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休克

及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一、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休克

【实验原理】

胰岛素过量可致低血糖,低血糖反应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严重的低血糖亦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因缺少能量来源,出现许多功能障碍。本实验在腹腔注射过量的胰岛素的同时,将小鼠置于37~38℃恒温水浴箱,加速小鼠体内糖的消耗,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再给予20%葡萄糖注射液,以观察其抢救效果。

【实验目的】观察胰岛素性低血糖反应

【实验对象】小鼠

【实验药品及器材】恒温水浴箱,烧杯,注射器,胰岛素,20%葡萄糖注射液。

【实验步骤】

1、调节恒温水浴箱的温度,使之保持在37~38℃,并将烧杯置于水浴箱中。

2、取禁食不禁水的健康小白鼠2只,称重后标记,甲鼠腹腔注射胰岛素10U/10g,乙鼠腹

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将两鼠放置于恒温水浴箱内的不同烧杯中,观察甲乙小鼠有何变化。

3、当出现惊厥时(注射胰岛素后20~30min后,表现为尾上翘或双后肢强直性伸直),迅

速把预先准备好的20%的葡萄糖0.5~1ml腹腔注射,并观察小白鼠的活动有何改变。

二、激素及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实验原理】

参与血糖浓度调节的激素有两类:一类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一类是升高血糖的激素,这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胰岛素,是主要的降血糖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产生,其主要作用有: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②促进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③促进糖氧化和分解,加速糖的利用;④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储存;⑤阻止糖异生作用。高血糖、高氨基酸、胰泌素、胰升糖素和迷走神经兴奋等都可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浓度的最重要的激素,由胰岛A细胞产生,其主要作用有:①激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促进糖异生作用;②抑制糖原合成和糖氧化的关键酶,使血糖升高。低血糖、低氨基酸可刺激胰高血糖素释放。

肾上腺素主要促进糖原分解,为细胞提供葡萄糖的来源。

糖皮质激素①促进糖原异生②减慢葡萄糖的分解氧化,有利于中间产物在外周组织再合成葡萄糖③减少机体细胞摄取葡萄糖

甲状腺素可促进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促进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升高血糖),它还可以促进糖的氧化分解(降低血糖)。在胰岛素存在的条件下,小剂量甲状腺激素促进糖原合成,大剂量则促进糖原分解,并同时增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等的升糖作用,因此,有升高血糖的趋势。

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等,因而具有

抗胰岛素样作用,升高血糖水平。

血糖浓度可用血糖仪测定。血糖仪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试纸中的葡萄糖脱氢酶反应产生的电流量测量血糖。

【实验目的】

1、通过对血糖浓度的测定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

素、生长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2、了解血糖测定的方法(血糖仪或分光光度法)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小白鼠

二、器材与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注射器(5ml)5支、加盖的箱子8只、

2%戊巴比妥钠溶液、生理盐水、胰岛素溶液、胰高血糖素溶液、1:10000肾上腺

素溶液、糖皮质激素针剂,甲状腺素针剂,生长激素针剂

三、方法与步骤

1、随机分组选身体健康、体重相近、品系一样的小白鼠14只,随机平均分成A、B

两组,每组分别编号1,2,3,4, 5,6,7,;

2、A组麻醉处理由A组小鼠尾端注射2%的戊巴比妥钠,0.005ml/g,待动物麻醉后仰

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在剑突右侧腹部打开腹腔切除胰腺,缝合伤口;

3、B组在和A组小鼠做手术的部位做同样的切口,然后缝合伤口,测量每只小鼠血糖

浓度(血糖仪),记录实验数据;

4、药物处理在小白鼠安静后,分别给两组1号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2号小

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0.5ml,3号小鼠腹腔注射肾上腺素0.5ml ;4号小鼠腹腔注射胰岛素10U/10g;5号小鼠腹腔注射糖皮质激素0.5ml;6号小鼠腹腔注射甲状腺素

0.5ml;7号小鼠腹腔注射生长激素0.5ml。将小白鼠放在加盖的箱子里,每5分钟用

血糖仪测血糖一次,记录实验数据;

5、尾静脉采血

6、实验结束后作小鼠血糖浓度变化标准曲线

四、注意事项

这个实验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注射,应当注意正确的捉拿动物的手势和注射的部位,同时要注意给药的剂量,包括药物的配液和注射器的定量,此外,注射完药品后通常要放在一个加盖的箱子里观察小鼠的反应,反应除了受剂量影响之外,还与周围的温度相关联,温度越高反应发生的比例也越高。

