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践报告论我国试用期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实践报告论我国试用期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实践报告论我国试用期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实践报告论我国试用期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平顶山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

分校

专业

年级年季

题目论我国试用期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 年月日

论我国试用期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用人单位数量不断增加,劳资关系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主要社会关系。然而,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因为各种因素的融合处于强势位置,有些雇主违法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许多情况下,侵权案件中的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试用期这一问题上。试用期是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间互相选择的阶段,目的是考察是否能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对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并不完善,只规定了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的上限为六个月和试用期内劳动者不需要通知用人单位即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使现有的试用期更具有科学性。其中具体规定了试用期的期限,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但没有规定试用期延长的问题。与此同时,在试用期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规定的不完善,只是规定了在试用期间如果劳动者被证明是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没有对“录用条件”以及“不能胜任工作”的具体内涵进行明确规定,所以用人单位认为员工没有能力胜任工作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严重的损害了劳动人员合法的利益。虽然《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但是《劳动合同法》中还有很多的条款建立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够完全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还需要从实践中进行总结经验,对于《劳动合同法》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劳动者的合法的权益。所以对于该课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进行探讨在《劳动合同法》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的保障试用期劳动者合法的权益不受到侵害。

本人于2019年10月通过在网络上进行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于该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原则

任何制度的存在,都以某些原则为指导,试用期制度也不例外,也有一些自己的原则,试用期的原则主要包括试用期约定自由原则和倾斜保护原则。明确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原则对完善试用期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用期约定自由原则

试用期约定自由原则是指劳动合同主体双方是否约定试用期,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充分表达意愿的结果,但约定的期限不能超过法律

规定的上限。劳动法具有强烈的公法色彩,约定自由原则在劳动法领域的适用范围较小,而我国试用期制度就是约定自由原则的体现。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的。也就是说,劳动法规定的试用期并不是强制性的,双方只是可以约定试用期,只要在双方同意约定的情况下即可。然而,只要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试用期,试用期工资和期限就要受约定自由的限制,要在强制性规定的范围内约定工资和期限。换言之,只有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对基于约定自由产生的试用期进行审慎的国家干预,正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双方的意思自治。

(二)倾斜保护原则

倾斜保护主要是指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通过介入国家强制力即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相对比较弱的劳动者,以平衡两者的利益。从《劳动法》到《劳动合同法》,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如何平衡以及是否应当更多地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法律领域一直是研究的话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法是法律的一部分,涉及社会关系的各方利益应当依法进行调整,任何一方均有权获得平等的保护。然而,倾斜于一方的保护不仅违反了传统的公平原则,有可能会出现因为法律的偏差导致社会关系的失衡。所以,“倾斜保护”的法律建立必须谨慎。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法的诞生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实际上,劳动法是对工人权利的“保护伞”。所以,劳动法不仅要倾向于保护工人,而且保护的标准应该不断提高,就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样,同样保护的是弱者消费者,保护弱者劳动者同样是劳动法的一项重要使命。试用期制度也不例外,相关的法律规定更倾向于保护劳动者。比如,在试用期内,雇员比雇主更容易解除劳动合同,只需要履行提前三日告知雇主的义务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则需要满足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的约束。17但是,笔者认为,持有保护弱者的思想不能走向极端,劳动法作为社会平衡劳资关系的重要依据,需要保护弱者,但更应当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应当是劳动法永久的主题。。

二、试用期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规定不完善

在试用期间,由于劳动者的过错,违反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而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不需要承担任何补偿费用。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合同,并且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是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即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虽然是在试用期间,但劳动者依然付出了体力劳动以及脑力劳动,如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但却不用支付任何经济补偿,显然不合理。在试用期间劳动者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在试用期间,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但却承受与正式员工同等的压力。在实践中,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越低,劳动者的利益就越受不到保护。用人单位

就是在试用期间随意地解除有能力的劳动者,即使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在试用期间同样会给劳动者带来经济效益。在试用期间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产生的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并不需要承担。笔者认为,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被解除合同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这并不符合劳动法的立法本意。没有过错的劳动者被解除,被解除的劳动者需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如果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解除劳动合同,就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弥补劳动者的经济损失。

