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doc 18页)
- 格式:doc
- 大小:7.97 MB
- 文档页数:26
瓷砖生产工艺流程介绍一、坯料的制备二、釉料的制备三、生产线工艺流程一、坯料制备流程泥沙进料验收、均化下配料司磅配料投料测1、泥砂料进厂以黏土为代表的可塑性原料以含石英砂料为代表的瘠性原料以长石为主的熔剂性原料如果说石英是瓷砖的骨架,黏土就是瓷砖的经脉,而长石则是连结两者的血液。
2、验收原料进厂后由分厂验收人员取样进行检测,合格后过磅放入室外仓均化。
均化后的原料才允许生产加工。
3、均化均化:通过挖机混合原料的各个位置,使原料不同位置的物理、化学性能相近4、下配料单(1)坯料和釉料的组成应满足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使用要求;(2)拟定配方时应考虑生产工艺及设备条件;(3)了解各种原料对产品性质的影响;(4)拟定配方时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资源是否丰富、来源是否稳定。
5、下配料单配方经确定后由工艺技术员下达配方单,质检员根据泥砂料检测水份计算配方单实际投料量,由原料部负责按配方单配料。
6、司磅配料铲车司机根据《球磨配料看板》中配料单,通过铲车将各种原料加入电子称。
我司严格控制各种泥砂料重量误差,并设质检巡检抽查,确保配料的准确性。
7、投料通过皮带将电子喂料机上的已配好的各种物料输送到球磨机内进行投料球磨。
8、球磨通过输送带将泥砂料装入球磨机内,加入水和其他添加剂。
根据泥浆细度要求设定球磨时间至一定的细度测浆确定是否合格。
9、泥浆泥浆性能的要求:(1)流动性、悬浮性要好,以便输送和储存。
(2)含水率要合适,确保制粉过程中粉料产量高,能源消耗低。
(3)保证泥浆细度,使产品尺寸收缩、烧成温度与性能的稳定。
(4)泥浆滴浆,看坯体颜色。
10、过筛除铁入池陈腐泥浆水份、细度达到标准后放浆过筛、除铁进入浆池内陈腐备用。
11、喷雾干燥喷雾干燥原理:通过柱塞泵压力将达到工艺要求的泥浆,压入干燥塔中的雾化器中,雾化器将泥浆雾化成细滴,在热风作用下干燥脱水制成一定颗粒级配的粉料。
12、粉料检测粉料性能的检测项目:(1)粉料水份的检测,一般瓷砖粉料水份控制在6%-7%。
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
1. 原料准备阶段
在瓷砖生产的第一阶段,需要准备各种原料。
主要原料包括粘土、长石、石英、矿渣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严格的筛分、混合和加工,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造粒和成型阶段
在这个阶段,原料会被送入破碎机进行造粒,然后通过挤压成型机或模压机进
行成型。
成型后的瓷砖经过压制,形成一定的厚度和形状。
3. 干燥和烧结阶段
成型后的瓷砖需要先进行干燥,通常会放在干燥室中进行热风干燥,以去除多
余的水分。
接着瓷砖会被送入窑炉进行烧结,将其加热到高温,使其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致密的结晶结构。
4. 釉面处理阶段
在烧结后的瓷砖表面通常会比较粗糙,需要通过涂釉进行表面处理。
涂釉一般
包括釉浆涂覆和烧结。
在烧结的过程中,釉面会与瓷砖基体结合,形成坚固的保护层,提高瓷砖的光亮度和耐磨性。
5. 包装和质检阶段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瓷砖进行包装和质检。
包装通常采用纸箱或木箱包装,以防
止瓷砖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质检是确保瓷砖质量符合标准的关键环节,包括外观、尺寸、平整度、色差等指标的检测。
以上是瓷砖生产工艺的基本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
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市场需求。
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1. 原材料准备瓷砖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等。
在生产前,首先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原材料进行搅拌,以确保砖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同时,根据瓷砖的不同种类和规格,可以添加一些特殊原材料,如颜料和助剂等。
2. 取材与成型经过原材料准备后,将混合好的原料送入胚料窑,进行烧结处理。
烧结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瓷砖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烧结完成后,将胚料进行冷却和切割,得到所需的瓷砖坯体。
3. 表面处理瓷砖坯体经过表面处理后,可以提高瓷砖的装饰效果和表面光滑度。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包括抛光、喷釉和冷冲等。
抛光是通过机械设备将瓷砖表面磨光,使其呈现光滑亮丽的效果。
喷釉是将一层或多层的釉料喷涂在瓷砖表面,形成不同的颜色和花纹。
冷冲是将带有花纹的钢模板压入瓷砖表面,使其呈现出立体的图案。
