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管理-第二章 大气环境 试题解析 精品

环境管理-第二章 大气环境 试题解析 精品

环境管理-第二章 大气环境 试题解析 精品
环境管理-第二章 大气环境 试题解析 精品

第二章大气环境

试题解析

1.[分析]明确大气的热力作用,即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解答]大气热力作用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白天天气晴朗且污染较轻时,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气温高,晚上空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白天天气晴朗时,蓝紫光易被散射,天空呈蔚蓝色。故A、D 项正确。[注意]大气的热力作用及相关的自然现象。

2.[分析]从等压线图入手通过气压值读取比较不同地区气压值高低。[解答](1)由图可知,Pa> 1010hPa,1010hPa> Pb> 10005hPa;Pc< 1005hpa。故可知Pa> Pb> Pc。选项A 正确。(2)北半球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1035hPa,可推知此气压中心只能是亚洲高压,出现在亚洲大陆冬季。高压前缘出现冷锋,受其影响北方地区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有时会有少量降水(降雪)。所以此时我国北方地区可能出现大风、沙尘暴、干旱、暴雪等天气。泥石流出现需要大量降水条件,此时为冬季不可能出现。故 C 选项不可能出现。选项C 正确。(3)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日出应晚于6点。所以A、C、D 选项错。太阳耀斑爆发没有一定季节。故答案为B。[注意]等值线的判读,气压系统控制及锋面天气变化。

3.[分析]台风中心即热带气旋(低压中心)中心,北半球气旋气流逆时针旋转辐合。[解答]台风中心位于舟山群岛附近洋面时,上海在舟山群岛西北方,即上海位于气旋中心的西北方,据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可知,气旋西北侧吹东北风。答案为A。[注意]台风(热带气旋)气流运动方向。

4.[分析]等值线图数值读取方法,气压系统影响天气及空气运动方向。[解答](1)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M 点与其南部(101

5.0)、北部(1015.0)的等值线相比较,其值可能为1012.5、1015.0、1017.5。M 点所在等压线与其西部相邻的另一等压线(1017.5)相比,其数值可能为1015.0、1017.5、1020.0,两组数值交集即为M点可能的数值,即1017.5和1015。答案为C。(2)N 处位于低压系统西南侧。低压中心气流应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故不可能出现东北风。答案为D。(3)我国东部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绥形成的锋面雨带规律性推移,四月份应位于华南地区,故选项为D 选项。[注意]等值线数值的判读,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5.[分析]判断气压系统图(高、低压)气流运动方向。[解答](1)据图中气压值判断高低气压,北半球气旋(低气压)为逆时针辐合,反气旋为顺时针方向辐散,南半球相反。由此判断图中只有图④符合。选项D 正确。(2)据上题已知该气压系统为低气压1月份可能出现在南半球低纬海域,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故C 选项正确。[注意]气压系统及气流的判断及其活动变化。

6.[分析]首先应判断南京与开普敦所处半球及气候类型。[解答]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7月)高温多雨,冬季(1月)温和少雨。开普敦位于非洲南端,属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夏季(1 月)炎热干燥,冬季(7 月)温和多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开普敦气温高时,南京气温低,且开普敦高温少雨,故A、B 选项错,开普敦多雨时为冬季(7月),正是北半球夏季,南京也为多雨期,C 选项正确,开普敦受高压控制季节为夏季(1 月),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京盛行偏南风,D 选项可排除。答案为C。[注意]不同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比较。

7.[分析]结合题干中信息,四地均位于我国平原地区,且受东部雨带影响,可判断四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解答](1)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四地均属东部季风区,其夏季降雨主要是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湿热气团登陆与陆上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雨带,暖湿气团被抬升形成降水,即A 选项正确。(2)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应位于长江流域,并在长江流域形成准静止锋,带来连绵阴雨。即D 选项上海到重庆一带正确。(3)由于6月中下旬雨带位于地区为长江流域其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从①、②、③、④四幅图判断③应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故正确答案为C。(4)从①地气温与降水量图分析,其气候

