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与高速电梯

高层建筑与高速电梯

高层建筑与高速电梯
高层建筑与高速电梯

高层建筑与高速电梯

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使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成了时代的“宠儿”。从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到中国台北的101大厦,再到高耸如云的迪拜大厦……屹立于世界各地的超高层建筑,不仅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地标,同时也演绎着人类生存空间与质量的传奇。而越来越多的高档写字楼、酒店、住宅等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促进了与之密切相关的高速电梯、超高速电梯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5米/秒~6米/秒的高速电梯层出不穷,甚至超过10米/秒以上的超高速电梯已不再是“神话”。电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建筑的想象空间向更高的方向延伸。

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里程碑

高层建筑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经济繁荣的象征。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为了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发达国家。

一直以来,美国芝加哥被誉为高层建筑的发源地,1885年,芝加哥的第一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位名叫詹尼的建筑师采用钢铁承重框架盖起了住宅保险公司的十层办公楼。这在当时具划时代的意义。1931年5月,102层的帝国大厦建成标志美国摩天楼的黄金时代达到顶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得各国对高层建筑的定义会有所不同。中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正式对高层建筑有明确规定,即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8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目前中国把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定义为超高层,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工程,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

时至今日,高层建筑已不再是美国的“专利”。特别是在近30年内,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日臻完善,高层建筑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不但高达100米的高层建筑在各大城市屡见不鲜,甚至超过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也不再陌生。

迪拜哈利法塔(828米)、麦加皇家钟塔饭店(601米)、台北101大厦(509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00米)、香港环球贸易广场(484.00米)、吉隆坡石油双塔(452米)、芝加哥威利斯大楼(原名西尔斯大厦,442米)、京基100(441.80米)、广州国际金融中心(437.50米),这些超高层建筑无一例外都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目前国内在建最高楼“上海中心”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按计划达到125层、580米的建筑结构高度。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高层建筑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欧洲、美国理论上应该是高层建筑的发源地;但是由于欧洲法律对古老的欧洲城市历史(700年以上)

风貌的保护和对人居环境的保护,很长一段时间都限制建筑高度的增长,即便有高层建筑,均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区域。使得美国这个在1492年被欧洲人哥伦布发现,发展历史200年以上的移民国家成为世界高层建筑的发源地。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史应该以美国为蓝本来描述,资料考证高层造型演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865年~1893年的芝加哥时期,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这座城市得以重建,高层建筑在这里迅速发展并且钢框架结构体系得到应用,而1853年奥的斯(OTIS)发明安全载客升降机则解决了垂直方向的交通问题。这个时期也叫功能主义时期,外观简洁,除厚重石材装饰,基本不考虑其他装饰。建于1883年~1885年共10层高55米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幢按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开创了摩天大楼建造之先河。

第二阶段:即1893年~萧条期(1929年~1933年)的古典主义复兴时期,该时期始于纽约,代表作有建于1930年高319米、77层的克莱斯勒大厦,它是汽车帝国的标志,也是至今为止纽约最优秀的装置艺术建筑。建于1931年高达381米、102层的纽约帝国大厦,雄踞世界第一高楼宝座40年。

第三阶段:现代主义时期,应该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二十世纪70年代,由于轻质高强材料抗风抗震结构体系等技术进步,在高层建筑领域几乎不再实行三段式外观结构。建筑形象大都是方盒子,建于1973年,地上117层,楼高分别为417米和415米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座就是这个时期最典型的代表。应该说是双子塔激发了世界高层建筑的热潮,在遭受1993年“226”和2001年“911”两次恐怖袭击后被摧毁,2006年~2013年在世界贸易中心原址417米高的自由塔建成。

第四阶段:从70年代至今的后现代主义时期,在这个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的高层建筑完成建造,高层建筑蓬勃发展。已建成的包括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阿联酋迪拜塔、台北101大厦、马来西亚双子塔、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西塔以及建设中的超过500米的深圳中国平安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武汉606、天津高银117、广州东塔等等。

中国的高层建筑

当然,中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即属于世界高层史上的现代主义时期和后现代主义时期。1934年在上海建成国际饭店,高22层。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层的民族饭店、15层的民航大楼;60年代在广州建成18层的人民大厦、27层的广州宾馆。70年代末期起,即世界高层建筑的后现代主义时期,中国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如北京前三门、复兴门、建国门和上海漕溪北路等处,都建起12层~1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以及大批高层办公楼、旅馆。中国1986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50层。中国第一座钢结构高层深圳地王大厦于1993年开工,1996年建成;上海金茂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8年建成,拥有建筑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于2005年11月16日正式开工,2008年8月29日竣工,是目前中国已建成高层的第一高楼、世界第五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

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对于400米~500米高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应该说是一部力作!

显然,高层建筑甚至超限高层建筑得以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工业化带来的经济繁荣和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设备包括电梯的快速发展,我们注意到中国已建成的超限高层其实首先都是由国外投资和兴建的,而且超限高层的设计基本上由国外垄断,目前的超限高层建筑唯一一座由国内设计师原创的仅仅是武汉中心项目;超限高层的钢结构材料到了21世纪才敢于采用国内特殊钢;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欧美等国的经济衰退,世界超高层建筑已向中国内地转移,成为高层建筑开发设计和工程的中心,中国已建和在建超限高层占有率达75%以上。

可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中国内地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发进程的加快是分不开的。

根据最新统计,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意味着城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和乡镇。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18亿亩耕地红线是必须坚守的——尽管有不同的声音——所以土地资源的稀缺也是高层建筑的驱动力之一,但绝对不是各级地方政府争相上高层的唯一原因,主要缘于近几年来商业地产持续升温,地价不断攀升,在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写字楼和商业中心的供应量都呈“井喷”态势。地方政府热衷于CBD建设,对标志性建筑形象和其体量规模的追求,甚至对GDP的追求,一线甚至二线城市都争相上超高层甚至超限高层,各城市地王都基本上都规划有超高层标志性建筑。

目前仅深圳200米以上规划或在建的共有74座,将超过香港的40座和上海,即便是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省会城市甚至地级城市都会有相当数量的超限高层规划。他认为,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层基本停滞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和高层建筑发展值得反思,高层项目要和城市化匹配,要和环境保护匹配。

