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诚信与危机:学术出版的现状

诚信与危机:学术出版的现状

诚信与危机:学术出版的现状
诚信与危机:学术出版的现状

诚信的危机:学术出版的现状

Douglas N. Arnold

科技期刊的出版无疑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传播和获得科研结果最重要的

方法,也是与我们的健康,安全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企业的重要组成部份。通常、大学、研究基金机构以及其它组织都将出版物作为衡量科学研究成效和影响的

主要依据。此外,出版物不但在招聘、升职以及加薪等事物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一个学系,研究机构、甚至一个国家的科研排名也至关重要。正是由于

出版物能带来如此多的利益,所以有些人在这方面有一些不道德的、违反学术

规范的、或是明显的欺骗行为,也是意料之中的。然而,当我认真地调查这个

问题时,我还是对调查结果感到十分震惊。在这个专栏里,我会举几个发生在

应用数学领域里的作者或杂志的严重不当行为的例子。我所得出的结论是:我

们不应该过分依赖一些常用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比如杂志的影响因子或作者的

被引用次数,来进行排名或者判断。因为这些指标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

际中,都很容易被造假。

毫无疑问,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认为学术出版十分重要,而且我们也一直致力于保证它的出版物的声誉,以及防范其发表的成果遭到剽窃。一直以来,我们也在想办法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因此,我恳请工业与应用数

学学会的会员们一起来做好这件事。比如,如果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期刊上有”

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你觉得这些问题正在恶化吗?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应

“”

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事情吗?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出版物和作者加强监管吗?

我们经常能发现学术作者的不当行为。这一类不当行为里,最常见的就是

“”

逐字逐句抄袭了,而更高明的做法则是那些诸如把其它文章的主要想法偷偷搬来复制文章的行为。然而,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认为事情的严重性远不止

“”

此,更严重得多的是由于受到一些显然的利益驱动,一些出版社和编委也利用

学术杂志进行不当的行为。比如有些杂志看似十分规范,因为表面上它们也有

专家评审程序。然而这些专家评审程序却十分草率,甚至一点也不严格。还有

些杂志为了提高诸如影响因子等文献计量指标,故意增加自己的引用次数。

最近发生了一启事关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期刊的抄袭事件。该事件同时

“”

年在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一个杂志

涉及学术作者和杂志的不当行为。2008“”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其作者于文章正式发表之前在互联网上公开了文章的预印本。可是有人逐字抄袭了这个预印本,只改了一下文章题目和作者名,于同一

年在《国际统计和系统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发表了。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出版商,负责出版的副主席,Systems“”

执行主任,以及我本人对此事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全面调查。随着调查的进行,我们发现该事件越来越严重。我们决定把整个调查结果公诸于世。读者可以在

互联网上找到有关细节(见【1】)。

对于此事,我们还得出一些更糟糕的结论。我们把这些涉及抄袭行为的作

者的一些文章找来仔细阅读,结果发现他们的抄袭行为远不止前面提到的这篇

文章。他们至少有四篇发表在四个不同杂志上的文章是逐字抄袭他人的论文。

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们怀疑他们的其它文章也可能是抄袭的。刊登上述这篇

抄袭论文的杂志是由印度研究出版社(Research India Publications)出版的。这个出版社同时出版大概50种杂志,其中大部份都与应用数学相关。然而,当我们就此抄袭事件与他们联系时,该出版社却没有给我们响应。我们与该杂志主

页上列出的主编联系,可连这位主编都无法联系上该出版社!当这位主编知道

了这件抄袭事件后,他随即向出版社提出了辞职。然而迄今为止,他仍然没有

收到出版社的任何回复。在这个杂志的主页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的名字以

及很多知名的数学家的名字。

很多人都觉得《混沌、孤立子和分形》杂志(《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以下简称《混沌》杂志)这本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的应用数学杂志,就一直存在编委和杂志的不当行为。根据2008年《自然》上的一篇文章(见说该杂仅这36篇文章里,就有5篇是由志

该杂【2】)所,志十二月份一期的

的主编Mohamed El Naschie所写。而本年度到目前为止,他在这个杂志上已经论实Web of Science收录的由这位主编撰写的400

发表了近60篇文。事上,在

论307篇是表在由他自己主的个志上。主在自己的

发编这杂编负责

篇文里,有

杂频论让怀这SCI期刊根本就没有执行标志上如此繁地刊登文,不得不人疑本

准的同行专家审稿程序。而且,这样的行为也大大地提高了该杂志的影响因子。(Thomson Reuters “

是根据C 除以A”这个公式来计算一个杂志在某年的影响因子的,其中A是该杂志在之前两年里发表的论文总数,而分子C是指该杂志两年的论文被它的数据库收录的并且在该年度发表的论文所引用的次数)。这位

主编在他自己的这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共引用了4922篇文,其中大概有2000次引文是来自他自己的这本期刊上的论文,这其中大部份还是他本人的论

所列的数学及跨学科应用这一类别的杂志文。2007年,在Thomson Reuters“”

排名里,《混沌》杂志在65种SCI期刊中排名第二。

另一个影响因子高得令人咂舌的杂志是2000年创刊的,由设在以色列的弗罗伊德出版社(Freund Publishing House)出版的《非线性科学与数值仿真国际志》(《

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以下简称《非线性》杂志)。该杂志在过去的三年里一直是应用数学类影响

“”

因子最高的杂志。该杂志与前面提到的《混沌》杂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

如说,该杂志的创办人及主编J.-H. He同时也是《混沌》杂志的编委,而《混沌》杂志的主编El Naschie也是《非线性》杂志的两个执行主编之一。这两位

作者都在自己以及对方的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且经常互相引用。

《非线性》杂志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影响因子,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比如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是由物理学学会(IOP)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会议主办方需要向出版社支付出版费才可以出版其论文集,而出版社

