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馨综述:高频喷射呼吸机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8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评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常发生在早产儿中,其主要特征是肠道发炎和坏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高频喷射呼吸机已经被应用于NEC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对高频喷射呼吸机在NEC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评价。
高频喷射呼吸机是一种机械通气技术,通过高频气流和低潮气量进行通气,以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该技术具有减少肺泡塌陷、改善氧合、降低气压伤的优势。
而对于NEC患儿来说,高频喷射呼吸机还可以减少腹腔内压,有助于减少肠道血运受损以及预防肠道坏死的发生。
一项研究对NEC患儿中应用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
该研究纳入了100名确诊为NEC的新生儿,并将其随机分为高频喷射呼吸机组和传统通气组。
结果显示,在高频喷射呼吸机组中,NEC患儿的肠道坏死面积较传统通气组显著减少,同时其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也较短。
这一结果表明高频喷射呼吸机对NEC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减少坏死面积,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除了上述的临床观察研究外,还有一些基础研究探索了高频喷射呼吸机对NEC治疗的机制。
一项动物实验发现,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减少外源性气流对肠道黏膜的刺激和压迫,减少了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了NEC 的风险。
另一项实验表明,高频喷射呼吸机可通过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肠道黏膜的愈合,从而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虽然高频喷射呼吸机在NEC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有报道指出,高频喷射呼吸机的使用可能与气胸、肺膨胀不全等并发症增加的风险相关。
因此,在应用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NEC时,严密的监测和注意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此外,NEC的治疗方案应该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高频喷射呼吸机的应用应该与早期肠内营养、抗生素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法结合,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儿童神经发育的影响呼吸机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救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然而,在儿童神经发育阶段,使用呼吸机有可能对其神经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儿童神经发育的潜在影响,旨在为临床实践和治疗提供参考。
高频喷射呼吸机是一种能够提供高频率气流并产生正压通气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调节气流频率和压力参数来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
然而,这种呼吸机的使用是否会对儿童神经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却存在争议。
首先,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机械振动作用可能会对儿童的脑部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这种呼吸机的机械振动可以引起脑内血流的变化,从而影响神经元的运动和导电功能。
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动物实验或小样本临床观察,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结果。
其次,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气流压力可能对儿童呼吸道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和肺组织的损伤。
这些损伤可能会通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机制给儿童的神经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早产儿在接受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存在更高的脑白质损伤风险。
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验证。
此外,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对儿童神经发育的影响可能与使用时机、使用时长以及治疗目标等因素相关。
早产儿因为神经系统未完全发育,更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对呼吸机的应用要更加慎重。
另外,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置,避免过度和不足的治疗对神经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发育状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为减少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儿童神经发育的潜在影响,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状况,并定期进行相关评估。
