系”则可以用来形容这些独特之处。
比如“霸道系老板”、“温柔系妹妹”等等,这些用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个体的特质,强调不同于众的一面。
“XX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大众对于多元化、个性化的认可和追求,即使不同于主流,也依然值得尊重和关注。
“XX系”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价值观。
比如“吃播系主播”、“网红系达人”等等,这些用法恰好反映了当下社会对于网络直播、自媒体的关注和热捧。
而“屌丝系男生”、“女汉子系女孩”则可能反映了对于性别、角色的重新认识和重新界定。
这些都是“XX系”流行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也是它能够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XX系”流行语的流行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和模糊边界。
当代XX络流行语浅谈随着互联XX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以互联XX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于是“XX络语”作为新的语言现象应运而生。
XX络的进展,产生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词或词义引申,它们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比较稳定地保留下来,这是词汇进展的基本特点。
本文采纳狭义上的XX络语,即产生和使用于XX络交流,它虽脱胎于现代汉语,但又有独特之处,其普及之势既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涵,又给现代汉语带来严峻挑战。
一、XX络语的形式XX络交流依赖打字,文字表达一方面影响交流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难免枯燥。
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形式多样、随意生动的XX络语言应运而生,主要形式包括:1.谐音。
如9494(就是就是)、88(bye-bye)、为虾米(为什么)、围脖(微博)等。
2.省略。
有的省略无视现代汉语语法,用形容词、名词或不及物动词直接作谓语,如“我晕、我汗”;有的利用古代汉语,如“无语”;有的杂糅了英语语法,如“忙ing”;还有些脏话用首字母缩写委婉表达,如BT(变态)、TMD(他妈的)。
3.假借。
XX络游戏、论坛中有些类似行话、黑话的专用语,使用人群较固定,重新造字造词的意义不大,于是假借一些现成的词语,如“潜水”(隐身登陆聊天工具)、“灌水”(在论坛上发帖)。
4.符号。
符号增加了文字交流的娱乐性和直观性,如:^_^(笑脸)、= =(双眼阖闭,表示无奈)、orz(像一个小人拜倒的侧身,表示心服口服)。
二、XX络语的特点除上文提到的简单快捷、娱乐直观的书写特点外,XX络语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语言现象,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特点。
(一)鲜亮的时代性相较于传统的报纸、电视传媒,互联XX为人们提供了更大容量、更及时的信息,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都可以在XX络中迅速传播,因此XX络语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
在校园飙车撞死学生的李启刚,被众人拦截责骂时毫不畏惧地喊出一句“我爸是李刚”。
这句话立刻被无数XX民转载讥讽,随之出现“富二代、官二代、拼爹、坑爹、炫富”等XX络语,这些XX络语的流行充分暴露出当代社会金钱当道、权利当道、青少年教育缺陷等弊病。
网络流行语论文
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普遍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与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语言交流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的起源多与网络文化和网络社交平台紧密相关。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越来越频繁地进行文字和图像交流,而网络流行语则成为了一种简洁、幽默并能够准确表达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这些流行语很快被大量用户接受和使用,从而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是丰富多样且易于传播。
与传统的语言交流方式相比,网络流行语更注重个性化和创新。
它们往往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丰富的内涵以及独特的语言符号。
同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也非常快,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它们可以迅速传播到广大用户群体中,甚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语言。
最后,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方式,使得交流更加轻松、愉快和有趣。
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例如,一些网络流行语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此外,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时候也会引发一些社会争议。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起源、特点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人的语言交流方式,从而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浅谈网络流行语_论文摘要:网络流行语可以说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特征,它不仅伴随着个人和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转型,还为传播中遇到的新语言应用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系,它们都可以被用作重要的语言研究工具。
然而,如何准确地分析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学者们开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概念,然后就网络流行语的内在特点,网络流行语多样性,网络流行语发展现状以及网络流行语研究和使用提出了一些设想。
