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1.水体自净:指污染物在水中,经过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基本

恢复或完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2.4种沉淀类型:

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及相对密度等不发生变化,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沉淀轨迹呈曲线。

成层沉淀: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3.污泥容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

体积(ml/g)

4.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

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5.软化,除盐(分别去除什么,用什么方法)

软化就是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以防止其在管道设备中结垢。基本方法有:加热软化法、药剂软化法(石灰法、石灰—纯碱法与石灰—石膏法)。

除盐就是减少水中溶解盐类(阴阳离子)总量,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应用最广)。

6.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

(20℃,5天)

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7.CO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

(mg/L)

8.水环境容量: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9.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

称之为污泥浓度。

10.挥发性混合液悬浮固体(MLV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

重量。

11.污泥龄(SRT):是指每日新增的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天数,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

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或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12.氧垂直曲线:在水体受到污染后的自净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可随着水中耗氧有机

物降解耗氧和大气复氧双重因素而变化,反映水中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被称为氧垂曲线。

13.吸附平衡:当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同。

14.硝化作用:是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NO-2和NO-3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15.离子交换:实质是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同性

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

16.表面负荷(q,也称过流率):当一个悬浮颗粒在理论停留时间内通过一段恰好等于池深

的距离时而沉淀,其沉降速度称作表面负荷。

17.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是利用土壤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能力

来处理城市和某些工业废水,同时利用废水中的水和来合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的生长,并使其增产的一种工程设施。

18.合流制排水系统: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排水系统内汇集输送的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19.膜分离法(反渗透):是把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将溶液隔开,使溶液中的某种溶质或者溶

剂渗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溶质的目的。

20.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

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是指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21.污泥膨胀: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22.混凝:混凝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如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的

过程。

23.脱稳:胶体因ζ电位降低或消除,从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脱稳。

24.重力浓缩法(p371):利用重力将污泥中的固体与水分离而使污泥的含水率降低的方法。

25.污泥消化: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厌氧细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污泥得到稳定,

其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气。

26.污泥脱水:将污泥含水率降低到80%以下的操作称之为脱水。

27.污泥调整:通过五路、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称之为污泥调整。

28.发酵:是指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

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29.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30.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31.中和法:用碱或碱性物质中和酸性废水时或用酸或酸性物质中和碱性废水时,把废水的

pH调到7左右。

32.生物脱氮:是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后,转变为N2而被去除的过程。

33.生物除磷:是在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

磷及好氧(或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量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34.污泥负荷(p: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

二、填空

1.沉淀的基本类型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2.沉淀池的分类

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沉砂池的分类

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

3.生物膜法的主要类型

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

4.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变种(掌握6个)

传统推流式、渐减曝气法、阶段曝气法、高负荷曝气法、延时曝气法、吸附再生法、完

全混合法、深层曝气法、纯氧曝气法、克劳斯法、吸附-生物降解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氧化沟、循环活性污泥工艺

5.常用的曝气方法

鼓风曝气、机械曝气、纯氧曝气

6.A2/O工艺各段作用

厌氧区(释放磷,氨化),缺氧区(脱氮),好氧区(硝化,吸收磷,去除BOD)

A/O工艺各段作用

厌氧区(释放磷),好氧区(BOD去除,吸收磷)

7.胶体的脱稳机理

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

8.活性污泥法的除污机理(3个阶段)(p104)

吸附,氧化分解,絮凝沉淀

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营养、温度、PH、溶解氧和有毒物质

10.SBR法工作过程

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

11.污泥处理处置的常用方法

浓缩、消化、脱水、干燥、焚烧、固化和综合利用

1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长曲线

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和衰老期

13.微生物呼吸类型(区分产物、底物)

好氧呼吸、缺氧呼吸、发酵

14.影响混凝沉淀的主要因素

水温;PH;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和浓度;水力条件

15.酸性废水处理常用的方法

酸碱废水互相中和、加药中和、过滤中和

16.离子交换的操作过程

交换、反洗、再生、清洗

17.常用的消毒方法

紫外光消毒,加氯消毒(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氯气等),臭氧消毒

18.斜板沉淀池的分类

按斜板间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来区分,可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

三、简答题

1.SBR工艺的定义、流程及特征(优缺点)