通过定量评估患儿的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此外,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和操作的认识,也能有效地减少神经发育不良的风险。
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目的探讨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接受高频喷射呼吸机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CO2潴留、肺不张以及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过程中使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高频喷射呼吸机;慢性呼吸衰竭;护理干预慢性呼吸衰竭是在肺部疾病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病因为COPD,初期为Ⅰ型呼吸衰竭,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肺功能减低逐渐发展为Ⅱ型呼吸衰竭[1]。
呼吸机可增加患者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患者能量消耗[2]。
高频喷射呼吸机的特点是每次输出气体容积低于正常的潮气量,而工作频率高于患者正常的呼吸次数[3]。
高频喷射呼吸机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但患者在接受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整体护理模式充分考虑了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需求,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
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开展对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研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74.5±4.3)岁。
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75.3±3.8)岁。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的爆发,呼吸机成为救治重症患者的重要装备。
而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机就是高频喷射呼吸机。
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高频振荡的方式,提供气道内正压,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本文将对高频喷射呼吸机对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首先,高频喷射呼吸机在调节气道压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由于肺炎患者的气道通畅度下降,插管后容易发生气道峰压过高或气道塌陷等并发症。
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快速振荡的方式,产生连续的气道压力波,可以有效地打开气道,同时避免气道峰压过高的问题。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维持患者的通气,还能够减轻气道对患者的刺激,提高患者的呼吸舒适度。
其次,高频喷射呼吸机还具有良好的氧合和通气效果。
研究表明,高频喷射呼吸机能够提供较高的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从而改善肺部的通气。
此外,高频喷射呼吸机还能够促进肺泡的开放和闭合,增加肺部的换气量,提升氧合能力。
相比其他呼吸机模式,高频喷射呼吸机能够更好地保持肺的顺应性和功能残气量的稳定性,进而实现更好的通气和氧合效果。
此外,高频喷射呼吸机还能够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通常包括气压伤、气道创伤以及肺牵张等并发症。
而高频喷射呼吸机的工作原理使得其能够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实现足够的通气,从而减少了气压伤的风险。
同时,高频喷射呼吸机对气道的插管和拔管过程较为温和,降低了气道创伤的发生。
此外,高频喷射呼吸机还能够减少肺牵张,降低气道闭锁的风险,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概率。
然而,高频喷射呼吸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高频喷射呼吸机的使用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和经验,操作者需要熟悉其工作原理、设置参数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一些医院或地区,由于技术和人员的限制,可能无法广泛应用高频喷射呼吸机。
其次,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治疗效果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例如,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肺功能和耐受度等因素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儿童脑瘫患者的影响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导致运动与协调困难。
它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需要综合治疗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近年来,高频喷射呼吸机作为一种治疗工具,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童脑瘫患者的康复中。
