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酶联免疫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凝血酶活性测定法取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溶液0.2ml,加0.5%(g/ml)纤维蛋白原溶液0.2ml,在37℃放置24小时,不得有任何凝块或纤维蛋白出现。
测定时应同时做阴性及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0.2ml生理盐水加入0.5%(g/ml)纤维蛋白原溶液0.2ml,在37℃放置4小时,不得有任何凝块纤维蛋白出现。
阳性对照:取0.2ml0.5IU/ml凝血酶,加入0.5%(g/ml)纤维蛋白原溶液0.2ml,在37℃放置24小时,应有凝块或纤维蛋白出现。
注:含肝素的样品应根据肝素含量,用适量的硫酸鱼精蛋白中和样品内的肝素后再取样检查。
附录2 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效价测定法1 试剂1.1标准血浆用3.8%枸橼酸三钠作抗凝剂,按1∶10比例采集全血(1份抗凝剂+9份全血)。
4℃2000r/min离心20分钟,分离血浆。
取30份新鲜正常人血浆等量混合后,分装于小塑料管内(0.5ml/支)。
置-30℃冰箱保存备用。
从采血到血浆冻结完毕不超过4小时。
用时在37℃水浴中融化,然后置冰浴中备用,亦可制成冻干品。
1.2 基质血浆用1.34%草酸钠人和抗凝剂,按1∶10比例采集健康人血(1份草酸钠+9份全血)10℃以下2000r/min离心20分钟,分离血浆,然后按10%(W/V)加入BaSO4,在37℃水浴内搅拦吸附15分钟,10℃以下2000r/min离心30分钟,取上清分装(3ml/支)。
-30℃保存备用。
从采血到血浆冻结不超过6小时。
使用时在37℃水浴中融化,然后置冰浴中备用。
1.3 凝血活酶溶液取干兔脑粉120mg,加2ml生理盐水,加0.1ml1.34%草酸钠溶液,放入45~50℃水浴中搅拌15分钟,2000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置冰浴中备用。
当日配制当日使用,或存放于-30℃1个月内使用。
1.40.025mol/LCaCl2溶液称2.775g无水氯化钙(分子量110.98,AR),加水溶解至1000ml。
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其它名称】康舒宁、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ⅡⅦⅨⅩ)、人凝血酶复合物、血浆凝血因子、FactorⅡⅧⅨⅩ、PPSB、Prothrombin Complex(FactorⅡⅦⅨⅩ)、Thrombogen【组成成分】含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及少量其它血浆蛋白,另含肝素及适量枸椽酸钠、氯化钠。
【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缺乏导致的出血,如乙型血友病、严重肝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2.用于逆转抗凝剂(如香豆素类、茚满二酮等)诱导的出血。
3.对已产生凝血因子Ⅷ抑制性抗体的甲型血友病患者,使用本药也有预防和治疗出血的作用。
4.治疗敌鼠钠盐中毒。
【药理】1.药效学本药包含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由健康人混合血浆提取制成。
因子Ⅸ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在因子Ⅺa及Ca2+存在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因子Ⅸa,进而连同因子Ⅷ、Ⅹa,促进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乙型血友病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Ⅸ缺乏症,其轻、中及重型血浆凝血因子Ⅸ浓度各为正常的5%以上、1%~5%及1%以下。
给予因子Ⅸ使其血浆浓度维持在正常的25%-40%是止血所必需的。
因子Ⅷ参与外源性凝血过程,在因子Ⅹa和Ⅸa存在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因子Ⅶa,并与组织因子共同活化因子Ⅹ,促进凝血酶生成。
当因子Ⅷ缺乏时,补充本药亦可预防及治疗出血。
本药治疗甲型血友病出血的机制尚不清楚,其中的因子Ⅶ可绕过因子Ⅷ而直接活化因子Ⅹ,进而促进凝血酶的生成。
因香豆素类药物及茚满二酮抑制维生素K合成,从而影响因子Ⅱ、Ⅶ、Ⅸ及Ⅹ的活化,给予本药可对抗其抗凝作用。
2.药动学本药浓缩剂静脉注射后10~30分钟达血药峰浓度。
因子Ⅸ的分布半衰期为3~6小时,消除半衰期为18~32小时。
【注意事项】1.禁忌症尚不明确。
2.慎用(1)肝功能损害或近期接受过外科手术的患者(易发生血栓、DIC或纤维蛋白溶解)。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脓毒症性心肌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水平的临床意义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所导致的致死性器官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的特点[1]。
约18%~40%的脓毒症患者会出现脓毒症性心肌病,并且一旦出现脓毒症性心肌病,其死亡率可升高至70%-90%[2]。
已有研究认为,脓毒症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心肌细胞的炎性反应过度、氧化应激反应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肾上腺能途径下调、心肌细胞对钙离子敏感性异常等[3, 4]。
但是,依据以上病理生理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未对脓毒症性心肌病患者显现出理想的治疗效果[5, 6]。
凝血功能障碍同样是脓毒症发病时的常见并发症[7]。
脓毒症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造成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微循环血流淤滞;同时血管内皮损伤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促进微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损害[8]。
由此推论,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脏微血栓形成可能是脓毒症性心肌病的重要机制,但是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是凝血酶活化后与抗凝血酶相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是反映凝血酶活性的敏感指标[9]。
因此,本研究拟对脓毒症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血浆TAT水平在脓毒症性心肌病患者中的改变和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对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92例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脓毒症3.0诊断标准为SOFA 评分≥2 分且有感染证据[10]。