定义:它是基于以悬浮生长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废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按时序来以间歇曝气方式运行,改变活性污泥生长环境的,被全球广泛认同和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工作流程:进水阶段(加入基质)—反应阶段(基质降解)—沉淀阶段(泥水分离)—排放阶段(排上清液)—闲置阶段(恢复活性)

优点:①工艺简单②运行方式灵活③脱氮除磷效果好④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淀⑤可防止污泥膨胀⑥耐冲击负荷⑦所需费用较低⑧不需要污泥回流设备

缺点①容积利用率低②水头损失大③出水不连续④峰值需氧量高⑤设备利用率低⑥运行控制复杂⑦不适用于大水量。

2.活性污泥法的定义及其流程图,各个构筑物的作用

定义: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流程图:

各构筑物的作用:

①格栅:去除较粗大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②曝气池: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

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

③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较经济的去除悬浮有机物,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

二次沉淀池: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澄清。

污泥浓缩池: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以减小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

④沉砂池: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

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3.活性污泥法出水BOD的组成

①溶解性的BOD5②悬浮性的BOD5;溶解性的BOD5来自生物处理后残存的溶解性有机物,它表示了曝气池运行效果,悬浮性BOD5来源于二次沉淀池中带出和微生物悬浮性固体,它表示了二次沉淀池中固液分离的效果

4.混凝的定义;混凝、絮凝的作用及他们对水力条件的要求

混凝定义:混凝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如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的过程。

(1) 混凝的作用:指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为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水力要求:快速、剧烈搅拌在几秒钟或1min内完成

(2) 絮凝的作用:使混凝剂的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大的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絮凝体。水力要求:慢速、低强度且搅拌速度随絮体的变大的降低

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高程布置原则(p407)

(1)平面布置原则:

①布置应紧凑,以减少处理厂占地面积和连接管(沟道)的长度,并应考虑工作人员的方便。

②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沟道)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

③在高程布置上,充分利用地形,少用水泵并力求挖填土方平衡。

④使需要开挖的处理构筑物避开劣质地基。

⑤考虑分期施工和扩建的可能性,留有适当的扩建余地。

(2)高程布置原则:

①污水厂高程布置时,所依据的主要技术参数是构筑物高度和水头损失。在处理流程中,相邻构筑物的相对高差取决于两个构筑物之间的水面高差,这个水面高差的数值就是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构筑物本身的、连接管(渠)的及计量设备的水头损失等。因此进行高程布置时,应首先计算这些水头损失,而且计算所得的数值应考虑一些安全因素,以便留有余地。

②考虑远期发展,水量增加的预留水头。

③避免处理构筑物之间跌水等浪费水头的现象,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实现自流。

④在计算并留有余量的前提下,力求缩小全程水头损失及提升泵站的扬程,以降低运行费用。

⑤需要排放的处理水,常年大多数时间里能够自流排放水体。注意排放水位一定不选取每年最高水位,因为其出现时间较短,易造成常年水头浪费,而应选取经常出现的高水位作为排放水位。

⑥应尽可能使污水处理工程的出水管渠高程不受洪水顶托,并能自流。

⑦污水流经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主要产生在进口、出口和需要的跌水处,而流经处理构筑物本身的水头损失则较小。

6.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的任务。水力计算如何进行才能保证污水重力自流高程布置任务:(1)确定各处理构筑物和泵房的标高;(2)确定处理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尺寸及其标高;(3)计算确定各部位的水面标高,使污水能按处理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靠重力自流。

水力计算时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计算,逆废水处理流程向上倒推计算,并适当留有余地,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都能够正常运行。

7.画出一种废水生物除氮、磷的工艺图,并说明如何实现生物脱氮除磷

脱氮:P(148,149)

除磷:p(157)

脱氮除磷:p(159,160)不同工艺处理过程都不同,具体在书上选一种背

8.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影响因素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氨化菌通过氨化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NH4+,亚硝化菌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作用将NH4+转化成NO2-,再氧化成NO3-,最后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将NO3-转化成NO2-在还原为N2。

影响因素:1.溶解氧:消化反应,应在0.5~2mg/l,反硝化DO<0.5mg/l。

2.温度:消化反应适宜温度20~30℃,反硝化适宜温度20~40℃。

3.有机碳:反硝化需要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

4.PH值:硝酸菌的最适PH为6.5~7.5,低于6.0或高于9.6反硝化和硝化会受影响

5.泥龄:硝化菌属自养菌,生长缓慢,世代时间长、须保证SRT大于最短世代时间,一般>10d.

