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0
carl :最近,很多朋友都花精力学医。
任何学习,纲举目张!会了“本能”,任何中西医典籍都可贯通!本能系统,是阐述生命之道。
如果先看《生命本能系统论》,明白了本能系统,看任何中医典籍,都能很快贯通。
何止中医典籍,西医典籍也一样会贯通。
各种医学方法的对错,也会明白。
郭老师说要培养百万大医。
明白了“本能”两字,教而不教,不教而教,何止百万。
个人认为,如果明白了本能系统论,《伤寒论》等经典会豁然而解。
然后去实践操作,就可以开始悬壶济世了。
生命本能系统论郭生白,名春霖,字润物,号生白。
1927年生,出身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
四世祖承,六岁学医,四十岁著《伤寒论六经求真》,七十岁作《阴阳五行新解》,七十九岁著《本能论》。
打成右派20多年,《伤寒六经求真》,右派期间,卫生部长崔月犁题写书名、签署出版。
1989年受聘饶阳卫生学校讲授伤寒病杂论、医古文。
2003年受聘首都师范大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2006年受聘浙江大学医院中医专家门诊。
2008年任郭生白中医研究院院长职。
著作《解密中医》、《阴阳五行新解》、《论中医的衰落与复兴》,同时应“神州民俗杂志社”撰写《家庭•健康》专栏。
同年为《国际阴阳科学会》访问团在浙大演讲“东方智慧与中华医学”。
著作《中医生命科学:本能系统论》、《认识中医》、《思考治未病》、《思考全民健康》等多篇论文。
年逾八旬的郭生白老师以“全民健康、中医复兴”为目标,每周开展中医免费公益讲座。
郭生白中医研究院电话:************。
第一章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中医为什么要认识生命?医学是完善生命、保护生命的科学,怎么能不研究生命呢?人有生死寿夭,这是为什么?天有风寒暑湿燥火伤于外,人有喜怒忧思伤于中,病有正邪盛衰进退的变化,这又是因为什么?生命从哪儿来的?人为什么会生病?病是怎样治愈的?人能不能不生病?人能不能青春永驻、返老还童?人如何健康长寿?……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医学家终生研究的课题。
这些生命现象内含的本质是什么?中医从两千五百年前便开始研究了。
系统论的概念与根本原则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
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
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根底。
但是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到1945年才分开发表,他的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根底、开展和应用》〔《General System Theory; 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一词,X于古希腊语,是由局部级成整体的意思。
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
如说“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等。
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假设干要素以肯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在这个定义中包含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说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全部系统的共同的根本特征。
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根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根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
,贝塔朗菲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System Approach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译成系统论,因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又可表示数学方法。
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整体思维扬州职大电大贾湛2007.1.23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诞生已经半个多世纪,但种种原因就是不能放在学校思想教育内容的重要位置上。
国学和中医捍卫者总是用整体思维来糊弄人们,并以系统科学为挡箭牌,掩饰其核心内容的封建迷信色彩。
殊不知,要是真正普及三论,则将彻底破坏中医的理论基础。
让我们看看上世纪的伟大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这里只能谈系统论。
我们知道上世纪初,物理和化学这些研究简单事物的科学已基本成熟,科学的重点向生物学倾斜,这样的背景下,有机论思想在上世纪20年代初奥地利生物学家贝朗塔菲提出来,它强调生命现象是不能用机械论观点来揭示其规律的,而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
1945年他又发表了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论的出现,不仅是对过去知识高度地哲学概括,而且具体指导了复杂系统的理论研究。
这与古代的粗糙思维有天壤之别。
首先贝塔朗菲认为物质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他不讨论那些部分与部分间没有太大关系的事物,不讨论象沙子砖瓦这样的内部相互作用简单的对象。