4. 干燥和烧结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瓷砖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并提高瓷砖的稳定性。
通常使用干燥窑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完成后,将瓷砖送入烧窑进行烧结。
烧结过程是将瓷砖坯体进行高温处理,使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还提高了瓷砖的光泽度和耐磨性。
烧结完成后,瓷砖经过冷却,可以进一步进行检验和包装。
5. 检验和包装生产出的瓷砖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主要的检验项目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抗弯强度和耐磨性等。
合格的瓷砖将进行包装,常见的包装方式包括纸箱和托盘包装。
在包装过程中,还需要标明瓷砖的规格、数量和生产日期等重要信息。
6. 库存和运输瓷砖经过包装后,将进入仓库进行存放和库存管理。
在仓库中需要做好防潮、防尘和防震等工作,以确保瓷砖的质量。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并且注意保护瓷砖免受损坏。
7. 售后服务作为瓷砖的制造商,售后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瓷砖销售之后,需要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响应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投诉。
售后服务可以包括产品的质量保证、技术咨询和维修等服务内容。
地砖生产工艺流程陶瓷墙地砖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一)、瓷质砖瓷质砖是80年代后期新发展起来的建筑装饰材料,由意大利率先生产,90年代初传入我国,一般分抛光和不抛光两种。
其产品从表面到内部,色泽、质地完全相同,产品全部瓷化,结构致密,材料坚硬,不变形、不退色,有很好的耐磨性、色彩经久如新,抗冻性、耐急冷急热性强,理化性能稳定,耐酸碱、耐化学侵蚀性强,因此用途十分广泛。
瓷质砖与天然花岗岩相较不仅具有天然花岗岩的装饰效果,并且在同等强度的情况下,比天然花岗石砖薄、重量轻、易于粘接、价格低廉;与大理石相比,除了强度高、耐磨损、不怕酸碱腐蚀等优点外,还从根本上克服了大理石易龟裂、风化的弱点,成为比大理石使用寿命更长的建筑陶瓷装修材料;与釉面砖相比,瓷质砖除了档次更高、装饰效果更好外不会因后期龟裂、脱釉而变色破损,也不会因吸湿膨胀而变形拱起。
1、瓷质抛光砖的生产流程送料------制料-------球磨制浆--------喷雾塔造粉-------压制成型(其中1200X1800砖王采用7200吨压机)-------干燥---印花(渗花)--------烧成0(约1200C)--------抛光-------分级---防污处理-----包装----入库、瓷质抛光砖的生产工艺(1)抛光砖的成型工艺。
目前的抛光砖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三大类:干压法、挤出法和其他法,其中干压成型法相较其他两种成型方法生产的产品规整度好,一致性好。
新中源公司所有的墙地砖生产都是采用干压成型法。
(2)成型压机。
新中源公司所采用的生产压机,都是意大利和德国公司进口的先进设备,压机的吨位,既有7800吨超大吨位的,也有3200吨普通型的,在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水平,可以满足各种规格和类别的陶瓷产品生产需要。
陶瓷墙地砖的生产并不是用的压机越大越好,而应该适合的才好。
生产大规格的产品用小吨位的压机就会使得生产的瓷砖致密性差,易分层,产品的规整度差等,影响产品的质量;但是生产小规格的瓷砖用大吨位的压机也不见得就好,因为大吨位的压机冲压小规格的瓷砖则会把砖压的太实,在烧成的过程中气体挥发不出来形成针孔等质量缺陷,同时还会导致变形。
瓷砖生产工艺流程介绍瓷砖是一种采用瓷质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建筑装饰材料。
其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配料、制坯成型、烘干、釉料涂装、装炉烧制和包装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配料。
瓷砖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砂等。
在原料库房中,根据不同种类和规格的瓷砖,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各种原料配料混合,确保配料的准确性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制坯成型。
配料过程完成后,将配料送入制坯车间,经过粉碎、筛分等工艺处理,将原料制成合适的粉末状态。
然后,在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使其成为具有形状和尺寸的瓷坯。
然后进行烘干。
瓷坯经过制坯成型后,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
