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3-03-04T15:28:05.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供稿作者:计斌

[导读] 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

计斌(吉林省洮南市妇幼保健院 13710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018-02

【摘要】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目前,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模式下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研究其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预防医学问题发展趋势

一.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1.1 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传染病在我国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

1.2 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

1991~1994年,O1型霍乱在南美流行;新出现的O139型霍乱在南亚流行。1994年肺鼠疫又在印度出现。1993年WHO发出警告,结核病在世界已处于紧急状态。我国每年新增结核病人60万,死亡20万,对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1.3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近20年来,新增加了30多种新传染病,如艾滋病、O139型霍乱、疯牛病(克-雅氏病)等等。因此,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是艰难、长期的斗争。

2. 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

2.1 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我国高血压等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癌症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害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慢性病的原因虽然不完全清楚,但基本危险因素已明确,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和缺少体力劳动等是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

2.2 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

2.2.1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缺碘导致地甲病和克汀病,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引起地方性氟中毒。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由于缺硒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

2.2.2 随着工业的发展,职业病患者迅速增加

慢性职业中毒以铅、苯、二硝基甲苯、汞、锰等为主;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磷、氯气、硫化氢等为主。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农药中毒达10万例。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也必将随之增加。

3. 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趋势;此外,酒精和其他药物依赖也在急剧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

4. 意外伤害发生率不断提高

我国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损失也较大。我国因意外伤害而致死的前三位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毙。

5.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现在我国已进入标准型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多,解决难度也大。老年人70%患有多种慢性病。如何预防老年病,如何提高老年人的无残疾预期寿命,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

1. 向社会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认识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全社会都把健康作为社会目标和人的基本权利,把对健康的投资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把卫生建设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是否把健康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是预防医学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2. 防治结合,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方向发展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本是同一医学群体,但当前两者都处于分裂和脱节的状态。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不仅要求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而且要求懂得防病和保健的知识,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因此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环境与健康问题将成为预防医学的热点

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心,治理和保护环境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预防医学应积极参与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解决。

4. 将更加重视心理、精神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节奏快,竞争激烈,经济和生活压力加重,精神压力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绪问题增多,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心理卫生教育,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三.预防保健政策和策略的发展

建国初我国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1953年起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把预防保健与农村卫生、中医药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三大重点任务,并对预防保健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作了充分的表述。

1977年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人人健康”的全球战略,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WHO于1978年指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1979年,WHO组织制订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指导原则。197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

x县水质检测中心建设方案

xx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方案 xx县农村饮水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2014年1月

目录 1.基本情况....................................................................................................................................................... - 1 - 1.1xx县自然及地理概况......................................................................................................................... - 1 - 1.2 农村饮水水质状况............................................................................................................................ - 1 - 1.3 水质检测能力现状........................................................................................................................... - 2 - 1.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必要性.............................................................................................................. - 2 - 2.建设目标...................................................................................................................................................... - 2 - 3.建设方案...................................................................................................................................................... - 2 - 3.1水质检测指标.................................................................................................................................... - 2 - 3.2化验室场所和办公设施建设............................................................................................................- 3 - 3.3检测仪器设备配置............................................................................................................................- 3 - 3.4机构组建方式和检测专业人员配置............................................................................................... - 6 - 3.5 建设时间和工期.............................................................................................................................. - 6 - 4 年检测任务、运营成本和资金渠道......................................................................................................... - 7 - 4.1 年检测任务...................................................................................................................................... - 7 - 4.2 年运营成本测算.............................................................................................................................. - 8 - 4.3资金渠道........................................................................................................................................... - 9 - 5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 9 - 5.1 管理体制 .......................................................................................................................................... - 9 - 5.2 单位性质........................................................................................................................................ - 10 - 5.3运行机制......................................................................................................................................... - 10 - 6 工程概算及资金筹措............................................................................................................................... - 10 - 6.1概算说明......................................................................................................................................... - 10 - 6.2工程概算......................................................................................................................................... - 10 - 6.3资金筹措.......................................................................................................................................... - 12 -

