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浅见(特级教师黄吉鸿讲座)(ppt文档可编辑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311.51 KB
- 文档页数:135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文本解读从古至今文字在演变,人们的阅读也在发生着变化,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专题讲座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李老师的博大精深。
文学拥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在阐述一般原理的同时传递着各种信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发现文本潜在的各种美的功能和价值。
李泽厚审美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新的部编版教材以简短、易懂的文字传递着深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易于理解和学习的,浅显欢乐的儿歌中传递着深深的意味。
细细品尝其中的文字,每一种理解解释其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一杯浓厚的茶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必须有欣赏的自意识,即在融为一体、自失于对象之中时又仍然保持静观,不做出实用、伦理的现实反应。
强调欣赏自意识非常有意义,我们在沉迷、自失于剧中情节、小说人物命运、文章内容之中时,同时会在心里说,演得多好啊,写的多好啊,这就是自意识的欣赏,即同时指向艺术表现力、艺术形式了。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假定的真实,都是虚构,但是它假得跟真的一样;一切正常读者的正常阅读,既不会全当真,也不会全当假。
读者沉迷、自失于优秀的作品,他就不仅获得了思想的熏陶,还会受到艺术表现力的感染,久而久之,其思想境界和读写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过多、过于具体。
过多的预习任务往往使学生带着先入为主的考虑进入“非纯”阅读。
选文的文章如果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是杰出作品反复出现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规律,是其引人自失其中的深层原因,或者说奥妙、秘密,是读者审美自失时潜藏着的理性指向。
引导学生感受、揭示乃至学习这个秘妙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特殊矛盾,是其全部特殊矛盾之所在,是其能够成为一门学科乃至科学,赖以立身处世的最根本的依据。
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揭示秘妙的阅读教学中,优秀作品吸引读者至审美自失,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在那秘妙,但读者往往不自知,即使有所自知也有高下深浅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