(二)劳动者的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

如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进行任职的过程中,如果违反了用人单位的相关重大的规定,并且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产生了一定的培训的费用。《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雇劳动者,并且劳动者会向用人单位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所支付的费用不能够超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内培训的费用。根据这一规定,劳动人员在服务期限内提前解除合同的,应当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并承担违约责任。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劳动者既在试用期内也在服务期内,是否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一定的违约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这种情况并不构成违约,无义务支付违约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这种情况构成违约,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我国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服务期限的劳动者是否应当支付承担法律责任。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成为劳动合同执行中的难题。

关于劳动者在试用期与服务期重合的情况下,提前辞职的问题,用人单位是否有权要求劳动者缴纳专项培训费用,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原劳动部规范性文件规定,用人单位提供资金用于支付于从业人员的各种技术培训,如果在试用期间员工提出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不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培训费用,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劳动合同法》或《劳动法》尚未明确规定的条件下,当然是否可以适用原劳动部文件,笔者认为这个结论不能简单地做出。

(三)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条件过高

目前,劳动法学界讨论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够,过度限制雇主在单位权利的适用,导致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可以看出,根据我国的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想要解除处在试用期内的劳动者,雇主必须执行更复杂的程序才能解除试用期间的雇员。除了满足实质性条件外,雇主还必须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工作表现不合格或工作能力不合格。雇主履行证明责任在本质上是迫使雇主建立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在企业内部专用。但事实是,通常雇主没有建立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意识,导致雇主并不能拿出强有力的证据去证明雇员不符合录用条件。即使制定详细的对雇员的评价标准,但雇员在许多方面很难依靠系统内部来评价。比如,雇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雇员没有团队合作意识,这些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用人单位很难证明劳动者不符合要求。导致用人单位必须留用不满意的员工,却没有办法证明劳动者的能力有缺陷,降低用人单位的整体效益,

不利于用人单位的经济发展。

试用期本是劳动合同双方相互考察的阶段,如果在此阶段,过度限制用人单位的解雇权,会严重增加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限制人才的流动,不利于用人单位效益的提高。我国有必要放宽用人单位解除的条件,赋予用人单位更多的自主权,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四)用人单位违法违规操作,单方面滥用解除权

现实中,诸多用人单位(公司企业)无视法律的存在,把法律当儿戏,一些用人单位认为既然是试用期就可以在试用期内无条件、随心所欲以这样那样说不清道不明的理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还不给违约金、补偿款。这时,新录用劳动者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例如,2018年1月,张某与公司签订了3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上写明张某担任部门经理秘书,试用期为6个月。2018年7月,试用期即将到期,张某准备提交转正申请,但公司不受理张某转正的申请,甚至还提出解除合约,向张某发送《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张某认为自己在公司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没有违反合同规定,而且公司也没有给出解除合约的具体理由,这种行为显然是违法的,公司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补偿金。于是,张某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阐述公司违约在先,公司必须支付相应的违约金或者补偿金。经过全方位细致的调查,劳动部门最后裁定,公司不能单方面解除合同,这种劳动行为是违法的,公司理应支付张某相应的费用。通过不懈努力,张某最终得到了相应补偿。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各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以拖欠职工工资、企业不给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欠缴社会保险等较为普遍。此外,还存在有随意延长工作时间、非法雇佣童工、强制职工劳动(如:违章冒险作业、以暴力构成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同工不能同酬、不能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等问题。《劳动职工经济补偿条例》规定,规定职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按本人在企业的连续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受十二个月的限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劳动者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自身素质,学法懂法用法。一旦发生争议纠纷,要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者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 二、依法签定合同,维护合法权益。 (一)入职前,先签约。能签定书面合同的,就不搞口头约定;能签定劳动合同的,就不签定聘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 (二)签约时,劳动者对工作内容、地点、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拥有知情权。 (三)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便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四)劳动者有权抵制违章指挥。第32条规定:劳动者拒绝用

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拒绝违章冒险作业不属于“罢工”。 (五)劳动者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3天),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强令冒险作业或者违章指挥的,劳动者可以即时解除合同,不须告知,也不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企业解雇员工就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除非员工有过错(如使用假身份证或假学历学位证书骗取就业的)。 三、加入工会组织,依靠工会维权。《劳动合同法》有11个条文赋予工会监督职权。如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四、注意收集证据,依法追讨工钱。拖欠工资,应当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能采取过激行为或者暴力手段。