预防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预防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1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情况 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毕业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会去哪里工作?毕业后学生都找了什么工作?以下是预防医学专业常见的几个就业方向,供参考。 1.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就当前情况来看,高级预防医学人才处于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毕业生可从事临床科研工作(进流行病、地方病研究所),或者从事卫生防疫、卫生宣传普及、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非医领域可从事环境保护与监测、海关疫检等。 2.预防医学专业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 2.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检测和监督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大家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学习,争取学习地更深入。 点击查看:预防医学专业属于什么大类 2预防医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1)医学领域可从事临床工作(进传染病科室)。从事临床科研工作(进流行病、地方病研究所),或者从事卫生防疫、卫生宣传普及,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2)非医领域可从事环境保护与监测、海关疫检等。预防医学专业就业前景:预防医学的就业前景,相比来说要比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就业面广一些。 而且就业后接触的行业领域要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丰富一些。总之,预防医学的学生在不同的学历阶段,就业面是不一样的。预防医学的就业前景一:可以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出版社,杂志社,从事医学出版物的编辑工作,如果能到核心期刊的出版社工作的话,待遇也很好的。 预防医学的就业前景二:可以到高校,从事助教工作,不过,说实话,除非你硕士毕业时能留在你所念的学校的院系里,否则,如果是想进一所新的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话,基本要是博士为起点。但在高校收入不会很高,除非有一天,你成为研究生导师以后。 3预防医学专业介绍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 1.0.1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求,为加强和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站、室,以下统称"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 1.0.3水质检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本区域内规模较大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自检,对区域内设计供水规模20m3/d以下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巡检,为供水单位和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提供技术支撑,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1.0.4本导则的引用标准主要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xx)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xx)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xx)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xx) 1.0.5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除考虑本导则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2水质检测机构布设 2.0.1各地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以省为单位统筹规划布局实施,具体建设方式和地域单元根据各区域农村供水工程和现有相关水质检测能力分布、拟建水质检测中心检测任务和服务范围等合理确定。

