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语言特色
- 格式:ppt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8
小说中语言风格特点答题模板遣词之美,修辞之美(一)鉴赏语言的具体鉴赏角度
遣词之美: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短句等
修辞之美: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如平时自然,华美绚丽等
语体之美: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口语
情感之美: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
(二)语言的特色与风格:
平实自然:(语言朴素,不事夸张,但于平淡之中蕴涵深意):亲切自然。
华美绚丽(使用较多整句句式,修饰性辞藻丰富):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
口语化/方言特色: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生动形象(运用较多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感染力,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幽默讽刺:(幽默:语言风趣、诙谐;讽刺:嘲讽、揭露的语言,较多使用反语):一针见血,语言富有感染力,强化讽刺效果。
含蓄深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它物或对比委婉表达内心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准确简练(意思表达明确,用语简单):短促有力,语言富于感染力。
典雅优美(较多引用古典诗文):语言具有古典的美感,丰富文章的内涵。
赏析之语言风格、特色1〕语言与文体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一样。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
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
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典雅、规*,古代戏曲的语言则具有方言土语的风味。
应用文体的语言不用夸*等修辞手法,平实的语言即可;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
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非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则是清通、平实、简明、连贯。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就有在社科类文本中去考察鉴赏语言。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到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2〕鉴赏语言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来看,鉴赏语言内容成为必考的内容之一,而且考察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
因而,这类试题解答得分也就直接影响了散文阅读的整体质量。
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的根底。
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
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
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暴,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例:⑧读书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区别于野蛮的文明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的人只是士人,读书是文化人的事情,今天的中国人,除知识分子外,一般普通家庭过就没有藏书的习惯,倒是有相当多的人以藏书来装潢门面的。
四⑨让一个本来不爱读书的民族改变习惯热爱读书,光靠政府立法、下文件、发号召是不管用的。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可谓是独具匠心,充满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味儿。
这部小说的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读来仿佛能听到老北京胡同里传来的吆喝声,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北京风情。
首先,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这种语言风格不仅让读者容易理解,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
他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同时,老舍还善于运用北京的地方性词汇和俚语,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富有地域特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生活场景之中。
其次,《骆驼祥子》的语言还充满了幽默和讽刺。
老舍通过幽默的笔触,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在欢笑之余,也能够对人物的性格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他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
最后,《骆驼祥子》的语言还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老舍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北京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曲艺、民俗等,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传承了北京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韵味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独具匠心,充满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味儿。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得小说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理解,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老北京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语言特色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概述语言特色,又称语言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
小说的语言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语2.句式3.语体色彩4.语言风格(二)具体阐释鉴赏语言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从词语使用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如果赏析叠词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动形象地描摹事物的状态;(2)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给人一唱三叹的美感;(3)突出某种感情色彩。
2.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散句的运用。
(1)长短句短句:简洁凝练,增强语句气势,形成画面感。
长句:叙述清楚完整,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长短句搭配,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2)整散句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常构成对偶、排比;散句指字数不等,参差错落的句式。
整散句结合,使得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句式整齐中见变化,语气气流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3.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口语:诙谐幽默,朴素自然,生动活泼,给人平易近人、亲切的感觉。
书面语:较为正式,严谨周密,更有说服力。
4.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心理感受等。
5.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小说整体的语言特色,具体又可以分为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特色和叙述语言特色。
