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寻旧——东南大学医学院
- 格式:docx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17
东南大学考研备考手册:医学院[摘要]为帮助各位报考东南大学的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目标院校,凯程考研特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东南大学医学院的介绍,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备考,预祝大家考研成功!东南大学医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玄武湖畔,高校群集的市中心。
医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35 年的中央大学医学院,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人才培养有口皆碑。
其后又历经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等重要时期。
一批声名卓著的医学名家和教育大家如戚寿南、潘铭紫、郑集、蔡翘、康锡荣、郭绍周、姜泗长、阴毓璋、张致一、王世真、丁光生、王士雯、张涤生、牟善初、贺林、杨焕明等均在这片土地上工作或学习过,他们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八十年的历程和几代人的奋斗,医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东南大学培养医学与生命科学精英人才的重要基地。
2012 年,我校获批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了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两个项目。
作为教育部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将坚持精英教育和培养卓越医师的理念,遵循医学和生命科学人才培养的规律,以一流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条件,多层次的国际化学习环境,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医学和生命科学基础,有国际化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创新型医学与生命科学专业人才。
学院有着优厚的教学资源,现设有20 个学系,实验教学环境设备先进,拥有先进的国家级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江苏省临床技能综合训练示范中心和江苏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拥有15 个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和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批包括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优势学科、江苏省级临床诊疗中心及临床重点专科。
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现有高水平临床教学基地10 余家,包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和多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等),以及个留学生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力量强,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多,同时能共享校内医工结合、医文结合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实验平台及其资源。
东南大学目录[隐藏]学校简介杰出校友学术成就东南大学百年校史上的重大事件历任校长东南大学校歌东南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医学院学校简介杰出校友学术成就东南大学百年校史上的重大事件历任校长东南大学校歌东南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医学院∙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通信地址学校校名:中文名称: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校徽英文名称: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SEU)校训:止于至善旧称:东南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于1902年建校以来,几经风雨,几番离合,几度兴衰,从三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20年代的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再到解放后的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后又于1988年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成立时间:1902年历史演革:三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2-1912)1902年5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折“筹备师范学堂折”;1903年2月,继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呈《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奏折》。
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挂牌开办,1904年招生开学。
(上图为学府圣地两江师范学堂全图)学堂下设学科·理化科(后称理化数学部)·农学博物科(后称博物农学部)·历史舆地科·手工图画科●1905-1912年,李瑞清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1923)1914年8月,江苏省巡按使(即省长)韩国钧委任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筹建。
江谦遂于1915年1月就职。
学校下设8个科·文理科(下设8个系:图文系,英文系,哲学系,历史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工艺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商业专修科·教育专修科·体育专修科·国文专修科·英文专修科东南大学体育馆●1914-1919年,江谦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东南大学体育馆在此期间(1922年1月)奠基国立东南大学(1921-1927)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议案,与会委员一致赞同。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赵伟院长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肿瘤杂志》
【年(卷),期】2008(7)1
【摘要】赵伟(1956-),男(汉族);1982年12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学位、主任工程师、老师、硕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是江苏省“333”工程后备人才、江苏省传染病重点专科南京市肝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关键词】南京市第二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学科带头人;院长;后备人才;重点专科;硕士生导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1.34;R197.3
【相关文献】