类型为温带季风,且与②比其纬度稍低(冬季最冷月气温较②高),可能位于华北平原。成都平原纬度低最冷月在0℃以上,河套平原不受东部雨带影响,故都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5)由(4)题可推知②位置较①纬度高,即在华北平原北部,适宜种小麦、甜菜。故正确答案为B。[注意]气候类型图判断。8.[分析]本题为一组气候学与植物学知识综合的题目。[解答](1)假设气温较稳定的前提下,影响植物生长的另一个气候要素是水分(降水)分析①、②、③三个5年时间年轮截面,可以看出①年轮生长缓慢,反映出此期间降水条件差,②③年轮生长较快,降水条件好。对应甲、乙、丙降水量图分析,乙图各年降水量都较少,应对应①,②、③则对应各年降水量较多的甲、丙。故正确答案为C。(2)由题目可知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可判断该树的生长地应为南半球的热带或亚热带。B、D 选项均在北半球可排除,由C 选项经纬度可判定其位置应在温带海洋上可排除,故选项A 正确。(3)由上题可知A 位置(30°S、118°E)应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佩恩附近,属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选项B 正确。[注意]综合气候学与植物学知识,分析植被生长与气温降水关系。结合气温、降水状况及经纬度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及对应自然带的能力。9.[分析]首先从图示入手,明确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含义,进一步结合这四个城市的位置和气候特点进行判断。[解答](1)7月气温低于1月,此地应位于南半球,这四个城市中只有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开普敦属地中海式气候,一月(夏季)气温较高,且降水少,应为③处。故正确答案为C。(2)图中②一月气温为0℃左右,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一月0℃等温线,高雄地处热带,终年高温,芝加哥在温带1月气温应在0℃以下,故选项为C。(3)城市①应是高雄,其一月气温较高主要是所处纬度较低(即在回归线附近)。故正确答案为C。[注意]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0.[分析]通过图表、数据信息分析判断地理现象及变化。[解答](1)通过图信息可知,全球大气中CO2体积分数在持续增加,从图a增加幅度分析,结合纵坐标数值,增加不到5倍。图b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而C 图中从20世纪60年代后气温值看,没有达到历史最高值,故AC 选项正确。(2)由三幅图综合分析可知:我国正处于冷暖交替的温暖期(温度曲线值比前一阶段高),且近五千年来气温波动值应在3℃以内。从a、b图可以看出近三十年,大气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都呈上升趋势。故BD 选项正确。(3)由a、b图可反映出近年来大气中CO2比重上升,全球升温(温室效应)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有两极冰川融化,冰盖面积减小,干旱区更加干旱,而华北春季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旱情加重。故AD 选项正确。[注意]综合读图及分析图表能力。11.[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应结合各大洲经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分析判断。[解答]题目所列四种气候类型在北半球分别分布在北冰洋沿岸、30°N ~40°N 大陆西岸、赤道附近、40°N ~60°N 大陆西海岸,而亚洲40°N ~60°N 与欧洲大陆相联,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项应为D。[注意]各大洲气候类型的对比分析。12.[分析]综合图示信息判断不同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结合图示综合分析其污染物来源及治理措施。[解答](1)从图中信息可判断污染指数最低的为珠海,其次是昆明。污染指数最高的是太原,其次为天津,结合各城市污染指数对比,可推知B、D 选项正确。(2)上海主要污染物为可吸收颗粒,其来源应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工业生产排放废弃物较多,而非燃煤取暖。太原地处半干旱地区、扬沙,浮尘多,且冬季燃煤取暖,排放大量废气及灰尘颗粒。珠海地处湿润地区不可能出现沙尘暴,重庆工业生产活动通过燃煤向大气排放SO2等有害气体。故BD 选项正确。(3)兰州地处黄河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同时其工业生产集中且冬季取暖大量燃煤排放的烟尘较多,空气污染严重。故AB 选项正确。(4)西北,华北冬季大气污染主要为沙尘暴(冬季气候干燥多风)及燃煤取暖排放的烟尘废气。可行措施可通过集中供热提高燃效减少污染,植树种草,改善地表状况,以减少浮尘扬沙。故AD选项正确。[注意]综合分析不同城市,地区

