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
- 格式:pdf
- 大小:93.13 KB
- 文档页数:16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然而,新闻不是爽文。
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越多,离真相却越越远。
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
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试卷说明:北京市海淀区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1)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翻旧账行同陌路荫(yn)佑解(xi)甲归田B.扫瞄仪振聋发聩档(dng)次卷帙(zh)浩繁C.屏蔽门囊萤映雪瓶颈(jng) 数(sh)典忘祖D.水蒸气开源截流挟(xi)制罄(qng)竹难书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电影《咆哮无声》以,从而冷静客不雅地对待生活。
②继开封斥巨资重建汴梁城后,许多城市纷纷行动,这种群起的做法是以复兴文化之名,行败坏文化之实。
③中国的文人对大自然总有一种乡愁式的,他们常常把自然中的灵山秀水作为本身抒写情怀的寄托之物。
A.省悟效尤眷恋B.醒悟效尤眷顾C.醒悟效法眷顾D.省悟效法眷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几年,也不免牛骥同皂。
B.冬泳能增强体质,提高肌体免疫力,但初学者在牛刀小试前必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防不测情况的发生。
C.某些媒体常常不惜人力、物力,连篇累牍地讲述一些无聊琐事来进行新闻炒作,这有悖于新闻报道的本质。
D.一名黑客勾结网管利用木马软件盗取网吧上网费用,两人将赃款二一添作五,虽然手段高明,但仍难逃法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内一家领先的视频分享网站已经与美国职业篮球联盟正式达成了合作合同,双方将携手打造NBA专题报道。
B.艺术家应怀着对艺术的真诚来创作富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品,不要一味去追求脆而不坚的所谓的大制作。
C.高血脂症人群年轻化,与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过量食用高热量食物、缺乏熬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D.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交规,对闯黄灯、开车打电话等行为严厉进行处罚,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交规”。
5.A.词,又称长短句。
宋代是词的鼎盛期,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是宋词的代表作家。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神采奕奕恣意妄为B. 气壮山河震天动地C. 水乳交融妄自菲薄D. 欣欣向荣疾风骤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加大了对教学设施的投入,购买了大量的教学设备。
C. 面对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
D.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我国植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B. 她的歌声像百灵鸟一样清脆。
C. 他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深邃。
D. 他的成绩像蘑菇一样迅速增长。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经典名著。
”B. “你喜欢篮球吗?我喜欢足球。
”C. “他问我:‘你去哪儿?’我说:‘我去图书馆。
’”D. “我国有句古话:‘人心齐,泰山移。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B.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的斗争。
C.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D.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6.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 下列对联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红梅傲雪迎春到,翠竹凌霜送暖来。
B. 青松傲雪凌霜雪,红梅斗雪报春来。
C.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023届北京海淀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为出行活动提供参考,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没有现代技术与文明的时代里,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天气预报的呢?我国的天气预报最早可追溯到商代。
祭祀、农业生产、战争等重大活动都需要预知天气。
有人曾对殷墟出土的317片甲骨文进行统计,发现其中卜雨93片,卜晴4片,卜暴雨5片,卜雪、卜雹各1片。
但仅依靠龟壳灼烧后的裂纹形状进行占卜预测天气,其准确程度值得怀疑。
千年来,人们通过看云、辨风、识星象来观察天气,积累一定经验后,可知一地某些天气变化规律,从而进行预测。
秦汉时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天气谚语都反映了早期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关注。
上世纪,科学家发明并应用气象仪器定量测量大气状态变量,汇总各地气象观测数据绘成天气图,天气预报开始变为应用科学。
在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所有的天气图都是手工绘制的,气象专家利用各种技术,从天气图表显示的天气类型出发,将现在和过去类似的天气类型作对比,预测出当前的天气系统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诞生,预报准确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数值天气预报是指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以此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但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依赖确定性物理规律的数值计算能否彻底解决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呢?答案并不那么乐观。
大气运动包含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其初始场的偏差难以避免,如果初始偏差在处理过程中保持稳定,对大气系统的预测也可能得到相对稳定或确定的结果,遗憾的是在大气这一非线性复杂系统演变过程中做不到这一点,偏差会被迅速放大,导致,初始有效信息最终会全部消失,预测结果将出现重大错误。
(取材于钱维宏、林建设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来首次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举办的冬奥会,要面临山地环境“一天变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复杂情况。
【高三上】北京市海淀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北京市海淀区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1-5题。
材料一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为出行活动提供参考,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没有现代技术与文明的时代里,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天气预报的呢?我国的天气预报最早可追溯到商代。
祭祀、农业生产、战争等重大活动都需要预知天气。
有人曾对殷墟出土的317片甲骨文进行统计,发现其中卜雨93片,卜晴4 片,卜暴雨5片,卜雪、卜雹各1片。
但仅依靠龟壳灼烧后的裂纹形状进行占卜预测天气,其准确度值得怀疑。
千年来,人们通过看云、辨凤、识星象来观察天气,积累一定经验后,可知一地某些天气变化规律,从而进行预测。
秦汉时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天气谚语都反映了早期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关注。
上世纪,科学家发明并应用气象仪器定量测量大气状态变量,汇总各地气象观剧数据绘成天气图,天气预报开始变为应用科学。