【实验预期结果】

1、用药前小鼠的血糖浓度作为参照;

2、A组4号小鼠血糖浓度明显降低至低于参照浓度,2、

3、5、6、7号小鼠血糖浓度

明显升高至高于参照浓度,1号小鼠血糖浓度略微下降;

3、B组4号小鼠血糖浓度逐渐降然后恢复至参照浓度,2、3、5、6、7号小鼠血糖浓

度逐渐升高然后恢复至参照浓度,1号小鼠血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血糖的调节练习题

血糖的调节练习题(2015-03-10) 1.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加的是 A .胰蛋白酶 B .胰淀粉酶 C .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 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3.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4.当血糖浓度出现暂时性降低时,血糖的快速补充主要来源于 A .肝糖元水解 B .淀粉的消化后吸收 C .肌糖元水解 D .非糖物质的转变 5.在血糖的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 C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 6.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 A .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 B .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 C .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 D .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 7.下列各图中,横坐标表示进食后时间,纵坐标表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相对含量。其中能反映正 常人饭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8.下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据图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C ,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B .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腺分泌D ,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分泌物C 与 D 表现为拮抗作用 D .血糖的平衡是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9..右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因为其在血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1% B .AB 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 C .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径而使BC 段显著下降 D .CD 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不断分解,并把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 10.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并通过 调节机制,维持身体的稳态。下图为血糖代谢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⑴肝糖元与葡萄糖相转变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分泌的 的增多,促进(用图中标号表示) 过程的进行,使血糖浓度升高;另一方面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分泌的 增加,促进(填图中标号) 过程的进行,抑制 过程的进行,使血糖浓度降低。 11.下图是某人饭后4小时血糖变化曲线,据此回答: ⑴之所以血糖达到A 点,原因是 ,此时分泌较多 的激素是 。 ⑵形成B 点的原因是 ,起作用的激素有 、 等; ⑶曲线D 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 12.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当由于①使血糖含量上升时,A____的分泌会增加,通过促进合成___ _,以及转化成非糖物质等途径,使血糖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当由于②使血糖含量降低时,B 的分泌 增加,主要通过促进 _ __,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 (2)A 的增加会③ B 的分泌,B 的分泌增加会④____ A 的分泌,从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3)在血糖平衡调节中,与B 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 80100 160 A B C D 血糖含量1 2 3 4

激素对血糖浓度影响及血糖浓度的测定

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激素对血糖浓度影响及血糖浓度的测定 时间:2014年6月9日星期一 姓名: 学号:201312201202003 指导老师:毛水龙老师 一,实验目的 掌握血糖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血糖的正常范围及意义;熟悉调节血糖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家兔动物实验。获取家兔注射激素前后的血液样本并对其;进行血糖测定。邻苯甲胺方法测定血糖浓度。 实验采取前后对照的方法,对家兔注射肾上腺素和胰岛素,并通过耳缘静脉采血,获取激素注射前后的血液样本,采用邻甲苯胺法处理样本,最终与标品比色得出结论。 1.调节血糖的激素有:胰岛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和甲状腺素等。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其他激素均使血糖升高。 2.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的机制主要作用于肝细胞膜受体,通过cAMP-蛋白激酶系统激活肝磷酸化酶,同时抑制糖原合成酶,导致肝糖原分解加速。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是:降低肝细胞cAMP水平,从而抑

制肝磷酸化酶,激活糖原合成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胰岛素诱导糖酵解关键酶类的合成,阻遏糖异生关键酶的合成;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等组织的异化扩散,促进糖的利用。 3.血液中的葡萄糖,在热的冰醋酸溶液中可脱水生成5-羟甲基-2-呋喃甲醛(或称羟甲基糠醛)。后者在与邻甲苯胺缩合,生成蓝绿色的西夫式碱(Schiffbase)。其色泽的深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标准葡萄糖溶液比色,即可求得待测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三,实验材料 1.材料:家兔两只,刀片,草酸钠,小烧杯。 2.试剂:①肾上腺素(1mg/lml)②胰岛素(20单位/ml)③碘酒、消毒酒精④饱和硼酸溶液⑤邻甲苯胺-硼酸⑥5%三氯醋酸溶液⑦饱和苯甲酸溶液⑧标准葡萄糖贮存液⑨标准葡萄糖应用液 四,实验方法 1.取健康正常家兔一只,实验前饥饿14~16h左右,称体重。 2.耳缘静脉采血。小刀刮去耳缘的毛,用酒精棉球擦拭使其充血,再用干棉球擦干。刀片划开耳缘静脉,使血液滴入成有足够草酸钠的小烧杯中,注意收集期间要不断地晃动烧杯防止血液凝固。采集完毕后干棉球压迫血管止血。 3.给家兔注射肾上腺素(0.5mg/只),半小时后同样方法采得血液。 4.缓缓放入洁净试管内,加5%三氯醋酸3.6ml,同时摇动使之充分混匀。3000rpm离心5min,制得无蛋白血滤液(上清液)。 5.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2.5ml邻甲苯胺试剂。并向试管1加入1ml