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来源和相应的防治措施。13.[分析]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结合读图计算不同高度气温,判断气温降低速率。[解答](1)据图①气温分布状况,读取6000 米高度气温约为- 35℃,3000 米高度气温约为-15℃,而近地面气温接近20℃,计算3000米以下温差约35℃,大于垂直递减率,3000米与6000米温差约20℃,与垂直递减率上升3000米气温降低18℃,高于垂直递减率,故B 选项正确。(2)对流层中上升气流使飞机飞行颠簸,而上下温差小,对流微弱则利于飞机飞行。由四幅图判读可知图④5000米高度处气温较高,与近地面温差小,气流较平稳,利于飞机飞行。故D 选项正确。[注意]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逆温现象与飞机飞行。14.[分析]此题为一道学科内综合题结合图示及资料分析中国东南部沿海及中南半岛气候类型及风向。[解答](1)我国东南沿海及中南半岛属季风气候,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东北风)从温州前往真腊冬季较佳,可顺风顺水,故A 选项正确。(2)真腊(即现在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故B 选项正确。(3)由材料③描述其宗教为佛教,起源地为南亚,即正确选项为C。(4)该宗教传播以迁移扩散为主,故 B 选项正确。[注意]不同地区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学科内知识综合。15.[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特征。[解答]地球大气层由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变化:表现为递减—递增—递减;大气运动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天气变化对流层显著。由此可判断 C 选项正确。[注意]地球大气层垂直分层及其特征。16.[分析]台风为热带气旋的强烈表现形式。[解答]台风中心为强低气压,其过境时使气压降低,并伴有强风,特大暴雨,由此可判断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图B 选项。[注意]台风活动及其影响17.[分析]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解答](1)通过图中数据判断可知1978~1998时段,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即D 选项正确。(2)全球变暖会造成部分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同时水温升高,海水膨胀也会使海平面抬升,气温升高会使山地永久积雪下界上升,故 B 为正确选项。[注意]全球变暖及其影响。18.[分析]本题组考查锋面及锋面天气。[解答](1)由图中锋面示意图可判断此锋面为暖锋,而此区位于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可判断m 地风向应为西南风,即选项 A 正确。(2)暖锋降水在锋前,锋后被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图中m 地处于锋后,n地在锋前,故m地晴,n地有雨。故D 选项正确。(3)暖锋过锋时往往带来阴雨天气,过境后则n地被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故图中B 选项正确。[注意]锋面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变化。

19.[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对应自然带。[解答](1)由表中数据分析城市①1月均温5℃,7月29℃降水夏季多,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②1月均温11℃,7月27℃降水量集中在1月应为地中海气候,城市③1、7月均在20℃以上,降水集中夏季,干湿季分明应为热带季风气候,此三种气候对应城市应为B 选项:上海、罗马、孟买,故选项B 正确。(2)城市②所属气候即地中海气候应分布在大陆西岸,故正确选项为A。(3)城市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D 选项正确。[注意]气候类型判断及分布。20.[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及气候类型判断能力。[解答](1)结合图中温度数值及①~⑦组气候类型中最高温、最低温数值推算各气候类型年温差可知年温差最大的一组应为④⑥⑦,即C 选项正确。(2)图①表示的气候特征:终年气温较高年降水量多,应为热带雨带气候,即A 选项正确。(3)图⑦对应气温、降水数值,最热月气温在10℃以下,最冷月在-20℃,终年降水较少,其对应气候类型可能是苔原带,即C 选项正确。(4)[注意]气候类型判断及分析、综合读图能力。21.[分析]首先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所属气候类型,再利用各区不同季节盛行风向判断航行方向与所用时间。[解答](1)甲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偏北风(东北风),故利用风力,从甲出发前往乙,丁最佳季节应在冬季吹偏北风时,商船航行顺风顺水,故C 选项正确。(2)乙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此