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明显地表达出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和超高层都偏重于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代价,忽视交通和配套建设以及城市管理,呈现出粗放式发展,个别地方未必是科学发展,因此我认为政府的面子和开发商的利益(有时候高层标志性建筑成为噱头)应该是超高层建筑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层建筑的设计

前面已经谈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高层基本停滞,而亚洲国家特别在中国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人口居住集中,土地资源紧缺,地价不断攀升,为了降低楼面地价,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实力开发商在城市核心区开发居住、公寓、办公、酒店、商业综合体产品的首选。大凡寸土寸金之地,必定高楼林立,如美国纽约、日本新宿、银座,阿联酋的迪拜、中国香港等地早已形成摩天高楼林立。中国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CBD已是高度摩天建筑群争奇斗艳,南京、武汉重庆等二线城市紧随其后。高层建筑的未来在中国,而中国高层的新、奇、特,如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大裤衩”,苏州东方之门的“大秋裤”,广州电视塔“小蛮腰”,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上海中心的火炬状、天津117的钻石状、天津中钢国际广场的蜂巢状、武汉中

心的帆塔状则会让人眼前一亮。

路易斯.沙里宁(Louis Sullivan)说:建筑务必要高,每高一英寸立面上的力量和气势都会随之增加,自豪感和光荣感也会得到提升。”为此,他认为,从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来说这是普通建筑无法相媲美的。高大建筑一直是人们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手段,如中国改革开放的前缘城市深圳、上海,亚洲富国阿联酋的迪拜。超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自然而然地成为展示发展成就的有效手段。由于超高层建筑所处地段繁华、造型独特、视觉效果强烈(特别是夜间灯光效果),往往会成为所在城市和国家的“名片”。如阿联酋迪拜塔,台北101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广州IFC,香港早期的中国银行大厦到目前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吉隆坡的双子塔,曼哈顿帝国大厦,都已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大大提升了其所在国家和城市的国际形象。

超高层建筑景观效果要比普通多层建筑好很多,而且高处的湿度小,远离汽车尾气和尘埃,空气质量优良,受干扰程度小,远离空气和噪音污染。高层作为一座垂直城市,将工作和生活设施集约化,一般性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在建筑内部就可以解决,这样不仅给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了方便,而且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压力,大大提高了生活效率。当然超高层对于抗震、消防的要求包括电梯配置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而普通多层对抗震、消防等的要求要小很多。

前面已经谈到节约用地的问题,超高层建筑的土地利用率高、容积率大。上海中心占地3万平方米,而塔楼占地面积也不到5000平方米,但是已经获得57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上海金茂大厦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大厦在不到3000平方米的土地上获得近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武汉中心占地2.8万平方米,但塔楼占地也就是2000平方米,而获得3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显然超高层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他区域才能用于绿化,改善人们生活。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土地集约化的利用水平。

从建筑工程技术来看,超高层的出现大大促进科技进步,超高层建筑作为一座垂直城市,无论外形和内在,无论结构、装饰和机电安装均集高、大、精、尖于一身,其发展不仅得益于土木建筑工程各学科的发展,比如暖通、空调、动力、消防、强电、弱电、给排水,还依赖于材料科学(特殊钢)、机械工程(设备)、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通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进步。同时也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与展示舞台,因此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包括设计领域的发展,尽管目前国内还少有设计院可以承担超过3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方案设计。

电梯发展开启摩天楼宇新天地

时光回溯到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梯。从那以后,升降梯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生活在继续,科技在发展,电梯也在不断进步。150年来,电梯的装潢由黑白到彩色,样式由直式到斜式,在操纵控制方面更是步步攀高——手柄开关操纵、按钮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人机对话等等,多台电梯还出现了并联控制,智能群控;双层轿厢电梯展示出节省井道空间,提升运输能力的优势;变速式自动人行道扶梯的出现大大节省了行人的时间;不同外形——扇形、三角形、半菱形、半圆形、整圆形的观光电梯则使身处其中的乘客的视线不再封闭。如今,以美国奥的斯为代表的世界各大着名电梯公司各展风姿,仍在继续进行电梯新品的研发,并不断完善维修和保养服务系统。调频门控、智能远程监控、主机节能、控制柜低噪音耐用、复合钢带环保,一款款集纳了人类在机械、电子、光学等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新型电梯竞相问世,冷冰冰的建筑因此散射出人性、耀眼的光辉,人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方便美好。

如前所述,结构钢和电梯的出现才使得高层建筑具备技术上的可行性。作为垂直交通工具,高层电梯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楼层的增高,垂直距离加大,人们希望电梯的运行在舒适和可达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速度,这样不至于在轿厢的时间过长而感觉无法承受,高速电梯由此产生。通常把速度超过2米/秒的电梯叫做高速电梯,超过4米/秒称为超高速电梯。

1968年,日本外交部大厦(高度147米,地上36层)的建成掀起了超高速电梯的应用,如今超高速电梯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而在1993年横滨的置地大厦(地上70层, 地下3层),速度就已经达到12.5米/秒(750米/分钟)。

实际上,开发商会根据业态定位和功能区域所在楼层位置选择电梯的速度,比如超高层五星级酒店会按照在不超过90秒内到达甚至在60秒内到达来选择高速电梯速度,比如武汉中心酒店客房在300米到380米高空,电梯速度选择在4米/秒和8米/秒。甲级写字楼对电梯速度的要求会比较高,即便是低区办公,电梯从底层到达办公层也被控制在60秒甚至30秒以内。对于超高层消防电梯,因为火灾发生时,消防电梯只供消防人员使用,它的速度取决于从底层到最顶层所需的时间,中国规范规定为60秒以内,所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消防电梯速度达到9米/秒,武汉中心(387米)消防电梯速选择亦为9米/秒。

然而这个速度如今已被多众品牌电梯赶超。据了解,康力将建288米高的电梯试验塔。建成后,它将用来进行最高时速达21米/秒的超高速电梯运行试验,将刷新世界电梯试验塔的最大高度和最快速度纪录。从电梯公司对电梯试验塔的高度追求可以看出,在其未来的商业决策中,超高型建筑仍然是国内外各大品牌瞄准的重要市场。