他定义:系统——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综合体。
可见,贝塔朗菲承认事物是有差别的,物理和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部分与部分间相互作用有限的简单事物。
下面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强调事物有无机和有机的不同,而且复杂的有机系统也有高低等级的区别。
这实际上是在否定:万物相互作用,万物相似,万物有灵,心灵感应等不着边际的思想。
为了详细讨论不同的有机系统,贝塔朗菲用要素、结构和功能来讨论。
首先严格地确定这些概念的意义:要素——系统中原子系统即基本组成部分。
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功能——是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和功效。
系统论简单而全面的为人们勾划出,要想创造自己希望的新事物的途经就是两个,即改变要素和改变结构。
系统论视角下的教材分析研究——以美国教材《科学发现者——物理:原理与问题》为例摘要: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模块,教材编写的内容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成效,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
以系统论为理论支柱,采用美国中学物理教材《科学发现者——物理:原理与问题》作为研究文本,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对本套教材建立分析模型,从知识、技能、逻辑、非智力等四要素深入分析文本,旨在总结美国教材的特点,使其能够为我国的物理教材编写和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我国中学物理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系统论;物理教材;教材分析模型;美国教材一、系统论概述系统,意为部分组成整体或集合,在现代科学中主要指由若干要素通过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起的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稳定的整体。
结合系统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系统的几个特点。
1.目的性与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目的并有与之相适应的功能与结构。
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在这个目标的作用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相关性与层次性系统内各要素以及大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系统内下分各具体要素,系统与系统还可构成一个更庞大的系统,形成层次鲜明的系统网络。
3.环境适用性与动态性系统与外界条件息息相关,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内部要素也会随之相应调整。
系统内部与外部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保持着动态的稳定状态。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该理论的广泛传播和不断完善,系统论逐渐从朴素的整体思想发展为跨学科、跨领域的现代系统理论。
这种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方式就是系统方法论。
人类社会和科技水平是不断发展的,因而教材的编写都是相对滞后的,传授人类知识成果的教材更应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不断实现自身内部的整合创新,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模型的建构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看似独立,但是要使要素对系统的整体性质和行为产生影响,必须依赖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所以系统中要素的确定是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教材的基础工作。
carl :最近,很多朋友都花精力学医。
任何学习,纲举目张!会了“本能”,任何中西医典籍都可贯通!本能系统,是阐述生命之道。
如果先看《生命本能系统论》,明白了本能系统,看任何中医典籍,都能很快贯通。
何止中医典籍,西医典籍也一样会贯通。
各种医学方法的对错,也会明白。
郭老师说要培养百万大医。
明白了“本能”两字,教而不教,不教而教,何止百万。
个人认为,如果明白了本能系统论,《伤寒论》等经典会豁然而解。
然后去实践操作,就可以开始悬壶济世了。
生命本能系统论郭生白,名春霖,字润物,号生白。
1927年生,出身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
四世祖承,六岁学医,四十岁著《伤寒论六经求真》,七十岁作《阴阳五行新解》,七十九岁著《本能论》。
打成右派20多年,《伤寒六经求真》,右派期间,卫生部长崔月犁题写书名、签署出版。
1989年受聘饶阳卫生学校讲授伤寒病杂论、医古文。
2003年受聘首都师范大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2006年受聘浙江大学医院中医专家门诊。
2008年任郭生白中医研究院院长职。
著作《解密中医》、《阴阳五行新解》、《论中医的衰落与复兴》,同时应“神州民俗杂志社”撰写《家庭•健康》专栏。
同年为《国际阴阳科学会》访问团在浙大演讲“东方智慧与中华医学”。
著作《中医生命科学:本能系统论》、《认识中医》、《思考治未病》、《思考全民健康》等多篇论文。