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的建议

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的建议【劳动保护条例】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劳动行政部门的监察执法力度,建立监督体系规范企业行为 劳动监察运用行政手段规范企业行为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应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劳动监察工作的对象,应重点放在经常发生违法行为,侵害劳动者权利的企业;工作内容应重点查处用人单位的乱辞退劳动者、强迫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和克扣工资等行为上;工作方式应采取接受劳动者举报进行查处与定期和不定期到企业进行检查督促相结合,发现企业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于经督促或责令整改的仍不整改的加重处罚,下大力气纠正用人单位违法行为。 (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劳动法》第88条规定,“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这即是《劳动法》赋予工会组织的神圣权利,也是工会工作的基本职责所在。在当前劳动侵权较多,而劳动者处在弱势地位的情况下,工会组织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表其维权与协调职能应得到进一步发挥,让劳动者能够更多的与用人单位平等对话,并能够在权益受到侵害及时的去维护。[10]由于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多尚未建立工会组织,严重制约着工会职能的发挥,因此要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工作。不断要充实工会组织的力量,配备必要人员,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个别工会受用人单位影响太大,根本担负不起为劳动者维权的责任,这还需加强工会的相对独立性,切实发挥出工会的作用。 (三)做好侵权的预防工作,是对劳动者权利保护的最好的立法 劳动行政部门应改变劳动争议工作被动处理的现状应逐步形成“重视预防,积极再调解,公平仲裁”的新工作模式。由劳动行政部门应深入到企业当中去,对发生争议较多的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向劳动者问情况,找出矛盾原因。拿出对策并就容易出现的劳动侵权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用人单位规范管理,预防劳动侵权的发生。发生劳动侵权后,应先由企业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力争将矛盾解决在企业内部。在调解不成时再由仲裁渠道依法解决。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加大对企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帮助提高企业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制止不法行为,维护合法权益,使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权益都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实现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减少劳动争议事件的发生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1)就业年龄 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规定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 2)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 (1)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3)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 (1)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2)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 (3)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4)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工指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不得少于90天。对哺乳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3)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以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须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确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参考因素 (1)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状况。 (2)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4)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6)对延长工作时间而支付工资报酬标准的规定 (1)在延长工作时间内的工资报酬应不低于平时工资的150%。 (2)在休息日工作了而又未获得补休的,应获得不低于平时工资的200%。 (3)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工资应不低于平时工资的300%。 7)有关职工伤亡和职业病的确定及处理规定 处理原则:用人单位不管自己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有伤亡和职业病发生时,须由单位提供足以证明并非本身原因而造成的事故,否则即认定为单位责任,受害者不必一定要负举证责任。

环保社会实践报告(终审稿)

环保社会实践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暑期社会实践:生态低碳,节能环保 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类 年级:2012级化学2班 姓名:xxx 学号:xxxx 实践实践:2013年7月10日——2013年7月24日共15天 一、摘要 “低碳环保”一词频繁被提及,各行各业都在低碳时代展现自己的环保意识,进行自己的环保行动。为了加深对低碳环保的认识,提高低碳环保的意识,我们利用暑假时间,组队对于低碳环保做了相关调查。以调查问卷和宣传单的形式,针对不同人群,深入社区、街道、商业区、旅游景点等场所进行调查。此次活动历时两周,不仅仅我们对于低碳环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地居民在我们的影响下对于这个词也是身体力行。 二、实践目的 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乐,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显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更残酷的事实:地球上的固有能源在一天天地减少,环境也在一天天地遭受着污染,地球的生态在遭受着破坏,我们的身心健康也正在受到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

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我们也应该在此大浪潮下做些什么。 三、实践内容 为了向低碳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山大不同院系的同学自发的组成一支环保小分队——“绿色先锋”,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家乡滕州开展起了低碳环保的调查宣传活动。首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环保与治理的相关信息,设计并打印调查问卷以及宣传单,以供活动所需;再者就是商量各自的分工以及活动的具体日程;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后当然是把商讨结果付诸行动。我们所采取的活动形式具体如下: 1.对我们市街道、社区、商业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实际调查。我 们发现在我们家乡大多数人都没有及时把垃圾投入到指定的垃圾箱内,人们随手乱仍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那边的垃圾箱一般分两格,一格是装可回收垃圾的,另一格是装不可回收垃圾的,一般人不能把垃圾正确的投入到垃圾桶中。因此,在我们家乡在我们家乡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在我们那相对小的街道上,由于清洁设备的不完善,那里的环境状况更令人担忧。 2.对我们家乡的主河流——荆河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人们 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有不少的人把生活垃圾都倒到了河边,主河流被众多的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都是一些废弃塑料、聚乙烯做成的物品,这些垃圾被水一冲就到达河里,严重影响了河道

