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调速与永磁调速性能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872.98 KB
- 文档页数:1
带变频的永磁调速器的特点与弊端带变频的永磁调速器是在筒式永磁结构上再加碳刷收集电流,通过变频器回馈到电网,环节很多,结构复杂。
而筒式结构,正如上文介绍主要是为了避免盘式专利保护而发明的,带变频的永磁调速器则是在筒式结构上进一步变化导致复杂化。
一般的主流盘式永磁调速器,采用调整导体盘和永磁体的间隙,而改变永磁涡流的强弱来调整转速的,非常简单。
特点分析:1、这种技术很难称之为永磁调速器技术,只能说是筒式永磁调速器+变频的结合。
2、还没有进过市场的验证,在2000KW以上的很难找到成功案例,离产品成熟还有3~5年的验证期。
3、结构环节太多,综合了机械和变频的缺点,没有突出单一的优点。
例如机械产品的优点是寿命长,结构简单可靠,环节少,整体安全性高,但是调节精度不高。
电子的特点是调速精度高,但是寿命短,易出现故障等。
变频的弊端1、应用变频会增加系统的故障点,背离了永磁调速器结构简单的初衷。
2、变频器一但损坏,由于永磁调速器是靠变频器散热的,直接导致永磁调速器热量快速上升,无法有效保护从而导致系统崩溃,出现重大事故。
3、电网回馈会成为败笔,很容易引起谐波,降低功率因素,同时变频器的任何一个部件损坏,永磁调速器由于无法散热从而烧毁。
4、有碳刷结构也会是一个败笔,市场上已经有无碳刷结构的励磁方式,会增加系统的不可靠性,技术落后,且后期运维成本较高。
小结永磁调速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其简单可靠、少维护的特性也为越来越多有调速节能需求的工业大功率电机业主所认同,盘式结构用多年的实践业绩验证了其技术成熟性。
而筒式结构或带变频的永磁调速技术还需进一步观察,待其成熟时可尝试改造,但不能盲目上大项目。
永磁同步电动机三种基本调速方法
永磁同步电动机是一种常用的高效率电动机,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带载设备。
为了实现电动机的调速,常用以下三种基本调速方法: 1. 电压调制法:该方法通过改变电动机的输入电压来实现调速。
可以通过改变变频器的输出电压来改变电动机的输出电压和频率,从而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该方法的优点是控制简单,响应速度快,但是对于负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调速效果可能不稳定。
2. 磁场调制法:该方法通过改变电动机内部的磁场强度来实现调速。
可以通过改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和相位,来改变电动机内部的磁场强度分布,从而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该方法的优点是调速范围广,调速效果稳定,但是控制复杂度较高。
3. 直接转矩控制法:该方法通过直接控制电动机的转矩大小来实现调速。
可以通过改变变频器输出的电流大小和相位,来控制电动机的转矩大小,从而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该方法的优点是调速响应速度快,调速效果稳定,但是对于负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控制设计。
综上所述,不同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调速策略。
- 1 -。
2022 年永磁耦合与调速驱动器从美国引进我国,在美国已大量应用于冶金、石化、采矿、发电、水泥、纸浆、海运、军舰等行业,国内现在应用案例主要有浙江嘉兴电厂,山东海化自备热电厂, 华电东华电厂, 华能南京电厂, 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 枣庄煤业集团蒋庄煤矿等大型企业集团。
永磁磁力驱动技术首先由美国 MagnaDrive 公司在 1999 年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该驱动方式与传统的同步式永磁磁力驱动技术有很大的区别,其主要的贡献是将永磁驱动技术的应用大大拓宽。
它不解决密封的问题,但是它解决了旋转负载系统的对中、软启动、减震、调速、及过载保护等问题,并且使永磁磁力驱动的传动效率大大提高,可达到 98.5%。
目前,由 MagnaDrive 公司和美国西北能效协会组成专门小组对该技术设备进行商业化推广。
由于该技术创新,使人们对节能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短短的几年中, MagnaDrive 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全球已超过 6000 套设备投入运行。
永磁磁力耦合调速驱动(PMD)是通过铜导体和永磁体之间的气隙实现由电动机到负载的转矩传输。
该技术实现了在驱动(电动机)和被驱动(负载)侧没有机械链接。
其工作原理是一端希有金属氧化物硼铁钕永磁体和另一端感应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通过调节永磁体和导体之间的气隙就可以控制传递的转矩,从而实现负载速度调节。
由下图所示, PMD 主要由导体转子、永磁转子和控制器三部份组成。
导体转子固定在电动机轴上,永磁转子固定在负载转轴上,导体转子和永磁转子之间有间隙(称为气隙)。
这样电动机和负载由原来的硬(机械)链接转变为软(磁)链接,通过调节永磁体和导体之间的气隙就可实现负载轴上的输出转矩变化,从而实现负载转速变化。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通过调整气隙可以获得可调整的、可控制的、可以重复的负载转速。
磁感应原理是通过磁体和导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
也就是说, PMD 的输出转速始终都比输入转速小,转速差称为滑差。
浅析实际应用中永磁和变频调速的优缺点摘要:变频调速和永磁调速是现代企业普遍使用的风机调速技术。
本文分别介绍变频调速和永磁调速两种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从安全性、可靠性、工作实际环境及运行效果等方面比较变频调速和永磁调速在风机中应用情况。
关键词:永磁调速;变频调速;风机;安全性;可靠性风机是工业领域最常用的、通用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领域。