2.0.2水质检测中心可依托规模较大水厂化验室组建,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指导和管理;也可依托卫生、水利、环保、城市供水等部门的现有水质检测、监测机构合作共建,接受各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管理,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等提供技术服务。3水质检测要求 3.1检测指标和频次 3.1.1各水质检测中心的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根据原水水质、净水工艺、供水规模等合理确定。在选择检测指标时,应根据当地实际,重点关注对饮用者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在饮水中有一定浓度且有可能常检出的污染物质。必要时,可在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xx)106项指标全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筛选确定水质检测指标。 3.1.2设计供水规模20m3/d及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定期水质检测: 1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指标一般应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xx)中的42项水质常规指标,并根据下列情况增减指标: (1)微生物指标中一般检测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两项指标,当检出总大肠菌群时,需进一步检测耐热大肠菌群或大肠埃希氏菌。 (2)常规指标中当地确实不存在超标风险的指标可不检测,如:从来未遇到过放射性指标超标的地区,可不检测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两项指标;没有臭氧消毒的工程,可不检测甲醛、溴酸盐和臭氧三项指标;没有氯胺消毒的工程,可不检测总氯等。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及求职方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及求职方向 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总体上来说,就是三大领域: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因为自己是预防医学领域的学生,所以想随便写两句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方向。 预防医学的就业前景,相比来说,可能要比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就业面广一些。而且就业后接触的行业领域要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丰富一些。预防专业的考研问题,其实并不像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那样必须化。因为不管任何学历的人,最终的目的还是就业。读书是手段,不是目的。 现在说说就业情况,当然了,下面列出的情况,都是在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背景,没人的情况下,完全凭借学历程度和自身能力找到的工作。 基础医学的本科生毕业,如果只是本科毕业,可能只能到一些研究所,高校,医药科研公司去做很简单的重复工作,毕竟上面有无数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海归压着,或者当医药代表。或者除非你在上大学时期,就准备出国深造,那么学基础的,本科毕业后,继续出国读硕士,博士的话,那是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基础的学生,很多都是7年制的,直接出来是硕士,或者就是本科毕业后不断的考硕,考博,然后出国,最后在国外继续迷茫。。。。 临床专业的学生,那就不用说了,如果只是本科毕业的话,除非你有关系,否则可能很难医院工作,除非是你愿意去乡镇的卫生院,区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以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为了逃避这种情况,都纷纷将临床专业设置为7年制硕士。而你要想进区级医院,市级医院或者2甲以上医院的话,最起码是硕士,有的三级医院,起点都是博士,博士后,甚至是带项目的博士,毕竟,学临床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只能到医学从事医疗工作。离不开医院的工作环境。 而预防医学的学生,在不同的学历阶段,就业面是不一样的: 本科毕业,就是到区级,县级的CDC,或者卫生监督所,总体来说,工作相对算稳定,有保障,但是想有大发展的话,可能性不是很大。而且不会有特别高的收入。或者考卫生局的公务员,因为卫生行政部门,招录公务员,基本上只要学预防医学的,很少用到临床的和学基础的,因为卫生局需要的是有宏观,大卫生概念,人群健康整体概念的以学生,这是制定政策的基础。 硕士毕业:因为在硕士期间,你是做项目的,做科研课题的,也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人。同时,你的专业背景,科研学习经历等等,可以去以下一些工作单位: 1,一些大型综合医院的预防保健科,病案统计科,信息统计科,也可以到医院的科研处,教育处等等,因为你有做项目,管理医疗项目的经历,有从事项目开发与监管的经历(不过,不是所有医学院校的预防专业研究生都如此的)。 2,可以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出版社,杂志社,从事医学出版物的编辑工作,如果能到核心期刊的出版社工作的话,待遇也很好的。 3,可以到高校,从事助教工作,不过,说实话,除非你硕士毕业时能留在你所念的学校的院系里,否则,如果是想进一所新的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话,基本要是博士为起点。但在高校收入不会很高,除非有一天,你成为研究生导师以后。 4,可以到一些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像CDC,监督所,一些科研单位,同时,因为预防医学有很多分支,如果你是学毒理的,环境卫生的,食品卫生的,你或许可以去一些医药,食品安全的生物技术公司等,如果是学统计与流行病,慢性病,妇幼卫生的话,可能只能到一些科研单位和医疗单位。 5,同时,也可以考国家公务员,地方级的公务员等等,而且要考国家公务员的话,基本上都要求硕士为起点。卫生部和人口计生委,药监局,是作为医学生考国家公务员三个主要选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导则剖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导则 1 总则 1.0.1 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求,为加强和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站、室,以下统称“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 1.0.3 水质检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本区域内规模较大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自检,对区域内设计供水规模20m3/d以下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巡检,为供水单位和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提供技术支撑,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1.0.4本导则的引用标准主要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2007) 1.0.5 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除考虑本导则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2 水质检测机构布设 2.0.1各地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以省为单位统筹规划布局实施,具体建设方式和地域单元根据各区域农村供水工程和现有相关水质检测能力分布、拟建水质检测中心检测任务和服务范围等合理确定。 2.0.2 水质检测中心可依托规模较大水厂化验室组建,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指导和管理;也可依托卫生、水利、环保、城市供水等部门的现有水质检测、监测机构合作共建,接受各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管理,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等提供技术服务。 3 水质检测要求 3.1 检测指标和频次 3.1.1 各水质检测中心的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根据原水水质、净水工艺、供水规模等合理确定。在选择检测指标时,应根据当地实际,重点关注对饮用者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在饮水中有一定浓度且有可能常检出的污染物质。必要时,可在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06项指标全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筛选确定水质检测指标。 3.1.2设计供水规模20m3/d及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定期水质检测:

预防医学专业的需求和要求

预防医学专业的要求和需求 预防医学包广业201004063 预防医学: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检测技术,能在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的基本训练,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与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2.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检测和监督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预防医学。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预防医学眼视光学卫生信息管理 预防医学就业方向: 预防医学专业就业领域很广,涉及医学和非医学领域的各相关专业。医学领域可从事临床工作(进传染病科室)。从事临床科研工作(进流行病、地方病研究所),或者从事卫生防疫、卫生宣传普及,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非医领域可从事环境保护与监测、海关疫检等。总之,预防医学专业由于所学课程的多样性和本专业所学的边缘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初步具备了向多种方向发展的能力。就当前情况来看,高级预防医学人才处于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需求略有提高的局面。据有关资料表明,98年全国预防医学专业毕业本科生4682人,一次

《预防医学》答案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 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2.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

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 仪器设备参考价格和布置图(供参考) 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 根据《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3]2259号)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导则》,以及《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净化消毒和检测工作的通知》(水农[2015]16号)等文件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区域水质检测中心应尽可能具备检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中的42项常规指标和本地特有非常规指标的能力。 一、仪器设备购置及参考价格 根据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水质化验室(具备检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中的42项常规指标以及氨氮、总氮、总磷、溶解氧、石油类、溴化物、硫化物、电导率等共计50项指标的能力)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实践,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我们认为国产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可以满足农村饮水安全区域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需要。国产设备价格较低、维修服务方便,便于集中采购与及时供货,中央财政对每处检测中心补助72万元建设经费,可基本满足42项化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不含采样车、装修、空调和试验台柜等费用)。

1.大型检测仪器,56万元人民币左右

2.主要小型仪器设备、器皿及试剂,16万元左右 二、实验室布置及参考图 实验室布置应根据当地的房屋条件进行设计,提供6个具备42项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布置案例供参考。 实验室总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190m2,实验区和办公区应分开,

其中,实验区包括微生物检测区、理化检测区、大型检测仪器区、配套实验区(样品受理室、天平室、药剂室和洗涮间)等,不少于150m2;办公区包括办公室和资料室等,不少于40m2。 实验区的房间布设应便于检测和管理、确保不产生安全隐患和检测干扰。 (1)微生物检测区包括培养基制作室、缓冲间、样品培养室、样品接种室等(条件限制时培养基制作室和缓冲间可合并),宜设在人流少的区域,应满足无菌操作要求,不少于25m2。 (2)理化检测区有条件时宜配备2间,一间用于滴定分析、分光光度计分析及感官指标等项目分析,35m2以上;另一间用于开展蒸馏及萃取等指标的检测,20m2以上。 (3)大型仪器的布置宜单独设置房间(条件所限时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可布置在同一房间,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和低本底总αβ测量仪可布置在同一个房间),总面积不少于45m2,尽量远离洗刷室以防腐蚀,需要气体和排气的仪器宜布置在朝北的房间。 (4)天平室应设置在无震动、相对密闭并靠近理化室的区域,面积不小于4m2。 (5)药剂室要避开阳光直射,并配备通风设施,面积不小于6m2。 (6)洗刷室应远离大型仪器和分析天平室,应设防酸台、下水口和通风设施等,面积不小于6m2。

【精品】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 有、、、、。 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 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预防医学_实习指导_答案

(第五版)预防医学 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实习一疾病分布 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 实习表1-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 1 0 2 4 3 28 4 120 5 310 6 432 7 154 8 57 9 28 10 14 11 0 12 0 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问题3b :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 : 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病例数—图形种类 ·叠加型条图 ·分组型条图 ·叠加型直方图 ·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 ·隐蔽型折线图 发病率—图形种类 ·线图 ·隐蔽型折线图 ·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 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 男 女 年龄组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 0-4 1684 91 1587 77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 5 10 15 20 2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份发病率(1/1000)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 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 发病率(1/1000) 年龄组 (岁) 已婚女性 未婚女性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16-29 1905 89 1487 16 30-49 1684 98 141 4 ≥50 387 4 26 0 合计 3976 191 1654 20 实习表1-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是否磨坊 年龄组 性别 工人 (岁) 病例 健康者 合计 罹患率(%)

