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沙棘红茶及其制备办法

沙棘红茶及其制备办法

沙棘红茶及其制备办法
沙棘红茶及其制备办法

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棘红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步骤:(1)采摘沙棘叶;(2)沙棘叶的脱蜡处理;(3)萎凋;(4)揉捻;(5)发酵;(6)干燥灭菌。所得红茶不仅具备茶的色香味及饮用时的愉悦感,还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其中,脱蜡是指采用特定的试剂除去沙棘叶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

说明书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沙棘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采摘沙棘叶:采集新鲜的沙棘叶。

(2)沙棘叶的脱蜡处理:将沙棘叶置于装有搅拌装置的容器内,按料液体比为1:5~80的比例加入浓度为0.1%~10%的NaHCO3溶液,维持温度为15℃~60℃,搅拌处理5~10min。将脱蜡处理后的沙棘叶浸入清水中搅拌处理3min,洗去附着在茶叶表面的脱蜡试剂。

(3)萎凋:将脱蜡处理后的沙棘叶平铺到避光的通风状况良好的萎凋室中,放置3~4小时。

(4)揉捻:将萎凋处理的沙棘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揉捻时采取空压5~10分钟,轻压10~20分钟,重压40~50分钟,空压5~10分钟,总计60~90分钟的揉捻过程。

(5)发酵:将揉捻成螺旋状的沙棘叶放入发酵箱内,按沙棘叶质量的0~0.8倍添加沙棘果汁,维持湿度在75%~90%,温度在30℃~40℃发酵2~8小时。

(6)干燥灭菌:将发酵好的沙棘叶置于干燥箱内,于110℃的高温干燥至水分含量≤7%。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的沙棘红茶。

说明书

沙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沙棘红茶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沙棘茶不仅具备茶饮用时的愉悦感还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现有技术生产沙棘茶主要采用传统茶叶的生产工艺。此外,还有一些近似的实现方案。

大技术背景(传统的茶叶的生产工艺):

生产沙棘发酵红茶,实为代用茶的一种,大体上采用的为传统茶叶的生产工艺,传统红茶的生产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揉捻,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

香。

近似的实现方案:

沙棘养生茶及其制作方法(CN1164338A):采沙棘叶尖放阳光下晒2~3小时,手感叶软时进行搓揉,在此过程中直接造型,然后放入容器中发酵,其温度应该保持在35~38℃,4~6小时,待发酵出酒精香味,沙棘叶变黑红则摊晾后烘烤,同时飘扬出磷片,烘烤至散发出香味为止,经摊晾后上机包装。采用此技术生产的沙棘茶由于在发酵过程中未添加任何“发酵因子”,其发酵周期虽然短,但发酵质量得不到保障。

本公司申请的一种发酵型沙棘叶茶的制法得专利中具体工艺如下:采摘成熟的沙棘叶片,清水洗叶片,杀青搓揉并引入霉菌与酵母菌,引入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低温发酵高温发酵干燥-灭菌。其中杀青工艺参数为温度80℃~95℃保持6min~10min,低温发酵的工艺参数是温度37±1℃保持36~46h,高温发酵的工艺参数是温度40±1℃保持36~46h。其中引入复合菌种,工序复杂,操作难度大,引入成本高。

松针复合袋泡茶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年4月第33卷第四期)中提到松针的脱蜡脱涩的步骤,其生产工艺为原料采集,脱蜡脱涩,烘干粉碎等。具体的脱蜡步方案为:用3%的Na2CO3溶液将松针浸泡1min,清洗去水分。(松针中脱蜡中,用的试剂为Na2CO3,其碱性太强,应用于沙棘叶上会造成烧叶现象,造成叶子破损且变黑。此外,浸泡时间为1min,主要为清洗作用,软化松针已达到易粉碎的目的。)℃,相对湿度为60%~80%,外加酵母菌进行发酵,酵母菌添加量为6mg/150g,恒温恒湿发酵18~24天,发酵第二天进行翻堆,然后隔2~3天翻堆一次,控制发酵连翘叶的含水量为25%~40%。

一种用微生物制作发酵茶的方法(CN)中提到在茶叶发酵过程中添加“发酵因子”。具体方案为:取栽培的大型叶片茶属,经杀青、机械揉捻呈索状,使其水分含

量控制在40%左右,加入“发酵因子”(黑曲霉65%、米曲霉5%、青霉5%、枯草芽孢菌10%、酵母菌15%)300g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不高于55℃,发酵时间为15天。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

(1)沙棘叶不同于普通的茶叶,由于生长于高寒、干旱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决定了它特殊的叶片结构即叶片含有大量的起保护作用的角质层,俗称蜡质。经证实,蜡质由长链脂肪酸、醛、醇、酯、烷类构成,使茶汤浑浊,口感发涩,不易被人体吸收,造成肠胃不适。本发明采用脱蜡试剂除去茶叶表面起保护作用的蜡质,使沙棘发酵茶在浸泡时产生较少甚至不出现蜡质,茶汤清亮红艳,去除了茶汤的涩感,滋味鲜爽。

(2)现有技术在沙棘叶茶发酵过程中或发酵周期过长或发酵质量达不到要求,两者不可兼得。本发明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了与沙棘叶同属性的沙棘果汁,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糖类、有机酸及沙棘本身带有的特有菌种,为发酵提供糖类能源来源的同时还增加了适合在沙棘叶特殊环境下发酵的菌种,大大提高了发酵进程,从而在保证发酵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茶叶的发酵周期。

(3)现有技术依然采用传统茶叶的生产工艺,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来的菌种或“发酵因子”甚至不添加对发酵有利的物质自然发酵,发酵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在保证沙棘红茶发酵发酵质量的前提下,发酵周期过长。本发明在保证发酵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发酵周期。

(4)应用现有技术生产的茶叶在泡茶过程中,茶汤表面悬浮呈点或片状蜡质,致使茶叶的口味变涩、茶汤浑浊,且可能造成肠胃不适。本发明采用脱蜡技术,脱去茶叶表面的蜡质,提升茶叶的口感及茶汤的澄清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沙棘发酵红茶的制备方法,采用脱蜡新技术及独特的发酵方法,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沙棘发酵红茶。具体地,包括步骤:

(1)采摘沙棘叶:采集新鲜的沙棘叶。

(2)沙棘叶的脱蜡处理:将沙棘叶置于装有搅拌装置的容器内,按料液体比为1:5~80的比例加入浓度为0.1%~10%的NaHCO3溶液,维持温度为15℃~60℃,搅拌处理5~10min。将脱蜡处理后的沙棘叶浸入清水中搅拌处理3min,洗去附着在茶叶表面的脱蜡试剂。现有的沙棘叶发酵红茶技术中没有本步骤,即无脱蜡处理,因此,现有技术生产的沙棘茶,在泡茶过程中会在茶汤的表面悬浮一层点状或片状的蜡质,影响茶叶的感官口感甚至极有可能造成肠胃不适,本发明增加上述脱蜡步骤,除去附着在沙棘叶上面的蜡质,提升了茶叶的口感感官,该发明目的在此阶段实现。