危废管理试题及答案2019

2019年危废规范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 )。 A、基本国策 B、基本政策 C、基本方针 D、基本策略 2.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损害担责的原则。 A、政府为主 B、公众参与 C、部门配合 D、社区配合 3.新环保法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一切( )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A、单位和个人 B、企业和个人 C、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4.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自给自足 B、低碳、节俭 C、奢华 D、铺张 5.新环保法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 A、环境保护税 B、矿产资源税 C、排污费 D、污染费 6.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 )。 A、环境保护日 B、世界环境日 C、环境日 D、中国环境日 7.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 )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A、排污许可证 B、总量控制指标 C、环境管理 D、污染排放 8.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 )。 A、擅自投入生产 B、排放污染物 C、继续生产 D、开工建设 9.新环保法中的“环境”是指( )。 A、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 B、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C、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D、以上都不对 10.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所后,逐步形成PH<5.6的酸性降水。 A.盐酸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11.污水处理站运行操作规程中规定污水处理设施是每()小时巡查一次。 A .2 B.3 C.4 12.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是()。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改造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同时设计、同时改造、同时投产 13.在大气污染物中,对植物危害较大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B.二氧化硫和氟化物C.一氧化碳和氟化物 14.企业应当优先使用( )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A、特殊 B、先进 C、环保 D、清洁 15.工业三废是指()。 A。废水、废料、废渣B。废水、废气、废料C。废水、废气、废渣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

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作用和手段。 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 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2、三项基本政策、八大管理制度和法律责任。 三项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和“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八大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按性质分为环境行政责任,环

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 3、环境规划指标类别 环境规划指标是指能直接反映环境对象及有关事物,用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目标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规划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环境目标的类型: ①按规划内容分:a.环境质量目标: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目标等;b.环境建设目标:反应环境改善程度;c.污染控制目标:提出污染物削减量以及治理率、达标率等;d.环境管理目标: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等。 ②从时间上划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五年、十年、二十年目标等。 ③从空间上划分:国家、省(自治区)、县市、经济区、流域环境目标等。 4、水环境功能区的类别 一级区: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 二级区:在一级区的开发利用区内分为7类(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 5、水环境容量的分类 按水环境目标分类:自然水环境容量,管理(或规划)环境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940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设备设施布局 1.加工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2米。 2.加工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0.9米。 3.操作空间(设备间距在外):小型设备不小于0.6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运输线视同)不小于1.1米。 4.高于2米的运输线有牢固护罩(网)。 二、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1.工作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等应摆放整齐,平衡可靠。 2.各种工位器具、专用工模、夹具等应牢固可靠,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放,不得妨碍操作。

环境管理体系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管理体系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适合的答案,填到空格中。每题1 分,共 计10 分) 1. 已知某个月的所有星期天的日期加起来是85,那么这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天是( )号。 a) 30 b) 28 c) 29 d) 31 【答案】d 【解析】一个月的星期天只可能是4 个或5 个。由于 85- (1+2+3+4) X7= 15, 15 吒=3,所以这个月应当有5个星期天,第一个星期天 是该月3 号,最后一个星期 天是31 号。 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 由( A )划定。 a) 当地人民政府 b)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 当地气象部门 d) 当地人民代表大会 3. GB/T24001-2004 标准的全称是 (a ) a)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b)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c)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d)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支持技术指南 4. 污染预防不包括(b ) a)更改过程、产品或服务 b)污染工序外包 c)采用替代能源 d)源的减少或消除 5. 某市的红光大厦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招标。有四个建筑公司投标。为简便起 见,称它们为甲、乙、丙、丁。在标底公布以前,各公司经理分别做出猜测。 甲公司经理说:“我们公司最有可能会中标,其他公司不可能。”乙公司经理 说:“中标的公司一定出自乙和丙两个公司之中。”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 若不是甲公司就是我们公司。”丁公司经理说:“如果四个公司中必有一个中 标,那就非我们莫属了!”标底公开后得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成真 了。 以下哪项判断最可能为真?() a)甲公司经理猜对了,甲公司中标了b )乙公司经理猜对了,丙公司中 标了 c)乙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d)甲公司和乙 公司的经理都说错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1.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 3.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4.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5.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归纳为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6.“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8.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 提出管理的14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酬报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 9.管理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为防治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2.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分为预先、过程、事后控制 3.根据实施控制的来源分正式组织、群体、自我控制 4.根据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前馈控制 5.根据控制所采用的手段分直接、间接控制。 12控制原则 1.控制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从总体上看,它既包括对人的控制,也包括对物的控制,这就增加了控制的复杂。 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遵循以下原则1.公众参与原则2.系统控制原则 3.一致与比较原则 4.预防性原则 5.例外与重点原则 6.灵活性原则 7.经济合理原则 8.反馈原则

