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上册1分数乘法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1分数乘法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1分数乘法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1分数乘法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1分数乘法:

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5例3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中第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操作感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2.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1)师: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预设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3)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吗?你是怎样列式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算式:1

2

×

1

5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1

5

,就是求

1

2

公顷的

1

5

多少。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用1

2

×

1

5

表示。

2.揭示课题。【教学提示】

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呢?

师:请你观察1

2

×

1

5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分数乘分数。

师:分数乘分数该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1)]

【设计意图】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数乘分数该如何计算”,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二、经历过程,探究体验

1.提出要求。

师:种土豆的面积是1

2

公顷的

1

5

1

2

×

1

5

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用折纸画图的方法得出

1

10

,也有可能用计算的方法得出

1

10

,有的学生计算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巡视指导。

3.动手操作,组织研讨。

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用它来表示1公顷的地,借助这张纸进行操作。

(1)先将纸对折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1

2

,表示

1

2

公顷。

(2)再涂出1

2

公顷的

1

5

。引导学生理解:求

1

2

公顷的

1

5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1

2

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如下图:(3)观察交流。

师: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1

2

公顷的

1

5

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4)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教学提示】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例3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要充分发挥直观图的特点,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看到算式中的每一部分在图上是如何表示的。

通过交流得出:求1

2

公顷的

1

5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1

2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

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

1

25

?

×1=

11

25

?

?

1 10

板书:1

2

×

1

5

11

25

?

?

1

10

(公顷)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借助直观、形象的图形,学生清楚地理解1

2

×

1 5就是求

1

2

公顷的

1

5

是多少公顷。借助数量关系以及算式和图示的对应关系,教师引

导学生学会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理解算理,使抽象的意义变得直观清晰、简单明了。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继续提出问题。

师: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1

2

×

3

5

预设1:学生有可能用折纸画图的方法得出结果。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

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即种玉米的面积是

3

10

公顷。

预设2:也有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果,即1

2

×

3

5

13

25

?

?

3

10

(公顷)。(板

书)

2.提升认识,总结法则。【教学提示】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例题的两个小题,由简单到复杂,结合直观操作,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算式,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都是分数乘分数。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前面的操作和感悟,可以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个规律。

师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板书)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什么帮助我们把不容易理解的算法算理,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呢?(板书:数形结合)

【设计意图】适时地组织学生“回头看”,回顾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概括能力,再次凸显数形结合在理解算理算法中的重要作用。

四、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课件展示教科书P5“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看图填一填。

(2)指名汇报,说说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旨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算理的理解。

3.课件展示教科书P5“做一做”第3题。

(1)引导学生读题,梳理已知条件与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汇报。

4.课件展示教科书P6“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说解题思路。

【学情预设】学生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但有部分学生忘了带单位,教师要及时提醒。

5.课件展示教科书P6“练习一”第5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完成。

(2)全班订正,指名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利用“单位量×数量=总量”列式,也可能想成要求的是

“1

5

3

2

kg是多少”或“

3

2

kg的

1

5

是多少”,学生的不同思路只要是正确,都要予以

肯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分数乘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有哪些收获呢?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分数,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辨析,发现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还了解了数学学习的秘密武器——数形结合,今后的学习中大家会经常用到它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突破教学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对题意、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到对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算法的理解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折纸、涂画等操作,促进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借助直观操作,手脑并用,数形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意义、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反思整节课的教学,在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中,有点重结论轻过程,如果加上学生自己举例验证的环节,就更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计算。

5 7×

3

4

=

3

8

×

3

5

=

2

3

×

3

7

=

1 6×

1

5

=

9

10

×

7

8

=

5

12

×

7

3

=

4.回收1t旧报纸可以生产出4

5

t再生纸,回收

2

3

t旧报纸可以生产出多少吨再生

纸?