6.有毒物质: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生物除磷基本原理:在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或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量降低,

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影响因素:温度、溶解氧、pH值、厌氧区硝态氮、基质类型

9.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比较,以及适用条件

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率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主要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BOD5小于500mg/L的有机污水。

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另外提供电子受体,相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污泥增长速率小。运行费低,此外还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率慢、时间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需消耗能源。主要适用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污水(一般BOD5大于2000mg/L)。

10.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污泥膨胀的措施

原因:1丝状菌膨胀:①营养元素缺乏②水温过高或过低③硫化菌含量过高④PH过高或过低⑤溶解氧不适⑥负荷率变化(高负荷缺氧、低负荷、冲击负荷)⑦反应器混合流态

2. 非丝状菌膨胀:①废水中碳源含量多以糖类为主②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含量多。措施:1,投加药剂(①絮凝剂②投加次氯酸钠、漂白粉、过氧化氢等)2.改变进水方式和流态

3.改变曝气池结构

4.控制曝气量

5.避免污泥早起消化

6.调整废水营养配比7,制备菌种的投加

11.酸性废水中和方法有哪些?其中加药中和和过滤中和的优缺点

1.酸、碱废水相互中和:将两种废水先相互中和,在用中和剂中和剩余的酸或碱。

2.投药中和法:废水与药剂边混合边中和,搅拌。3、过滤中和法:用石灰石或白云石作中和剂

加药中和法优点:此法可中和任何性质、任何浓度的酸性废水,废水中允许有较多的悬浮杂质,对水质水量波动适应性强,且中和药剂利用率高,中和过程易调节。

缺点:劳动卫生条件差,操作管理复杂,制备溶液、投配药剂需要较多的机械设备。采用石灰质药剂时,其明显的缺点是质量难于保证,灰渣较多,沉渣体积大,且不易脱水。过滤中和法的优点:处理效果良好;以废治废;经济

缺点:会使处理后的废水中悬浮物含量增加,硫化物和色度增加。

四、问答题(必考)

对水污染控制工程某一块领域的研究现状、优缺点进行分析,要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五、计算题(无法整理,自行脑补)

1、活性污泥的性能

2、回流比和回流污泥浓度

3、剩余污泥处置(课件)

4、水体自净扩散

5、曝气池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2)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课后作业标准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1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P-102 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P-103 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P-103 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网上搜索的) 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 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 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5、沉淀类型 6-404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下册(高廷耀)专业英语对照整理

注:整理可能不齐全,部分遗漏请自己补充, 粗体为较为重要的(我自己觉得),括号内为缩写简称 生化需氧量(B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总有机碳(TOC ) total organism carbon 总需氧量(TOD )total oxygen demand 丙酸型发酵propionic acid type fermentation 丁酸型发酵butyric acid type fermentation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p. 好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缺氧呼吸anoxic respiration 呼吸链respiration chain 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产气杆菌属Aerobacter 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黄杆菌属Flavbacterium 变形杆菌属Ptoteus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生物除磷(BRP)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聚磷微生物PAOs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organisms 气单孢菌属Aeromonas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诺卡氏菌属Nocardia 挥发性脂肪酸VFA 聚β-羟基戊酸PHV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污泥沉降比(SV% )settled volume 污泥体积指数(SVI )sludge volume index 推流式曝气池plug-flow aeration basin 完全混合曝气池completely mixed aeration basin 封闭环流式反应池CLR closed loop reacter 序批式反应池(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adsorption-biodegration process 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T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或CASS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膜生物反应器MBR 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 停留时间(污泥泥龄)SRT solids retention time 前置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A N-O法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N 前置缺氧-好氧生物脱磷工艺A P-O法 聚羟基丁酸PHB A2/O工艺也称AOO工艺anaerobic-anoxic-oxic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课后习题(城市污水回用)【圣才出品】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课后习题 第十七章城市污水回用 1.城市污水回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其相应的水质控制指标采用的标准是什么? 答:(1)城市污水回用的主要途径 ①农、林、牧、渔业用水;②城市杂用水;③工业用水;④环境用水;⑤补充水源水。 (2)相应水质控制指标采用的标准 ①《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②《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③《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 ④《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⑤《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试论述针对不同的地区特点,宜采用怎样的回用系统更为合理。 答:针对不同的地区特点,宜采用的回用系统如下: (1)对于一栋或几栋建筑物的区域,宜采用建筑中水系统,处理站一般设在裙房或地下室,中水用作冲厕、洗车、道路保洁、绿化等。 (2)对于小区范围内,宜采用小区中水系统,水源来自临近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洁净排水、小区内建筑杂排水和雨水等。包括覆盖全区回用的完整系统、供给部分用户使用的部分系统和仅用于地面绿化道路清洁的简易系统。 (3)对于城镇区域,宜采用城市污水回用系统,以城市污水、工业洁净排水为水源,经污水处理厂及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后,回用于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杂用水、环境用水

