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癌诊断几大检查手段

肺癌诊断几大检查手段

肺癌诊断几大检查手段
肺癌诊断几大检查手段

肺癌诊断几大检查手段

肺癌正确的诊断少不了临床的几大检查手段,一般来说一个肺癌患者要做足如下几类检查才能进行确证,它们是:血液生化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影像学检查。

一: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原发性肺癌,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肺癌病人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可能。

二:肿瘤标志物检查

(1)CEA:30%~70%肺癌患者血清中有异常高水平的CEA,但主要见于较晚期肺癌患者。目前血清中CEA的检查主要用于估计肺癌预后以及对治疗过程的监测。

(2)NSE:是小细胞肺癌首选标志物,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监测治疗反应,根据检测方法和使用试剂的不同,参考值不同。

(3)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记物,对肺鳞癌诊断的敏感性可达60%,根据检测方法和使用试剂的不同,参考值不同。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应包括胸部正位和侧位片。在基层医院,胸部正侧位片仍是肺癌初诊时最基本和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一旦诊断或疑诊肺癌,即行胸部CT检查。

(2)CT检查:胸部CT是肺癌的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用于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及治疗后随诊。有条件的医院在肺癌病人行胸部CT扫描时范围应包括肾上腺。

应尽量采用增强扫描,尤其是肺中心型病变的患者。另外CT是显示脑转移瘤的基本检查方法,有临床症状者或进展期病人应行脑CT扫描,并尽可能采用增强扫描。

(3)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重要器官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颈部淋巴结的检查。对于贴邻胸壁的肺内病变或胸壁病变,可鉴别其囊实性及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还常用于胸水抽取定位。

(4)骨扫描:对肺癌骨转移检出的敏感性较高,但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可用于以下情况:肺癌的术前检查;伴有局部症状的病人。

(5)进一步检查(可考虑转院检查):①疑难病例;②患者要求采取更全面的影像检查;③临床需要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时:如欲判断胸壁或纵隔是否受侵;显示肺上沟瘤的范围;鉴别肿瘤复发、放射治疗后纤维化;排除颅内转移等需行MRI,在进行肺癌后分期及治疗后随诊需行PET-CT检查

肺癌的分类及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癌的类型包括: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两种类型。 (一)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系起自三级支气管以内的肺癌。病理组织分型发生于支气管的肺癌多数为鳞癌,也可为未分化癌,腺癌少见。按生长类型分为: 1、管壁型:癌瘤沿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管壁轻度增厚或明显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梗阻。 2、管外型:癌瘤穿过支气管外膜,在支气管壁外形成肿块,支气管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3、管内型:癌肿自支气管粘膜表面向管腔内生长,形成乳头、息肉或菜花样肿块,逐渐引起支气管阻塞。 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①癌瘤局限于粘膜,未构成支气管的狭窄及阻塞者,X线上可无阳性表现。②癌瘤致支气管狭窄,可出现一侧或叶的肺气肿。深呼气位照片易于显示。③癌瘤致支气管狭窄,造成分泌物引流不畅,则出现阻塞性肺炎。④癌瘤致支气管阻塞则出现阻塞性肺不张。另外,癌瘤向支气管外蔓延,形成肺门区肿块。右上叶肺癌可出现典型的横“S”征。⑤癌瘤主要向支气管管外蔓延,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及结节,边缘多呈分叶状或欠规则。右侧者可示肺门角消失。⑥支气管体层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甚至截断。可见软组织肿块。⑦支气管造影示管腔对称性或不规则狭窄,支气管阻断及杯口样充盈缺损。 2.CT表现: ①肿瘤沿支气管壁生长,显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甚至造成支气管闭塞。②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阻塞性气肿、阻塞性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 ③肿瘤形成较大肺门肿块,此时多合并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相连,形成“S”状或反“S”状边缘。④中央型肺癌可直接侵犯纵隔,表现为与肺门肿瘤相连的纵隔肿块,增强检查不但有助于鉴别肺门肿块与血管,且可显示肺门及与之相连的纵隔肿块呈同样程度强化。 3.MRI表现:①受累支气管呈鼠尾状或管状狭窄,甚至完全闭塞。②正常肺门区支气管和肺血管为无信号结构且肺组织也无信号,因而易于发现肺门区肿块。 ③肿块常呈分叶状,T1加权像其信号略高于肌肉,而在T2加权像,肿块常为非均质高信号。④肿块内发生坏死时,坏死区组织的T1和T2值均延长。⑤肿瘤阻塞支气管可造成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周围无信号肺组织衬托下得以显示。肺癌肿块与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信号强度不一,两者可以鉴别。⑥当肿瘤直接侵犯纵隔时,由于肿瘤与纵隔血管和脂肪间有明显信号差,且能横断、冠、矢状多方位显示,因此 MRI对纵隔受累的显示常优于 CT。⑦MRI检查易于发现