为了保证瓷砖的稳定性和质量,需要将其进行烘干。
常见的烘干方法有空气烘干、歧管烘干和滚筒烘干等。
烘干的目的是将瓷坯中的水分从内部逐渐排出,提高瓷砖的干燥度。
接下来是釉料涂装。
釉料是瓷砖表面的装饰层,赋予瓷砖各种颜色和纹理效果。
釉料的选择和涂装工艺的合理性对瓷砖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瓷砖的制作工艺中,通常会进行多次釉涂装,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后是装炉烧制。
瓷砖的装炉烧制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瓷砖在高温下进行烧制,以使釉面和坯体完全结合,形成瓷化的效果。
烧制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时间等参数,以确保瓷砖的质量。
最后是包装。
烧制完成的瓷砖经过冷却后,将进行包装。
通常采用纸箱、木箱等包装方式。
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瓷砖之间的间隔和保护,以防止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碰撞和损坏。
总体来说,瓷砖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配料、制坯成型、烘干、釉料涂装、装炉烧制和包装等步骤。
每个环节的精确控制和合理运用是确保瓷砖质量的关键。
瓷砖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瓷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地面和墙壁装饰。
它的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结等步骤。
下面将对瓷砖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原料准备阶段。
瓷砖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砂、长石和石灰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研磨和筛分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混合好的原料称为瓷浆。
接下来是成型阶段。
瓷砖的成型通常有两种方法:压制和注射。
在压制方法中,将瓷浆放入金属模具中,然后用高压机压制成形。
在注射方法中,瓷浆通过喷嘴注射到模具中,快速凝固成形。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成型后的瓷砖需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然后是干燥阶段。
成型后的瓷砖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的速度和时间取决于瓷砖的类型和尺寸。
使用干燥机或烘箱可以加速干燥过程,确保瓷砖的质量。
最后是烧结阶段。
烧结是瓷砖生产的关键步骤,它可以使瓷砖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久性。
瓷砖被放置在高温窑炉中,经过长时间的加热,使其成为坚硬的材料。
烧结的温度和时间也取决于瓷砖的种类和用途。
在烧结完成后,瓷砖需要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这包括对瓷砖的尺寸、外观质量和物理性能进行检测。
检查合格后,瓷砖进
行包装和存储,准备出售或运输到用户处。
总结起来,瓷砖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结和检查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控制,以确保瓷砖的质量和外观。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瓷砖生产工艺在提高效率和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瓷砖的生产工艺流程1、瓷质砖系列(包括抛光砖、耐磨砖等):工艺流程:选料→配料→球磨制浆→喷雾造粉→压制成型→干燥↘→印花(渗花)→化工料——————→配料——————→球磨↗→烧成→抛光、磨边→分级→打蜡→包装→入库详细工艺:第一环节——选料原材料进仓要经过检验,主要包括取样、打饼试烧、物理性能检测、化学分析等步骤。
原料验收员首先对新进仓的原材料取样,并检测样品水分;然后检测员将样品按程序进行制粉、打饼、试烧,并对试烧后样饼的白度、强度、吸水率等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同时,化验员从制粉环节中抽取部分粉料进行化学分析,检测原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是否符合工厂的工艺技术要求,原料的检查是非常严格的,俗话说:‘生在原料’嘛。
第二环节——粉料制备粉料制备包括配料——球磨——过筛除铁——泥浆均化——喷雾干燥制粉——料仓陈腐等过程。