5.一幅长方形油画,长4

5

m,宽是长的

3

5

。宽是多少米?这幅油画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 教学设计 (1)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 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 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 (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知识点总结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只看第二个因数) 1、分数乘整数(第二个因数为整数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得简便运算。 求一个分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是多少,就用这个分数乘”几“ 例如:23 ×3,表示:3个23 相加是多少,还表示23 的3倍是多少。 2、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第二因数为真分数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6×512 ,表示:6的512 是多少。 27 ×78 ,表示:27 的78 是多少。 3、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第二因数为大于1的分数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也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如:512 ×123 ,表示:512 的123 倍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按照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分母和整数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用字母表示为x=(a 不等于0,c 不等于0)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小数乘分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列如 =x = 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列如2 x = x =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乘整数,先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分数。 2、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号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数学学习常常从解决实际问题开始,下面就让我们从这样的一道题目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 (出示题目:王大伯有一块3公顷的菜地,其中种植黄瓜,种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题目。(指名读题) 提问:要求种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2、引出新知 师:如果把3公顷改成公顷,又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提问:为什么也是用乘法计算呢? 师:是的。不管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还是求分数的几分之几,只要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课题。 师:整数乘分数我们已经会计算了,像这样的分数乘分数又该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分数乘分数) 二、探究算法。 1、画图探究 (1) 提问:对于这样的分数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师:画图是研究分数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就一起来画图思考。 师:如果用1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公顷) 怎么表示公顷?(指名回答)请你在作业纸的自主探究一上试着分一分、画一画。(学生操作) 接下来画什么?谁的? 公顷的该怎样画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画。 (同桌合作,指名展示汇报。选几个学生的图投影) 师: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是怎么画的。 追问:为什么把涂色部分平均分成4份,而不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 也就是说,最终取的这一份表示的就是公顷的,是吗? 提问:这位同学画的对不对?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画的,他这样画可不可以?我们也请他来介绍一下。 师:不管怎么画,我们都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份,取了其中的一份;再把公顷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公顷的。(课件演示) 提问:结果是多少? 追问:你从图中怎样看出是的? 师:相当于把1公顷平均分成了8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是1公顷的,也就是公顷。 师:通过画图,我们知道了结果。 (2) 师:如果王大伯把用其中的种植茄子,求茄子的种植面积可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想要知道结果我们可以怎么办? 提问:如果再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呢? 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画一画。(完成在作业纸的探究活动二上) 学生操作,指名不同画法展示交流。 师:大家同意他的画法吗? 提问:尽管画法略有不同,但都表示公顷的,相当于把1公顷平均分成了几份,取了其中的几份? 从图中可以看出,的结果是……() 2、建构算法。 师:刚才,我们为了找到这两个乘法算式的结果都采用了画图的方法。 (板示算式:)如果想要知道这道题的结果仍然可以怎么办? (板示算式:)那如果是这道题目呢?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地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地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地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地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题中地单位“1”和问题地关系. 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 1”.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地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 12×43 52×2 1 2、列式计算. (1)20地5 1是多少?(2)6地4 3是多少?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地几分之几用乘法 . 二、新授 1、教学例 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地 5 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 1”地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地52 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地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2500×52 =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地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地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地?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地单位 “1”——全世界地丹顶鹤数2000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 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地几分之几是多少”地应用题地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名师教案

第二课时 分数乘分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5页例3及相应练习。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算法,为教学例4、例5的小数乘分数等分数乘法做准备。 (二)核心能力 会运用数形结合和归纳推理的思想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运用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思想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法则。 (四)学习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分数乘分数》PPT 课件、一张长方形纸、水彩笔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只列式,不计算。 (1)10m 的 2 1是多少米? (2)21 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 2.李伯伯家有一块15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种玉米的面