肺癌的诊断方法有几种

肺癌病例按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和病程早晚等不同情况,在临床上呈现的症状和X线征象也多种多样,极易与其它肺部疾病混淆。因此,肺癌特别是早期病例的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一)肺结核病 1.肺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一般增长不明显,病程较长,在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常有钙化点,边缘光滑,分界清楚,肺内常另有散在性结核病灶。 2.粟粒性肺结核的X线征象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相似。粟粒性肺结核常见于青年,发热、盗汗等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病灶逐渐吸收。 3.肺门淋巴结结核在X线片上的肺门块影可能误诊为中央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幼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有咯血,结核菌素试验常为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好。值得提出的是少数病人肺癌可以与肺结核合并存在,由于临床上无特殊表现,X线征象又易被忽视,临床医师常易满足于肺结核的诊断而忽略同时存在的癌肿病变,以致往往延误肺癌的早期诊断。因此,对于中年以上的肺结核病人,在肺结核病灶部位或其它肺野内呈现块状阴影,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肺部病灶未见好转,块影反而增大或伴有肺段或肺叶不张,一侧肺门阴影增宽等情况时,都应引起结核与肺癌并存的高度怀疑,必须进一步作痰细胞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二)肺部炎症1.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癌产生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较急,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比较明显,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也较快吸收。如炎症吸收缓慢或反复出现,应进一步深入检查。2.肺脓肿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时,X线征象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病例常有吸入性肺炎病史。急性期有明显的感染症状,痰量多,呈脓性,有臭味。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或胸膜常有炎性病变。支气管造影时造影剂多可进入空洞,并常伴有支气管扩张。(三)其他胸部肿瘤1.肺部良性肿瘤肺部良性肿瘤有时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部良性肿瘤一般不呈现临床症状,生长缓慢,病程长。在X线片上显示接近圆形的块影,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边界清楚,多无分叶状。2.肺部孤立性转移性癌肺部孤立性转移癌很难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相区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病史和原发癌肿的症状和体征。肺转移性癌一般较少呈现呼吸道症状和痰血,痰细胞学检查不易找到癌细胞。3.纵隔肿瘤中央型肺癌有时可能与纵隔肿瘤混淆。诊断性人工气胸有助于明确肿瘤所在的部位。纵隔肿瘤较少出现咯血,痰细胞学检查未能找到癌细胞。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纵隔淋巴瘤较多见于年轻病人,常为双侧性病变,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其它诊断:(1)痰液细胞学检查:痰液细胞学检查(痰检)已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的诊断。痰检不需要昂贵设备,简便易行,病人无痛苦,适用范围广。痰检也可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普查。(2)X 线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中胸部的X线平片是一项最重要的检查。(3)CT检查:CT检查在很大程度上优于常规的X线检查。(4)磁共振(MRI)显象:磁共振的的对比度、分辨率优于CT,更易鉴别和明确实质性肿块与血管的关系。(5)磁共振波谱仪(MRS)检查:这是一种较老的技术,现在也被用来作为鉴别疾患良性或恶性的一种手段。(6)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有效手段,可以观察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取到组织作病理学检查,还可以根据声带、气管和隆突的情况来推测手术切除的可能性。(7)纵隔镜检查:纵隔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手段。

肺癌诊疗方案1

肺癌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病理学诊断 无明显可确认之肺外原发癌灶,必须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方能确立病理学诊断: (1)肺手术标本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者; (2)行开胸探查、肺针穿刺或经纤维支气管镜检采得肺或支气管活检组织标本,经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支气管肺癌者; (3)颈和腋下淋巴结、胸壁、胸膜或皮下结节等转移灶活检,组织学表现符合原发支气管肺癌,且肺或支气管壁内疑有肺癌存在,临床上又能排除其它器官原发癌者。 2.细胞学诊断 痰液、纤维支气管镜毛刷、抽吸、冲洗等细胞学标本,镜下所见符合肺癌细胞学标准者,诊断可以确立。需注意除外上呼吸道甚至食管癌肿。 3.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可以确立临床诊断: (1)X线胸片见肺部有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阴影,其边缘呈脑回状、分叶和细毛刺状,并在短期内(2-3个月)逐渐增大者,尤以经过短期积极药物治疗后可排除结核或其它炎性病变者; (2)节段性肺炎在短期内(一般为2-3个月)发展为肺不张,或肺叶不张在短期内发展为全肺不张者,或在其相应部位的肺根部出现肿块,特别是生长性肿块者; (3)上述肺部病灶伴远处转移,邻近器官受侵或压迫症状表现者,如:邻近骨破坏、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短期内发展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同侧喉返神经麻痹(排除结核和主动脉病变后)和颈部交感神经节(排除手术创伤后)、臂丛神经、膈神经侵犯症等。 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肺脾气虚证:久嗽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脉沉细。

同部位肺炎性假瘤与肺癌CT鉴别诊断

同部位肺炎性假瘤与肺癌CT鉴别诊断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 [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同部位肺炎性假瘤和肺癌CT影像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相同部位的68例肺炎性假瘤和68例肺癌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结果: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炎性假瘤与肺癌分别为10对和58对病例。中央型肺癌均有“癌头尾”征,中央型肺炎性假瘤段以上支气管通畅,无阻塞性肺炎征象。周围型肺癌呈“膨胀形态”征,周围型肺炎性假瘤呈“收缩形态”征,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根据肺炎性假瘤和肺癌各自有的CT形态和征象,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鉴别诊断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y CT:The Same Site of 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and Lung Cancer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CT characteristic of pulmonary pseudotumors and lung cancers in the same sites,an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n their differential diagnosis.Methods The CT data of 68 patients of 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s and 68 patients of lung cancers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all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Results All the pulmonary pseudotumors and lung