常见的语言风格通常有: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具体的语言风格主要有: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二、方法点拨(一)解题技巧小说阅读中对语言特色的考查往往立足于词语、句式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
1.词语和句式遣词造句着眼于小说文本中的词句。
选取文中富有内涵的语句,加以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其背后的丰富含义。
常见题型: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首先要解释词语或句子本身的含意,分析词语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关注用词、句式、炼字等现象;再结合情节语境,分析词语或句子的深层含意,尽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进而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重点分析这样的词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情感,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对上下文叙事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价值取向。
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的艺术特色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首先要品味小说的语言:一是要品味作家在语言风格上的个性化风格,如鲁迅的刚毅冷峻、孙犁的清新秀美等。
二是要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其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红楼梦》的语言极有个性,如贾宝玉语言的温和、奇特;林黛玉语言的机敏、尖利;王熙凤语言的得体、动听;薛宝钗语言的圆融、平稳等。
汪曾祺的作品就像一阵清风在新时期的文坛上刮过,让人眼前一亮。
他的小说语言如同铺在池底的鹅卵石一般,干净清爽,十分圆润。
他在小说中,将家乡的俚言俗语与现代白话文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又从古典文学和群众语言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错落有致、亦庄亦谐、文白杂糅的“大白话”的语言风格,这种类似于长短句的大白话,浅显直白,却又充满古典韵味,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一种淡泊超然的气韵。
汪曾祺把“大白话”写得清新独到,俗而不鄙,雅而不涩,即使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婚丧嫁娶,极其平常,也能写得韵味无穷。
在《侯银匠》中他写道:“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
两块从连万顺买来的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
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一封书’样式的银簪子上的(他记得的唐诗本不多)。
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段文字洗尽铅华,尽显朴实。
这些句式都非常地短小,读起来却朗朗上口,流畅如小河流水,给人以一种音乐感、节奏感。
1.鉴赏一:题目(1)一般小说选题方式:①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②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③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④以主要人物为题。
⑤以特定环境为题。
(2)答题方式:手法+题目本义+内涵(揭示人物特征、揭示情节安排、引领读者思考)。
2.鉴赏二:人称人称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①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直接抒情。
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距离。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作者:李霞来源:《高中生学习》2023年第12期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主题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去实现的。
因此,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语言的鉴赏,要深入挖掘其艺术魅力。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人物语言,如文中人物的独白、对话等。
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是叙述人语言,如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有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的描写技巧,有遣词造句的技巧,还有修辞方面的技巧等。
在复习备考时,学生要多关注课本中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通过落实单元学习任务把相关知识点转化到写作实践中去,从而在赏析之余体会语言运用之奇妙。
把脉考情近年来,高考信息类文本逐渐开始考查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相关内容,2023年尤为明显。
比如,今年高考“甲卷”“乙卷”和“新课标Ⅱ卷”专设客观题,考查考生对原文论证方法的分析,选项内容涉及文章谋篇布局的整体思路和论证的具体方法。
此外,命题开始关注信息类文本的语言特色。
高考新课标Ⅱ卷就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一文设置简答题,请学生分析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其学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
这些带有赏析语言色彩的命题拓宽了信息类文本的考查范围,对我们复习关于文学类文本“鉴赏语言特色”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2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取《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给儿子》(陈村)和《社戏(节选)》(沈从文)等作为材料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文风朴实、语言各具特色,为审美鉴赏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说,高考对小说语言鉴赏的考查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3《小说语言特色鉴赏》教学参考近年来,高考中小说阅读成为了各省市考核的重点,然而总体来看,小说阅读得分率并不高。
很多考生在遇到小说阅读题时会感到迷茫,但实际上,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解答小说阅读题非常有帮助。
小说语言是指作家通过小说作品所使用的文学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语言有哪些独特之处?有哪些最主要的特色呢?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这些艺术特点有时指的是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
有时则指在特定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
此外,还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和语体色彩。
解答小说语言艺术的答题可以从以下六个角度入手:1.词语方面。
经过千锤百炼的词语,其艺术效果是凝练、细腻、形象、逼真,能够形象地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
常考的词有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等。
2.句式方面。
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与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3.修辞方面。
辨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表达效果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含蓄隽永、平实质朴、准确精当、强调强化、惟妙惟肖、穷形尽相、淋漓尽致、留有空白、情韵悠长、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诙谐幽默、辛辣犀利等。
4.语言特色方面。
可从语言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等角度思考,如果是小说中人物语言还要注意考虑与其身份地位、文化程度、性格心理相符。
如乡村题材(包括人物语言),常常通俗朴实,具有地方特色;城市小市民题材,常常细腻委婉,寓意很深。
5.作品的语言风格可以包括幽默、辛辣、平实、华丽、豪放、婉约、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不同风格。
6.语体色彩也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