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届科技部长会议在京举行
- 格式:pdf
- 大小:68.95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科技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第632期 2011年9月30日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1年9月28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宣布,2010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R&D 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
2010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4114.4亿元,比上年增加889.5亿元,增长27.6%;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58%。
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27.7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其中代表原创性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17.2%,连续三年保持稳定。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分产业部门*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高的行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投入强度在1.5%-2%的有4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82%)、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50%)。
分地区看,R&D经费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投入经费4136.5亿元,占全国经费投入总量的58.6%。
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制度路径与未来选择作者:汤蓓来源:《当代世界》2020年第05期国际制度是全球卫生治理进程中的核心要素。
所谓“治理”,从广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为达成一致目标、开展集体行动、提供共同解决方案而采取的行动和手段。
全球卫生治理领域行为体众多、利益取向复杂,通过构建有效的国际制度来规范行为并推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3年以来,中国对全球卫生治理的参与迈上了新台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构建多边国际制度。
本文旨在围绕跨国传染性疾病防控议题,分析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制度路径。
跨国传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公共性,客观上需要各国协力应对。
2003年非典(SARS)疫情之后,中国日益重视通过多边制度平台与世界各国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
具体来说,中国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
2003年之后,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更加紧密。
中国对《国际卫生条例》的修订予以支持,为国际合作抗疫的新规则体系建设做出了贡献。
2004年,中国卫生部(现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就进一步加强卫生合作与交流签订谅解备忘录,涵盖公共卫生政策、重大傳染病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合作等内容,同时上海还承办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第55届会议。
中国通过疫苗出口为全球疾病控制作出积极贡献。
2011年3月,中国疫苗国家监管体系首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达到国际标准。
这一事件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生产的疫苗已具备申请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的资质。
2013年10月,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顺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程序,被列入联合国采购清单。
[1]此外,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流感疫苗、国产的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甲型肝炎(甲肝)疫苗先后通过了预认证,还有22款国产成品药被列入预认证产品清单。
中国质高价廉的疫苗进入国际市场后,有效降低了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让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能够负担得起购买更多疫苗的费用,这对于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简介2004/01/07上海合作组织(俄文: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英文: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由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上海五国”机制是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加强边境地区的信任和裁军开始发展起来的。
1996年和1997年,五国元首先后在上海和莫斯科举行会晤,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此后这一年度会晤形式被固定下来,轮流在五国举行。
会晤内容也由加强边境地区信任逐步扩大到五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经贸等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
2000年杜尚别峰会时,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应邀以主席国客人身份与会。
由于五国元首首次会晤在上海举行,因此这一合作机制后来被冠以“上海五国”的称谓。
2001年6月,“上海五国”诞生五周年之际,“上海五国”成员国元首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该机制发源地上海举行会晤。
六国元首首先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为“上海五国”机制成员,之后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该文件宣布,为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挑战与威胁,提升相互合作层次和水平,六国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会晤,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该文件对上海合作组织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作了明确阐述,标志着新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关于那些年的上海合作组织(2019---201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40分)1.2019年7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俄罗斯乌法实行规划将来发展,启动扩员程序、强化平安合作以及表明对二战的看法,成为本次峰会的亮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 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性和目的性的特征B. 国际组织确定了各国对二战的看法C. 国际组织是各国争取自身利益的平台D. 国际组织的职能范围广泛【答案】A【解析】略2.2019年4月2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交部长理事会例行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实行,确定将完成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并赐予其本组织成员国地位的问题提交元首理事会审议。
上海合作组织属于()①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②政府间国际组织③世界性国际组织④地区军事同盟。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国际组织之一,属于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属于政府间国际组织;③说法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性国际组织,而不是世界性国际组织;④说法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属于一般性国际组织,而不是地区军事同盟.故选:A.本题考查:国际组织,国际社会构成(1)国际组织的分类:①依据成员的性质,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②依据地理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③依据职能范围,国家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特地性国际组织.(2)国际社会构成:既有主权国家,又有国际组织.主权国家是构成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织.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解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约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3.2019年4月2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交部长埋事会例行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实行,确定将完成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程序并赐予其本组织成员国地位的问题提交元首理事会审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集体会见来华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平安会议秘书第十三次会议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严厉打击“东突”等“三股势力”,主动防范热点问题负面影响扩散外溢,为确保地区长治久安和发展旺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扩员之后,上海合作组织平安合作潜力更大,肩负的责任更重,承载着地区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更多期盼。
下列对材料相识不正确的是()A.上海合作组织将取代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B.追求和平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C.维护和平的力气不断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D.恐怖主义等威逼和平的种种因素依旧存在【解析】本题侧重考查维护世界和平的力气,凸显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它并不能替代联合国的作用,故选A。
【答案】A2.2024年1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24年,全球即将面临的恐袭形式将更为困难多变。
在欧美国家,零星发生、手段多样的“独狼式”攻击已然成为最令各国“头疼”的反恐新梦魇。
全球各国权力打击恐怖主义是因为()①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逼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②打击恐怖主义成为时代的主题③恐怖主义严峻威逼一般民众的生命平安,造成社会动荡担心④恐怖主义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南辕北辙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相识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故选A。
【答案】A3.2024年5月23日,2024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在北京实行,主题为“共享推动合作携手消退贫困”。
“中国最终会实现2024年消退贫困的目标。
”联合国世界粮食安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指出,“中国的阅历表明,只要实行正确的策略坚持前行,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上形成更好的协同,全球贫困消退目标是可以达成的。
”这体现了()①我国为世界消退贫困作出了重要贡献②号召世界各国主动行动,为消退一切形式的贫困实行行动③消退贫困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世界发展与消退贫困的相识,我国消退贫困的做法对世界各国都有主动借鉴作用,故选B。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学习目标必备知识:1.二十国集团。
2.金砖国家。
3.上海合作组织。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关键能力:1.通过对课本的梳理,理解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特点、作用等。
2.结合时事政治,分析中国同这些新兴国际组织及机构的关系。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结合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全面理解分析中国与这些新兴国际组织及机制的关系,树立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结合时事政治热点分析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相关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全面理解中国在这些新兴国际组织及机构中发挥的作用。
基础梳理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已难以胜任此任务,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2.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热点问题,每次峰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
3.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4.中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历次二十国集团会议上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共同构建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5. 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
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
6.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
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要览(2000年—2006年)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上》2019年第08期2000年1月26日 ;我国研制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中星—22号”卫星发射升空。
2月17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题为《中国人权发展50年》的白皮书。
2月21日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2月21日至25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
3月15日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10月9日至11日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10月31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12月27日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台。
2001年1月10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月1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3月5日至15日 ;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3月28日 ;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说,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5月24日至25日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
7月15日 ;江泽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10月21日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11月10日 ;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2002年1月28日 ;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在日内瓦开馆。
3月25日 ;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