明确诊断肺癌的八大手段是什么

明确诊断肺癌的八大手段是什么 大部分肺癌患者都是在晚期才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治疗的,而由于肺癌的危害性与治疗难度较大,晚期肺癌的确诊几乎已经预示失去外科手术的治疗机会,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率是非常关键的。目前X线检查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检查方法,而CT是X线检查的补充,但不能代替X 线检查。经肺穿刺活检对肿物诊断价值很高,相对较为安全,诊断率也较高。 1、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适应于外周型病变且其他方法又未能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患者,此操作较安全,并发症较少。获得病理学诊断的概率在恶性肿瘤中为74%~96%。 2、支气管镜检查: 对中心型肺癌可在支气管腔内直接看到肿瘤,并可采取小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亦可经支气管刷取肿瘤表面组织或吸取支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 3、纵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气管前、隆突下及两侧支气管区淋巴结情况,并可采取活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肺癌是否已转移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阳性者,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明病变范围广,不宜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阳性率较高。 4、痰细胞学检查: 多数原发性中心型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因此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的诊断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检出率,从咳痰起始就要重视,要从肺的“深”部咳出真正痰液,而不仅仅是唾液口水。近年来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使痰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大大提高。 5、电视纵隔镜检查: 这类肺癌的诊断主要用于确定是否有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用其验证胸部CT和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可疑转移的病例,临床发现:经电视纵隔镜和外科手术证实,有20-30%CT和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属于假阳性。 6、转移病灶活体组织学检查:

肺癌有哪几种检查方法

肺癌有哪几种检查方法 如今,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我国国民的肺癌患病率却在不断攀升。肺癌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疑难病,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肺癌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诸多原因,大家多了解一下这种疾病的检查和症状等问题,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那么,肺癌临床上都有哪些常见的检查诊断手段呢?下面来看看有关专家所做的介绍。 检查方法一:x射线检查法。 射线检查法是一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肺癌检测方法,x射线能够对肺癌病灶所处位置和区域大小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在肺癌病变初期,通过射线可能无法发现有明显的肿块出现,但是它可以发现因为支气管阻塞引发的肺气肿。对于肺癌病灶附近的病变或者肺部某些炎症,x射线检查也可以发现。X射线检查法,方便快捷,效果也比较好。 检查方法二:支气管镜检查法。 支气管镜检查在临床上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支气管内膜如果发生病变,完全可以用支气管镜及时发现。使用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患者肺部有癌肿现象出现,后续再采用支气管分泌物分来进行进一步的细胞检查,从而做更进一步的确诊和判断。 检查方法三:细胞学检查法。 痰细胞检查法仅仅作为临床诊断肺癌的一个辅助方法。肺癌病人的唾液中,经常会存在着肺部脱落的癌细胞,对这些癌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测。这种方法很简单,很快捷,但是它的正确率相对低。通常,中央型的肺癌通过这种方法检测的正确率为百分之七八十,而周围型肺癌患者,这种方法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五十。所以,即使细胞检查的结果显示为阴性,也并不能做出不是肺癌的诊断。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方法都各有利弊,都无法百分之百地肺癌进行确诊。通常要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得到最准确的检查结论。 即使被检测出肺癌,患者也不要太过悲观。虽然肺癌这种疾病很难治愈,但今天的医学如此发达,办法也越来越多,早期的患者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节,饮食合理,对于病情的治疗大有裨益。 【本文有执业医师边树飞供稿】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周围型小肺癌诊断较困难,症状较少,常与其他病变混淆,易误诊,现将近年来对周围型肺癌的C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内容综述如下,以提高诊断水平。| 周围型肺癌系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以腺癌、鳞癌多见。目前胸部CT检查仍是发现肺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CT在发现肺内结节方面显著优于平片及普通体层摄影,尤其是平片易被心影后方、后肋膈角、奇静脉食管隐窝、肺尖、胸膜下与肋骨重叠等遮盖的部位[1]。因此本文对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综述如下,旨在探讨CT对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1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1.1 病灶的形态和境界|, (1)分叶征:瘤较大常呈分叶状肿块,分叶的深浅程度对鉴别良、恶性有一定帮助。肺癌、结核球、炎性结节和其他良性病变均可出现。肺癌时有血管进入分叶间,形成脐凹征或称为支气管血管切迹。

(2)毛刺征:是周围型肺癌的又一恶性征象,分为粗毛刺和细毛刺两种。两种毛刺长度、数目及粗细均不同,其中粗毛刺较长,数目较少,粗细不均,可有扭曲。而细毛刺短而直,数目较多,CT表现为呈放射状围绕肿瘤排列。

(3)棘状突起:表现为自肿瘤边缘向肺野内伸出的尖角状软组织密度阴影。数目不一,密集排列者可呈锯齿状外观,变换成肺窗可见由棘状突起向外延伸为毛刺,可见此棘状突起即为毛刺的根基部,系肺泡间隔与肿瘤表面重叠构成,薄层面扫描有助显示,其代表肿瘤浸润性生长。