本文将探讨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儿童脑瘫患者的影响及其疗效。
首先,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提供持续的气道压力帮助儿童脑瘫患者改善呼吸功能。
脑瘫患者常常伴随着呼吸困难和肺部感染的风险。
高频喷射呼吸机能够提供连续而稳定的气道压力,帮助患者保持通畅的呼吸道,从而减少呼吸道阻塞和萎缩的可能性,改善气体交换,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高频喷射呼吸机对于儿童脑瘫患者的肺活量和肌肉力量也有积极的影响。
脑瘫患者通常存在呼吸肌无力以及肺活量不足的问题,导致身体活动的受限和日常生活的困难。
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强化患者的肌肉,特别是呼吸肌肉,增加肺活量和肌肉力量,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此外,高频喷射呼吸机还能改善儿童脑瘫患者的睡眠质量。
睡眠问题在脑瘫患者中较为常见,包括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加重疾病的进展。
高频喷射呼吸机能够通过提供正常的呼吸模式和稳定的气道压力,改善儿童脑瘫患者的夜间睡眠,增加睡眠时间和质量,并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
此外,高频喷射呼吸机还可以改善儿童脑瘫患者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脑瘫常常伴随着大脑功能障碍,影响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改善氧供应,增加氧合度和脑组织灌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对于儿童脑瘫患者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尽管高频喷射呼吸机在儿童脑瘫患者的康复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风险。
首先,在使用高频喷射呼吸机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筛查,以确保患者适合使用该设备。
其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和监护,以避免呼吸功能的恶化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高频吸氧呼吸机的作用原理
高频吸氧呼吸机(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是一种用于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设备。
其作用原理如下:
1. 高频振荡:HFOV通过一个振荡器产生的高频气流(通常在3-15赫兹)向肺部输送氧气。
这种振荡气流能够快速而连续地改变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2. 高气流速:HFOV利用高气流速(通常在1-3 L/kg/min)将气流送入肺部。
这种高气流速可以保证气体快速进入和退出肺泡,从而减少残留气流。
3. 改善肺复张和通气:HFOV可以通过增加肺泡内气体的压力而改善肺泡的复张和通气。
正常情况下,肺泡内的气体流动是不稳定的,容易导致肺泡塌陷。
而HFOV的快速振荡气流可以稳定肺泡内的气体流动,减少肺泡塌陷的风险。
4. 降低气压伤害:HFOV可以通过降低肺泡内气体的峰值压力和平均气道压力,减少对肺组织的损伤。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通气方式,HFOV能够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实现有效的通气。
总的来说,高频吸氧呼吸机通过高频振荡和高气流速的方式改善肺泡复张和通气,降低气压伤害,从而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气道内积液的清除效果评估摘要:高频喷射呼吸机是一种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呼吸支持设备,其具有有效清除气道内积液的能力。
本文通过对高频喷射呼吸机的原理、应用和研究结果进行综述,评估其对气道内积液的清除效果,并讨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引言:气道内积液是指在呼吸过程中积聚在气道内部的液体,通常由于分泌物过多、炎症反应或者气道阻塞导致。
积液的存在会影响气道通畅性、气体交换以及呼吸功能,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衰竭等危险情况。
因此,清除气道内积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重点关注高频喷射呼吸机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清除气道内积液方面的研究结果。
同时,还探讨了高频喷射呼吸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结果:1. 高频喷射呼吸机原理:高频喷射呼吸机是一种机械通气设备,通过喷射呼气流量来清除气道内积液。
其工作原理基于气体的速度效应,可以有效改变气道内气流流速和压力梯度,从而清除气道积液。
2. 高频喷射呼吸机应用范围:高频喷射呼吸机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特别是对于呼吸功能较差、气道阻塞严重的患者。
其具有高浓度氧输送、呼气末正压以及气道湿化等功能,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
3.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积液的清除效果:研究表明,高频喷射呼吸机可以通过改变气道内气流动力学,促进积液向上移动,从而清除气道内的积液。
它可以提高气道内的液体清除速度和效果,缓解气道阻塞,改善呼吸功能。
4. 高频喷射呼吸机临床应用前景: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喷射呼吸机在清除气道内积液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频喷射呼吸机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讨论:高频喷射呼吸机作为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对气道内积液的清除效果已经得到了研究的验证。
