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赏析赏实词
- 格式:ppt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21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解析版)考点穿透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一、“炼字”题常见问题类型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技巧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
在高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一)动词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形容词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玉阶空伫立,速鸟归飞急。
”其中“空”字表达白白地、孤独地意思。
一个空字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数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四)叠词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篇一: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大观楼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明西南郊滇池畔,建于康熙二十九年。
大观楼四周视野开阔,滇池烟波浩渺,从西山俯瞰,大观楼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可谓洋洋大观,故取名大观楼。
大观楼自建成后便成了省城第一名胜,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
其中乾隆年间著名寒士孙髯翁超凡脱俗,所撰写的大观楼长联堪称一绝,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也因此而扬名天下。
孙髯,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幼时随父入滇,天资聪颖,年轻时参加童试,因不愿受其搜身之辱,便愤然离去,从此不复参加科举考试,终生为布衣。
髯翁博学多识,却贫困潦倒一生,晚年只能靠卖卜为生。
他所作的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共180字,就字数而言,并不是最长者,但就思想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而论,大观楼长联古今第一的美誉实至名归。
关于此联的艺术成就,前人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但就文化内涵而言,前人涉及较少,所以本文试从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长联进行剖析和解读。
一.大观楼长联的语言特色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对联一般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如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为中国人民万岁,这副对联意在挖苦袁世凯,虽然上下联字数不等,却很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所以也被接受和广泛传诵。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对联要求上下联平仄要对应,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是要求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
四是要求内容要相关,上下衔接。
髯翁所作的大观楼长联立意高远,气势磅礴,除了具备对联的根本要素之外,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值得玩味。
〔一〕长联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长联巧妙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之气势如虹,意境深远,为长联增色不少。
专题05《峨眉山月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
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二、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1.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原文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注释《峨眉山月歌》: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
峨眉山月歌:歌咏峨眉山的月亮。
半轮:半边,半个。
影:月光。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发:出发。
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渝州:今重庆一带。
五、诗意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着诗人远行。
诗人乘船连夜从青溪驿出发向三峡驶去。
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六、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赏析文章的方法(优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赏析文章的方法(优选5篇)赏析文章的方法(1)1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2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
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学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目标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赏析诗歌写景的名句。
3.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方法,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注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涵,包含。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
济,渡。
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五、诗意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眼睁睁地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六、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赏析:“平”——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
“涵”“混”——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学习资料《泊秦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面对此种景象,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慨.二、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原文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四、注释《泊秦淮》: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笼:笼罩。
泊:停泊。
商女: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五、诗意迷蒙的月色轻烟雾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唱《后庭花》。
六、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
在夜晚时分,将船停在秦淮河边,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总结: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构图美结构美语言美—谈《醉翁亭记》的艺术表现手法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情致,委婉的章法描绘了琅琊山醉翁亭一带的朝暮之景,四时之趣,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优雅的情致,也反映了这位北宋政治家在遭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这篇散文景物美,情趣也美,正是这种美的景物、美的情趣使这篇散文具有了千古不朽的美学价值。
一、精美的构图琅琊山,是蜿蜒于皖东平原上的一座小山,它既没有黄山的神奇、雁宕的险怪,也没有庐山的秀媚、峨眉的雄伟。
醉翁亭,也仅仅琅琊道旁的一座小亭,它既缺乏滕王阁那种高踞临江的雄浑气势,也没有历下亭那种飞阁流丹的富丽之态。
但这座平凡的小山和简朴的小亭,经过大手笔欧阳修的描摹,竟变得如此清幽深秀、妙趣横生,牵动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游兴。
作者这种绝妙的艺术手法首先表现在构图的精美上。
作者从空间位置、时间变换、动静搭配这三个方面把琅琊山与醉翁亭变成一幅有生命的山水画,有色彩的散文诗。
1、在空间位置上,作者不是孤立地去写山、写水、写亭,而是把它们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各有特点、各尽其妙;琅琊是蔚不过深秀——渲染其色,酿泉是潺潺于两峰之间——形容其声,醉翁亭是翼然临于泉上——描摹其态。
他们又互相映衬,互为表里;无群山作为背景,则酿泉成无源之水;无酿泉点缀峰间,琅琊山则少灵气和活力;无酿泉穿流于亭下,醉翁亭则缺少音响和陪衬;无亭翼张于酿泉上,酿泉则显得空寂和音调。
所以山、泉、亭相依相衬,共同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清幽而秀美的琅琊山水图。
2、在时间变换上,作者从一天之中、一年之际两个角度来描绘醉翁亭周围不同的景色和气象,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美景享受,使读者时时都能领略到新鲜、变幻的景致。
写一天之景,作者抓住云气的变化,使用不同的色调,写出朝暮的不同景象:日出时,雾气逐步散开,青翠的林木显露了出来;傍晚时烟云逐步聚拢,山谷也随之昏暗。
在这幅图画中,红艳的朝日,青翠的林木,幽暗的山谷以及澄鲜的朝雾和昏暗的暮霭,给这幅山水图上了不同的色彩,形成了不同的情调,反映了作者在色调使用上的高度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句子赏析技巧方法a、由常规字词入手语文姓语,当然离不开字词。
首先从字词开始。
如文中一些精僻的动词、形容词等,对这些词玩味咀嚼,将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老舍《济南的冬天》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b、对一些特殊的句子进行赏析,这些句子往往与文章主题联系在一起,暗藏深意修辞句:修辞能够更好的写景状物,传情达意。
如: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白鹭》)赏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语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
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
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例:“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