论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论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摘要: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自1994年以来,我国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未定和谐的劳动法律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实践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的频繁发生,暴露了我国劳动法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指出要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就亟需针对劳动法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劳动法;劳动者权益保障;立法缺陷一、劳动法是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书 (一)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法,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是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 日起施行)。广义的劳动法是指国家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本文所论的是广义的劳动法。 我国《劳动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根据这条规定,我国《劳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立法的这一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在各项劳动立法中都有充分体现,例如,十年来颁布的最重要的劳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就是一部加大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案。它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以及法律追求的公平、正义方式,从稳定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等角度出发,要求雇主更多考虑劳动者的利益,从试用期、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小我们所受的教育就告诉我们,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最让人尊敬。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创造历史的观点也认为,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力,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从古以来,劳动者常常身为被统治阶级、被剥削阶级,其自身权益常常受到侵害。 作为历史主体、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劳动者,千百年以来却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剥削的社会底层地位,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统治阶级和强势社会集团对劳动者人为的而且恶意的掠夺、剥削和摧残。统治者对于劳动人民的恶意剥削和压榨自古便存在,许多劳动人民终其一生都在无尽的劳动。但可喜的是,随着当今文明社会的发展,这种压榨劳动力的现象得到改善,统治者对于劳动者的尊重也有所提升。二、劳动者自身的缺陷和弱点。劳动者对自身权益保护的认知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作为劳动者,自身权益切身相关,我认为,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劳动者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树立维权意识,依法维权。许多劳动者由于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不熟悉,不知道该如何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的劳动者对劳动法规和政策理解不准确,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造成的结果又提出的仲裁请求会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这样不利于化解矛盾,不利于劳动纠纷的处理;有的提出的仲裁请求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无形中造成放弃了部分合法权益。所以,劳动者当遇到自

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么要学会学习法律知识,要么要学会找法律专业人士去进行法律咨询。总之,一定要及时地了解自己的争议所涉及到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规定,争取做到心中有数,依法维权,理性维权。 其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需先行协商,做好维权的措施,签订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就像一颗定心丸,是对劳动者最好的保证。许多劳动者没有维权意识,不懂得签订对自己利益有保证的劳动合同,导致权益无法得到书面的认可,也没有有效证据。在维权实践中,协商处理劳动纠纷,是一种双赢的解决方式,不仅有利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而且双方均能在短期内解决纷争。尤其对劳动者来说,在许多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并得到实惠。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并且,劳动者的维权过程需要通过正规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调解程序在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些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因为找不到有效的途径解决方法,往往容易采取极端方式维护权益,例如通过制造社会慌乱,引起社会关注来解决个人问题等最让人不愿意看到的方法。劳动者要理智冷静的维护权益,就要通过正规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数据显示,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调解程序作了更为完善、更为明确的规定,不仅将调解组织由原先的一种增加为三种,而且将调解程序缩短为15天时间。另外,对于一些特定的调