201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哪些专业

201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哪些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 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的基本训练,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与 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实践水平、创新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应用 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 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水平;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 食品实行卫生监督的基本水平;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 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水平;熟 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 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 工作水平。本科毕业时,如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例》,可授予医学 学士学位。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简介: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 成分(包括营养素、非营养素、抗营养素等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通过专业四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基础医学、营养学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毕业生能够成为 从事人群的营养指导、保健和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防病治病、医院 临床营养治疗和指导食品配制的高级营养专业人才。就业单位如学校、幼儿教育机构、宾馆、医院营养科、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各级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CDC)、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管理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和卫生管理机构等。 妇幼保健医学专业简介: 妇幼保健医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妇幼保健基础医学知识,具备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方面的基本技能,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 资格考试,能在基层从事妇幼保健和妇产科、儿科常见病的防治,具 有初步处理妇产科急诊、产科大出血及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的水平,也能在妇幼保健业务及行政部门从事临床、预防、科研、管理等方面 工作的医学高级妇幼保健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接受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及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

(完整word版)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试题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 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对疾病防制措施的研究 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3、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检测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4、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防制实验研究 5、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存活时间长短 6、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7、疾病年龄分布中的出生队列分析方法是 A、不需要随访 B、观察一时间断面的死亡率 C、将同一时期同一年龄的人划为一组 D、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 E、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的变化 8、时点患病率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以不超过多长时间为度 A、1天 B、1个星期 C、1个月 D、6个月 E、1年 9、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为 A、不同地区发病率水平不一样 B、不同地区环境因素不一样 C、不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不一样 D、不同地区医疗诊治水平不一样 E、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 10、甲乙令人群中几种特殊部位癌肿报告新病例的相对数如下: 癌肿部位甲人群(%)乙人群(%) 肺10.0 6.7 乳腺30.0 20.0 子宫颈25.0 16.7 其他35.0 56.6 合计100.0 100.0 据此推论甲人群较乙人群更易患肺癌、乳腺癌和子宫颈癌,该推论是: A、正确 B、不正确,以为未区分发病率或死亡率 C、不正确,因为未用率指标测量 D、不正确,因为未设对照组 E、不正确。因为未进行率的标化 11、患病率指标来自于 A、现况调查资料 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 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12、某高速公路的统计资料表明,蓝色车子的车祸发病率事件要比其他车子的车祸发生事件为多。由此推论:蓝色车子发生车祸的危险性高于其他车子 A、对的 B、不对,因为比较的不是基础率 C、不对,因为没有对照组 D、不对,因为没做显著性检验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相关专业介绍及院校推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相关专业介绍及院校推荐 公共医学与预防医学类,下属五个相关专业: 专业简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是医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主要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统计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心理学以及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时间和地域分布的规律,同时探究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该专业通过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塑造能够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领域为国民守住健康第一道防线的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 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少儿卫生学等。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介绍 一、预防医学 基本情况 预防医学在大学里学习的课程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加上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其他医学专业不同的是,预防医学会学习大量数据统计软件。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适合对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方面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就业情况