(3)萎凋:将脱蜡处理后的沙棘叶平铺到避光的通风状况良好的萎凋室中,放置3~4小时。

(4)揉捻:将萎凋处理的沙棘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揉捻时采取空压5~10分钟,轻压10~20分钟,重压40~50分钟,空压5~10分钟,总计60~90分钟的揉捻过程。

(5)发酵:将揉捻成螺旋状的沙棘叶放入发酵箱内,按沙棘叶质量的0~0.8倍添加沙棘果汁,维持湿度在75%~90%,温度在30℃~40℃发酵2~8小时。加入沙棘果汁,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糖类、有机酸及沙棘本身带有的特有菌种,为发酵提供糖类能源来源的同时还增加了适合在沙棘叶特殊环境下发酵的菌种,大大提高了发酵进程,从而在保证发酵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茶叶的发酵周期。缩短发酵周期的发明目的通过加入果汁实现。

(6)干燥灭菌:将发酵好的沙棘叶置于干燥箱内,于110℃的高温干燥至水分含量≤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所述方法制备的沙棘红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优于现有技术的关键点之一在于采用全新的脱蜡技术,脱去沙棘叶片上起保护作用的蜡质层结构,使得制备所得的沙棘发酵红茶在浸泡过程中茶汤红

艳明亮,滋味鲜爽。其中,脱蜡工艺中脱蜡试剂的种类、脱蜡试剂的使用参数即脱蜡试剂浓度为0.1%~10%,使用温度为15℃~60℃

(2)本发明另一个优于现有技术的关键点在于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与沙棘叶同属性的沙棘果汁,其中含有大量的糖类、有机酸及沙棘本身带有的特有菌种,为发酵提供糖类能源来源的同时还增加了适合在沙棘叶特殊环境下发酵的菌种,大大提高了发酵进程,从而在保证发酵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茶叶的发酵周期。其果汁加入量为按茶叶:果汁的比例为0~50:1。

附图概要说明

附图1是沙棘红茶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采摘沙棘叶:采集新鲜的沙棘叶。

(2)沙棘叶的脱蜡处理:将沙棘叶置于装有搅拌装置的容器内,按料液体比为1:5的比例加入浓度为10%的NaHCO3溶液,维持温度为15℃,搅拌处理5min。将脱蜡处理后的沙棘叶浸入清水中搅拌处理3min,洗去附着在茶叶表面的脱蜡试剂(3)萎凋:将脱蜡处理后的沙棘叶平铺到避光的通风状况良好的萎凋室中,放置3小时。

(4)揉捻:将萎凋处理的沙棘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揉捻时采取空压5分钟,轻压10分钟,重压40分钟,空压5分钟,总计60分钟的揉捻过程。

(5)发酵:将揉捻成螺旋状的沙棘叶放入发酵箱内,按沙棘叶质量的0.2倍添加沙棘果汁,维持湿度在75%,温度在40℃发酵2小时。

(6)干燥灭菌:将发酵好的沙棘叶置于干燥箱内,于110℃的高温干燥至水分含量≤7%。即得产品.

实施例2

(1)采摘沙棘叶:采集新鲜的沙棘叶。

(2)沙棘叶的脱蜡处理:将沙棘叶置于装有搅拌装置的容器内,按料液体比为1:45的比例加入浓度为5%的NaHCO3溶液,维持温度为40℃,搅拌处理8min。将脱蜡处理后的沙棘叶浸入清水中搅拌处理3min,洗去附着在茶叶表面的脱蜡试剂。

(3)萎凋:将脱蜡处理后的沙棘叶平铺到避光的通风状况良好的萎凋室中,放置3.5小时。

(4)揉捻:将萎凋处理的沙棘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揉捻时采取空压6分钟,轻压15分钟,重压45分钟,空压6分钟,总计72分钟的揉捻过程。

(5)发酵:将揉捻成螺旋状的沙棘叶放入发酵箱内,按沙棘叶质量的0.4倍添加沙棘果汁,维持湿度在80%,温度在35℃发酵5小时。

(6)干燥灭菌:将发酵好的沙棘叶置于干燥箱内,于110℃的高温干燥至水分含量≤7%。即得产品。

实施例3

(1)采摘沙棘叶:采集新鲜的沙棘叶。

(2)沙棘叶的脱蜡处理:将沙棘叶置于装有搅拌装置的容器内,按料液体比为80的比例加入浓度为0.1%的NaHCO3溶液,维持温度为60℃,搅拌处理10min。

(3)萎凋:将脱蜡处理后的沙棘叶平铺到避光的通风状况良好的萎凋室中,放置4小时。

(4)揉捻:将萎凋处理的沙棘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揉捻时采取空压10分钟,轻压20分钟,重压50分钟,空压10分钟,总计90分钟的揉捻过程。

(5)发酵:将揉捻成螺旋状的沙棘叶放入发酵箱内,按沙棘叶质量的0.8倍添加沙棘果汁,维持湿度在90%,温度在30℃发酵8小时。

(6)干燥灭菌:将发酵好的沙棘叶置于干燥箱内,于110℃的高温干燥至水分含量≤7%。即得产品。

说明书附图

沙棘的种植与造林技术

沙棘的种植与造林技术 沙棘又叫酸刺、酯柳和黑刺。是胡颓子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上省粗棘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淡黄色小花,果实球形,橙黄色或桔红色。沙棘的生长较快,根系发达,主根浅,但萌蘖性极强,根系主要分布在40厘米深的土层内,根幅可达10多米,所以沙棘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 沙棘是阳性、喜光的树种,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抗严寒、抗风沙,耐干旱和高温,在炽热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格,耐水湿和盐碱,也耐干旱瘠薄,能在含盐量达到 1.1%的盐碱地上生长。常生长于河沟谷、河漫滩或阳坡地带。 沙棘分布范围极广。在两半球的温带至热带都有分布。我国的西北、华北、西南各省区也有分布。 沙棘浑身都是宝,沙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沙棘果味酸甜可食,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可将沙棘加工成各种食品饮料和药物,既能滋补身体又能治疗疾病;沙棘种子可榨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根有根瘤,可增加土壤肥力;叶可做饲料;沙棘还可做薪炭材。国外