风机在设计时是按照满负荷输出设计的(并适当留有余量),绝大多数情况生产时的实际工况,并非满负荷运转,常用节流的方式对风机的流量进行调节,这种方式控制精度低,速度慢,能量损耗大已逐步淘汰。
目前,风机调速技术多种多样,但在工业领域中,变频调速和永磁调速使用的比较广泛。
变频调速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技术越来越成熟,调速精度也越来越高。
永磁调速技术因新永磁体材料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实际应用案例占比有所提高,其具有节能、可靠性高、调速比宽、稳定性好、对环境要求不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目前永磁调速还处于应用推广期,企业应用较少,我公司新建装置设计中引入永磁调速风机,本文将浅析两种调速方式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比较两种风机调速技术特点。
一、变频调速(1)变频调速原理变频调速是直接驱动于电机电源,通过调节频率来控制电机转速,用以改变负载转速。
电动机分为直流同步电动机和交流异步电动机,其中异步电动机在我国电机拖动中占比90%以上,使用普遍,本文所指电机皆为异步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机级数p和转差率x具有以下函数关系:n=(1-X)*60f/p。
当电机级数p和转差率x因数无法改变时,或者转差率x变化不大时,电机转速n和电源频率f成正比例,调整电源频率f,即可以改变电机的转数n [1]。
变频调速基本原理是在整流桥半导体器件作用下,将工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频率、电压可调的交流电,转化后的交流电作为电机的驱动电源,使拖动负载转速可调节。
(2)变频调速特点变频调速通过改变电机的实际工作频率调节负载风机转速,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法,无额外的滑差损失。
浅谈石油钻机电气传动系统的最新发展石油钻机电气传动系统是石油钻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主要是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传动系统将能量传递到钻机各个部件,从而实现钻井作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钻机电气传动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石油钻机电气传动系统的最新发展进行浅谈。
一、电机技术的进步石油钻机的传动系统中,电机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传统的石油钻机电机通常采用交流感应电动机,其效率较低,动态响应较慢。
而现在,随着永磁同步电机、直线电机等新型电机技术的逐渐成熟,石油钻机电机的效率和响应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高功率密度、响应快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石油钻机整体的性能和效率。
二、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传统的石油钻机电机通常采用恒速运行,无法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调整。
而现在,随着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石油钻机的电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转速调整,实现节能与高效的运行。
变频调速技术能够根据井深、井内环境、以及钻进速度等因素进行实时调整,使得钻机的工况匹配更加合理,同时降低了能耗。
三、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石油钻机的电气传动系统中,智能控制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石油钻机智能控制系统通常采用硬连线控制或者PLC控制,缺乏自主学习和优化的能力。
而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石油钻机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采集和处理钻井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来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操作,提高钻井效率和安全性。
四、新材料的应用石油钻机电气传动系统中的传动装置和机械部件对于抗磨损、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要求较高。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强度、高温耐性和耐腐蚀性能更好的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钻机电气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
新材料的应用使得钻机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石油钻机电气传动系统的最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电机技术的进步、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等方面。
变频器驱动的电机类型及特点比较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电机是最为常见且重要的设备之一。
而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变频器在控制电机速度和转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常用的变频器驱动的电机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感应电机(异步电机)感应电机是最常见的电机类型之一,其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在工业生产中,感应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风机、泵、压缩机、传送机械等。