作业环境现场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一、设备设施布局 1、加工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2米。 2、加工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0.9米。 3、操作空间(设备间距在外):小型设备不小于0.6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运输线视同)不小于1.1米。 4、高于2米的运输线有牢固护罩(网)。 二、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1、工作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等应摆放整齐,平衡可靠。 2、各种工位器具、专用工模、夹具等应牢固可靠,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放,不得妨碍操作。 4、工件材料等应堆放整齐,高度不许超过2米,高比宽不大于2比1。 三、生产区域地面状态 1、车间安全通道应以醒目的划线界定。 2、.车间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米,车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8米。 3、保证通道畅通,不得堵塞或侵占。 4、为生产设置的坑、壕、池等应有牢固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5、作业场所的工业垃圾、污油、污水及污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6、人行道及空地应平坦,无绊脚物。如有绊脚物应设醒目标志或防护措施。 四、防尘、防毒(含物理因素)设备设施 1、防尘防毒设备应完好,能正常运转、排尘排毒效果好。 2、主管道和支管道应无破裂、泄漏。 3、集尘(毒)风罩应完好、有效。 4、闸板应灵活可靠,无破损。 5、滤料(或元件)及时清洗更换,保证完好有效。 6、不产生严重的二次扬尘(毒)。 7、防尘防毒设备设施的合格率指标应按设备维护保养完好率考核。 8、电离辐射、微波和高温等物理因素作业点的防护设施及操作者防护用品应完好,符合标准。 五、工业噪声 1、和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2、对产生噪声的和产过程和设备,工艺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3、新建、改建、扩建、引进工程项目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评审。没有评审或评审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现有场所见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未达标前,可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以保障职工健康。

环境管理体系考试题和答案

环境管理体系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适合的答案,填到空格中。每题1分,共计10分) 1.已知某个月的所有星期天的日期加起来是85,那么这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号。a) 30 b) 28 c) 29 d) 31 【答案】d 【解析】一个月的星期天只可能是4个或5个。由于85-(1+2+3+4)×7=15,15÷5=3,所以这个月应当有5个星期天,第一个星期天是该月3号,最后一个星期天是31号。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由(A )划定。a)当地人民政府b)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当地气象部门d)当地人民代表大会3.GB/T24001-2004标准的全称是(a ) a)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b)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c)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d)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支持技术指南 4.污染预防不包括(b ) a)更改过程、产品或服务 b)污染工序外包 c)采用替代能源 d)源的减少或消除 5.某市的红光大厦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招标。有四个建筑公司投标。为简便起见,称它们为甲、乙、丙、丁。在标底公布以前,各公司经理分别做出猜测。甲公司经理说:“我们公司最有可能会中标,其他公司不可能。”乙公

司经理 说:“中标的公司一定出自乙和丙两个公司之中。”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若不是甲公司就是我们公司。”丁公司经理说:“如果四个公司中必有一个中标,那就非我们莫属了!”标底公开后得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成真了。以下哪项判断最可能为真?()a)甲公司经理猜对了,甲公司中标了 b)乙公司经理猜对了,丙公司中标了c)乙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d)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若甲为真,则丙为真,不能出现两真,所以甲必为假,假如据此而认定丙中标,即丙为真,则乙也为真,也不可能,所以丙为假,即丙未中标,因此中标者或者为乙、或者为丁,如是前者乙所说为真,如是后者丁所说为真,符合这一结果的只有D。 6.为满足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当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 d )a)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b)组织能够控制或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c)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d)所有上述答案7.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是指(b)a)审核结论b)审核发现c)审核方案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 全管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生产车间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场所,车间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疏忽大意。同时,对不安全行为更应“从严”,“强化”,控制,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不安全行为降低到最低几率,才能做到预测预防,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1.作业环境 1.1车间内外应保持整齐、清洁、通道平坦、畅通 1.2进、出口处应根据车间通道情况和作业区域情况设置安全标志或限速标志,并符合GB2894—82的规定; 1.3作业区的场地应整齐、防滑、无凹陷、凸起和严重油污现象; 1.4车间内不准搭建简易建筑物,如果特殊情况必须搭建,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规定使用期限,用完后立即拆除; 1.5通道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宽度标志线应用油漆涂刷,并保持清晰。 行人通道大于或等于1.8m; 电瓶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m; 汽车或叉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5m. 1.6进入车间的铁路线轨道顶面应与地面平齐。 1.7厂房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照度应不低于 50Lx.