实验十二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十二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血糖是指血液中糖,由于正常人血液中糖主要是葡萄糖,所以一般认为,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6.7mmol/L(80~ 120mg/100ml)。 血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全身各组织都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以氧化供能,特别是脑、肾、红细胞、视网膜等组织合成糖原能力极低,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不断由血液供应葡萄糖。当血糖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严重妨碍脑等组织的能量代射,从而影响它们的功能。所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的调节 血糖浓度能维持相对恒定是由于机体内存在一整套高效率的调节机制,精细地控制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使之达到动态平衡。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对所控制激素的分泌,后者再通过影响血糖来源与去路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神经系统的调节最终通过细胞水平的调节来达到目的。 下丘脑一方面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另

一方面也作用于胰岛α-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肝。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肝细胞的磷酸化酶活化,使糖原分解加速;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增加,糖异生作用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下丘脑还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使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还可直接作用于肝,使肝细胞内糖原合成酶活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此外还抑制糖异生途径,促进糖的氧化和转化,总体上使血糖的去路增加,来源减少,最终达到使血糖浓度降低的目的。 激素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 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素 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 在激素发挥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应激时发挥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都可影响血糖水平,但在生理性调节中仅居次要地位。 胰岛素 使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增加,利于血糖进入这些组织进行代谢。 诱导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合成,加速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利用。 通过使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激活糖原合成酶和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磷酸化酶和糖异生关键酶等,使糖原合成增加,糖的氧化利用、糖转变为脂肪的反应增加,血糖去路增快;使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少或受抑制,使血糖来源减少,最终使血糖浓度降低。 胰高血糖素 主要通过提高靶细胞内cAMP含量达到调节血糖浓度的目的。细胞内的cAMP 可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后者通过酶蛋白的共价修饰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即激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抑制糖原合成和糖氧化的关键酶,使血糖升高。 肾上腺素