在变频器驱动下,感应电机具有以下特点:1. 宽速调节范围:感应电机在变频器的调节下,可以实现较宽的速度调节范围,从低速到高速皆可满足需求。
2. 启动转矩大:感应电机在变频器驱动下,能够提供较大的启动转矩,适用于一些启动转矩较大的设备。
3. 效率较低:相比于其他电机类型,感应电机的效率较低。
当变频器处于低速调节状态时,效率下降较为明显。
二、永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利用永磁体的特性,具有优异的性能表现。
随着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在工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在变频器驱动下,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率:永磁同步电机的效率相比于感应电机更高,在变频器驱动下尤为明显。
能够降低能耗,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2. 高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一些对体积要求较高的场景。
3. 高精度控制:永磁同步电机通过变频器驱动,可以实现精准的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
三、有刷直流电机有刷直流电机是一种传统的电机类型,其结构简单、稳定性较高,在一些特定场景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在变频器驱动下,有刷直流电机具有以下特点:1. 调速性能好:有刷直流电机在变频器控制下,可以实现很好的调速性能,且调速范围广。
2. 转矩波动小: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电机,有刷直流电机的转矩波动相对较小,适用于对转矩要求较高的场景。
3. 维护成本低:有刷直流电机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电机结构较为简单,故维护成本较低。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电机在变频器驱动下具备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永磁调速前景如何永磁调速与变频调速技术和经济对比分析永磁调速前景如何呢?永磁调速与变频调速技术和经济上面各自都有哪些优势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前,实现调速的方法主要有变频调速、液耦调速以及永磁调速等方法。
变频调速是目前应用最广,技术相对成熟的调速技术;永磁调速是一种透过气隙传递转矩的“革命性”传动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简单可靠、震动噪音小等诸多优点,在调速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而液耦调速由于调节精度低、调速范围有限、低速转差损耗大、控制精度低、线性度差、响应慢、容易漏液等原因,其运用正在逐步减少。
本文主要针对永磁调速和变频调速两种调节方式,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1 永磁调速和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永磁调速是一种透过气隙传递转矩的传动技术。
它以现代磁学为基本理论基础,通过调节永磁体和导体之间的气隙或耦合面积,来改变负载端的输出转矩,从而实现控制负载端流量或压力的变化。
永磁调速装置主要由导体转子、永磁转子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
导体转子固定在电动机轴上,永磁转子固定在负载转轴上,导体转子和永磁转子之间无机械连接,电机旋转时带动导体转子旋转,切割磁力线产生涡电流,该涡电流在导体转子上产生感应磁场,使导体转子与永磁转子间互相拉动,从而实现了电机与负载之间的转矩传输。
永磁调速的特点是电机转速基本不变,当负载端的控制信号(如压力、流量等)变化后,由执行器对信号进行识别和转换,通过调节导体转子与永磁转子之间空气间隙的大小,来改变负载端功率的输出。
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为:异步感应电动机的转速n与电源频率f、转差率s、电机极对数p三个参数有如下线性关系:n = 60f ( 1 - s ) / p。
改变其中任何一个参数都可以实现转速的改变。
变频器是通过改变电源频率f 的方式来改变电动机转速的。
根据泵的相似定律,可知泵的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通过改变转速,轴功率会大大降低,从而实现节能。
2 永磁调速和变频调速的技术性比较永磁调速和变频调速都是高效节能的调速技术,但是二者从原理、构造、使用维护以及对运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都有明显的差异。
永磁调速装置与变频器调速的对比摘要:本文从调速原理、技术特点、寿命周期、改造费用等四个方面对永磁调速装置与变频调速进行了综合比较。
结果表明,永磁调速装置相对于变频器调速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改造费用低、无谐波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安装维护简单等显著优势,可以在钢铁、电力、石化等众多领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永磁调速装置;变频器;调速原理;技术特点;改造总成本一、引言近年来,离心式风机和水泵大量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每年消耗的电能总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0%以上。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水泵和风机的设计量通常要大于现场生产工况所需的量,现场常采用阀门调节方式进行流量或压力调节以满足现场生产工艺。
这样的调节方式将大量能量消耗在了阀门挡板上,造成了能量浪费。