当然,仅仅谈电梯速度是不全面的,电梯的数量和速度选择要综合考量和计算:主要基于居住、办公等客流的等候时间和单位时间内(比如5分钟)人流处理量俩个重要参数来选择。对于甲级写字楼物业,平均等候时间在30秒内;对于高级公寓平均等候时间在45秒内,对于五星级酒店平均等候时间在35秒内均是非常好的。5分钟处理人流量都应该相应总人数的10%以上。国际上比如英国对于服务电梯的数量则有明确建议:高级办公按照30000平方米布置1台服务电梯;高级酒店和公寓200间客房布置1台服务电梯。而中国业内则建议45000平方米~50000平方米1台服务电梯就可以满足甲级以上写字楼要求。

乘着科技的翅膀,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电梯的设计、工艺不断得到提高,电梯的品种日益增多,如今,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约50%坐落在中国。目前全球一年大概有6000台高速梯的销量,其中有超过2500到3000台是在中国。

中国地产开发商在超高层综合体开发建设中,对高速电梯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包括其品牌、安全可靠度、速度、平稳和舒适度,电梯轿厢大小、层高、内饰和载重量,运行产生噪音(包括风噪)大小也是关注点之一。当然对维保服务也会关注。在五星级以上酒店,开发商和酒店管理公司则会要求电梯的楼层显示是隐蔽的。目前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如果属于城市综合体,开发商大部分都会采用原装进口品牌的高速电梯,即便如此,还会请电梯顾问对上述电梯技术规格做出周详的要求。

市场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但是起步较晚。在1979年以前,中国大陆只有1万台左右的电梯。改革开放后,世界一流的电梯公司,奥的斯、迅达、蒂森、三菱、日立、东芝、通力等都相继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本土电梯企业如康力、江南嘉捷、博林特、申龙、西继迅达、山东百斯特等也迅速成长起来。随着电梯速度的不断提升,在电梯制造行业中只有拥有高速电梯、超高速电梯的关键技术,才能占领行业制高点,拥有话语权。

目前高速电梯在中国电梯市场的销量大概为每年15万台左右,而运行速度达5米/秒之上的,大概只有100余台,只占整个电梯市场份额的万分之几。虽然如此,但电梯速度成为电梯行业科技进步的风向标却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奋力追赶,国内电梯市场已经打破由“洋品牌”一统江山的局面,并将差距一步步缩小。如康力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出了7米/秒的超高速电梯,标志着本土企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本土企业和国际一流品牌在企业规模、技术、产量、服务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江南嘉捷董事长金志峰表示,虽然在普通客梯方面差距不大,但在高速电梯、超高速电梯差距仍存在明显差距。中国国内超高层建筑的增加,使得超高速电梯的市场不断扩大。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超高层建筑都选用了原装进口的超高速电梯。

“国内有四百多家电梯整装企业,但年产销量达到3000台的却不过20多家,大部分企业缺乏研发创新能力。”业内专家认为,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差距主要在缺乏超前的研发创新能力,因此只能跟在外资品牌后亦步亦趋。

目前电梯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资品牌手里。民族品牌想要拥有话语权,必须不断加大创新,提高品牌及产品竞争力。康力电梯董事长王友林表示,技术创新是民族品牌“奔跑”的内在驱动力。

虽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外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的引进对国内电梯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国内企业在管理、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但在国内电梯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产品出口到了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和美国。但多年来,国内企业一直在走一条复制的道路,缺乏创新。

“对自主品牌来说,只有坚持自主研发,才能让企业快速壮大。”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经理朱瑞华如此表示。

此外,高技能人才短缺也成为电梯企业发展的瓶颈,而民族电梯企业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当前,电梯市场竞争激烈,压价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企业为了压价而改变服务质量和内容,损害了客户利益,也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因此,民族电梯企业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节能环保、提升品质等方面多做努力,要树立品牌意识。

因此就目前国内电梯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本土电梯品牌试图与外资品牌进行“较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高层建筑电梯的防火要求及安全措施(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高层建筑电梯的防火要求及安全 措施(新版)

高层建筑电梯的防火要求及安全措施(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电梯使用已日益普遍。目前,不仅高层建筑安装了电梯,方便用户乘用,而且广州市大多数低层住宅也都已经安装了电梯,方便老年人上下楼,甚至2~3层楼也安装有电梯,这体现了方便、舒适、和谐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用火、用电、用油、用天然气日益增多,引发火灾的因素也在增加。与电梯有关的火灾事故也频有发生,后果十分严重。 1火灾蔓延路径 1.1建筑内房间起火后,室内烟气流量增加,烟火从门窗向室外和走廊蔓延扩散,高温烟气碰到顶棚后,就沿水平方向流动,并通过楼板孔洞、各种竖井管道向上迅速蔓延,很快达到建筑最高层,产生的烟囱效应加速火灾蔓延的速度。楼房起火时烟火的竖向速度比人们的疏散速度快得多。如东京市在一幢6层楼进行的火灾试验表明,在3层房间点火2min后室内喷出烟火,距起火点30m远的楼梯间第3min充满烟气,第5~7min上面3层楼全是烟气。由于着火层室温上升,在建筑物上层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逐渐增多,城市土地紧张问题日益严峻。高层建筑 的出现极大地减缓了这种问题蔓延的脚步,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主体。但由于其 对于施工质量与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施工企业须要意识到施工技术管理的 重要性,本文将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进行简单的研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1高层建筑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建不重管的弊端 在高层建筑施工项目中,从管理人员到操作技术人员,存在着个别亿人不按 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规章制度或技术规范,虽然在墙上,而管 理人员不履行职责,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导致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操作人员不严 格进行施工。 (2)作业不合理 目前,施工企业的建筑工一般都是农民工,他们缺少专业知识,传统作业在 施工中占有很大比例。企业对他们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欠缺,技术技能不合格的 有相当的比例。更不具备采用先进的大型的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原材料缺少科学 管理造成原材料的极大浪费,原材料贮存、堆放,对原有材料的合格率控制不严格,影响工程质量。给公司的经济造成损失,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导致工期 拖延等。 (3)安全管理混乱 操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思。施工中违章操作,企业领导者者很少对操作人 员的安全专业知识教育,会上重视安全,但缺乏检查、监督。安全管理人员对操 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有时不清。防护措施,脚手架的搭设没有组织验收不严。施工过程中潜伏下很多隐患,建筑施工的环境条件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水 平低,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2.1施工交叉作业复杂 高层建筑的施工,土方、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装修、设备管线安装 等工程量都要增大,同时工序增多,为了扩大施工面,加速工程进度,一般均采 用多专业工种,多工序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组织配合十分复杂;同时,为提 高工效,大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比一般建筑施工配合复杂,需要解决好多工种、 多工序的立体交叉配合及纵横向各方面关系问题,以保证施工按计划节奏合理进行。由于高层建筑工程量大也引起了对技术的更高要求,比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控制技术,粗钢筋连接技术、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技术,新型模板应用技术等。 2.2施工准备工作量大 高层建筑体积、面积大,需用大量的各种材料、结构配件和机具设备,品种 繁多,采购量和运输量庞大。施工需用大量的专业工种、劳动力,需进行大量的 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同时,由此引起的施 工场地狭小一般都是施工难点,如何有效分配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以保证施工 顺利进行也考验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 2.3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单栋工期一般要经历2~4年,平均2年左右,结构工期一般为5到10天一层,短则3天一层,常常是两班或三班作业,工期长而紧,且需进行冬、