宣称他们要求会议主办方在JPCS这本期刊上刊登的所有论文都要通过专家评

审程序。然而,不论是JPCS这本期刊上最后的会议论文集,还是其互联网主页,都没有列出编委会名单,甚至没有列出如何判断一个学术会议质量的基本

标准。尽管如此,Thomson Reuters在计算影响因子的时候,仍然会将JPCS的

引用计入有效次数。2008年,JPCS一共出版了49卷,其中有一卷是收录由《非线性》杂志的主编J.-H. He在他所工作的上海东华大学举办的一个学术会

论366篇参考文献

议的会议论文集。这一期会议论文集收录的221篇文里,有

是在《非线性》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并且有353篇参考文献是J. -H. He本人的

论文。这么做的结果是,即使刊登在《非线性》杂志上的论文在2008年一次都

没有被其它任何论文引用过,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旗下的15本杂志,也只有

“”

SIAM Review的影响因子会比它高。

另一个有关杂志不当行为的例子就让人啼笑皆非了。《科学》杂志的科技

新闻六月份在线出版的一篇题为垃圾文章也能发表的文章里,资深编委”“”

这样试验尔Philip Janet Raloff (【见3】)描述了一个:康奈大学的研究生和其一个朋友用一个叫SCIgen”的计算机程序随机产生了一个文档。这个Davis“

文文件的语法和词汇是从一篇计算器学科的学术论文中摘取的,但这些词汇却是胡乱堆砌在一起的,文档本身没有任何具体的意义。(这个文档的开头是“压缩对称性和编译器在过去的几年里吸引了大量未来主义者和生物学家的注意。然而,这一类解决方案的缺陷是DHT是富有感情的,大规模的,并且可扩展的。四页之后,该文档以这样的语句结尾:我们预期大量的未来主义者很”“

快将会转而研究Trifling Thamyn’”。全是莫名其妙的话!)这个文档投给了由’

Bentham Science 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科学公开杂志》(《The Open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该出版社总共出版200多种可以无权限阅读的科技杂志,而根据该出版社的主页显示,其中大部份的杂志都有很高的影响因子。上述这个文档的作者投稿时并没有署名,并且他们留下的工作单位是应用骨像学研究中心。注意作者用这样一个工作单位是另有含意的,因为这个工作单位的英文是为Center for Research in Applied Phrenology,其缩写即CRAP“”

,也就是垃圾的意思。即便如此,作者四个月之后还是收到投稿经过专家审稿程序,已经

被该杂志接受发表这样的通知。按照没有设访问权限的公开杂志的管理模式,”

出版社随即通知作者,只要他们寄给出版社一张800美金的支票,他们这个文章就可以很快正式发表。(很当然地,作者们拒绝了这个要求。)上述这个例子真是令人十分震惊,但却是确凿无疑。然而,更具危害性的可能是一些很隐蔽的不当行为。例如,一些出版商虽然没有明确废除专家审稿程序,但却掺加了很多与学术无关的因素于其中。再如,一些杂志虽然没有大规模地明确要求所有作者一定引用自己刊登的论文,但却暗中给作者和编委施加了压力,希望他们调整参考文献来帮助提高自己杂志的影响,尽管这样的调整可能毫无科学根据。再比如,有些作者或许不是逐字逐句抄袭,但他们盗用他人的思想而故意忽略出处。对于这样的不当学术行为,如何识别和判断都无疑困难得多。对此你有何看法?这样的行为是否会严重地危害我们的科学文献及研究机构?你是否也碰到类似的事情?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仅用类似影响因子这样的文献计量学上的指标来判断一个学术成果的质量。人们很早就知道了其实影响因子与一个杂志的质量根本没什么相关性,更别说通过影响因子来衡量其中刊登的学术论文的质量,或是这些论文的作者的学术水平了。对数学这个领域来说,由国际数学家联盟,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和国际数学统计协会共同调查发表的2008年

说这们发现这标的引用数据报告(【见4】)就很好地明了一点。我些衡量指

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滥用,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在滥用这些指标为自己获得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指标衡量的不是作者、编委或者出版社发表的科研成果的质量,而是他们肆无忌惮滥用这些指标的胆量。我经常能听到有人提出一些技术上的建议,希望能对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进行改进,从而能解决上述危机。比如,将公式中的时间跨度由2年提高到5年,或者计算被引用次数的时候不能算自引次数(也就是说作者自己引自己的论文不会计算在前面所说

的分子C上)。在我看来,这样的补救措施,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数学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通常都不太高,即使是非常好的数学论文可能总共都只有几十

这样轻举过或者几百次的被引用次数。的被引用次数,很多人而易就可以通造假达到。正如一个杂志的编委可以在自己的杂志上引用自己的文章来提高自己的被引用次数。同样的,两个不同杂志的编委可以在各自的杂志上互相引用对方的文章。这样,即便没有自引,他们一样各自都会有很高的被引用次数。简单地计算被引用次数永远无法代替同行专家的评价。

这些事情都是与我们科学工作者息息相关的。那我们应该怎幺办呢?我们显然应该从自己做起。比如无论是我们自己撰写论文,还是审阅别人的论文,我们都应将科学诚信放在首位。我们在答应做一个杂志的编委时,先问问自己以下问题:这个杂志是否坚持严格的专家评审程序?他们是否有清晰的宗旨和制度来保证专家评审程序能顺利执行?目前科技文献泛滥成灾,他们出版的文献是否真的有意义?上述的种种学术不当行为的事实和问题,我们不但要告诉我们的学生,也要告诉我们的同事、行政人员和上级。下次再有人把论文数量、被引用次数、或者影响因子作为衡量科研工作质量的指标时,我们都应该明确反对。我们要让大家知道真要想提高这些指标,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而且现在很多人对这些不规范的学术行为正乐此不疲。我们需要关心的不是这些指标,而是论文本身的质量、引用情况的本质是什么、以及杂志本身的质量。欢迎

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同行们与我们分享你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想法。我的“”

电子邮箱是president@https://www.doczj.com/doc/b410234327.html,.