在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所有的天气图都是手工绘制的,气象专家利用各种技术,从天气图表显示的天气类型出发,将现在和过去类似的天气类型作对比,预测出当前的天气系统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诞生,预报准确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数值天气预报是指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以此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但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依赖确定性物理规律的数值计算能否彻底解决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呢?答案并不那么乐观。
大气运动包含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其初始场的偏差难以避免,如果初始偏差在处理过程中保持稳定,对大气系统的预测也可能得到相对稳定或确定的结果,遗憾的是在大气这一非线性复杂系统演变过程中做不到这一点,偏差会被迅速放大,导致,初始有效信息最终会全部消失,预测结果将出现重大错误。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神采奕奕B. 震耳欲聋落英缤纷C. 遥相呼应碌碌无为D. 破釜沉舟炙手可热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
B. 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
C.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D.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对重点路段进行了全面排查。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星星离我们那么远,却仿佛近在咫尺。
B.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C. 他的声音像春雷一样响亮。
D. 这座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犹如白昼。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她用心地照顾每一个学生。
改句:她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地照顾。
B. 原句:我国科学家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句:我国科学家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C.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改句: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D. 原句: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改句:他的成绩名列前茅。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同夜莺般婉转动听。
B. 那座山峰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C.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D.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树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B. 雨滴敲打着窗户,发出清脆的声音。
C. 那条小溪唱着歌,欢快地流向远方。
D. 这朵花在阳光下静静地开放。
7.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那本书的内容深奥,让人难以理解。
C. 她的笑容如同阳光一样灿烂。
D. 那座山高得插天。
8.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A. 他在阳光下欢笑,在黑暗中哭泣。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练习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答案:A。
(B塞sè逮(dài) C 溯sù D载zǎi )2.答案:D。
(A 赝品 B戴罪立功 C 陷阱 )3.B(细微:细小,微小;精微:精深微妙。
句义强调的是“差异”的细小,选“细微”。
“或者”用在词语之间,暗示前后是等同关系,而“并且”在句中往往暗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理论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与“具有说服力和……力”这两个短语应该是等同的,选“或者”更好。
“说服力和力”是与前面的“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意思等同的,“容易被人理解”对应的是“说服力”,“容易被人接受”对应的应该是“感染力”。
)4.答案:C(A “无可厚非”是说虽有小错误值得批评但不要过分指责,“打击盗版”则没有什么过错,应用“无可非议”;B 感情色彩错误,应用“死灰复燃”;D “首鼠两端”是游移不决或摆荡不定的意思。
)5.答案:D(A表意不明,67名限制两种“乘客”“代表”。
B成分残缺。
“进入”缺少与之搭配的成分“阶段”或“时期”。
C “深刻”与“进步”搭配不当。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C(备,意为“完备、齐备”。
)7.D(两个“且”字都是副词,暗示动作行为将要泛起,相当于“将”“将要”。
其他三项,A项两个“以”字都是介词,前者暗示凭借,后者暗示原因。
B项两个“者”字都是助词,前一个放在时间词后,起补足音节的感化,后一个放在动词后面,相当于“……的人”。
C项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一个暗示承接关系,相当于“于是、就”,后者暗示并列关系。
)8.B(是指郭君亡,并非“国亡”)9.B(②句写楚庄公的德威;⑤句是御者哄骗郭君的假话。
⑥句郭君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依然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10.A(楚庄王所忧是亡国之忧,并非“诸大夫的见解不如本身高超”。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翻译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9.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 -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然而,新闻不是爽文。
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
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
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
海淀区2022—202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0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1.(3分)A2.(2分)C3.(3分)D4.(3分)D5.(6分)5.(6分)参考答案:①古代生活的重要活动,需要预知天气,促使人们积累生活经验,总结规律,进行天气预测。
②天气预报进入应用科学阶段,科学家绘制气象图,利用各种技术,可以预测一定时间内的天气情况,提升预报的准确性,更好服务生活。
③数值天气预报利用计算机技术,大幅提升预报准确率,有助于人们合理规划日常出行活动。
④现代社会,人们对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准确率有了更高的需求;集合天气预报有效消除初始场偏差,较直观反映某一天气现象发生概率,更好助力于服务生产生活重要决策。
⑤现代生活要求天气预报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形象,满足个性化需求;气象指数的研发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更方便于日常生活。
【评分标准】分条概述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天气预报技术发展间互促互进的内容,每方面列出3条,每条1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
6.(3分)B7.(3分)C8.(3分)A9.(2分)参考答案:根据地利所在的地方,然后做出衡量比较。
【评分标准】“因”“所在”“为”每错一处扣1分;句中有其他理解错误及表述不当之处,酌情扣分;2分扣完为止。
意思对即可。
10.(6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得地利的关键在于将领,向导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将领在平时就应该熟悉地利,明辨天下地形优越的地方、各处地势险易的情况,要有一个总的概念,系统的了解。