1.2癌灶内部CT表现 1.2.1密度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其内可有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检查,低密度区更为明确,其代表瘤内坏死组织。癌结节分为实性密度、磨玻璃密度和混合密度。关于磨玻璃密度,需要注意:当磨玻璃密度结节持续存在数月,则提示早期肺癌。当结节大于1cm 或者混有实性密度结节,则提示恶性度高。

肺腺癌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肺腺癌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对于肺腺癌的诊断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病例X线检查虽尚未能显现肿块,但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 2、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理变化情况。窥见癌肿或癌性浸润者,可采取组织供病理切片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 3、放射性核素检查:67Ga-枸橼酸盐等放射性药物对肺癌及其转移病灶有亲和力,静脉注射后能在癌肿中浓聚,可用于肺癌的定位,显示癌病的范围,阳性率可达90%左右。 4、细胞学检查:多数原发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因此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率则仅约50%左右,因此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5、剖胸探查术:肺部肿块经多种方法检查和短期试探性治疗仍未能明确病变的性质,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如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应作剖胸探查术。术中根据病变情况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这样可避免延误病情致使肺癌病例失去早期治疗的时机。 由于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不同,医学上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后者又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等。 肺癌也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能产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质、但这些癌肿标记物对肺癌的确诊尚无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对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以及肺部X 线检查发现性质未明的块影或炎变的病例,均应高度警惕。肺癌患者应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肺癌晚期转移与恶化的可能性。 6、ECT检查:ECT骨显像比普通X线片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如病变已达中期骨病灶部脱钙达其含量的30%~50%以上,X线片与骨显像都有阳性发现,如病灶部成骨反应静止,代谢不活跃,则骨显像为阴性X线片为阳性,二者互补,可以提高诊断率。 7、纵隔镜检查:当CT可见气管前、旁及隆突下等(2,4,7)组淋巴结肿大时应全麻下行纵隔镜检查。在胸骨上凹部做横切口,钝性分离颈前软组织到达气管前间隙,钝性游离出气管前通道,置入观察镜缓慢通过无名动脉之后方,观察气管旁、气管支气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肿大淋巴结,用特制活检钳解剖剥离取得活组织。临床资料显示总的阳性率39%,死

肺癌检查常用的方法

肺癌检查常用的方法 1、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该检查的阳性率在60%~80%,其中约半数可区分类型,取样方便,方法简便。患者晨起嗽口后,第1口及第2口痰吐掉,从深部咯出 痰后应于半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并挑选带有血痰部分的痰液检查。 一般送痰检4~6次为妥。 2、纤维支气管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有效手段,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可观察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取到组织作病理学检查,还可根据声带活动气 管可否受压和隆突是否活动而推测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3、ct检查 由于检查显示的横断层解剖没有重叠,有高度的密度分辩率,并能同时检查肺,纵隔,对术前发现肺内淋巴结最有价值,并可了解 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尤以判别n1,n2等,这有利于治疗上的选择, 协助确定外科手术和范围。ct可利用不同窗宽、窗位来确切区分不 同的软组织(肿瘤、纵隔、胸膜),并定量测得ct值。对于钙化的发 现非常灵敏。ct搜索小病灶时可采用《1cm的薄层分层,避免遗漏。 4、磁共振显像 磁共振(mri)与ct相比主要特点是区分血管或实质性病变,无放射性损害又不需造影剂增强,而且能显示肿块旁的气管,支气管树 以及支气管,血管受压及移位。 5、纵隔镜检查 纵隔境检查是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手段。 6、开胸手术探查

若经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针刺活检均未能确立细胞学诊断,则考虑开胸手术探查,但必须根据病人年龄、肺功能、手术 并发症等仔细权衡利弊后决定。 食谱1 如出现呛咳,痰少而粘,咳痰不爽,痰中带血,心慌,气短,烦躁不安,睡眠不实,口干舌燥,小便少,色如浓茶,或有低热时, 可选用下列调补品。 1、鲜百合30克(干品减半),荞麦片50克。先将百合洗净,加 水适量,煮开后改成文火煮30分钟,在加入荞麦片文火煮成汤粘汁 稠之时加入冰糖适量,待糖完全融化后即可实用。本品具有补肺养 胃之功效。 2、灰树花烧排骨(灰树花、排骨),将排骨洗净,下锅焯至表面 变色,捞出沥干,灰树花用温水泡发;焯好的排骨下油锅,加冰糖, 加适量水没过排骨,用大火烧开;放入泡好的灰树花,汤汁收浓即可。本品适于手术、放化疗肿瘤患者,减轻放化疗不适症。其中灰树花 的提取物灰树花D阻分(D组分)治疗肺癌效果很好,不仅可以杀死 癌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还能减轻治疗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 食谱2 如出现咳嗽,痰多色白,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口淡无味,食欲减退,腹胀,稀便,甚则心慌,气短,动则汗出时,可选用下列调 补品。 1、生薏苡仁50克,赤小豆25克,红枣6枚。上述三物淘洗干净,加冷水500毫升,煮开后改文火,煮至赤小豆酥烂,汁粘稠后 加冰糖适量,即可服用。本品可健脾利湿,补气和胃,可常服。 2、生晒参(白参)5克,茯苓10克,先将茯苓煎水500毫升,去 渣后入生晒参,再煎30分钟,饮汁代茶,煮3次后,连同人参一并 服用。本品服用后可增进食欲,改善咳嗽、心悸、气短等症状。但 人参补气作用较强,可间断使用,不可常服。