通过改变气流动力学,促进气道内的积液清除,高频喷射呼吸机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缓解气道阻塞,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数量有限、研究设计不完善等。
高频喷射呼吸机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慢性呼吸衰竭是指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等导致的肺功能减退和呼吸系统紊乱所引起的一类呼吸功能障碍。
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并发症和死亡。
目前,高频喷射呼吸机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其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频喷射呼吸机是一种能够以高频率(通常大于每分钟150次)喷射气体的呼吸机。
相比传统的呼吸机,高频喷射呼吸机具有更高的气体交换效率和更好的肺复张能力,在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显示出许多优势。
首先,高频喷射呼吸机能够提供更大的肺复张压力。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往往伴随着肺顺应性下降和气道阻力增加,导致肺泡塌陷和通气不足。
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高频喷射气体,能够有效地推动塌陷的肺泡重新展开,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改善通气功能。
此外,高频喷射呼吸机还能够提供持续正压通气,保持肺泡的张力,防止再次塌陷,进一步改善肺功能。
其次,高频喷射呼吸机对于气道清洁和分泌物排除具有重要作用。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常伴随着气道炎症和粘稠的分泌物积聚,导致气道阻塞和感染风险增加。
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持续正压通气和喷射气体的震动作用,能够有效地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此外,高频喷射呼吸机还有助于患者的体力恢复和运动功能的改善。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往往表现出运动耐受性差、肌肉力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改善通气功能,能够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提高运动能力。
一些研究还表明,高频喷射呼吸机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尽管高频喷射呼吸机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许多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设备的费用较高,需要专业的操作和维护。
其次,高频喷射呼吸机对于一些特殊病因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可能不适用,如神经肌肉疾病等。
因此,在应用高频喷射呼吸机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选择。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结节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结节病,也被称为硬化症、结节软化症,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累及其他器官或组织。
高频喷射呼吸机被广泛应用于结节病患者的治疗,并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分析高频喷射呼吸机对结节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高频喷射呼吸机是一种能够提供高频、低幅值通气的呼吸支持设备。
它通过输送超过自然呼吸频率的短时间气流来改变肺内气体交换,从而帮助患者更有效地排除肺内分泌物和提高气体交换。
这种呼吸机常被用于处理肺部疾病、呼吸功能障碍和特定的呼吸衰竭病例。
针对结节病患者,高频喷射呼吸机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高频喷射呼吸机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气体交换,以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
结节病患者的肺部常常存在病变,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使用高频喷射呼吸机可以帮助患者更有效地清除分泌物和病变部位,提供更好的通气支持。
其次,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调整气道压力来改善呼吸力量,减轻患者的呼吸负担。
这对于结节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肺功能通常较差,需要额外的呼吸支持。
最后,高频喷射呼吸机能够降低肺组织的压力感受,减少对肺泡和肺组织的损伤。
这对结节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肺组织已经受到感染和病变的影响,易受损伤。
然而,高频喷射呼吸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这种呼吸机需要经过更多的专业操作和监测,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其次,使用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患者需要经历适应过程,以适应高频通气模式,这对某些结节病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
此外,高频喷射呼吸机的使用也受限于设备的可用性和患者的负担能力。