1.8车间应设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事故照明。 1.9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在易引起工伤事故或通行时易发生危险的场所,应装设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明。 1.10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事故照明电源应自动投入,在有专人值班时,可采用手动切换。 1.11天窗应有机械开启装置,并启闭灵活、可靠、关闭严密,无漏雨现象。 1.12车间厂房应有排水系统、保证在当地雨季降雨量最大时,排水畅通,阴井不冒水。 1.13设备上的工作灯和手提式工作灯均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并符合GB3805—83《安全电压》的规定。 1.14厂房内交流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零)干线,可利用直接埋入地中的金属构件,但不得利用输送可燃易燃物质的管道。 1.15接地线埋入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及热稳定性、连接应牢固、可靠、并保证导电的连续性。 1.16起动机的供电滑接线的两端应有电源相线信号灯,并保持清晰明亮。 1.17装接临时线路应先填写“装设临时线申请单”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如超过规定期限,应安装正式线路。 1.18临时线路需用良好的橡套电缆,长度不宜超过10m,线上不得有接头。

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考试试卷及答案

沈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试卷 单位: 部门: 姓名: 1、《沈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自(2012年 1月1日)起施行。 2、《沈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适用于本市 城市内和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 理。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的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划定。 3、市(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是市容和环境卫生主管部门, 负责本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区、县(市)市 容和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 工作。 4、主要街道、桥梁、地下通道、广场、公厕等公共区域 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由(环境卫生作业单位)负责。 5、街巷、住宅小区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由(街 道办事处)负责;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的市容和环境卫生 管理责任,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6、商店、超市、集贸市场、展览展销场馆、证券市场、 宾馆、饭店等场所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由经营管理 单位或者(经营者)负责。 7、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停车场、公交车始 末站点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由(经营管理单位)负 责。 8、浑河、南北运河等城市水域沿岸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 理责任,由(管理单位)负责。

9、工程施工现场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由施工单 位负 责;尚未开工的建设工程用地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由(建 设单位)负责。 10、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市容和环境卫生 事业的改革,逐步实现市容和环境卫生作业和服务的社会化和 (市场化)。 1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市容和环境卫生的义务,对损 坏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有劝阻和(举报)的权利。 12、主要街道两侧和繁华地区的建筑物前,应当根据需要与 可能,选用透景、半透景的围墙、栅栏或者绿篱、花坛(池)、草 坪等作为分界,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设置(实体围墙)。 13、需要在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公安、交通、路灯、民 政、环保、电力、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应当向(城建主管 部门)提出申请,经城建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 可设置。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维护单位应当及时对公共设施进行 维修、更换、清洗或者补设,保持各类设施完好、整洁、美观。 1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道路和(公共场地)借助护栏、 电杆悬挂物品。 15、工程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围挡、(警示)标志和临时环境 卫生设施。 16、建筑、拆迁施工现场的出入口路面应当作必要的(覆 盖),设置冲洗设备,对进出的车辆进行清洗,不得带泥行驶, 污染路面。 17、浑河、南北运河等城市水域沿岸应当保持整洁,岸坡完 好,无破损,及时清除水面垃圾、漂浮物。禁止(滥倒)或者堆 放垃圾、粪便、污染物及其他废弃物。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摘要: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与目前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内容不适应小城镇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幵展小城镇规划的研究。将生态理论引小城镇规划,开展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有助于协调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推动小城镇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对我国小城镇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小城镇规划的核心是生态环境规划,生态必须优先发展,只有加强生态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小城镇的发展,是目前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从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不断提速,小城镇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我国建国以来城镇发展和建设最快的时期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平均快了一倍,由此可见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建制镇数量从1981年的2173个增加到2009年的19322个,在短短28年的时间里,数量增加了近8倍。然而在小城镇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小城镇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小城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针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国家环保总部先后提出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小城镇建设必须遵循经济、环境以及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的政策方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当前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己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们的强烈愿望。 一、城镇规划 何为小城镇规划,就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 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根 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即应原则确定 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 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 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 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