如何配置电梯数量

登录天涯 | 注册天涯 | 帮助 由于浏览器不支持或者禁用JavaScript ,您可能不能使用到本网站的所有功能。 参见如何启用JavaScript 脚本. 首页提问列表 如何配置电梯数量 [工程 技术] 悬赏点数 10 1个回答 443次浏览 0 湖北过客 2009-3-12 9:25:01 58.49.8.* 举 报 如何配置电梯数量 回答 登录并发表 取在谷歌搜索如何配置电

回答消梯数量 系统推荐答案 yanlei1212009-3-12 9:33:20 218.83.222.* 举报 可以依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及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 4.1.4 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1台。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条文说明(这里说的很详细):4.1.4 调查中,发现各地很多办公建筑的电梯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上、下班时间拥挤不堪,并影响办公工作效率。故对电梯的数量作了规定,根据2003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对电梯数量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文见表1: 表1 电梯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表 标准数量额 定额定 载重量速度 建筑类别经济级常用级舒适级豪华 级(kg) (m/s) 按建筑面积6000 5000 4000 <400 0 m2/台 m2/台 m2/台 m2/ 台 630 0.63 办按办公有效3000 2500 2000 <20 00 800 1.00 使用面积m2/台 m2/台 m2/台 m2 /台 1000 1.60 按人数 350 300 250 <250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邱勇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邱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行业也到飞跃式的发展,而建筑工 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高层建筑的质量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 应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本文对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剪力墙;施工缝 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1.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 由于高层建筑主体施工量大,建筑施工周期长,高层建筑虽然占地面积小, 但是楼层高,总体面积大,楼层高会增加施工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如在高层建筑中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越来越难。 2.结构复杂,施工技术难 现代社会追求个性化,很多构造独特、复杂的建筑应运而生,成为城市一道 亮丽的风景线,对于高层建筑不仅涉及困难,在施工中对技术要求高,需要我国 建筑行业不断创新施工技术要点,保证高层建筑的外观和质量。 3.管理复杂、地基要求高 由于高层建筑需要人力、物资很大,施工现场一般人员、建筑材料都流动性强,会导致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大,造成一定的危险因素,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要求 也比较高,对建筑物的高度和结构进行测量和计算,保证地基的深度可以承载建 筑主体结构的高度所带来的压力,应遵循建筑物高度不同结构不同,地基要求也 不同的原则,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二、深基坑施工 1.施工专项方案审定 施工专项方案是具体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施工安置方案要针对性强、控制 措施具体、有应急预案,指导性强。重点是做好以下内容的编制:施工平面图、 基坑的支护方式、基坑开挖方式、降水措施、施工期、监测布置的合理性等。 2.施工阶段的控制要点 施工阶段是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工程师应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当地水文气 候条件,结合当地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条件,确定工程的关键项目,要求制 定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机构审核,并强调要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1)深基坑施工 深基坑施工包括挖土、挡土、围护、防水等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施工失败,甚至造成事故。施工单位要严格按 照施工规程、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对各施工要点 要制定具体措施,并加强过程控制。例如,确定土方开挖方案时,应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拍照和录像,对地质勘测报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设施情况等信 息进行分析。对特殊地质需特殊对待处理。 (2)地下水位控制 由于地下水的来源复杂,在制定止水方案时应从深基坑工程的防水、降水和 排水三个方面考虑,根据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地下水的成因。了解深基坑周围环境,对周边建筑基坑,宜采用以堵为主,抽水为辅,否则会导 致基坑周围土体与水体的流失,使建筑物不均匀沉陷。甚至发生坑底流沙、管涌 等现象,增大了处理难度,延了工期,反之,以降水为主。 三、基础结构施工

电梯数量确定方法

电梯数量确定方法 一、一般指标 一般,决定电梯输送能力的主要参数为电梯数量、承载能力与额定速度。 1、输送能力能满足5分钟高峰期的乘梯要求,就可以认为电梯的选用是合理的。 2、电梯到达门厅的时间间隔不应太长,一般要求不应超过2-3分钟。简单的估算办法:电梯从底层直达顶层应不超过45—60s——同时符合了消防电梯要求。 3、候梯时间与乘梯时间应尽量缩短。这是为了满足乘客的心理要求。比较能接受的限度是:候梯时间不超过30s,乘梯时间不超过90s。 二、规范指标 《住宅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电梯的规定 4、《住宅设计规范》4.1.7 条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4.1.9 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的规定,其根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3.1条规定,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中应设消防电梯。第6.3.2条规定,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

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是为了使用方便,但为了节约投资允许设站间层不超过两层。减少电梯设站有利于节约电梯造价,简化电梯管理及减少损坏率。 在《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中解释: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基本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按公式计算,另一种按经验确定。 关于电梯计算公式,国外的一般很复杂,有很多未知数需测定,即使按公式计算,也只是一个近似值。为简化设计、方便选用,北京、上海等地设计院大都根据各自的经验确定基本数据。最近,首规委住宅专家组讨论,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6.3.2.4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6.3.3.5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3.3.7 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6、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主要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GB/T7025.1-7025.3-1997)的规定:“单台电梯或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最大的轿厢深度。……服务于残疾人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0m”。该标准规定住宅电梯的主要参数和尺寸见表4.1.9。