肺癌的分类及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癌的类型包括: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两种类型。(一)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系起自三级支气管以内的肺癌。病理组织分型发生于支气管的肺癌多数为鳞癌,也可为未分化癌,腺癌少见。按生长类型分为: 1、管壁型:癌瘤沿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管壁轻度增厚或明显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梗阻。 2、管外型:癌瘤穿过支气管外膜,在支气管壁外形成肿块,支气管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3、管内型:癌肿自支气管粘膜表面向管腔内生长,形成乳头、息肉或菜花样肿块,逐渐引起支气管阻塞。 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①癌瘤局限于粘膜,未构成支气管的狭窄及阻塞者,X线上可无阳性表现。②癌瘤致支气管狭窄,可出现一侧或叶的肺气肿。深呼气位照片易于显示。③癌瘤致支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气管狭窄,造成分泌物引流不畅,则出现阻塞性肺炎。④癌瘤致支气管阻塞则出现阻塞性肺不张。另外,癌瘤向支气管外蔓延,形成肺门区肿块。右上叶肺癌可出现典型的横“S”征。⑤癌瘤主要向支气管管外蔓延,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及结节,边缘多呈分叶状或欠规则。右侧者可示肺门角消失。⑥支气管体层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甚至截断。可见软组织肿块。⑦支气管造影示管腔对称性或不规则狭窄,支气管阻断及杯口样充盈缺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2.CT表现: ①肿瘤沿支气管壁生长,显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甚至造成支气管闭塞。②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阻塞性气肿、阻塞性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③肿瘤形成较大肺门肿块,此时多合并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相连,形成“S”状或反“S”状边缘。④中央型肺癌可直接侵犯纵隔,表现为与肺门肿瘤相连的纵隔肿块,增强检查不但有助于鉴别肺门肿块与血管,且可显示肺门及与之相连的纵隔肿块呈同样程度强化。 3.MRI表现:①受累支气管呈鼠尾状或管状狭窄,甚至完全闭塞。②正常肺门区支气管和肺血管为无信号结构且肺组织也无信号,因而易于发现肺门区肿块。③肿块常呈分叶状,T1加权像其信号略高于肌肉,而在T2加权像,肿块常为非均质高信号。④肿块内发生坏死时,坏死区组织的T1和T2值均延长。⑤肿瘤阻塞支气管可造成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周围无信号肺组织衬托下得以显示。肺癌肿块与阻塞性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肺癌诊疗常规

肺癌诊疗常规

————————————————————————————————作者:————————————————————————————————日期:

(一)肺癌(lung cancer)。 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四、规范化诊治流程 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 五、诊断依据 (一)高危人群。 有吸烟史和/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如石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1.咳嗽伴痰血的病人,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 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发热和气促是肺癌常见的五大症状,其中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痰血是对诊断最有意义的症状。 2.年龄在40岁以上,有刺激性咳嗽、痰血、发热等,经对症治疗二周以上不愈,应进一步检查。 (三)体征。 1.多数肺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病人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症状、体征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静脉炎等,应作肺部X线检查。 3.临床诊断为肺癌的病人出现声音嘶哑、头面部浮肿、Horner征、Pancoast 综合征等提示局部晚期的可能。 4.临床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 (1)CEA:30%~70%肺癌患者血清中有异常高水平的CEA,但主要见于较晚期肺癌患者。目前血清中CEA的检查主要用于估计肺癌预后以及对治疗过程的监测。 (2)NSE:是小细胞肺癌首选标志物,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监测治疗反应,根据检测方法和使用试剂的不同,参考值不同。 (3)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记物,对肺鳞癌诊断的敏感性可达60%,根据检测方法和使用试剂的不同,参考值不同。 3.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应包括胸部正位和侧位片。在基层医院,胸部正侧位片仍是肺癌初诊时最基本和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一旦诊断或疑诊肺癌,即行胸部CT检查。 (2)CT检查:胸部CT是肺癌的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用于肺癌的

(完整版)肺癌的诊断

肺癌综合诊疗 肺癌的诊断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科张新 除传统的痰脱落细胞学和支气管镜等病理检查外,胸腔镜和纵隔镜等也已经在肺癌的临床检验中得到应用。 下面对于肺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诊断肺癌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肺功能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B 周围型肺癌早期可以无异常X线征象 C 核磁共振对于肺实质病灶显示效果不如CT 肺癌大多数发生于各级支气管黏膜及其腺体的上皮细胞,亦称支气管肺癌。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西方工业发达的英、美、法、荷兰、瑞典、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肺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肺癌死亡占恶性肿瘤首位的有上海、北京、沈阳、广州等城市。 肺癌一般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者包括肺鳞状上皮细胞癌(肺鳞状细胞癌肉眼观)、腺癌(肺鳞状细胞癌(高倍镜))、大细胞癌等。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是肺腺癌的一种亚型。 1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侵及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密切关系。这些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类:1.1 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咳嗽、咯血、喘鸣、气急、体重下降、发热等。 1.2 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1)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2)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 (3)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水肿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4)侵犯胸膜,可以引起胸腔积液; (5)癌肿侵入纵隔,累及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6)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或肺上沟瘤,可以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产生胸痛、颈静脉或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rner 综合征)。 1.3 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1)转移至脑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 (4)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 (5)皮下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 1.4 癌肿引起的肺外表现:少数肺癌,由于肿瘤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综合征、库欣综合征(Cushing)、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肺外症状。 2肺癌的诊断