血糖水平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 作者:王宇(高中生物平昌县云台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讨论血糖平衡的调节,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能力方面 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三、教学过程 复习上一节内容,然后以设问导入: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 [激素调节的实例] 我们就以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进行探究。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要想知道血糖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首先需要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问题探讨1: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 师:假如让你来研究这个问题,你预备用什么方法追踪血糖的去向呢? 生:同位素标记法(示踪法) 师:对,这样,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葡萄糖,然后用放射性探测仪器我们就可以追踪到血糖的去向。请看一段录像。 生:观看,总结。 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在一个正常范围内波动。这个正常值有这样几种表示方法:0.8~1.2g/L,80-120mg/dl,0.1%左右。 问题探讨2: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大约为5L。 (1)根据材料计算,假如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0.8分钟—1.2分钟】(2)长跑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认为血糖的浓度会大幅下降吗? (3)研究表明,在长跑过程中,尽管血糖在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 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以分解利用。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当血糖低于正常含量时,糖原可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生:总结 师:【CAI 血糖的来源】 师概述过渡: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原分解或合成的快慢,细胞吸收和利用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常德外国语学校陈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血糖平衡的调节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建构模型进行研究型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糖尿病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生活观念;通过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三、教学难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及模型构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我们已经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而上一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激素和激素调节”。 (学生: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或分泌器官分泌的对靶细胞其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激素调节就是由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的一种调节方式) (二)导入明标:激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那么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探讨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血糖平衡的调节和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建构模型进行研究型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糖尿病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生活观念;通过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其中学习重点有血糖平衡的调节,难点是血糖平衡的调节及模型构建。(三)探究交流一: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学生结合学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图2-9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并进行讨论、交流、思考以下问题:1、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m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 各学习小组代表对探究学习结果进行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分析、完善,得出正确的答案:1、运动员体内血糖含量可以稳定在0.9g/ml左右,是因为血糖可以通过肝糖原的分解,以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来得到补充。2、饭后,虽然人体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但是体内血糖的浓度只会暂时升高,是因为这些多余的葡萄糖一方面可以被氧化分解消耗,另一方面可被用来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储存起来,还可以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实验十一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十一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目的】 1.掌握血糖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掌握血糖的正常范围及意义。 3.熟记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并解释其作用机制。 【原理】 人和动物体内的血糖浓度均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是由于体内存在多种激素及调节物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使糖酵解、糖氧化、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脂肪合成与分解等代谢途径协同进行。胰岛素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降低血糖:①促进肌肉、脂肪细胞的载体转运葡萄糖人内;②抑制蛋白激酶A,继而使糖原磷酸化酶活性降低:激活糖原合酶脱磷酸酶,从而使糖原合酶活性升高,加速肌肉、肝脏的糖原合成;③通过第二信使间接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加速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④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活性,促进氨基酸进入肌肉合成蛋白质,从而降低糖异生;⑤抑制脂肪动员,促进糖有氧氧化。肾上腺素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起升高血糖的作用。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的作用迅速而明显,它通过与肝和肌肉细胞膜受体结合而激活磷酸化酶,产生级联放大效应,从而加快糖原的分解、肝释放葡萄糖、肌肉输出乳糖供肝糖异生等,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本实验观察家兔在注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前后空腹血糖浓度的变化。血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首先用钨酸钠及盐酸沉淀血清中的蛋白质,制备血滤液。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血滤液中的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并产生1分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被偶联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放出氧,氧将试剂中的4-氨基安替吡啉偶联酚(还原性氧受体)的酚氧化,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葡萄糖的含量成正比,此溶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葡萄糖溶液进行比色测定,即可求出血糖含量。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葡萄糖酸+H202 过氧化物酶 H20——————>H20+02 O2+4-氨基安替吡啉偶联酚——————>醌类化合物(红色)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特异性较高,能干扰测定结果的物质较少,如溶血样本血红蛋白浓度达lOg/L、黄疸样本胆红素浓度达342Um以及样本中所含的少量尿素、肌酐、甘油三脂等均不影响测定结果。 人空腹血糖正常范围约为3.9-6.1mM(70~110mg/d1)。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葡萄糖氧化酶法) 实验目的: 1.了解血糖浓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并验证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 3.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的作风和准确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是体内对血糖调节的激素,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通过对实验动物分别注射不同的激素,了解激素对血糖的调节影响。 测定血糖的原理:在PH7.0条件下,葡萄糖氧化酶可催化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和H2O2,后者在H2O2酶的作用下与苯酚、4-氨基安替吡啉生成红色醌类物质,在505nm处有最大吸收峰,吸光度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 实验器材: [器材]:10mm×100mm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沸水浴、冰浴、蜡笔、721-分光光度计、兔台、注射器、手术刀片。 [试剂] 1.酶酚混合试剂主要成分: ①葡萄糖氧化酶②H2O2酶③苯酚④4-氨基安替吡啉 2.葡萄糖标准储存液(100mmol/L) 3.葡萄糖标准应用液(5mmol/L)取葡萄糖标准储备液5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苯甲酸溶液至刻度。 4.胰岛素注射液 5.肾上腺素注射液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注射药物并取血: 1.分别取2只兔子,称量体重,从耳缘静脉采血2ML。 2.2只兔子按体重分别注射肾上腺素和胰岛素,从注射药物时开始计时,每隔30分钟取血一次,一共取血4次,每次2ML。

二、血糖的测定 1.取16×150mm 试管3支按下表进行操作: 试剂(ml )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血清或血浆 0.1 — — 葡萄糖标准应用液 — 0.1 — 蒸馏水 — — 0.1 酶酚混合试剂 3.0 3.0 3.0 2.将上述各管混匀放入37℃水浴中加热15分钟,用波长505nm 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空白管调零点读取测定管与标准管吸光度。 3.计算 血糖(mmol/L )= ×标准管浓度 4.计算注射药物前后血糖变化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血清加量要准,否则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报告: 思考题: 1.实验结果如何,分析结果。 2.讨论血糖升高和降低的临床意义及其维持恒定的因素? 测定管吸光度 标准管吸光 度