首先是根据工艺配方单(包括加水量)对相应的原料进行称重配料(是按一定的比例);然后将配好的原料加入球磨机进行研磨成浆,球磨机内按照工艺要求配好研磨介质——球石,目的是使各种块状、粗细不等的原料经研磨破碎后充分均匀混合,一方面能促进坯料在烧成过程中的物化反应,降低烧成温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原料中杂质的分离;球磨后的泥浆经检测符合工艺质量要求放入浆池中,途中要进行过筛除铁。
过筛是为了除去球磨时没有磨细的粗颗粒和一些杂质;除铁是因为铁影响瓷砖的白度,而且会在瓷砖表面形成黑点、熔洞、杂质等缺陷,所以必须经过多道严格除铁;泥浆经过过筛除铁后,要不断的搅拌均化,是使泥浆组成更均匀,改善泥浆流动性能,增加后期制成的泥料的可塑性,提高坯体强度,减少成型、烧成时的开裂等。
均化后的泥浆经检测符合质量要求后,经高压雾化输送到喷雾塔,通过热风炉提供的热风干燥制成粉料颗粒。
在喷雾造粒过程中,对粉料含水率的控制非常重要,粉料含水率的高低以及水分在粉料中分布的均匀程度,都将对压制成型操作和砖坯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从喷雾塔出来的粉料,由于颗粒内外水分的差异,以及各部分粉料水分不均匀,还需输送到料仓进行陈腐,以促使粉料的水分更加均匀。
瓷砖生产工序瓷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美观、耐磨、易清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装饰。
瓷砖的生产过程经历了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技术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瓷砖的生产工序。
1.原材料准备瓷砖的主要原材料是粘土、石英砂、长石等。
首先,这些原材料需要进行筛分和研磨,以确保颗粒大小的均匀性。
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形成瓷砖的糊状物质。
2.成型经过搅拌后的瓷砖糊状物质被送入成型机中进行成型。
成型机通过挤压、震动等方式将瓷砖糊状物质压制成所需形状,如方形、矩形、拼花等。
成型后的瓷砖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风干,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3.烧制成型后的瓷砖需要进行烧制,以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
烧制过程一般分为干燥、预烧和烧成三个阶段。
首先,瓷砖需要在干燥室中进行干燥,去除内部的水分。
然后,瓷砖被送入预烧窑中,在高温下进行预烧,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水分。
最后,瓷砖被送入烧成窑中进行高温烧成,使其达到所需的硬度和密实度。
4.喷釉烧制后的瓷砖表面通常比较粗糙,需要进行喷釉处理,以提高其表面光滑度和美观度。
喷釉一般分为基础釉和面釉两个步骤。
基础釉是为了填充瓷砖表面的细小孔隙,使其更加均匀。
面釉是为了增加瓷砖的光泽度和色彩,使其更加美观。
5.烧结经过喷釉后的瓷砖需要进行再次烧结,以使釉料与瓷砖本体融合,形成一层坚硬的釉面。
烧结的温度一般比烧成的温度低,但仍然较高。
烧结后的瓷砖具有坚硬的表面和一定的抗污性能。
6.修整烧结后的瓷砖需要进行修整,以去除表面的瑕疵和不良品。
修整一般使用砂轮或磨石进行,通过磨削和抛光使瓷砖表面更加平整光滑。
7.质检修整后的瓷砖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质检包括对瓷砖的尺寸、外观、强度等方面进行检测。
不合格的瓷砖将被淘汰或返工。
8.包装质检合格的瓷砖将进行包装,以保护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包装一般采用纸箱、托盘或塑料薄膜等材料进行,同时还需要标注瓷砖的规格、品牌和批次等信息。
瓷砖生产工艺流程
瓷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室内外装饰,其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制、装饰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瓷砖的生产过程始于原料的准备。
常见的瓷砖原料包括瓷土、长石、石英、黏土等,这些原料经过精确的配比和混合后,形成了瓷砖的坯料。
坯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瓷砖的成品质量,因此原料的准备十分关键。
接下来是成型环节,坯料经过压制成型。
这一步通常分为干法成型和湿法成型两种方式。
干法成型是指将坯料压制成型后,直接进入烧制环节;湿法成型则是在成型后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含水率,提高成型品质。
烧制是瓷砖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成型后的坯料进入窑炉进行高温烧制,使其形成坚硬的瓷质。
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对瓷砖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需要严格控制。
装饰环节是为了使瓷砖的表面更加美观和实用。
这一步通常包
括釉面装饰和图案印花等工艺,以及对瓷砖进行抛光、研磨等处理,提升其外观质量。
最后是包装环节,成品瓷砖经过质检后,进行包装和标识。
包