积占5 3。 根据上面信息,提出两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二)课堂设计 1. 迁移导入 出示:李伯伯家有一块15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种玉米的面积占5 3。 师:谁来说一下补充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师:大家同意吗?谁来说一说列式依据和计算方法? 15×51=3(公顷) 15×5 3=9(公顷) 师:如果李伯伯家的这块地只有2 1公顷,又该怎样来求土豆和玉米的面积呢? 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列式汇报。 预设:2 1×51和21×5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列式依据是什么? 师:与刚才的算式15×51和15×5 3对比,它们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它们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2 1×51和21×53应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乘分数。(师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分数乘整数意义与方法的回顾,也是对本节课分数乘分数的一个铺垫。】 2. 问题探究 (1)初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师:大家猜测一下,21×51=?(可能是72、10 1……) 师:仅凭猜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动手实践一下,验证哪个结果是正确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100道题

百题训练一 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计算100道 4 1 53? 9771? 5374? 75106? 17398? 6362312? 175491? 7261312? 7356? 7587? 9353? 4154? 781621? 223755? 7337? 14397? 1151513? 114311? 73715? 511315? 43188? 541312? 3381511? 2111123? 5372? 731513? 87143? 1171822? 1813136? 5 2 95? 9 2 139? 15 142613? 2 3 83? 3 4 125? 8 4 21? 12 7 4912? 17 51751? 27 25 159? 7 10 106? 10 3930?

百题训练一 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计算100道 5 3 2815? 11 9 811? 11 2107? 7 6 3635? 11 1 7155? 44 9 1811? 10 1 2120? 64 5 564? 35 6 2970? 7 13 527? 2 392? 16 8 74? 13 12 157? 14 9727? 12 15 51? 33 75? 2 9423? 28 13 5556? 17 16 1617? 9 9779? 7 42 74? 90 49 75? 12 832? 23 63 5623? 11 90 8077? 4 563? 3 1 52? 10 11 3310? 44 15 3511? 9 7 143? 39 62 3113? 16 998? 2347623? 17 92717? 7 10154? 9 173419? 21 20 157? 70 91235? 45 52515? 17 152134?

最新整理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乘法(三)》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乘法(三)》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 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

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 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 3/52/9 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内容:《分数乘分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第2单元第2课(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最近胡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2.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4.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2.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5的1/4应该怎样涂?

(完整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一) 一、细心填写: 1、 72+72+72=( )×( )=( ) 61+61+61+61 =( )×( )=( )=( ) 2、125+125+125+125+……+12 5 =( )×( )=( )=( ) 120个 3、52 ×4表示( )。 4、258平方米=( )平方分米 43时=( )分 52千米=( )米 算式: 5、(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二、准确计算: 132×5 193×6 114×5 61×10 125×8 6 5×12 15个52的和是多少? 18 7的9倍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边长12 5 分米,它的周长多少分米? 2、一种胡麻每千克约含油25 8 千克,1吨胡麻约含油多少千克? 3、一批大米,每天吃去6 1 吨,3天一共吃去多少吨? 4、 一批大米,每天吃去 6 1 ,3天一共吃去几分之几?

2、分数乘整数(二) 一、细心填写: 1、83+83+83=( )×( )=( ) 83+83+83+83 =( )×( )=( )=( ) 2、 52+52+52+52+……+52 =( )×( )=( )=( ) 100个 3、94 ×6表示( )。 4、52米=( )厘米 32时=( )分 10 7千克=( )克 算式: 二、准确计算: 72×3 53×6 214×9 103×5 1611×12 25 4×15 24个32是多少? 14 5吨的7倍是多少吨?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三角形边长6 5 米,它的周长多少米? 2、一种钢材每米重125 8 千克,现在有这种钢材500米,共重多少千克? 3、小华和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小华每分钟行15 4 千米,小明每小时行15千米。他俩谁骑的速度快? 4、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这条路的 15 2 ,8天能修完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合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合集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分数乘法美.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分数乘法教案,希望大家能喜欢. 分数乘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会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