已把沙棘作为一种高级营养果树栽培繁殖。沙棘的果实秋天时一串串的呈黄色或桔红色小球状果,果实累累甚是美观,又是―种很好的庭院观赏绿化树种。 育苗 育苗地的选择:宜用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作育苗地,切忌选用黏重土壤。干旱的地区,尽量选择平坦的低湿地育苗。 1.播种育苗。从沙棘种子的千粒重上可以看出,沙棘的种子很小,种皮厚而硬,并附有油脂状棕色胶膜,妨碍种子吸水。种子顶土力差,幼苗嫩弱。 播种时期:春季宜适时早播,当土壤5厘米深处地温达到9℃-10℃时,种子就可以发芽,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为14℃-16℃。一般在4月份播种为最好,可根据当地当年的气温而定。 播种前种子的处理:春季播种时,要做好浸种催芽工作。浸泡时间为24小时,将种子混埋于湿沙中进行催芽,有1/3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 播种前整地工作:播前灌足底水,精细整地,必须精耕细作。种子覆土切忌过深,一般2厘米-3厘米,出土后,幼嫩细弱,易遭干旱和日灼害。因此,应特别注意保持土壤湿度和高温期的遮荫工作,促进幼苗的发育成长。

大果沙棘综述

综述 1沙棘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沙棘属(Hippophae 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有4种,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我国的4个种分别是:沙棘(H.rhamnoides Linn.),柳叶沙棘(H.salicifoliaD.Don),肋果沙棘(H.neurocarpa S.W.Liu et T.N.He)和西藏沙棘(H.tibetana Schlecht.)。 4.1沙棘的分布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经纬度表示为亚欧大陆东经2-115°,北纬27-68.5°。目前已知的沙棘属植物有7种11个亚种,中国产7种7个亚种,我国不仅是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而且也是沙棘属植物的分类群分化中心、原始类群中心和起源中心。 4.2沙棘果的主要化学成分 沙棘果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食物。前苏联学者研究发现果实中的活性成分已达190多种,油中的活性成分有106种(其中脂溶性维生素6种,脂肪酸22种,脂类42种,黄酮和酚类36种。主要成分有:黄酮醇(Flavonols,Ⅰ)、二氢黄酮醇(Flavanonols,Ⅱ)、黄烷醇(儿茶素,Catchins,Ⅲ)、白花青素类(Leucocyanidin,Ⅳ)、查尔酮(Chalcones,Ⅴ)和花青素类(Anthocyanidin,Ⅵ)。以槲皮素和异鼠李素黄酮醇及其甙为优势活性成分,约有20多个。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的沙棘品种,同一沙棘的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及不同生境沙棘资源,黄酮含量不同。此外,果实成熟度、采收期如同栽培条件一样对果实黄酮类成分有重要的影响。 1.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数量之多列天然酚性化合物之首,大多具有颜色。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成苷,一部分以苷元形式存在[1]。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天然有机化合物,30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2],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中,其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广泛注意,研究进展很快,目前已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总数超过4000个,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3]。 1.2基本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指以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为基本母核的衍生物,常见取代基有-OH 基、-OCH3基以及萜类侧链。在植物体内黄酮类化合物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其中以黄酮醇类最为常见,约占总黄酮数的1/3,其次为黄酮类占总数的1/4 以上,其余则较少见[4]。 黄酮类化合物又称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多具有艳丽的色泽,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儿酮、异黄酮、双黄酮等,达六七百种之多[5]。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由于苷元不同,以及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2]: 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 双糖类:槐糖(glcβ1-2 glc)、龙胆二糖(glcβ1-6 glc)、芸香糖(rhaαl-6 glc)、 刺槐二糖(rhaα1-6 gal)等。 三糖类:龙胆三糖(glcβ1-6 glcβ1--2 fru)、槐三糖(glcβ1-2 glcβ-2 glc)等。 从结构上讲,黄酮属多酚类化合物,根据化学结构将沙棘中黄酮分为6类:黄酮醇

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

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春季沙尘暴、大风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仅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开展林业建设已不能满足需要,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引进新树种、新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大果沙棘是从胡颓子科(Elaeagnaceae) 沙棘属(Hippophae Linn ,) 沙棘(Hippophae rham -noides) 中选育出来的人工栽培品种,具有无刺或少刺,产量高,果实大且营养丰富,易采摘,耐寒、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的优良特性,是改善生态环境,完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优良树种。我所于2003 年5 月从西北大果沙棘研究所引进齐棘1 号、辽阜1 号、浑金、楚依、橙色、阿列依(雄)等6个品种为试材,开展了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各品种表现生长良好,定植第3 年平均株产9.94kg ;第4年进入丰产期,株产12.8kg ,666.7m2产量达1550kg。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酒泉市的自然条件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东经92° 13’?100° 20'、北纬37° 58'?42° 48'之间,海拔1000?1800m,降水少而蒸发强烈,风沙多,日照长,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年平均气温7,3? 8C,温差26,4?35,9?C之间,太阳辐射总量145.6?153.8 千卡 /cm22的中型塑料大棚,配70%遮阳网。棚内配置轻雾化微喷设施。

将大棚内土地深翻、清杂、整平后,做宽120cm高10?15c m的育苗床,整平床面,上层覆盖8?10c m厚的干净河沙。 插条采集:时间以枝条半木质化(柔软,折而不断,易撕开 嫩皮,内部出现木质部)时为宜,本地一般在6 月上中旬。采集树冠中上部位带顶尖,粗度为0.3cm以上的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条。将采下的枝条剪成长15?25cm的插穗,上切口为平茬,距上芽1cm下切口位于芽下0.3?0.5cm处,斜切,切口平滑,呈马蹄形。留顶芽及1?2 片小叶,剪去多余叶片和侧芽,用清水洗净,再在200mg/L的AB「I生根粉中浸其基部3?5cm约25 分钟,以促进生根。 苗床处理:每666.7m2随粪施入地中净1kg,消灭土壤害虫。 扦插前床面用40%的多菌灵400倍液浇灌,密闭大棚3?5 天灭菌。 扦插:插条剪截、处理后立即扦插。扦插时间为早晨未出太 阳前或傍晚太阳落山后,集中进行。扦插株行距5cmx 10cm,插 深4?5cm(插穗不倒即可)。可用打孔器打孔扦插,然后封严插 孔。 插后管理:插后每隔10 天喷1 次40%的多菌灵400 倍液,防止病菌感染。温度控制在20?30C,适当通风,中午光强时遮阳,湿度保持在90%以上。叶面水珠稀少时,立即喷雾,少量多次,防止积水。8?12 天生出不定根、20天内插穗不落叶即成活。扦插后第10天开始,每隔10 天喷1 次0.5 %尿素溶液。