排除标准为:(1)年龄<18岁;(2)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3)有慢性心脏疾病史患者;(4)肝功能不全患者;(5)既往有血液肿瘤病史患者;(6)入科时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7)入科后72 h内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8)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经过筛选后研究纳入符合要求的107例脓毒症患者(图1)。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Human Prothrombin Complex成份主要组成成份:凝血因子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单独或联合缺乏)包括:1.凝血因子Ⅸ缺乏症(乙型血友病),以及Ⅱ、Ⅶ、Ⅹ凝血因子缺乏症;2.抗凝剂过量、维生素K 缺乏症;3.肝病导致的出血患者需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4.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被大量消耗,可在肝素化后应用;5.各种原因所致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拟作外科手术患者,但对凝血因子V 缺乏者可能无效;6.治疗已产生因子VIII 抑制物的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状;7.逆转香豆素类抗凝剂诱导的出血。
规格按人凝血因子Ⅸ的效价分为:100IU/瓶、200IU/瓶、300IU/瓶、400IU/瓶、1000IU/瓶,同时制品还含有适量的人凝血因子Ⅱ、Ⅶ、Ⅹ。
复溶后体积为10 ml/瓶。
用法:❖本品专供静脉输注,应在临床医师的严格监督下使用。
❖用前应先将本品和灭菌注射用水或5% 葡萄糖注射液预温至20-25 ℃,按瓶签标示量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或5% 葡萄糖注射液。
轻轻转动直至本品完全溶解(注意勿使产生很多泡沫)。
❖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50-100 ml,然后用带有滤网装置的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
滴注速度开始要缓慢,15 分钟后稍加快滴注速度,一般每瓶200 单位(IU)在30-60 分钟左右滴完。
用量:●使用剂量随因子缺乏程度而异,一般每kg 体重输注10-20 单位,以后凝血因子Ⅶ缺乏者每隔6-8 小时,凝血因子Ⅸ缺乏者每隔24 小时,凝血因子Ⅱ和凝血因子Ⅹ缺乏者,每隔24-48 小时,可减少或酌情减少剂量输用,一般历时2-3 天。
●在出血量较大或大手术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剂量。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患者如拟作脾切除者要于手术前用药,术中和术后用药根据病情决定。
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快速滴注时可引起发热、潮红、头痛等不良反应,减缓或停止滴注后,上述症状即可消失。
血栓四项在新冠患者出凝血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复合物(tPAI-C)在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出凝血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Kruskal-Wallis H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我院2022年4月份至2022年6月份入院的新冠患者和健康人群共56例,其中,新冠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组和重型危重型组,共36例,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
以上受试者均行TM、PIC、TAT、tPAI-C血栓四项和DD、FDP、PT、APTT常规凝血检测并记录新冠患者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与抗体反应。
结果新冠患者疫苗接种组的重型和危重型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组的重型危重型(P<0.05)。
抗体反应阳性组的重型和危重型感染率明显低于抗体反应阴性组的重型危重型感染率(P<0.05)。
新冠肺炎组TM、PIC、TAT、DD、FDP、PT、APTT高于健康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PAI-C在健康组与轻型普通型无统计学差异,其中轻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重型危重型组TM、PIC、TAT、tPAI-C、DD、FDP、PT、APTT高于轻型普通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TAT、PIC是新冠患者高凝风险的主要贡献因素,降解产物DD和FDP水平高低也与TAT、PIC存在正相关。
其中,TM也是患者高凝状态的风险因素,同时,TM也对新冠患者出血风险有贡献,tPAI-C、TM是新冠患者出血风险的主要贡献因素,APTT、PT水平高低也与tPAI-C、TM存在正相关。
结论检测TM、PIC、TAT、tPAI-C生物标志物能够提示新冠肺炎患者相关出血和血栓与严重程度,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能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出血和血栓的严重程度。
抗凝血酶高是什么原因
文章导读
抗凝血酶是人体的血液活性因子,一般情况下随着人体血液的凝固加上身体当
中的蛋白溶解会导致血液出现变化,容易引起血管凝血等,会容易导致人体出现肾脏疾病,还会导致肾炎等,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需要及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平时注意观察身体变化。
抗凝血酶高
抗凝血酶Ⅲ(ATⅢ)是作为血液中活性凝血因子的最重要的阻碍因子,它控制着血液的
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
其血液中ATⅢ的水平根据各种疾并症状而变化,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疾患、肾病综合症等降低。
作用原理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
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
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
它与凝血酶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
形成AT 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
肝素与AT Ⅲ所含的赖氨酸结合后。
血凝仪的基本测试原理目前可开展的血栓/止血成份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法、乳胶凝集法等。
在表1中可注意到,在血栓/止血检验中最常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内源凝血因子、外源凝血因子、高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蛋白C、蛋白S等均可用凝固法测量。