影响血糖的药物和激素

影响血糖的常见药物与激素 糖尿病患者除选择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外,还常有患者合并其他代谢异常和某些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心、脑、肝、肾、血管、眼及神经等组织,局部或全身感染,肿瘤,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等间发和/或伴随疾病的存在,如需要针对上述不同疾病同时治疗,联合多种药物十分普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和联合用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常用降糖药物,还应适当熟悉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与激素。 内分泌激素与药物 众所周知,人体内分泌腺体或组织分泌的激素除胰岛素属降糖激素外,其他所有内分泌激素和药物如促肾上腺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几乎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影响糖代谢,引起血糖升高最常见的激素之一。此类激素或药物可使肝脏和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输出增多,周围肌肉和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而且,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强的松剂量小于7毫克/天,对糖耐量影响较小;大于30毫克/天,即使用药时间很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可明显增加;甚至气道吸入和皮肤应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亦可引起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加重。研究表明,非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个体,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率达14~28%。糖尿病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必须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可使高血糖状态加重,甚至诱发酮症和高渗性昏迷,需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用量。②性激素:目前认为只有在长期大剂量应用口服避孕药时,有引起血糖升高的可能,而且与性激素种类有关。对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和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史者,一般不推荐使用口服避孕药。雄激素有轻微降低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③垂体生长激素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垂体瘤者,由于大量生长激素对胰岛素的拮抗作用而引发和加重糖尿病,因此,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④生长抑素在抑制胰岛素释放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一、分析教材背景:本节内容主要研究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方式 中反馈调节的典例。在学习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既可以体会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不同点,也能为下一节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做好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加之本节有一个构建物理模型的活动,对学生更好的掌握激素调节的模式,提高通过构建模型学习新知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安排一个课时来研究血糖平衡的调节。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血糖调节的过程;理解反馈调节机制?能力方面:善于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交流讨论;能够更科学的构建模型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勤于动手的精神。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2.了解糖尿病及血糖平衡的意义,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难点:构建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法、多媒体展示讲解法、构建模型活动分层教法·学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构建模型活动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有的小组内的活动开展不顺利,学生的理解和构建模型是的转换能力不够,出现个别同学动手,其他同学无所事事的现象。以后教学中注重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 教师课前准备好了所有卡片,虽节约了时间,却一定程度抹杀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模型构建虽有一定改进,但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血糖的来源与去向中非糖物质与血糖的转化这个环节没有体现,糖原的模型没有区分肝糖原肌糖原,对学生的认知体系有一定的影响。(期待各位老师能有更好的改进,大家一起研究共同进步。)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实验设计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浓度的影响。 掌握血糖浓度的测定方法。 掌握血糖浓度的正常参考值、了解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 血清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100ml。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胰岛素 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机制,首先是使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增加,利于血糖进入这些组织进行代谢。胰岛素还能诱导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合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加速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利用。胰岛素通过使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激活糖原合成酶和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磷酸化酶和糖异生关键酶等,使糖原合成增加,糖的氧化利用、糖转变为脂肪的反应增加,血糖去路增快;使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少或受抑制,使血糖来源减少,最终使血糖浓度降低。 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肝和肌肉的细胞膜受体、cAMP、蛋白激酶级联激活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在肝脏,糖原分解为

葡萄糖,在肌肉,则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并通过乳酸循环间接升高血糖水平.主要在应急情况下发挥调节作用.是强有力升高血糖的激素。 邻苯甲胺法:本实验采用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其原理是葡萄糖在酸性介质中加热脱水反应生成5-羟甲基-2-呋喃甲醛,分子中的醛基与邻甲苯胺缩合成青色的薛夫氏碱,通过比色可以定量 【实验试剂】 肝素抗凝剂、凡士林、二甲苯、抗凝剂、胰岛素、0.1%肾上腺素液、邻苯甲胺试剂、蒸馏水、葡萄糖标准液 【实验操作】 1.动物准备及采血 取空试管4支,编号1,2,3,4,分别加入肝素抗凝剂0.01ml。取空腹16小时以上的家兔两只,分别编号1,2,称体重并记录。 用耳静脉采血法:先剪去兔儿静脉的毛,再用二甲苯擦拭兔耳部静脉,使其充血,在其周围抹上凡士林防止血液污染,用刀片轻轻挑破边缘耳静脉,放血入含抗凝剂的试管1和2,约需2ml至3ml,边滴边摇,以防凝固,取血完毕,用干棉球压迫血管止血。 2.注射激素并采血 1号兔臀部皮下注射胰岛素,一小时后于心脏取血到抗凝管3,测定血糖,将2号兔臀部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液,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4ml,观察兔子情况。30mins后,心脏取血入抗凝管4中。心脏采血法:将注射器肝素化后,置家兔于仰卧位,固定四肢,在左侧胸壁