和补充水源水等。 3.回用深度处理技术有哪些?如何进行工艺的合理组合? 答:(1)回用深度处理技术 有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化学除磷、过滤、消毒等。对回用水水质有更高要求时,可采用活性炭吸附、脱氨、离子交换、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臭氧氧化等深度处理技术。 (2)工艺组合 污水回用处理工艺应根据规模、回用水水源的水质、用途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将各单元处理技术进行合理组合,集成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 4.回用处理技术与常用污水处理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答:回用处理技术与常用污水处理技术的区别如下: (1)回用处理技术是在常用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融合给水处理技术、工业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等发展起来的。 (2)处理技术上,常用污水处理技术以达标排放为目的,而回用处理技术则以综合利用为目的,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处理技术组合,将城市污水净化到相应的回用水水质控制要求。 (3)回用处理技术将各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进行综合集成,实现污水的资源化。 5.试分析城市污水回用与工业废水回用在水质指标和回用处理技术上的特点各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习题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及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及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及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及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 2、H 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 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 国家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试题及答案分析解析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 1.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 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 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 系,称为~。 2.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 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3.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 氧量。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 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 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 沉降比。 6.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 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 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 10g/L,称为~。 8.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 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 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 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 度。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 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 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 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 界。 13.氧化还原能力:指某种物质失去或取得电子的难易程 度,可以统一用氧化还原电位作为指标。 14.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 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15.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 吸附。16.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 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17.平衡浓度:当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达到动态平衡时, 即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同,吸附质在吸附剂及溶液中的浓度都不再改变,此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就称为~。 18.半透膜:在溶液中凡是一种或几种成分不能透过,而 其它成分能透过的膜,都叫做半透膜。 19.膜分离法:是把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将溶液隔开,使溶 液中的某种溶质或者溶剂渗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溶质的目的。 20.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 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21.生物处理:是主利用微生物能很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 的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一种可控制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以提高其分解有机物效率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22.生物呼吸线:表示耗氧随时间累积的曲线。 23.污泥龄:是指每日新增的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 天数,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或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24.氧化沟:是一个具有封闭沟渠的活性污泥曝气池。 25.总充氧量:稳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曝气池的 总氧量。 26.悬浮生长: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形成絮状,悬浮 在混合液中不停地与废水混合和接触。 27.生物膜反应器:利用生物膜净化废水的装置。 28.面积负荷率法:即单位面积每日能去除废水中的有机 物等量。 29.自然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天然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 物来净化废水的方法。 30.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来净化废水的生物处理方 法。 31.活性污泥:充满微生物的絮状泥粒。 32.污泥负荷率:指的是单位活性污泥(微生物)量在单 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有机物量。 33.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 的重量,常用MLSS表示。 34.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中混合液沉淀30min后,沉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浙江海洋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2、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3、生物脱氮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 2和N x O 气体的过程。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PPT 版) 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后,转变为氮气而被除去的过程。(课本版) 4、泥龄 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又称污泥龄,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用的时间,在工程上,就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以θC 表示,单位为d 。 5、污泥比阻 单位质量干滤饼的过滤阻力m/kg ,比阻抗值越大的污泥,越难过滤,其脱水性能也差。 6、水体自净 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7、废水生物处理 定义1: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及转化功能,以废水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降解、转化,废水得以净化。 定义2:污水的生物处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代谢营养 多样、适应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处理方法。 (课本上有两种定义,自己选择哈!) 8、BOD 5 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课本版) 9、破乳 破坏液滴界面上的稳定薄膜,使油、水得以分离。 10、有机负荷(N S ) 污泥负荷率是指单位质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量,kg BOD5/(kgMLVSS ·d )。 11、SVI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30min 后,每克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mL )称为污泥体积指数(SVI )。 12、毛细时间 其值等于污泥与滤纸接触时,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水分在滤纸上渗透1cm 长度的时间,以秒计。 13、米氏方程 max S S max m S m S v v v K K ρρρρ= =++ 式中:v ——酶促反应速度;v max ——最大酶反应速度;ρS ——底物浓度; K m ——米氏常数。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完整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 > COD >BOD20>BOD5>O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OD则不能象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4 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5 试论述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污染情况的,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环境容量则是指环境在其自净范围类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量. 排放标准是根据自然界对于污染物自净能力而定的,和环境容量有很大关系,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纯生态环境为参照,根据各地情况不同而制定的。排水标准是排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速率的控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题目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规律,对于性颗粒易与气泡粘附。 2、在常温、稀溶液中,离子交换树脂对Ca2+、Cr3+、Ba2+、Na+的离子交换势高低顺序依次为> > > 。在离子交换过程中,上述离子最先泄露的是。 3、反渗透膜是膜,反渗透的推动力是___,反渗透膜透过的物质是。 4、根据废水中可沉物的浓度和特性不同,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5、过滤机理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6、加Cl2消毒时,在水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 7、测定废水的BOD时,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 8、稳定塘按塘内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来分类,主要类型有、、 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竖流式沉淀池常作为二沉池? 2、如何提高滤池的含污能力? 3、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4、简述SBR工艺的工作原理,并说明该工艺具有哪些特点。 5、简述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条件。 三、论述题(共36分) 1、在20℃时,亚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是多少天?为什么污泥龄太短的曝气池氨的硝化作用不完全。(8分) 2、如何通过废水的BOD5和COD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某工业废水水质为COD 650mg/L,BOD5 52mg/L,问该工业废水是否适宜采用生化处理。(8分) 3、在电渗析操作过程中,工作电流密度超过极限电流密度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消除?(8分) 4、某企业以废箱板为主要原料生产箱板纸,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主要