1.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 [J],
2.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简介 [J],
3.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简介 [J],
4.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 [J],
5.南京市第二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第二医院南京市肿瘤医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医学专业排名1.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5.中山大学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7.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9.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10.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11.首都医科大学12.东北大学中国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13.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14.武汉大学医学院(原湖北医科大学)15.山东大学医学院(原山东医科大学)16.哈尔滨医科大学17.天津医科大学18.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19.南京医科大学20.河北医科大学21.重庆大学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22.南京大学医学院23.南开大学医学院24.同济大学医学院(原上海铁道医学院)25.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26.福建医科大学27.暨南大学医学院28.山西医科大学29.苏州大学医学院(原苏州医学院)30.大连医科大学31.新疆医科大学32.安徽医科大学33.广西医科大学34.青岛大学医学院(原青岛医学院)35.东南大学医学院(原南京铁道医学院)36.汕头大学医学院37.温州医学院下面按排名顺序对上述各医学院进行情况详细叙述:1、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目前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但是按照教育部和卫生部的安排预计在2006年实现两校合并。
从2003年开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招生就纳入清华大学统一进行了。
1)从1917年起就一直实行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制度(本硕博连读);2)学校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享有一定的声誉。
若纳入清华大学,将大大提升清华大学在国内和国际院校中的排名;3)清华大学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4)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目前拥有两院院士25人(其中科学院士11人,工程院士15人),长江学者9人(其中特聘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320人;5)拥有博士点(二级学科)49个,硕士点(二级学科)52个,国家重点学科18个,国家精品课程个;6)拥有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整形外科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7所附属医院。
盘点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中的那些医学院目前,我国以医学医药类命名的本科院校共有70余所,其中列入“211工程”高校行列的只有3所。
但同时,许多综合性大学(尤其是985高校)里却设有医学院或医学部,它们大多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陆续并入其他大学的,合并的理由据说是国际惯例:“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都设有医学院,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医学院都设在综合性大学”。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汇流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有活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
大医精诚,大学至善,如果你有志于将来投身于这项圣神的事业之中,那不妨跟随我一起走进这些综合性大学里的医学院。
一、医学院校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879所(不含独立学院、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高校)。
其中,设有医学院的综合性高校有50多所。
在这50多所设有医学院的大学里,有一半以上的高校是部属“985工程”或“211工程”重点大学。
以下是这些部属大学医学院的概况一览吕老师提示1.除了上述部属高校外,还有几所隶属于地方的“211工程”高校也设有医学院。
它们是:苏州大学医学部(原苏州医学院)、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南昌大学医学院(原江西医学院)、青海大学医学院(原青海医学院)、延边大学医学院(原延边医学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原石河子医学院)、西藏大学医学院(原西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原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在重点大学设置医学院的同时,一些省(市)属综合性高校也陆续合并了当地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院。
如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北华大学、南华大学、佳木斯大学、宁波大学、河北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大同大学、井冈山大学、青岛大学、大连大学、汕头大学、三峡大学、吉首大学、长江大学、大连大学、湘南学院、大理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河北北方学院、九江学院等。
3.另外,一些行业性质明显的地方大学里也设有医学院,它们大多是几所“学院或专科学校”合并之后升格为“大学”的,如武汉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
东南大学教务处
校机教…2018‟95号
关于公布“东南大学
第八届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结果的通知
各院系、学生会、学生科协:
根据校机教【2018】50号文,东南大学第八届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于2018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丁家桥校区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成功举行。
来自东南大学10个临床实习基地、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45人全部参加了比赛,根据竞赛章程,学生自由组队,A、B两名选手相互配合操作,经过两天激烈角逐,在各实习基地的60名临床一线医生教官们组成的裁判团严谨评定下,共评出一等
—1—
奖3队,二等奖9队,三等奖12队。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具体结果见附件。
附件:“东南大学第八届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奖名单
东南大学教务处