中药材沙棘树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沙棘树的种植技术

沙棘种植第1~2年生长缓慢,4~6年生长较快,以后生长渐慢。沙棘种植3~5年开花结果,但结果量不大;10~15年为盛果期,30年以后开始衰退。待隔3年左右,枝条更新,树势转旺,又可迎来新的结果盛期。沙棘种植的单株产果量随各地区条件不同变幅很大,在盛果期间株产2~5千克。经人工选育的优良品种可达20千克以上。青河地处北纬45度以北的寒温带,是大果沙棘最适宜种植区域,每亩产最高可达到800-1000公斤。 沙棘种植技术有哪些? 1、种子繁殖 春播前将种子浸胀,行距10-15cm条播,深度3cm。1星期后出苗,当出现第1对真叶后,开始间苗,出现第4对真叶时,第2次间苗,株距保持5cm。秋播宜在晚秋进行,播后畦面覆盖,冬季浇水封冻,翌年出苗。 2、扦插繁殖 插条选择中等成熟的生长枝,插期以6月中旬至8月未为好,插时行株距为(10-15)cm×(5-10)cm。第2年春移植,行株距为(30-60)cm×(15-17)cm。用1-2年无性繁殖苗造林,种植密度以密植为好,行株距4m×2m。对果实成熟期不同的类型或品种,可分片栽植,便于管理。栽植时,注意雌雄合理的配比,一般8株雌株配植1株雄株。 3、田间管理 为提高土壤肥力,要注意中耕除草,沙棘对磷肥比较敏感,可酌情施过磷酸钙,以利植株生长。

4、生长管理 沙棘的生长分四个阶段:幼苗期、挂果期、旺果期、衰退期。定植后二年内,以地下生长为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3-4年生长旺盛,开始开花结果。成年沙棘树高2-2.5米,冠幅在1.5-2米。第五年进入旺果期。由于土壤条件和管理的不同,进入衰退期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树龄15年后进入衰退期。 5、注意事项 沙棘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食物。沙棘的丰产丰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整剪树形 要及时清理剪除病枝、死枝,刮除病皮,并在其刀剪伤口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要分别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确保果品优质高产。 (2)促花分化 树体挂果的大小年使得树体承载失衡,既影响均衡收益,也影响果园树体健康。要在每年的花芽分化期环刷促花王2号一次,即可大大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抑梢狂长,彻底均衡大小年。 沙棘生长习性 1、沙棘是阳性树种,喜光照,在疏林下可以生长,但对郁闭度大的林区不能适应。沙棘对于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在粟钙土、灰钙

红茶发酵的机理

红茶的由来,传说那是因为,有一次满载茶叶的大船,从福建的口岸驶往英国途中,遇到风暴而迷失方向,经历了一年半载之后才到达英国的码头。当英国商人打开箱子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本是绿黑的茶叶,怎么变成了红色,而且发出了与平时不同的甜香味。开汤之后,平时是绿色的茶水如今却变成金黄色,好象皇室饮用的香槟,邀为英国皇室人员所喜欢,特下令年年进贡这种带有金黄色香槟般液体的茶叶。 红茶的发明,倒不如说被发现来得更加妥当,其实世上很多发明,实际上都是被人们发现之后再被广泛利用而产生的。 这个世界,先有红茶,还是先有乌龙茶,曾经引起不少争论,而且至今还搞不清楚。只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曾经撰文指出:红茶是继乌龙茶之后所出现的一种全发酵茶类,是由于乌龙茶畅销,以及简化加工工序演变而成的。 庄晚芳教授指出,欲谈乌龙茶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先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 北苑在宋代是指福建省北部的建瓯地区,离武夷山布道一百公里。北苑在唐朝末年已产茶,制成“研膏茶”。“研膏茶”是在饼茶上涂上一层珍膏油而得名。直到宋代,饼茶上压成凤凰图案。另外,当时茶农又研制一种小团茶,压成龙的图案,这就成为后来驰名天下的龙凤团饼。北苑茶的主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并年年要进贡朝廷。因此,人们也惯称它为北苑贡茶。根据史书的记载,北苑贡茶的制作,是白天采摘鲜叶,待晚间才能开始蒸制,而叶子在筐中不断摇荡积压,无形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究其实质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发生了发酵反应,成为半发酵茶了,这也就是属于乌龙茶的范畴。所以,也有人说,北苑茶实际上就是乌龙茶的前身。 庄晚芳教授还指出,武夷茶是继北苑茶而发展。武夷山产茶可能在唐朝时期或更早,只是由于先前不做贡茶,所以并不出名。

沙棘种植技术

沙棘如何种植_沙棘种植技术 沙棘的特征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l.5米,生长在高山沟谷中可达18米,棘 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 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柔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 单叶通常近对生,与枝条着生相似,纸质,狭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0-80毫米,宽4-10(-13)毫米,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 基部最宽,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柔毛,下面银白色或 淡白色,被鳞片,无星状毛;叶柄极短,几无或长1-1.5毫米。果实 圆球形,直径4-6毫米,橙黄色或桔红色;果梗长1-2.5毫米;种子小,阔椭圆形至卵形,有时稍扁,长3-4.2毫米,黑色或紫黑色, 具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1] 沙棘喜光,耐寒,耐酷热,耐风沙及干旱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 产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常生于海拔800-3600米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 多砾石或沙质土壤或黄土上。中国黄土高原极为普遍。 栽培技术 繁殖技术 种子繁殖 春播前将种子浸胀,行距10-15cm条播,深度3cm。1星期后出苗,当出现第1对真叶后,开始间苗,出现第4对真叶时,第2次 间苗,株距保持5cm。秋播宜在晚秋进行,播后畦面覆盖,冬季浇 水封冻,翌年出苗。 扦插繁殖

插条选择中等成熟的生长枝,插期以6月中旬至8月未为好,插时行株距为(10-15)cm×(5-10)cm。第2年春移植,行株距为(30-60)cm×(15-17)cm。用1-2年无性繁殖苗造林,种植密度以密植为好,行株距4m×2m。对果实成熟期不同的类型或品种,可分片栽植,便于管理。栽植时,注意雌雄合理的配比,一般8株雌株配植1株 雄株。 田间管理 为提高土壤肥力,要注意中耕除草,沙棘对磷肥比较敏感,可酌情施过磷酸钙,以利植株生长。 生长管理 沙棘的生长分四个阶段:幼苗期、挂果期、旺果期、衰退期。定植后二年内,以地下生长为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3-4年生长旺盛,开始开花结果。成年沙棘树高2-2.5米,冠幅在1.5-2米。第 五年进入旺果期。由于土壤条件和管理的不同,进入衰退期的时间 也不一样,一般树龄15年后进入衰退期。 种植密度 每亩(666平方米)220株。株行距1.5米X2米。沙棘树是雌雄异株,雌雄比例是8:1,树穴的规格树苗的大小而定,一般为直径 35cm,深35cm。苗龄是二年生的嫩枝扦插苗为好。 生长剪枝 沙棘长到2-2.5米高时剪顶。修剪的要点是:打横不打顺,去旧要留新,密处要修剪,缺空留旺枝,清膛截底修剪好,树冠圆满产 量高。 (1)整剪树形 (2)促花分化 病虫防护