注:本文翻译自发表于《SIAM News, vol. 42, no. 10, December 2009》的文章“Integrity Under Attack: The State of Scholarly Publish ing”。原文可在以下链接找到https://www.doczj.com/doc/b410234327.html,/~arnold/siam-columns/integrity-under-attack.pdf。原文作者Douglas N.

的主席,也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McKnight Presidential ”数学教Arnold 是SIAM“

授。

参考文献:

【1】https://www.doczj.com/doc/b410234327.html,/journals/plagiary/

【2】Nature, vol. 456, 27 November 2008, page 432.

【3】https://www.doczj.com/doc/b410234327.html,/view/generic/id/44706/title/Science_+_the_Public__‘CRAP’_paper_accepted_for_publication

【4】https://www.doczj.com/doc/b410234327.html,/QAR/CitationStatistics-FINAL.PDF

期刊影响因子的“含金量”是多少

期刊影响因子的“含金量”是多少 这是一个以标准衡量的世界。既然吃饭都有米其林餐厅评级作为参考,更何况严谨的学术科研成果。 期刊影响因子长久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水平参考指标。在一本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发表论文,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获得认同。然而,部分科学家已对这一指标能否真正反映单篇论文乃至作者学术水平提出质疑,加上每年发布这一指标的汤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把相关业务转售给两家投资公司,影响因子未来能否继续维持其「影响力」令人存疑。 广泛影响 根据汤森路透发布的信息,该公司已同意将旗下知识产权与科学业务作价35.5亿美元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Onex和霸菱亚洲投资。这一业务包括了世界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以及定期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其中的期刊影响因子是一本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参考。 新华社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汤森路透,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说,这一交易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完成,在此之前该公司还会继续拥有并运营这项业务,「我们将在不影响这项业务开展和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交易」。 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史蒂芬·柯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对汤森路透用来计算期刊影响因子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本来就有一定顾虑,「我不确定汤森路透的这次交易是否产生影响,但这项业务的接盘方如果未来能够保证这方面的透明度也是一件好事」。 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通常是以某一刊物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得出该刊物当年的影响因子数值。理论上,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影响力越大,所发表论文传播范围也更广。鉴于全球每个科研领域中都有大量专业期刊,如果有一个可靠的指标能告诉研究人员哪个期刊影响力更大,他们就能更高效地选择在一个高质量平台上发表科研成果。 但这又引申出一个现象,即许多科研机构、高校甚至学术同行越来越依赖影响因子来评判一篇论文甚至作者本身的科研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职称评定和获取科研项目资助等机会。 业内争议 这种过度依赖影响因子的做法引起不少业内争议。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皇家学会等科研机构学者以及《自然》《科学》等期刊出版方的高级编辑,合作撰写了一份报告分析其中弊端,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案。这篇报告已在近期被分享到一个公开的预印本服务器上供同行审阅。 报告分析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11份学术期刊在2013年至2014年间所刊发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分布情况,这些数据也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企鹅1550116010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被用来计算2015年相关刊物的影响因子。 报告作者发现,多数论文被引用次数都达不到发表它们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数值水平,比如《自然》在这期间所刊发论文中的74.8% 在2015年获得的引用次数就低于这本期刊当年影响因子所显示的水平,《科学》的情况也类似。报告说,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期刊中有一小部分论文被引用次数非常高,导致影响因子在均值计算过程中出现偏差。 报告详细描述了如何更准确地计算出期刊所刊发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分布状况,并呼吁各家期刊将这些基础数据公布出来,减少学术界对影响因子的过度依赖。

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状分析及治理举措

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状分析及治理举措 摘要:抄袭剽窃是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中一种常见的文化领域的盗窃行为,也是学术界“痛打”的知识侵权热点问题。抄袭剽窃是一种严重的学术腐败行为,其特征是把别人的精神成果据为己有。急功近利是抄袭剽窃的主要病根,学术良知泯灭是抄袭剽窃的催化剂。抄袭剽窃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期刊作者,学术期刊编辑也是受害者。抄袭剽窃的行为严重污染了学术期刊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多项措施,严加治理。 关键词:学术期刊;抄袭剽窃;学术腐败;知识侵权 一、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象频繁而猖獗。这种文人的偷盗行为越演越烈,令正直的学者坐立不安,令学术期刊编辑忧伤心悸,令期刊界乃至学术界恐慌不安。 1.学术繁荣给抄袭剽窃带来了便利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鲜有抄袭剽窃;清代朴学(名物训诂考据之学)学派林立,大家纷呈,罕见抄袭剽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学者相对较少,学者的著述也少,学者务求说从己出,独立思考。而目前就大不相同了,高校里有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者,每年要发表多少文章一时难以统计清楚;中国还有那么多科研机构,每年要发表多少论文也一时难以量化。学术论文有的发表在公开学术期刊上,有的发表在内部报刊上,更多是粘贴在网上。在互联网上,利用搜索引擎,任何主题的论文都能找到,撰写论文需要的资料查起来更是方便。学术繁荣给抄袭剽窃者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刺激了抄袭剽窃者的侥幸心理。 2.急功近利是抄袭剽窃的主要病根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认为:眼下科技界最大的问题是浮躁,急于求成,研究人员忙着出论文,一些研究生还在打基础阶段,做点试验就想发论文,甚至有人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搞学术腐败。科研浮躁症的病根究竟在哪里?主观原因只是其一,从客观方面讲,学术体制因素等也逼迫许多科研人员急功近利。近年来,无论是现行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学术评价体系,还是职称评价体系,都一直因其不科学、简单量化而受到世人的诟病。学术评价体系被认为是在舍本逐末,重论文的“数量”而轻“质量”,重论文的“厚度”而轻“深度”。在许多高校或科研院所,都规定硕士生、博士生每年在核心期刊上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否则不能毕业;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年都有严格的论文、专著发表要求,完不成任务,不仅