本文以此希望能够让网络流行语开展以及应用更完善,为社会继续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内部特征;多样性;现状;研究IntroductionInternet slang, also known as Internet lingo and net lingo, is abbreviated terms and expressions typically used by Internet users which originated from early bulletin board systems and specialty computer languages. In the Internet era,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 slang which is popular among Chinese Internet users.Definition and Concept of Internet SlangInternet slang is a short form of language used by mainstream Internet usersto represent a certain idea, concept, emotion and attitude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t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cohesion, clear semantic boundaries and formalized contours. It is usually formed by abbreviating words or phrases, rearranging and replacing characters, and borrowing symbols. At the same time, it actively applies relevant metaphors and symbols, making communicationeasier and more efficient.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SlangInternet slang, as an Internet language phenomenon,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purposeful, wide popularity and spread, which constitutes th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 of Internet slang. Its purposeful is that the language user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slang, in order to make the language expressfunction more simple and efficient, to meet their needs of the moment. The popularity and spread of Internet slang has spared no effort from Internet users and become their need, so the popularity of language is inevitable.Diversity of Internet SlangThe language of the Internet is a specific kind of communication language, soits diversity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rich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ternet slang's diversity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diversity of content; diversity of form; increased creativity; and increased linguistic resources. The content covers themes such as literature and arts, society, technology, games, and so on. The diversified source of dialect comes from movies, comics, novels, and speeches. Meanwhile, it also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creativity, such as metaphor, Internet humor and satire. It also has a wide range of language resources, such as English, Chinese, Japanese, Korean and other languages.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rnet Slang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slang owes its success to the Internet's fast commun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which has allowed it to be popularizedquickly and widely. It is also increasingly used in various kinds of media, such as TV, radio,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s well as literature and art creation.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has created new areas for the spread of slang. Through short message, microblog and other forms, more and more Internet slang is us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hus further promoting the spread of slang.Research and Use of Internet Slang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usage, the research of Internet slang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They have not only ex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Internet language and developed a more standardized coding system, but also conducted more detailed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 form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Internet language. For example,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studies on the acquisition, understanding, language us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rnet slang.