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诊断及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9.03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疾病,血浆迅速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通常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复杂,病期之间的界限模糊,并发症多,液体治疗矛盾多.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输注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液菊粉分布容量和进行生物电阻抗分析,观察胶体渗透浓度的改变。因此法价格昂贵,故不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目前诊断C L S主要根据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在SIRS、脓毒症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存在下,出现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少尿、体重增加,、低蛋白血症等即可作出CLS 的临床诊断.

CLS的治疗目标是防治CLS、恢复正常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维持足够的氧供。为达到这一目标,需采取以下治疗对策:

㈠处理原发病、减轻应激程度,减少炎性介质的作用:祛除引起CLS的病因才能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防止毛细血管渗漏。

㈡在保证循环的条件下限制入水量:过多的补液可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水肿、加重,心包、胸腹腔渗出增多,加重器官功能损害。

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清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6270道尔顿,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CLS时白蛋白也渗漏到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使更多的水分在组织间隙内,因此要少用天然胶体溶液白蛋白。要以人工胶体补容量,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分子量为(100~200)kD(目前临床常应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和万纹,其中前者分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不能渗漏到组织间隙并可改善CLS。

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机制是:①生物物理作用:羟乙基淀粉具有形状及大小合适的分子筛堵漏;②生物化学作用: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减少促炎介质释放,减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防止中性粒细胞黏附),从而改善微循环、减轻、减少内伤。

㈣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用相当于生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炎性介质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效,并可避免激素诱发的高和相关的免疫抑制。

㈤保证组织供氧:CLS在肺部表现为与ARDS相似的病理过程,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间质水肿、肺的顺应性下降,应采用较高的吸入氧浓度;机械通气时增加呼气末正压,延长吸气时间。

㈥在发作期保证重要脏器灌流,在密切监护下补液,但在恢复期警惕大量液体回渗引起的肺水肿,适当以减轻肺水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