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分数乘法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分数》优秀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 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 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 领悟等过程中,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 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 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 教育,激发学生学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最近一位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 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解答:1/5×4=4/5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 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5的1/4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师:从纸上可以看到,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 样得到的吗?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乘分数》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第2课(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最近一位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5的1/4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师:从纸上可以看到,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再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就是这张纸的1/20。所以,1/5×1/4=1×1/5×4=1/20(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教案小学数学-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3-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看一看、动一动的直观体验,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该计算方法进行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 2、通过动手实验、迁移、类推和理解归纳等活动,渗透有序、细致、周全、数形结合等数学思考方法。 3、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练习等活动,养成活泼、严谨的作风,培养类推、归纳的逻辑能力。 4、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中分数乘分数的广泛实例,“源自生活回到生活”,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直尺或长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4.1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4.1.1复习 2/7+2/7+2/7 2/5×2 3×3/11 1、计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说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4.1.2 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了分数乘整数,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数乘分数”(板书)。有预习的同学请举手! 4.2探究体验,得出方法 4.2.1 类比实例 预设:李伯伯家有一块【5】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种土豆和玉米的面积各是多少公顷? 交流:同学们同意吗?说一说列式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归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4.2.2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本呈现)李伯伯家1/2公顷的地…… 师:细致认真地审题,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出种土豆的面积的算式,并说出想法。 引出新课:请大家观察1/2×1/5,有什么特点? 在前边板书画线,提示“分数乘分数”。 4.2.3 体验动手,探究,验证,归纳 1、动手画一画 (1)、提问:1/2×1/5等于多少呢?(预设1/7、2/7、1/10) (2)、分组合作,操作要求:一张纸代表面积是一公顷的地,请各小组合作用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说明1/2×1/5=1/10;各组商量好谁负责汇报;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或是特别

六年级分数乘法复习(史上最全)

知识点一:分数乘法的计算 1、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 ⑴ =?22312 ⑵ 3212?= ⑶ 216512??= ⑷ =??12 132 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 ⑴ =?4121 ⑵ =?5165 ⑶ =?11462312 ⑷ =?15 4975 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带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 ⑴ =?125211 ⑵ 263413?= ⑶ 1415312?= ⑷ 7 3655?= 小结: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4、带分数乘带分数的计算 ⑴ =?312211 ⑵ =?522313 ⑶ =?721655 ⑷ =??3 1221214132 小结: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5、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⑴ 15522?= ⑵ =?9313 ⑶ =?12655 ⑷ 671×21×3 22= 小结: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6、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⑴ 0.3=?65 ⑵ 0.25×32= ⑶ 0.75=?98 ⑷ 0.125×=?75.04 3 小结: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练一练: 1. 填一填 51m=( )dm 256dm=( )cm 53小时=( )分 125 7吨=( )千克 1.判断

(1)143273273=?=? ( ) (2)3 7645=? ( ) (3)14412979127==?=? ( ) (4)655?=6 1 ( ) (5)16398?=6 2 ( ) (6)731514?=5 2 ( ) 知识点二:分数的运算定律和分数的简便计算 题型一 ⑴ 341543?? ⑵ 15120315?? ⑶ 5 12100125?? 题型二 ⑴ )7161(42+? ⑵ 81618167?-? ⑶ )44 183(88+? 题型三 ⑴ 5411853114?+? ⑵ 43432110432115-?+? ⑶ 3 232236322317-?+? 题型四 ⑴ (1015131--)30? ⑵ 60)15 26351(?-+ 题型五 ⑴ 0.2? 615165?+ ⑵ 0.375948395?+? ⑶ 855625.03485+?+? 题型六 ⑴(141236 11??) ⑵ 136212137212?+? ⑶ 51245313??