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slang has also become a popular fashion in the present society. Many Internet users have found that using Internet slang appropriately can not only save time and actions, but also promote communication, enhance feelings and understand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ll in all, using Internet slang properly can make networking faster, more efficient and more beautiful.ConclusionInternet sla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information age and has provided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new language applications encountered in communication. It also serves as an important language research tool.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Internet slang and its development, we should continue to research it and use it properl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views on the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diversit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esearch and useof Internet sla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omplet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slang, an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网络流行语研究摘要:网络流行语来自于网络语言,即最初出现于网络并在网络上流行,由网民创造或者引用并被赋予特殊含义的词语和句子。
这里的特殊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它表达的是网络上特有的在某个时期内流行的虚拟事物和虚拟行为以及与电脑网络技术相关的事物;第二层意思是指它表达的是与日常自然语言体系中截然不同的,独有的含义,这种含义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网民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
对网络流行语分类以构成形式为标准,可以分为谐音类、简缩类、象形类、拆分类;根据前人的理论观点分析总结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是时代性和动态性。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可以从社会、语言动因、人的心理三方面分析总结。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类别;特征;原因;Abstract:Network buzzwords originate from the prevalence of the network languages,referring to those words and sentences created or quoted by the users which were given the special meanings. The special meanings have two connotations: the first means the unique virtual things and virtual behaviors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and the things relative to network technology; the second means that the unique meanings different from the natural language system, which were the results of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in a certain period. According to then classification form, buzzword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ategories of homonym, reduction, pictographic .The characters of network buzzwords are of popular and dynamic. The cause of network can be concluded from social, language dynamic, and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Key words:Network Buzzwords;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Cause;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富有特色的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
浅谈网络用语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网络用语的出现大大简化了人们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快速和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本文将从网络用语的定义、特点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网络用语的定义网络用语,是指指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的新型语言,它通过特定的字符组合、谐音、缩略语等表达方式,以更加简单、快捷的方式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
网络用语的形式多样,包括单词缩写、表情符号、汉语拼音、数字、英文等等。
网络用语具有时间性和流行性,其中很多词汇短暂流行,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新的网络用语所取代。
二、网络用语的特点1.简单性:网络用语通常采用简略的表达方式,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比如,“LOL”就可以代表“Laugh out loud”,意为“大笑”。
2.流行性:网络用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流行性,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传和使用,但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被新的网络用语所替代。
比如,“草”曾经是网络上的一个流行词汇,现在已经被淘汰。
3.多样性:网络用语的形式多样,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缩略语、“emojii”(表情符号)、汉语拼音、数字、英文等等。
这些网络用语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4.表达感情:网络用语不仅可以起到简化表达的作用,还可以用于表达情感。
通过选择适当的表情符号、颜色或语言表达方式等,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三、网络用语的使用1.适应网络环境:网络用语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和流行起来的,因此在使用网络用语时要适应这个特定的环境,注意时效性和文化差异等。