所以目前半自动血凝仪基本上都是以凝固法测量为主,而在全自动血凝仪中也一定有凝固法测量。
凝固法中又可分为光学法和磁珠法两类。
由于光学法几乎可涵盖各种检测方法,为了降低仪器制造成本,全自动血凝仪以光学法居多。
但也有少数高级全自动血凝仪中凝固法测量采用无样品干扰的双磁路磁珠法,而其它测量采用光学法,并可同时进行检测。
一、凝固法(生物物理法)凝固法是通过检测血浆在凝血激活剂作用下的一系列物理量的变化(光、电、机械运动等),由计算机分析所得数据并将之换算成最终结果,所以也可将其称作生物物理法。
1. 电流法电流法利用纤维蛋白原无导电性而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的特点,将待测样品作为电路的一部分,根据凝血过程中电路电流的变化来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
由于该电流法的不可靠性及单一性,很快被更灵敏、更易扩展的光学法所淘汰。
2. 光学法(比浊法)光学式血凝仪是根据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来测定凝血的。
根据不同的光学测量原理,又可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两类。
测定项目凝固法底物显色法乳胶凝集法ELIS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外源性凝血因子II、V、VII、X●●内源性凝血因子VIII、IX、XI、XII●●凝血因子VIII●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血酶III(AT-III)●●蛋白C(PC)●●●蛋白S(PC)●●●血栓调节蛋白(Thromodulin)●●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补体1脂酶抑制物(C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断片1+2(F1+2)●表1 血栓/止血成份检测方法(1)散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图1)是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陈红兵;郑佐娅;王鸿利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022)005
【摘要】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是人体内凝血和抗凝血相互作用以维持生理平衡的产物,是凝血酶生成的标志物之一,检测TAT对诊断和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和急性心肌梗死(AMI)都有重要的意义.对监控肿瘤、器官移植、肝病和怀孕等生理病理状态下凝血-抗凝血的变化也很有意义.
【总页数】3页(P252-253,256)
【作者】陈红兵;郑佐娅;王鸿利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23;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23;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2
【相关文献】
1.凝血酶-抗凝血酶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J], 王鸿利;李建新;陈红兵
2.急性白血病病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的检测
及其临床意义 [J], 杨杰;邓东红;程鹏;林发全;彭志刚
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窦红菊;胡钧培;邹丽芳;陈凯骏
4.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价值 [J], 李全培;冯荣波
5.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J], 柳林;金钧;黄芳;王玉宇;许莹莹;王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产品编号:CSB-E08431h
检测范围:0.312 ng/ml - 20 ng/ml
最低检测限:0.078 ng/ml
特异性:本试剂盒可同时检测天然或重组的人TAT,且与其他相关蛋白无交叉反应。
有效期:6个月
预期应用: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TAT含量。
说明
1.试剂盒保存:-20℃(较长时间不用时);2-8℃(频繁使用时)。
2.浓洗涤液低温保存会有盐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
3.中、英文说明书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4.刚开启的酶联板孔中可能会含有少许水样物质,此为正常现象,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任何影响。
实验原理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往包被抗TAT抗体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或标准品、生物素化的抗TA T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
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TAT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Assay plate ):一块(96孔)。
2.标准品(Standard):2瓶(冻干品)。
3.样品稀释液(Sample Diluent):1×20ml/瓶。
4.生物素标记抗体稀释液(Biotin-antibody Diluent):1×10ml/瓶。
5.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稀释液(HRP-avidin Diluent):1×10ml/瓶。
6.生物素标记抗体(Biotin-antibody):1×120μl/瓶(1:100)
7.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HRP-avidin):1×120μl/瓶(1:100)
8.底物溶液(TMB Substrate):1×10ml/瓶。
9.浓洗涤液(Wash Buffer):1×20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5倍。
10.终止液(Stop Solution):1×10ml/瓶(2N H2SO4)。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标准规格酶标仪
2.高速离心机
3.电热恒温培养箱
4.干净的试管和Eppendof管
5.系列可调节移液器及吸头,一次检测样品较多时,最好用多通道移液器
6. 蒸馏水,容量瓶等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血清:全血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过夜后于1000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
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血浆:可用EDT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于2 - 8°C 1000 g离心15