安然事件的启示

安然事件的启示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安然事件的启示 在美国这样一个所谓法制完善、市场成熟的国家,发生安然这样的大骗局,被称为诚信楷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如此不诚信的事情。这里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美国政府对此做了些什么前面已作了初步的分析。那么,安然事件给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能带来哪些启示呢 (一)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说,美国资本市场的法律和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这些法律和制度正是美国市场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长期不断斗法的结果,是多年来不断试错和纠错的结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经济在发展,只要市场存在,这种斗法就不会终结,法律和制度也就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只依靠法律和制度是不行的,诚信同样也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第一,现实生活非常复杂,法律和制度能够规范的总是有限的;第二,法律和制度是根据过去的实践和经验来制定的,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法律虽有预见未来的功能,但很难准确预见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所以,法律制度总是有漏洞的。

在资本市场中,法律的漏洞需要诚信来弥补,同样,法律的贯彻执行也需要诚信来保证。 (三)一些激励性的改革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那么这种改革措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作用。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公司普遍推行了期权制度,这种机制对于激励企业经营人员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谋利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这种机制的弊端,即把公司利益与经营者自身利益绑在一起,为经营者伪造业绩、虚构利润提供了动机。又如,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才能增发和配股,并根据盈利高低确定增发和配股的多少,这种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努力经营,但同时也为企业伪造业绩提供了动机。 (四)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安身立命之本。对什么是独立性、如何保持独立性、形式上的独立性与实质上的独立性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注册会计师行业一直存在争议。安然事件以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对独立性有了新认识,不保持独立性,行业就难以生存,不仅实质上要保持独立,形式上也要保持独立。现在国际上一些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主动将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分开,美国新出台的《公众公司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也明确规定了对于审计客户,有9种非审计业务是不允许做的,其目的就是保持行业的独立性。

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

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 作者:李勤来源:《今传媒》 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加菲尔德首先用论文的被引证频次来测度期刊的影响力,1963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正式提出和使用影响因子这一术语。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是指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由影响因子的定义可知,期刊的影响因子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影响因子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论文量、时间和被引次数,也就是说,期刊所刊发论文的被引情况决定了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总的说来,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越多,说明它的学术影响力越大,同样也表明它的学术质量较高、创新性较强。因为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具有较广泛的读者群和比较高的引用率。影响因子的高低客观地反映了期刊和编辑吸引高质量稿件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评价期刊时,影响因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许多作者在投稿时,也将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作为投稿首选。图书馆或研究院、资料室在选择订阅期刊或优化馆藏期刊时,也把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而且影响因子也是筛选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作为期刊工作者,努力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十分必要。分析学术期刊的计量指标情况,决定影响因子高低的因素通常有这样几点: 一、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 一是论文发表时滞。论文发表时滞(DPA)是指期刊论文的出版日期与编辑部收到该文章的日期之时间差,以月为单位。它是衡量期刊时效性的重要指标,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有密切关系。因为在计算影响因子时,期刊被引频次中两年的时间限制可导致不同刊物中论文的被引证次数有较大的差异。出版周期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因而在同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特别是研究热点领域内的论文,首先被公开发表的论文更有可能引起较大的影响或者被别人引证。 二是论文学术水平。论文的学术质量直接制约着期刊影响因子的提高。学术质量较高的论文,容易被同行认可,引用率自然就高,影响因子也高。相反,学术质量较差的论文,不会被同行认可,得不到同行研究者的重视,引用率自然就低,影响因子也较低。在各类文章中,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常常被研究人员参考和引用。同时有争议的学术讨论更容易获得同行的广泛关注,而普通的介绍性论文则不太被人们关注。 三是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由于影响因子是根据期刊的引文计算出来的,通常参考文献的内容越新颖,信息质量越高,影响因子就越高。准确的参考文献有助于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其相关的观点和论据。同时可以方便读者追溯有关的参考资料进一步研究问题。统计分析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主要取决于论文的平均引文数、引证半衰期及论文的被引证率。所以,参考文献数量较多的论文它的平均引文数量就比较大,而且参考文献越准确,读者查阅参考文献就更方便,读者能分享文献信息资源就越多。 根据我们的分析研究,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功夫: ⒈鼓励高质量论文在我国首先发表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就在我们为中国资本市场系列造假案忧心忡忡的时候,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不甘寂寞”地爆出了当量巨大的假账丑闻。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市值约700亿美元。但在安然公司前任财务主管因涉嫌做假账,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的消息公布后,公司的盈利大幅下调,股价急剧下跌至26美分。安然公司被迫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一、做假手段 (一)隐瞒巨额债务 安然公司未将两个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SPE)的资产负债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处理,但却将其利润包括在公司的业绩之内。其中一个SPE应于1997年纳入合并报表,另一个SPE应于1999年纳入合并报表,该事项对安然公司累计影响为高估利润5.91亿美元,低计负债25.85亿元。SPE是一种金融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它在不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情况下融入资金。华尔街通过该方式为企业筹集了巨额资金。对于SPE,美国会计法规规定,只要非关联方持有权益价值不低于SPE资产公允价值的3%,企业就可以不将其资产和负债纳入合并报表。但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只要企业对SPE有实质的控制权和承担相应风险,就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从事后安然公司自愿追溯调整有关SPE 的会计处理看,安然公司显然钻了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 (二)安然公司利用担保合同上的某种安排,虚列应收票据和股东权益12亿美元。 (三)将未来期间不确定的收益计入本期收益,未充分披露其不确定性 安然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通过与能源和宽带有关的合约及其它衍生工具获取收益,而这些收益取决于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在IT业及通讯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1999年至少通过关联企业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这其实是数字游戏。尽管按照美国现有的会计规定,对于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实现的收益可以作为本期收益入账,但安然公司缺少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合理预期,也未对相关假设予以充分披露。 (四)安然公司在1997年未将注册会计师提请调整的事项入账,该事项影响当期利润0.5亿美元(1997年的税后利润为1.05亿美元,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此采取了默示同意的方式)。 (五)利用金字塔构架下的合伙制网络组织,自我交易,虚增利润13亿元 (六)财务信息披露涉嫌故意遗漏和误导性陈述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国际引证报告发布 王保纯 2012年12月28日07:59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26日共同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2版)》和《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同时还首次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科技界和社科界418个学术期刊分别入选两个名单。 此前,我国对于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评价,多以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与否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很多未被收录期刊往往不被看好。《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的发布是我国学术期刊乃至学术评价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我们国家,也是国际上第一次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向社会揭示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此举标志着我国学术期刊有了统一的国际影响力认证标识。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主任杜文涛介绍了此次研究的有关情况。他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是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按2011年度中国学术期刊被SCI期刊、SSCI期刊引用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经综合计算,并经40多位期刊界专家审议,最终遴选出的TOP5%期刊和TOP5%-10%期刊。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科技期刊备选3533种,由上述方法选出175种;人文社科类备选680种,选出34种,共计209种。同样,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中,由上述方法选出科技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也分别为175种和34种,共计209种。参与报告研制的研究人员惊喜地发现,不少非SCI、SSCI收录期刊比SCI、SSCI收录期刊具有更高的被引用次数。在上榜的418个期刊中,中文期刊达312个。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右。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 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二、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 (一)、董事会的责任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不独立。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秉承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实行单一董事制,把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会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组合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为了防止股东大会成了“鼓掌大会”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度,并要求独立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