东南大学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组委会
2018年6月22日
(主动公开)
—2—
附件
东南大学第八届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奖名单
—3—
东南大学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组委会
抄送:学生处、团委、档案馆
东南大学教务处2018年6月22日印发—4—。
东大最值得回忆的十个地方东大最值得回忆的十个地方,仅代表个人观点。
作者为东大00级学生,文章写于2006年冬天。
PS:文章比较长~2006年,冬天。
前几天坐在床上把阿来的《尘埃落定》又看了一遍,平平的又生出几分惆怅和感动。
望着窗外黑黑的光光的树枝,想想这应该是我在南京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吧?工作定了之后,突然开始留念了这个城市,毕竟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六年多了,一天晚上经过天桥的时候,无意向桥下望了一下,发现车灯和路灯灯光编织出的南京竟然如此的可爱。
我开始在校园里游走,试图寻找我以前的影子,发现虽然自己在东大生活学习了6年,但自己对她却是如此的陌生,六年啊,自己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子长大到踏入社会,也许很多人认为学校压榨了自己很多,但事实上你如果想想自己这几年如果不在东南大学,你自己现在的处境会是怎样呢?看着校园里陌生的建筑和匆忙的行人,冬天特有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印在水泥路上,心中感慨万千,赶快冲动的把学校的影子记录下来,整理成东南大学最值得回忆的十个地方,记录我的成长。
是为序。
东大最值得回忆的十个地方之一——大礼堂你踞守着东大百年的基业屹立你见证着东大百年的发展沧桑你凝视着东大百年的人物风云你记载着东大百年的历史变化大礼堂的历史没有100年,但确是东大校园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去过博物馆的朋友都知道,大小博物馆都会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而大礼堂,则是东南大学的镇校之宝,可以代表东大的形象出现在任何场所。
而正是因为大礼堂的存在,南大一直未敢自居中央大学后身。
大礼堂位于学校正中,坐北朝南,灰色的正身,绿色的屋顶,东西各伸出两翼,为礼东礼西。
礼东下为春晖堂。
2002年之前礼堂前为大花坛,校车经常停放在周围的道路上,后校庆时将花坛拆掉改建成水池。
礼堂内有三层,立体结构,可纳两千余人。
舞台面积甚大,可作讲座讲台,亦可举行大型晚会。
无数名家在讲台上做过演讲,我也是无数次做在台下聆听大师的智慧。
古老的大礼堂容纳了前期文化的精髓,也吸取了现在文明的精华。
全球最大同源大学家族:南师东南中大南大.历史沿革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ue Dec 14 16:08:29 2004)zt同源大学家族:南师东南河海中大南大...历史沿革同源大学家族------------国立南京大学(本项目内容限于关于南京大学及其衍生院校历史变迁)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立南京大学: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后径称南京大学。
历史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最高学府。
创立于1902年,初名三江优级师范学堂,1906年易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14年复建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改建为国立东南大学,1927年6月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改名为国立江苏大学,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8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1950年10月去“国立”二字,称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1952年,南京大学参与中国大陆高校院系调整。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农学院,1988年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林学系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林学院,1985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改名为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系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华东航空学院,1957年并入组建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医学院独立,组建(南京)华东军区医学院,1954年迁至西安合组为第四军医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有关院系独立组建的部分院校,包括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南京工学院,在南京大学有关院系的基础上,还主要融入了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有关院系。
南京寻旧——东南大学医学院
作者:曾经沧海
从中国药科大学步行到东南大学医学院不过五分钟,进入大门的第一进是附属医院。
大楼门前有一壁浮雕,讲述东南大学医学院的历史,从中央大学医学院到南京铁道医学院等。
其实东南大学医学院的历史较药大要曲折很多:
1935年,国立中央大学在南京建立医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大学迁往成都华西坝;
1946年11月,抗战胜利,随大学迁回南京;
1949年5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医学院;
1950年10月,新中国成立,更名为南京大学医学院;
1952年1月,医学院正式独立,更名为华东军区医学院;
1952年3月,更名为第三军医学院;
1953年3月,更名为第五军医大学;
1954年,随第五军医大学迁往西安,成为今日第四军医大学的主要前身;
1954年,留下的部分专家教授及老师与三所军队医科学校共同组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医学校;
1958年,更名为南京铁道医学院;
2000年4月,合并至东南大学;
2009年12月,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合并成为东南大学医学院。
平素爱看大学,顺带也会看看历史。
大约没有哪个国家的大学像我们充满变化和劫难:抗战迁徙、建国后院系调整、反右、文革、一波又一波的合并重组。
也不知一个大学的养成是否能经受这样的几度解构。
这个劝业村小区也挺有意思。
除了这里的说明外,没能找到更多资料。
进入第二进,是医学院的部分。
比起药大要开阔不少。
《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记》,记述了沿革和曾经颠沛流离艰难发展的历史过程,列举了杰出校友,其中有曾任军事医学院科学院副院长的蔡翘教授,还有姜泗长等。
遗憾的是在众多关于这所学校的网上资料
中,都没有提到蔡翘。
后来从他昔日的弟子处获悉,不久前中国生理学会在无锡举办了
他的120年诞辰纪念。
也很遗憾,未能在网上找到这篇颇有文采能打动人的《记》。
缅怀一下蔡翘:
蔡翘(1897 10.11 - 1990 07.29),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
中国生理科学奠基人之一。
1920年代首先发现视觉与眼球运动功能的中枢部位--顶盖前核(后称蔡氏区)。
编著中国第一本大学生理学教科书。
他在中国多所著名医学院校担任学术领导及教学、科研工作,在神经解剖、神经传导生理、糖代谢和血液生理等领域有许多重大发现,并为中国的航天航空航海生理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生于广东揭阳。
1913年考入潮安县金山书院(现省立金山中学),至1917年毕业。
1918年,他只身赴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补习英文,同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当旁听生。