论试用期内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论试用期内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摘要]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录用的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而约定的时间期限。《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试用期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从现实情况来看,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权益最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侵犯,保护试用期内劳动者的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叉。劳动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多种社会和法律救济手段切实保护好试用期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者;试用期;权益保护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保证用人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的责任和义务.在试用期内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用工的就业稳定感和对用人单位的归属感.不利于劳动者实现就业权。 劳动者,尤其是在试用期内的劳动者,毫无疑问是弱者,社会应当保护扶助这个群体.通过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试用期的含义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录用的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时间期限。具体而言,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对新录用劳动者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实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身体状况等进行考察,以核实其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录用条件。从而确定双方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的长短应根据法律规定以及用人单位根据不同工种和岗位的实际情况来约定。 试用期是依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可以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约定的条款之一。首先,《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这一规定实际上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不是法定的必备条款,而是当事人双方在订立合同时.认为有必要加以约定的条款。是双方合意的结果。在劳动合同中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也就是说.试用期具有自愿选择的特性。第二,订立劳动合同是约定试用期的前提条件。试用期应当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中。试用期是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双方建立正式劳动关系之前约定的一个特殊时期,该期限并非独立于劳动合同期限以外,因此,试用期具有非独立的特性。第三.我国现行劳动法对试用期做了强制性的上限规定,即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当事人双方只能在六个月以内,并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或工种、岗位的需要进行约定,但约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这就表明了试用期具有法律限制的特性。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当然.作为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的法律依据是目前在法律层面上对试用期的最'权威、最具体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因为试用期内劳动者的特殊身份和与劳动者暂时建立的非正式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在行使权利方面受到某些不合法的限制,与其他劳动者实行差别待遇。实践中.由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行为的随意性,围绕试用期内劳动者的权益问题极易产生纠纷。一些用人单位对试用期内的劳动者肆意掠夺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试用工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权益受到侵犯的现实表现 (一)先试用再签劳动合同。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 12级经济管理系金融保险班虢乐 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因此,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进一步搞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当今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然而,正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大多数城市都面临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的困扰,在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占据了7个,并且我国现在有33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最重。1月26日前,北京和河北中南部依然以重度至严重污染为主。北京污染天气超90小时,将严控公车上路;河北5市集中拆除钢铁高炉。 2月2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39个重点城市中,有9个城市发生严重污染,比前一日又新增4个,但全国灰霾面积比前一天相对减少。环保部称,26日前,北京和河北中南部依然以重度至严重污染为主。 2月23日,石家庄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应急响应,对部分机动车实施限行。 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2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空气污染影响面积约为121万平方公里,这比前一日缩小了22万平方公里。 但这121万平方公里依然集中在我国人口最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安徽、辽宁等地。 目前,全国已有161个城市实施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监测,33个城市在22日出现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还有10个城市为严重污染。 环保部表示,和21日相比,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减少了3个。污染范围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最重。 环保部负责人表示,造成近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气象条件不利,污染物难以及时扩散,尤其是京津冀区域近几天冷空气势力弱,近地面风力小,大气层结稳定,污染物容易形成积聚效应,此外,机动车、北方冬季燃煤采暖污染等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表示,人体遭受近1个礼拜的重污染,会比1天或3天重污染产生的健康危害更大,且会影响到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儿童哮喘,甚至年轻人的肿瘤发作等。 现如今,人们深受雾霾天气影响。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空气污染对肺癌的影响有一种长期慢性的作用。国外有研究表明,雾霾天空气中的有毒颗粒物,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急性触发。国外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上升 10ug 每立方米,呼吸系统疾病上升 3.4%,心血管病上升 1.4%,每日总死亡率上升 1%。 因此,为了人们身心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应从各个方面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呼吁各界人士来保护环境。努力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环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劳动合同的构成要素和订立过程 (2)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3)懂得劳动者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 2.情感态度观念 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够坚持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3.运用 懂得劳动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途径和方式,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解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2.教学难点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三、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自学阅读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观看视频《劳动合同短期化让人忧》 主要内容:不签合同的现象比过去少了很多,但是劳动合同一年一签,甚至一年几签的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是比较常见的。小刘在一家企业里工作,她在那里已经干了三四年,因为企业和她的用工合同总是一年一签,心里总是觉得很不踏实。小刘说:“我觉得这样让我工作是很没有安全感。”小刘说现在她还年轻,企业要是解聘她,还可以再换个地方,可万一年龄大了再找工作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刘的这种担心也越来越强烈了。 小刘说:“工作激情会慢慢地减淡,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我的职业技能得不到长期的发展。” 从人大常委会劳动法执法监察组对各地用工市场的调查表明,有60%以上的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时是短期合同,合同期限大多在一年之内。专家指出,许多用人单位之所以不愿意与雇员签订长期合同最主要的是为了规避法定义务,尽可能地减低解雇成本,避免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向对方支付经济补偿金,而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劳动合同短期化的倾向也极大地影响了职工的职业安全感和对企业的职业归属感,限制他们为企业长期服务的职业热情和职业规划,在某种程度是甚至成了劳动者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 设问: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b38859134.html,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与用人单位相比,劳动者是出于弱势地位的。为了防止单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对劳动者的权益是做出了较多保护的。其中一个就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下面赢了网小编带来相关法律的内容,帮助各位进行了解。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一、就业年龄 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规定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 二、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 (1) 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

