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1.55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1章第二节,主要涉及电磁波的海洋。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 电磁波的分类及特点;3. 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分类,理解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过程,电磁波的分类及特点;2. 教学重点: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如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简要介绍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3)电磁波的分类及特点:介绍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与电磁波相关的例题,如计算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电磁波的填空题、选择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通信、雷达、医疗设备等,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产生;2. 电磁波的传播;3. 电磁波的分类及特点;4. 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电磁波是由____和____交替变化而产生的;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3)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属于____。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4.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
5.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知悉可以通过实验产生电磁波,培养学生猜想与实验结合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2.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
3.通过动手实验证明“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信息时代的发展进程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通过“了解电磁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具选择水槽、小木棒、手机(两部)、木盒、真空罩、抽气机、导线、电池、收音机、保鲜膜。
教学过程课前调查:分小组利用各种渠道了解:什么是电磁波?生活中应用电磁波的例子有那些?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引入1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接收几个节目,然后提出以下问题:收音机、用天线的电视机和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并没有线相连,它们是怎样收到声音和图像信息,是什么在传递信息呢?学生回答:靠无线电或电磁波传播信号的。
引入2复习提问: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3×108 m/s)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声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师】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生】我们没有看到收音机、电视机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所以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信号的。
他们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二、能力目标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电磁波.●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微机、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3×105 km/s)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声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师]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生甲]是电线传送的.[生乙]我们没有看到收音机、电视机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所以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信号的.[生丙]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师]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进行新课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板书]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板书][师]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生甲]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生乙]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师]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生甲]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生乙]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师]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板书][师]我们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启发:回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生甲]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电话请寻呼台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生乙]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生丙]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密闭的木制(或铁制)的盒子里,呼叫,能够收到信号.[生丁]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生戊]把无线寻呼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生己]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师]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大家看屏幕(微机模拟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生甲]看到一圈一圈明暗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生乙]看到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师]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做波峰;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叫做波谷.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λ).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f).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c=λfc=2.99792458×108 m/s=3×105 km/s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大家阅读科学世界“微波炉”.看完后小结本节内容.三、小结请同学们小结本节内容: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此题要求学生知道波长、频率和速度关系,根据c=λf,得出此立体声广播的波长是3.08 m.2.学生通过此题可以知道收音机选台指示盘上的数字、单位,了解其物理意义.3.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等军事目标,还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隐形飞机”是一种先进的军用飞机,可以防止雷达发现.隐形飞机用的主要是吸波材料,它的功能是通过吸收、散射和干涉等多种方式,使材料表面的电磁波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飞机对电磁波的反射,使雷达很难发现它.4.略五、板书设计。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1.2电磁波的海洋
一、教材分析 电磁波是很抽象的,人们看不见、摸不到它。教科书通过演示实验“时断时续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让学生感知电磁波的真是存在.电磁波的产生很复杂,教科书只讲到迅速变化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前面章节中讲了声波,所以教科书用水波、声波类比电磁波,使其形象化、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电磁波产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感受电磁波对科技和生活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磁波产生、传播、应用. 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条件。 四、教学手段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五、板书设计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1.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产生电磁波 2.实质:电磁场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2.波长、频率 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c=3×108 m/s 三、电磁波的应用:微波炉、雷达等
六、教学过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 明 引入 新课 利用对讲机和导航快速导入新课 师:XX同学,你拿到那本书了吗? 生:拿到了,我就在门外 师:好的,你进来吧 师:刚刚我利用对讲机与XX同学建立了联系,完成了信息的传递,我们再来看大屏幕,地面上的雷达可以对天空上的飞机和大海上的轮船进行导航,太空中的宇航员还可以把图像等信息传回地面.在上面的两个实例中,一个是利用对讲机通话,一个是卫星导航,它们在传递信息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知识 建构 进行新课 1.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器材:各组两节干电池、
【人教版】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一. 教材分析《电磁波的海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条件、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磁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学习电磁波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九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知识,对电荷、电场、磁场等概念有一定了解。
但电磁波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电磁波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条件。
2.掌握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对电磁波现象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电磁波谱及其分类。
3.电磁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采用分类法,让学生了解电磁波谱及其分类。
3.采用实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电磁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关于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电磁波谱及其应用的图片和动画。
2.实验器材: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3.实例资料:电磁波在通信、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片,如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引发学生对电磁波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电磁波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2. 呈现(10分钟)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如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等。
通过动画展示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磁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4. 巩固(10分钟)讲解电磁波谱及其分类,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由“电磁波是怎么产生的”和“电磁波是怎么传播的”这两部分构成。
教学重点是电磁波的传播,难点是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在新课标改革中,已经删除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式。
本节课承接上节电话、手机,同时也为本章后两节做一个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磁波的传播
难点: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
四、教学手段
引导探究、自主学习、参与活动