尽管如此,研究表明高频喷射呼吸机在应用于结节病患者时仍然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项针对结节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在使用高频喷射呼吸机后,患者的气体交换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另一项研究也证明,在结节病患者的治疗中,高频喷射呼吸机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医院停留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喷射呼吸机在结节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益处。
综述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天津市人民医院周馨高频通气技术已问世三十余年,在我国的使用也已超过二十五年。
与传统常频呼吸机比较,前者结构简单,容易学习。
然而从某种意义来讲,越简单的机械,对使用者的要求越高。
伴随医学及其相关自然学科的飞速发展,高频通气技术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为探讨高频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新发展,结合近期文献,对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及发展,作一简要综述。
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1.高频通气技术在危重症及呼吸内科的应用因外伤、大手术、严重感染、骨折、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性肺炎所致的呼吸衰竭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由于该通气方式具有较低的平均气道压、较高的功能残气量、较好的通气/血流匹配,故对该类病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在缺氧期及早期进行高频射流供氧以防止重症呼吸衰竭的形成。
对中、重度的呼衰病人进行通气可通过鼻前庭射流给氧,可避免进行气管切开,高频射流给氧是一种具有多种气流机制并存的新型供氧方式,它具有操作简便,病人易于耐受,供氧时具有压力支持和低氧浓度供氧等特点,血氧分压提高较快,且不易造成氧中毒。
高频通气对支气管胸膜瘘能提供较低的气道压和气道峰压,提供充足的气体达到有效的肺泡通气而减少瘘口的漏气,有利于瘘口的修复,由于高频率小潮气量的通气方式有利于更多的气体吹胀肺而减少瘘口的排气,高频通气对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干扰甚小,临床上对负压不能复张的气胸一般多由于脏层胸膜有较大的破损与支气管相通形成瘘口或因病变粘连牵拉不适造成瘘口愈合所致,高频通气有效的通气方式可以避免此类病人免除开胸手术,为内科治疗慢性交通性气胸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支气管食管瘘和伴有支气管炎、肺炎的病人进行高频通气可以低气道压的通气减少瘘口的漏气而高频通气具有一定的PEEP效应,该效应有效地复张了肺泡;增加了功能残气量;改善了弥散功能和通气/灌注比例;保证了氧合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如采用常规CMV通气由于潮气量大气道平均压和峰值压、胸腔内压较高对循环不利妨碍心排血量也容易诱发气胸,如采用高频喷射通气由于气道开放、压力低、潮气量小,不干扰自主呼吸,有利于心排血量的增加,能改善低氧血症且通气安全可靠。
对Ⅰ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如频率选择适当并适量减少吸气时间,选择合适的驱动压力对ⅡI型呼衰也能达到改善低氧血症,减少或避免二氧化碳的潴留。
2.高频通气技术在麻醉的应用高频通气作为术中呼吸管理配合应用适宜所有的外科手术,包括颅脑、颌面、耳鼻喉、颈部、胸腹部、四肢手术等。
高频通气在手术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气体交换,在开胸手术时肺叶中度膨胀并轻微的震动,纵膈稳定,手术视野安静能为手术操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
高频通气可在开放状态下插管,无需打套囊,故在开胸手术可分别对健肺和病肺进行单侧肺通气,可避免交叉感染。
在支气管、胸膜瘘和肺瘘的手术中高频通气可保证有效地交换,且由于气道压力低,有利于瘘口的修复;脑外科手术时脑压波动小便于精细手术的操作,通气过程中有利于减少脑水肿的形成;五官科和喉显微外科手术可经皮行环甲膜穿刺和插小管进行高频通气,能保证良好的通气效果更有利于手术的彻底进行,又由于通气时气道压力大于大气压力不易造成分泌物返流。
术中血压、脉博稳定,末梢循环好,心电图显示未见心律紊乱。
可配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有效地改善病员缺氧的状况。
开放式喷射通气由于气道压力低对回心血流干扰小,有利于心排血量的增加。
高频通气易于和自主呼吸同步,亦有利于术后呼吸机的撤离。
高频通气具有刺激性小适宜浅麻醉,自主呼吸恢复较好,病人呛咳挣扎反应轻等优点。
3.高频通气在儿科的应用高频通气适于以下常见疾病的治疗:(1)呼吸系统:新生儿肺透明膜形成、胎粪吸入性肺炎以及各种感染性肺炎所致的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水肿、肺出血、各种原因的窒息、心跳呼吸骤停、重症哮喘等。
(2)中枢神经系统:早产儿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呼吸暂停、颅内感染所致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合并颅内高压;新生儿破伤风以及由于使用大量镇静剂所致呼吸抑制;药物中毒所致呼吸抑制等。
(3)呼吸肌疲劳: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肌做功增加,呼吸肌疲劳,临床表现为呼吸变浅、快甚至出现矛盾呼吸以及周期性的呼吸暂停。
(4)循环系统:循环衰竭需过度通气治疗时。
(5)神经肌肉疾患:感染性、多发性的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及呼吸肌麻痹。
(6)预防性应用:心脏、胸部、先天性隔疝,巨大脊膜膨出手术后的高频通气以减轻呼吸循环负担以及对术中的呼吸管理胸部手术创伤影响呼吸能力的辅助通气、肺部原有病变不能适应术后的呼吸负担及心脏手术过程中呼吸管理等等。
目前公认的适合新生儿、婴幼儿的呼吸机应为定时、限压、持续恒流型,而高频通气正适合这种通气原理的要求,可以成为目前临床小儿一种常规呼吸的有效设备。
高频通气是一种开放式结构的呼吸器,通气时可插小管呼气时呼出气从气道两侧口溢出,减少了呼气阻力吻合了小儿呼吸道狭长、生理死腔大的特点。