肾上腺素是怎样参与血糖调节的

肾上腺素是怎样参与血糖调节的? 以人体血糖含量的调节为例说明下丘脑和其他激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 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最低为80g/L,最高为120g/L,饭后高,饥饿时低,但一般都不超出货低于上述幅度。血糖含量稍有增加,如每毫升血液只增加几毫克,对胰岛B细胞就形成了有效刺激信号,B细胞就分泌胰岛素,使肌细胞和肝细胞利用葡萄糖合成糖原,使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制造脂肪,结果血糖水平下降。而胰岛素的分泌也随血糖下降而减少。 血糖水平过低对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髓质都是刺激信号,促使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使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肾上腺素还能使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而甘油又可由肝细胞用来制造葡萄糖。所以,一方面是降低血糖水平的胰岛素,另一方面是提高血糖水平的胰高血糖素饿肾上腺素,两者的互为消长完成了这一反馈机制。

如果饥饿时间过长,上述机制已不足以保证血糖正常水平时,身体还有另一机制进一步为血液提供葡萄糖,这一机制涉及下丘脑的活动。肾上腺素的连续刺激,使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这一激素随血液而到垂体前叶,使之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于是肾上腺皮质分泌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刺激肝脏使之进一步释放葡萄糖,并使蛋白质更快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

从上述过程可知,血糖含量是受控于两个水平的调节的,即除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直接调节外,还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这一间接调节机制。后者是一个应急的机制,只有在血糖较长期地处于低水平的状态而不能恢复时才起作用。 注: 葡糖异生是指从氨基酸等非葡萄糖的前身物合成葡萄糖。 高中讲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和上述并不矛盾 氢化可的松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皮质激素。皮质激素可分为3类:①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等。它们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和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使肝脏将氨基酸转化为糖原,并使血糖含量增多。此外,它们还有解除身体紧张状态,加强免疫功能,抵抗感染作用。②盐皮质激素,如醛甾酮、脱氧皮质酮等。此类激素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材地位:《血糖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中的一部分,与人类自身健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维持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能够辨别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指出它们的拮抗作用,以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二、重、难点 血糖调节过程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难点。三、阅读以下资料并思考 资料一: 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胰腺中胰岛总数约有100~200万个。胰岛细胞根据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①B细胞(β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60%~80%,分泌胰岛素。②A细胞(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4%~40%,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分子量5700,由两条氨基酸肽链组成。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A-B链之间有两处二硫键相连。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等激素的调节。 胰岛素(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正常的机体的血糖含量主要是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另外,一些其他激素也可以影响血糖的含量,如肾上腺素等均有提高血糖的功能。 资料二: 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的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神经的调节。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作用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前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1998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为1.43亿人,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人,其中发达国家将增加45%,发展中国家将增加200%。我国1996年11省20~74岁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现患率是1984年的4.8倍。同时,我国糖尿病增长幅度正呈现出农村大于城市的显著特点。与1993年相比,1998年我国城市糖尿病患病率上升53%,农村上升128%。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 只有在正确地了解人体内激素对血糖的调节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立题 体内激素如何调节人体血糖浓度,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怎样的调节机制,肾上腺素又是如何影响血糖浓度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验证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原理】 肾上人体正常血糖浓度是80~120mg/dl,参与血糖浓度调节的激素有两类:一类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一类是升高血糖的激素,这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胰岛素,是主要的降血糖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产生,其主要作用有: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②促进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③促进糖氧化和分解,加速糖的利用;④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储存;⑤阻止糖异生作用。高血糖、高氨基酸、胰泌素、胰升糖素和迷走神经兴奋等都可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浓度的最重要的激素,由胰岛A细胞产生,其主要作用有:①激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促进糖异生作用;②抑制糖原合成和糖氧化的关键酶,使血糖升高。低血糖、低氨基酸可刺激胰高血糖素释放。 肾上腺素主要促进糖原分解,为细胞提供葡萄糖的来源。 血糖浓度可用血糖仪测定。血糖仪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试纸中的葡萄糖脱氢酶反应产生的电流量测量血糖。 【实验目的】 1、通过对血糖浓度的测定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 影响。 2、了解血糖测定的方法