红茶的制作过程红茶是如何发酵的

红茶的制作过程红茶是如何发酵的 红茶的基本制造过程是: 鲜叶(1)萎凋(2)揉捻(3)发酵(4)干燥 红茶对鲜叶的要求:除小种红茶要求鲜叶有一定成熟度外,功夫红茶和红碎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一般是以1芽2、3叶为标准。采摘季节也有关,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这是因为夏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适制红茶。 下面我们以功夫红茶为例介绍红茶的加工过程: (1)萎凋 萎凋目的就是要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叶片变软,青草气消失,并散发出香气。鲜叶采摘后,要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或萎凋机中萎凋。萎凋槽一般长10米、宽1·5米,盛叶框边高20cm。摊放叶的厚度一般在18—20cm,下面鼓风机气流温度在35℃左右,萎凋时间4—5小时适度。常温下自然萎凋时间以8—10小时为宜。萎凋适度的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2)揉捻 揉捻目的一是使叶细胞通过揉捻后破坏,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

础;二是使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塑造美观的外形;三是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 红茶的揉捻机一般都比较大,多使用50cm 以上甚至90cm 的揉捻桶。其揉捻的适合度,以细胞破坏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3)发酵 发酵是功夫红茶形成品质的关键过程。所谓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 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4—25℃,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8—12cm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春茶黄红色、夏茶红黄色,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 (4)干燥 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一次称毛火,温度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第二次称足火,温度85℃—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栽培技术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栽培技术 第一章大果沙棘育苗技术 大果沙棘以其果实大,产量高,无刺(或少刺),果柄长,易采收的优良经济性状受到欢迎。但我区目前存在着大果沙棘繁育园地面积小,母树少等问题,远远满足不了各地对大果沙棘种苗的需求,因此,加速大果沙棘苗木繁育,提供大量优质苗木,才能促进沙棘资源建设和产业在高水平基础上的新发展。 一、扦插繁殖 (一)、育苗设施 育苗温室采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 (二)、插条的采集与贮存 插条采集应在上一年秋季入冬前或春季雪化完后进行,从优良的成龄健壮单株上,剪取发育充实的1年生营养枝,按不同品种50—100根捆成一捆,挂上标签。种条采集后,采用沟藏法贮存。沟藏地点应选在苗圃地附近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宽1—1.5 米深1.2米的贮藏沟,长度根据种条数量而定,贮藏种条时,先在沟底铺一层湿沙,将种条一捆一捆平放入沟底,一层种条一层湿沙,沙子的湿度以能够握成团为宜,最上层种条距地面20—30厘米,最后覆土略高于地面。贮藏期间温度保持0℃左右,湿度适宜即可,春季采集的种条可直接用湿沙掩盖或置入清水中。 (三)插条剪裁 春季取出种条,剪去干缩部分,每个插条长度为15 厘米,上端离芽1—1.5厘米平剪,下端斜剪,用塑料绳将插条每50根一捆,下端整齐一致,将其放入

50%多菌灵1000倍液中浸泡2小时进行消毒,捞出后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以补充水分,贮藏于阴凉湿沙内,扦插前用生根剂处理。 (四)整地 育苗前必须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镇压。要求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地平土碎。 (五)土壤处理 育苗前应用土壤处理药剂,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地下害虫,减少土壤中有害生物对苗木的危害。 (六)扦插 扦插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可采用1×2米的垄床,株行距为10×15厘米,插条斜插入土中,上芽露出地面,插后即可喷水且透墒,扦插时土层温度稳定于10℃,插后第一周每天早晨喷水1次,以后每3天喷水1次,4—5周后,每周喷1次透水。 (七)苗圃地管理 苗期追肥:幼苗长至10厘米时,进行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每7天喷施一次,连噴2—3次。 (八)苗木放风锻炼 4月中旬扦插后,经过两个月生长至6月下旬,苗木高约30厘米时,逐步去掉大棚膜放风锻炼,并在出圃前一周停止浇水。 二、分蘖繁殖 大果沙棘萌蘖能力很强,春季萌芽前将优良品种母树林下的表土挖开一层,在暴露出的水平大根上,然后封土、灌水,即可促大量根蘖苗的生长,在7—8

浅析发酵技术与红茶品质的关系

浅析发酵技术与红茶品质的关系 学生:茶学系许杨 (园艺园林学院茶学一班) 摘要: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与红茶的品质形成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发酵过程中多酚类、滋味物质等的变化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及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通气及时间等主要技术因子的控制,阐述了红茶发酵机械的使用,并对红茶发酵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红茶;发酵;技术;设备 我国是红茶生产的发源地,始创于16世纪末,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17世纪出现在英国皇室的餐桌上,以其独特的品质风靡欧洲,从此成了欧洲人爱不释手的必须饮品。红茶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茶类,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红碎茶处处留香,此外,世界著名红茶还有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瓦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形成了红茶条索紧秀,色泽乌黑泛灰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蕴藏,红汤红叶,滋味醇厚鲜爽等品质特征。红茶品质的形成于加工中发酵技术密切相关,其实质是以多酚类化合物为主体的酶促氧化作用,伴随着鲜叶其它内含物质产生一系列的氧化、聚合、缩合等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茶色素、香味等物质,使绿叶变红,综合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的过程[1]。发酵过程的物质变化与温度、空气湿度和发酵时问、通气状况等技术因子的控制密切相关。 1、红茶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1多酚类及色素物质的变化 红茶发酵过程,以儿茶素为主的多酚类物质,特别是以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L-表没食子儿茶素和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生成有色氧化产物茶红素(TF)和茶黄素(TR),并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构成了茶汤色的主要色素物质[2]。[1]1985年英国皇家学院科学家Roberts的红茶发酵中儿茶素变化模式如下