各类建筑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总结: 各类建筑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1.电梯设置 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或入口屋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4.1.4: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 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及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

于1:10,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来源: 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4.2.10: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有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宜另设专用电(货)梯。《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乘客电梯或落货两用梯。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1.6: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3.1.5: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就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5.3:居住层距入口层地面高度大于20m时,应设电梯。 消防电梯设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住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2:高层建筑每层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1500m2设1台≥1500 m2,≤4500 m2设2台>4500m2设3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3: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技术要点 郭军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技术要点郭军 发表时间:2018-04-02T16:09:11.5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郭军[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建筑业也开始繁荣发展。而它的发展也给高层建筑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居住与用地问题,普遍建立高层楼房。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南京市 2112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建筑业也开始繁荣发展。而它的发展也给高层建筑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居住与用地问题,普遍建立高层楼房。由此在建筑建设上也出现了新的挑战,保障高层建筑质量的关键是建筑高层施工特点和技术。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 1高层建筑的施工特征 1.1施工特征特征:①施工工期长,有时可能跨季,遇到雨季或者冬季必须停工。在施工前必须合理安排时间;②高层建筑的楼层一般都比较高,为了加强稳固,它的地基会比较深,通常为6m左右。还应该建立一个地下室,主要是用于稳固地基,也可以用来当做车库等;③层数多,结构种类也多,作业难度大,技术也比较复杂;④安全性能差,包括防火灾性;⑤高层施工,用水用电比较麻烦,高空作业产生的垃圾部方便处理,因此高层建筑管理难度大;⑥施工场地的周围环境比较复杂。需合理安排施工场地,保障施工时场地的材料可以不移动或者少 移动,保证材料的充足,而且还要考虑商品材料和半成品材料的问题。 1.2高层建筑的特性高层建筑的楼层高度不断上升,可能导致建筑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变形比较大的话,墙体可能会出现裂纹或者墙体的油漆掉落。因此在施工高层建筑的时候,要注意整体的布局,一定要使其具有抗压作用,保障建筑有一定的刚度。建设的建筑物都具有一定的抗震性,高层建筑也是如此。但高层建筑的承受能力和普通的建筑物不同,它的抗震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时候必须加以考虑,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后的整体质量。高层建筑整体压力的参数发生改变是因为其内部承受的压力较大,而且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内部轴出现变形。这对于建筑物中梁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话有可能会导致梁的移动。产生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①高层建筑内部的构件位置出现移动或者是发生了变形;②高层建筑物内部的柱子发生了变形,中间的柱子和周围其他的柱子发生了不同的变形,使得整体发生了变形,影响了整体的支撑水平。为了避免内部轴的变形,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时候就要考虑齐全,把内部轴的变形范围控制在可变型范围内。 2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施工(1)高层建筑施工时,混凝土是最常用的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为如果混凝土的质量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可靠。所以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加强混凝土的配合。这主要在于水泥、砂石骨料的用量和里面水量的比重,以及砂石骨料的质量。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有混凝土裂缝,为了防止和减少出现混凝土裂缝,必须要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2)混凝土通常采用泵送技术。泵送技术的流程:安装混凝土泵机、混凝土输送管道,以及固定输送管道,进而完成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的泵送。高层建筑对混凝土要求很高,在施工时泵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还可以采用“双掺技术”,即施工时在混凝土中加入化学剂或者粉煤灰。混凝土施工采用泵送技术,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缩短工期,而还可更大化的发挥混凝土的作用。(3)混凝土的后期养护也很重要,然而现在很多施工单位都忽视养护。为了快速施工,不追求质量,只追求速度,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到位,没有做好混凝土的工作,导致混凝土配比出现问题,强度不足,以至于对施工造成影响。其它条件也能对混凝土养护造成影响,比如气候条件、温度变化和周围的环境等。为了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效果,在养护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到周边环境。因为混凝土的种类有所不同,所以养护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养护混凝土的时候,养护时间要依据混凝土的配比来确定。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时,钢筋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固性、结构强度。必须提高钢筋施工的技术,提高其质量,让其更加科学合理。主要是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了解施工的各种细节问题,充分掌握施工中各个结构的构造,深入透彻的了解施工图纸;②控制柱钢筋的位置,防止出现钢筋移位这种错误,以免无法满足图纸要求;③固定螺纹接头,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2.3逆向施工技术逆向施工技术在高层施工上是很常见的一种技术。它主要是根据地下室的轴线位置或者高层建筑上的支护结构,找到相关的位置来进行内部浇注。当然也可以采用支撑柱,来实现对整个施工整体的支撑。另外,支撑点也可以是高层建筑的底板,在封底之前,开挖土方然后进行浇注。高层建筑施工时运用逆向施工技术,可更快的顺利完成基层建设的施工,为后边的作业打好基础。而且逆向施工时,地上地下同时作业,可以缩短施工时间,还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2.4预制模板技术施工建设标准层结构具有很强的重复性。而且导致施工建设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应用纵向结构,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的进程。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了滑膜法,这样不仅减少了高空交叉作业,还提高了施工建筑整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滑膜法的主要应用是在钢筋筒壁的结构和剪力墙的结构中,在建筑物的底部族长滑升模板,采用分层浇注来满足建筑物标准的浇注高度。 3结束语 随着现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在人们面前,高层建筑也开始使用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高层建筑的楼层也在不断增加,规模也越来越大,高层建筑在建筑行业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人员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本身技术水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自身的学识,突破自身技能,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而且还要注意高层建筑的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不断进步,高层建筑也不断得到更新的发展。参考文献:

对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探讨

对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探讨xxxx时间: 2002年1月14日16:54 [摘要]本文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有关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规定提出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电梯建筑面积 高层建筑的竖向高度大,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若通过楼梯到达着火层,会因体力不足和运送器材困难而贻误战机,影响扑救火灾及抢救伤员。 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 高层建筑的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米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不仅本身有许多具体的特性及要求,而且它对建筑、电气、暖通以及给排水等专业也有许多相关的要求。它的综合造价远远高于普通电梯,因此一幢建筑物中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多少,既要考虑保证消防的需要,也要考虑其本身的造价。本文拟就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作一探讨。 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新《高规》)和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以下简称老《高规》)中的规定有所不同。老《高规》中规定: “设消防电梯的建筑物,其高层主体部分最大楼层的建筑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时,应设1台;超过1500平方米但不超过4500平方米时,应设2台;超过4500平方米时,应设3台。消防电梯宜分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新《高规》中规定: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平方米时,应设一台;2当大于1500平方米但不大于4500平方米时,应设2台;3当大于4500平方米时,应设3台。……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