年逾八旬的郭生白老师以“全民健康、中医复兴”为目标,每周开展中医免费公益讲座。
郭生白中医研究院电话:0。
第一章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中医为什么要认识生命医学是完善生命、保护生命的科学,怎么能不研究生命呢人有生死寿夭,这是为什么天有风寒暑湿燥火伤于外,人有喜怒忧思伤于中,病有正邪盛衰进退的变化,这又是因为什么生命从哪儿来的人为什么会生病病是怎样治愈的人能不能不生病人能不能青春永驻、返老还童人如何健康长寿……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医学家终生研究的课题。
这些生命现象内含的本质是什么中医从两千五百年前便开始研究了。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法问题循环经济是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将发展经济中的因素纳入一循环系统,通过充分利用系统中有限的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分配,从而获得经济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
而发展循环经济除了政府支持鼓励,在法律上还要有相应的保障政策,经济法兼具了指导性和国家法律的强制性,是循环经济有效进行的合法保障。
所以,从经济法角度对发展循环经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国更好的实施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概述1.循环经济的含义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循环经济即是一种生态循环,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2.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循环经济实施和运行要遵循三大原则,即实现”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三个原则。
三大原则的实现则是循环经济内涵的最好诠释。
首先,减量化原则。
自然资源的量相比较人类的欲望来说,十分有限,尤其是一些稀缺资源。
减量化原则就是希望通过改进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倡导节约型的消费理念,不仅减少资源的消耗,也降低了废物污染的排放。
所以减少物质量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
其次,再利用原则。
此原则其实是减量化原则的另一方面体现,即努力发现开发资源、物品所具有的不同作用,从不同方面进行利用,不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其他同样功能物品的生产,从而较少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
如通过介绍一次性用具的不卫生性,倡导消费者选择使用寿命长的物品,使用寿命延长一倍,物品制造所消耗的资源就减少一半。
第三,再循环原则。
此原则即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
企业可以通过回收一些废弃物品,从中提取可用原材料资源或次级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重新开采消耗,再循环原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原则。
二、经济法背景下循环经济的问题分析1.经济法的价值分析循环经济的实施除了要加深每个企业以及消费者的生态意识,还需要必要的保障措施,来确保循环经济的有效实现。
辨喜本体论思想的系统论研究 院系 文法与经济学院 专业 科学技术哲学 姓名 张锰 学号 201106710001
2011年11月22日
摘 要 辨喜(维帷卡南达,vivekananda,1863—1902)是印度近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哲学、社会思想以及爱国主义的诗篇对当时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在国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辨喜的哲学思想中,无论是涉及到世界的本原问题,还是社会、政治理论问题等诸多方面,都包含 - 1 -
着极其深刻而全面的系统论思想。下面我们来阐述一下辨喜本体论中的系统论思想。 关键词:辨喜 本体论 系统论思想 梵 时间、空间和因果 世界 关于本体论思想,辨喜从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在 世界之上存在着一种绝对的存在,由这种绝对的存在通过一些手段与形式来映射出世界。但是这个世界不是一种虚幻的存在,而是一个真实的,可以被认识和改变的世界。这种由绝对存在通过一些手段与形式来映射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几个部分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体现了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性和不可分割性。在辨喜的本体论系统思想中,这种绝对的存在就是梵,梵来映射出世界所采用的手段就是时间、空间和因果。 一、 关于梵 辨喜在哲学上追随吠檀多的不二论的路线,但是,他的哲学思想是区别于吠檀多派的先前的各种形式的,并且明显看出摄取了西欧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东西。辨喜和商羯罗一样,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答是从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的。他写道:“有一派说思维起源于物质,另一派说物质起源于精神。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物质和精神是独立存在的,他们都是第三种东西的产品”。 ①他所谓的第三种东西,就是梵。在他看来梵是全部现实世界的