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

安然事件——会计造假和诚信危机 美国安然能源公司,一个居世界500强第7位,2000年营业规模过千亿美元,让世人赫然的能源巨人,几乎在一瞬间倒塌了…… 案例介绍 1985年7月成立的安然公司,以中小型地区能源供应商起家,总部设在休斯敦,曾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典范,做着实在的生意,有良好的创新机制。其资产膨胀速度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到破产前,公司的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总收入达1 000亿美元,而下属公司(包括合作项目)更是达到3 000多个。 安然主要营销电力和天然气。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壮大后的安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经营方式,它开始把目光投向能源证券。安然管理层认为,为任何一个大宗商品创造衍生证券市场都是可能的,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盘活”,在能源证券交易中获得垄断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末,安然已从一家实体性的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类似于对冲基金的华尔街式的公司;另外安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用于资本运作。90年代末期至2001年夏天,安然在金融运作上获得极大成功,1995年安然公司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6年都排在微软、英特尔之前,它的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由于它的“出色表现”,安然公司

的管理人员被业界认为是资本运营的高手。 可是,安然的成功毕竟是个泡沫,这个泡沫导致安然的股价从2000年的每股90美元跌至不到1美元,安然最终于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安然破产不仅使数百万持股人损失惨重,而且造成该公司大批员工投资在本公司股票上的退休金血本无归。 2001年11月下旬,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首次公开承认自1997年至今,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虚报盈余5.86亿美元,在与关联公司的内部交易中,隐藏债务25.85亿美元,通过大约3 000家SPE(其中有900家设在避税天堂)进行自我交易、表外融资、编造利润,管理层从中非法获益。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美国金融与商品交易市场的巨大动荡,负责对安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安达信也成为传媒焦点。人们指责其没有尽到审查职责。 2002年12月4日,安然正式宣布申请破产。安然公司董事会特别委员会于2002年2月2日在纽约联邦破产法院公布一份长达218页的报告,据该报告,安然公司之所以倒闭,是因为管理层经营不善,以及部分员工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聚敛财富。 报告揭露,安然公司从90年代末期到2002年夏天的金融成功都是虚幻的泡沫。多年来,安然公司一直虚报巨额利润。一些高级经理不但隐瞒上一个财政年度(2000年9月到2001年9月)安然公司高达10亿美元的亏损,并且出售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安然股票。 报告还揭露,安然公司内部的高层经理们成立了许多复杂的机构,并和公司外部人员勾结,操纵安然的财务报表,从中赚取了数千万美元的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黑心钱。