五、板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产生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电磁波的要素:(1 )波长
(2)频率
(3)波速
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c =3×108 m/s
(三)、电磁波的分段(四)、电磁波与我们生活六、教学过程
雷达微波炉收音机
4.隐形飞机是一种先进的军用飞
m10m
机,可以防止被雷达发现,隐形飞机用的主要是。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和教师讲解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2.通过教师讲解和上网查询掌握电磁波传播的知识3.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4.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应用互联网搜索的形式让学生知道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养成主动学习科学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和能力较八年级均有较大提升,可以让其自主探究,讨论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由“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应用”三部分构成。
学生对“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应用”等知识比较陌生,可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考虑到所涉及的内容不深,可以应用互联网搜索的形式让学生粗略了解其原理,再由教师来补充,既调动学生探索热情,也能落实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开场白,引入新课活动设计:教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把正在播放的收音机放入金属盒,信号受到干扰,引入电磁波的知识。
继续深化利用世人都观注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引入新课。
活动目标:交代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活动2 观看老师准备的视频(关于电磁波的全面介绍等)教学内容:观看老师准备的视频(关于电磁波的全面介绍)活动设计: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电磁波如何产生;如何传播;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活动目标:通过比较直观的视频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媒体使用及分析:使用classroom的视频影院功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近距离观看视频,更加认真仔细。
【活动】活动3 学生讨论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刚看过的视频进行讨论,选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活动设计:观看过视频后,学生通过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并愿意深入研究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第二十一章第2节教学设计课题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电磁波是个大家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电磁波产生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感受电磁波对科技和生活的作用。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电磁波产生、传播、应用。
2.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电池、导线、收音机、真空罩、抽气筒、手机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1、播放视频小短片提出问题:照片是通过什么传回地球的?2、肯定学生认为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说法,直接点出本节课的课题。
(课件展示和学生观看视频短片,然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1、通过有吸引力的视频短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
激疑、提起学生学习的愿望。
2、快速进入课题板书课题。
)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1、同学们,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电磁波,例如:当我们找开收音机,听到的就是通过电磁波传来的声音,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设备用到了电磁波?2、课件展示“电磁波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3、电磁波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但同学们你们能感觉得到吗?4、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下面就让我们“听听”电磁波。
(在收音机前打电话)5、看,收音机的音箱受到了电磁波的干扰,所以说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你知道电磁波是怎么产生的吗?1、学生讨论发言2、学生观看课件3、学生思考并回答4、学生看老师小实验1、初步了解学生对电磁波了解多少4、让学生从感观上先体验到电磁波[板书]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演示实验]电磁波的产生实验器材:干电池、钢锯条、收音机、导线等。
将收音机调至AM频段,用导线夹将钢锯条接入电路,另一头导线在钢锯条上划支,收音机扬声器发出“喀喀”声。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和教师讲解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2.通过教师讲解和上网查询掌握电磁波传播的知识3.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4.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应用互联网搜索的形式让学生知道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养成主动学习科学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和能力较八年级均有较大提升,可以让其自主探究,讨论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由“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应用”三部分构成。
学生对“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应用”等知识比较陌生,可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考虑到所涉及的内容不深,可以应用互联网搜索的形式让学生粗略了解其原理,再由教师来补充,既调动学生探索热情,也能落实知识。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活动1【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开场白,引入新课活动设计:教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把正在播放的收音机放入金属盒,信号受到干扰,引入电磁波的知识。
继续深化利用世人都观注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引入新课。
活动目标:交代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活动2 观看老师准备的视频(关于电磁波的全面介绍等)教学内容:观看老师准备的视频(关于电磁波的全面介绍)活动设计: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电磁波如何产生;如何传播;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活动目标:通过比较直观的视频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媒体使用及分析:使用classroom的视频影院功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近距离观看视频,更加认真仔细。
活动3【活动】活动3 学生讨论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刚看过的视频进行讨论,选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活动设计:观看过视频后,学生通过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并愿意深入研究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第1页 共4页
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电磁波。
教学难点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微机、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3×105 km/s)
第2页 共4页
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
〔声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师]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
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
[生甲]是电线传送的。
[生乙]我们没有看到收音机、电视机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所以这些都不是
用电线来传播信号的。
[生丙]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师]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
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板书]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板书]
[师]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
[生甲]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
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生乙]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
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
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师]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
[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
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
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
[生甲]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
[生乙]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
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
声。
[师]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
第3页 共4页
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板书]
[师]我们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启发:回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
[生甲]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电话请寻呼台呼叫,寻呼机能够
收到信号。
[生乙]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
[生丙]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密闭的木制(或铁制)的盒子里,呼叫,能够收到信号。
[生丁]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
[生戊]把无线寻呼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
[生己]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
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大家看屏幕(微机模拟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
[生甲]看到一圈一圈明暗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
[生乙]看到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
[师]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
做波峰;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叫做波谷。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
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
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λ)。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
叫做频率(f)。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
c=λf
c=2。99792458×108 m/s=3×105 km/s
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
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
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大家阅读科学世界“微波炉”。看完后小结本节内容。
三、小结
请同学们小结本节内容: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四、布置作业
第4页 共4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