高三生物最新课件-血糖的调节教学设计 精品

《血糖的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血糖的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这部分内容取自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糖类代谢”及选修课本“血糖的调节”,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是一堂基础性很强的复习课。 一、教学思想和理念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重视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全面兼顾又要重点突破。针对这种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安排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争取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真正地达到第一轮复习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及处理 1.分析:“血糖的平衡”这部分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 系,它涉及到人们的一些常见疾病如低血糖、糖尿病等,因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而且这部分内容总体来说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并不是很困难,所以在单一的知识点上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处理,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自主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涉及的激素种类很多,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于胰岛素传统的制备方法是从动物的胰腺中提取,而现在则可以通过“基

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获得,这样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2.处理: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但是知识零散、涉及面广、跨越 度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相应的处理,把高中阶段学到的有关糖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列出复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先掌握零散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容易忽略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通过“如何维持血糖平衡”这条主线穿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已经有了很 大程度上的掌握,具备了独立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但是学生的这种能力仅限于那些综合性不是很强的内容,对于系统性强、覆盖面广、知识点涉及很多的生物学现象学生在分析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复习中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能力。 2.心理基础:高三的学生在心里都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目标, 希望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在制定目标的同时他们也非常的茫然,特别是那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想学习,但是不知道从哪学起以及应该怎样学。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们的学习往往会半途而废,或者走向一个极端——就是一味地做题,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血糖平衡调节相关激素及其作用辨析

血糖平衡调节相关激素及其作用辨析 1.下列激素中能促进血糖升高的一组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肾上腺素④性激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 3.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 4.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作用属于() A.协同作用 B.拮抗作用 C.反馈调节 D.以上三项都不是 5.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含量升高使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B.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和血糖的氧化分解 C.在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调节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6.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B.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相互拮抗 D.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7.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8.下列有关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变成血糖 C.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在人体细胞内的氧化分解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人体内的血糖平衡 9.在维持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10.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调节人体血糖平衡 B.口服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C.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信息分子 D.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11.下列关于胰岛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B.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变成脂肪 C.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D.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12.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种激素溶液后,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现象,所注射的是() A.胰高血糖素