CSSCI经济、管理等类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经济学 排名期刊名称主办单位刊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五年)四年平均值1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11-1081/F9.838.60911.55514.45311.112 2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CN11-1078/F8.983 5.9097.0849.0357.753 3经济学(季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N 11-6010/F—— 4.703 4.267 5.386 4.785 4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CN11-1268/F 5.003 3.423 4.669 5.902 4.749 5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CN11-3536/F 4.797 4.073 3.814 5.644 4.582 6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CN11-1138/F 4.535 3.557 3.965 5.742 4.450 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CN11-1087/F 3.307 3.988 4.318 4.961 4.144 8国际金融研究中国国际金融学会CN11-1132/F 5.326 3.170 3.389 3.066 3.738 9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CN11-1024/F 3.573 2.560 3.878 4.486 3.624 10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CN11-1262/F 3.341 3.018 3.417 3.782 3.390 11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CN11-3586/F 2.673 2.193 2.750 4.628 3.061 12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CN31-1012/F 3.135 2.258 2.589 3.223 2.801 13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CN11-1323/F 2.854 2.478 2.425 3.200 2.739 14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CN11-2640/F 2.402 2.675 2.518 2.999 2.649 15国际经济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CN11-3799/F 3.753 2.385 2.285 2.143 2.642 16世界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CN31-1048/F 3.308 2.473 2.188 2.395 2.591 17国际贸易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N11-1692/F 2.905 2.477 2.242 2.690 2.579 18经济科学北京大学CN11-1564/F 3.083 1.968 2.185 3.065 2.575 19南开经济研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CN12-1028/F 2.508 1.323 2.424 3.025 2.320 20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CN11-1883/S 2.221 1.798 1.901 2.549 2.117 21世界经济文汇复旦大学CN31-1139/F 2.143 1.453 2.245 2.596 2.109 22财贸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CN11-1166/F 2.059 1.533 2.240 2.560 2.098 23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CN51-1312/F 2.08 1.593 2.347 2.303 2.081 24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CN11-1517/F 2.272 1.718 2.075 2.172 2.059 25证券市场导报深圳证劵交易所综合研究所CN44-1343/F 2.641 1.602 1.687 2.142 2.018 26产业经济研究南京财经大学CN32-1683/F 1.783 1.763 2.153 2.283 1.996 27经济评论武汉大学CN42-1348/F 1.944 1.673 2.013 2.113 1.936 28国际贸易中国商务出版社CN11-1600/F 2.774 2.023 1.542 1.363 1.926 29财经科学西南财经大学CN51-1104/F 2.179 1.584 1.673 1.768 1.801 30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CN61-1400/F 1.944 1.447 1.675 2.093 1.790 31现代日本经济吉林大学、全国日本经济学会CN22-1065/F 1.8 1.863 1.829 1.414 1.727 32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CN21-1096/F 1.965 1.317 1.567 1.933 1.696 33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大学CN43-1057/F 2.032 1.530 1.460 1.743 1.691 34城市发展研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N11-3504/TU 1.448 1.569 1.822 1.896 1.684 35审计与经济研究南京审计学院CN32-1317/F 1.42 1.413 1.859 2.002 1.674 36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CN36-1030/F 1.774 1.468 1.685 1.747 1.669 37南方经济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CN44-1068/F 1.773 1.181 1.589 2.094 1.659 38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上海财经大学CN31-1817/C 1.88 1.380 1.658 1.687 1.651 39宏观经济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CN11-3952/F 1.915 1.535 1.625 1.460 1.634 40商业经济与管理浙江工商大学CN33-1336/F 1.738 1.235 1.458 1.803 1.559 4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财经大学CN14-1221/F 1.594 1.277 1.602 1.724 1.549 42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N11-1384/F 1.769 1.287 1.382 1.617 1.514 43上海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31-1163/F 1.357 1.424 1.658 1.554 1.498 44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CN11-1591/F 1.501 1.174 1.561 1.649 1.471 45税务研究中国税务杂志社CN11-1011/F 1.779 1.133 1.611 1.360 1.471 46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CN32-1544/F 1.886 1.442 1.288 1.207 1.456 47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央财经大学CN11-3846/F 1.605 1.253 1.349 1.508 1.429 48城市问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CN11-1119/C 1.677 1.273 1.218 1.484 1.413 4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CN42-1663/F 1.336 1.160 1.517 1.628 1.410 50财贸研究安徽财经大学CN34-1093/F 1.256 1.194 1.524 1.637 1.403 51经济问题探索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CN53-1006/F 1.433 1.108 1.320 1.294 1.289 52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CN44-1302/F 1.5820.987 1.110 1.249 1.232 53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CN33-1154/F0.759 1.147 1.376 1.614 1.224 54金融经济学研究广东金融学院CN44-1696/F 1.139 1.130 1.252 1.252 1.193 55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N11-3645/F 1.15 1.150 1.296 1.163 1.190 56农村经济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CN51-1029/F 1.2570.981 1.220 1.269 1.182 57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CN36-1224/F0.9310.872 1.370 1.291 1.116 58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CN11-1077/F 1.0950.994 1.185 1.173 1.112 59现代经济探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CN32-1566/F 1.0120.994 1.346 1.088 1.110 60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11-1057/F 1.1370.914 1.126 1.197 1.094 61经济经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CN41-1421/F 1.0860.884 1.141 1.239 1.088 62改革重庆社会科学院CN50-1012/F——0.503 1.161 1.591 1.085 63亚太经济福建社会科学院CN35-1014/F 1.4530.9160.9550.990 1.079 64经济纵横吉林省社会科学院CN22-1054/F 1.1880.963 1.107 1.044 1.076 65经济问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CN14-1058/F 1.1690.8940.995 1.068 1.032 66云南财经大学学报云南财经大学CN53-1209/F 1.2010.8010.8660.9110.945 67当代经济研究吉林财经大学CN22-1232/F0.9570.8230.9940.9260.925 68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广东财经大学CN44-1446/F0.8640.8000.9110.8420.854 6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河北经贸大学CN13-1207/F0.7510.7390.7760.8640.783 70中国经济问题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CN35-1020/F0.7190.3330.5820.8530.622 71价格理论与实践中国价格协会CN11-1010/F0.6860.5130.6900.5610.613 72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CN35-1023/F0.4960.3950.5290.5020.481 73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CN11-5859/D—————————— 以下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排名期刊名称主办单位刊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五年)四年平均值1金融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CN11-5865/F—————— 1.778 1.778 2金融论坛城市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金融学会CN11-4613/F 2.348 1.083 1.000 1.504 1.484 3上海金融上海市金融学会CN31-1160/F 1.801 1.251 1.390 1.215 1.414 4技术经济中国技术经济学会CN11-1444/F 1.138 1.135 1.219 1.264 1.189 5现代城市研究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CN32-1612/TU 1.1680.916 1.295 1.333 1.178 6税务与经济吉林财经大学CN22-1210/F 1.225 1.113 1.212 1.001 1.138 7消费经济湘潭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CN43-1022/F 1.215 1.041 1.165 1.129 1.138 8保险研究中国保险学会CN11-1632/F0.839 1.069 1.408 1.152 1.117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1.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CI ) 统计某个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文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生的影响力。简单而常用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 ,广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文献)、影响因子(IF ,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文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献,且评价角度、计量方法各不相同,任一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响力。期刊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致期刊出现片面发展倾向,甚至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干扰期刊正常发展。因此,人们一直在希望找到一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然而,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试图将TC 、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一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一组人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而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2013年首次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方法,连续三年应用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 1.1期刊影响力指数(CI )的基本定义 定义1: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在某种可比较大小的期刊范围内(同一学科内)将TC 、IF 分别归一化处理为tc 、if ,并按其大小进行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 、IF 映射到一个2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定义2:期刊影响力等位线 在“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内,定义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为(1,1),各刊与之的距离为 22B -1)A 1(R ) (+-=,期刊影响力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即为期刊影响力等位线。显然,等位线就是以(1,1)为圆心的圆弧,见图1。 定义3:期刊影响力指数(CI ) 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 ,简称CI ),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 )和影响因子(IF )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 CI 的计算公式为: [][]1,0B T C T C T C T C B 1,0A IF IF IF IF A 1)B 1()A 1(2CI 2 2∈--= ∈--=-+--=组内最小 组内最大组内最小个刊组内最小组内最大组内最小 个刊其中)( CI 的几何意义如下:

中国学术期刊现状谈

中国学术期刊现状谈 仲伟民 《中华读书报》(2011年05月18日14 版) 中国有六千余种学术期刊,社科学术期刊占了大多数。近年由于期刊数字化的加速发展,纸本期刊订户越来越少,这是无可奈何之事。为了扩大影响,学术期刊免费赠送越来越多。我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学术杂志,地方有限,必须随时处理,而处理这些杂志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有的根本不必开封,直接扔进了废纸箱;有的多停留了几分钟,看看目录后,照旧扔进了废纸箱;有的则在大致浏览后,不舍得立即扔掉而摆上了书架。到年底,书架也满满当当的了,于是继续清理:有的依然直接扔进了废纸箱,有的在某篇文章被撕下后扔进了废纸箱,有的则是恭恭敬敬的又摆在了书架上。而这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说基本代表了中国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由低而高的基本特点。 我这种处理学术期刊的方式可能会遭致诸多同行的不满,可除此之外,能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我想大概没有,而朋友们对学术期刊的处置方式可能同我也差不多。因为,将这些期刊送到图书馆,人家并不欢迎,说没地方放;我自己留着吧,也不可能,因为既没有地方摆放它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阅读它们。因此,我们这些编辑部就成了收购废品的农民朋友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我想,大致描述一下中国学术期刊的现状是有必要的。中国的学术期刊大致有如下三大类:一是专业期刊,比如《历史研究》、《考古》、《社会》、《外交评论》等,这些杂志数量不多,大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或大学科研机构主办,总体水平高,数量较少,可以说基本代表了中国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因此一般是舍不得扔的,即使非本人专业的期刊,我也把它们都整整齐齐摆在书架上。当然,毋需讳言,有些原来很好的专业期刊也出现了注水现象,水平下降,如《××评论》。其次是地方社科院和社科联系统的综合性期刊,比如《学术月刊》、《学术界》、《山东社会科学》等。此类期刊原来普遍水平较高,社会影响也很好,但近几年因为经营困难以及进行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出现了大面积的买卖版面的现象,因此此类期刊两级分化严重,有的杂志不仅由双月刊变为月刊,而且页码也越来越多,拿在手里,感觉不是一本杂志,而是沉甸甸的一块大砖头,本来是学术公器的学术期刊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因此这类杂志逐渐失去读者和高水平作者就在情理之中了。于是,我的书架上此类期刊越来越少。第三类学术期刊数量最多,这就是大学学报。这类期刊比较复杂,我想对中国的特有的学报现象多说几句。