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三、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 (1) 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2)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 (3)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四、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工指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不得少于90天。对哺乳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3)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以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须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五、确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参考因素

环境保护状况社会实践报告

环境保护状况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环保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生态低碳,节能环保 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类 年级:XX级化学2班 姓名:xxx 学号:xxxx 实践实践:XX年7月10日——XX年7月24日共15天 一、摘要 “低碳环保”一词频繁被提及,各行各业都在低碳时代展现自己的环保意识,进行自己的环保行动。为了加深对低碳环保的认识,提高低碳环保的意识,我们利用暑假时间,组队对于低碳环保做了相关调查。以调查问卷和宣传单的形式,针对不同人群,深入社区、街道、商业区、旅游景点等场所进行调查。此次活动历时两周,不仅仅我们对于低碳环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地居民在我们的影响下对于这个词也是身体力行。 二、实践目的

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乐,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显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更残酷的事实:地球上的固有能源在一天天地减少,环境也在一天天地遭受着污染,地球的生态在遭受着破坏,我们的身心健康也正在受到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我们也应该在此大浪潮下做些什么。 三、实践内容 为了向低碳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山大不同院系的同学自发的组成一支环保小分队——“绿色先锋”,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家乡滕州开展起了低碳环保的调查宣传活动。首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环保与治理的相关信息,设计并打印调查问卷以及宣传单,以供活动所需;再者就是商量各自的分工以及活动的具体日程;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后当然是把商讨结果付诸行动。我们所采取的活动形式具体如下: 1. 对我们市街道、社区、商业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在我们家乡大多数人都没有及时把垃圾投入到指定的垃圾箱内,人们随手乱仍垃圾的现象随处可

第十二课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9-40)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课时教案 机电专业一年级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境激趣】 观看视频《劳动合 同短期化让人忧》 设问: (1)是什么原因让 小刘很担心自己的 未来? (2)企业劳动合同 短期化侵害了劳动 者的哪些权利? 在现实工作中, 劳动者的权益受到 侵害的现象时有发 生,那么我们如何维 护自己的权益呢?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 学习第12课第1框 题:一、依法维护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板 书)。要维护个人合 法权益,首先必须学 会签订合法有效的 劳动合同。 学生思考、讨论 【引思明理】 1.学会依法签 订劳动合同(板书) 组织学生阅读 教材P145第1自然 段,结合《劳动合 同短期化让人忧》 视频讨论:企业劳 动合同短期化违背 了签订劳动合同的 哪些原则? 2.劳动者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板书) (2)劳动者的义务 (企业劳动合 同短期化违反了合 法、平等、自愿、协 商一致、诚实信用原 则,是企业规避法律 的不合法行为。) (1)订立劳动 合同必须遵循的原 则(板书) 合法、 平等、自愿、协商一 致、诚实信用 学生思考、讨论

(板书) (3)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板书) (1)视频中劳动合同法有哪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具体规定? (2)这对我们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有什么启示? 3.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板书) 协商解决和调解都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但是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能越过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劳动者的 基本权利(板书) 教师组织学生 分析劳动者履行义 务对单位和个人的 重要意义。教师强 调:劳动者享有权 利,以履行劳动者义 务为前提,自觉履行 劳动者的义务是获 得权利、维护利益的 基础,履行义务有利 于单位的发展,最终 对劳动者个人有益, 进一步强调在我国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 务的统一性。 我们应当知道 劳动合同的变更、解 除和终止是依法订 立劳动合同的重要 内容,有利于避免今 后产生劳动纠纷。劳 动合同签订以后,就 意味着确立了劳动 关系,那么作为劳动 者应该享有哪些权 利、必须履行哪些劳 动义务?二者的关 学生思考、讨论