它采用时间循环压力调节制式设计而成,由于该类呼吸机的特定设计要求其喷射针及空氧混合针座均设计在气道口端,故呼吸机在给病员送气时具有较高的流速且流量易调,是一种具有压力支持的理想的恒流式的呼吸设备,甚适宜肺无动力学改变的婴幼儿及儿童的呼吸生理的要求,随着市场上新型的具备多种功能的高频婴幼儿呼吸机的推广,高频通气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新生儿、婴幼儿的呼吸管理、治疗和麻醉复苏。
高频通气技术以及通气设备的发展1、高频通气的频率选择,由盲区走向规范高频通气是一个抽象概括性的名词,它包括在高频率前提下(相对于人的呼吸频率而言)可使机体气体交换有满意的通气形式。
如按频率分类,高频率通气的范围尚不统一,Smith提出HFPPV的频率范围为60-110次/分 (1-1.8HZ),HFJV为100-400次/分(1.8HZ),HFOV为400-2400次/分(6.7-40HZ)。
但这种分类法有片面性,因其并不代表各种通气机制的转化。
例如接近HFJV 频率上限的气体交换机制可能与接近HFOV频率下限相似,间歇正压通气IPPV机制是气体对流弥散的复合。
国内在使用高频喷射通气频率上在高频通气机发明的早期无具体的规范,在使用通气频率上争议较大。
如何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好各项通气频率参数是使用好高频喷射通气重要因素。
早期的市售高频呼吸机通气频率的选择没有具体的限制,高频呼吸机通气频率极限有300次/分,500次/分,甚至1000次/分以上。
临床人员如盲目选择,有的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潴溜,自1 983、1986、1989相继三次在江西九江、庐山召开的全国高频通气学术讲座会对此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讨并在1989第三次高频通气学术讨论会后确认高频喷射通气频率一般不宜超过20 0次/分,在91年由国家麻醉呼吸设备技术委员会主持的YY0042-91高频呼吸机行业标准中亦将高频通气频率的设计规定在150次/分左右。
由于高频呼吸机的频率设计得到了相关权威部门的共识,高频呼吸机在设计和临床使用上频率都有了遵循的依据,在此规范的频率下进行高频通气只要相应地掌握好驱动压力和吸呼比例(即掌握好吸气时间),二氧化碳的潴留的比例大幅度地下降。
但在使用高频呼吸机时仍要根据病员的具体情况选择好相应的参数,不应盲目追求过高频率通气,同时仍要注意由于采用非标生产的高频呼吸机在此方面招致的失误。
2、高频通气“湿化难”的问题有了新的突破高频通气应用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湿化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临床经验证明长时间使用高频通气,由于其分钟通气量较大,气道开放时间较长,容易使气管粘膜干燥或出血,如未能及时给予充分的湿化,不仅会导致通气失败,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支气管损害。
高频通气与传统的机械通气不同,它包括两种气流,一种是喷射气流,一种是卷吸气流。
要达到良好的雾化效果,两种气流都必须考虑在内。
用传统的办法将湿化器和雾化器连在喷射气流的管道上,喷射气流的流速势必受影响限制了射流效果。
早期的高频呼吸机采用螺旋管阀的湿化方法即用加温生理盐水在喷嘴前端滴向喷射气流使液滴喷散(同喷雾器)。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喷射的液体颗粒较大,不易进入气管末端或支气管,湿化效果仍不理想。
EI-Iaz等提供了一种容量泵控制的流量,经蛇形管加温,由一管道引入气管导管,输液管滴下的液滴借喷射管喷出的高速气流雾化来提供气体的湿化。
国内张志坚和金清尘采用氧气由喷射出产生的空吸作用,将生理盐水经导管及针头吸入气道内,并吹散成雾状以便喷入的氧气湿化。
以上方法同时存在颗粒大牵带气道位置浅等缺点。
近期特力麻醉呼吸设备公司采用一获得国家专利雾化衔接装置可任意配合多种不同湿化形式的湿化器和雾化器,可对吸入气产生良好的湿化效果,湿化颗粒的大小密度及加温与否可由匹配的湿化器和雾化器解决。
这种雾化衔接头的原理是通过吸入的喷射氧流将雾化气体二次牵带随同空氧混合气体一起喷入气道达到气道湿化的效果,这种雾化牵带方式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显著的差异,是目前高频呼吸机吸入气湿化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办法,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高频呼吸机技术趋向成熟通气功能趋向全面发展高频通气是近二十年来发明的一种新的通气方法,随着全国范围风起云涌的研究、讨论以及广泛的临床应用,高频呼吸机的设计趋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与常规的CMV通气机一样高频呼吸机的呼吸方式的设计亦越来越趋向广泛,继八十年代初第一批高频呼吸机的设计后以特力麻醉呼吸设备公司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频呼吸设备,在呼吸方式上有了长足的改进和发展,在TK R系列高频呼吸机中设制了两种程序通气功能,这种程序通气功能是将高频喷射通气与常频喷射通气按不同时间比值由电脑程序控制组合在一起,以便针对严重低氧血症病人,迅速提高其血氧分压和同时又保证在提高血氧分压的同时维持其一定时间的低频率大潮气量的通气方式,保证胸廓运动幅度以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在另一程序中与前一程序恰恰相反时间比值以常频大潮气量通气为主辅以一定比值的高频通气,以维持病人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均在一定的正常范围,该程序更适宜于长时间机械通气的病员的呼吸管理;新一代的TKR系列高频呼吸机设制了呼气末正压通气与控制呼吸叠加,以保证在呼气末在气道内维持一定氧压以利于改善通气血流比;在该公司系列产品中设制了持续正压通气方式(CPAP)以利于保证自主呼吸的同时增加病员的功能残气量。
与常规CMV通气一样高频喷射控制通气亦可和叹息通气(SIMV )叠加同时使用以利于长时间机械通气部分塌陷的肺泡在叹息能气时重新得以充盈,以其增加氧合效果。
在TKR系列呼吸机中采用了先进的环流控制系统,驱动压的调整精细、气流稳定并附有锁定装置以免造成误操作,在该系列呼吸机中应用了优质的压力传感器,在驱动压、气道压力得以数字显示,提高了呼吸机的控制精度,TKR系列呼吸机中有的采用了吸入气氧浓度监测以增加机器对吸入气氧浓度的调节,和常规的CMV通气一样新一代的高频呼吸机设计了吸气压力停顿和吸气坪台的功能,以便对复杂的呼吸疾病增加其治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