2.了解网络用语的含义:在使用网络用语时,要确保自己了解其具体含义,不要误用或误解。
另外,由于网络用语的流行速度很快,新的网络用语也不断涌现,我们需要时刻跟进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网络用语。
3.适当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虽然可以极大地简化表达方式,但是在某些正式的场合或对交流对象的不同要求下,仍需要使用正式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网络用语。
网络流行语议论文网络流行语议论文(精选6篇)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
下面是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议论文,欢迎阅读!网络流行语议论文篇1流行,是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或惊涛拍岸,或呼啸而过,或绵绵悠长。
我站在岸上,观潮。
时间逆转,让我再现昨天的景象。
当网络植根于大众,流行词一炮打红。
物价上涨,于是“蒜你狠”“豆你玩”等跃然于屏上。
“鸭梨伤大”亦跟随其后。
然后,这一系列的新词便在全世界蔓延。
“给力”,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词语,“给力青春”,太不“给力”了……我们将“给力”放在许多句子中。
然后,广告商人,电视频道亦大肆给力。
我想说,“给力”真给力,连我们的教辅资料上也写着“很给力”的字眼。
“正能量”又在再次闪亮登场,社会需要正能量,它的出现,带来了一场全中国的“正能量风景。
而“屌丝”亦从网络中钻了出来。
我发现身边好多“屌丝”。
时间如潮,流行如潮。
而在这潮起潮落的背后,掩藏着许多东西。
“蒜你狠”等词的出现是对物价上涨的不满,网友们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国家投诉。
而“屌丝”的出现,也客观表现人们对身边人细微的观察和评价。
“给力”、“正能量”无疑是一类有好的社会影响力的情绪都被带动,一切正义的事情都在发生。
而“正能量”、“给力”便是对这些行为的赞同。
反映出社会风气的改善。
在一拨又一拔网络新词中,许多人迷失了。
他们在网络中、现实中追逐,企图将其霸占,以至于流行词的泛滥成灾。
低欲、恶俗倾向的词在人群中弥散开来。
这是流行,网络中不可避免出现的情况。
我们大可避免出现的情况。
我们大可不必太过困挠。
因为随时流逝,一切浪潮都将平息,一切流行都将成为过去。
然对于许多个人来说,却是极度危险的,一不小心被浪潮打翻,溺死在江中。
我们生活在网络里,现实中,网络流行元素让我的生活平添许多趣味和嚼头。
浅析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的“代言人,早已成为网络新时代新兴的语言现象。
本文以从网络中选取的几例较为大家熟知并广泛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进行了简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网络流行语形成的原因并更好地使用这些流行语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隐喻;认知隐喻是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动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
根据Ortony(1979),所有语言都具隐喻性质,那么网络流行语同样也存在着隐喻的性质Lakoff 和 Johnson (1980)认为,隐喻性语言是隐喻性思维的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概念体系(conceptual system),其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感知和体验某一种事物”,“另一种事物”指的是源域(source domain),“某一种事物”指的是目标域(target domain)。
目标域所代表的事物通常是抽象的、陌生的,而源域所代表的则是具体的、熟悉的事物,隐喻就是源域向目标域映射(mapping)的一种过程。
隐喻是人们大脑对不同事物特征建立联系的机制或方式,而建立联系的基础就是不同事物间的隐喻相似性(metaphor similarity)一、网络流行语中隐喻的认知功能隐喻功能与隐喻机制密切相关,已有不少学者对隐喻的功能做过不少研究。
Low(1988,转引自刘先宽,2008)以文本的范畴归纳了隐喻功能:借助喻体讨论喻题;证明现实中的许多事情在我们理解的范围内是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的;扩展思路;通过戏剧性的喻体让人们注意喻题;回避和否认对喻题的责任;允许说话者讨论充满情感的话题。
束定芳(2000)认为,隐喻的功能有修辞、语言学、诗歌、认知、社会和文字游戏。
然而针对网络流行语这些研究对象,笔者根据罗丹、曾洁(2012)的论述,简要归纳出网络流行语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为:提高语言表达的经济性、符合大众认知、增加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例1 金钱、地位,神马都是浮云!“浮云”意为不值得一提,所指代的是飘渺、虚无的东西。
浅谈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
它时尚、简便、形象、通俗易懂,又代表了个性时尚,创新彰显着当下流行趋势,因而深受年轻网民的喜爱。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它却造成了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时也影响了汉字规范化的进程。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刺激和挑战,也是对其的一种推陈出新。
因而,我们要取传统语言精华,去其糟粕,引导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
标签:网络流行语浅析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它时尚、简便、形象、通俗易懂,因而自其产生之始就在年轻网民中迅速传播、发展和壮大起来。
网络流行语之一的“火星文”最早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
起初,一些网民为了打字方便,用拼音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从而起到了打字便捷、通俗易懂的效果。
很快,越来越多的网民觉得这种文字另类醒目,使用也越来越频繁。
近年来,随着“劲舞团”“泡泡堂”等网络游戏的流行,这种文字便开始在年轻网民中流传开来。
那么,网络流行语究竟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让这么多的人如此青睐?首先,它简洁方便,几个数字、字母就可以表示较之更繁琐的意思。
例如“886”,在目前很多网上聊天中经常出现的这个数字组合,借助他的谐音,取代了“再见”之意。
简单的三个数字键,比起快速输入法五笔来说,更少了一个键的输入时间。
还有遇到“表酱紫”一词,如此三个字就代替了“不要这样子”五个字。
当然数字符号、英文缩写联合在一起也同样组成了流行语。
如此简单、快捷,大大地节省了网民们聊天的时间。
其次,它代表了当下的流行趋势,个性时尚,创新彰显。
如“BKM”,就代替了年轻一代喜爱的“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
如此简便时尚,年轻人自是爱不释手。
再次,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年轻一代在交流时需要隐私,尤其在家长的严格管制下,这种年轻的“火星文”便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从而在“90后”的日记中,“火星文”便铺天盖地袭来。