预防医学的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体制内和体制外皆有较好的出路。传统就业方向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入医院的话基本不涉及临床,加班值夜相对较少,与临床医生相比较为轻松。随着信息和技术的发展,预防医学的学生也完全可以凭借医学数据统计的优势进入医药企业做医药代表、CRA/CRO、卫生统计师等。当然,想要得到较高的薪酬还是需要考研甚至考博。 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基本情况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一门学科。主要课程包括基本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自身的专业课程以及食品方面的桥梁课,有的学校还会提供中医相关的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学,中医药膳学,中医饮食与营养等。该专业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适合对营养与食品卫生方面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就业情况 不论在我国还是欧美,营养学都成了一个很热门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觉醒,高品质的生活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与之相关的学科也顺势发展和繁荣,营养学专业前途比较光明,但也有营养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存在。 这个专业出来的学生可以进入食品公司如雀巢、中粮等做食品开发、品控、营养咨询;在医院营养科从事营养技师、在健身美容体检等行业做营养顾问;此外,营养编辑、营养相关的新媒体运营等也可以考虑,都比较喜欢有专业背景的人才。 三、妇幼保健医学 基本情况 根据妇女和儿童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危害妇女儿童身体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各种疾病和因素,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健康保护和健康防治,以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提高健康水平的学科。开设课程同样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课程以及妇幼保健医学的专业课程。该专业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适合对妇幼卫生及保健方面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就业情况 由于只能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证,没有处方权,所以不能成为妇科和儿科的医生。毕业后可进入妇幼保健院做群体保健管理。但是目前妇幼保健医学认知度不高,与临床医生相比基本功不够强,进入妇幼保健院也竞争激烈,建议有资源的学生尝试一下。 四、卫生监督

疾病的分布

疾病的分布: 本章思路: 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要从书本上归纳出本章一共讲了几个问题?是按照怎样的逻辑去贯穿的? 首先解释什么是疾病的分布?为什么要了解疾病的分布?(概念和意义) 然后指出研究疾病的分布要用到哪些指标?(研究疾病分布的基础) 最后讲疾病分布的运用(实际运用) 1、疾病分布流行的强度有哪些?分别怎么划定的? 2、具体来讲疾病分布有哪些形式?以及疾病的分布研究的意义(用移民流行 病学研究实例来解释)? 具体内容: 一、概念和意义 1、概念: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也称“三间分布”,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任何科学的发展都始于对基础事件的描述,通过描述归纳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形成科学的理论观点,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研究人群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叫做流行病学,那么疾病三间分布就是整个学科的基础。 概念可以用这样的图画来表达:举例说明,1848~1854年John Snow对英国伦敦霍乱流行的调查分析:

1)J ohn Snow使用了霍乱病例分布的标点地图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疾病三间分布的空间分布。 3)三间分布的人群分布可以用一些小卡通画表达出来:例如:龄期的女性容易

得红斑狼疮,红斑狼疮可以把卡通女孩的脸上画上蝶形红斑;吸烟人群易患肺癌,肺癌患者可以在卡通人物的胸部肺区用肿块、坏死的形式表现出来。 2、疾病分布研究的意义: 1)探索病因,形成病因假设; 2)认识疾病特征,为诊断、治疗提供信息; 3)评价预防和控制效果提供依据。 对于意义的图画: 1)病因研究: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在看显微镜; 2)诊断提供依据: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在门诊给病人看病,正在用听诊器给病人做听诊检查;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一个穿白大褂的女护士正在给一个小孩打疫苗。 二、疾病分布研究常用指标 A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1)公式: 发病率=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病新病例数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 K=100%、1000‰或10 000/万···· 注意: 公式的分子: 1)分子是新发病人数,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发病时,如流感和腹泻等疾病,则应分别计入新发病例; 2)对一些发病时间难以确定的疾病可将初次诊断的时间作为发病时间。 公式的分母: 1)在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理论上那些已经感染了传染病或 因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者,不应计入分母,但实际工作不易实现; 2)实际工作中,分母一般为该地区观察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描述发病率的图画: 可以画群卡通小人,红色代表患某病,蓝色未患该病或健康。开始时 小人里面已经有一小部分是红色的了,绝大部分是蓝色的。在他们脚 下画一条时间线,从起点某个时点例如2000年1月1日,走到2000年12月12 日,又有一小部分小人变成了红色的。通过红色小人数的变化来计算2000年该病的发病率,形象的表达公式的意含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