安然事件及其启示

安然事件及其启示 一、安然事件的概况 安然成立于1985年,曾在2000年的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盯上了安然,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公司进行正式调查。11月8日,安然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文件,承认做了假帐:从1997年到2001年间共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帐。此后又犯下了一次重大决策错误,同时遭受了一次收购失败的重大打击,证券评级公司雪上加霜,大幅调低对安然的评级。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能源巨人已完全崩塌。 二、美国社会各界对安然事件的反应 (一)、布什政府的反应 安然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立刻在1月29日的国情咨文演讲中要求加强公司的会计管制,实施更加严格的会计准则和公司披露要求。白宫方面对布什在“麦克姆·鲍德里戈国家质量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进行了整理,并以“布什总统的十点计划”为名在白宫政府网站上公开发表。 (二)、美国国会的反应 对安然公司和安达信公司进行调查的同时,美国参众两院都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职业界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2002年7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表决通过了《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该改革法案,从而使其正式成为法律。该法律的颁布也标志着美国会计职业界自律管制的历史成为过去。 (三)、AICPA的反应 2002年1月16日,AICPA理事会主席与AICPA总裁兼CEO联合发表了公开信,信中对会计职业界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同时也指出AICPA过去和将来都会积极致力于制定与SEC审计有关的新的管制模式。颁布的《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确定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的管制模式的同时也剥夺了AICPA持有达70年之久的行业管制权。 三、安然事件对美国会计的影响 (一)、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浅析编辑出版类期刊的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410234327.html, 浅析编辑出版类期刊的现状 作者:董晓倩王金凤 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版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包括我国当前的出版事业、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编辑学科研究等方面,但是我国的编辑出版类期刊的现状与这一繁荣现象极不相称:编辑出版类期刊总体来说也有二十多种,然而有影响的期刊也仅有七八家,更多的编辑出版类期刊面临停刊……本文旨在从编辑出版类期刊的现状入手,分析编辑出版类期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导致出现问题的根源之所在。 【关键词】出版界编辑出版类期刊现状 2001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期刊联盟,再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期刊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中国期刊业和全球期刊业向竞争、开放和相互合作的方向发展。我国当前的出版事业、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编辑学科研究迅猛发展,编辑出版类期刊总体来说也有二十多种,然而有影响的期刊也仅有七八家,如《出版广角》《编辑学刊》《中国编辑》等,其中大部分期刊发行数量相当有限,而且还不断有期刊停刊,如《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新闻出版交流》,《图书发行研究》等,这与我国迅猛发展的编辑出版事业是不相称的,那么问题究竟在哪呢? 近年来,出版类期刊在中国出版界越来越受重视,编辑出版类期刊数量不断增加,是出版界一支很重要的力量。现在有编辑出版类刊物三十多种,其中有的是内部资料性的,这些报刊虽然都为编辑出版服务,但性质、任务不完全相同。有的是指导性的,有的是信息性的,有的是学术性、评论性的,也有的是资料性的,但是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服务①。然而相对于国外已经成熟的编辑出版类期刊来说,国内的这些期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编辑出版类期刊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形态分散 协会或学会所办的编辑出版类期刊占主导地位。表面上看来,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业比较繁荣,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研究基地,能与中央级的《中国出版》等相互配合,有利于上下联动。其实,这在根本上还是一种零星、分散、不成规模的组织形式,当然就不可能形成多大的规模效益。有学者指出,一些新闻专业期刊办刊的目的除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外,更为重要的则是,为本单位或本省、市的新闻同行提供评职称刊登论文的阵地②。这种观点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能不怀疑某些刊物有这种动机的存在。毕竟一个地方的编辑出版协会或学会成员大都以本地的学者为主,发表文章也“很有地方特色”。另外,这种分散的办刊模式,无法凝聚学术圈内一大批精英学者,其学术研究成果仍然是自觉的“小作坊”状态,难以及时组织对于实践

安然事件及其启示安然事件及其启示

安然事件及其启示安然事件及其启示 一、安然事件的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系列财务丑闻,安然、环球电讯、世界通信、施乐等一批企业巨擘纷纷承认存在财务舞弊,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一批大的上市公司遭投资者抛弃,宣布破产。这些企业的造假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也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损害了资本市场的秩序,给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这些企业的舞弊行为目的不同,手段各异,其中安然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比较典型,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因为,一是安然事件是这次美国资本市场舞弊风波的发端,二是安然公司从成长到破产,一直吸引美国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视线,三是安然事件的发生导致世界著名的会计公司——安达信公司解体。因此,研究安然事件,不仅可以了解美国上市公司如何造假,美国资本市场存在哪些缺陷,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安然公司的基本情况 1.安然公司的成长历程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由美国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和北方内陆天然气(InterNorth)公司合并而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首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肯尼斯·雷,他既是安然公司的主要创立者,也是安然公司创造神话并在后来导致危机的关键人物。安然公司在肯尼斯·雷的领导下,经历了四大步跨越,从名不见经传

的一家普通天然气经销商,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和出售商,世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世界领先的能源批发做市商,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一步一个高潮,步步走向辉煌。 第一步,安然公司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开创了新的天然气现货交易模式。安然公司成立之初,拥有37000公里的州内及跨州天然气管道,主要从事天然气的采购和出售。当时,美国的天然气工业实行政府管制,给能源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限制,安然公司在成立不久,凭借与政府高层良好的沟通关系,联合其它一些大能源公司游说政府放松对能源工业的管制,获得成功。随后,安然董事长肯尼斯·雷开始全面改革公司的经营方式,将公司拥有的天然气管道作为一个网络加以利用,在价格便宜的地方购买天然气,然后再输往需要它的地方,并以重金聘用了一些有魄力有才气的经纪人,开创天然气现货市场新的经营模式,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收入和利润迅速增加,经过几年的努力,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逐步发展成为北美和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公司。 第二步,安然公司成功地将公司核心业务由天然气转为动力和发电领域。由于天然气的成本低廉,安然公司决定用天然气作发电燃料,通过建立发电厂出售电力,比单纯经营天然气要赚钱得多,但这种做法是当时联邦政府所禁止的,安然公司运用与政府良好的关系,又一次游说政府并取得成功,为实现核心业务的转移奠定了基础。1994年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