交流浅谈网络流行语许晓根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快速融入了大众生活。
本文对近三年来的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可能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点;影响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乎同步传播、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汇,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
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社会最敏感的反映,它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①。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不同的学者对网络流行语有不同的分类。
如张传辉等把网络流行语划分为旧词新意、谐音、象形结构、英汉简略、句式模仿、事件指代、其他等七类;顾源则把网络流行语分为语句型、单词型、字母型、符号型、数字型等五类。
笔者通过对最近两三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并借鉴前人的分类,把近几年来的网络流行语按表现形式分为语句类和词语类两大类。
(一)语句类根据句子来源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仿句,即在现有语句的前提之下根据需要仿造句子;一类是引用,即在不改变语句的情况下直接引用。
1.仿句。
一般是在现有句式的框架下,根据需要更换其中的成分,例如“人是铁,范是钢,一天不装憋得慌”仿自“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2.引用。
此类型的句子有的是本来就存在的句子,有的则是网友新造的,其他人认为这个句子非常有表达力,因此被大量借用。
如“且行且珍惜”,来源于“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随后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流行起来,很多场合都能听到人们感叹一句“且行且珍惜”。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是什么鬼”等都是借用频率较高的语句。
(二)词语类主要以词汇(汉语词汇或英语单词)或类词汇的形式存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小类:1.旧词新意。
指一个词的意义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意义。
例如“补刀”原是游戏术语,指抢最后一次攻击杀死小兵的技术,现指在某人遭受攻击时再给他加上重重一击。
2.谐音。
常用的拼音输入法在输入拼音后会出现多个同音的词,首先出现的词往往成为实际需要使用词的替代品,谐音类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
浅析网络流行语 浅析网络流行语 现代汉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姓名:张艳芳 学号:20091080127 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用传统规范汉语的人们突然感受到网络语言带来的新奇、幽默、活泼、富于情趣和个性化而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群体,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同时,它也具有使用不规范的特点。 本文将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形成原因、分类、影响、未来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我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所运用的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来源于现实社会,最终还影响现实社会。 二、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有多种多样的分析。网络流行语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新生物,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变化促进语言变化的自然反应,也与网络发展环境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1、 网络传播媒体 不断推进 由于网络交际时间的紧迫性,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交际方式的书面性,交际场景的分隔性,语言使用的自由性等一些客观原因,使得网民在使用语言进行网上交际时,一方面难以完全照搬现实语言,一方面又想表现出个性,创造某种氛围,就只有在语言的使用方面寻求突破,而网络的客观环境又给这种突破创造条件。再加上大众传媒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一些经典流行语流传开来,比如,人们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创造性的想象发挥,“给力” 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与球场的氛围相合,“给力”一词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神马都是浮云”就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源于国庆期间红遍网络的 “小月月”事件,“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还有每年春晚都会出现一些经典流行语:“人这一辈子多短暂呀,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了。”“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如果眼睛变红了,心就黑了”、“经济问题背后,都是作风问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鼠标,我却用它游戏到天明”。 2、网上交流自由 、沟通方便 达成共识 网络流行语可以大行其道,畅通无阻,除了网络焦急的客观原因外,主要是网民的相互影响和广大的网民的主观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方面统计,当前网民绝大多数是18-35岁的青年人,这正是敢于张扬个性、崇尚自我的年龄,他们追求新奇、表现自我具有反叛精神,再加上网络环境的自由性、隐蔽性、虚拟性使得一些网民在语言使用上突破传统规范。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由于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脱口而出,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靠”不满。“顶、狂顶”指支持、强烈支持。 三、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由于互联网的飞速猛进的发展,使得传统语言发生变异。网络语言的构成手段主要有谐音、形变、比喻、借代、仿拟、重叠、拆字、象形、引进、创造等这些手段是从不同角度介绍的,实际是相互交叉的。网络词语从构成理据看大部分属于修辞学构词,它不像主体语言那样容易领会,但是仍然含有理据性,一旦领悟就会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快感,因此广受网民的欢迎。 