造林技术方案

一、施工工序划分: 樟子松、云杉栽植的施工工序:清理场地一定点放线一整地挖穴一选树种一运苗一种植苗木一施基肥一施保水剂一踩实一浇水一覆土、覆塑料薄膜一养护管理二、主要施工方法 l、定点放线 1)放线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只绳放线法:适用地形变化较小的平缓坡地。按图纸上已标明的或建设、监理方指定的中心线位置,放一根直线(尺绳),根据作业设计书中对造林密度的要求,沿尺绳用白灰或标桩在场地上加以标记,确定树苗栽植的具体位置,以此为基准,向左右两侧展开。 (2)标杆放线法:根据三点一线的原理进行放样,多在地形较为规则的造林地应用该方法。 (3)尺徒手定点放线:适用地形不规则的山坡。按图纸上标明的或建设、监理方指定的参照物,按造林作业设计规定的株、行距,用白灰或标桩在场地上加以标记,以此方法逐步确定树苗栽植的具体位置。 (4)网放线法:适用于具有规则的植物构图要求的设计。先在图纸上以一定比例画出方格网,把方格网按比例定位到施工现场(多用经纬仪),再在每一个方格内按照图纸伤的相应位置进行尺绳法定点。 (5)在标定植树点位置的同时,要对计划栽植的树种做出明显标示,并记录数量,挖穴时如发现定点标记模糊不清时重新放线标定。 2)复查标定 放线定点后应立即复查。不论采用何种放线法,各相邻栽植点误差,以设计书规定的株、行距为基准,平坡不大于5%,复杂山坡不大于15%。 2、整地挖穴 1)种植穴(坑)挖掘的质量,对植株以后的生长有很大死亡影响。除按设计确定位置外,应根据根系或泥球的大小,土质情况来确定穴径大小,(一般应较根盘或土球大0.25-0.5米),根据树种根系类别,确定穴(坑)的深浅(一般应较根系长度或泥团厚度深0.2-0.4米)。整地过程中应尽量保留现有灌、草植被,防

浅谈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一)

浅谈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一) 论文关键词: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摘要:引进齐棘1号、辽阜l号等6个大果沙棘品种,开展适应性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定植第3年结果,第4年进入丰产期,平均666.7m2产量达1550kg。总结了嫩枝和硬枝扦插育苗、建园、间作和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春季沙尘暴、大风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仅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开展林业建设已不能满足需要,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引进新树种、新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大果沙棘是从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Linn,)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中选育出来的人工栽培品种,具有无刺或少刺,产量高,果实大且营养丰富,易采摘,耐寒、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的优良特性,是改善生态环境,完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优良树种。我所于2003年5月从西北大果沙棘研究所引进齐棘1号、辽阜1号、浑金、楚依、橙色、阿列依(雄)等6个品种为试材,开展了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各品种表现生长良好,定植第3年平均株产9.94kg;第4年进入丰产期,株产12.8kg,666.7m2产量达1550kg。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酒泉市的自然条件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东经92°13'~100°20'、北纬37°58'~42°48'之间,海拔1000~1800m,降水少而蒸发强烈,风沙多,日照长,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年平均气温7,3~8℃,温差26,4~35,9~C之间,太阳辐射总量145.6~153.8千卡/cm2 2栽培技术要点 2.1育苗 大果沙棘的育苗方法有嫩枝扦插、硬枝扦插、种子育苗等,为了保证种苗质量和提高成活率,我们分别采用了嫩枝和硬枝扦插。 2.1.1嫩枝扦插育苗设施:采用333~667m2的中型塑料大棚,配70%遮阳网。棚内配置轻雾化微喷设施。将大棚内土地深翻、清杂、整平后,做宽120cm、高10~15cm的育苗床,整平床面,上层覆盖8~10cm厚的干净河沙。 插条采集:时间以枝条半木质化(柔软,折而不断,易撕开嫩皮,内部出现木质部)时为宜,本地一般在6月上中旬。采集树冠中上部位带顶尖,粗度为0.3cm以上的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条。将采下的枝条剪成长15~25cm的插穗,上切口为平茬,距上芽1cm,下切口位于芽下0.3~0.5cm处,斜切,切口平滑,呈马蹄形。留顶芽及1~2片小叶,剪去多余叶片和侧芽,用清水洗净,再在200mg/L的ABT-l生根粉中浸其基部3~5cm约25分钟,以促进生根。 苗床处理:每666.7m2随粪施入地中净1kg,消灭土壤害虫。扦插前床面用40%的多菌灵400倍液浇灌,密闭大棚3~5天灭菌。 扦插:插条剪截、处理后立即扦插。扦插时间为早晨未出太阳前或傍晚太阳落山后,集中进行。扦插株行距5cm×10cm,插深4~5cm(插穗不倒即可)。可用打孔器打孔扦插,然后封严插孔。 插后管理:插后每隔10天喷1次40%的多菌灵400倍液,防止病菌感染。温度控制在20~30℃,适当通风,中午光强时遮阳,湿度保持在90%以上。叶面水珠稀少时,立即喷雾,少量多次,防止积水。8~12天生出不定根、20天内插穗不落叶即成活。扦插后第10天开始,每隔10天喷1次0.5%尿素溶液。定期观察苗木,发现害虫(主要是蚜虫)立即用烟熏剂及时防治,否则易造成苗木大量死亡。扦插2个月后,揭去棚膜炼苗。秋季生长停止后进行分级、假植。 2.1.2硬枝扦插插条采集与处理:5月萌芽前或10月落叶后,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