肺癌的诊断

肺癌的诊断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肺癌综合诊疗 肺癌的诊断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科张新 除传统的痰脱落细胞学和支气管镜等病理检查外,胸腔镜和纵隔镜等也已经在肺癌的临床检验中得到应用。 下面对于肺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B C 肺癌大多数发生于各级支气管黏膜及其腺体的上皮细胞,亦称支气管肺癌。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西方工业发达的英、美、法、荷兰、瑞典、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肺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肺癌死亡占恶性肿瘤首位的有上海、北京、沈阳、广州等城市。 肺癌一般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者包括肺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是肺腺癌的一种亚型。 1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侵及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密切关系。这些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类: 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咳嗽、咯血、喘鸣、气急、体重下降、发热等。 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1)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2)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 (3)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水肿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4)侵犯胸膜,可以引起胸腔积液; (5)癌肿侵入纵隔,累及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6)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或肺上沟瘤,可以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产生胸痛、颈静脉或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rner综合征)。 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1)转移至脑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 (4)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 (5)皮下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 癌肿引起的肺外表现:少数肺癌,由于肿瘤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库欣综合征(Cushing)、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肺外症状。 2肺癌的诊断 肺癌诊断资料的主要来源是病史和胸部X线,病史中如有早期局部症状,会引起对肿瘤的怀疑;胸部X线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并可显示其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而确诊肺癌一般需病理学依据。对肺癌的诊断,不但需对其作定性诊断,还需作分期诊断以利于选择治疗方式和判断预后。诊断肺癌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癌标志物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病灶,一些特异性表现可提示肺癌诊断,也是肺癌分期的主要依据,但一般不具备定性诊断价值。 X线透视或胸片检查 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在早期可以无异常X线征象。当癌肿阻塞支气管,可出现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表现,肿瘤侵

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及与鳞癌和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

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及与鳞癌和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 Update on 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its differentiation fro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other non-small cell carcinomas. William D Travis. Modern Pathology (2012) 25, S18–S30 小细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的14%,美国每年新诊断的病例超过30 000。基于其特征性的临床特点、对特定化疗的反应,遗传学特征和非常可靠的病理学诊断,SCLC是肿瘤学领域中非常独特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SCLC分类的历史教训 自从1962年Kreyberg提出燕麦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类型以来,SCLC的组织学亚型分类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1981年WHO分类创造的“中间型”这一亚型是个失败。因为(1)临床医生无法明确到底是SCLC或者NSCLC;(2)病理专家之间的诊断重复性很差;(3)不清楚与这一类型相对应的临床应用。一直有少数疑难SCLC病例难以分类,而目前的分类只有两种亚型:纯粹的SCLC和复合性SCLC。病理学家需要尽可能做出SCLC或NSCLC的诊断。如果在一个疑难病例中存在诊断困难,该疑问应该反映在诊断附加的评论中。 二、SCLC组织学特征 光镜下,SCLC细胞体积小,圆至梭形,缺乏胞浆,精细的颗粒状核染色质,核仁缺乏或不明显,常见核型。挤压的人工假象可导致核染色质的拖尾或流水样改变,常见广泛坏死。核分裂指数高,平均80/2 mm2。在小活检中,由于样品有限可能难以确定核分裂,也可能缺少坏死。肿瘤常呈弥漫片状,或菊形团样、外周栅栏状、器官样巢状、流水状和缎带状排列。在坏死区域常见由于坏死瘤细胞的DNA溢出,呈嗜碱性膜状附着于血管壁上(Azzopardi effect)。松散的生长模式可能提示恶性淋巴瘤,尤其浸润至纵膈脂肪组织时。罕见情况下可出现假乳头状生长模式,这是由于血管旁瘤细胞仍然存活,而其余瘤组织已经坏死所导致的假象。如果出现非常显著的神经内分泌癌形态,并不能排除SCLC的诊断。如果SCLC