环保宣传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宇航学院 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组长:代行(学号) 组员:杜文强贾英杰 李伟李禹志 王瑞赵建宇 年月日 环保宣传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 深入社区,贴近市民,宣传低碳环保绿色生活 二.实践目地: 环保一直是如今社会关注地问题之一,虽然一直以来国家宣传力度很大,但是人们地环保意识却一直不是很强.现在,我们地地球由于人们地肆意破坏已经伤痕累累,泥石流,空气污染屡见不鲜.日益恶劣地环境提醒我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已经是我们地燃眉之急,保护地球母亲,人人有责!我是祖国未来地希望,为了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地生存环境,我们应该成为环境保护地模范.为了更加美好地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实践内容: 时间:月号放假后天左右 地点:选择北京地几个地区(主要在良乡) 实践形式:在固定地点进行宣传活动,活动对象主要是来往行人.主要方式是发放环保普及知识宣传资料,并主动积极对人们进行讲解宣传,以及横幅宣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实践人 北京理工大学暑期环保宣传实践小组 五.实践安排: 小组人员各自分配职责,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对行人讲解,主动与行人沟通,使其对活动感兴趣,后勤工作人员(给队员发放水等必需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实践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保证活动地顺利进行;为了让每位实践队员在实践过程中全心地投入,展现温大学子们地独特魅力;为了维护实践队良好地形象,规范队员地行为.特作出如下规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地领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遵守组织纪律,按时完成实践内容并明确活动目地,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需求 )活动过程中不得擅自离队,不得擅自进行危险性地活动 )所有实践队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当代大学生应有地健康形象,展示当代大学生良好地精神风貌,严格遵守实践制度,不遵守地成员视情节程度做出警告,严重警告,勒令离队地处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七.实践过程 日,实践小组来到良乡镇上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因为大广场人流量大,因此我们地宣传地点主要是在几个广场上进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们一行人,统一身穿标有北京理工大学暑假实践字样地白色短袖,意在吸引行人注意,让他们更多地关注我们,关注环保.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当时,中午天气很热,但小组成员中没有一个人退出,也很少有抱怨地.同学们不遗余力

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内容摘要:由于制度上的缺失及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的有待加强,加上人们法制观念认识上的错误和由于利益关系的驱动所致,现实中存在许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不合法、不合理现象,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如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值得思考并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劳动者权益劳动权保护救济机制 当前,劳动关系已成为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但破坏劳动关系发展、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因素一直存在,作为劳动关系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由于天生弱势群体的地位,使劳动者在面临自身合法权益每每受到侵犯时往往无能为力、或为了保住工作而不得不忍气吞声,让我们忧虑的不只是劳动者自身维权条件的不足,还有相关机构职能的错位及救济保障机制的缺失,笔者试图通过本文揭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探讨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方法,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一、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概述 [1]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对其称呼有:职工、工人、学徒、帮手、帮工等,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

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法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劳动者平等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平等和选择职业权利即劳动者就业权,劳动者就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法律赋予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职业并通过劳动取得劳动报酬的一项资格能力。包括劳动者平等就业权、选择职业的权利、非法定情由不失去劳动机会的权利。 1、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2]劳动权,也称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是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源泉,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动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意义。 2、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权是劳动者人格独立和意志自由的法律体现,劳动者自主择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建立新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第三十一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规定了劳动者的辞职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课: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 第三节第二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作用,知道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掌握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归纳,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学生解决劳动争议方面的实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法、知法,培养学生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意识,了解创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离不开法律,从而在意识和行为上养成自觉守法,坚决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自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学生探究小组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老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重点: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 四、教学难点:劳动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内容(PPT 【导入新课】《劳动法》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劳动着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那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劳动者是不是完全享有了合法权益? 【找一找】现实生活中,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和事例,并说说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些事例表明,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构建合理又合法的劳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热点关注】“华为”事件(视频) 提问:华为事件是什么原因让老员工无奈被要求买断工龄,放弃签定无固定期合同? 师: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虽然法律地位平等,可是在事实上往往不平等,用人单位在经济上往往处于优势,而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在劳动关系中常常会出现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那么, 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生:《劳动法》 【知识点】1、劳动者的保护神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PPT) 【相关链接】阅读教材99页“《劳动法》的诞生” 师:请大家阅读第99页“相关链接”,看一看《劳动法》的具体内容?(PPT)师:《劳动法》共十三章内容,其中在第三章:劳动合同,第十章:劳动争议。分别就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争议的解决做了具体的阐述,这也是维护劳动 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作为劳动者在参与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关系,一般来说我们如何来确立这种劳动关系? 生:签定劳动合同。