红茶发酵机理

三、红茶的由来 红茶的由来,传说那是因为,有一次满载茶叶的大船,从福建的口岸驶往英国途中,遇到风暴而迷失方向,经历了一年半载之后才到达英国的码头。当英国商人打开箱子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本是绿黑的茶叶,怎么变成了红色,而且发出了与平时不同的甜香味。开汤之后,平时是绿色的茶水如今却变成金黄色,好象皇室饮用的香槟,邀为英国皇室人员所喜欢,特下令年年进贡这种带有金黄色香槟般液体的茶叶。 红茶的发明,倒不如说被发现来得更加妥当,其实世上很多发明,实际上都是被人们发现之后再被广泛利用而产生的。 这个世界,先有红茶,还是先有乌龙茶,曾经引起不少争论,而且至今还搞不清楚。只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曾经撰文指出:红茶是继乌龙茶之后所出现的一种全发酵茶类,是由于乌龙茶畅销,以及简化加工工序演变而成的。 庄晚芳教授指出,欲谈乌龙茶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先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 北苑在宋代是指福建省北部的建瓯地区,离武夷山布道一百公里。北苑在唐朝末年已产茶,制成“研膏茶”。“研膏茶”是在饼茶上涂上一层珍膏油而得名。直到宋代,饼茶上压成凤凰图案。另外,当时茶农又研制一种小团茶,压成龙的图案,这就成为后来驰名天下的龙凤团饼。北苑茶的主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并年年要进贡朝廷。因此,人们也惯称它为北苑贡茶。根据史书的记载,北苑贡茶的制作,是白天采摘鲜叶,待晚间才能开始蒸制,而叶子在筐中不断摇荡积压,无形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究其实质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发生了发酵反应,成为半发酵茶了,这也就是属于乌龙茶的范畴。所以,也有人说,北苑茶实际上就是乌龙茶的前身。 庄晚芳教授还指出,武夷茶是继北苑茶而发展。武夷山产茶可能在唐朝时期或更早,只是由于先前不做贡茶,所以并不出名。 元朝大德六年,在武夷山四曲处,设置了“御茶苑”,专制龙团贡茶,一切均依照宋代制法。直到明初,龙团茶改制成散茶,那是武夷山个寺院的僧侣参与了改革,鲜叶采摘后经蒸揉再直接焙干成散茶。之后又以炒代蒸,色、香、味更佳,从此,武夷茶名满天下,为世人所注目。 中国被誉为茶叶的祖国,茶文化广为传布,这与武夷茶首先进入欧洲而逐渐扩展起来是分不开的。约在十六、七世纪时,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皇室,已把饮用武夷茶作为集会宴客的一种高尚礼节,事后逐渐推广到各阶层的人民中,从而中国茶叶外销不断增长,形成为欧美各国人民普遍欢喜的饮料之一。 十八世纪中期,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林泰,对武夷茶特别感兴趣,并从事研究武夷茶在植物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要点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要点 1园地的选择及整地 1.1园地选择 大果沙棘适宜在气候温凉,海拔1 600~2 800m,年均温2~7 ℃,>10 ℃的年有效积温在2 000 ℃以上,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或有补灌条件的地区栽培;土壤以土质疏松、透气性良好、pH值7.50~8.50的微碱性、含盐量<0.50%的风沙土、灰钙土、轻壤土为宜。 1.2整地 1.2.1整地时间。一般在种植大果沙棘前一年雨季前进行,经雨季水分的积累,土壤比较湿润,能起到蓄水、保土、保墒的作用。 1.2.2整地方式。坡度小,地块较完整的地块,采用水平沟整地,具体方法是沿等高线开沟,上口宽80cm、底宽40cm、沟深40cm、埂高20 cm、埂顶宽30 cm,底土打埂拍实,表土加杂草填入沟底踏实,增加肥力;坡度大,比较零碎的地块,采用鱼鳞坑整地,一般要求长、宽各50cm、深40cm,坑外用底土修一高20cm的半圆形土埂,直径约1.20m,呈“品”字型排列。不论何种整地方式,都必须做到表土还原入穴,底土作埂或去除,以保证沙棘的良好生长。 2品种选择 大果沙棘的品种繁杂,每个品种都有其特性,一般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经过试验示范,已证明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应选择果实大(单果重0.50g以上)、产量高(平均单株产量5kg以上),无刺或软刺大果沙棘的无性繁殖苗,以保持原有品种的性状并区分雌雄株。 通过兰州柳营基地试验点和秦王川基地4年的试验情况认为:适宜我省栽培的大果沙棘品种主要有齐棘一号、辽阜一号、浑金、楚伊、橙色、阿列伊(雄株)、中国无刺沙棘(雄株)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较好的适应性丰产性。 3栽培技术

浅谈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一.doc

浅谈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一 ) 论文关键词: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摘要:引进齐棘 1 号、辽阜 l 号等 6 个大果沙棘品种,开展适应性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定植第 3 年结果,第 4 年进入丰产期,平均 666.7m2 产量达 1550kg。总结了嫩枝和硬枝扦插育苗、建园、间作和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虫害 防治等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春季沙尘暴、大风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仅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开展林业建设已不能满足需要,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引进新树种、新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大果沙棘是从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 (HippophaeLinn ,)沙棘 (Hippophaerham -noides) 中选育出来的人工栽培品种,具有无刺或少刺,产量高,果实大且营养丰富,易采摘,耐寒、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的优良特性,是改善生态环境,完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增加农民收 入的优良树种。我所于 2003 年 5 月从西北大果沙棘研究所引进齐棘 1 号、辽阜 1 号、浑金、楚依、橙色、阿列依(雄 )等 6 个品种为试材,开展了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各品种 表现生长良好,定植第 3 年平均株产 9.94kg;第 4 年进入丰产期,株产12.8kg,666.7m2 产量达 1550kg。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酒泉市的自然条件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东经92°13'~ 100°20'、北纬 37°58'~ 42°48'之间,海拔1000 ~1800m ,降水少而蒸发强烈,风沙多,日照长,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年平均气温7,3~8℃,温差 26, 4~ 35, 9~C 之间,太阳辐射总量145.6~ 153.8 千卡 /cm2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育苗 大果沙棘的育苗方法有嫩枝扦插、硬枝扦插、种子育苗等,为了保证种苗质量和提高成活率, 我们分别采用了嫩枝和硬枝扦插。 2.1.1 嫩枝扦插育苗设施:采用333~ 667m2 的中型塑料大棚,配 70%遮阳网。棚内配置轻雾化微喷设施。将大棚内土地深翻、清杂、整平后,做宽120cm 、高 10~ 15cm 的育苗床,整平床面,上层覆盖 8~ 10cm 厚的干净河沙。 插条采集:时间以枝条半木质化(柔软,折而不断,易撕开嫩皮,内部出现木质部)时为宜,本地一般在 6 月上中旬。采集树冠中上部位带顶尖,粗度为 0.3cm 以上的 1 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条。将采下的枝条剪成长15~25cm 的插穗,上切口为平茬,距上芽1cm ,下切口位于芽下 0.3~ 0.5cm 处,斜切,切口平滑,呈马蹄形。留顶芽及1~ 2 片小叶,剪去多余叶片和侧芽,用清水洗净,再在200mg/L 的 ABT- l 生根粉中浸其基部 3~ 5cm 约 25 分钟,以促进生根。 苗床处理:每 666.7m2 随粪施入地中净 1kg,消灭土壤害虫。扦插前床面用40%的多菌灵400 倍液浇灌,密闭大棚3~ 5 天灭菌。 扦插:插条剪截、处理后立即扦插。扦插时间为早晨未出太阳前或傍晚太阳落山后,集中进 行。扦插株行距 5cm×10cm,插深 4~ 5cm(插穗不倒即可 )。可用打孔器打孔扦插,然后封严插 孔。 插后管理:插后每隔10 天喷 1 次 40%的多菌灵400 倍液,防止病菌感染。温度控制在20~30℃,适当通风,中午光强时遮阳,湿度保持在90%以上。叶面水珠稀少时,立即喷雾, 少量多次,防止积水。8~ 12 天生出不定根、20 天内插穗不落叶即成活。扦插后第10 天开始,每隔 10 天喷 1 次 0.5%尿素溶液。定期观察苗木,发现害虫(主要是蚜虫 )立即用烟熏剂 及时防治,否则易造成苗木大量死亡。扦插 2 个月后,揭去棚膜炼苗。秋季生长停止后进行 分级、假植。 2.1.2 硬枝扦插插条采集与处理: 5 月萌芽前或10 月落叶后,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_毕业论文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 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Hippophae ),俗称酸刺,醋柳,为雌雄异株的野生灌木或小乔木。沙棘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的特性,生命力极强,适合在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生长,且根系发达。 一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介绍 中国沙棘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但棘刺多、难采摘、果实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俄罗斯是世界上沙棘育种最早,最有成就的国家,现已育出100多个抗寒、抗病、少刺或无刺、果大、高产、工艺品质好的优良沙棘品种。我们将这些沙棘品种统称为大果沙棘。主要栽培品种有:西伯利亚沙棘、楚伊沙棘、橙红沙棘、浑金沙棘、优胜沙棘、阿列依沙棘、阿楚拉沙棘、阿亚干卡沙棘、齐棘一号、辽阜系列(包括辽阜1、2号),另外还有太阳沙棘、霞光沙棘等品系和类型。在我国北方也有普遍栽培,生长、发育、结果、产量都比较好,适宜在我州栽培推广。博林公司在其基地建立采穗圃,种植无刺锋、深秋红、辽阜一号(均为杂交选育品种)以及向阳等品种。 二、沙棘栽培技术 1、沙棘品种选择:选择果实大,单粒重0.5克以上,产量高,平均单株产量2公斤以上,无刺或软刺的大果沙棘扦插苗。 2、栽植规格、密度:以产果为目的的沙棘园,树冠较大的沙棘品种,株行距可采用2米X4米,每亩定植83株;以采条为