污染物为SS和COD,其水质为pH 7~8、COD900~1100mg/L、SS800~1100mg/L。请制定一废水处理工艺,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pH 6.0~9.0;COD ≤100mg/L;SS ≤100mg/L,画出工艺流程简图,并说明各处理单元功能。(12分) 四、计算题(共14分) 1、某种生产废水中Fe3+浓度为2.0mg/L,要使Fe3+从水中沉淀析出,废水应维持多高的pH值?(K spFe(OH)3= 3.2×10-38) (4分) 2、有一工业废水,废水排放量为180m3/h,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拟设计一座平流式沉淀池对其进行处理。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为:停留时间1.5h、有效水深为3.0m、池宽为4.5m,请计算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和长度。(4分) 3、拟采用活性污泥法建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参数为:设计处理水量12000m3/d,进水BOD5为200 mg/L,出水BOD5为20 mg/L,MLSS为3000mg/L,污泥负荷率N S为0.18kg BOD5(去除量)/kgMLSS·d,污泥表现合成系数Yobs为0.36mg/mg。试求:(1)生化曝气池的有效容积;(2)曝气池的BOD5去除效率;(3)曝气池每日的剩余污泥排放量(kg干重)。(6分)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九章~第二十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包括物理性质污染指标,化学性质污染指标和生物性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TS)=溶解性固体(DS)+悬浮性固体(SS)=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1)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 ①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 ②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为单位)。 ③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④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氧、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2)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①BOD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COD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②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COD>BOD20>BOD5>OC。 ③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COD的优点是快速而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 ④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存在一定的误差。