然而利用传动装置调节转速方式调节水泵和风机的流量、压力,在降低压力的同时减小流量,则此时水泵或风机仍然在高效区间内运行,可达到既节约电能又不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
根据国家节能减排规划的要求,推进使用永磁调速装置和变频器进行风机和水泵的节能改造,逐步淘汰阀门控制方式。
本文将就永磁调速装置和变频器的调速原理、技术特点和改造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
二、调速装置简介2.1 永磁调速装置简介永磁调速装置是一款纯机械结构的传动装置,它主要由永磁调速装置本体和电动执行机构组成。
永磁调速装置本体为盘式结构,由连接在电机侧的导体盘和连接在负载侧的永磁体盘组成,导体盘和永磁体盘通过空气连接,无刚性连接。
电机侧导体盘转动通过磁力作用带动永磁体盘侧的负载转动,系统通过电动执行机构调节导体盘和永磁体盘直接的间隙,从而实现对负载转速的调节。
永磁传动技术实现了能量的空中传递,从而颠覆了传统的传动理念,实现了传动技术的绿色节能,该技术集高科技、节能、环保、低碳排放于一身,被誉为传动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世界领先和独家占有的革命性技术。
永磁调速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永磁调速装置结构示意图2.2 变频器简介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
变频永磁电机工作原理的简要解释变频永磁电机是一种采用变频技术和永磁材料的电机,具有高效率、高性能的特点,在现代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解释如下。
变频永磁电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永磁体、定子线圈、转子和变频器。
永磁体是电机中的关键部件,由强磁性材料制成,通过产生强大的磁场来驱动电机转子。
定子线圈是绕在永磁体周围的线圈,通过变化的电流传递给转子,产生旋转力。
变频器是电机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通过改变电源频率和电压,调节电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变频器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不同的频率和电压,并与电机的转子进行同步控制,以实现电机的高效率和高性能运行。
当变频永磁电机开始运行时,变频器将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恰当的频率和电压,并传递给定子线圈。
定子线圈中的电流会产生旋转磁场,与永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在转子上产生旋转力。
由于永磁体的强大磁场和定子线圈的旋转磁场的相互作用,转子会开始旋转,并带动负载进行工作。
变频永磁电机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强大的永磁磁场:永磁体产生的磁场非常强大,这种磁场可以帮助电机更高效地转换电能为机械能。
相比传统电机,变频永磁电机具有更高的磁场强度和稳定性。
2. 变频调速:变频器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变频器可以使电机以不同的速度运行,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3. 高效率和节能:由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大且稳定,变频永磁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较少,因此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节能特性。
4. 高性能和精确控制:通过变频器的精确控制,变频永磁电机可以实现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更精确的转速调节。
这使得它在需要高性能和精确控制的应用领域具有优势,例如工业生产线和机器人技术等。
变频永磁电机通过变频技术和永磁材料的应用,实现了高效率、高性能和精确控制。
在现代工业中,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电机类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如何解读磁电机的工作原理1. 强大磁场的作用磁电机的工作原理可以从一个重要的方面解释——强磁场的作用。
永磁调速与变频调速的优缺点1.永磁调速:永磁调速是通过改变永磁体的磁通量来调节电机的转速。
它的主要优点如下:-高效率:永磁调速的损耗较低,能够提高转速调节的效率。
-高功率因数:永磁调速的功率因数较高,能够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响应速度快:由于永磁体的磁通量可以快速调节,所以永磁调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结构简单:相对于变频调速,在永磁调速中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电力电子设备,因此具有较简单的结构和较低的成本。
然而,永磁调速也存在一些缺点:-调速范围有限:永磁体的磁通量固定,因此永磁调速的调速范围有限。
-对电源的要求高:永磁调速需要使用直流电源来提供恒定的磁通量,对电压、电流稳定性要求较高。
2.变频调速:变频调速是通过改变电机供电频率来调节电机的转速。
它的主要优点如下:-调速范围广:变频调速可以通过调节供电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调速范围广。
-灵活性高:变频调速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多种工作状态,适应不同的负载要求。
-可以实现多种控制策略:变频调速可以实现多种控制策略,如闭环控制、矢量控制等,提高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节能:通过变频调速可以减少电机的运行损耗,实现节能效果。
然而,变频调速也存在一些缺点:-复杂度高:变频调速需要使用电力电子器件来实现频率的调节,因此其结构较为复杂。
-造价高:变频调速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在高功率应用领域。