装通常采用纸箱或托盘包装,以保护瓷砖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
损坏。
总的来说,瓷砖生产工艺流程涵盖了原料准备、成型、烧制、
装饰和包装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精细操作,以
确保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瓷砖产品。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瓷砖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提升,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的
产品。
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doc 18
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关于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
一、陶瓷的定义
陶瓷的定义:
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加上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拣选、粉碎、混练、煅烧等工序制作的各类产品称作陶瓷。
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
以上陶瓷制品使用的主要原料是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所以又归属硅酸盐类及制品范畴。
二、陶瓷发展史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陶瓷生产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
我国最早烧制的是陶器。
由于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经验,在原料的选择和精制、窑炉的改进及烧成温度的提高,釉的发展和使用有了新的突破,实现陶器到瓷器的转变。
陶瓷工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
三、世界瓷砖生产量
目前世界瓷砖的生产和消费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2008年世界瓷砖产量84.95亿㎡,比07年增长 3.5%左右。
在世界瓷砖生产总量中,亚洲处于主导地位,生产量亚洲为61.4%,欧洲为21.6%,美洲
为13.5%,消费的比例大致为亚洲为58.9%,欧洲为20.1%,美洲为15.7%。
我国生产量大概34亿㎡,占世界生产份额达40%左右,西班牙生产量在5亿㎡左右,意大利生产量在5亿左右。
四、陶瓷行业布局
1、生产基地以佛山为主
2、新的生产基地目前在江西兴起
五、瓷砖分类
我公司生产的瓷砖品种繁多,现以地砖生产过程为例对我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做个简单的介绍。
六、瓷砖的分类原则
1、吸水率:用水加入砖底看水吸收快慢
陶质砖:E>10%
炻质砖:0.5%<E<10%
瓷质砖:E<0.5%
2、透光性:
陶质砖:不透光
炻质砖:透光性差
瓷质砖:透光
3、坯体特征:
陶质砖:未玻化或玻化程度差,结构不致密,断面粗糙。
敲之声音粗哑。
炻质砖:半玻化状态,结构比陶质瓷致密,断面呈石状。
瓷质砖:玻化程度高,结构致密,断面呈贝壳状。
敲之声音清脆。
4、强度:
陶质砖:机械强度低
炻质砖:机械强度比陶质瓷高
瓷质砖:机械强度高
5、烧结程度:
陶质砖:较差
炻质砖:较好
瓷质砖:良好
6、烧成温度:
陶质砖:1100℃左右
炻质砖:1180℃左右
瓷质砖:1250℃左右
七、地砖生产工艺流程
可分为几大步骤:
(一)坯料的制备 (二)釉料的制备 (三)生产线工艺流程 (一)
坯料制备流程
1、泥砂料进厂
船运 车运
以黏土为代表的可塑性原料
以含石英砂料为代表的瘠性原料
以长石为主的熔剂性原料
如果说石英是瓷砖的骨架,黏土就是瓷砖的经脉,而长石则是连结两者的血液。
粘土与适量的水混练以后形成泥团,这种泥团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但不开裂,当外力去掉以后,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
粘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
2、A、验收
原料进厂后由分厂验收人员取样进行检测,合格后过磅放入室外仓均化。
均化后的原料才允许生产加工。
B、均化
均化:通过挖机混合原料的各个位置,使原料不同位置的物理、化学性能相近
3、下配料单
配方确定的原则
(1)坯料和釉料的组成应满足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使用要求;(2)拟定配方时应考虑生产工艺及设备条件;
(3)了解各种原料对产品性质的影响;
(4)拟定配方时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资源是否丰富、来源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