企业安全管理中对作业环境的规定(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安全管理中对作业环境的规 定(标准版)

企业安全管理中对作业环境的规定(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A.噪声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 工业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三类。 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及频率。 B.振动 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 振动危害的识别则应先找出产生震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C.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 生产性热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业炉窑,如冶炼炉、焦炉、加热炉、锅炉等。

电热设备,如电阻炉、工频炉等。 高温工件(如铸锻件)、高温液体(如导热油、热水)等。高温气体,如蒸汽、热风、热烟气等。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环境规划与管理总结

第一章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理解其涵?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理解其涵?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面?其后哈罗协?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 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6. 简述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7. 什么是目标管理?如具体实施目标管理? 8. 什么是反馈控制?什么是前馈控制?试分析两种控制式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9. 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 10. 简述工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涵。 11. 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 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 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 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 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 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 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 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要 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052-72 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采光 生产场所采光是生产必须的条件,如果采光不良,长期作业,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产生误操作,或发生意外伤亡事故;同时合理采光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生产场所要有足够的光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采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补充和代替。 (2)生产场所的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

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二)通道 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车间安全通道是指为了保证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设置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进人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的宽度>3m;通行电瓶车、铲车的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1. 5 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1 m. 3.通道的一般要求

(环境管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分×10=20分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我国在()首次提出排污收费。 A、1978年《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年《排污收费暂行办法》 D、2003年《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可以分为()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C、天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人工环境) D、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 3、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机关是()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省级人民政府 C、地方各级环保机构 D、省级环保机构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送审批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 A、5日 B、10日 C、15日 D、20日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是() A、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登记表 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D、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说明 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是() A、蓝色、黄色、橙色、黑色 B、黑色、红色、黄色、蓝色 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D、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7、环境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检查或采取制裁措施的依据是() A、环境行政处理 B、环境行政处罚 C、环境行政许可 D、环境行政强制执行 8、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处理决定()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9、在控制固体废物转移入境的有关法律规定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B、国家限制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C、国家禁止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D、国家并不禁止进口未列入可以用作原料进口的固体废物的目录的固体废物 10、下列关于我国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B、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的,如属于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则仍适用我国国内法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C、国内环境法的效力优于国际环境条约; D、国际环境条约在我国境内直接适用,不需要国内立法机关将它转换为国内法 二、多项选择题(4分×5=20分备选项中有2—4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全部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清洁生产的“清洁”主要表现在() A、清洁的技术标准 B、清洁的能源 C、清洁的生产过程 D、清洁的产品 2、关于我国环境监测机构的论述正确的是() A、全国环境监测机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置 B、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三级监测站,即国家级、省级、市级监测站 C、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在业务上接受其指导 D、各级监测站是技术事业单位

环境规划与管理习题简答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什么是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即在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解决开发与环境的冲突,期使经济成长与环境保护达到平衡。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加以纠正,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冲突,达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促成人类形成更发展更进步的新文明。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紧密相连,相关相容性和差异性有: (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183个国家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102位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讨论了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人类迈入21世纪的意义深远的一次世界性会议。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地球宪章该宣言首先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 《21世纪议程》: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脑会议上一致通过的是一个广泛的行动计划。