总结来说,永磁调速适用于对调速范围较小、高效率和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而变频调速适用于调速范围较大、灵活性和节能要求较高的场合。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调速方式。
科技探索变频调速与永磁调速性能比较
刘威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永磁调速器(Adjustable Permanent Magnetic Coupler, A P M C)相比传统的变频调速技术,具有维护方便、容忍对中误差、减小振动传递、避免产生电力谐波污染以及电磁干扰等诸多优点,已经成功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中。
本文对永 磁调速器的工作原理、磁路结构以及磁力传递转矩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对永磁调速器的产品化有着重 要意义。
【关键词】永磁调速器;磁路设计;磁路结构
一、 变频调速的介绍
目前,交流电机控制已成为一门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 术、自动控制技术、数字仿真和计算机控制为一体的新兴学 科。
因此,作为电气控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交 流电机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的设计方法,不仅可以 帮助我们根据需要选择。
设计合理的控制方案,以达到效益最大化,而且还可以 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可继续深入探讨研究 和改进交流电机的控制理论和控制策略方法。
在交流电机调 速系统中,调速性能最佳、最稳定的是变频调速系统,因此 对变频调速技术的研究是当前电机调速领域中最有前景、最 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
变频器就是一个完整的变频调速控 制系统,变频器产业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此处提到的“变频 器产业”并不局限于变频器本身,而是包括所有与变频器技 术相关的产业,如调速系统与系统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功率 器件的驱动、保护及相关电路的生产、工业应用等。
二、 永磁调速器的介绍
随着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问世,以及磁力传动技术的不断 完善,一种新兴的节能调速装置—
—永磁调速器随之诞生。
永磁调速器安装在电动机与负载之间,采用纯机械式结构,利用磁场间的作用力传递转矩,实现了非接触传递能量,可 根据负载需求实时地控制输出转矩与转速。
此外,永磁调速 器本身无需电源,消除了电力谐波污染,有助于实现节能减 排、保护环境的目标。
在使用风机与泵的相关行业中,永磁 调速系统完全可以替换变频调速系统,控制器通过处理各种 过程信号如压力、流量、位移等,实时地调节永磁调速器的 输出转速与转矩,实现对负载的调速。
三、 变频调速与永磁调速技术指标对比
永磁调速器与变频器技术指标的对比,永磁调速器具有 如下显著的技术特征。
(一) 高效节能
永磁调速器通过调节气隙实现流量和压力的连续控制,其输入扭矩(电机输出转矩)总是等于输出扭矩(负载转 矩),因此电动机只需要产生负载所需要的扭矩即可。
在不 同的工况下,节电率可达到25%-66%。
(二) 可靠性
永磁调速器是一个纯机械设备,结构设计简单、紧凑、可靠,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寿命长达30年,可以方便 的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或者应用在新建系统中。
此外,永磁 调速器对供电电源没有任何要求,且使用中不会对电网产生 高次谐波污染。
因为不用电,所以不存在电磁干扰问题。
(三) 软启动
当电机启动时,永磁调速器通过调节气隙至最大长度,使电机空载启动。
当电机达到额定转速后,永磁调速器逐步 调小气隙长度,使负载稳定逐步加速到所需转速。
永磁调速 器有效地减少了电动机的启动电能消耗,实现了真正的带缓 冲软启动,大大降低了启动过程中的电流冲击、电机线圈发 热、流量急剧变化等问题造成的影响。
(四) 过载保护功能
当负载过载超过设定的扭矩时,永磁调速器通过拉大气 隙,使电机和负载脱开,此时电机继续转动而负载停转。
当故障排除时,系统自动连上,保护电机,以免被损坏。
(五) 容忍对中误差
永磁调速器采用非接触式连接,因而在不影响工作精度 的同时,对电机和负载设备之间的连接精度要求大大降低,传输能量和控制速度的能力不受电机轴和负载轴间小角度或 者小偏移的影响。
容许的对中误差最大可达5mm,简化了安 装调试过程。
(六) 总成本低廉
考虑到总系统投资费用,包括购置、运转、保养、维修 费用等,永磁调速器是一个最优化的选择。
若考虑变频器所 需放置设备的机房、空调和控制电柜结构等成本,且改善变 压器绝缘费用和常见的改善电力质量的设备费用加上使用变 频器所衍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L u Jie,Zou Jun,Tianjihuan.Analysis of electric field,ion
flow density,and corona loss of sam e - tow er double - circuit
H YD C lines using im proved FE M[J].PowerDelivery,2009,
24(01) :482~483.
[2 ]B o He,Teixeira F L.M ixed E- B finite elem ents for solving
1- D,2 - D,and 3-D tim e - harm onic M axw ell curl equations [J].M icrow ave and W ireless C om ponents Letters, 2007,17(05) :313 -315.
[3]孔繁佘,王志强,张洪利,高翠兰.磁力泵磁性联轴器的磁
场分析及性能计算[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9,40(03): 24-31.
作者简介:刘威(1981. 01 —),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电工电子类。
• 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