甲状腺激素对血糖影响的关系研究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31期甲状腺功能障碍及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两种内分泌疾病,且两者常同时存在。有研究发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50%的患者存在葡萄糖耐量异常,2%~3%的患者发展成糖尿病[1]。除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激素外,甲状腺激素也对体内葡萄糖代谢平衡起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在不同脏器对糖代谢的影响胃排空及肠吸收:既往研究表明,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中胃排空加快及肠道吸收增加是引起葡萄糖耐量受损的原因[2],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3],虽然胃排空加快及肠吸收增加会导致餐后高血糖,但并不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引起葡萄糖耐量异常的主要原因。肝脏:甲状腺激素对肝细胞具有双重作用。直接作用是增加肝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mRNA 表达使GLUT-2蛋白增多。GLUT-2介导糖异生途径中肝细胞膜葡萄糖转运,导致肝糖原输出增多。间接作用是通过下丘脑室旁核的交感神经途径调节肝脏葡萄糖代谢[4]。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肝糖异生及糖原分解增加,从而影响血糖变化。甲状腺激素对外周组织的作用骨骼肌:骨骼肌是胰岛素利用葡萄糖的主要部位,尤其是餐后状态。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下骨骼肌对葡萄糖利用显著增加[5]。骨骼肌中血流加快,促进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4(GLUT-4) mRNA 转录,使GLUT-4表达增加,提高骨骼肌中葡萄糖转运,使骨骼肌中葡萄糖利用率增加。伴随着骨骼肌细胞内葡萄糖转向糖酵解和乳酸形成,外周乳酸盐通过Cori循环到达肝脏使肝糖原产生增加。脂肪组织: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脂肪分解作用,使血液循环中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增加并加速胰岛素降解。FFA 刺激-糖异生的原因归因于:①来自FFA 氧化的乙酰辅酶A,可激活丙酮酸羧化酶;②NADH 使1,3-二磷酸甘油酸形成3-磷酸甘油醛;③ATP 作为能源。通过以上3条途径促进脂肪组织糖异生。有研究发现甲状腺毒症诱发的酮症酸中毒与脂肪酸分解增加相关[6]。 甲状腺激素在细胞水平上对糖代谢的作用在细胞水平,甲状腺激素可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脂肪酸氧化和三羧酸循环的活性。线粒体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导致细胞内脂质过量及氧化代谢受损。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是线粒体功能、脂肪酸氧化和糖异生转录调节者,涉及甲状腺激素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7]。此外,在肌肉组织T 4转化成T 3过程中,2型碘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D2)起关键作用并能扩大甲状腺激素信号传导,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甲状腺激素在分子水平上对糖代谢的作用在分子水平,TSH 在体内外通过G 蛋白耦联途径激活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并激活cAMP/PKA 途径来调节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转录共激 活因子(CRTC2)的调控,维持葡萄糖稳态 平衡。CREB 转录激活因子CRTC2是一 个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穿梭蛋白。在基础状态下CRTC2处于磷酸化状态,当受到钙离子及cAMP 激活时去磷酸化进入细胞核促进靶基因转录。CRTC2作为转录激活因子通过结合不同转录因子在糖异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CRTC2在肝糖原异生中发挥重要作用[8]。 甲状腺激素对糖代谢中细胞因子的作用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IL-6及TNFa 主要由皮下脂肪组织分泌,最近关于Graves 疾病报道[9]:发现血浆中IL-6及TNFa 水平在治疗前后都升高,且与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无关,直接受到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此外,TNFa 能抑制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并增加脂 肪分解,与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呈正相 关,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发展相关。 脂联素:脂联素通过增加肌肉及肝脏组织中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刺激葡萄糖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1.3 摘要甲状腺激素可影响机体许多过程。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时导致对葡萄糖需求增加,通过组织器官、细胞代 谢、分子作用途径来调节糖代谢。本文就甲状腺激素对血糖影响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糖代谢;胰岛素抵抗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ffect of thyroid hormone on blood sugar Peng Lei,Wang Min(Corresponding author)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Hunan People's Hospital(Changsha City) 410005 Abstract Thyroid hormones can affect many processes in the body,when the excessive secretion of thyroid hormones lead to increased demand for glucose,through the tissue and organ,cell metabolism,molecular action pathway to regulate glucose metabolism.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yroid hormone and blood glucose. Key words Thyroid hormone;Glucose metabolism;Insulin resistance 甲状腺激素对血糖影响的关系研究 彭蕾王敏(通讯作者) 410005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长沙) (下转第12页) 10

激素对血糖的调节

激素对血糖的调节 【实验目的】 学习对家兔采血和注射方法,了解血糖浓度测定方法,验证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实验原理】 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甲状腺素是体内生血糖的激素。 本实验将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空腹采血后分别注射各激素,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分别采血,同时观察注射激素前后的家兔血糖浓度的变化,以验证激素的调节作用。 萄糖氧化酶(GOD)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POD)和色素原性氧受体存在下,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同时使色素原性氧受体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去氢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其色泽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其反应式如下: 葡萄糖 + O 2(GOD)—→葡萄糖酸 + H 2 O 2 【实验对象】 家兔(饥饿24小时) 【实验试剂】 胰岛素注射液(40单位/ml)、胰高血糖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1︰1000)、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液、生长激注射液、甲状腺素注射液、生理盐水、肝素抗凝剂(配成2500单位/ml)、凡士林、二甲苯、葡萄糖标准应用液(5.55mmol/L)、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酶试剂、酚溶液、酶酚混合试剂、 12mmol/L苯甲酸溶液、100mmol/L葡萄糖标准贮存液。 【实验器材】 适量规格注射器、台式磅秤、兔手术台、刀片、干棉球、纱布、试管、试管架、沸水浴 【实验操作】 1.动物准备及空腹采血 取试管8支,编号1-8,分别加入肝素抗凝剂0.0l ml。取空腹16小时以上的正常家兔四只,分别编号a、b、c、d,称体重(一般是2-3kg)并记录。 用耳静脉采血法:先拔去兔耳缘静脉处的毛,再用二甲苯擦拭兔耳部静脉,使其充血,在其周围抹上凡士林(防止污染、润滑),用刀片轻轻挑破边缘耳静脉,放血入含抗凝剂的试管1~4,约需2-3ml,边滴边摇,以防凝固。取血完毕,用干棉球压迫血管止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