分钟,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3.细胞培养物上清或其它生物标本:1000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标本放
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注:标本溶血会影响最后检测结果,因此溶血标本不宜进行此项检测。
标本的稀释原则:
首先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了解待测样本的大致含量,确定适当的稀释倍数。
只有稀释至标准曲线的范围内,检测的结果才是准确的。
稀释的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记录。
最后计算浓度时,稀释了“N”倍,标本的浓度应再乘以“N”。
标准品的稀释原则:2瓶,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20 ng/ml,做系列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20 ng/ml,10 ng/ml,5 ng/ml,2.5 ng/ml,1.25 ng/ml,0.625 ng/ml,0.312 ng/m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 ng/ml,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
如配制10 ng/ml标准品:取0.5ml(不要少于0.5ml)20 n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0.5ml 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生物素标记抗体的稀释原则:
临用前以生物素标记抗体稀释液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每孔100μl),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
如10μl生物素标记抗体加990μl生物素标记抗体稀释液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的稀释原则:
临用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稀释液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每孔100μl),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
如10μl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加990μl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稀释液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
操作步骤
实验开始前,请提前配置好所有试剂,试剂或样品稀释时,均需混匀,混匀时尽量避免起泡。
每次检测都应该做标准曲线。
如样品浓度过高时,用样品稀释液进行稀释,以使样品符合试剂盒的检测范围。
1.加样: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待测样品孔。
空白孔加样品稀释液100μl,余孔分别加
标准品或待测样品100μl,注意不要有气泡,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37℃反应120分钟。
为保证实验结果有效性,每次实验请使用新的标准品溶液。
2.弃去液体,甩干,不用洗涤。
每孔加生物素标记抗体工作液100μl(取1μl生物素标记
抗体加99μl生物素标记抗体稀释液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37℃,60分钟。
3.温育60分钟后,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3次,每次浸泡1-2分钟,200μl/每孔,甩
干。
4.每孔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工作液(同生物素标记抗体工作液)100μl,37℃,
60分钟。
5.温育60分钟后,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5次,每次浸泡1-2分钟,200μl/每孔,甩
干。
6.依序每孔加底物溶液90μl,37℃避光显色(30分钟内,此时肉眼可见标准品的前3-4
孔有明显的梯度蓝色,后3-4孔显色不明显,即可终止)。
7.依序每孔加终止溶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终止液的加入顺序应尽量
与底物液的加入顺序相同。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底物反应时间到后应尽快加入终止液。
8.用酶联仪在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
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
进行检测。
注:
1. 用户在初次使用试剂盒时,应将各种试剂管离心数分钟,以便试剂集中到管底。
2. 每次实验留一孔作为空白调零孔,该孔不加任何试剂,只是最后加底物溶液及2N H2SO4。
测量时先用此孔调OD值至零。
3. 为防止样品蒸发,试验时将反应板放于铺有湿布的密闭盒内,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
4. 未使用完的酶标板或者试剂,请于2-8℃保存。
标准品、生物素标记抗体工作液、辣根过
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工作液请依据所需的量配置使用。
请勿重复使用已稀释过的标准品、生物素标记抗体工作液、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工作液。
5. 建议检测样品时均设双孔测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洗板方法
手工洗板方法:吸去(不可触及板壁)或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推荐的洗涤缓冲液至少0.3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
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
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对数坐标),OD值为纵坐标(普通坐标),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注意事项
1. 当混合蛋白溶液时应尽量轻缓,避免起泡。
2. 洗涤过程非常重要,不充分的洗涤易造成假阳性。
3. 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4. 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
5. 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稀释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稀释倍数。
6. 在配制标准品、检测溶液工作液时,请以相应的稀释液配制,不能混淆。
7. 底物请避光保存。
8. 不要用其它生产厂家的试剂替换试剂盒中的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