目的的采穗圃,可采用1米X3 米,每亩定植220株。 3、沙棘雌雄株配置:一般雌雄株比例以8 : 1 为宜。 4、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大果沙棘产量高,灌水和施肥对大果沙棘的产量作用十分明显。一般磷肥75 —105公斤/公顷,穴施0.05 —0.06公斤。施肥结合春季灌水进行。 中耕管理:中耕深度为4 - 5 cm,以不伤沙棘的水平根系为原则,既可清除杂草,还可疏松地表土层,提高土壤透气性。注意中耕不能过深,否则,将影响水平根的正常发育,严重时还会诱发干缩病。 树形修剪:沙棘栽植第二年,定干高度为0.3 米,为保持树势平衡,可做适当修剪。保留萌发的三根大枝作骨干枝,疏除过多枝条。当沙棘进入结果期时,每年都在萌动前进行修剪,先剪去枯枝、病虫枝,再进行疏枝,清除徒长枝、过密枝。 三大果沙棘病虫害及防治 对沙棘病虫害防治的最简单办法是把病株、虫株砍伐运走做薪炭材烧掉,也可酌情采取其它防治措施。 1、主要病害:有沙棘干缩病,防治方法为要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发现病株要及时清理、焚烧、深埋,病枝也要及时剪除。俄罗斯学者研究认为,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干缩病的有效措施;沙棘锈病防治主要是预防,苗期每隔15 - 20天喷一次波尔多液,连续2 - 3次,可减少沙棘锈病的发生。

【红茶】红茶制造工艺

【红茶】红茶制造工艺 红茶制造工艺 我国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其制法大同小异,都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各种红茶的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色香味的形成都有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下文以工夫红茶为例,简介红茶的制造工艺。 1、萎凋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此外,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 的萎凋方法。 2、揉捻 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 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

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 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4、干燥 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 以防霉变;散发青草气味。 绿茶制造工艺 中国是世界绿茶的主产国。目前,世界绿茶的总产量约为60万吨,中国就占了65,左右;世界绿茶总产量9万吨,中国占了74%,足见中国绿茶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国绿茶生产量多面广,在全国18个产茶省区中,几乎都有绿茶生产,但主要产于浙、皖、赣3省,其次是湘、川、台等省。 绿茶按制法可分为四大类,即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这四大类绿茶,中国都有生产,尤以炒青绿茶为多。 中国炒青绿茶,按产品形态分有长炒青(如眉茶)、圆炒青(如珠茶)、扁炒青(如龙井、旗枪)等。数量以长炒青为多,经精制整形后称为眉茶。它是中国重要的外销绿茶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素负盛誉。 中国的出口绿茶,除眉茶外还有珠茶、花茶和各种名优绿茶,年出口绿茶总量近7万吨。 各地所产的名优绿茶,几乎都是手工艺品,其特点是造型优美,色泽绿润,香味鲜醇柔和,是绿茶中的佼佼者。 长条形绿茶初制

沙棘田间管理技术

沙棘田间管理技术 沙棘是西南、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野生果树,能在盐碱地上生存,果实富含维生素C所以被市场青睐,也开始有认为做经济果树栽培,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在种植管理工作跟很多果实不同,而且如果种植在不同的地区又不同的管理内容。今天就具体讲讲生长后的管理。 1、修剪 沙棘枝条比较分撒,多是灌木,无明显主干所以不能让树形太乱,方便管理,在长到2米多时就要修剪,主要修剪交叉,横生枝条。密集部位要选壮枝留下,其他都剪掉,一般缺枝要培育枝条,要及时更新枝条,换上新的结果枝。及时剪病虫枝,刮除树干病斑。

2、保花保果 为了结果丰产,要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才能多坐果。要控制新梢生长,结果前新梢可以少留,不要保留太多。另外要疏花,对簇生花要疏掉一些,可以在花期开花极多时轻摇树枝,结果后要对一些簇生密集果穗剪除一些,避免出现大小年现象,或是开花结果极多,营养不良落果严重。

3、病虫害 主要病害是干缩病,是摧毁性病害,病菌会从伤口,根系入侵,所以不要造成人为伤口。栽植前要选择抗性最强,对环境适应性好的品种。发病主要使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灌根治疗。一个月一次,多次进行。主要虫害是苹小卷叶蛾,使用25%灭杀毙2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3000倍液喷洒药剂防治。

4、其他管理 虽然土壤耐贫瘠,但是对磷肥需求敏感,可以追施磷肥。种植最好不要太密,株距1.5米,行距2米,也可以自行调整。沙棘雌雄异株,所以要在行间配置授粉树,大概隔3株雌株配置一株雄株。采收及时,避免被鸟儿吃掉。在颜色变深,果肉变软,有香味时采收。采收后要保存在1到5度低温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