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贝尔美术馆案例分析页PPT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65 MB
- 文档页数:28
从耶鲁大学美术馆到金贝尔美术馆摘要:本文探讨了康的建筑作品中,形式与技术,即方案与结构的关系。
通过对康的耶鲁大学美术馆和金贝尔美术馆两个作品方案及完成过程的分析,探讨在建筑设计各个阶段康反复修改方案的原因,研究其中的关系和矛盾,论证建筑物应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产物的观点。
关键字:形式技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本文命题属于建筑学中有关于“形式”与“技术”的方面。
本文的问题源自于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各个阶段所考虑的问题的不同。
方案和结构出现矛盾如何解决?大师的作品中也会存在方案与结构的矛盾吗——即形式与技术的矛盾的问题?如果有,是如何解决的?最终的建筑物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产物吗?在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吗?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在阅读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建筑作品的过程中,这篇论文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渐渐清晰。
康的很多作品都是经过反复的修改,这是什么原因?在他的作品中,形式与技术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本文选取了康的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案例的选取与论文提出的问题直接相关——揭示形式与技术发生矛盾冲突的解决。
论文将以案例分析为主,将康的成熟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康的方案修改过程中方案和结构发生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来论证建筑物应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产物。
2.作品分析2.1 纽黑文耶鲁大学美术馆2.1.1 方案耶鲁大学美术馆是对密斯后期美学的一走很难过巧妙的移植。
康在设计中采用处理正交几何体的方式,以一系列无以名状的高空间矩形平面以及一个包括楼梯、电梯、管道和卫生间在内的中央服务设施核心,40英尺的柱跨构成的高耸空间不受结构的干扰,并允许陈列室、办公室和工作室等不同功能得以按需要进行组合。
沿街主立面清一色的砖墙不同;在西北和东北立面的玻璃幕墙弱化建筑的楼层关系,充分暴露柱子的结构作用;朝教堂街的南立面未开窗,只是在厚重的砖墙上每层饰以石灰岩的细狭腰线,将柱子藏而不露,重点表达建筑的楼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