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7.39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急诊救治疗效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是因心脏负荷明显增加或(和)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短时间内心排血量减少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瘀血综合征,也就是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时会出现气短乏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
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患者肺的顺应性、减少呼吸肌做功,继而减少心脏前、后负荷。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组织的氧合,防止缺氧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
无创呼吸机操作简单、可随时使用或停用,及时纠正低氧血症3。
对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中采用了无创呼吸机,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
观察组患者男12例,女8例。
年龄48~76岁,平均(63.33±3.63)岁;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其他6例。
对照组患者男11例,女9例。
年龄47~73岁,平均(62.25±3.65)岁;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其他2例。
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双肺对称性满布湿啰音及哮鸣音。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洋地黄类强心药强心、硝普钠扩血管、氨茶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
呼吸机双向正压通气(BIPAP),IPAP为10~18cmH20,EPAP为2~6cmH20,氧流量为4~9L/min,先高流量后低流量。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压(MAP),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治疗效果。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是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 )常见急危重症,多发生于慢性左心衰竭基础上,因急性缺血,肺部感染,血压急骤升高,输液过多、过快等诱发。
一般急性左心衰竭经吸氧、镇静、扩张血管、强心、利尿及应用吗啡等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迅速得到缓解,但对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呼吸肌无力、气道分泌物多等老年患者,单纯药物等常规治疗往往难以奏效[1]。
本院2007年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时机选择王兆,杨蕾,陈微微(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ICU ,贵州遵义563002)【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时机选择及疗效。
方法将30例严重急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根据病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18例(60%)选用无创机械通气,其中6例因不能耐受,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12例患者给予紧急选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监护指标、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上机时间、住院死亡率等。
结果26例患者在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后病情有效缓解,有效率为86.7%,4例患者因出现进行性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13.3%。
结论无创机械通气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应根据病情的不同,作出最佳的选择,对于有条件的医院,早期、及时的给予机械通气并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设置合理的压力参数,可使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人;肺通气;治疗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1-1672-02中图法分类号:R541.61文献标识码:B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6月15日第28卷第11期J Mod Med Health,June15,2012,Vol.28,No.112月至2012年2月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严重低氧血症患者3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ICU共收治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严重低氧血症老年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5~88岁,平均(76±8.60)岁。
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2T15:30:37.69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1期作者:王劲松
[导读] 治疗后,观察组HR、RR、MAP、SaO2、PaO2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结论:机械通气用于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
王劲松
新疆第一济困医院重症医学科 830017
【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6例(2012年6月~2016年5月期间)。
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23例为一组。
对照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对比2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率(H 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SaO2 、PaO2)等指标变化。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R、RR、MAP、SaO2、PaO2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结论:机械通气用于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35-01
在临床上,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率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成为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部分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呼吸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严重的威胁[1]。
本文研究针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主要采取机械通气的方案进行抢救治疗,旨在为临床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提供相关依据,改善该疾病的危害,具体报告见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将其简单随机化分为2组,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
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12例、11例;年龄范围在57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68.98±5.37)岁;急性心肌梗塞伴急性左心衰竭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
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13例、10例;年龄范围在58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69.36±5.68)岁;急性心肌梗塞伴急性左心衰竭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
对比两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病型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即P大于0.05),2组可以实施科学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急救措施进行治疗,患者经过常规的强心、氧疗、利尿等基础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扩血管、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调节酸碱平衡等对症抢救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进行配合治疗,行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病情严重且情绪烦躁者可在插管前注射安定10mg。
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潮气量(VT)8~10ml/kg,呼吸频率每分钟12-20次左右, 吸气时间为1-1.5秒, 给氧浓度(FiO2)为50%,呼气末正压(PEEP)5-10cmH2O,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作相应的参数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HR、RR、MAP、SaO2、PaO2等指标变化,记录并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的数据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治疗后HR、RR、MAP、SaO2、PaO2等指标数据,并用t值检验,当2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异时,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HR、RR、MAP、SaO2、PaO2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具体结果见表1:表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RR、MAP、SaO2、PaO2指标
3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会导致肺毛细血管静脉压增高、液体外渗到肺泡以及肺间质,导致通气和气体消散的障碍,可引发严重的低氧血症,进一步使心功能恶化,病情出现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的风险越来越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
本次研究中,我院使用机械通气的抢救方式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显著。
有关临床研究表明,针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效果。
但往往不能迅速改善病情,反而会加大患者的不适感,且患者的耐药性差,使用常规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出现病情恶化。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可通过正压通气升高肺泡的内压抑制液体渗漏,改善肺及间质的水肿情况,可避免小气道的闭合,从而防止肺泡萎陷
及肺内分流,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械通气可使肺泡内压升高,有利于氧弥散和通气。
机械通气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气道压力和胸腔内压,减少静脉的回心血量,降低左心室前负荷、心室跨壁压及心脏后负荷,是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理想抢救方式。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后,其HR、RR、MAP、SaO2、PaO2等指标较治疗前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且降低程度优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存在差异,P值小于0.05。
总而言之,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可观,疗效明显,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杰.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42-43.
[2]陈家红.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85-86.
[3]韩磊磊.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