环境管理体系试题(答案)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考试试题 姓名:单位工号考试时间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5分) 1、ISO14001中文名称是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于1996年9月正式颁布,并于2005年5月10日发布了ISO14001:2004版本,2004版于2005年5月15日正式实施。 2、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来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包含生产活动(材料准备、加工制造、装备、调试等)、管理活动(办公活动等)、辅助活动(设备维修、动力供应,运输、仓储、实验室等)、生活后勤活动(绿化、洗浴);产品包含组织自身生产的产品和组织使用的产品;服务包含组织提供的服务和组织使用的服务。 3、环境因素的描述形式:名词+动词组合或动名词,尽量细化到物质或因子上。 4、环境因素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日照钢铁有限公司环境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遵守法规,清洁生产,建生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我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即PDCA模式。 7、日照钢铁最高环保决策机构为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环保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2分) 1、下列叙述中那些不属于环境因素() A粉尘排放 B电能消耗 C煤气泄漏 D锅炉燃烧 2、相关方是指哪些团体或个人() A组织附近的居民和单位 B关注组织的环境行为的团体和个人 C受组织的环境行为影响的团体和个人 D B和C 3、以下那一项为环境指标() A减少有害原料使用 B提高员工环境意识

C减少原材料使用 D二氧化硫浓度低于200mg/m3 4、监测设备的校准或检定应何时进行?() A.定期进行 B.使用前 C.定期或使用前 5、组织的哪一级领导应确保按照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A.最高管理者 B.环境管理者代表 C.质量部门负责人6.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第三方认证审核的依据标准是() A.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B.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C.A+B 7、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可能具有() A、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B、潜在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C、较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D、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8、我公司排放类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时采用的方法() A、是非判断 B、多因素评价 C、专家判定法 D、对比法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企业实行ISO14001的目的和意义() A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 B有助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C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市场份额 D预防取得绿色通行证,走向国际贸易市场 2、下列不属于重要环境因素的是() A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 B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环境因素 C活动产品服务中能源、资源消耗超过企业内规定的标准的环境因素; D危险固体废物排放的环境因素 3、评价环境因素的依据() A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允许排放的 B相关方合理投诉或高度关注的 C能源资源消耗大,影响面广的水、电、纸的消耗 D异常或紧急状态预计产生的重大环境影响的 4、建立、评审目标指标的具体考虑()

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规划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卷》---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出现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2、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一)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二)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三)在现代环境管理中,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四)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 3、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简答题) 1)对传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修正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ion):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在传统的GNP核算中,未考虑由于经济增长而带来的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破坏所造成的影响及其对生态功能、环境状况的损害。 经济学家试图在计算国内生产和收入时纳入考虑环境后的净国内产值(EDP)和净国内收入(ENI)。2)建立自然资源帐户 自然资源帐户主要用于体现一个国家资源的变化。这些帐户能够显示环境的变化是如何同经济变化联系起来的。 3)引入可持续收入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收入在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等各种资本的折旧。4)产品价格与投资的评估 为了全面反映环境资源的价值,产品价格应完整的反映三部分成本:a、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b、环境成本(环境净化成本和环境损害成本);c、用户成本。 5)环境资源价值公式 为建立一个合法的决策框架,对资源进行定价是必须的。从概念或价值评估的角度,可以将环境资源的全部经济价值划分为两大类: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前者进一步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以及选择价值。 4、导致市场失效的主要原因 公共物品性、外部性、垄断竞争的存在以及非对称性。 5、环境保护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1)排污收费2)产权交易3)排污许可交易4)排污标准 6、环境预测方法 1)头脑风暴(BS、思维共振)法2)特尔菲(Delphi)法3)逻辑型规律(趋势外推)法 4)指数曲线法5)龚帕兹预测法6)回归分析预测法7)决策树图法 8)交叉影响分析预测法9)马尔可夫预测法 7、环境规划管理与管理方案的生成(简答题) (一)前期准备与调研 主要内容包括:接受任务、确定规划的时域与空域范围、成立规划领导小组与课题组、编制规划提纲与调研提纲、进行广泛的咨询、吸取各方意见并采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其中收集资料与咨询工作涉及面最广、历时最长、工作量最大。 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资料查找和踏查两部分。 主要资料来源有统计年鉴,环保、土地、水利、农业、工业、矿产等部门统计年报及年度工作总结,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以往的规划成果,相关的课题成果,环境年鉴,污染企业的污染统计年报以及对自然状况、污染状况、自然资源状况所作的实地监测与调查等。 (二)评价、预测与主要问题辨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