向导是临到事情发生时才用的,不可能从向导那里寻得地利。
将领用兵打仗时要辨明要害的地方,细察缓急的关键,然后再从向导那里广泛地征求情况,以便使地利的作用更加完善。
【评分标准】概括作者观点2分,说明作者这样认识的理由4分。
意思对即可。
11.(10分)(1)(4分)参考答案“忧”之内涵:不忧禄食贫贱,忧不能进德修业“乐”之内涵:追求道义,获得内在精神的愉悦【评分标准】“忧”的内涵概括到位,2分;“乐”的内涵概括到位,2分。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决窍吊胃口摈(bìn弃流水淙淙(zōnɡB.坐镇流线形跻(jǐ身大发横(hènɡ财C.贸然咏叹调勾(ɡòu当前倨(jù后恭D.凭添必需品瞭(liào望按捺(nài不住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中城市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5万元左右的三口之家,要将一年的生活费用控制在3万元以内,才有可能 2万元的子女教育费。
②教师公寓火灾事件发生之后,上海市静安区消防处对辖区楼宇消防装置进行了反复,结果表明商住综合楼的消防安全状况堪忧。
③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李小鹏从小受父母自立自强思想的,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在生命科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A.节余查看熏陶B.结余查看熏染C.结余勘查熏陶D.节余勘查熏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品香茗,说时事,论作家,谈作品,唱京戏,弹古筝……每个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B.Google公司总裁为了让骨干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得更加舒心,允许他们带孩子和宠物来上班,有人认为这种管理方式简直不可思议。
C.刘老师的古代诗歌选修课非常吸引人,他在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那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意境。
D.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A.北师大今年的自主招生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着重对考生现有能力和未来潜质的考核,其中既包含智力因素,更包含非智力因素。
B.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成为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的精神财富。
C.南方没有集体供暖企业,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D.搜狐第三届“读本好书”年度评选活动日前正在进行,此活动旨在推广一年来文学、社科和生活这三大类图书中最值得传播的好书。
5.把下面带序号的语句组合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想。,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实现思想。①从现象中看出本质②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思想③有思想的人能够从事物的个性中看出共性④人不但有思想⑤用文字来记录思想A. ③①④②⑤B. ④②⑤③①C. ③④②⑤①D. ②⑤③①④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
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宜课功殿,明赏罚课:考核B.擢太子率更令擢:提拔C.楚客等恶其言切切:恳切D.朝有论著辄豫豫:通“与”,参与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B.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乃奏记求罢去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子玄请于执政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臣子随便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授予官职不是恩惠。B.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C.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能统一。D.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朝廷虽然重用他的才能,但却鄙薄他的为人。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之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
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至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
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今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
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去世后,皇帝还是肯定了他的史学贡献。
第二部分(共123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取材于《墨子·尚贤》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①尔卜尔筮,。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②诚既勇兮又以武,。(屈原《国殇》③,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⑤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⑥令初下,群臣进谏,,数月之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⑦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⑧,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7分梅花引·荆溪阻雪(南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
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4分③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请加以解说。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赏析其表达效果。(10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4题。宴饮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学者看来,宴饮可不是简单的饮食烹饪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政治的重要问题。我国考古学发掘证明,在远古时代,先后出现了两种宴饮的方式,第一种是竞争性宴饮,第二种是礼仪性宴饮。宴饮是早期部落(国家的资源控制策略,是当时部落(国家的贵族群体之间谋求更大利益和权力的工具之一,也是部落(国家对外显示其“软实力”的方式。
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尉迟寺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宴饮的存在。陕西灵宝有一个西坡遗址,出土了距今5500―6000年的“宴会大厅”。这是一个83平方米的宴会厅,用于部落贵族举行盛宴。宴会规模之大,食品之丰富,令人惊叹。那么,在5000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举行这样的盛宴,目的何在呢?原来,在新石器时代,部落内部还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部落之间的竞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宴饮也就成了部落之间进行竞争的一种“武器”。在食
物极其匮乏的远古时期,一场盛宴是该部落实力强大的最好证明,对外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软实力”。
进入了早期国家时代之后,宴饮的地位更加重要,出现了“礼仪性宴饮”。这时的宴饮高度重视用餐器皿的规格,餐具由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变成了青铜器。伴随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