2018年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最新版

现行最新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地基与基础 序号规范名称规范编号 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1 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8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主体结构 序号规范名称规范编号 1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2011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2 5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2010 6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 7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14 8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 9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12 10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11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12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1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建筑装饰装修 序号规范名称规范编号 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2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 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4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2011 5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 6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2000 7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12 8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13 9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2013

(完整版)高层住宅中,楼梯、电梯的24种组合方式

高层住宅中,楼梯、电梯的24种组合方式 推荐语:在高层住宅中,楼梯位置的选择与电梯的关系要适当。作为电梯的辅助交通工具,应与电梯有机的组合成一组。小编收集了高层中楼梯、电梯的24种组合方式,供读者参考。 一、高层住宅分类: 1.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7-11F),其中,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为高层住宅; 2.板式高层住宅(12-18F); 3.18层以上塔式住宅; 二、楼梯间及电梯数量分布: 1.层数7-11层,电梯1部,开敞楼梯间1部; 2.层数12-18层,至少2部电梯(其中1部为消防电梯),封闭楼梯间1部; 3.层数19层及以上,至少2部电梯(其中1部为消防电梯),防烟楼梯间2部; 三、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7-11F) 为方便研究,使不同形态的交通空间具有可比性,楼梯,电梯井,层高统一取低限值加一比较。 楼梯尺寸:开间2600mm,进深5100mm(开敞楼梯间一部); 层高:2800mm(共16步); 电梯井轴线尺寸:2100(宽)X2200(深); 以日立电梯载重800kg、速度为1.5m/s、井道尺寸1850(宽)X2000(深)为例(乘客电梯一部)。 五种常用楼梯间: 1.对面式

面积:交通空间面积20~22平方米; 采光和通风性:楼梯,电梯均能直接采光;比较明亮;通风性较好; 入户门位置:a.入户门相对固定,只能开在纵墙上;b.入户后可利用套型的交通走道形成空间过渡;c.入户门易出现正对套型卫生间门的情况,应注意避让; 管井位置:a.靠两侧纵墙设置;b. 检修空间和楼梯有一定冲突,检修时较不方便;b.突出的管井对户型布局有一定影响;c. 美观性较差; 实例: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岩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高岩 发表时间:2019-04-23T14:33:32.6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高岩 [导读] 摘要: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高楼建筑如雨后初笋般拔地而起,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注重安全建设。 黑龙江省宏太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150001 摘要: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高楼建筑如雨后初笋般拔地而起,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注重安全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的标志,是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城市经济基础的影射,然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研究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工程的重点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各行业在经营管理中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而建筑业主要以施工技术为核心,它不仅代表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对建筑需求量逐年增大,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形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带来的压力。建设施工企业随着高层建筑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为了扩大施工业务,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创新的管理理念,依靠技术支持行业发展,减少建筑成本。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 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数较多、使用功能繁杂,所以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层建筑在施工建设期间,对原材料的使用、设备的投入、人员的运输及活动等都要进行科学、完善的解决。此外,对高空施工作业的安全防护、用电、用水以及防火、防电等安全措施采取妥善安排,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高空坠物造成的安全事件。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1.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 混凝土作为建筑中一种常用原材料,它是工程建筑的核心材料,是决定高层建筑整体承压能力的关键因素,它固定了建筑物的位置,提高了构建筑的使用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成分比较复杂的混合型建筑材料,主要由水泥、砂石等组成,由于混凝土组成的复杂性,会受到建筑环境及周期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原有的使用性能,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主要从以下三点引起注意。 (1)混凝土的质量对高层建筑整体使用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混凝土投入使用前,根据各建筑施工阶段的建筑特点,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合理的调试,进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2)因高层建筑需要高空作业的特殊性,在对混凝土的运输中,必须注意混凝土的温度和坍落度,避免长时间的运输使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从而减弱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当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根据建筑物结构特征,使用不同的混凝土浇筑方式,主要采用泵送的方式,自然流淌坡度、平面、竖向、斜面分层以及连续逐层等事宜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浇筑的均匀度。此外,在浇筑时,要控制浇筑速度。使用分层浇筑时,竖向墙、柱进行浇筑时,要先对底部使用同等级比例砂浆进行浇筑,厚度一般为50-100mm,其目的是为了使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已经施工的混凝土良好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上层初凝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浇筑。 (3)为了提高建筑施工进度,最好选用泵送为混凝土的传送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效率。当混凝土施工完毕后,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因素、气候特点以及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等,做好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2.钢筋连接技术的引用 钢筋运用是工程建筑的重中之重,已经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的推广应用,钢筋的质量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固性。一般来讲,建筑工程建设耗时周期较长,生产过程中变化性因素较多,在建筑过程中,钢筋的质量、绑扎等的质量管控,特别是在建筑物施工阶段的事前管控,如钢筋的采购质量、钢筋的抗拉强度、冷弯等性能,这些成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控的重点工作。高层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对建筑钢筋质量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所有钢筋材料在购入到建筑施工现场前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工作。例如钢筋外表面是否有磨损、裂缝现象,钢筋外部形状是否平直,所采购的型号是否与设计相同,炉批号是否一致等质量验收工作,确保高层工程建筑所使用的钢筋性能过关。此外,工程施工建设中,钢筋的规格、形状、力学性能、布筋间距、接头位置等设计都要符合建筑标准及施工规范。 3.基坑支护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土地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在现代建筑企业中,基坑支护技术多用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建设中,但是这也大幅度的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场地,城镇复杂的地下管道大大的增加了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难度,如地下电缆、光纤、水电线路等管线。基坑支护设计初期,在保证不影响周围建筑设施的正常运行的同时要全面考虑各类问题。在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比较常用的基坑支护技术是深层搅拌水泥土挡墙,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廉、防水性好、噪音污染小等特点,适用于建筑基地土质较为松软、建筑要求偏低的地区,将建筑原材料运用搅拌技术制作成水泥柱,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挡、加固与保护。除此之外,钢板桩、型钢横挡板、钻孔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等也是比较常用的基坑支护技术。这些技术将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技术 高层建筑已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基础建设,地下室渗水问题成为首要攻克的建筑难题,以下简要介绍几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技术。 (1)地下挡土墙施工时,有效的使用止水钢板能有效的降低施工缝处水源的渗透。止水钢板的施工质量点在于:关键要控制墙体阴、阳角部分钢板带的施工质量,转角部分最好要用一张钢板弯折定加工,而不宜采用钢板拼焊。 (2)增加柔韧性防水层:为了避免高层建筑底板裂缝渗水,可在地下室底板表面涂层防水层,有效防止渗水现象。可以采用K11浆料通用型的防水材料,这类防水材料即涂刷水泥基层后能够渗透到基层内部形成枝蔓状结晶体,封堵基层的毛细孔、细微裂纹,并于基层融为一体,从而起到防水的作用。 (3)源头封堵裂缝:建筑设计时,会在建筑墙体上钻孔,需要施工人员明确钻孔位置、孔径大小、孔径深度,钻孔位置的承重力等因素,当钻孔结束后,封口工作尤为重要,一般先用水泥胶封孔,再用化学胶封孔,截堵水源,避免底板渗水。 (4)裂缝表面封胶:首先要圈定裂缝的范围,确定好裂缝的大小和宽度后,将裂缝缝隙清理干净,表面无尘土和杂物,将胶注入到枪