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通过临床症状及胸部X线片怀疑肺癌后,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肺癌的诊断分期,一是定性检查,也就是获得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包括痰检、气管镜、纵膈镜、穿刺活检、胸水引流细胞学、开胸活检及探查术等方法,通过取得肿瘤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分析来明确肺癌的诊断;二是定位及分期检查,主要是通过CT扫描,核磁、PET-CT、及骨扫描显像,明确肺癌的位置及是否有转移,转移灶的部位。通过上述病理检查、分期检查、以及患者的脏器功能状态制定治疗策略。此外,还需要进行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如CEA、NSE、CA125等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作用。 一、常见的肺癌实验室检查: 用于诊断:痰细胞学检查、胸水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纵膈镜、穿刺活检等的肿瘤组织病理检测。用于指导临床治疗:EGFR突变检测、ALK易位检测等。血液肺系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治疗及随访:包括CEA、CA125、NSE、SCC、Cyfra21-1等。 二、常见的肺癌影像学诊断主要有: 1、胸片:主要用于筛查,肺肿瘤在胸片上可显示大体位置及大小。 2、CT扫描:从CT图像可以看到肺癌的部位、大小,以及是否已经转移、转移部位。 3、核磁(MRI)扫描:核磁图像上可以看到肺癌的部位、大小,以及是否已经转移、转移部位。核磁对于可移动的结构显示不够精确清晰,如肺,会随着每一次呼吸而上下活动。因此,MRI很少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 4、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扫描:PET扫描可以构建体内器官组织的影像。体内注入少量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体内能量代谢最高的器官和组织吸收。癌组织代谢活跃,因而可以吸收较多的放射性物质。扫描仪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元素,从而形成人体影像。 5、骨扫描:骨扫描是利用示踪剂观察骨组织的情况。也是通过静脉注入示踪剂。示踪剂在骨的某些区域浓聚,可以被一个特殊的摄像机检测到,正常骨组织影像成灰色,有损伤的区域成黑色,如有癌侵润的部位。骨扫描及PET扫描诊断经常需要结合CT、MRI、常规X线片和体格检查的信息。

肺癌分类有几种

肺癌分类有几种文章目录*一、肺癌分类有几种*二、预防肺癌有哪些方法有哪些*三、肺癌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肺癌分类有几种1、肺癌分类有几种 、鳞形细胞癌:这种类型的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几乎占到了肺癌患者的一半。这类患者多数是年龄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 、未分化癌:此类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的年龄也较为年轻。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居中央型肺癌。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又可分为 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几种类型,其中以燕麦细胞最为常 见。 、肺泡细胞癌:多见于女性。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癌细 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 2、导致肺癌发生的因素都有哪些 、职业因素,有些人从事的职业会经常的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就有可能会引发肺癌疾病的发生,所以这些人应该做好防护。其次对于肺 癌的患病原因,职业的原因也是导致人们患上肺癌的重要因素。 、大气污染:还有就是现在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大城市的污染也是非常的严重的,长时间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患上肺癌的几率会 大大的增加。

3、治疗肺癌时存在哪些误区 、血清肿瘤标记物正常就可以排除肺癌 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测,认为标记物检查是检测的血液中的癌细胞,只要标记物正常就表示“没有癌症”。其实,肿瘤标记物只是作为临床肿瘤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升高不代表一定患有肺癌,正常也不代表没有癌症,需要结合其他表现做出临床诊断。 、老年肺癌没必要再做进一步检查 许多年龄较高的肺癌患者在初期检查发现肺内占位,临床考虑肺癌可能极大,但患者本人和家属往往认为即便能够确诊,下一步也做不了什么治疗,因而不愿意再做更多明确诊断的检查。其实对于高龄但一般状况较好的老年患者,如果能够明确病理类型和做相应的分子病理检测,可以选择适合的靶向药物或单药化疗来治疗,可以控制肺癌发展,缓解症状,延长生存,从治疗中得到获益。 预防肺癌有哪些方法有哪些1、远离致癌环境 吸二手烟是导致人类生成肺癌的重要原因,尼古丁可以快速导致人体出现肺病。因此我们需要远离烟草,对烟说不。戒烟不仅可以有利于个人健康,更可以减少身边患癌概率的降低。致癌环境还包括空气污染的环境,尽量避免去污染环境严重的地区,远离室内的空气污染。 2、适当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

老年人的肺癌要怎么诊断

老年人的肺癌要怎么诊断 文章目录*一、老年人的肺癌要怎么诊断1. 老年人的肺癌要怎么诊断2. 老年人肺癌有什么症状3. 老年人肺癌如何治疗*二、老年人肺癌的发病原因*三、老年人怎样预防肺癌 老年人的肺癌要怎么诊断 1、老年人的肺癌要怎么诊断 1.1、影像学检查 在老年人肺癌的诊断方法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主要是进行胸片诊断,可以检查出患者肺癌的不同类型,从而使疾病 的治疗更有针对性,通过观察X线可以诊断出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癌。 1.2、支气管镜检查和胸腔积液检查 这两种检查较为常见,也可以使患者病情的诊断更加全面。对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直接在支气管腔内 看到肿瘤,通过胸腔积液检查鉴别胸腔积液,及时发现癌细胞。 1.3、痰细胞学检查 此类检查方便简洁,准确率较高,主要是对患者随痰咳出的 肺癌表面脱落的癌细胞进行检查,最终找到癌细胞以明确诊断。如果老年人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咳血痰症状而首次检查未查出 癌细胞需要继续进行检查,以使诊断准确。 2、老年人肺癌有什么症状 2.1、局限性喘鸣音,为单侧性局