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当前,劳动关系已成为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但破坏劳动关系发展、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因素一直存在,作为劳动关系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由于天生弱势群体的地位,使劳动者在面临自身合法权益每每受到侵犯时往往无能为力、或为了保住工作而不得不忍气吞声,让我们忧虑的不只是劳动者自身维权条件的不足,还有相关机构职能的错位及救济保障机制的缺失,笔者试图通过本文揭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探讨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方法,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 一、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概述 [1]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对其称呼有:职工、工人、学徒、帮手、帮工等,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法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目前,我国《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工伤保险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劳动者的平等和选择职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依法参加工会和民主管理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相关权利进行了规定,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 (一)劳动者平等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平等和选择职业权利即劳动者就业权,劳动者就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法律赋予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职业并通过劳动取得劳动报酬的一项资格能力。包括劳动者平等就业权、选择职业的权利、非法定情由不失去劳动机会的权利。 1、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2]劳动权,也称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是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源泉,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动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 2、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权是劳动者人格独立和意志自由的法律体现,劳动者自主择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建立新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第三十一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规定了劳动者的辞职权。劳动

环保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的调查报告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姓名:王梓祺 学号:201325103 学院:经贸学院国际与贸易专业133班 主题:低碳环保 时间:2014年2月10日——2014年2月19日共10天 地点:山西省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达小区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践目的 (一)、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等情况,使用纸张等关于自然资源的情况; (二)、了解人们对于低碳的认知程度,对于低碳发展现状的认识; (三)、向人们宣传了低碳环保知识,介绍一些低碳生活小常识; (四)、在一定范围里推广了低碳环保理念,共同为保护我们的周围环境、地球家园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实践内容 (一)、对我们市街道、社区、商业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在我们家乡大多数人都没有及时把垃圾投入到指定的垃圾箱内,人们随手乱仍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那边的垃圾箱一般分两格,一格是装可回收垃圾的,另一格是装不可回收垃圾的,一般人不能把垃圾正确的投入到垃圾桶中。因此,在我们家乡在我们家乡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在我们那相对小的街道上,由于清洁设备的不完善,那里的环境状况更令人担忧。 (二)、对我们家乡的主河流——桃河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有不少的人把生活垃圾都倒到了河边,主河流被众多的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都是一些废弃塑料、聚乙烯做成的物品,这些垃圾

被水一冲就到达河里,严重影响了河道的卫生与清洁,使河水受到污染。我们环保队员一种强烈的宣传环保的冲动涌上心头,但是我们很清楚,大力度的保护环境的宣传只有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起来才能做的。 (三)、对学生的环保宣传教育。孩子是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希望,环保意识要从孩子抓起。 (四)、调查问卷反馈 1、“低碳”与生活 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分别有35%、4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A、B选项,为“很熟悉”、“比较熟悉”,只有剩下25%的被调查则选择了“不是很熟悉”。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熟悉“低碳环保”的人们还是占相当大的比例的,这个词对于大众来说,不再是陌生的,由此也可见,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的这个家园有的充分的关切,对于环境的发展给与了足够的重视,在被问及“你觉得低碳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大吗?”时,54%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大,那是政府的事情”,2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点关系,某些方面”,而只有1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综合以上可看出,虽然网友们对于“低碳生活”一词有所耳闻,甚至比较熟悉,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思考过“低碳生活”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或者说是我们的日常行为对于“低碳生活”的实施有什么影响,其实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政府行为,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的一种民生问题,或者简单说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为此,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努力。 由调查结果可看出,在被问及“你和你的亲人在馈赠亲友礼物(或你和朋友同学之间)时,是否经常采用精包装”时,有9%的被调查者选择“一般都是”,有32%的被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而有5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为了环保,没那必要”一项;在被问及“你认为我们生活中的电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吗”时,有26%的被调查者选择“非常严重”,有51%的被调查者选择“有些严重”,剩下32%的被调查者选择“使用正常,合理”,有以上两个小题可以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还是注意到自己身边的自然资源使用问题,节约纸张,为自己的生活真正带来实惠,留心身边的用电情况,反映出人们对于用电、电能这一敏感问题的关注,因为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各地电网负荷增加,据了解,西安目前已出现3次用电高峰,采取多地区、有时段拉闸限电的措施,以此解决电网负荷问题,缓解用电紧张,所以大多数网民还是注意到了电的浪费问题,这会引起大家的注意,节约用电,可以节约更多的自然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低碳”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