基础,是一切现存事物的源泉,世界上任何现象,无论是自然、社会以及人的思维都是它的表现,都是从它那里派生出来的。梵是一种不可被认识的,孤立的存在。在梵中不存在着时间、空间、因果,是不被任何规律所制约的绝对存在。它是一切,它既是这个世界的物质因,又是它的动力因,它开始卷入最小的细胞中,它分散为最低的原子,慢慢地展示出它的本性,重新和它自己相融合,当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毁灭以后都要复归于梵。② - 2 -
二、 关于世界 在现代印度唯心主义哲学中,商羯罗关于世界本体论的“不二论”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上文也提到了辨喜在本体论中追随着不二论的路线。对于世界的解释,商羯罗认识世界中的事物,也就是世界是不真实的,他只是一种幻像,既不真实,也不实在,是一种虚妄。商羯罗的这种观点,其目的是否定了人世的真实性,否定改变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辨喜的本体论思想中,他否认了商羯罗的世界是“幻”的一种存在。他认为,世界不是一种“绝对的零或者幻”,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由物质所构成的,世界上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种种表现。他说:“在这个世界中有着一种依存于各级存在的,连续的实体。这个世界在物理上是统一的,太阳和你之间没有差别,科学家要做相反的说明乃是一种妄想。桌子和我之间也没有真正的差别,桌子是物质的大块的一点,而我是另一点。每种表现的形式宛如物质的,无边海洋中的一个漩涡.......因此整个世界是一种经常变化着的物质,在这个世界中的各种存在形式就是众多的漩涡”。③ 三、本体论系统构成要素——梵与世界的联系 为了阐明清楚梵与世界的关系,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张图④。
A.梵 C. 时 间 空 间 因 果 B.世界 在这个图中,梵是A,世界是B,梵变成了世界。这个世界 - 3 -
不仅指物质世界,而且指心理世界、精神世界——天、地、以及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心灵是一种变化的名称,肉体是另一种变化的名称,等等——所以这些变化便组成了我们的世界。梵是通过时间、空间和因果转化为世界的。 上文已经提到,梵是孤立存在的,不可被认识的存在。在梵中不存在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梵没有空间的概念,是因为它没有变化,即没有外在状态。梵中没有时间观念,因为在它之中没有“思维”。梵是严格的唯一,因而也不可能出现因果关系的问题。所以必须认识到,只有当创造过程开始之后,时间、空间和因果的观念才开始起作用。 于是,我们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梵是怎么通过时间、空间和因果去显现世界呢?辨喜认为,时间、空间和因果是一种形式(这个我们将在下文给予阐述),是神明进行创造所凭借的形式。神明通过这种形式,像照镜子那样去显现出世界的理性,也就是去显现出梵,去形成世界(这其中包含了辨喜思想的一种矛盾性,既然梵是不可认知的,但是梵又可以通过时间、空间和因果去显现自己)。世界对于梵来说它是一种相对的存在,是一种变异,它自身包含了梵的属性。 既然梵可以通过时间、空间和因果去创造出世界,那么时间、空间和因果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呢?倘若它们不存在于梵中,而且创造过程又必须通过它们的话,那么它们就会成为独立的实体,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关于世界是梵通过时间、空间和因果创造的,还是时间、空间和因果自主创造的疑问。为了回避这个问题,辨喜力求说明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不是哲学上的实体,而仅仅是形式而已。时间纯粹是一种从属的存在,它是随我们心思的变化而变化的。同一段时间对于某个人来说可能很长,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却是很短暂。有的时候,时间观念会完全消失。人们在梦中 - 4 -
有时觉得自己渡过很多年,另一些时候又觉得数年瞬息即逝。所以,时间完全依赖于我们心思的状态。空间和因果关系也是如此。空间的大小是由我们观察的角度所决定的。同样的道理,一种观点所认定的“原因”又是另一种观点所认为的“结果”。他们都取决我们的心思。时间、空间和因果不能成为独立的实体,还因为它们不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存在。我们不能想象有任何抽象的时间,抽象的空间和抽象的因果。⑤因此说,它们不能独立存在。 时间、空间和因果只是形式,辨喜在这里利用大海与波浪的比喻来说明问题。波浪与大海既相同,又不相同。当波浪平息时,其形式也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这波浪的形式是虚幻的。当波浪又掀起来时,其形似也随之出现。这个比喻清楚地表明辨喜关于时间、空间和因果是怎么产生的思想。在梵中,时间、空间和因果就如波浪平息时,海浪的形式消逝的一种状态,当创造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时间、空间和因果就如波浪开始掀起来时的状态,这种形式又出现了。 在辨喜的本体论思想中,辨喜虽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梵,但是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处于一种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创造的过程不是具有终点的行为,而是一个连续不断和永恒不断的过程。他说:“不是这个世界在某一天被创造的,也不是神创造了这个世界之后便去睡觉,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创造的力量仍然继续活动着。神永远进行创造,他从来不会停止。⑥ 四、 辨喜本体论的系统论思想研究 辨喜的本体论思想从头至尾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论思想。根据当时印度的社会历史条件,在英国殖民者加大对印度的资本输出,加大对印度的掠夺的历史背景下,印度的资产阶级开始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印度的资产阶级为了改善当时的社会状况,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但是在当时印度,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 - 5 -