限性喘鸣声,特别在吸气阶段的喘鸣音,咳嗽后并不消失,是肺癌早期体征之一,但时间短暂,所以很容易肺癌患者被忽视。 2.2、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左侧多见)时出现声音嘶哑,喉镜纵隔检查有患侧声带麻痹。 2.3、癌肿压追上腔静脉时,常见于右上叶小细胞癌,头部和上肢静脉回流受阻,一般产生头面部和上半身瘀血水肿及静脉怒张(即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2.4、肺尖部的肺癌又称肺上沟瘤,常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额部少汗等霍纳综合征。 2.5、肺癌肿瘤会压迫臂丛神经引起肺癌患者的同侧肩臂酸痛,不能抬举,肩部及手指有放射性疼痛和感觉异常,肌肉萎缩。 2.6、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甚至发生支气管一食管瘘,导致肺部感染,压迫气道严重时会导致肺癌患者窒息而死。 2.7、压迫膈神经时引起同侧膈肌麻痹和上升,X线透视可见病侧膈肌运动迟缓,缩鼻吸气有矛盾运动。 2.8、肺癌肿瘤接近胸膜时可引起反应性胸水,侵及胸膜时常产生血性胸水。 3、老年人肺癌如何治疗 3.1、外科疗法 手术疗法的目的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淋巴组织,并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组织。各型的肺癌,如病灶较小,原

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表现及鉴别诊断 王学强刘玉平 东营市垦利县人民医院 257500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具有相同的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影像上常出现“异病同影”,两者易误诊、误治。在CT普及的今天,提高对肺结核及肺癌CT特征的认识,对基层医院的影像和临床医生十分有益。 1.成人肺结核的CT特征 肺结核的病理基础是以渗出、干酪坏死、纤维化和钙化为特征的慢性演变过程,病理上分渗出、增殖、干酪、空洞四个期,因此,CT影像特征与这四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有关。在肺结核的CT诊断中,归纳总结“三多”“三少”的特征,即肺结核的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少结节堆聚性、少增强性。 1.1多灶性:肺结核的多灶性往往表现在以上叶为主,其余肺叶肺段也出现斑点状、细结节状、索条状影,这是因为干酪物质进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播散所致,甚引起胸水、胸膜增厚粘连。 1.2多态性:在同一次CT片上可出现不同演变时期的多种形态:①渗出病变表现为云雾状、棉絮状;②增殖病灶表现为结节状;③纤维化表现为索条状;④干酪坏死表现为空洞;⑤钙化表出为点状或斑块状致密影(CT值100Hu以上);⑥播散病灶表现为粟粒状或细结节状。 1.3多钙化性:钙化是结核病理演变过程中常见的结局之一,病灶在转归过程中,往往为渗出→增殖或纤维化→钙化这样的变化,所以在肺结核病变中,钙化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特征,往往表现多个钙化灶,球形病灶钙化往往表现在其边缘呈环状。由于CT密度分辨率极高,所以CT能发现X线胸片上不易发现的钙化灶,有利于鉴别诊断。 1.4少肿块性:在胸片上有时表现为肿块样改变,而CT横断扫描每一层所表现

肺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肺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对于肺癌的诊断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X线诊断:为诊断肺癌最常用之手段,其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 肺癌较早期的X线表现有: ①孤立性球形阴影或不规则小片浸润; ②透视下深吸气时单侧性通气差,纵隔轻度移向患侧; ③呼气相时出现局限性肺气肿; ④深呼吸时出现纵隔摆动; ⑤如肺癌进展堵塞段或叶支气管,则堵塞部远端气体逐渐吸收出现节段不张,这种不张部如并发感染则形成肺炎或肺脓肿。 较晚期肺癌可见:肺野或肺门巨大肿物结节,无钙化,分叶状,密度一般均匀,边缘有毛刺、周边血管纹理扭曲,有时中心液化,出现厚壁、偏心、内壁凹凸不平的空洞。倍增时间短,当肿物堵塞叶或总支气管出现肺叶或全肺不张,胸膜受累时可见大量胸液,胸壁受侵时可见肋骨破坏。 2、CT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与分期方面,CT检查是最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手段。CT可发现肿瘤所在的部位和累积范围,也可大致区分其良、恶性。以往认为钙化是良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但在3cm的肺阴影中,7%的恶性肿瘤也有钙化。CT还可以清晰显示肺门、纵隔、胸壁和胸膜浸润,用于肺癌的分期。腹部CT对于观察腹内诸脏器如肝、肾、肾上腺等有无转移非常有帮助。 3、磁共振(MRI):MRI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方面有一定价值,其优点在于可以在矢状和冠状平面显示纵隔的解剖,无需造影清晰地显示中心型肿瘤与周围脏器血管的关系,从而判断肿瘤是否侵犯了血管或压迫包绕血管,如超过周径的1/2,切除有困难,如超过周径的3/4则不必手术检查。肿瘤外侵及软组织时MRI也能清晰显示,对肺上沟瘤的评估最有价值。在检查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方面,MRI与CT相似,可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但特异性较差。 4、支气管镜检查:阳性检出率达60%~80%,一般可观察到4~5级支气管的改变如肿物、狭窄、溃疡等,并进行涂刷细胞学,咬取活检,局部灌洗等。这种检查,一般比较安全,也有报告9%~29%活检后并发出血。遇见疑似类癌并直观血运丰富的肿瘤应谨慎从事,最好避免活检创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