电梯数量估算

电梯数量计算(z) 2010-03-23 17:50:16 电梯数量估算法 一,高层办公楼按每3000-5000平米一部客梯进行估算,而服务梯(货梯,消防梯)按客梯数的1/3-1/4进行估算。 二,高层旅馆电梯数量估算一般取决于客房的数量,常按每100间标准间一部客梯进行估算,服务梯数按客梯总数的30%-40%进行估算。 三,高层住宅:18层以下的高层住宅或每层不超过6户的19层以上的住宅设2部电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18层以上(高度100米以内)每层8户和8户以上的住宅设3部电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 电梯交通数量计算 1)12~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电梯不能小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置3台. 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置3台.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捕电梯时,采用联系通廊. 2)旅馆的工作/服务电梯台数等于0.3~0.4北客梯数.消防电梯要满足"高规"要求.住宅的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合用.消防电梯的速度V>=H/60>=1.5M/S,容量R.=11人(800KG) 3)医院住院捕宜增设1~2台供医护人员专用的客梯,与病床电梯分开设置.>3层的门诊楼应社长1~2台电梯. a)计算所需要电梯的台数N=KPT/240R b)确定客梯集中率(每5分钟输送乘客率)K

办公楼(同时上班K=25%~16%)(不同时上班K=16%~12.5%) 旅馆(K=12.5%~5%) 住宅(K=5%)医院(K=22%) c)计算使用电梯的总人数P 办公楼(P=办公楼有效使用面积/10=0.55*总面积) 旅馆(P=床位+宴厅人数) 住宅(P=3.5*总户数) 医院(P=1.1床位数) d)计算往返一周总的运行时间T 办公楼T=2H/V+1.25(F+1)(V+3.5)+2R 旅馆住宅医院T=2H/V+1.25F(V+3.5)+3R e)确定电梯的速度V 办公楼旅馆V>=H/30或V=(0.1~0.125)n n:电梯行程总层数住宅医院V=1~2.5 f)计算每班电梯预计停站数F 公式比较复杂,我一般就采用n~0.9n g)确定电梯额定人数R (为了能消防共用条件,我一般选>11人) 嘿嘿~~这么麻烦就为了计算电梯所须台数 总结 电梯台数=乘客的集中率*电梯总人数*电梯往返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0电梯的额定人数) 错别字比较多~~不敢恭维~ “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捕电梯时,采用联系通廊.”,更正:“部”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一般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59794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一般规定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一般规定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施工前,应逐级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检查安全防护措施。并对所使用的现场脚手材料、机械设备和电气设施等进行检查,确认其符合要求后方能使用。 (2) 高层施工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操作。如必须上下同时进行工作时,应设专用的防护棚或隔离措施。 (3) 在迎街面的人行道和人员进出口通道等处,应用毛竹和竹笆搭设双层安全防护棚,两层间隔以1m为宜,并悬挂明显标志,必要时应派专人监护。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帕拉玛塔广场大厦分析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脱离地面,接近苍穹的渴望,在当今社会,用地愈加紧张,技术也愈加成熟,各种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层建筑不仅解决了很多如节地、拥挤及环保等城市问题,更成为各个国家及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所在地区的“名片”,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该地区的形象定位及经济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心耸立,他们往往位置险要、造型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成为展示城市发展成就的有效手段。 高层建筑的发展得益于载客电梯的发展和使用,而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是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由于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出现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创造了条件。高层建筑除先进的结构体系及轻质、高强材料以外,其内部诸如自动控制的一系列消防、报警、通讯、高速电梯及管理监测等系统,离不开计算机与电气化,因而它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体现。 目前,作为城市地标的高层建筑十分多见,担负着集办公、商业、居住等众多功能,它们大多是某一地区的综合体建筑,朝着智能化、多样化及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以下以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广场大厦为例,解析当今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帕拉玛塔,是西悉尼的市中心,为悉尼地区内第二重镇,澳大利亚第三大经济区,是澳目前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西悉尼的崛起,被誉为“西部三热点心脏”之称的帕拉玛塔,成为了备受关

注的投资热点。帕市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帕拉玛塔市举办了一个 比赛,要建造一栋商业高楼, 突出节能高效的设计理念。对 此,urban office architecture事务所设计了 以“城市上升”为主题的这一 建筑。 该建筑共有66层,集商业与办公为一体,是两个楼的结合体,楼的底部是融合在一起的,之后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分成两栋。以各自扭转的姿态向上延伸,在其中间以连廊相接,创造了大量的公共平台,姿态呈现出一种生动的流动感,富有韵律又不失节奏。 卡洛恩佐的纽约办公室已 经设想把这里建成公共领域,从 帕拉马塔广场延伸到北部。因 此,创造大量供行人共享的公共 活动区域成为设计的一大要点, 在人流量如此集中地广场区域 地带,需要解决人车共行的交通 拥堵问题,尤其是对于底部空间 的处理及契合绿色城市生活的 主题需要十分到位。