根据网络词语的构成形式看可分为如下几类:⑴ 比喻构词,如:“0001000”比喻人的孤独感;“楼主”指发起某主题、某帖的人。⑵ 夸张构词,例如“恐龙”形容长相差一点的女性;“青蛙”形容长相差的男性。⑶ 双关构词,如“520”表示我爱你;“886”拜拜喽;“4242”是啊是啊;“卖糕的”谐音my god.⑷ 节缩构词,节缩汉语拼音或英文单词,如:汉语拼音“pl”表示漂亮;英文“GF”表示“girl friend”;“飞白”故意使用错别词构成词;你用“泥”;我用“偶”代替等。⑸ 用符号模拟,*^ˍ^*表示笑;=^_^= 表示温馨的微笑;★~★表示 见到偶像眼睛为之一亮;Q_Q 表示流眼泪的样子,非常生动形象,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给人深刻的印象。 四、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明显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文字,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网络流行语,中外词汇被大量使用,数字、字母、符号大兴其道,为的是方便快捷。 1、混杂性 以汉语言文字为主体,融合了其它语言(主要是英语),夹杂了大量的字母,汉语拼音,数字、数学符号等;科学语言追求精确无误,日常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文学语言含混的背后往往能给人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失去了意义的含混,僵硬的词语本身并不能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具有无限的所指,文学语言才能保持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语言表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语言要理解是需要在即时环境下,通过分析或意会,有时表达思想不是很准确,如果脱离了当时的语言环境,可能就会让人产生歧异或干脆无法理解我们无法想象“打酱油”缺少了“不谈政治,与自己无关”的含义后,还能在网络上热炒。正是通过含混,文学语言才那么耐人寻味,符合大众的审美期望。 2、阶段性 一般来说,流行语的“流行”过程是比较短暂的,或者说短暂性是流行语时间性的一个特点。当流行语逐渐变为日常语言丧失其新奇性之后,很快就会被其他更具新意的词汇所代替,流行语的诞生、使用乃至消亡构成一个周期循环,在循环往复之中语言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与更新,也正式在这种往复中,文学语言才显示出其勃勃生机。基于多数“网民”的交往习惯,相互间对于某类公共事件进行浓缩并加以传播,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抽取一个代表性的词语,大家一听则晓,一看便知,讨论起来观点容易一目了然,得出的结论也更加旗帜鲜明。这些网络词语都有自己的寿命周期,他们会随着某种公共事件的逐渐降温逐渐、淡化,一旦过了流行阶段,还会迅速沦为逝去。曾几何时,大家就会开始了对另一个流行语的青睐。如果继续使用,就会有人说,你OUT(落伍)啦!和传统”。 3、高频性。 流行语的使用频率比一般词语要高,是一段时间内群众所喜闻乐用的。高频是针对流行面而言的,主要在网络上具有高频性使用,具有明显的多媒体特征,大量使用多媒体的一些动画手段,比如在一句话中带有图片,FLASH动画等;大量使用在互动聊天中,在QQ等聊天工具上使用最为频繁;换句话说,只在一定社会群体中具有高频性。高频性还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为流行语的“流行”都有一个过程,而且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修养、不同语言习惯的人使用流行语的态度也不相同,流行语的使用有很大的选择性,高频只是相对于一般词语的平均使用频率而言的。 4、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的涌现,预示着某种新力量、新思潮、新观念的崛起。使用网络的主流人群从80后延伸到90后,90后这一新兴网络主体,在思想上、生活上有着更多的创新意识。“新”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结构新,如道别时用“88”,鼓励时用“+U”等。第二是语义新,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天才(天生的蠢材)”、“驴友”(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凉粉”、“玉米”,源自于当年娱乐界的大事件”超女”。第三是感觉新,如“∧_∧”代表欢呼,“︰】”表示高兴,嘴巴向上翘着笑,等等。 5、开放性 网络流行语没有一个固定的语法和规范,谁都可以创造和发明,只要得到大多数网民的认可和使用就行;在这个言语社团里,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创造新的用法。一旦一种语言的突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快就会在网上传递开来。 正是网络的这些特点刺激容忍了人们求新求异求怪诞的心理,起初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心理,尝尝新鲜,满足自己的一点好奇心,但是这个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神速的网络传递着每一个另类的表达。后来者也深受感染,为了跟上所谓的潮流,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创造力,在不加辨别分析,没有明辨是非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与众不同,在使用前人的词语时也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词语。后来者的这种盲目追求、盲目崇拜也为网络流行语快速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的积极影响 网络流行语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迅猛发展,首先得益于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介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人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查资料、聊天或游戏,甚至可以到网上模拟现实中的某些活动和行为。“存在即合理”,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网络语言因为方便、简洁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再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也是语言魅力的一种体现。 1、网络流行语弥补了现代汉语在网络交际中表达的不足,
彰显人性化的延伸。 随着网络的流行和普及,网民队伍日益壮大,网络语言的使用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加上近年来手机短信飞速发展的推波助澜,使网络流行语和现实生活再度贴近。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补救了网络世界里的人际交流的缺陷和空白,以简单的符号、惟妙惟肖的形象性和创意十足的创新意识创造出了网络时代特有的身势语,比如在聊天中,不好用文字表达时只要输入两个“=”号,就表示让对方“等等”,输入几个“k”字母,就表示要对方快点,输入两个“ ”号,就表示让对方“醒醒”,等等。说再见,只打一个88就可,谁都能理解,简单方便。网络语言往往通过一些简单的字母缩写、数字谐音、动画图片来简单直观的表现思想,可以有效节省时间。同样也使得互联网上的人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