系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他们认为人是不能够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是不能够去改变世界。就连辨喜所坚持的吠檀多的不二论也认为世界是一个不真实的“幻”,要求人们去接受一种逆来顺受的思想。但是,随着当时印度资产阶级展现出了一种改变现状的政治愿望,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运动来统一印度人民,改革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一种新的,宣扬世界是存在的、能够改变,来指导印度资产阶级运动的哲学就相应的孕育而生。 辨喜站在当时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大环境下,根据民族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改革的愿望,系统分析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和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关于世界存在的本体论思想。 辨喜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包含了梵、时间、空间和因果、世界的完整系统。辨喜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深受吠檀多不二论思想的影响,为了对整个世界进行解释,他首先承认世界是真实的、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他接受了商羯罗看待世界的方式,认为在世界之上存在一个不存在任何规律,不受时间、空间和因果作用的,孤立的绝对存在,再由这个绝对存在通过时间、空间和因果这种形式去转化出整个世界。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由梵到时间、空间和因果,再由时间、空间和因果到世界的完整系统。 五、 辨喜本体论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辨喜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印度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根据社会的整体文化,以及印度人民长期所接受的思想,辨喜提出梵这个概念,对世界进行一个整体的阐述,是合乎当时的历史条件的。有了梵这个大的范畴,那么“世界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等一系列问题就要进行系统的阐述,于是就诞生了 - 6 -
时间、空间和因果的形式,以及在本文中没有阐述的“摩耶”的概念。可见,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必然的关联。梵在辨喜的本体论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少梵这个概念,只存在着时间、空间和因果和世界(根据唯物主义的物质是世界的起源,时间、空间和因果是存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之中的理论来看,保留时间、空间和因果和世界是合理的),这就和辨喜所坚信的吠檀多的不二论产生了一个矛盾,就会否认了独立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绝对的存在,就否认了梵,否认了神明,否认了不二论教义所一直坚信的信条,就等于否认了自己。如果缺少时间、空间和因果这一形式,那么对于“世界是如何而来?梵这个世界的本源是如何映射出世界”等这些概念就会出现阐述的困难,就解释不清楚。因此,辨喜为了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就借助了时间、空间和因果这一形式。由此所知,辨喜本体论思想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造成辨喜本体思想的漏洞和不足。 既然辨喜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系统,那么在这个大系统下面是不是还涵盖着各个小系统呢?所得的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梵、时间、空间、因果和世界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对于梵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的本源,虽然辨喜认为梵是一个绝对的、唯一的存在,在梵中不包含着任何的要素。但是,在他的本体论中却主张世界是梵的反映,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成是“梵也是由各种要素所组成的系统呢”?这是一个矛盾。对于时间、空间和因果而言,根据辨喜的观点,时间是存在着的,但是会随着我们心思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相对性;空间也是一样,虽然空间是存在的,它也会随着我们观察的角度的不同而具有差别;因果也是如此,一种观点所认定的“原因”又是另一种观点所认为的“结果”。它们是一个绝对和相对相统一