最新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教学内容

5.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 好氧塘是一类在有氧状态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有机物的基本原理是塘内存在着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有阳光照射时,塘内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同时,由于风力的搅动,塘表面还存在自然复氧,二者使塘水呈好氧状态。塘内的好氧型异养细菌利用水中氧,通过好氧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并合成本身的细胞质,其代谢产物CO2则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碳源。 兼性塘是指在上层有氧、下层无氧的条件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机理:兼性塘的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基本相同。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且时有时无。这里的微生物是异样型兼性细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以NO3-、CO3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厌氧区没有溶解氧。可沉物质和死亡的藻类、菌类在形成污泥层,污泥层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 兼性塘运行管理极为简便,较长的污水停留时间使它能经受污水水量、水质的较大波动而不至于严重影响出水质量。兼性塘常被用于处理小城镇的原污水以及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沉淀处理后出水或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 厌氧塘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机理是:厌氧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是由两类厌氧菌通过产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阶段完成的,即先由兼性厌氧产酸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解、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再由专性厌氧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当厌氧塘作为预处理工艺使用时,其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少随后的兼性塘、好氧塘的容积,消除兼性塘夏季运行时经常出现的漂浮污泥层的问题,并使随后的处理塘中不致形成大量导致糖最终淤积的污泥层。 38.画出生物同步脱氮除磷的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 答:其工艺流程为: 回流系统 进水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二沉池出水 回流系统 称为A-A-O系统 厌氧:反硝化氨化释放磷;第一缺氧:脱氮;第一好氧:去除BOD、硝化、吸收磷;第二缺氧:反硝化、脱氮;第二好氧:吸收磷,去除BOD。 34.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何?污泥浓缩的作用是什么? 答: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下:污泥浓缩污泥消化脱水和干燥污泥利用 污泥浓缩的作用在于去除污泥中大量的水分,缩小污泥体积,以利于后继处理,减小厌氧消化池的容积,降低消化耗药量和耗热量等。 35.污泥浓缩有哪些方法,并加以比较? 答:浓缩污泥可以用重力浓缩法,也可以用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重力浓缩法主要构筑物为重力浓缩池,设备构造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气浮浓缩主要设施为气浮池和压缩空气系统,设备较多,操作较复杂,运行费用较高,但气浮污泥含水率一般低于重力浓缩污泥。离心浓缩则可将污泥含水率降到80%~85%,大大缩小了污泥体积,但相比之下电耗较大。 33.试比较厌氧法与好氧法处理的优缺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1年3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类型 1. 名词解释 2. 选择题 3. 填空题 4. 简答题 5. 计算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分): 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 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 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 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 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 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 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 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 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 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 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第一章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

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 国家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行业标准:根据部分行业排放废水的特点和治理技术发展水平,国家对部分行业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复习题1.污水根据其来源一般可分为哪几类?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污水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哪几类?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3.污水物理性质的污染指标主要有哪几种? 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废物 4.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主要有哪几种? 有机物无机物 5.污水生物性质的污染指标主要有哪几种? 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病毒 6.什么是水体自净?河流自净过程的机制有哪几种? 描述自净过程。 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自净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经历三个阶段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

7.什么是氧垂曲线?其特点是什么? 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曲线的特点是随着时间变化,溶解氧先下降后上升恢复平稳。 8.解释BOD、COD、TOC、TOD的含义。 BOD:生物需氧量,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COD:化学需氧量,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的氧当量。 TOC:总有机碳,总有机碳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TOD: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 9.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哪几种? 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水体 污水的再生利用 10.污水的处理程度有哪几种? 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第三章课后习题

1、设计污水管道系统有哪些步骤? 答①管道定线 ②街坊编号并计算面积 ③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 ④管道材料的选择 ⑤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⑥绘制平面图和剖面图 2、试述污水量标准的含义,它受哪些因素影响,规划是如何考虑? 答污水量标准:表示街坊每人每天所产生的平均污水量。 影响因素:设计地区室内卫生设备的情况、当地气候、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及排水系统的普及程度。规划时根据当地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水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一般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 3、确定污水设计流量时应收集哪些基本资料? 答居民生活污水定额、设计人口数(人口密度)、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服务的街坊面积等。 4、管道系统的平面布置如何进行?有哪些基本要求?包括哪些内容?答①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的界限,是根据城镇总体规划设计规模决定的。在排水区界内,根据地形及城市的竖向规划,划分排水流域。每一个排水流域往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干管,根据流域地势表明水

流方向和污水需要抽升的地区。 ②选定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设在城市的下风向,水体的下游,离开居住区和工业区一定的距离。 ③污水管道系统的定线 在城镇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称为污水管道系统的定线。管道定线一般按主干管、干管和支管的顺序依次进行。定线的主要原则是: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应选择最适当的定线位置,使之既能尽量减小埋深,又可少建泵站。 ④控制点的确定和泵站的设置地点 确定控制点的标高,一方面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的污水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 5、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为什么随着污水平均日流量的增加而相应减少? 答:根据定义。 6、控制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在条件不利时如何减少控制点处的管道埋深? 答控制点的位置一般是位于距离污水厂或出水口最远处或排水流域中地面高程最低处,管道埋深有特殊要求处。 各条干管的起点一般都是这条管道的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中离出水口最远最低的点,通常是整个管道系统的控制点。①加强管道强度②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