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选择

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选择 摘要: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不可缺少的。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资的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梯系统选择应用 一、高层超高层电梯的配置 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不可缺少的。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资的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在建筑物内,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台数、容量、运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而建筑物内的电梯一经选定和安装使用就几乎成了永久的事实,以后若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在设计开始时对电梯的配置应予以充分重视。 现代超高层建筑大都在100 层左右,建筑内人口流动大,纵向交通主要依赖电梯,有效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的关键是运用各种局部电梯进行服务,并把局部区域电梯系统组织起来。通往这些局部区域,通过由地面始发站至局部区域的空中候梯厅之间的快速穿梭电梯进行服务,乘客到达空中候梯厅后再换乘区间电梯。为了能够将乘客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达目的地,一般以建筑每30~35层为一局部区域。 在配置超高层电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组电梯的可行的电梯限制数是8台。 2.位于每一电梯楼层区域(办公楼)的上面楼层数不应超过15~16层(双层的是18~20层)。 3.典型办公楼电梯载重单层为:1350、1600和1800kg。双层为:1350/1350;1600/1600;1800/1800kg。 4.典型空中走廊/观光层电梯载重量为2040;2250;2500kg。 5.电梯的垂直加速度在0.9~1.5m/s2。 6.电梯速度偏重于克服长行程;典型的无减速箱电梯速度是:2.5、3.5、4.0、5.0、6.0、 7.0、 8.0、 9.0、10.0m/s等。 7.牵引式电梯最长行程为600m。 二、高层超高层电梯的控制系统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24T15:02:48.9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作者:岳海峰 [导读] 在现代城市中,人口流动很大,土地资源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张。 黑龙江省六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要:高层建筑建设对我国尤为重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增加,为城市各行业提供人才的积累,它给城市带来了人口负担,使住房建设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压力,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各种资源的严重消耗,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压力。高层建筑的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问题,而且可以利用小土地,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的支撑,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的要点,研究了高层建筑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在现代城市中,人口流动很大,土地资源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张。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高层建筑的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节约了土地的使用,而且增加了建筑的使用面积,满足了人们在建筑生产和生活中的需要。因此,高层建筑的质量也成为我国居民建筑选择时的关键条件之一。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技术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必须巧妙地使用它们,以确保在施工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并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一、高层建筑特点与现状 我国的高层建筑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改善城市土地储备的积累。由于土地面积小,楼数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土地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增加了高层建筑的数量,提高了人口和住房的利用率,缓解了我国城市人口拥挤的问题。高层建筑的建设也可以增加城市环境建设、城市道路的正规化和整个建筑的建设,使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美感。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在建筑行业,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应用了很多现代化的先进施工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日益增多,对于高层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高层建筑无论在工程数量还是在施工面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建筑结构也日趋复杂化。为了适应日益提升的高层建筑建设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提高和优化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提升高层建筑施工的效率,须注重工序间的衔接,以适应建筑逐层施工的特点。同时,高层建筑对于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因此应结合施工的环境特点和实际情况,提高施工工艺。 二、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高层建筑中,建筑和普通建筑的要点是相同的,存在一些差异,主要原因在于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占地面积小、楼层数高特性,因此,在施工技术方面相对于普通建筑具有一定的技术和施工难度,使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在施工和技术要求上有较大差异, 1.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建筑楼高。这一特点的存在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施工过程中,工作量增加,建筑热源增加,设备使用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要求;高度的提高要求机械的使用必须与及时的高级机械施工,并在设备要求和施工技术要求方面也带来一定的专业要求,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2.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物具有较高的特点,使得在高空作业中的施工增加,对人才的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带来一定的压力,高层建筑的高空运输也成为其主要难点,为了保证建筑材料、设备和施工安全的要求,必须严格处理高空的运输问题,同时为电力供应等问题提供保障。 3。,在多层建筑中,一般采用砖混结构,而目前高层建筑配以钢筋混凝土,并对钢与钢混合结构进行开发,而钢筋混凝土需要在现场浇筑,所以相对来说,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比多层建筑施工技术要高的很多, 4.人们的需求在增加。人们不喜欢相同的形状和外观。它们要求建筑设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建筑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因此高层建筑在装饰、防火、防水、设施等方面的要求都在逐渐增多。 5.由于高层建筑本身具有高、大等特点,因此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地基必须埋设在总建筑高度的十二分之一以上,且桩应保证大于高层建筑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并保证高层建筑必须有地下室。 6.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多层建筑的平均工期为10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约为2年,而且要缩短工期,一般从装饰和结构施工两方面入手。 7.目前,大多数高层建筑都是在城市市区建设,即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在建成区内修建的,所以在施工中必须保证现场设备、材料等数量不要过多,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不仅如此,还要在施工中保护周围建筑物不收损坏。 三、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 1.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钢筋是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材料,在高层建筑中也广泛应用,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注重混凝土的调配和质量,高层建筑具有较高、较大的特点,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数量要求过多,施工中,需要现场进行浇筑,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因此,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以适应混凝土的凝固。同时,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需要保证其不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避免人为破坏等情况的发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强度。 (1)在高层建筑施工开工之前,一般会根据设计的要求来进行不同强度和等级的混凝土的配比,并将配比结果送到法定的机构进行级配试验,并等到报告结果出来之后,实际施工再根据级配试验的结果开始施工。但实际情况中会出现级配试验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所以就需要进行试验试配调整以及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的调整,由此才能真正的确定其配合比。 (2)在高层建筑中,与普通建筑工程相同,需要进行为与保养。施工中运用的混凝无的养护工作尤为重要,通过良好的养护工作,能够提高混凝土质量,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同时实践证明,混凝土的材料符合标准、调配比例均匀、振捣工作合理的情况下,仍然出现工程质量与强度较低的现象,主要是在保养方面没有严格重视。在浇筑过程中,需养护时间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养护时间的到位,同时,确立合理的养护方案,保证养护做作业中各个项目的有序进行。在养护过程中,保证一些养护工作受到合理的管理与监督,保证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