(完整版)《分数乘法》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授课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材第2、3页。 授课时间:1.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发现规律,创造规律。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61+62+6 3 = 103+103+103= 2、引出课题。 103+10 3 +103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 法。 二、 新授 1、利用 103+10 3 +103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10 3 )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 式?(乘法,10 3 ×3) (3)103+103+103=9,那么103+103+103=103×3,所以10 3 ×3= 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10 3×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 把它补充完整。 2、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 2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用加法计算:9 2+9 2+9 2=9 6=3 2 用乘法列式:9 2×3 =96=3 2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1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教案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页——9页信息窗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能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一个数乘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条纸、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天气渐渐转凉了!有个小朋友在课外手工小组学会了编织,而且还是班里的手工编织能手。现在想织一条围巾送给伟大的母亲,(课件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若学生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明确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适当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2.若先提如2小时织多少米?3小时织多少米之类问题,及时引导:如果织的时间不够一小时呢? 师抛出问题:王芳 小时能织多少米? 小时又能织多少米? 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列式: 引导:该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生:分数乘分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数乘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分数乘分数)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及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分数乘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又该怎样计算呢? 探究提示:先研究 ●怎样涂出长方形纸片的 ?(可先折再涂) ●涂出的部分又表示什么? ●怎样涂出 的 ?(结合题目信息说说表示的含义) 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探究活动,搜集典型的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 表示什么? (1)师:哪一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寻找不同的小组进行交流汇报。汇报时,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交流1:长方形纸片的 是怎样涂的。 教师质疑:结合题目信息,涂出的 ,又表示什么呢? 学生不难得出:表示每小时能织 米 引导学生交流1:怎样涂出 的 ? 教师质疑:结合题目信息,涂出的 的 ,又表示什么呢? 学生不难得出: 小时织的围巾的长度。 综上分析,我们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求 小时能织围巾多少米,就是求 的 是多少。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一个重点,即一个分数乘另一个分数表示求这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132 2141?3241?4141212141?2141?41 41 412141412121214121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分数“的复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分数“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2321512 2、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一袋大米,每天用去千克,3天用去多少千克? (2)某修路队,每天修路千米,5天修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全程的,4小时行驶全程的几分

之几?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 问题一: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1)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①表示什么? 经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就是求的是多少,也就是说把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多少? ③画示意图分析。 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这面墙的的 ③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面墙的的,是占整面墙的 板书:= ④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⑤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板书:== 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 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问题二:小时粉刷多少呢?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注意:画示意图时,要紧密结合的意义加以分析。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教学例4 4、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1)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①列出算式 ②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③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练习题

六(上)数学分数乘法练习卷 班级: 姓名;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3 ×15 ×3 5×47 ×35 25 × 4 × 34 (220 + 15 )× 5 (89 +427 )×27 6 ×(218 ×730 ) (38 - 38 )× 615 16 ×(7 - 23 ) 56 ×59 + 59 × 16 29 ×34 +527 × 34 613 ×75 - 613 × 25 21× 320 712 ×6 -512 × 6 37× 335 625 × 24 (35 + 7 )× 25 34 ×12 + 34 × 25 57 - 49 × 57 1- 514 × 2125 16 ×(5 - 23 ) 12×(724 + 56 + 34 ) 417 ×(125 × 34) (15 + 37 )×7 ×5 (24 + 83 )× 124 677 × 78 25 ×210 + 910 ×0.4-2÷5×110 23 ×15 ×3 5×47 ×35 25 × 4 × 34 (220 + 15 )× 5 (89 +427 )×27 6 ×(218 ×730 )

(38 - 38 )× 615 16 ×(7 - 23 ) 56 ×59 + 59 × 16 29 ×34 +527 × 34 613 ×75 - 613 × 25 712 ×6 - 512 × 6 21× 320 37× 335 625 × 24 (35 + 7 )× 25 34 ×12 + 34 × 25 57 - 49 × 57 1- 514 × 2125 12 + 64 × 46 16 ×(5 - 23 ) 12×(724 + 56 + 34 ) 417 ×(125 × 34) (15 + 37 )×7 ×5 (24 + 83 )× 124 677 × 78 25 ×210 + 910 ×0.4-2÷5×110 (按运算顺序算)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 教学计划及教案

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难点:学生对算理掌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块) 用乘法算: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用加法算:(块) 用乘法算: (块) 教学反馈: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及法则。 教学重点:计算法则的掌握。 教学难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