1919年秋,他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胸怀“科学救国”的志向,带着家里给的不多的钱,从上海坐船经日本到美国留学。
他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学习心理学,用2年时间学完大学课程。
1921年冬进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一学期后(1922年)转入芝加哥大学生理系当研究生。
在美求学期间蔡翘靠勤工俭学维持生活和学习,他曾在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图书馆业余服务一年,一天工作2小时,以解决自己的学费和吃饭问题,并与多名中国同学,如吴有训、周培源、潘菽、杨武之(杨振宁之父)、袁敦礼、张锡均等合租宿舍。
有一段时间甚至与潘菽(中国科学院院士,心理学家,字有年,潘汉年的堂弟、潘梓年之弟,五四运动领导者之一,为火烧赵家楼后被捕的32名学生之一,已故)同睡一床,合盖一床被子。
他们自己起伙,轮流做饭,还在学校打零工。
同时他潜心攻读,注重提高实验技能,在芝加哥大学文理学院学习期间发表
了4篇论文。
1924 年,蔡翘发表博士论文“大白鼠的记忆曲线”,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因学业成绩优秀获芝加哥大学金钥匙奖,并被推荐为美国解剖学会会员。
1925年夏秋之交,他绕道加拿大经日本回国,就聘于2年前回国的同乡郭任远任职的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创建生物学科,执教生物学和生理学。
1926年,他加入新成立的中国生理学会(当时只有十几人)。
1927~1928年,谷镜汧、颜福庆、张鋆、林国镐等人在吴淞创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医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现复旦大学医学院),蔡翘受聘创建生理学科,任生理学教授,兼讲授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
在此期间,他首倡用华语教学;编著中国第一本大学用的生理学教科书;培养出一批中国早期的生理学工作者。
1930年秋,蔡翘获美国洛克斐勒氏基金会资助,赴英国和德国进修,先在伦敦大学著名生理学家C.L埃文思
(C.Lovatt Evans)教授的实验室从事糖代谢的研究,继而在剑桥大学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E.D.阿德里安(Edgar Douglas Adrian,lst Baron,1889~1977)教授的实验室从事神经传导生理研究。
经埃文思教授推荐,于1935年成为英国生理学会会员。
1931年冬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其他大学的著名生理学实验室进行短期进修。
1932年春回国,继续在上海吴淞的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
1932年夏秋之季,他应聘到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Henry Lester Institute)任副研究员,1932~1936年系统研究了肝脏在糖
代谢中的作用。
1937年1月,他提前与雷士德研究所解约,到条件
较差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任生理学教授兼科主任,再次创建生理科。
吴襄申请为其助教。
蔡翘同吴襄共同编著了《生理学实验》一书。
他在牙医专科第一班进行教学的同时,又立即筹建动物房及研究室,准备继续利用慢性动物进行肝糖代谢的实验。
不料半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对上海、南京进行频繁的空袭。
中央大学医学院决定西迁成都。
到成都后先借用教会办的华西大学医学院的部分校舍上课,4年后,又租用城内一所中学校舍作为前期各科教学之用,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蔡翘坚持从事生理和药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38年秋,蔡翘在华西三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华西大学医学院)发起成立和领导了中国生理学会成都分会,其中郑集、童第周都是会员。
1941年6月,他在华西大学医学院创办了《中国生理学会成都分会会志》,并任主编。
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内惟一的一本生理学刊物,至抗战胜利为止,4年共出两卷13期300多页。
同年,他成立了生理学研究所,主要助手有朱壬葆、周金黄、吴襄、徐丰彦、李瑞轩,匡达人等。
他招收了4名研究生(宋少章、程治平、陈定一、李昌甫),接受了十几名进修生,其中有延安军医学校秘密送来的同志,也有方怀时(后曾任台湾航空医学会会长,1980年代后期在参加国际航天航空学术会议时,曾向第四军医大学及国防科工委航天航空医学工程研究所出席会议的学者问候他的老
师蔡翘)等人。
他自筹经费,亲自动手,成立制造生理学实验仪器的
车间供教学和研究之用。
1940年,他还曾送一套自制仪器给延安经成都到香港采购药品器材的朋友。
1943年夏,蔡翘作为中美文化交流交换教授与费孝通等6人应邀赴美讲学一年。
在芝加哥讲演时,他向世界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呼吁国际社会的援助,其讲演稿与其他教授的讲演稿一起被编成《来自中国的声音》一书在美国出版。
这一年中,蔡翘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与美国学者合作继续研究血清中的缩血管物质问题,正是这一成果,后来导致国外5-羟色胺(即血清素)的发现。
抗日战争期间,他主要从事有关血液生理的研究,也有不少重要的发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大学医学院复院南京,他再次领导生理科教学与研究的恢复工作,继续从事小血管受伤止血的研究。
1948年,他代理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当时校长为吴有训)。
同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当时院士有81人,9月23~25日在南京北极阁召开第一次院士会议,到会48人。
这批院士分布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体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科学的水平。
1955年,原有院士中46人进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行列。
1990年3月与5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曾先后两次致函蔡翘,邀请他与其他仍健在的大陆原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赴台参加中央研究院19届院士会议及参观访问。
因种种原因,蔡翘虽未能成行,但4名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赵忠尧、汤佩松、黄汲清和冯德培)1993年9月成功赴台访问,实现了海峡两岸科学家的首次交流。
建国后,中央大学改称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为潘菽),蔡翘任医学院院长。
1952年,南京大学医学院改编为第五军医大学,他任校长,并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在该校举办了生理学高级师资进修班。
1954年,他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任副院长、一级研究员和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7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军事劳动生理研究所,他兼任所长。
1955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1~1968年,他主要从事并领导特殊环境生理学的研究,是中国军事劳动生理学、航空航天医学和航海医学的创始人。
在揭阳市新亨镇仙美蔡教授故乡,建有他的纪念馆和文化公园。
这条金川河实在是很丑很煞风景。
分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